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临河三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把正确选项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 政权更替频繁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夏启、商纣王罪孽深重,商汤、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合法性和权威,因此表明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B符合;夏商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C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政权更迭频繁,故A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据史料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 先代贵族 B. 少数民族首领 C. 同姓亲族 D. 功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同姓亲族,故答案为C项;分封对象也包括先代贵族的后代和功臣,但不是主要对象,排除A、D项;分封对象不包括少数民族首领,排除B项。‎ ‎3. 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纽带是( )‎ A. 血缘关系 B. 地缘关系 C. 上下级关系 D. 君臣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所以,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4.《礼记·王制》:“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文中所反映的是 A. 宗法制度 B. 礼乐制度 C. 内外服制度 D. 分封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反映的对日常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体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来看,文中所反映的是礼乐制度,故答案为B项。宗法制度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的制度,排除A项;内外服制度是商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分封制度是分封诸侯在地方建立封国的制度,排除D项。‎ ‎【点睛】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借以维护统治秩序的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以此倡导和固化人们的等级观念。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5.“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促成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诸多因素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和混战 B. 秦用商鞅主持变法 C. 秦国广纳人才 D. 秦王嬴政的胆识和策略 ‎【答案】A ‎【解析】‎ 由于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和混战人民渴望统一,并且促成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完成,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商鞅不属于人民,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广纳人才也不属于人民,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秦王赢政个人的作用而非人民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6.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 A. 炫耀文治武功 B. 树立专制权威 C. 寻求暴政依据 D. 宣扬君权神授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是指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采用皇帝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实行皇权至上,树立专制权威,B正确;炫耀文治武功不是秦始皇设立皇帝制度的目的,A错误;寻求暴政依据显然不符合皇帝制度设立的主观目的,C错误;宣扬君权神授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思想依据,D错误。‎ ‎7.据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太守 D. 御史大夫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结合所学可知,三公中的御史大夫行监察职责,令百官畏惧。故D 项符合题意。三公中丞相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负责军事,两人皆不负责监察,故排除A、B两项。C项,太守为地方长官,与中央监察无关,故排除。‎ ‎8.假设在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是第一步先提出议案,然后是审核程序,最后是执行程序。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中书省起草机构,门下省是审核机构,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 ‎9.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构成三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隋唐时期中书省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 B. 元朝中书省,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C. 隋唐时期,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元朝中书省则是行政机构 D. 隋唐时期,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都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而元朝时期中书省则是行政机构,C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隋唐时期尚书省下设六部,排除A项;元朝的宣政院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排除B项;隋唐时期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不是行政机构,排除D项。‎ ‎【点睛】隋唐时期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互相牵制和监督。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10.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答案】D ‎【解析】‎ 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官爵、门第没有必然联系,故选D项。‎ ‎11.中国隋唐时期的监察、谏议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A. 杜绝了官僚队伍中的腐败现象 B. 避免了决策失误 C. 有利于国家统一 D. 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无上权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隋唐时期的监察、谏议制度,通过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行政行为和政府决策的严格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决策失误,有利于国家统一,故答案为C项;A项中的“杜绝”和B项中的“避免”说法绝对,均排除;谏议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决策失误,不可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排除D项。‎ ‎12.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唐朝时期(  )‎ A. 政治民主化出现 B. 三省体制存有弊端 C. 皇帝大权已旁落 D. 社会纷争错综复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体现了各部门之间过度牵制导致效率低下,B项符合题意;政治民主化出现于近代,排除A项;三省的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C项;题干是三省议事,不能体现社会纷争,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省六部制)。‎ ‎13.