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 作业

第11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假说”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明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B.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之比=1∶1‎ C.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的 D.演绎推理就是指测交实验 ‎【解析】“萨顿假说”使用了类比推理法,A错误;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物体雌雄个体均产生比例相等的配子,B错误;演绎推理就是指理论上分析测交实验应该得到什么结果,D错误。‎ ‎【答案】C ‎2.(2019·潜江联考)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性状;反之,则无角为显性性状 B.让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性状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性状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的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性状 ‎【解析】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的3头牛全部是无角,由于子代数量少,不能对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做出判断,D错误。‎ ‎【答案】D ‎3.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  )。‎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同株水毛茛的叶片,沉在水中的呈丝状,在空气中的呈片状 ‎【解析】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出现不同的表现类型,A、B、C均出现性状分离,D不属于性状分离。‎ ‎【答案】D ‎4.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 ℃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 ℃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 ℃条件下进行测交实验 C.在25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在30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 ℃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解析】在25 ℃条件下,基因型所决定的表现型能够真实地得到反映,因此,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需要在25 ℃条件下进行实验,但测交实验操作复杂、工作量大,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自交,B错误。‎ ‎【答案】B ‎5.基因型为Bb(B对b为完全显性)的玉米植株自交后所结的一个玉米穗上有700多粒种子(F1),挑选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两组,甲组自交,乙组自由交配,下列有关两组玉米植株所产子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组子代中隐性个体占1/6,乙组子代中隐性个体占1/9‎ B.两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均高于杂合子所占比例 C.两组子代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不同 D.基因B在两组子代中的基因频率不同 ‎【解析】基因型为Bb的玉米自交后,F1显性个体中基因型为BB的占1/3,Bb的占2/3。将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自交得到的F2的基因型为3/6BB、2/6Bb、1/6bb,且基因B的频率为2/3;乙组自由交配得到的F2的基因型为4/9BB、4/9Bb、1/9bb,且基因B的频率为2/3,D错误。‎ ‎【答案】D ‎6.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以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实验材料,设计如表所示实验方案以鉴别两植株的基因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的亲本及杂交方式 预测子代表现型 推测亲代基因型 第一组:紫花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③‎ ‎①‎ ‎④‎ 第二组:紫花×红花 全为紫花 DD×dd ‎②‎ ‎⑤‎ A.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 B.若①全为紫花,则④为DD×Dd C.若②为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是1∶1,则⑤为Dd×dd D.若③为Dd×Dd,则判定依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解析】据题干可知,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的显隐性的依据,A正确;若①全为紫花,由于是自交,则④的基因型为DD×DD,B错误;若②为紫花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为测交比例,则⑤为Dd×dd,C正确;紫花自交,且出现性状分离,故③为Dd×Dd,D正确。‎ ‎【答案】B ‎7.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b—黑色、Cs—银色、Cc—乳白色、Cx—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据此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组别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黑 银 乳白 白化 ‎1‎ 黑×黑 ‎22‎ ‎0‎ ‎0‎ ‎7‎ ‎2‎ 黑×白化 ‎10‎ ‎9‎ ‎0‎ ‎0‎ ‎3‎ 乳白×乳白 ‎0‎ ‎0‎ ‎30‎ ‎11‎ ‎4‎ 银×乳白 ‎0‎ ‎23‎ ‎11‎ ‎12‎ 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 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6种 C.无法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 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4种毛色 ‎【解析】亲代黑×黑→子代出现黑和白化,说明黑(Cb)对白化(Cx)为显性;亲代乳白×乳白→子代出现乳白和白化,说明乳白(Cc)对白化(Cx)为显性;亲代银×乳白→子代银∶乳白∶白化约为2∶1∶1,说明银(Cs)对乳白(Cc)为显性;亲代黑×白化→子代出现黑和银,说明银(Cs)对白化(Cx)为显性,黑(Cb)对银(Cs)为显性。根据四组交配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可以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为Cb>Cs>Cc>Cx,故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A正确、C错误;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有10种,即黑色(CbCs、CbCb、CbCc、CbCx)4种,银色(CsCc、CsCx、CsCs)3种,乳白(CcCc、CcCx)2种,白化(CxCx)1种,B错误;由于四种等位基因间存在显隐性关系,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3种毛色,D错误。‎ ‎【答案】A ‎8.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a决定,A+(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为显性,A对a为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老鼠种群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 B.两只老鼠交配,其子代最多可能出现5种基因型 C.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雄鼠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 D.