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唐朝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长安实行坊市制度,商业区与居住区隔开,故①正确;市设官员进行管理,故②正确;草市是指民间集市,不是长安的“市”,故③错误;长安的市进行严格管理,开市、闭市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项,排除ABC项。‎ ‎2.下列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正确的是 A. 人类文明之路 B.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C. 殖民掠夺之路 D. 都正确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局面,世界开始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各地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同时也开启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殖民掠夺。所以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之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也是殖民掠夺之路,因此ABC 项说法都正确,但也都只反映了其中一个方面,故选D项,排除ABC项。‎ ‎3.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 A. 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 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 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 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骨文中已经有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记载,说明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经有了四季之分,故选D项;甲骨文中有“春、夏、秋、冬”四字,但并不能据此说明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排除A项;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早在商朝之前,排除B项;仅有“春、夏、秋、冬”四字不能说明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排除C项。‎ ‎4.南宋初年,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 纸币大量使用 B. 土地集中加剧 C. 农业技术进步 D. 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南迁,北民为江南带来了生产技术、劳动力等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大大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且发展了稻麦兼种技术,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农作物的分布格局与货币、海外贸易无关,故AD项排除;土地集中与农作物布局无关,故B项排除。‎ ‎5.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段话描述的农具 A.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 提高了农业防洪的能力 C. 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 使播种的速度大大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转来转去自行”“禾苗待我灌醉”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隋唐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故C项正确;筒车不是古代农具自动化的开始,故A项排除;筒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农业的抗旱能力,故B项排除;筒车是灌溉工具,不是播种工具,故D项排除。‎ ‎【点睛】首先,通过“转来转去自行”“禾苗待我灌醉”,分析出筒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6.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下列关于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长江流域的一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B. 它所处地域为战国时期郑国统治范围 C. 它的开凿有提高了陕西地区的粮食产量。‎ D. 它的开凿表明秦汉时代对水利事业的重视 ‎【答案】C ‎【解析】‎ ‎【详解】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属于黄河流域,它的开凿提高了陕西地区的粮食产量。故答案为C项。郑国渠属于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排除A项;它所处地域为战国时期秦国统治范围,排除B项;郑国渠在战国时期开凿,不属于秦汉时期的水利工程,排除D项。‎ ‎7.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他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 文人只追求商业化利益 B. 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C. 科举制度已经走向瓦解 D. 清代否定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是由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我国古代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强调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郑板桥明码标价卖画,是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的反映,因此选择B;文人只追求商业化利益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举制度已经走向瓦解,排除C;材料只是反映郑板桥明码标价卖画,无法体现清代否定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联系所学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解答。‎ ‎8.《鹿鼎记》里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被康熙皇帝任命,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B. 全部投放市场,所有收入归皇室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被康熙皇帝任命,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这是官营手工业,它的特点是:政府经营,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用上等原料,不计成本,仅供皇室贵族消费,产品不投放市场,故C项正确;A项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错误,排除A项;B项全部投放市场错误,排除B项;D项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说法错误,排除D项。‎ ‎9.中国是瓷器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唐三彩是一种瓷器 B. 中国先有青瓷后有白瓷 C. 越窑盛产白瓷 D. 中国先有瓷器后有陶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浙江的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经过岁月的洗礼,唐朝时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两者各领风骚,有“南青北白”之说。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排除;C项,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排除;D项,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排除。‎ ‎10.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A. 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 手工业技术传承保守封闭 C. 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 手工业技术传承迅猛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记载的是“亳州”只有“两家能织”出“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的轻纱,所以他们两家“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目的是防止自己的技术外传,说明家庭手工业技术具有保守封闭性。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技术的推广,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亳州在全国丝织业领域中的地位,排除;D项,材料说的是通过联姻保证技术的传承,没有涉及家庭内部的传承,而且也不能体现“迅猛发展”,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11.南京是我国一座文明古城。据《景定建康(南京)志》记载:南北朝南京城里有小市、牛马市、谷市、纱市等10个市,苑市在广莫门内东边,盐市在朱雀门两边,纱市在城内北耆寺前。这一记载表明南京城 A. 市坊制度得以建立 B. 专业市场广泛分布 C. 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D. 政府城市管理松驰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南北朝南京城里有小市、牛马市、谷市、纱市等10个市”等信息来看,当时南京已经广泛分布着以主要商品种类形成的专业市场。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市坊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城市管理水平,排除D项。‎ ‎12.《宋史》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侵街”现象发生。宋仁宗景祐年间,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让步,允许沿街开设商店,直接收税。由此推测 A. 宋太宗重视城市商业发展 B. 宋仁宗时城市商业的管理出现混乱 C. 城市商业突破了地点限制 D. 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允许沿街开设商店”‎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A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宋仁宗时城市商业的管理出现新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故D项排除。‎ ‎13.中国古代某城市的街道取名带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如“马行街”、“牛行街”、“鸡儿巷”等,并且这些街道所在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商业和生活混杂区。这一城市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秦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市”发展到了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开始分散于宅屋之间,甚至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区和生活区逐渐合一,而题中恰恰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故答案为C项。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排除A、B、D项。‎ ‎【点睛】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14.