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制度:‎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的“寒窗苦读”是指通过考试能够考取功名的制度,即科举制度,正确的是C项,ADB项不符合题意。‎ ‎14.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材料看,中书省掌民政即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使掌财政,互不统属,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强化了皇权,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是分权,A项不正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B项不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官制,D项不正确。故答案为C项。‎ ‎15.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 汉朝的刺史 B. 宋朝的通判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梁启超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十分机械化的,只负责跪受笔录,传达命令,因此这一机构指的就是清朝的军机处。这是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军机处 ‎16.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 A. 宰相胡惟庸乱政 B.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 朱元璋性格多疑 D. 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宰相胡惟庸乱政是朱元璋废丞相的借口,排除A;结合所学,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目的是要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C是从性格方面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儒家主张仁政爱民,而非残暴手段对付臣子,排除D。故选B。‎ 点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两对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基本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7.“(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材料反映了内阁 A. 地位提升权力扩大 B. 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 C. 大学士拥有决策权 D. 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答案】A ‎【解析】‎ ‎ 明代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不是法定中央机构,没有参与决策权,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故排除BCD;由材料可知,内阁权力的上升与票拟权的取得有密切联系,六部要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故选A。‎ ‎18.下列历史现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 爱琴文明→西方文明→希腊文明 B. 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 C. 西方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 D. 希腊文明→爱琴文明→西方文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爱琴文明孕育了希腊文明,而希腊文明又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 ‎19. 希腊的地理环境中对城邦制度的特点影响最大的是( )‎ A. 发生在大河流域 B. 海港众多,物产丰富 C. 山海相隔、彼此孤立 D. 东临爱琴海 ‎【答案】C ‎【解析】‎ 希腊地理环境是土地面积小,环海,多山,彼此孤立,这样就促成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这是自认环境对国家体制最大的影响,其他选项有一定影响。‎ ‎20. 在古希腊城邦里,城邦公民是指( )‎ A. 全体成年公民 B. 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 C. 外邦移民 D. 公民家庭的妇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外邦移民被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因此排除A、C、D三项。‎ ‎21.古希腊雅典人口众多,缺少肥沃耕地,食物供应短缺,50—80%的粮食需要进口。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雅典采取的措施是 A. 发展工商业 B. 实行民主政治 C. 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 D. 提高农业技术 ‎【答案】A ‎【解析】‎ 面对土地贫瘠、人口众多、食物供应短缺的困境,雅典利用自己靠海、天然良港众多的地理优势发展工商业来解决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实行民主政治不是解决民生问题的,而是确立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雅典缺少肥沃耕地,农业不发达,因此发展工商业,故C、D两项错误。‎ ‎22.在伯里克利时代,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反映出雅典民主制有什么特点 A. 轮番而治 B. 人民主权 C. 实行法治 D. 自由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均可参与,掌握城邦最高权力,反映出雅典民主制有人民主权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反映出轮番而治的特点,排除A项;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反映出实行法治的特点,排除C项;公民内部的自由平等是公民在城邦内的地位,不是通过公民大会反映出来的,排除D项。‎ ‎23.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雅典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 代议制度 B. 城邦制度 C. 民主政治 D. 法律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民主政治制度是雅典对西方社会最主要的贡献,故C正确;代议制度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重要体现,排除A;城邦制度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载体,不是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排除B;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而不是古代雅典的法律体系,排除D。‎ ‎24. 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509年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他在位时期 A.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B. 实行差额选举公职 C. 确立“陶片放逐法”‎ D. 给予公职人员津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克利斯提尼改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继承了梭伦改革的内容,并加以深入。A.B选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D选项是伯利克里当政时期。C选项是克里斯提尼的创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 ‎25. 伯里克利时代的公民巴斯塔和妻女居住在雅典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巴斯塔( )‎ A. 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津贴 B. 妻子参与国家议事期间,在家照顾女儿 C. 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 D. 与妻子一起参与国家议事时,把女儿托付他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伯里克利改革时期,为鼓励公民参政,向参加大会的人发放补贴。‎ ‎26.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城邦不能够由公民自己来治理,而是要由“知道如何统治的人来治理”。这一看法是针对 A. 直接民主的弊端 B. 民主范围的扩大 C. 参政方式的平等 D. 