-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7-2018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⑤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①错。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CO2都是内环境成分,②③正确。消化道的物质不是内环境成分,⑤⑥错。肌肉注射青霉素基因进入血浆,⑦正确。输卵管不是内环境成分,⑧错。综上所述,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B.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C.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答案】D 【解析】当血液流经脑组织时,血浆中的O2进入脑细胞被利用,同时脑细胞中产生的CO2进入血浆,导致①比④处CO2浓度高,A正确;骨骼肌细胞在O2供应不足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下丘脑可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血液运输作用于垂体细胞,C正确;饥饿时胰岛A细胞可释放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平衡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高,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 3.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答案】C 【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血红蛋白改变导致⑥红细胞形态改变,A正确;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图中液体②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①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并非血液,C错误;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由②组织液形成的,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4.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 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 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 【答案】A 【解析】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A错误;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B正确;①血浆与②组织液、④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蛋白质水解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是与外界直接相同的,不属于内环境,因此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儿童患佝偻病 C. 细胞代谢的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 【答案】C 【解析】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缺钙,B 错误;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的血钙过高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血钙过高,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稳态的生理意义,解题时要准确理解稳态的含义是包含内环境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可以 是其中的任何一项或几项,A、B、D只是稳态遭到破坏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经肝脏时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则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即其细胞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调控,则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不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 【学科网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理解体温调节的相关过程。 7.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Ⅰ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多 少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多 少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A错误;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完成现象Ⅰ过程的反射弧只有一个,参与的神经元数量少;完成现象Ⅱ过程的反射弧不止一个,涉及听觉反射和缩手反射,参与的神经元数量多,C错误;两现象都是缩手,所以与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应相当,D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 8.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 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 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 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答案】C 【解析】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A错误;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效应器,B错误;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D错误. 【考点定位】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9.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结构①是线粒体,位于突触小体中,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且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所以结构①不能为其提供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 10.右图所示为测定A、B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 。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 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 B.刺激c 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刺激b 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 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 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相关知识。A的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给B,B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只能A→B,不能B→A,A神经元电位不变,,第一次d→a,第二次a→d;刺激c点,发生一次偏转,电流流动方向a→d。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名师点睛】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的判断 1.在神经纤维上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11.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一定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 脑干和脊髓 B. 小脑和脊髓 C. 小脑和脑干 D. 只有脊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不同的神经中枢功能各不相同。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枢,调节机体最高级活动,同时控制脑干、小脑、脊髓等低级中枢的活动。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功能;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所以又称为“活命中枢”;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调控的。“植物人”失去所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明大脑皮层受损伤;身体基本不能动,说明小脑也失去功能;但是一些必要的生命活动还在进行,说明脑干正常,而脑干要通过调控脊髓来完成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由此说明脊髓也没有受损,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脑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 bd段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 C. 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下移 D. 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动作电位传导到d点对应位置,a、b、c对应的位置已恢复为静息电位。在未受到刺激时,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A正确;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B正确;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则d点将上移,C错误;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增大,则c点将下移,D正确。 13.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B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D正确。 【学科网考点定位】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名师点睛】B、D项易错,非条件反射由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必须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 14.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 如果细胞1是甲状腺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垂体细胞 C. 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 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答案】B 【解析】图中信号分子通过体液运输,所以该图只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A错误;如果细胞1是甲状腺细胞,甲状腺细胞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几乎全身细胞,包括垂体细胞,B正确;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作用于肌细胞,促进肌糖原的合成,C错误;细胞1的分泌物,可以是蛋白质类的激素,也可以是脂质类的激素,如性激素,还可以是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D错误。 15.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 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通过细胞呼吸,可将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中的比较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储存于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后促进小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呼吸减弱,钾离子通道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钾离子外流恢复正常,细胞膜电位变化不明显,钙离子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的释放受到抑制,C错误。