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

‎【2019最新】精选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3‎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净化作用的是(  )‎ A. 氢氧化铝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镉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2.下列选项不属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途径的是(  )‎ A.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 B. 细胞生命历程中细胞内的酶要不断更新 C. 内环境中的尿素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D. 胰岛素与靶细胞结合降低血糖浓度 ‎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 - 26 - / 26‎ C. 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 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4.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 A. 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 B. 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C. 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 D. 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B. 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C.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D. 透析袋能使大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小分子保留在袋内 ‎6.下列激素中,全为促进血糖升高的一组激素是(  )‎ ‎①胰高血糖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肾上腺素 A. ①③④ B. ①④‎ - 26 - / 26‎ C. ②③ D. ①③‎ ‎7.某人现年35岁,身高80 cm,智力低下。他身材矮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B.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C.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D.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8.用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适当长时间,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 B. 胚芽鞘的某些细胞内的酶能催化色氨酸转化成生长素 C. 胚芽鞘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速度不相同 D. 在生长素的运输过程中都不消耗ATP ‎9.下列是“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的作用模式,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胰岛B细胞→胰岛素→全身组织细胞 B.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细胞 C. 下丘脑→生长激素→全身组织细胞 - 26 - / 26‎ D.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细胞 ‎10.蛋白质在细胞中存在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游离状态,另一种是结合状态。被膜固定起来的结合状态蛋白质不可能是具有生理作用的(  )‎ A. 酶 B. 抗体 C. 抗原 D. 激素 ‎11.当一个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针刺大腿,该伤者(  )‎ A. 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B. 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C. 不产生缩腿反射能感到疼痛 D. 不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1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 26 - / 26‎ C. 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13.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  )‎ A.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 物质和能量能够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C. 生态系统具有固定不变的营养结构 D. 人类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 ‎14.与孔雀开屏行为直接有关的激素是(  )‎ A. 促性腺激素 B. 雄性激素 C.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 雌性激素 ‎15.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16.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 - 26 - / 26‎ A. T细胞 B. B细胞 C. 吞噬细胞 D. 造血干细胞 ‎17.下列事实能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是(  )‎ ‎①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②细胞代谢的过程离不开酶,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③人体调节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健康人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8.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 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 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B. 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 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 26 - / 26‎ C.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D. 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 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19.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测量它们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 A. 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C. 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 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20.某同学欲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甲组假手术(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乙组手术切除甲状腺;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长和单位时间耗氧量,并记录结果如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B. A曲线表示甲组小鼠代谢正常,耗氧量也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C. D曲线表示乙组小鼠甲状腺激素缺乏,生长发育停滞 - 26 - / 26‎ D. 可增设丙组(假手术,给予甲状腺激素)作为实验组,使实验更严谨 ‎21.以下曲线图表示用不同激素处理5组健康小鼠后,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均相同。激素C为压力激素,与情绪波动有关。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激素处理前几小时为使小鼠的血糖水平维持在常规水平不应该提供食物给小鼠 B.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表现出拮抗作用 C. 肾上腺素比胰高血糖素引起的效应较为渐进、幅度较大、效应较持久 D. 糖尿病人需避免情绪波动,否则肾上腺素和压力激素分泌量大量增加,两者共同作用会提高血糖浓度,有害健康 ‎2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 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 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 26 - / 26‎ ‎23.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 A.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毫伏 B. 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B点的电位 C. 适当降低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将导致C点的电位增大 D. 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24.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流动方向(  )‎ A.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B. 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C.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 D.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25.如图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②可以进入A,C,D B. 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C. 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 26 - / 26‎ D. 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 ‎26.(1)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的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 min匀速转一周的速度。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面是与向光性产生相关的一系列事件,请按因果关系进行排列(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 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 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 - 26 - / 26‎ 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27.