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9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上)第一次大考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 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pH维持7.35﹣7.45‎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的次数会比平时少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血浆渗透压越大,抗利尿激素分泌越多,尿量越多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的溶液pH B.三组结果中,所得结果存在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4.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5.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  )‎ 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6.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植物的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金鱼游向食物 D.草履虫游向食物多的地方 ‎7.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8.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9.湛江一中某位同学不幸患上感冒(天气凉了请同学们注意保重身体),高烧不退体温一直维持在39度,请问在这段时期内他体内的产热与散热的关系是(  )‎ 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大于散热 C.产热小于散热 D.不能确定 ‎10.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D.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抗利尿激素 ‎1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体液免疫不会完全消失 B.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抗体可来自于记忆细胞 C.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 D.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出抗原的作用 ‎12.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横线上)‎ ‎13.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序号).‎ ‎(2)  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3)红细胞中O2进入①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  层磷脂双分子层.‎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  ]  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14.如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  .若X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在神经元Y上并没有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  ,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  .‎ ‎(3)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的;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 ‎15.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  .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颤栗,并感觉到刺骨的寒意,形成此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2)从图中分析,激素D是  ,垂体某些细胞膜上有  (填字母代号)激素作用的受体.‎ ‎(3)神经调节具有  的优势,体液调节具有  的优势,体温调节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16.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  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图中所示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  ,同时抑制肝糖原和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某人体内含有某种抗体,该抗体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此人出现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是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的,原因是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原因导致的疾病属于  病.‎ ‎(3)在血糖调节中,血糖浓度降低后的信号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  .‎ ‎(4)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 ‎17.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岁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  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可推断出  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  ,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 ‎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上)第一次大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 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pH维持7.35﹣7.45‎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的次数会比平时少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答】解:A、HCO3﹣、HPO42﹣等离子是血浆内的缓冲物质,在这些离子的共同作用下,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A正确;‎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属于免疫调节,B正确;‎ 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肌蛋白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 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量比平时少属于水盐平衡的调节,D正确.‎ 故选:C.‎ ‎ ‎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血浆渗透压越大,抗利尿激素分泌越多,尿量越多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渗透压:‎ ‎(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4)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解答】解:A、渗透压指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 C、血浆渗透压越大,抗利尿激素分泌越多,尿量越少,C错误;‎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D正确.‎ 故选:C.‎ ‎ ‎ ‎3.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的溶液pH B.三组结果中,所得结果存在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答】解:A、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缓冲液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的能力,血浆组维持pH组能力最强.由此可得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与血浆组起对照作用,A正确;‎ B、清水组实验前是呈中性,但是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因此清水组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B正确;‎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 D、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D错误.‎ 故选:D.‎ ‎ ‎ ‎4.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 ‎【解答】解:A、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花粉过敏,组织细胞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的浓度而降低的血浆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将会使组织液中的一部分水分进入血浆,故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浆.当淋巴管受阻,会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引起水肿,D错误.‎ 故选:C.‎ ‎ ‎ ‎5.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  )‎ 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两个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从接受刺激,直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叫做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元(输入)和运动神经元(输出).‎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大脑是高级中枢,对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所以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会不明显.‎ ‎【解答】解:A、反射弧结构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 B、传出神经没有受阻,B错误;‎ C、感受器正常,没有受到抑制,C错误;‎ D、大脑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所以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D正确.‎ 故选:D.‎ ‎ ‎ ‎6.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植物的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金鱼游向食物 D.草履虫游向食物多的地方 ‎【考点】反射的过程.‎ ‎【分析】反射是指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 ‎【解答】解:A、植物的向水性属于生物的应激性,A错误;‎ B、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不是反射活动,B错误;‎ C、金鱼游向食物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的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属于反射,C正确;‎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其游向食物多的地方属于应激性,D错误.‎ 故选:C.‎ ‎ ‎ ‎7.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题意中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钙离子的通透性,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可加速释放神经递质,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解答】解: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使Ca2+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 故选:A.‎ ‎ ‎ ‎8.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根据题意,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解:A、a﹣b段上升是因为Na+内流所致,流动过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A错误;‎ B、b﹣c段上升也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不是外流,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B错误;‎ C、c﹣d段下降是因为K+外流所致,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C正确;‎ D、d~e段下降是因为K+进一步外流所致,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 ‎ ‎9.湛江一中某位同学不幸患上感冒(天气凉了请同学们注意保重身体),高烧不退体温一直维持在39度,请问在这段时期内他体内的产热与散热的关系是(  )‎ A.产热等于散热 B.产热大于散热 C.产热小于散热 D.