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 专题09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与易错点分析 专题09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2013高考预测】 ‎ 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不同地区之间特征的不同即是其差异性表现。结合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预测2013年高考考查重点:(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五大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2)以读图题的形式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3)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及迁移应用。本讲的内容相对较少,但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考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②重点把握地域分异规律。与气候类型图对比理解、记忆有规律性分布的自然带。③充分利用所给信息,分析所给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高频考点】‎ 考点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运用 ‎1.[2012·福建文综,37(3)]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益。‎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地 ‎1991‎ ‎48.08‎ ‎14.47‎ ‎18.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据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考点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 ‎2.(2012·山东文综,1~2)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 C.风力     D.光照 考点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2012·北京文综,4~5)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 1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分析不清 例1、读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1)~(3)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 ‎ 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 ‎(2)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③阶段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 ‎ 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 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 ‎ 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易错点 2 不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例2、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1)~(2)题。‎ ‎(1)使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要素,下列最准确的是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2)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 ‎ ‎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 ‎【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不深,不懂得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 易错点 3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理解不清 例 3、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3) 题。‎ ‎(1)造成图中 7、8、9 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2)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 3 自然带相一致的是 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 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 ‎(3)关于图中 9 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 ‎ 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 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 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 例 4、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②、⑤两地 D.①、⑥两地 ‎(2)与②→③→④地自然带更替相似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⑥→⑤→④ D.①→⑤→④‎ ‎(3)①、③、⑤三地气候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对非洲自然带的分布不熟悉,不能从区域图上准确地识别;二是对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不熟悉,不能准确分析一些特殊自然带的成因。①地受地形影 易错点4 不理解雪线 例5、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 B.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D.在中纬度地区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 ‎ 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 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高度南低北高 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雪线高度东低西高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理解不清,不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读图不细心,没有注意图例的变化以及各曲线的纬度变化。结合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降水量在赤道地区最多,在温带地区也较多;而气温基本上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雪线高度取决于降水量和气温,在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少,但气温较高,故雪线高度最高。山地雪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气温,对于一座山来说,不同坡易错点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读下图,完成(1)~(2)题。‎ ‎(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 A.abc     B.def    ‎ C.ace     D.bdf ‎(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答案】(1)B (2)D 核心点6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例7.下面的甲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现状图,乙图是该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图示地区可能是亚欧大陆 ②图示地区可能是美洲大陆 ③图示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④图示反映了非地带性现象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2)当自然带由甲图所示向乙图所示变化时(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针叶林的面积扩大 ③海平面上升 ‎④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 A.①③     B.③④    ‎ C.①②     D.②④‎ ‎2.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 ‎⇩‎ ‎(2)从沿海到内陆的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 易错点8 非地带性因素的分析方法 例9.读世界大洲分布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地均位于大陆东部且纬度值相近,则乙地年均温小于甲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地势    ‎ C.洋流     D.人类活动 ‎(2)丙、丁两大洲均有分布但成因明显不同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的自然景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景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图中林地、草地的成因是此地降水丰富 C.林地、草地可能是附近高山冰雪融水所致 D.林地、草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非地带性因素的分析方法 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一部分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 ‎【2013高考突破】‎ ‎1.‎2011年10月26日9点,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5米,这意味着我国治水伟业被推上新的台阶。三峡水库蓄水升高后,库区泥沙淤积增加,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 B.土壤 ‎ C.水文 D.生物 答案:C ‎ 解析:三峡水库蓄水升高后,水文状况发生变化,水流变缓,所以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来。‎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回答2~4题。‎ ‎2.图中Ⅰ、Ⅱ、Ⅲ代表的地理事件正确排序的是 (  )。‎ 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 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 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3.气候冷暖交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为 (  )。‎ 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 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 C.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 D.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 ‎4.青藏高原是否隆起与地理环境变化不吻合的是 (  )。‎ A.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内部出现寒旱化 B.青藏高原隆起加剧西北地区干旱化 C.若青藏高原移走,东亚季风将增强 D.青藏高原隆起,与黄土高原堆积无关 答案:2.B 3.C 4.D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5~6题。‎ ‎5.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 A.① B.② ‎ C.③ D.④‎ ‎6.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 B.② ‎ C.③ D.④‎ 读喜马拉雅山南坡示意图,回答7~8题。‎ ‎7.自然带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 A.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B.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 ‎8.该山坡最大降水量的海拔和最低雪线附近的海拔分别约为 (  )。‎ A.1 ‎500米、5 ‎500米 B.2 ‎000米、5 ‎‎500米 C.3 ‎000米、4 ‎000米 D.2 ‎000米、6 ‎‎500米 读由赤道到极地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  )。‎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针叶林 ‎10.图示景观②的典型土壤比景观①的典型土壤 (  )。‎ A.土层更加深厚 B.有机质含量更少 C.冻结时间更长 D.不容易发生沙化 ‎11.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 (  )。‎ A.植被高度变化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纬度地带分异 D.垂直地带分异 答案:9.D 10.B 11.C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12~14题。‎ ‎12.上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压a地低于b地 ‎ B.气温a地低于b地 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 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 ‎13.若此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  )‎ A.a为海洋 B. b为陆地 C.③为陆风 D.③为海风 ‎14.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三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引起图中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 ‎16.图中陆地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答案】15.C 16.B ‎【解析】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环境分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而引起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壳运动。第16题,图中各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统一演化过程。‎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沿87°E山地雪线的变化,右图表示我国沿29°N山地雪线的变化。读图回答17~18题。‎ ‎17.我国山地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位于(  )‎ A.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南坡 B.冈底斯山和西藏东南部 C.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18.上图中①地处雪线高度特点与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 (  )‎ A.纬度低,气温高—雪线较低 B.海拔高,气温低—雪线较高 C.向阳坡,光照强—雪线较低 D.山在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 ‎【答案】17.C 18.D ‎【解析】第17题,仔细读图,注意横坐标所能表示的方向。第18题,①处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附近,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所以雪线较低。‎ ‎19.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自A到D一线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A自然带有甲、乙两处的分布,其中________处的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导致A自然带在该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从甲地区自然带的特征分析,该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及河流的水文特征。‎ ‎20.读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及南美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 ‎(1)据图说明基多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指出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该地区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