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的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 ‎【解析】由题干可知,老鼠的体色基因型有A+A+、A+A、A+a、AA、Aa、aa,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胚胎致死,因此该种老鼠的存活个体中最多有5种基因型,A错误;两只老鼠交配,其子代最多可能出现4种基因型,B错误;该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A+A或A+a,黑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亲本A+A与aa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其表现型为黄色和灰色;亲本A+a与aa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其表现型为黄色和黑色,因此后代出现2种表现型,C错误;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的3只小鼠的基因型都可能为A+a,因此该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D正确。‎ ‎【答案】D ‎ ‎9.研究人员发现了两株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W1和W2,二者均不能结实,显微镜下可见花粉壁空壳。W1和W2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杂交后代花粉育性均正常。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型与突变体植株间可进行正反交实验 B.W1和W2的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控制 C.通过DNA测序技术可查找突变位点 D.通过基因探针可确定突变基因的功能 ‎【解析】突变体W1和W2都是雄性不育,它们都不可以作为父本,只能作为母本,因此不能与野生型植株之间进行正反交实验,A错误;W1和W2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杂交后代花粉育性均正常,说明雄性不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B错误;通过DNA测序技术,与正常基因相比,可查找突变位点,C正确;通过基因探针可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D错误。‎ ‎【答案】C ‎10.某植物的性别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控制雄株)、a1(控制雌株)和a2(控制两性植株)决定。A、a1和a2的显性程度为A>a1>a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植物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B.自然种群中该植物与性别有关的基因型可多达6种 C.雌雄植株杂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 D.A、a1和a2基因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 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导致复等位基因的出现,A正确;由于雌性植株和两性植株基因中都不含A,不会产生含A的配子,所以不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以自然种群中该植物与性别有关的基因型可多达5种,B错误;雌雄植株杂交(如Aa2×a1a2),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C正确; A、a1和a2基因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答案】B ‎11.闭花受粉植物甲,其花的位置分为叶腋生和茎顶生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完全显性);雌雄同体异花植物乙,其籽粒的颜色黄色与白色分别由Y和y基因控制(完全显性)。两者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定律。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基因型为TT、Tt的植物甲(两者数量之比是2∶1)和间行种植基因型为YY、Yy的植物乙(两者数量之比是2∶1)。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甲的F1中纯合花叶腋生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 B.植物甲和植物乙的F1中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均为1/36‎ C.若植物甲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的存活率为1/2,则F1中花茎顶生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8‎ D.正常情况下植物乙的F1中籽粒黄色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5/36‎ ‎【解析】植物甲为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进行自交;植物乙为雌雄同体异花植物,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进行自由交配。植物甲的F1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4,隐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1/4)=1/12;植物乙亲本产生的配子比例为Y∶y=5∶1,所以F1中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6,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5/36,A、D正确,B错误。若植物甲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的存活率为1/2,则亲本Tt产生的雄配子的比例为2∶1,雄配子中t占1/3,雌配子中t占1/2,F1中隐性个体所占的比例=(1/3)×(1/2)×(1/3)=1/18,C正确。‎ ‎【答案】B ‎12.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核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染色体,称之为“三体”。已知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条中随机两条配对,剩余一条随机分配至细胞一极。一只长翅雄果蝇(Vv,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与一只残翅雌果蝇(vv)杂交,产生一只2号染色体三体的长翅雄果蝇,为确定其基因组成,研究人员用该三体果蝇进行回交(此时回交相当于测交)实验(假设均无基因突变发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三体果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长翅∶残翅=5∶1或=1∶1或全为长翅 C.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5∶1,则该三体果蝇的形成与其雄性亲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 D.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1∶1,则该三体果蝇的形成与雌性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有关 ‎【解析】三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而三体只是个别染色体多一条,A错误;该三体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VVv或Vvv,回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可能全为长翅,B错误;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5∶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型为VVv,其形成与雄性亲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C 正确;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1∶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型为Vvv,其产生的原因是雌性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v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v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或是雄性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V、v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D错误。‎ ‎【答案】C ‎13.