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 26 - / 26‎ ‎28.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 请回答:‎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____________(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____________(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____________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____________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 ‎(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____________。‎ ‎29.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月季的花药培养问题:‎ ‎(1)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为了选择适宜发育期的花药,通常选择____________的花蕾。将该时期的花药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质量分数为1%的醋酸洋红,用镊柄将花药捣碎,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花粉粒内只有一个深色的“点”。这种状态的花药________(是/否)适合培养?。‎ ‎(3)进行组织培养需配制MS 培养基。欲利于根的分化.植物激素的用量比例应为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________。‎ ‎(4)如图为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请填出图中A,B - 26 - / 26‎ ‎ 及①的名称。(A,B 指发育阶段,①、②、③指发育过程,其中②是再分化、③是分化)。‎ A________、①________。‎ ‎(5)在花药培养,特别是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花粉植株,________的数目常常会发生变化。因此还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进行鉴定和筛选。‎ ‎30.草莓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叶绿素被逐渐降解,并在一定阶段合成某种水溶性花色素使果实颜色逐渐变红。现取即将成熟的完整草莓果实进行实验:去除草莓表面种子(去籽),分别喷施等量的水、生长素类似物(NAA)和生长素抑制剂(POA),一段时间后测定果实中花色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草莓果实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______________上,花色素存在于果实细胞的________内。‎ ‎(2)由实验结果可知,完整草莓表面的种子产生________类激素,对果实中花色素的合成起________作用,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该激素含量________。欲获得色泽深红的草莓,可在草莓成熟阶段喷施适宜浓度的________的化合物。‎ ‎(3)欲延长草莓果实的保鲜期,可喷施安全、适宜浓度的________类似物。‎ - 26 - / 26‎ ‎31.如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结构X为____________。图2中③为____________。‎ ‎(2)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若结构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____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____________积聚。‎ - 26 - / 26‎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氢氧化铝可作为吸附剂对滤液起净化作用。‎ ‎2.【答案】B ‎【解析】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属于实现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途径,A错误;细胞生命历程中细胞内的酶要不断更新,不属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途径,B正确;内环境中的尿素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属于实现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途径,C错误;胰岛素与靶细胞结合降低血糖浓度,属于实现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途径,D错误。‎ ‎3.【答案】B ‎【解析】维生素是乳酸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在体内又不能合成,因此要在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A正确;霉菌生长所需要的pH是酸性,培养霉菌时应将pH调至酸性,在碱性情况下不易繁殖,甚至会导致霉菌死亡,培养霉菌时应将pH调至酸性,B错误; C、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pH是中性或微碱性,所以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C正确;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D正确。‎ ‎4.【答案】C - 26 - / 26‎ ‎【解析】种群的增长受自身密度与环境因素制约,自身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环境中的天敌、食物、气候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仍是不断波动的,若环境条件发生变化,K值会发生变化。‎ ‎5.【答案】D ‎【解析】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叫玻璃纸)制成的。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透析可以除去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6.【答案】B ‎【解析】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①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使产热增加,用于体温调节,③错误;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③错误;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④正确。‎ ‎7.【答案】D ‎【解析】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不会影响智力,A错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导致侏儒症,不会影响智力,B错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C错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D正确。‎ ‎8.【答案】D - 26 - / 26‎ ‎【解析】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A项正确;生长素是在胚芽鞘尖端某些细胞内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的,所以胚芽鞘的某些细胞内的酶能催化色氨酸转化成生长素,B项正确;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细胞生长速度快于向光一侧,C项正确;生长素的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A正确;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B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C错误;甲状腺可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细胞,D正确。‎ ‎10.【答案】D ‎【解析】酶的作用是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如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等上的酶,都起催化作用,A错误;过敏反应中抗体分布在细胞膜表面,可以发挥其作用,B错误;表面抗原可以是与膜结合的蛋白质,C错误;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当激素与膜结合被固定下来后,不可能发挥其作用,D正确。‎ ‎11.【答案】B - 26 - / 26‎ ‎【解析】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当一个人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时,脊髓下部的反射中枢还存在,因此针刺大腿还会产生反射;但是由于脊髓上部严重损伤,白质里的起传导作用的神经纤维被破坏,因此针刺大腿产生的神经冲动就不能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不能感到疼痛。‎ ‎12.【答案】D ‎【解析】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血浆①渗透压降低,组织液②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钾离子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B正确;血浆中无机盐离子浓度过高,则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D错误。‎ ‎13.【答案】A ‎【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A正确;B.物质能够循环具有全球性,能反复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B错误;C.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C错误;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但不是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D错误。‎ ‎14.【答案】B - 26 - / 26‎ ‎【解析】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分泌,(雄)孔雀开屏行为与促性腺激素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雄性激素可促进雄性性器官的成熟及生殖功能,(雄)孔雀开屏行为是孔雀繁殖行为中的求偶现象,与雄性激素直接相关,B正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细胞分泌的,其作用对象是垂体,具有调控动物生殖的作用,(雄)孔雀开屏行为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 雌性激素可促进雌性性器官的成熟及生殖功能,(雄)孔雀开屏行为是雄孔雀繁殖行为中的求偶现象,与雌性激素没有关系,D错误。‎ ‎15.【答案】B ‎【解析】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表现为外正内负,由此可知图中A点电位发生变化,此处为兴奋部位,与相邻两侧形成电位差,则图中弧线可以表示局部电流的方向,从而导致兴奋向A两侧传导,膜内电流也向A点两侧传导,两者方向一致,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16.