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5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专题15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框架]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 (1)时间:鸦片战争后。 (2)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3)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影响: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b) (1)概况 ①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②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③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2)民族工业产生途径 ①洋务派的官办企业。 ②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③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代表企业 ①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 ②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3.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 (1)条件 ①甲午战后,列强侵略加剧,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为挽救民族危机,爱国人士提出“实业救国”的思想。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著名实业家 ①张謇—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②荣宗敬、荣德生—江苏无锡—广生钱庄、保兴面粉厂—面粉大王。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c) (1)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④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⑤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最主要原因) (2)时间:民国初年(1912~1919年)。 (3)主要行业:纺织业(最大)、面粉业(第二)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c) (1)战争的破坏(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发动内战)。 (2)政策的打击(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的压迫;繁重的苛捐杂税)。 (3)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三、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b) 阶段 表现 趋势 近代 (1)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2)女性:改良后的旗袍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1)特征: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2)表现: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1)特征:服饰的样式和颜色趋于单调。(2) 向平民化转变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表现:“干部服”和军装盛行 改革开放后 表现: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2.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 (1)饮食结构:四大菜系:鲁、粤、川、淮扬菜。鸦片战争后,西餐进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2)住宅: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典型的民居,鸦片战争后,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3)婚俗变化:近代婚姻风俗:主张婚姻自主。新中国成立后,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4)丧礼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农村多实行传统丧礼。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5)其他风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反对迷信、社交礼仪的变化,公历的使用等。 四、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与杰出科学家詹天佑 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b) 公共 交通 (1)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2)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3)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4)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5)2003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上海磁悬浮列车投入运营;(6)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轮船 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火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2.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 表现 邮政 (1)19世纪中叶,依靠驿站和民信局通信;(2)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3)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4)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电信 (1)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2)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到1932年底,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电话 (1)1882年,传入中国;(2)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3)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加试——选修四) (1)铁路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加试——(b) ①成功修建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 ②以“人”字形路线成功修建京张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③勘测、设计、指导张绥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洛潼铁路。 ④支持保路运动,推动铁路建设。 ⑤辛亥革命后主持全国铁路技术工作。 ⑥参与主持俄国远东铁路,包括中国境内中东铁路的监管技术工作。 (2)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加试——(c) ①詹天佑早年留洋刻苦求学,中年建成中国人自己建成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晚年维护中国铁路路权,为铁路事业鞠躬尽瘁,一生都奉献给了铁路建设事业,无愧于“中国铁路之父”的称号。 ②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推动了中国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他为中国的铁路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了热爱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高尚精神。 微点拨 京张铁路的建成令外国人折服的原因:第一,工程难,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的工程,却由中国工程师完成了。第二,工期短,原计划六年,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成。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报刊、影视业的发展加试——(b) (1)报刊 西人办报 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国人办报 (1)1873年,汉口出版《昭文新报》,开国人办报先例。 (2)维新运动中,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手段,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实现了专门分工 (2)影视 ①1896年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上海。 ②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③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加试——(b) (1)兴建 ①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②2008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超过城镇。 (2)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②消极: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沉迷网络等负面影响。 