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十七 第48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
第48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背景 (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 2.过程 (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 (2)基本进程 阶段 主要战役 说明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马恩河战役 东线:俄军进攻 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战争转入长期对峙的阵地战,德国丧失战争主动权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东线:俄军夏季攻势 德国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方面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俄国的人民反战运动发展为革命运动;美国、中国等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交战各国人民的反战运动是促进战争结束的根本原因 3.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4.后果和影响 (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的国家实力,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构成 由对德《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国的和约共同构成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实质 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影响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此建立起的和平并不长久 2.《非战公约》的签订 (1)时间:1928年8月。 (2)签订:美、德、法等15国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 (3)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4)评价 ①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②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③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④局限性: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3.国际联盟 (1)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②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这些内容被列入国联盟约中,即“维护和平”的原则、实行“集体安全”和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激起广泛的反战和平思潮,人们意识到有必要建立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 (2)成立:国联盟约于1919年4月通过,1920年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主要机构有大会、行政院、秘书处。 (3)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4)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5)作用 ①积极作用: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和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②消极作用:对日本、意大利、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最终没有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 1.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 2.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 3.战争的胜负: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 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失大得多。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不同点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 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 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操纵者 英、法、美 美国 内容 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的和约;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性质 分赃、反苏 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结果 形成凡尔赛体系 构筑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新格局 相同点 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研真题·引领航向] 动向一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间的关系切入,隐性考查当前国际热点问题 (2017·高考全国卷Ⅱ·T46)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思路点拨】 依据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衰落”“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背景。 【尝试作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各国之间的利益与矛盾、经济危机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尝试作答】 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 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动向二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与美国的关系切入,隐性考查当前国际热点问题 (2016·高考全国卷Ⅲ·T47)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思路点拨】 联系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从一战结束后各国倡导建立战后秩序的计划及目的等方面加以概括。 【尝试作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中“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等信息,从美国计划的本质、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尝试作答】 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原因: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第一步:根据材料分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结合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据材料题意,找出关键词句。 把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中的关键词句找出来,进行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 第三步:组织答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要注意规范全面。尤其是原因、背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考虑;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考虑。 [跟踪练·能力提升] 1.(2020·昆明一模) 材料 一战的战火点燃之后,法国社会各界立刻被一片同仇敌忾的狂热所笼罩。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普法战争结束以来,“复仇意识”在众多法国人中广泛传播。在其广泛传播过程中,巴雷斯、戴鲁莱德等作家、诗人的鼓动起了巨大作用。费里推行的教育改革,不仅使法国的小学教育成为世俗的、免费的、义务的,而且还成功地把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国民教育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学家和广大小学教师功不可没,特别是史学家拉维斯,亲自撰写《一年级法国史》《一年级公民教育》等小学课本。在这些课本里,往往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战争虽然不是多半要发生的,但却是可能的。正因为这样,法国必须保持武装,时刻准备自卫……”可以想见,用这样的教材教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学生,早已在精神上作好了投入反德战争的准备。 ——摘编自《法国知识分子:一战中不该被忽略的群体》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民众爱国情绪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知识分子对战争的影响。 解析:(1)由材料“普法战争结束以来,‘复仇意识’在众多法国人中广泛传播”“不仅使法国的小学教育成为世俗的、免费的、义务的,而且还成功地把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国民教育之中”分析概括。 (2)由材料“法国社会各界立刻被一片同仇敌忾的狂热所笼罩”“早已在精神上作好了投入反德战争的准备”“战争虽然不是多半要发生的,但却是可能的。正因为这样,法国必须保持武装,时刻准备自卫”分析回答。 答案:(1)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经历;“复仇意识”的广泛传播;费里推行的教育改革的成效; 知识分子的鼓动。 (2)激发国内民众的爱国主义;增强法国对德的士气;推动战争胜利的进程;等等。 