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生活习俗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城市功能的演变以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由题干“宋”、“都城”、“向客商出租”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城市不断扩大,城市为商业发展的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表明宋代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加,而B、C、D项在题干中均没有直接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15.明朝以后,“生活”一词的内涵由耕织扩大到商业买卖。商业买卖被视作“治生”的合法手段,小说中出现了“生意”一词,民间也将买卖之事视为“生理”。皇帝也在劝农诏谕中;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去忙一些其他的“生理”。这反映了当时 A.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B. 朝廷放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 民间弃农经商的现象发展普遍 D. 传统思想观念已开始面临挑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明朝以后经商现象被惯以“治生”、“生意”、“生理”并合理化,反映传统农本商末思想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A项,题干并未体现重商成为统治思想,排除。B项,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长期以来并未改变,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民间弃农经商现象普遍化,排除。‎ ‎16.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道,一商人在县城如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材料反映了 A. 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C. 明代商业发展迅速 D. 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中“富的人,怕的是见官”可知,这反映了在明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商人在社会上遭受歧视、限制。明清时期农本思想已经出现了动摇,但政府的抑商政策并没有改变,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排除A项;BC项并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意思,排除。‎ ‎17.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买得起的平民汽车,由此可见 A. 机器生产助长奢侈风气 B. 乡村日益喧嚣拥挤 C. 工业革命改变交通方式 D. 工厂制度开始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也买得起的平民汽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交通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机器生产助长奢侈风气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乡村日益喧嚣拥挤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工厂制度的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D选项排除。‎ ‎18.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B.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退 C. 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 D.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先进国家普遍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前提条件。故答案为C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排除A项;英国经济实力衰退并不能必然带来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排除B项;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但不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前提,排除D项。‎ ‎19.学校课程设置会不断调整。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这样设置课程是因为 A. 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B. 受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C. 经济发展淡化社会等级观念 D. 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性别歧视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等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强化了性别分工,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根据工作特点招收不同性别的工人,与男尊女卑思想无关,也不是性别歧视,排除B、D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等级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 ‎20.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旅行速度。这主要是由于 A.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 B. 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C. 电动机的发明 D. 发电机的推广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 距离都“缩短”、 加快了人类的旅行速度等信息可知,这是英国人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B项正确;珍妮纺纱机是纺织行业的变革,与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无关,A项错误;电动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变革,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发电机的推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影响,D项错误。‎ ‎21.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A. 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 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 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 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看到“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波萝等”说明早期的海外扩张有利于不同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洲际物种交流看不出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种族交流信息,D错误。‎ ‎【点睛】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锥形开始出现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整体 ‎(3)殖民掠奇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4)思想震撼之路: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冲击了宗教神学理论。‎ ‎2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确立的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是 A. 工场制 B. 工厂制 C. 垄断组织 D. 跨国公司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组织形式是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排除A,选B。跨国公司和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CD排除。‎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如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这些公司 A. 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B. 减少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C. 推动了“大工厂制”的确立 D. 解决了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可知,这些公司是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对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起了积极作用,故选B。AC都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的产物,而这些公司显然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排除;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消除,D的说法错误,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首先需要将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与垄断组织的产生这一知识点形成对应,然后再逐个阅读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4.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词宣称:“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从广告词中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轮船招商局资金雄厚 ‎④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说明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故①、④正确;材料“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反映了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故②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轮船招商局资金雄厚,故③错误。故①②④正确,故选C,排除ABD。‎ ‎25.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力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 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实业救国思潮 ‎【答案】A ‎【解析】‎ ‎【详解】1916年,清政府已被推翻,民国建立。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A错误,符合题意;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以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导致此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B、C和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6.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 “近代工业的起步”‎ B. “清王朝自救运动”‎ C. “实业救国的浪潮”‎ D. “民族工业的春天”‎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属于近代工业的起步阶段,故A项正确;B项只适合汉阳铁厂等洋务企业,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不适合汉阳铁厂等洋务企业,不符合题意,排除。‎ ‎27.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从这一历史现象中可以得出的启示是 A. 实现民族独立是经济近代化的前提 B.