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6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9张ppt)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轮复习 考纲 点击 1. 区域的含义。 2.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 式的影响。 考情 播报 1. 结合区域图、联系图、文字和表格资料,考 查区域特点,比较区域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 2. 联系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考查区域发展 阶段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 1. 概念: 在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和 划 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 2. 特征 (1) 具有一定的 ,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 (2)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 条件,并对 产生深刻的影响。 地理差异 指标 方法 空间单位 区位特征 边界 地理环境 区域发展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 30°N 附近 , 地处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的中部 松嫩平原:大致位于 43°N~48°N ,地处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长江三角洲: 气候 松嫩平原: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3) 土地 条件 (4) 矿产资 长江三角洲:耕地以 为主,土壤类型是 松嫩平原:耕地以 为主,土壤类型是 水田 水稻土 旱地 黑土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2.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1) 农业 (2) 第二、三产业 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至三熟,主要种植水稻、 、棉花等, 也较发达 松嫩平原: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 等作物,西部宜发展 油菜 水产业 大豆 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是我国 重要的 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我国的 工业基地 综合性 重化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开发早期 技术水平: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自然条件 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地势平坦,土质 黏重 限制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发展缓慢 耕作农业 2. 农业社会 3. 工商业发 展时期 水稻具有单产高的优势 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 成为我国的 、 和棉花生产基地 劳动力 粮食 桑蚕 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破碎,使粮食商品率 “ 粮仓 ” 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棉花生产比不上 和华北平原 低 新疆南部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1.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地理环境 耕作业 其他部门 土地类型 农作物 熟制 长江三 角洲 良好的水热 条件,河湖 水面广 以水田为 主的耕地 水稻、油 菜、棉花 一年两熟 至三熟 水产业较 发达 松嫩 平原 水热条件有 限制;西部 草原分布广 以旱地为 主的耕地 玉米、 春小 麦、大豆 一年一熟 西部以发 展畜牧业 为主 2. 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优越的地理环境 生产活动 长江三 角洲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 易发达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域 优越的地理环境 生产活动 长江三 角洲 依托当地发 达的农业基础 轻工业发达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从国内外运 进铁矿资源 发展重工业 松嫩 平原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发展重 化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 现代社会: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地位下降 概念 形成 资源状况 人地 关系 初期阶段 区域早期 发育阶段 由个别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基本 协调 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概念 形成 资源状况 人地 关系 成长阶段 区域的中 期发展和 成熟阶段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 已显现出不协调 概念 形成 资源状况 人地 关系 后期 阶段 区域整体 发展呈现 萎缩阶段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 本地区资源耗竭 矛盾 加剧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 1 ~ 3 题。 1. 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 ① 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 配均匀 ② 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 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 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 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 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 异大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解析: 甲国为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国为肯尼亚,位于非洲东海岸,虽然位于赤道沿线,但因其高原地形的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因此选项 B 为正确答案。 答案: B 2. 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① 热量丰富 ② 光照充足 ③ 地形平坦 ④ 水源丰富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两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区位条件,意在考查考生对世界主要地区自然环境的分析能力。甲国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纬度较高,乙国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且为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之分,干季降水较少,但光照充足,为发展鲜切花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 A 3. 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 势条件是 ( ) A. 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 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 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 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解析: 甲国为发达国家,种植鲜切花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品质优良,因此选项 D 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4 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 确的是 ( ) A. 蒙古包 —— 呼伦贝尔草原 B. 架空支撑的房屋 —— 青藏高原 C. 平顶屋 —— 塔里木盆地 D. 白色墙壁的房屋 —— 撒哈拉沙漠 解析: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草原,典型民居是蒙古包;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居民多居住在平顶房;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光照强,白色墙壁的房屋对光反射能力强,吸收少。架空支撑的房屋一般修建在山地或河谷地区,主要是由于山地或河谷地区地表起伏较大、地表水流多,架空支撑可使房屋楼面平坦、干燥。而青藏高原表面地势平坦,无需修建架空支撑的房屋。 答案: B 图 1 和图 2 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 2 中饼图是 C 城市的工业结构图, A 、 B 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 A 、 B 两城市多年月均温 ( 单位:℃ ) 城市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A - 3.5 - 1.3 4.9 13.1 18.8 23.5 B 7.2 9.5 11.3 14.2 18.2 22.7 城市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A 25.9 25.9 21.4 14.8 5.5 - 1.0 B 26.7 26.7 23.6 18.5 11.2 7.3 (1) 与 A 相比, B 的气温有何特点? (2) 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 (3) 甲区域是玉米和 ( 粮食作物 ) 生产基地,乙区域 是以生产 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 (4) 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 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 (5) 根据图 2 分析 C 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 [ 课堂笔记 ] 本题以中国和美国调水为背景考查气候、农业、工业及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第 (1) 问,两地气温对比从气温和温差两方面对比分析即可。第 (2) 问,缺水的自然原因:从降水总量和季节降水结合我国华北地区和美国西南地区的区域特点作答。第 (3) 问,华北地区以玉米和冬小麦为主,美国西南部是美国的水果蔬菜带。笫 (4) 问,强调审题,从经济和劳动力结合中国和美国国情分析。第 (5) 问,从饼状图中可以看出 C 城市以航空航天工业为主,本小题要求分析影响航空航天工业的有利条件,可从交通、科技、原材料及工业协作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 答案 ] (1) 年均气温高;年较差小。 (2) 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不同点:图 1 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图 2 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 (3) 小麦 水果 (4) 甲区域 乙区域 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量大 工业高度发达 劳动力条件 劳动力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 (5)① 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 ② 工业协作条件好; ③ 科技力量雄厚; ④ 海运发达。 (2008· 广东高考 )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 “ 十一五 ” 规划纲要 (2006 ~ 2010) 中提出 “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 (5) 题。 材料 1 : 见图甲。 材料 2 : 见图乙。 材料 3 : 见图丙。 (1) 有人提出 “ 中部塌陷 ” 的说法。根据图乙,可以体现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2) 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 ( 填 正确项字母 ) A.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 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 劳动力丰富 D. 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 “ 中部崛起 ” 战略尚未实施 (3)[ 多选 ] 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 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 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 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 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5) 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 课堂笔记 ] 第 (1) 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两个时段内,东部地区 GDP 占全国比重增幅最大,西部地区增幅较小,而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呈下降趋势,故提出了中部塌陷这种说法。 第 (2) 题,注重审题,强调影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虽不如东部地区发达,但比西部地区便利。故 A 、 D 错误。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不符合题意,故 C 错。政策及城市群的带动能力 ( 如沪宁杭地区在东部地区中起到龙头作用 ) 是影响中部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故 B 、 E 正确。 第 (3) 题,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有 “ 煤都 ” 之称,故 A 正确。三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故 B 正确。河南、安徽不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这两省工业少,科研能力也不如上海等地,故 C 错。 第 (4) 题,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结合该区域的特征分析即可。 气候:该地区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这是优势条件,但季风气候有其不稳定性,多洪涝、干旱和寒潮等灾害,是影响农业的不利因素。 地形、土壤方面:该区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优势,但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是不利因素。 第 (5) 题,图表分析可以看出,六省耕地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六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的 30% 以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 答案 ] (1)① 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 ② 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2)BE (3)ABD (4) 优势: ① 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 ( 气候资源丰富 ) ; ② 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 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 。 不利因素: ① 降水季节变化大 ( 变率大 ) ,多洪涝、干旱灾害; ② 初春、冬季多寒潮; ③ 水土流失严重。 (5) 意义: ① 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 30% 以上; ② 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 是我国小麦和稻米生产地 ) 。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 1 ~ 2 题。 1. 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甲地冬季漫长 B. 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 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 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2. 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 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 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 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解析: 据图判断从甲到丁依次是:东北三江平原、山东半岛 ( 乙处为黄淮海平原 ) 、浙江南部、珠江三角洲。第 1 题,甲地纬度高,冬季漫长,乙地属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变率大,丙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应是低温湿润。第 2 题,甲地应保护好沼泽等湿地,乙地的黄淮海平原农垦历史悠久,缺少可垦耕地,发展的方向应是挖掘现有耕地的潜力,并改造中低产田。丙地地处浙闽丘陵,应该发展立体农业,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丁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生产并不是 “ 因洼制洼 ” ,而为 “ 因洼制宜 ” 。 答案: 1.C 2.C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读 “ 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图 ” ,回答 3 ~ 4 题。 3. 新疆一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完成设计的课题,分 两组进行实验探究:甲组直接在地里种植西瓜,乙组在 地上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西瓜。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可能 是 ( ) A. 西瓜品质与农药残留的关系 B. 西瓜品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C. 西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D. 西瓜品质与昼夜温差的关系 解析: 覆盖砾石可增加地面吸热与散热的速度,起到增加昼夜温差的效果。 答案: D 4. 新疆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 ( ) ① 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 气候恶化,沙尘暴危害加 剧 ③ 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 地下水质恶化,地 面沉降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解析: 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必然会使该地区水源更加紧张,河流下游地区将出现干涸,导致植物退化,沙漠侵吞,生态恶化。同时,不合理的灌溉使土壤盐分向地表集中,形成盐碱化。 答案: C 5 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 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 (2)a 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 城 业、 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 a 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 等新能源。 (3) 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 (4) 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总结。 (5) 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 b 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6) 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解析: 第 (1) 题,由图甲所给经纬度信息及高原海拔 4 000 米以上,可以判断为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部横断山区,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山高坡陡,岩石破碎,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 第 (2) 题,青藏铁路的修建,加快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促进西藏旅游业、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大发展。 A 城为拉萨,有 “ 日光城 ” 之称,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热量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热能能源。 第 (3) 题,注意审清题目要求。 第 (4) 题,从地形地势、河流密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四个方面回答即可。 第 (5) 题,因为北部亚马孙平原纬度低,是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人口稀少、城市少,虽然水能丰富,但电力需求量少。而南部地区气候条件好,多大城市,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人多,工业发达,电力需求量大,所以北部水电站开发不如南部。 第 (6) 题,本题需注意审题,要从生态意义方面回答。 答案: (1) 多活动断层 ( 板块交界处 ) 高山陡坡 (2) 旅游 商 ( 服务、手工 ) 太阳能 地热能 ( 风能 ) (3)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 ( 沿河流 ) 分布。 (4) 地形 ( 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 ) ;地势 ( 海拔 ) ;河流密度 ( 不同河段的径流量 )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5) 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 ( 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 。 (6)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