一、向近代转型初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四大视角解读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 角度 变动 实质 评价 生产模式 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 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 经济结构 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 对外交流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国家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2.向近代转型初期的中国经济状况 (1)“闭关政策”被打破,被迫对西方国家开放通商口岸。 (2)列强对华疯狂倾销商品,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入超局面。 (3)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4)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东南沿海、沿江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3.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五大体现加试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1.(考向:史证意识·自然经济解体的史料呈现) (2016·10月浙江选考)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点拨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洋布质优价廉,人们争相购买,而土布无人使用,因此这反映了传统棉纺织业走向衰败。 答案 B 2.(考向:史料理解·洋务企业的管理体制) (加试题)(2016·10月浙江选考)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 ) 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点拨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洋务企业中采用传统的官僚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因而导致弊端丛生。 答案 D [备考感悟]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复习备考时,注意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中国的内在联系,客观评价列强侵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2017·嘉兴一中10月月考)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 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答案 D 2.(2017·金华学考满分加餐练)鸦片战争后不久,“洋布既美,其价又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以上材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手工业生产难以与大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鸦片战争后,洋货充斥中国市场,使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受到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①不符合当时的实际,②当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产生,③④符合本题题意。 3.(加试题)(2017·金华选考满分加餐练)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在创办下表所列企业时高举的旗号是( ) 厂名 创办时间 所在地点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上海 开平煤矿 1878年 唐山开平 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8年 上海 A.自强 B.求富 C.民主 D.科学 答案 B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企业都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求富。故选B。 二、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民族工业对中国社会转型进步的推动作用 (1)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阻碍因素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 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时期与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群众爱国运动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1.(考向:从数据看近代经济变化的实质) (2017·11月浙江选考)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点拨 材料中描述的是1895~1913年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解体、贸易中心转移材料中均未体现,故答案为D。 答案 D 2.(考向:历史理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017·4月浙江选考·12)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点拨 由材料“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可知,作者希望民族产业有所改进和提高,故C项正确;提倡国货并不代表抵制洋货,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不是歌词的本身目的。 答案 C 3.(考向:计量史研·民族工业的发展) (2016·4月浙江学考)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制造业( ) 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1866~1913年) 类别 1866~1894年 1895~1913年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船舶修造 7 2 700 16 51 870 轧花机制造 3 300 14 2 520 缫丝机制造 1 400 9 5 600 合计 11 3 400 39 59 990 A.为欧美列强所控制 B.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 C.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 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 点拨 据表格信息可以判断甲午战争后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都较刚成立之时获得了较快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备考感悟]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是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其曲折发展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备考时要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放到国际环境下用全球史观去分析。 1.(2017·浙江课改联盟学考押题)1912~1919年时值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这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是( ) A.开始产生 B.迅速发展 C.日益萎缩 D.陷入绝境 答案 B 解析 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发展是1912~1919年;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故选B。 2.(2017·浙江课改联盟学考押题)出现下表所示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 500 18.8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D.反帝爱国斗争的不断高涨 答案 A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这是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 3.(2017·浙江课改联盟学考押题)面对近代企业的举步维艰,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据材料,郑观应认为影响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封建主义的制约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官僚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不作为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表明了封建主义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资本主义,与材料中“专制之下”不符,故B项错误;封建主义不等于官僚主义,与材料中“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举步维艰”不等于不作为,故D项错误。 三、向近代转型中的中国物质、习俗变迁及科学家詹天佑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个突出特征 (1)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带来的三方面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3.中国近代通信事业发展的原因 (1)从根本上讲,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自然也随之而来。 (2)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 (3)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其引导。 (4)外国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而兴建。 4.詹天佑的主要功绩及其评价加试 (1)功绩 ①19世纪80年代,他开始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他主持的京张铁路的建成,震惊了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③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体现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民族气节,成为后世楷模。 (2)评价: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国铁路建设奋斗的一生,他实事求是地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中国的铁路事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操。 1.(考向:史料实证·社会习俗的变迁) (2017·4月浙江选考·9)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 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点拨 从材料信息看,新世界,男女平等,结婚自由,反对抑制女权,说明旧的社会习俗受到冲击,近代文明在中国传播,故选D项。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说法绝对化,A项错误,B、C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 答案 D 2.(考向:史料理解·婚俗变迁) (2016·4月浙江学考)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甲图 清末婚嫁 乙图 民国婚照 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点拨 结合图片可知近代婚姻习俗删繁就简,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考向:时空意识·通讯技术进步) (2016·10月浙江选考)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点拨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无线电报在中国出现于20世纪初。 答案 C 4.(立意:历史理解与解释·詹天佑与民族工业的发展) (加试题)(2017·4月浙江选考·33)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已渐觉醒。”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 材料二 回顾詹天佑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之旅,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詹氏成就得益于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及其所奠定的产业基础,由此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运动在西学东渐及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②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现在是世所公认。 ——据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 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点拨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第(1)问,考查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和背景,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首先搞清楚哪两种认识,然后选取你认为合适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时空范围:19世纪60年代;沿海地区。 路径:洋务派官办企业;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和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2)倾向于①,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倾向于②,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铁路大桥;主持设计建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创造铁路史奇迹;维护中国铁路权益。技术报国。 [备考感悟] 近几年高考考查的方向主要集中于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中的服饰、婚丧嫁娶、社会交往习俗的变化等方面。复习备考时,注意以征婚启事、婚俗记载、民谣、打油诗、新闻报道等为背景,结合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表现、影响及特点。 1.(2015·7月浙江学考)歌曲《文明结婚歌》唱道:“吾祖国,改良婚礼,社会进文明;莫再说,男尊女卑,同是新国民。”歌词描绘的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华民国初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改良婚礼”男女同为新国民等信息,抓住题目中的要求“最早”可以分析是民国时期倡导文明婚礼,男女平等思想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 2.(2015·浙江学考)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下列图中所示的服饰或建筑,能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中山装、旗袍和上海里弄体现了中西合璧,而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故选择B项。 3.(2015·1月浙江学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依照时间即可。①建成于1865年,②建成于1906年,③出现于1924年,④建成于1877年。 4.(加试题)(2017·宁波选考调研)詹天佑临终前的口授遗嘱中,仍念念不忘未修完的铁路和培养铁路人才的未了心愿,那么,他事业未完的根本原因是( ) A.时间紧迫、身体不佳 B.帝国主义的刁难 C.政府的百般阻挠 D.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都是具体原因,但D项是其根源。 押题1 (立意:史观引领·洋务运动与近代化) (2017·浙江课改联盟学考押题)“从更大的历史场景来看,归根结底,洋务运动又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冲击所引起的积极回应。”从这个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奠定了制度变革的基础 答案 A 解析 从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来看,当时资本主义代表着时代和历史的潮流,而洋务运动的出现适应并促进了这一历史潮流,这也是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贡献,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虽然对自然经济也有一定的瓦解作用,但这不是它的最大历史贡献,故B项错误;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然是从洋务运动中脱胎而生的,但这也不是洋务运动最大历史贡献,故C项错误;奠定了中国制度变革基础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活动而非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押题2 (立意:史观引领·多维史观认识洋务运动) (2017·浙江课改联盟学考押题)《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认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两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洋务运动进行了评价,它们分别体现了( ) A.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B.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C.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 答案 B 解析 近代化史观是第二段材料体现出的,文明史观注意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被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可知是革命史观,材料中“中国近代企业诞生”可知是近代化史观,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全球化史观,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社会史观,故D项错误。 押题3 (立意:区域历史·浙江区域史命题价值) (2017·金华学考满分加餐练)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答案 C 解析 “江浙人摸钱”说明江浙人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结合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分布地点可知C项正确。A、B两项不能体现“摸钱”的含义。D项不能反映题干中的“对于中国近代化”。 押题4 (立意:立德树人·爱国精神与实业救国) (2017·浙江课改联盟学考押题)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 A.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说明强调的是实业救国,故C项正确。 押题5 (立意:史研热点·现代传媒的社会功能) (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命题交流)近年来受媒体关注较高的热词如:“网络反腐”“房妹”“官二代火箭升迁”“最牛中国城管”“职务犯罪”“坑爹”等,这突出反映的是( )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答案 D 解析 媒体“热词”皆是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人们搜索、关注、报道反映的是传媒的监督作用加强,故选D。 押题6 (立意:史证意识·不同传媒特点) (加试题)(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选考命题交流)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 A.电视 B.广播 C.电话 D.电影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内容“真如同身历其境”可知应为影视技术特点,从时间“1909”排除电视(20世纪20年代末发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