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甘肃省静宁一中高二10月月考(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甘肃省静宁一中高二10月月考(2017-10)

静宁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级第一次月考试题(10月)‎ 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请同学们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留待上课讲解。‎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 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所以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自《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1.下列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C.“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D.《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但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内涵相差很大。‎ B.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C.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是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D.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目中无我 拉什•阿林[瑞典]‎ 我是屋里唯一安静坐着的人。我靠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报纸。没有人再看着我的眼睛。他们看着我,就像看着家具。我坐在这里,假装在看报。不过我根本不在看报,我只是在想,我是屋里唯一安静坐着的人。我是屋子里唯一眼睛未被人注视的人。‎ 英格丽要去跳舞,哈罗尔德要进城。比利耶尔要到一个明天结婚的朋友那里去喝喜酒,去折腾新郎,安娜要坐小汽车去兜风。她老公过一个钟头就会来接她。他们也许还要经过海诺桑德镇,在那里的一个熟人家过夜。大家都要离开这儿。我老伴要去参加一个布道会。她对英格丽说,来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布道员。这话她不是对着我说的。没人和我说话。‎ 早先,在出事之前,格列塔在这样的星期六的晚上总会带尼瑟和白蒂尔到我这里来。她会说:“现在你们得呆在外公家里,爸爸妈妈要出去。”那时,男孩子们会很高兴和我在一起。我给他们削树皮船,用厚纸做风筝。男孩子们是最后两个还看着我眼睛的人。他们看着我的眼睛说:“啊,外公真好!”‎ 但是他们也变了。他们也不再看着我的眼睛了——甚至在出事之前就已经这样了。他们不再需要我了。他们自己带着流行画报到这里来。他们坐在那里剪剪贴贴,盖小房子,搭工事,但是他们从来不问我。航模流行的时候,他们也做航模。但是他们从来不要我指点。到最后他们连做什么都不给我看了。‎ 在出事之前就已经是这种样子了,现在就和那时一模一样。‎ 我是屋子里唯一安静坐着的人。我静静地靠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报纸。没有人再看着我的眼睛。跟我说话就更是难得了,即使有时候他们要说些什么,也都不看着我的眼睛。‎ ‎“你能给我装一斗烟吗,爸爸?”有时比利耶尔会这么说。但他从来不看我。他只把他的空烟斗递过来,我就掏出我的烟袋让他装。我很想对他这么说:“儿子,你随便拿,可是下回你对你老爸说话的时候,得看着他的眼睛。”‎ 但我从来没有这么说。我的舌头太厚太硬。我不知道我的舌头出了什么毛病,反正我的舌头说不出我想要说的话。在出事之前,我的舌头就已经有毛病了,有好几年了,我觉得我的舌头越来越厚,越来越硬。我有满肚子的心事要说,但我的舌头不听使唤,说出来的话都成了废话。现在我已经回来了,我也愿意对我的老伴、我的孩子、我的孙子、孙女说:“为什么你们不再看我的眼睛啦? 为什么你们不跟我说话? 要是你们时不时地看看我的眼睛,跟我说说话,就不会出事了。”‎ 但这是没有一点用的,我的舌头是不会变样的,其它的东西也都不会变样的。‎ ‎……‎ ‎“好上帝啊,‎ 你就瞧瞧我的眼睛吧。跟我说几句话吧。我他妈的孤独得要死。我真是心如死灰,胸膛里没点热气啦。”‎ 可是,这些话我从来没说出来。我想跟上帝说话的时候,我的舌头也变得又僵又硬。不过,我还记得,出事的那天晚上,我也这么坐在这里,心里想着他们真的不喜欢我吗? 他们真的不喜欢给了他们生命、给了他们这个家的他们自己的老爸吗? 我记得我就坐在这里,巴望我自己大病一场。我巴望自己疼得在地上打滚,看看他们会怎么办。他们会照顾我一辈子,不是吗?‎ 我逃出了家,我逃到苏发夫斯镇外的树林里,希望听到“喂,古斯塔夫•安德森,你在哪儿”的声音,我在树上坐着,一直坐到我终于意识到还要等很久才会有人来为止。在黎明之前,显然不会有人来了。我从树上爬下来,在白色的、干燥清洁的苔藓上躺下来。我很快就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是太阳当空了。我马上又爬到松树上去,但是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什么动静也没有。我饿坏了,但还是安慰自己说:“他们就快来了。很快乡里的警官就会领着人围成一大圈来找我了……人们要一棵树一棵树地挨着搜,会查看每一块大石头后面或者倒下的大树底下,会有几百双眼睛来找我。”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前面多次提到“出事”这个词,却并不说是什么事,其作用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这件事就是指后文中老人离家跑到树林里这件事。‎ B.老人的外孙前后言行的对比,说明他们长大以后,忘了外公的好处,显然是老人喜欢安静,不善言辞造成的。‎ C.文章以“会有几百双眼睛来找我”结尾,既表达了老人的渴望,又与开头第一段的“我是屋子里唯一眼睛未被人注视的人”相呼应。‎ D.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在平实中蕴深刻的内涵,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是记叙了平常生活中的小事,这些小事很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却让我们体会到老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滋养这样一个道理。‎ ‎5.作者以第一人称“我”叙说故事,这样写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6. 如果你是老人的子女,你觉得老人的精神上有哪些需求?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9分,每小题3分 )‎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C.