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中图版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 (对应学生用书第150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区域的含义 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特点 (1)区域内有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区域间有明显差异性。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边界等。 3.区域的划分 (1)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类型: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4.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 (1)研究方法:比较法。 (2)研究内容和意义 1.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 - 13 - / 13 区域虽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其表现差异明显,行政区的边界明确,有的区域边界比较模糊,具有过渡性,如森林区与草原区之间既有森林,又有草原。 2.地理区位不等于地理位置 地理区位包含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绝对区位指该地理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地理区位包含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包括半球、经纬度、海陆、交通、政治、经济位置等。 [理解—要点突破] 1.区域的含义与特征 区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集中体现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地关系。作为一个辩证的概念,有着外部的差异性和内部的同质性构成。 (1)整体性: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2)差异性:区域内部的特点、性质相对一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开放性: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4)层次性:区域具有级别差异,区域即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下图所示: 2.区域特征分析 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 (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 ① - 13 - / 13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 ②从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区域的突出特征(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和区域发展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的分析。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区域的含义与特点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新垦区( )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 B.线状与岛状 C.点状与岛状 D.点状与面状 1.C 2.D [第1题,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所以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由图知,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不一致;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有相似性;与非农垦区是相互联系的。第2题,区域空间分布形式一般是:农业区呈面状,城市和工业区呈点状。] 考向2 区域的特征分析 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 13 - / 13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解析] 图示区域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描述区域的自然特征,结合图中呈现的信息加以描述。 [答案] 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考向3 区域特征差异分析 4.“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川渝地区区域差异的比较分为自然要素差异和人文要素差异。自然要素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区域面积小;水资源丰富,常规矿产和能源缺乏;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区域面积大;矿产、能源、水能丰富。人文要素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工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川渝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地价较低;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经济发展潜力大;深居中西部地区,区域范围大,市场广阔。 [答案]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答题模板] ②人文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 13 - / 13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考点二| 中国的区域差异 (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三大自然区包括: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划分依据:基本因素是地形和气候,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分界线 ①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a为400mm等降水量线。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b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③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c为3000m等高线。 (4)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 高原或高山、盆地 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 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多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多内流河、咸水湖,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内外流区兼有,湖泊众多,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土壤 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原始土壤 - 13 - / 13 植被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 自西向东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自东南向西北为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寒荒漠 农业活动 最主要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 交通 发达 不便 经济文化 水平高 相对落后 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北方 南方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 平原和高原为主 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 河湖 有结冰期 一般不结冰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 南方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民居建筑 平顶 斜顶 交通运输 铁路、公路 铁路、公路、 内河运输 工业 重工业为主 轻工业为主 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 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 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繁杂 3.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划分依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2)范围(暂不包括港、澳、台) ① - 13 - / 13 东部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②中部经济地带:黑、吉、内蒙古、皖、赣、湘、晋、豫、鄂。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4.区域差异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区域位置 面向大海、海运便利,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 水平 东部>中部>西部,且差距还在逐渐扩大 速度 东部>中部>西部 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文化、经济、政治基础,东部比西部深厚,改革开放东部早于西部 [理解—要点突破]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2.人类活动的差异 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农业活动 ①平原地区几乎全被开垦,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的地区;②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我国人口集中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①草原和荒漠草原发展畜牧业,有水灌溉处形成灌溉农业;②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显著 ①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适度发展林业和种植业;②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形崎岖,限制农业和经济发展 交通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路线四通八达 山地、高原地形崎岖,山高坡陡,交通路线稀疏,山区道路常受洪水和泥石流等破坏 经济和文化 经济和文化水平较高,人口文化素质较高 经济和文化滞后,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高 3.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 - 13 - / 13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优势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等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交通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力资源充足 存在问题 能源、原材料不足;有些城镇人口密集区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北方各省区淡水资源短缺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黄河下游、长江中游的水患;长城沿线的风沙 工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发展边境贸易 协调发展 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地形 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 季风气候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为主 自然资源 水资源、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能源短缺 各类矿产资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丰富 ②社会经济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平 较高 较低 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教育发达,人口文化程度高 科技、教育欠发达,人口文化程度低 对外开放程度 高 较低 经济因素 发展基础 发展早,基础好 发展较晚,基础较差 产业结构 较合理 不合理 - 13 - / 13 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便捷、海陆联运便利 交通通达度差、交通不便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 地形 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形多样,以低山丘陵为主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甸草原分布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水文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自然资源 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水热丰富,生物资源、水力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农业生产 旱地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全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岛和云南南部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工业生产 重工业、能源基地 工业实力强、种类齐全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大,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 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铁路网稠密 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并有内河运输,通达性好 限制性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面临问题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5~6题。 5.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风沙、盐碱、旱涝 - 13 - / 13 B.乙——洪涝、风沙、低温 C.丙——积温低,生长期短 D.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 5.D 6.B [第5题,读图可知,丁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丰富,太阳年辐射总量较丰富,且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第6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华北平原,其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风沙、盐碱、旱涝;乙地位于长江以南的湿润地区,其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有洪涝和低温,不可能有风沙;丙地地处青藏高原,其海拔高,故积温低,农作物的生长期较短;丁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为水源不足,风沙危害严重。] 考向2 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发展差异 7.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图3为××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3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 项目 ××区 江苏省 地形 ①____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______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______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________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 13 - / 13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④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右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8~9题。 - 13 - / 13 【导学号:29790123】 8.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9.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8.B 9.A [第8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坐标轴的含义。读图可知,山西人均GDP低于湖北,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选项A错误。上海人均GDP增长率低于江苏,故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选项B正确。湖北人均GDP低于江苏,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选项C错误。广西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故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选项D错误。第9题,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应与当地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相适应。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万元产值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选项A正确。广西万元产值能耗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也不合适,选项B错误。上海和江苏经济技术水平较高,资源和能源都比较缺乏,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工业,选项C错误。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不利于降低能耗,选项D错误。] 考向3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2018·菏泽模拟)读图,完成10~11题。 - 13 - / 13 10.①②两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是( ) A.①平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①平原土壤肥沃,②平原土壤贫瘠 C.①平原不能发展水稻生产,②平原水稻种植业发达 D.①平原石油资源丰富,②平原矿产资源贫乏 11.①②两平原适应地理环境的区域发展方向是( ) A.①平原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B.①平原西部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 C.②平原利用交通条件发展起发达的商贸业 D.②平原侧重发展轻工业 10.D 11.C [第10题,由图可知,①平原为东北平原,②平原为长江中下游平原。①平原为大陆性稍强的温带季风气候,②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平原黑土和②平原水稻土都是生产力较高的肥沃土壤;①②两平原都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①平原石油资源丰富,②平原则矿产资源贫乏。第11题,①平原利用当地石油资源和周边煤、铁等资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①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②平原交通便捷,内外联系方便,商贸发达,②平原利用国内外资源,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 13 - / 1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