2.(2020·昆明三模) 材料 1918年,欧洲各民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种种牺牲,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同样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还引进了一种立即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和列宁的革命口号就其影响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时欧洲全球控制力削弱的表现。 解析:(1)据材料,从民众、政府、政治家、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角度分析。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美国、俄国、亚美拉、欧洲等方面分析。 答案:(1)原因:民众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德国国会的推动;政治家的努力;美国参战和俄国革命改变战争局势。 (2)表现:美国实力大增,并企图称霸世界;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战争对欧洲的巨大破坏。(任答三点即可) 3.(2020·鄂东南教改联盟一模) 材料 (一战爆发后)梁启超就认为,如果中国能恰当地利用国际局势,就能完成创建“完全合格的民族国家”的目标。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积极呼吁中国参战……一战的爆发使帝国主义列强的视线聚焦于欧洲大陆,日本在东亚得以横行无阻。在1914年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之后,中国参战的愿望更加强烈……到1917年8月14日,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敦促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终于站到战局已明显占优势的协约国一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 中国在一战参战问题上经历波折和屈辱,但最终实现参战及在巴黎和会上的抗争有着非凡意义。伦敦《泰晤士报》指责英国政府出卖中国,认为“尽管中国为战争作出牺牲,但是她却遭到像战败国一样的待遇”。美国《波士顿纪录报》认为,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是“粗暴而野蛮的掠夺”。……中国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收回山东主权的目标,但也部分实现了自己的参战目标,废除了与德奧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停付或缓付庚子赔款,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曲折历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一战及战后抗争的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如果中国能恰当地利用国际局势……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积极呼吁中国参战”“在1914年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之后,中国参战的愿望更加强烈”“当时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终于站到战局已明显占优势的协约国一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概括回答。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从国际地位提高、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五四运动爆发等方面分析。消极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1)一战为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提供了机遇;有识之士的推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刺激;协约国的诱导与支持;战局明朗,协约国已明显占优势。 (答出四点即可) (2)赢得国际舆论的尊重和同情;中国实现了部分参战目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唤醒了国家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答出三点即可) 4.(2020·太原一模) 材料 一战后,无止境的军备竞赛使饱尝世界大战苦难的各国人民深感不安,强烈要求裁减军备。各国政府力图通过会议和协定,裁他国军备之长,补本国军备之短。1925年年底,国联理事会决定成立裁军筹备委员会,负责草拟裁军公约草案。英、美两国念念不忘裁减法国的陆军;法国主张限制各国建造大型舰只;德国始则要求战胜国裁军,继而以“军备平等”为口号要求重整军备。1930年年底,裁军筹备委员会向国联理事会提交了关于限制军备的公约草案,并附有筹委会成员国的49项保留条件。1932年年初,世界裁军会议召开,会议给予德国以重新武装的权利,但未能在限制军备公约草案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1934年,由于日本和德国相继退出,世界裁军会议陷入瘫痪和瓦解的境地。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出现国际裁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裁军陷入困境的原因。 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一战的影响、各国人民对军备竞赛的态度、各国政府的态度、国联的态度等方面分析。(2)根据材料,从国家利益、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国联的权威性等方面分析概括。 答案:(1)一战灾难的影响;各国人民反对军备竞赛;各国政府的参与;国联的推动。 (2)各国考虑自身利益,矛盾重重;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退出裁军;国联的权威性不足。 5.(2020·乐山三模) 材料 1919年,通过了国联盟约,次年国联成立。盟约宣称,其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规定会员国“必须将本国军备减至最少之限度”,但各国以国家安全为由不肯裁军。盟约规定发生争端应通过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解决,提出要制裁坏约而战的国家,但未规定制裁的具体措施;规定大会决议需全体一致通过原则。此外,盟约将德国的殖民地作了处理,由国联委任英、法、日等国进行统治。在创建国联的过程中,美国总统威尔逊起了很大作用,但美国始终没有加入国联,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20世纪30年代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相继退出,不受约束,从而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的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各国以国家安全为由不肯裁军……提出要制裁坏约而战的国家, 但未规定制裁的具体措施”“规定大会决议需全体一致通过原则”“国联委任英、法、日等国进行统治”“美国始终没有加入国联,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20世纪30年代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相继退出”分析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辩证分析。 答案:(1)问题:国联盟约条款无强制约束力;决策机制难以运行且效率低下;缺乏普遍代表性和权威性;成为英法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 (2)影响:积极,国联成立初期对恢复经济、处理争端、推动裁军、促进国际合作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为后来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局限,在解决重大危机上,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或客观上纵容了法西斯势力,无力阻止二战爆发)。 6.(2020·黄山二模)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所谓和平主义,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激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这就是当时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和平主义还另有其他根源,这在法国最为明显。……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是要节省人力。如果发生战争,法国人希望主要是在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内进行战斗。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西方国家出现“和平主义”思潮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和平主义”思潮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解析:(1)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激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是要节省人力”逐条概括即可。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入手分析。 答案:(1)因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认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制裁过于苛刻,放纵了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践踏;认为忍让就可以避免战争;认为不可能再发生残酷性战争,采取防御性措施足以应对战争。 (2)积极影响: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在欧洲盛行,大大缓和了国际局势,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消极影响: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嚣张气焰;没能制止二战的爆发,使欧洲遭受法西斯德国的沉重打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