“元嘉” 皇帝的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世号” 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才华出众,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 B.陶潜有自知之明,陶渊明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自认为无能力应对官场事物,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亲自耕种自给自足。‎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 D.陶渊明为人率真,陶渊明不懂音律,却在酒酣之时弹拨寄托新意,曾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5分)‎ ‎(2)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8分)‎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12.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4分)‎ ‎(三)名句填空。(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据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用了这个典故。‎ ‎(2)‎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同学一直自责于过去没有好好努力,认为现在就是追赶,未来也不一定有好的回报。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陶渊明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告诉我们,过去就过去了,但未来是可以积极有为的。‎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表现了自己安天乐命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32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对于360公司贸然停止个人盘业务,有关部门也该自我反思,不能因为省了监管责任而弹冠相庆。  ②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使中国经济面临困难和挑战,面对如此形势,政府不应胶柱鼓瑟,必须应时而变。‎ ‎③《秋水》是《庄子》中的一则著名寓言,记述的是自高自大的黄河水神河伯与虚怀若谷的北海神之间的对话。 ④许多人正是看中了车牌上附着的经济利益都来学车考驾照,导致一时间洛阳纸贵,约个教车的都很困难。 ⑤一些文艺评论家面对低级趣味噤若寒蝉,并深陷“人情批评”“圈子批评”“红包批评”等流弊。 ⑥老年人往往难以招架骗子的“温情”攻势,最终将积蓄心甘情愿奉上,致使骗子的“温情”招数屡试不爽。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上海打捞局企业联合体与韩国海洋水产部签署了“岁月”号打捞合同,赴韩国实施“岁月”号打捞工程,目前对沉船事故的打捞工作已经完成。‎ B.《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者”重人,两者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C.专业术语“断崖式”随着股票、房价、反腐等社会热点进入公众视野,并被拓展了使用范围,变成了流行词语,成为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新宠。‎ D.由于不需要支付作家重印版税,跟风图书在用纸、印制、工艺方面用料低劣,其成本比原版书的降低许多,力图以低价和低折扣获得更大的销量。‎ ‎16.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酒盈樽(满) 矫首遐观(举、抬起 ) 西畴(田地) 聊乘化(姑且)‎ B.俊采星驰(指人才) 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 耘耔(除草)‎ C.息交绝游(断绝) 出岫(山穴,小峰) 披绣闼 (披着) 策抚老(拄着)‎ D.北海虽赊(远) 怒而飞 (愤怒) 朝菌不知晦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17.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悦亲戚之情话 B.或棹孤舟 乐琴书以消忧 C.宾主尽东南之美 水击三千里 D.外连衡而斗诸侯 眄庭柯以怡颜 ‎18.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 吾其还也 ‎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④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 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 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C. 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D. 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19.下列各项句子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悦亲戚之情话 B. 蚓无爪牙之利 都督阎公之雅望 C. 之二虫又何知? ……赵奢之伦制其兵 D.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不力 ‎20.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①农人告余以春及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彼且奚适也 ④复驾言兮焉求 ‎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访风景于崇阿 ⑦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⑧而莫之夭阏者 A. ①/②⑦/③④⑥/⑤⑧ B. 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C. ①⑥/②⑦/③④⑧/⑤ D. ①⑥/②⑦⑧/③④/⑤‎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汉字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例如,“与日月合其明”中的“明”字,① ,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日月为明”。可是,《说文解字》却道:“明,照也。”