不能确定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解答】解:A、产热等于散热,则体温一直维持在39度的高烧,A正确;‎ B,产热大于散热,则体温上升,不能一直维持在39度,B错误;‎ C、产热小于散热,则体温下降,不能一直维持在39度,C错误;‎ D、体温一直维持在39度的高烧,则产热等于散热,D错误.‎ 故选:A.‎ ‎ ‎ ‎10.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D.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抗利尿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题图可知,①细胞能分泌某种物质A,A可以通过运输作用于②细胞,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解答】解:A、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它会直接作用于靶细胞,A错误;‎ B、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元传递到传出神经元,B错误;‎ C、当血浆中的甲状腺激素超出正常浓度时,它会抑制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 D、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储存在垂体中,但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C.‎ ‎ ‎ ‎1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体液免疫不会完全消失 B.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抗体可来自于记忆细胞 C.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 D.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出抗原的作用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解答】解: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体液免疫不会完全消失,只是免疫能力降低,A正确;‎ B、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抗体可来自浆细胞,B错误;‎ C、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能直接导致靶细胞裂解,C正确;‎ D、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出抗原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 ‎ ‎12.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如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 ‎【解答】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错误;‎ B、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性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 C、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T细胞分泌的,C错误;‎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错误.‎ 故选:B.‎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横线上)‎ ‎13.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③④ (填序号).‎ ‎(2) 渗透压、温度、PH 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3)红细胞中O2进入①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 6 层磷脂双分子层.‎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②有较多的蛋白质 .‎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 ③ ] 组织液 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⑤为红细胞.‎ ‎【解答】解:(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图中的②③.‎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3)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血浆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要穿过红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进入线粒体内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共穿过了6层膜.‎ ‎(4)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故答案为:‎ ‎(1)③④‎ ‎(2)渗透压 温度 PH(顺序可颠倒)‎ ‎(3)6 ‎ ‎(4)②有较多的蛋白质 ‎ ‎(5)③组织液 ‎ ‎ ‎14.如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 效应器和感受器 .若X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在神经元Y上并没有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 化学信号 ,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 组织液(细胞间隙液) .‎ ‎(3)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双向 的;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单向 .‎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甲图:根据图中突触的结构可知,B是感受器,C是神经中枢,A是效应器,Z是突触.‎ 乙图:该图是突触结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丙图:给神经纤维进行电刺激,使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解答】解:(1)由图可知,A是效应器,B是感受器.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时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X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在神经元Y上并没有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2)信号在突触处变化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所以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化学信号,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 ‎(3)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故答案为:‎ ‎(1)效应器和感受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化学信号 组织液(细胞间隙液)‎ ‎(3)双向 单向 ‎ ‎ ‎15.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 下丘脑 .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颤栗,并感觉到刺骨的寒意,形成此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大脑皮层 .‎ ‎(2)从图中分析,激素D是 肾上腺素 ,垂体某些细胞膜上有 A和C (填字母代号)激素作用的受体.‎ ‎(3)神经调节具有 快速、准确 的优势,体液调节具有 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的优势,体温调节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同时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 ‎【解答】解:(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寒冷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从图中分析,激素D是肾上腺素,垂体某些细胞膜上有A和C激素作用的受体.‎ ‎(3)神经调节的优点是快速准确,体液调节的优点是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体温调节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肾上腺素 A和C ‎(3)快速、准确 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 ‎ ‎16.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除图中所示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 葡萄糖的利用 ,同时抑制肝糖原和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 ‎(2)某人体内含有某种抗体,该抗体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此人出现高血糖症状.若给其注射胰岛素是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的,原因是 胰岛素无法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原因导致的疾病属于 自身免疫 病.‎ ‎(3)在血糖调节中,血糖浓度降低后的信号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 反馈调节 .‎ ‎(4)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使酶磷酸化,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自身免疫病: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解答】解:(1)据图分析,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使酶磷酸化,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体内含有胰岛素抗体能与胰岛素发生凝集反应而使失去活性,不能与其受体结合,所以给其注射胰岛素仍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属于自身免疫病.‎ ‎(3)在血糖调节中,血糖浓度降低后的信号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4)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故答案为:‎ ‎(1)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葡萄糖的利用 ‎(2)胰岛素无法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 自身免疫 ‎(3)反馈调节 ‎(4)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 ‎ ‎17.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岁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 统计学 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低(少) ;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 性腺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多 ,可推断出 抗利尿 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 促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 促激素 ,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实验设计题解法:(1)选择材料,分组编号:题干中的材料、用具是帮助我们分析方法步骤的主要依据,一定要认真分析,看给出的材料、用具能不能直接运用,不能直接运用的,需要怎样处理才能把干扰因素排除.依据实验所需的组数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组编号或编组,在步骤中明确表达出来. ‎ ‎(2)操控自变量,设置对照组:根据实验目的,依据自变量的情况确定所需要的实验组的数量,设置对照组,对材料施以不同的处理.同时依据单一变量原则设法控制无关变量,设法提供其他的适宜条件. ‎ ‎(3)确定并描述因变量的观察或测量:在实验的最后一步,要明确本实验需观察或测量的内容,记录实验结果.‎ ‎【解答】解:(1)在生物学实验中为使获得的实验数据更可靠,需要重复实验,最后将相同条件下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取平均值.‎ ‎(2)根据所学知识,下丘脑与某些内分泌腺的调节关系如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等)因此,手术切断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导致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减少,并最终影响到甲状腺和性腺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后者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最终使尿量减少,则手术后由于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3)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可通过研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 故答案为:‎ ‎(1)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 ‎(2)低(少) 性腺 多 抗利尿 ‎(3)促激素释放激素 促激素 ‎(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 ‎ ‎ ‎2016年12月6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