由题图信息可知:血糖浓度变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浓度变化,此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学科网考点定位】血糖调节,胰岛素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血糖调节,胰岛素的释放相关知识,弄清题目所给图形中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根据图示判断出相关过程变化对胰岛素释放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环境温度为25℃时,单位时间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B. t1到t2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 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答案】D 【解析】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图中散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说明基本不发生变化,A正确;t1到t2间,即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B正确;t2以后,寒冷环境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得散热量减少是体温平衡调节的结果,C正确;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点睛】本题以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17.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它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 B. 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激素④和①(或②)两种激素的分泌 C. 胰岛中的B和C两种细胞虽然分泌的激素不同,但它们含有相同的核基因 D. 图中的A最可能是生长激素 【答案】A 【解析】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激素④促甲状腺激素和①(或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B正确;胰岛中的B细胞是胰岛B细胞,C细胞是胰岛A细胞,两种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两种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出不同的信使R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C正确;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对甲状腺激素的分解调节和反馈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等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构建模型,及运用模型解题的能力。 18.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机体产热增加 B. 体重快速增加 C. 进食量明显增加 D. 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答案】B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是加快细胞代谢;在这个过程中,呼吸消耗有有机物增加,机体产热增加、体重减少,进食量增加,需氧增多,更容易窒息死亡,ACD正确,B错误。 【学科网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时,要联系甲状腺激素在生命调解过程中的作用。 19.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 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是一个反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 【学科网考点定位】调节 【名师点睛】在充分理清题目给予信息的基础上,联系反馈调节过程来解题。 20.根据下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 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 D.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饭后的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被肝脏转换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B处的血糖浓度较低,故A正确;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提供机体所需葡萄糖补充能量,肝糖原转换成血糖,所以B处血糖浓度较A处高,故B正确;尿素经过肾之后,经过滤过作用,尿素浓度变低,故C正确;饭后血糖升高,胰岛素经胰腺中的胰岛分泌,随血液从B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B处高于A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 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答案】B 【解析】受内外因素影响,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变化的,A项错误;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B项正确;性激素属于脂质类,C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 D项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 【名师点睛】酶和激素的几个易混点 (1)化学本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激素有多肽、蛋白质(如胰岛素)、固醇类(如性激素)或氨基酸的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等。 (2)产生细胞:活细胞(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但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产生。 (3)作用:酶的作用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促进或抑制)生命活动。 (4)作用部位: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激素要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 22.着丝点是染色体上由蛋白质构成的重要结构,是纺锤丝的附着点。1980年科学家发现某类疾病患者的血清和体细胞内含有能攻击和破坏着丝点的抗着丝点抗体(ACA)。下列关于AC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CA的加工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完成的 B. ACA具有特异性 C. ACA可能使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 D. ACA可能导致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据题意可知,ACA 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点,如果着丝点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故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 C.“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项正确;“人工版本”MMP9酶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体内产生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即引起体液免疫反应,说明“人工版本”MMP9酶相当于抗原,而体液免疫过程中形成的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故B项错误,C项正确;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而MMP9酶的抗体可与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MMP9酶失去其功能,所以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机体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4.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 ②⑤ B. 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⑦ 【答案】C 【解析】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①正确;唾液由唾液腺分泌,因此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正确;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③错误;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④正确;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第三道防线,⑥错误;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⑦错误,所以,①②④⑤正确,故选C。 25.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海啸,并使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导致海洋和大气受到了核辐射的污染,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恐慌及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海带的提取物——海带多糖可以抑制免疫细胞凋亡,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带多糖是一种抗体,直接参与人体内的体液免疫过程 B.海带多糖是一种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免疫细胞的凋亡与遗传机制无关,主要靠免疫系统调节 D.对某些采用放疗的癌症患者,可利用海带多糖进行辅助治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海带多糖的化学本质是多糖的一种,故AB均错;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故C错;放化疗时会杀死大量的淋巴细胞,而海带多糖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因此对于放化疗患者可以使用海带多糖辅助治疗,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化合物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6.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答案】A 【解析】图甲①〜⑦中不需抗原刺激的就能产生只有①②③,而④⑤⑥⑦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A正确;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因为分化而产生差异,B错误;图乙中de段斜率大于bc段,C错误;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浆细胞,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7.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⑤免疫可以将结核杆菌完全消灭 B.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对⑤有破坏作用 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d、f D.所有抗原侵入人体都需要⑤⑥共同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细胞a-g依次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浆细胞和基因B细胞,物质是抗体,⑤是细胞免疫,⑥是体液免疫,经过细胞免疫是让病原失去了寄生的基础,而不能完全消灭,故A错误。HIV主要入侵T细胞,使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使大多数的体液免疫也会丧失,故B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故C错误。有些抗原只需要经过体液免疫,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8.