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专题(十九)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作业)
综合检测(十九)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50年,入朝前夕,枪支型号众多子弹不能通用的中国军队各单位紧急“互相换枪”,如第38军基本使用日式步枪,第40军主要使用缴获的美制步枪。中央军委要求全国“打扫仓库”,把以往各地缴获的各种口径、不同型号的弹药分类,统一送往朝鲜前线。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重工业的落后 B.解放军的优异战绩 C.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 D.军队装备急需标准化 解析:选A 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军队武器弹药大多是通过战争缴获可以看出,中国当时重工业落后,导致军事工业缺乏发展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材料有所体现,但不是“本质问题”,排除;C项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本质,排除;从材料反映的信息看,军队装备并非只是急需标准化,而是要实现国产化,排除D项。 2.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 产品名称 1952年产量 1957年计划产量 增长百分比 棉纱 361.8万吨 500万吨 138 棉布 11 163.4万匹 16 372.1万匹 147 食用植物油 72.4万吨 155.2万吨 214 面粉 299万吨 467万吨 156 盐 346万吨 593.2万吨 171 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 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 解析:选C 材料只反映出轻工业部门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轻工业产量指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民生,但没有体现出轻工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轻工业产量指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民生,表明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与“左”倾冒进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3.图片也能承载历史,如图见证了( )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D.农民生产经营走向自主 解析:选A 由材料“农业生产合作社”信息来看,材料反映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A项;材料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无关,排除B项;由“一九五六年”可知,材料属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生产经营由合作社决定,排除C、D两项。 4.(2019·华南师大附中一模)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 )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调整经济任务完成 解析:选A 统购统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对于抑制投机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缓和粮食供应危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一五”计划不包括调整经济的任务,排除D项。 5.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表明( ) 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 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 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 解析:选D 从企业分配利润时资本家红利只占20.5%,而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来看,企业利润绝大部分被国家和集体获得,表明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企业利润的分配,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对企业的管理,排除B项;到1956年底,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排除C项。 6.新中国某一时期,电影生产全部由国家下达指标,投入资金,各电影制片厂接受国家任务组织职工进行生产;由政府管辖的发行放映公司收购所有通过电影局审查的影片,并向全国发行放映,各级发行放映机构也都属于全民所有制单位。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经济体制的计划性特征 B.“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 C.苏联对新中国建设的帮助 D.公有制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电影从生产到发行的全过程都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实施,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负责执行,这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苏联的帮助,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电影从生产到发行的过程,并不能体现公有制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故D项错误。 7.(2019·南宁一模)“二五”计划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条》:要求计划做三本账,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期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账,这在地方是必成的,地方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由此可见(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重 B.中央部分纠正“左”倾错误 C.经济非正常发展态势明显 D.调整“八字”方针初见成效 解析:选C “二五”计划指1958年到1963年。由材料来看,“二五”计划初期正在开展“大跃进”运动,高指标盛行。材料中将中央期成的计划当作地方的第一本账,“在地方是必成的”,而地方“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这容易导致地方经济建设层层加码,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排除A项;鉴于“大跃进”运动的危害,中国共产党在“二五”计划后期着手调整国民经济,排除B、D两项。 8.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片面追求高指标 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D.受“左”倾思想影响 解析:选D 据材料“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时期处于“大跃进”时期,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导致积累率迅速上升,D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与材料无关。 9.(2019·齐齐哈尔模拟)以下不同颜色的柱状图反映了1952~1970年间,新中国( ) A.私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比例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总量的比例 C.农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D.对美贸易与对苏贸易总值的比例 解析:选C 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直到70年代,我国都非常重视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所以,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农业所占比例应呈下降趋势,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三大改造,1956年完成,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占主体,20世纪60年代应该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作用,故B项错误;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对苏贸易比例高,美国敌视新中国,中美贸易比例不会超过30%,D项错误。 10.