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且这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A. 1/2 B. 1/4 C. 1/8 D. 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计算后代为蓝眼孩子的概率,首先应推算双亲的基因型。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和女性的母亲为蓝眼可确定双亲的基因型。 【详解】设等位基因为A、a,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褐眼女人一定含有其蓝眼母亲遗传的蓝眼基因,其基因型为Aa,产生含a基因卵细胞的概率为1/2,所以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1/2,选A。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对性状分离概念的理解。明确性状分离现象中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的现象。A项、B项亲代和子代表现型均与性状分离概念不符合,A项、B项错误;C项亲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不符合性状分离概念,C项错误;D项亲代和子代表现型均与性状分离概念符合,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对性状分离概念认识不清。性状分离现象中,亲本应为杂合子,子代应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 3.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B. 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 C. 在统计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 D. 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 【答案】D 【解析】 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故A正确; B、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故B正确; C、在统计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故C正确; D、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验证,故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名师点睛】孟德尔杂交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取材正确,即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验证 4.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组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C. 实验组2的Fl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 实验组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答案】C 【解析】 从实验2中可以看出,红果跟黄果杂交,后代只出现红果没有黄果,说明黄果为隐性,红果为显性,A项错误;实验组1的子代红果∶黄果=1∶1,则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B项错误;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实验2的F1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Aa,C项正确;因为实验3的F1中黄果为隐性,所以其基因型为aa,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表格,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实验组2中红果×黄果的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据此答题。 5.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现有一只灰毛雌鼠(M),为了确定M是否为纯合子(就毛色而言),让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定是杂合子 B. 若子代全为灰毛鼠,则M—定是纯合子 C. 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3:1,则M—定是杂合子 D. 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1:1,则M—定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 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灰毛雌鼠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定是杂合子,A正确;因子代的数量非常少,即使子代全为灰毛鼠,也不能确定M—定是纯合子,B错误;子代中出现了黑毛雌鼠,说明M必然含有控制黑毛性状的基因,因此,无论子代中灰毛雄鼠与黑毛雌鼠的比例是3:1,还是1:1,则M—定是杂合子,C、D正确。 【点睛】只有控制黑毛性状的隐性基因纯合时,家鼠才表现出黑毛性状。子代黑毛鼠含有的控制黑毛性状的隐性基因,其中之一必然来自M。可见,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定是杂合子。 6.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甲(顶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顶生 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 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 A. 顶生;甲、乙 B. 腋生;甲、丁 C. 顶生;丙、丁 D. 腋生;甲、丙 【答案】B 【解析】 根据杂交组合③中可以看出,后代全为腋生,因此可以确定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 由于杂交组合③后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亲本全为纯合子,即甲为隐性纯合子,丁为显性纯合子;而杂交组合①和②的后代均发生1:1的性状分离,因此可以确定乙和丙均为杂合子. 【考点定位】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名师点睛】判断显性性状的一般方法为: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则亲本表现型则为显性;或者根据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显性性状.一般隐性性状的个体全为纯合子;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7.某生物种群中,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到子一代(Fl)个体。F1个体自交,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F2总数的 A. 8/9 B. 1/9 C. 5/6 D. 2/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一个杂合子(Aa)自交,F1个体中,有AA、Aa和aa三种基因型,但aa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有繁殖能力的是AA和Aa,比例为1:2,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有繁殖能力的是AA和Aa,比例为1:2,则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有1/3AA、2/3Aa,F1个体自交,则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F2总数的比例为1-2/3×2/4=5/6,C正确。 8.在性状分离模拟实验中,甲、乙两只小桶中都放有标记D、d 的两种彩球。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桶中的D、d两种彩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 B. 乙桶中的D、d两种彩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 C. 甲桶中的D彩球可以比乙桶中的D彩球多 D. 甲、乙两桶中彩球总数一定要相等 【答案】D 【解析】 甲、乙桶中的D、d两种彩球表示雌配子或雄配子中的含等位基因的配子,所以其数量一定要相等,即比例为1:1,AB正确;由于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而雌雄配子的数目不一定相等,一般都是雄配子多于雌配子,C正确、D错误。 9. 最能正确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图A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B、图B表示双杂合子自交,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 C、图C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 D、自由组合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10.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1的表现型比例是 A. 9 :3 : 3 : 1 B. 1 :1:1:1 C. 3 :1 : 3 ; 1 D. 3 :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Aa×aa子代表现型比为1:1,Bb×Bb子代表现型比为3:1,所以子代表现型为(1:1)(3:1)=3:1:3:1,选C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11.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A. WwDd×wwdd B. WWDd×WWdd C. WwDd×wwDd D. WwDd×WW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分析可知,白色球状果实即W_dd,据此分析。 【详解】A. 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2×1/2=1/4; B. 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1/2=1/2; C. WwDd×wwDd ,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2×1/4=1/8; D. 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0=0;据分析可知,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B,故B正确。 12.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让它们进行杂交得到F1,F1再进行自交,F2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结合的概率相同 C. 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9/16 D. F2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比例为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比例为3: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易倒伏能抗锈病,基因型为DdRr,所以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基因型为ddRR或ddRr,其中ddRr不能稳定遗传,故A错误;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雄配子多于雌配子,故B错误;F2代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3/16,故C错误;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单独分析一对性状符合分离定律,则F2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比例为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比例为3∶1,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3.正常结球甘蓝植株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如下表是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C. 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D. 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中组合①中F2性状分离比为15:1,推测F1紫色叶为AaBb,可以初步判断紫色叶基因组成有A_B_,A_bb,aaB_,而绿色叶基因型为aabb,据此分析。 【详解】A. 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因此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 因为实验①中F2中紫:绿为15:1,是9:3:3:1的变式,故绿叶为纯隐性个体aabb,F1是杂合子AaBb,由此可推出亲代紫叶为AABB,因此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B错误; C. 