【答案】A ‎【解析】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A正确;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行使体液免疫,B错误;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C错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血细胞和淋巴细胞,D错误。‎ ‎17.【答案】A - 26 - / 26‎ ‎【解析】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这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①正确;细胞代谢的过程离不开酶,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这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②正确;人体调节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说明人体自我调节能力有限,但不能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③错误;健康人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这是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之一,但不能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④错误。‎ ‎18.【答案】D ‎【解析】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不能合成GA29,但其酶1基因控制合成的酶1仍能促进GA20转化成GA1,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因此其植株与正常植株高度类似,A错误;酶1基因控制合成的酶1能促进GA20转化成GA1,酶1基因突变后不能控制酶1合成,即不能促进GA20转化成GA1,由于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因此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不能恢复正常植株高度,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极性运输到茎,若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则会导致茎中缺少生长素,而生长素能促进GA20转化成GA1,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因此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生长将受影响,植株较正常植株矮,C错误;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IAA能极性运输到茎促进GA20转化成GA1,因此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D正确。‎ - 26 - / 26‎ ‎19.【答案】B ‎【解析】甲小狗中三种激素分泌均减少,可推测甲小狗切除的是下丘脑,乙小狗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推测乙小狗切除的是垂体,丙小狗中甲状腺激素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均增加,可推测丙小狗切除的是甲状腺,ACD错误,B正确。‎ ‎20.【答案】D ‎【解析】本题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是小鼠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情况,故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A正确;A曲线表示甲组小鼠代谢正常,耗氧量也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B正确;D曲线表示乙组小鼠甲状腺激素缺乏,生长发育停滞,C正确;本实验还可增设切除甲状腺后再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以便进一步确定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D错误。‎ ‎21.【答案】B - 26 - / 26‎ ‎【解析】激素处理前,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是为了保证其血糖浓度处于正常值,因为进食后血糖浓度将升高;通过组2、组3、组4比较,可以看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升高血糖浓度,同时使用(组4)升高更加明显,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比较组2和组3可以发现,同时注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组2血糖升高迅速,但持续时间短,很快下降,组3升高缓慢,但持续时间长;从组5和组4比较分析,激素C在升高血糖浓度中作用明显,而在情绪激动时,压力激素分泌量会增加,所以糖尿病人应避免情绪激动。‎ ‎22.【答案】C ‎【解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 250 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23.【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60毫伏,A错误;左图装置测定的应为静息电位,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A点或D点的电位,B错误;适当降低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将导致C点的电位减小,C错误;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D正确。‎ ‎24.【答案】B ‎【解析】静息电位的特点是外正内负,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故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故B正确。‎ ‎25.【答案】C - 26 - / 26‎ ‎【解析】②是组织液,可以进入A毛细血管,转化为血浆,也可以进入C组织细胞,转化为细胞内液,还可以进入D毛细淋巴管转化为淋巴;O2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因此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二氧化碳是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应该由③向②扩散,因此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即图中①②③④,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组成。‎ ‎26.【答案】(1)B ‎(2)‎ ‎【解析】(1)据题意知,光源固定,花盆与暗箱的相对位置也固定,花盆中的幼苗所接受的光照只能来自于暗箱上的小孔,若花盆与暗箱同时旋转,则幼苗就会向着暗箱的窗口方向生长。(2)科学家通过实验解释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先是证明了胚芽鞘尖端受光照产生某种影响(生长素),这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部,在背光侧分布多于向光侧,所以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现象。‎ ‎27.【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 5 (4)C E (5)次生 - 26 - / 26‎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3+14+70+23)×100%≈12.7%。(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肉食性动物一共需要能量7.5×103kJ/m2·y,植食性动物提供了2.5 kJ/m2·y,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5 kJ/m2·y。(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远远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28.【答案】(1)②、④ ①、③‎ ‎(2)局部 刺激 ‎(3)左肌肉和右肌肉 - 26 - / 26‎ ‎【解析】(1)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兴奋在这两处进行的应属于兴奋的传递;①、③指的是神经纤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的是兴奋的传导。(2)“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说明搭在一起的两个标本已经通过生理盐水连成一个整体,并且信号可以双向传导,所以右肌肉兴奋时形成的局部电流会对③处产生刺激作用,引起③处神经纤维兴奋。(3)“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说明肌肉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一定的刺激,均会产生兴奋,且膜内外电位变化相同;故刺激③处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电位变化可以使左、右两侧的肌肉产生电位差,进而引起肌肉收缩。‎ ‎29.【答案】(1)材料的选择 培养基的组成 (2)完全未开放 是 (3)大(1 分) (4)胚状体 脱分化 (5)染色体 ‎【解析】(1)主要影响因素是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 ‎(2)选择花药,则应在完全未开放的花蕾中选择,发现大多数花粉粒内只有一个深色的“点”。这种状态的花药适合培养 ‎(3)促进根的分化,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大 ‎(4)A表示胚状体、B表示愈伤组织;①表示脱分化、②是再分化、③是分化 ‎(5)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常常会发生变化。‎ ‎30.【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膜 液泡 ‎(2)生长素 抑制 下降 对抗生长素 ‎(3)细胞分裂素 - 26 - / 26‎ ‎【解析】(1)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花色素存在于果实细胞的液泡中。(2)完整草莓表面的种子和去草莓种子加生长素类似物(NAA)两组试验都对花色素有抑制作用,说明种子能产生生长素。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花色素含量越来越多,说明生长素含量越来越少。由图可知,加生长素抑制剂的那组,有利于花色素含量增加。因此获得色泽深红的草莓,可在草莓成熟阶段喷施适宜浓度的对抗生长素的化合物。(3)欲延长草莓果实保鲜期,抑制果实成熟,可以加细胞分裂素,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31.【答案】(1)突触 突触小泡 ‎(2)电信号→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 抑制 ‎(3)组织间隙液(组织液)‎ ‎【解析】(1)由图可知,X是突触,③是突触小泡。(2)刺激传到突触前膜后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④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根据题意,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所以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神经元发生抑制。(3)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 26 - / 2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