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呼吸道粘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C错误;抗体只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学科网考点定位】免疫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要求学生熟记非特异性免疫的类型,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9.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 B.糖尿病形成原因之一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 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D.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过敏反应是指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失调,故A错误;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故B错误;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故C正确;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失调和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 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 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D.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答案】D 【解析】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A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型的神经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C错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消灭过敏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呼吸困难等症状,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一般情况下,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会作出恰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常见的过敏反应如花粉过敏引起哮喘、少数人吃虾、鱼等食物会出现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31.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 【答案】 血浆 增加 降低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1)血浆(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 【学科网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调节机制、异常情况分析及内环境的作用等知识。 3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常会受到机体或细胞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中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突触后膜上A、B、C三处受到某种刺激后的相关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 (1)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传导,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2)图乙中a段表示________电位。图甲中,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符合图乙中的________(填“A”或“B”或“C”)处;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使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此时膜外为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膜内外两侧电位差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出现图乙中C处动作电位减小的原因可能是细胞________(填“内”或“外”)液中阳离子浓度减小。 (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收缩。“肉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神经毒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肉毒素美容”后的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局部电流 单 静息 A 阴 正 增大 外 面部肌肉松弛 【解析】试题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方式传导,在体内的传导通过反射弧,是单向的。(2)图乙中,a表示静息电位,b表示动作电位,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电位变成外负内正,A符合,B电位还是外正内负,不符,C处无神经递质,不符;抑制性递质发挥作用后,电位由-65mV变成-75mV,电位着变大,是阴离子内流引起,C处静息电位值为-55mV,且形成动作电位峰值下降,所以内流的Na+少,即外液阳离子浓度小。(3)肉毒毒素与Ca2+通道结合,阻止Ca2+内流,乙酰胆碱释放受到阻碍,而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细胞收缩,所以乙酰胆碱少,细胞收缩能力减弱,肌肉松弛。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评判、推理和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下图为男性性激素——睾酮(T)的分泌调节机制。请据图分析回答: 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T(睾酮)。 (1)过程④说明性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离不开________调节机制。 (2)研究表明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研究者对吸毒人员进行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人数)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T(IU/L) (岁) (年) (g/d) LH(IU/L) FSH(IU/L) 健康者(30) 23 0 0 4.65 6.3 6.6 吸毒者(17) 32 平均4 平均1.5 1.44 2.86 4.1 ①据表可知,与健康人相比,吸毒者②③过程_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②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所致,可将体内________的量补充到健康人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的含量,与健康人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③调查发现,吸毒者易出现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可能使下丘脑中的________受损。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此时垂体释放____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④有人对该研究方案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负)反馈 减弱 LH和FSH 睾酮(T) 体温调节中枢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或健康者和吸毒者选取的样本数有差异、吸毒者的吸毒量和吸毒史也有差异)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该图是性激素的调节过程,由图可知,图甲是雄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垂体→睾丸过程表示分级调节,④过程表示反馈调节;分析表格:吸毒者和健康人相比较,吸毒者的LH、FSH、T的水平降低。 (1)图中结构X是指下丘脑,过程④说明性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离不开反馈调节机制。 (2)①据表可知,吸毒者和健康人相比较,吸毒者的LH、FSH含量降低,所以吸毒者在图甲中的②③过程减弱。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所致,可将体内LH和FSH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T的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③调查发现,吸毒者易出现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可能使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受损。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此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④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吸毒者毒龄应相同、吸毒者的吸毒量等应该相同,该研究方案不严密的地方时健康者和吸毒者年龄有较大差异。 34.在细胞免疫中,致敏T细胞(即下图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致敏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致敏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致敏T细胞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致敏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 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 。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致敏T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____ (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 ________ (填“是”或“不是”)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图2所示过程靶细胞裂解需要细胞内_________(细胞器)的参与。 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_____________。 【答案】 T细胞或记忆细胞 浆细胞 抗体 胞吐 流出 信息交流 是 降低 溶酶体 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1分析,致敏T细胞产生穿孔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去,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据图2分析,效应T细胞上的FasL(死亡因子)与靶细胞上的Fas(死亡因子受体)特异性的结合。 (1)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起作用,另一种特异性免疫是体液免疫,作用依靠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 (2)穿孔素是一种大分子物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K+及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可以通过通道流出细胞。 (3)①Fas和FasL的特异性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每一个细胞内都含有一个个体的全部基因,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可以存在于一个细胞中。 ②Fas基因的表达的结果是产生死亡因子受体,如果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那么就是Fas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死亡因子受体减少。图2所示过程靶细胞裂解需要细胞内溶酶体的参与。 ③免疫抑制就是要降低免疫能力,只要能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死亡因子受体减少,移植器官就不会被效应T细胞识别而被清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