理论上组合①的F1是杂合子AaBb,F2紫叶包括了9A_B_,3A_bb,3aaB_,其中纯合子包括AABB,AAbb,aaBB,所以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C错误; D. 实验②F2紫:绿为3:1,故F1为Aabb或aaBb,所以紫叶亲本为为AAbb或aaBB,F1(Aabb或aaBb)与绿叶aabb杂交,则后代为1Aabb(紫):1aabb(绿)或1aaBb(紫):1aabb(绿),D错误。 14.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 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B. 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A 【解析】 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因此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所以A符合题意。 15.下面为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误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 A. ①⑤⑧ B. ①③④ C. ⑦⑧ D. ⑤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①正确;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②正确;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正确;④在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使同源染色体汇合,④正确;⑤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等位基因分离,⑤错误;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⑥正确;⑦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⑦正确;⑧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同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组合,但不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⑧错误。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 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 ) A. 4个着丝点 B. 2条姐妹染色单体 C. 4个DNA分子 D. 2对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一个四分体包括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17. 在下列关于血友病(伴X隐性)基因遗传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A. 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B. 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C. 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D. 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血友病遗传方式是伴X的隐性遗传,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儿子或女儿,AD正确;患血友病的父亲只能把基因传给女儿,B错误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精子内的顶体由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别后,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溶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 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 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受精作用、ATP的形成途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的,A错误;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正确;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则主要来自母方,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ATP的形成途径等相关知识,并与细胞呼吸建立联系,据此分析各选项。 19.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 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 C. 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 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雌性动物体内细胞;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雌性动物内细胞。 【详解】A. 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为(第一)极体,A错误; B. 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 C. 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 D. 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20. 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关于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B. 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 C. 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D.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个 【答案】D 【解析】 图中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相同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过四分体,B正确;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该细胞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在其进行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最多为8条,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减数分裂 21.人的卵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一个人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可能形成的卵细胞的种类数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的种类数分别是 A. 222和23 B. 232和1 C. 223和1 D. 223和46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理论上形成卵细胞的种类有2n种,据此分析。 【详解】人的一个卵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2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卵原细胞可形成的卵细胞最多有223种;而事实上—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所以实际形成的卵细胞的种类数为1种;综上分析,C正确。 2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 A. 无性繁殖、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C.有丝分裂、二分裂和无丝分裂 D. 细胞增殖、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无性繁殖是繁殖方式,不是细胞分裂方式;二分裂是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增殖是细胞数量的增加,既包括真核细胞增殖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还包括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二分裂。 23.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详解】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错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识记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4.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 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一演绎法 D. 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答案】C 【解析】 ①孟德尔进行遗传实验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细胞的减数分裂;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假说-演绎法应用举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摩尔根验证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时也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3)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都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案例. 2、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如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5.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C.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于亲本,所以亲本至少有一个是患者,A正确;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都是患者,儿子由其配偶决定,B错误;若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其丈夫正常,则其后代中,女儿和儿子都是一半正常,一半患病,C错误;D、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出现在正常个体身上,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特别能识记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母女都患病。 26.结合下表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 B. 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均为白眼,雄果蝇均为红眼 C. 芦花公鸡与非芦花母鸡交配,子代中公鸡均为非芦花,母鸡均为芦花 D. 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子代中公鸡均为芦花,母鸡均为非芦花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控制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性状的基因分别是W和w,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Xw,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由于控制鸡的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分别是B和b,位于Z染色体上,所以母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公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据此分析。 【详解】A. 红眼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即XWXW、XWXw,与白眼雄果蝇XwY杂交,子代中不可能出现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的现象,A错误; B. 白眼雌果蝇XwXw与红眼雄果蝇XWY杂交,子代中雌果蝇XWXw均为红眼,雄果蝇XwY均为白眼,B错误; C. 芦花公鸡有两种基因型,即ZBZB、ZBZb,与非芦花母鸡ZbW交配,子代中不可能出现公鸡均为非芦花,母鸡均为芦花的现象,C错误; D. 