(2019·江西联考)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羊群内繁殖7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羔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起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该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羊中的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101∶103。下列对此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此病很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C.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D.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解析】由于该病在雌雄中的发病率相同,而且较低,所以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能是隐性遗传病,A、B正确;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C正确;羊群中的杂合子表现正常,致病基因频率不会迅速降为0,D错误。‎ ‎【答案】D ‎14.(2019·福建模拟)控制家蚕体色的基因B(黑色)和b(淡赤色)位于第10号染色体上。某染色体数正常的家蚕的一条10号染色体上有B和b基因,另一条染色体上仅有b基因。用X射线处理雌蚕,将带有B基因的第10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获得可以鉴别雌雄性别的品系(第10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为bb的个体)。该品系与淡赤色雄蚕杂交得到子一代,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品系雌蚕的形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该品系雌蚕细胞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 C.子一代中雌蚕中既有淡赤色又有黑色 D.子一代雌蚕全为黑色,雄蚕全为淡赤色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X射线处理雌蚕,将带有B基因的第10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获得可以鉴别雌雄性别的品系,所以该品系雌蚕的形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基因的结构没有改变,A、B错误;W染色体上有B基因,所以子一代中雌蚕全部是黑色,雄蚕全为淡赤色,C错误、D正确。‎ ‎【答案】D ‎15.(2019·扬州调研)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正常翅、小翅3种类型,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C+、C、c基因控制。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总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比例总接近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最多有5种 B.基因C+、C与c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长翅个体与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小翅个体 D.长翅个体与小翅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1∶1‎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正常翅相对于小翅为显性,长翅相对于正常翅为显性;由于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总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比例总接近2∶1,说明不存在长翅纯合子,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最多有5种;长翅个体(C+_)与正常翅个体(C_)杂交,子代中可能会出现小翅个体,C错误。‎ ‎【答案】C ‎16.(2019·吉安模拟)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以这四只果蝇为材料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取两只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D.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取两只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若都是纯合子,子代表现型与亲本相同,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不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A错误;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若亲本一个为杂合子,另一个为隐性纯合子,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不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错误;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C正确;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若亲本一个为杂合子,另一个为隐性纯合子,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不可判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D错误。‎ ‎【答案】C ‎17.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过程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    定律,    为显性性状。 ‎ ‎(2)取上面实验中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    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    基因的花粉可育。 ‎ ‎(3)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 ‎①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    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    配子不育。 ‎ ‎②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b-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 ‎(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等5种紫罗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        的亲本组合进行        实验。 ‎ ‎【解析】(1)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单瓣紫罗兰自交,每一代中总会出现重瓣紫罗兰,说明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单瓣为显性性状。(2)取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只表现为重瓣,‎ 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显性基因(B)的花粉不育,而含有隐性基因(b)的花粉可育。(3)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根据花药离体培养实验,B基因的花粉不育,又根据题干单瓣紫罗兰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所以可以推断单瓣紫罗兰产生了可正常发育的B基因的雌配子和b基因的雌配子,且二者的比例为1∶1,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根据将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植株只表现为重瓣,可以判断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无缺失,B基因在缺失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缺失对产生的雌配子无影响,所以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B-∶b=1∶1,只产生b基因的雄配子,因为B基因在缺失的染色体上,产生的雄配子不育。