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推翻清朝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的道路根本行不通,因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因素是列强的侵略,因此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工业发展的政治前提,故A项正确;先天不足、封建专制统治的束缚阻碍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BC;D表述太绝对,并且在洋务运动时期,即在清朝统治期间已经开始近代化,故D错误。‎ ‎28.毛泽东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毛泽东这一思想提出应该是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过渡时期 C. 土地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利用资本主义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结合所学可知,该思想体现的是合理调整工商业,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B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排除C;改革开放时期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排除D。‎ ‎29.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A. 中共八大召开时 B. 三大改造完成时 C. 1954年宪法通过时 D. 改革开放开始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所指的过渡阶段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阶段,这段时期是从1949至1956年,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召开时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A排除;1954年宪法通过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故C排除;改革开放在1978年,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是从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0.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 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 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共八大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的情况下召开的,所以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A 正确。一国两制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提出,而十五大在1997年召开,排除B;三个代表属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十五大无关,排除C;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不符合十五大,排除D。‎ ‎【点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好基础知识,准确识记中共重大会议的主要内容。‎ ‎31.在2018年的全国人大、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把12月18日设定为“国家改革开放日”的建议。在12月18日这一天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全国人大批准设立经济特区 C. 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D. 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半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答案】A ‎【解析】‎ ‎【详解】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因此设定12月18日为“国家改革开放日”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故A正确;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与12月18日无关,排除B;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具体时间并非12月18日,排除C;D是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2月18日设定为‘国家改革开放日’”,联系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意义分析解答。‎ ‎32.“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一首名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诗曾风靡一时,道出了全国上下热切的渴望。中国,需要找到那把钥匙,重新启动历史前进的时间,打开融入时代潮流的窗口。材料中的“钥匙”是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三大改造 D. 改革开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诗中“红色的大街”暗示象征着“文化大革命”,这是“钥匙丢了”的背景和原因;而“钥匙丢了”则象征人们对世界及人生的探索追求都停止了,热情没有了。这把“钥匙”可以重新启动历史前进的时间,打开融入时代潮流的窗口。所以这把“钥匙”指的是改革开放,因此D选项正确。A、B、C项与题意不符,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3.“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二十多年前流传在住房条件很差的上海老百姓中的一句话。但如今的浦东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主要设在浦东,这一切都得益于浦东的开发与开放。下列关于其开发和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目的是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③浦东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④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开放浦东的相关知识点。①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故①正确。②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故②正确。③张江高科技园区集聚起的智慧在提升使浦东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故③正确。④1990年做出开放浦东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来思考,浦东开发带有战略决战意义。它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④正确。故B①②③④ 正确,ACD错误。‎ ‎34.“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借”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 大众传媒的商业影响越来越大 B. 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C.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D. 网络主导人们精神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传媒的商业影响,排除A项;网络热词的出现,并不表明大众文化日益庸俗化,排除B项;D项中的“主导”说法绝对,材料只是表明人们精神世界受到网络的影响,排除。‎ ‎35.1923年底,美国一项调查发现,某城镇123个工人家庭中60个都有汽车。而这60个家庭里面有26家住房相当简陋,其中21个家庭甚至连洗澡盆也没有。据此推断,当时美国 A. 通货膨胀严重 B. 经济运行隐藏危机 C. 生产严重过剩 D. 揭露资本家对金钱的贪婪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当时美国的许多家庭出现了超前消费,这种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祸根。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通货膨胀,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当时美国生产严重过剩,排除C项;材料没有揭露资本家的贪婪,排除D项。‎ 二、材料简答题 ‎36.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最突出表现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生产经营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 ‎(2)近代工业革命发端于西方。18世纪晚期,哪一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动力结构?英国工业革命的劳动力主要由何而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组织形式有怎样的变化?这一时期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表明科技进步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其成果使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什么时代?‎ ‎【答案】(1)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和精耕细作等。‎ ‎(2)蒸汽机的改良和发明;圈地运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垄断组织产生;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电气时代。‎ ‎【解析】‎ ‎【详解】(1)突出表现:依据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回答;经济模式:依据所学可知是小农经济模式;特点:依据所学小农经济模式特点从男耕女织等分析回答。‎ ‎(2)依据工业革命时期动力发明回答;由来:依据工业革命的条件中圈地运动回答;世界市场的影响:依据所学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回答。‎ ‎(3)生产组织形式: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的垄断组织回答;特点:依据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回答;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7.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40年来的艰苦努力,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请指出党和政府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创新性举措?‎ ‎(3)“40年来,我们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改革思想、改革路线、改革经验和改革方略。”综合上述,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 ‎【答案】(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党的(中国)历史上伟大转折。‎ ‎(2)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放: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据国情,与时俱进。‎ ‎【解析】‎ ‎【详解】(1)会议,据材料“改革开放”即可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集体、建设道路、伟大转折等方面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举措,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沿海港口城市等方面指出党和政府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创新性举措。‎ ‎(3)经验,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方面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