贵族统治的专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苏拉格底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弊端日益暴露的时代。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之一是由于公民的素质水平不齐,可能导致权力的误用,因此苏格拉底主张要由“知道如何统治的人来治理”。因此A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政治主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制度的弊端 ‎27.古罗马共和国时,国家的决策机构是 A. 执政官 B. 公民大会 C. 元老院 D. 保民官 ‎【答案】C ‎【解析】‎ 古罗共和国时期,元老院全国性的政治机构,掌管决策,故C正确;执政官是古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制的组成一部分,是克利斯提尼改革前雅典国政的担当者,故A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故B错误;保民官是古罗马时期维护平民利益的一种特殊官职,故D错误。‎ ‎28. 从遵循“习惯法”到创生“成文法”,可以说是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一个新的时代,使这个“新的时代”到来的事件是 A. 产生公民法 B. 汇编成《民法大全》‎ C. 形成万民法 D. 制定《十二铜表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故D项正确;AB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29.罗马帝国212年颁布的《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上述规定有利于 A. 稳固帝国的统治 B. 保护奴隶利益 C. 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D. 区别公民与非公民 ‎【答案】A ‎【解析】‎ 公元3世纪初,罗马境内自由民的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212年颁布了《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公民法与万民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被征服者获取罗马的公民权,有利于增强对罗马的归属感,故有利于稳固帝国的统治。故A选项正确。奴隶不属于公民范畴,故B错。罗马公民法调整贵族和平民的矛盾,212年罗马已经发展到万民法阶段,故C错。《卡拉卡拉敕令》是取消自由民之间的界限,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30.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财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由此可得出。‎ A. 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源泉 B. 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C. 自古至今西方国家一直崇尚民主 D. 罗马帝国版图曾扩展到英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材料中“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体现出了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影响,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对后世影响 ‎(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2)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3)对中国等亚洲国家也产生了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成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的哪种制度?依据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天子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1)制度:分封制。‎ 原因:因为被分封的诸侯不按期朝见天子。‎ ‎(2)制度: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政治制度,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一、二直接得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中“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得出:因为被分封的诸侯不按期朝见天子。‎ ‎(2)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三直接得知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得出:嫡长子继承制。 ‎ ‎(3)第一小问“关系”,材料一、二反映的是分封制,材料三反映的是宗法制,其关系是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第二小问“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两种制度的作用即可。‎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了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了解了这场辩论的经过,请你想一想:‎ ‎(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案】(1)推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争论。(4分)‎ ‎(2)李斯。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6分)‎ ‎(3)为后来历代所沿用,成为我国地方行政的基本单位;它的推行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6分)‎ ‎【解析】‎ 本题通过史料考查了郡县制确立过程,通过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是否推行郡县制的论战;第二问考查秦始皇对待争论的态度,主要从材料中概括,材料“廷尉议是”表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而采取的措施即是推行郡县制,对后世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和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回答。‎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受伤害者在某些情况下有权对肇事者给予同样的伤害。‎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 ‎……债权人可以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手铐、脚镣,甚至杀死,或者卖之为奴。‎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效率。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惩。‎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材料三 查士丁尼皇帝以及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局限性,有人据此认为《十二铜表法》没有太多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你如何看待以上材料所涉及的两部法典的历史地位?‎ ‎【答案】(1)局限性:原始落后,保留旧俗;程序僵化;极力维护债务奴隶制。看法这种说法不正确,《十二铜表法》作为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任意曲解法律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2)《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受伤害者在某些情况下有权对肇事者给予同样的伤害”,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原始落后,保留旧俗;从材料中的“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程序僵化;从材料中的“债权人可以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手铐、脚镣,甚至杀死,或者卖之为奴”,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极力维护债务奴隶制。联系所学可知,“认为《十二铜表法》没有太多的积极意义”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限制了贵族任意曲解法律的特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材料涉及的是《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联系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