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是“明”的本义。于是,人们纳闷了:② ,而不是日光呢?太阳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所以,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并没有太多地去关注光线;③ ,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② ‎ ‎③ ‎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曾国藩说:“善莫大于恕。”‎ 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身心健康。‎ 读了上面的这几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请选定一个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月考语文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7‎ ‎8‎ ‎9‎ 选项 A D C B A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C C A D B D C ‎4. B(B项说老人喜欢安静,不善言辞,原因分析错误。‎ ‎5. (答对1点得1分,2点得3分,3点得5分。)‎ ‎①有利于老人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心中不被亲人关注的孤独、无聊、 无奈之情。‎ ‎②以“我”的口吻进行无奈的诉说,容易引发读者感慨,产生共鸣,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③“我”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显得更真实,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6. ①给予老人关注,让他感觉到你的重视。文中儿子只把烟斗递过去,却从来不看他,让老人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重视。‎ ‎②多陪老人聊天交流,找到老人喜爱的交谈话题。文中多次出现“‎ 没有和我说话”,就是因为缺少话题的原因。‎ ‎③多带老人参加室内外活动,文中开头就提到儿女、小孩、妻子各有自己的外出活动,只有“我”没有,自然不舒服。‎ ‎④给老人以成就感,让老人感觉自己有价值。老人对外孙有意见,就是因为觉得外孙不需要自己指导而感到失落。(答任意三点,每点2分)‎ ‎8. 选项D是对“谥号”的解释,“世号”和“谥号”不同,世号就是世人对某人号的称呼。如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世号严格意义上是没有的,只能解释为世人所称的号。‎ ‎9. B “无能力应对官场事物”错误,原文是“不堪吏职”是“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是“无能力应对官场事物”,选项曲解。‎ ‎10. (1)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2)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 ‎11. AD (A项“以岳阳楼为聚焦点”说法错误,是以岳阳楼为视角出发点。D项“诗人内心的忧愁”理解有误,重点是写洞庭水能涤荡心灵的作用。‎ ‎12. (1)比喻。①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体现了湖水的平静、明净。②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每点1分,共2分)‎ ‎(2)奇特的想象。①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②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每点1分,共2分)‎ ‎13. (1).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2).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4)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14. C【解析】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属于用错场合。洛阳纸贵:典故来自《晋书•左思传》:“(左思造《三都赋》成)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用错对象。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 ‎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不合语境。胶柱鼓瑟,现含贬义色彩,指拘泥成规,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虚怀若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 ‎15. C 分析: A项搭配不当,“打捞”“事故”搭配不当,B项中途易辙,D项中“低折扣”不合逻辑,应为“高折扣”。‎ ‎16.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耔:在植物根上的培土;C项,披,打开;D项,怒:奋起。‎ ‎17.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B项,名词动用/意动用法;C项,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用;D项,使动用法。‎ ‎19.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助词“的“;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代词,这;D项,动词,到/主谓之间取独。‎ ‎2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⑥介宾短语后置句/②⑦判断句/③④⑧宾语前置句/⑤定语后置句。‎ ‎21. ‎ ‎22. 野心宏大,未来不一定很宽广。‎ 抓住先机立即行动,不一定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23. ‎ ‎【解析】试题分析:审视这道新材料作文试题后,可以把作文立意确定在“宽恕别人与善待自己”之类的关系型话题的范围之内。宽恕别人是一种美德,是大度的表现,所以人生在世,要以宽容之心待人;当然宽恕别人也不能过分,要把握好分寸。另一方面,宽容是一种美德,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因而宽恕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同的方面,注意围绕“宽容”立意行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