(4)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等5种紫罗兰,要通过实验验证(3)中的推断,选用的亲本中要有染色体部分缺失的亲本,同时染色体缺失对雌雄配子的育性影响不同,这样正反交结果不同,从而验证(3)中的推断。‎ ‎【答案】(1)基因分离 单瓣 (2)B(或显性) b(或隐性)(3)①雌 雄 ②B-∶b=1∶1 只有b一种配子 (4)B-b和Bb或bb 正交和反交 ‎18.A、B、C三个小鼠品系均为近交系,遗传学家在A、B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突变型个体,而在C品系中则发现没有眼睛的突变型个体(说明:假定眼睛变小或没有眼睛均仅涉及一对等位基因)。‎ ‎(1)近交系小鼠是采用全同胞(即双亲相同的小鼠)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并筛选获得的,可以认为它们是    (填“纯种”或“杂种”)。 ‎ ‎(2)现另有纯种的野生型个体,怎样进行一次杂交实验,来确定突变型是隐性性状还是显性性状?请简述杂交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得出结论。‎ ‎(3)若通过上述杂交实验,已经确定眼睛变小为隐性性状,没有眼睛为显性性状。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三个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请先做出判断,然后简述理由。‎ ‎【解析】(1)由于近交系小鼠是采用全同胞(即双亲相同的小鼠)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并筛选获得的,因此全为纯种。(2)由于所给个体均为纯种,因此可以让不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来判断显隐性,即让突变型个体与本品系的异性野生型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若子代全部表现为野生型,则突变型为隐性性状;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突变型,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3)因为A、B品系均为纯合子,因此若让A品系中眼睛变小的突变型个体与B品系中眼睛变小的突变型个体交配,若它们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则后代全为小眼睛,若不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则杂交后代为杂合子,全部表现为眼睛正常;由于没有眼睛的突变为显性突变,因此无论哪个品系与C品系中没有眼睛的突变型个体交配,子代都表现为没有眼睛,因此无法判断。‎ ‎【答案】(1)纯种 (2)让突变型个体与本品系的异性野生型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若子代全部表现为野生型,则突变型为隐性性状;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突变型,则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3)能确定两个眼睛变小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但不能确定它们与没有眼睛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若让A品系中眼睛变小的突变型个体与B品系中眼睛变小的突变型个体交配,则通过子代全部表现为眼睛变小可判断它们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通过子代全部表现为正常可判断它们不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但若让A品系(或B品系)中眼睛变小的突变型个体与C品系中没有眼睛的突变型个体交配,则无论眼睛变小基因与没有眼睛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子代都表现为没有眼睛。‎ ‎19.(2019·湖北调研)已知某植物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基因B控制色素的合成。常温下,该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色和白色三种表现型。现有植株若干,且粉色植株∶白色植株=3∶1,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认为,该植物花色的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你    (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观点,理由是                      。 ‎ ‎(2)乙同学在常温下让这些植株自交,则F1中白花植株占    ,若淘汰F1中的白花植株,剩下的F1植株随机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3)丙同学发现,该植物的花色受温度的影响,在低温(10 ℃左右)条件下,基因型为BB的植株表现为粉花,其余基因型的植株表现为白花,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共同调控的。该同学在低温条件下让粉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粉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之比约为1∶1,则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 ‎ ‎【解析】(1)该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B控制色素的合成,如果是完全显性遗传,则基因型为BB与Bb的个体的表现型应该相同,基因型为bb的个体是另一种表现型,花色只能有两种表现型,与题意不符。(2)由题干可知,常温下红花、粉花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和bb,让基因型为Bb和bb(比例为3∶1)的个体自交,则F1个体的基因型情况为3/4(1/4BB+1/2Bb+1/4bb)+1/4bb,F1中白花植株占7/16;淘汰F1中的白花植株,则F1中只剩下红花植株和粉花植株,即BB∶Bb=1∶2,B的基因频率=2/3,b的基因频率=1/3,随机交配后,F2的表现型及所占比例为红花(BB)=(2/3)×(2/3)=4/9,粉花(Bb)=2×(2/3)×(1/3)=4/9,白花(bb)=(1/3)×(1/3)=1/9,故红花∶粉花∶白花=4∶4∶1。(3)花色的表现型受温度的影响,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调控的,低温条件下让粉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粉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之比为1∶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BB×Bb,故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b。‎ ‎【答案】(1)支持 如果是完全显性遗传,基因型为BB和Bb的个体的表现型相同,该植物的花色只有两种表现型,与题意不符(答案合理即可) (2)7/16 红花∶粉花∶白花=4∶4∶1 (3)基因与环境 Bb ‎20.控制某种安哥拉兔长毛(HL)和短毛(HS)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雄兔中HL对HS为显性,雌兔中HS对HL为显性。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长毛和短毛在安哥拉兔群的雄兔和雌兔中,显隐性关系刚好相反,但该相对性状的遗传不属于伴性遗传,为什么?                                                                 。 ‎ ‎(2)基因型为HLHS的雄兔的表现型是    。现有一只长毛雌兔,所生的一窝后代中雌兔全为短毛,则子代雌兔的基因型为    ,为什么?                            。 ‎ ‎(3)现用多对基因型杂合的亲本杂交,F1长毛兔与短毛兔的比例为        。 ‎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控制某种安哥拉兔长毛(HL)和短毛(HS)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相对性状的遗传不属于伴性遗传。(2)根据题干信息“雄兔中HL对HS为显性”,基因型为HLHS的雄兔的表现型是长毛。“雌兔中HS对HL为显性”,基因型为HLHS的雌兔的表现型为短毛。亲代长毛雌兔的基因型为HLHL,子代雌兔全为短毛,则其基因型只能为HLHS,因为雌兔中短毛(HS)对长毛(HL)为显性,而子代雌兔为短毛,所以其必有一个HS基因;又因其母本是长毛兔,基因型为HLHL,只能将HL传给子代,所以子代雌兔的基因型为HLHS。(3)P:HLHS(♀)×HLHS(♂)→F1:1HLHL∶2HLHS∶1HSHS,由于HLHS在雌兔中表现为短毛,在雄兔中表现为长毛,所以子代中长毛∶短毛=1∶1。‎ ‎【答案】(1)因为控制安哥拉兔长毛和短毛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长毛 HLHS 因为雌兔中短毛(HS)对长毛(HL)为显性,而子代雌兔全为短毛,所以必有一个HS基因;又因母本是长毛兔,基因型为HLHL,只能将HL传给子代,所以子代雌兔的基因型为HLHS (3)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