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规模地压缩了基本建设(指建设单位利用国家预算拨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投资,以扩大生产能力以及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建设经济活动)规模,从1960年的388.69亿元基本建设投资额缩减到了1962年的71.26亿元。据此可知,当时( ) A.经济建设转向了民生产业 B.国家工业化建设有所放缓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较显著 D.国家财政出现严重的困难 解析:选B 1958年我国实行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逐渐使国民经济比例走向合理,材料反映的是这一调整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不能反映经济建设转向民生产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经济调整的成效问题,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主动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没有体现国家财政出现严重困难,排除D项。 11.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B.中国共产党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 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 解析:选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被正式确定的同时,党中央还是认为“三面红旗”适合中国国情,恰恰说明“左”倾错误并没有真正而彻底的纠正,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确立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在党的八大上,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中国共产党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B项不合题意;D项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故排除。 12.下表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下列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进出口贸易总额 比较 1969年 40.3 比1966年下降12.6% 1973年 100 比1972年增长74.2% A.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 B.国内政局、政策影响进出口贸易变化 C.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增长 D.中美建交影响1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 解析:选B 1969年,“文化大革命”由政治领域波及经济领域,因此1969年贸易额下降;1973年,周恩来调整经济,贸易额有所增长,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向外向型的转变,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遭受严重挫折,故C项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1956年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虽然增长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来,但根据“1952年的固定物价”,第一个五年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的相似历史背景,并指出两国实施计划过程中各自的特点。(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完成“一五”、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不同影响。(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当时两国国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状况,政权需要巩固的史实,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恢复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小问,中国的特点,据材料一“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58.2%投入工业建设……”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实行的“一五”计划是在苏联援助下,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且中国吸取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教训,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下协调发展的措施;苏联的特点,结合所学并根据材料二中第二自然段综合分析。第(2)问,据材料一第二自然段综合概括中国完成“一五”计划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影响。 答案:(1)背景:国民经济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都得到巩固;都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 中国的特点: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产关系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得到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下协调发展。 苏联的特点: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过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低下。 (2)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14.(2019·马鞍山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广告内容 广告主 1949年 胜利牌红蓝墨水 石家庄华大印刷局材料厂 10月24日 各种日用品 上海日用品公司 天安门牌酱油 永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寿山蒲棒 颐和园管理处 中字牌自行车 华北机器制造公司 专售油印机 义陆文具商行 1950年 10月24日 口杯饭碗等 天津大新搪瓷厂 贝希尔香精 上海生产化学厂 奇异安迪生 老牌电灯泡 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 1953年 10月24日 瓷性挂瓦、脊瓦 地方国营龙江县企业公司制瓦厂 1956年 10月24日 地中衡、双式 真空回水泵 中国五金机械公司长春市公司 1957年 10月24日 大明速印机介绍 公私合营上海大明謄写制造厂 自来水墨线笔、 双面刻度计标尺 公私合营上海鼎峰仪器厂 钢砂 地方国营铁岭赞粒制造厂 橡树牌防冻液 公私合营上海南亚化工厂 安嗽露咳嗽糖浆 杭州市公私合营民生药厂 《人民日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官方报纸。请从上表中提取一条关于《人民日报》所刊商业广告变化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逻辑严密)(12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变化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依据材料可以从广告内容涉及的商品种类的变化和打广告的主体的变化等方面提取信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处时代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信息:1949年至1950年,商业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1956年后,多是工业产品广告。 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生产结构以轻工业为主,所以建国初期广告种类以轻工业产品为主。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支持下,中国轻重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1956年以后的商业广告绝大多数为工业产品。1953年开始实施统购统销政策,日常生活用品凭票供应,因此日用品广告在1953年后显著减少。 示例二:信息:1949至1950年,广告主以私营企业为主;1957年后,广告主身份基本上为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以前,存在众多私营企业,广告主以私营企业为主。随着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商业广告主多为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