芦花母鸡ZBW与非芦花公鸡ZbZb交配,子代中公鸡ZBZb均为芦花,母鸡ZbW均为非芦花,D正确。 27.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 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该染色体上基因呈线性排列 D. 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果蝇的每一个细胞中都能表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不同细胞中选择性表达;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与基因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结合图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8.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理解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间的关系.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如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与性别决定无关,故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故B正确。 C. 生殖细胞含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不仅有性染色体,还有常染色体,如控制合成呼吸相关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在生殖细胞中也表达,故C错误。 D. 初级精母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而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Y染色体,可能含X或Y染色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解题易错点是概念的混淆: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主要由基因决定,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如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伴随着X染色体遗传给后代. 29. 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 ) A. XY性染色体 B. ZW染色体 C. 性染色体数目 D. 染色体数目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当卵子受精后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蜜蜂为雌性,染色体条数为32条,当卵细胞没有受精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雄性,染色体条数为16,因此蜜蜂的性别与XY、ZW和性染色体无关,故ABC错误;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条数有关,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性别决定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0.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 F1中出现长翅雄蝇概率为3/16 C. 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 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_XRX-,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了BbXrY,F1代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bbXrY),说明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A正确;Fl代出现长翅果蝇的概率是3/4,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1/2,所以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1/2的含Xr,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1/2的含Xr,C正确;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亲本可能的基因型,在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并进行相关表现型出现的概率计算。 31.处于下列各时期的细胞中既含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③有丝分裂后期 ④有丝分裂中期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C 【解析】 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染色单体;减数分裂的MⅠ前期、中期、后期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染色单体;所以选C。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但染色单体只有在染色体复制完成之后,而着丝点分裂之前存在(主要指前期、中期),其他时期不存在;减数分裂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染色单体只有在染色体复制完成之后,而着丝点分裂之前存在(主要指MⅠ前期、中期、后期和M前Ⅱ期、中期),其他时期不存在。 32.经测定某生物体内遗传物质中嘧啶占全部碱基的65%,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5%,此生物最可能是 A. 黄瓜 B. T2噬菌体 C. 白鼠 D. 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某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成分中,嘧啶占全部碱基的65%,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5%,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不相等,说明该生物遗传物质不是DNA,据此分析。 【详解】A. 黄瓜的遗传物质是DNA,则A=T,C=G,A+G=C+T=50%,A错误; B.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则嘌呤数等于嘧啶数,B错误; C. 白鼠的遗传物质是DNA,则嘌呤数等于嘧啶数,C错误; D. 烟草花叶病毒是专门寄生在烟草细胞内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不一定相等,D正确。 3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 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 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 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 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答案】A 【解析】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就不能从细菌表面脱落,离心后蛋白质外壳随细菌到沉淀物中,导致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如果对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就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离心到上清液中,从而使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34.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 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 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 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答案】D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他们的作用;所以只有D正确。 【考点定位】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 【名师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 相同点 ①均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但两类实验中DNA与蛋白质分开的方式不同;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③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同点 方法不同 艾弗里实验 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 35.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A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B中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中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D中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36.下面是对大肠杆菌DNA分子图示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图中2核糖,属于五碳糖 B. 图中的碱基对3和4可能是G-C,也可能是A-T C. 图中5和6可能为G-A D. 1、2、3构成了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1表示磷酸,2表示脱氧核糖,3、4表示G-C碱基对,5、6表示A-T碱基对,据此分析。 【详解】A. 图中2是脱氧核糖,属于五碳糖,A错误; B. 图中的碱基对3和4之间有三个氢键,故一定是G-C,B错误; C. 图中5和6之间含2个氢键,故表示A-T,C错误; D. 图中1、2、3构成了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D正确。 37.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A.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 磷酸二酯键的数目 C. 初步水解产物的种类 D. (A+T)/(G+C)的比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X、Y染色体,所以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磷酸二酯键数目等都可能不同,但脱氧核苷酸种类最可能相同,均有四种。 【详解】A. 同源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中基因可能是相同基因,也可能是等位基因,所以二者碱基排列顺序可能不同,A错误; B. 等位基因上脱氧核苷酸数目不一定相同,则形成的磷酸二酯键的数目也不一定相同,B错误; C. DNA分子初步水解的产物都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C正确; D.DNA分子中,都有A=T、G=C,不同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可能不同,D错误。 38.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l: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B. 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个 C. 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 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有A2:T2:G2:C2=2:1:4:3;该基因中含有400个碱基,则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据此分析。 【详解】A. 双链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 由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个,B错误; C. 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因此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C正确; D. 该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但是碱基比例已经确定,因此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200种,D错误。 39.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 34%和16% B. 34%和18% C. 16%和34% D. 32%和18% 【答案】A 【解析】 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由于C=G、A=T,则C=G=17%、A=T=33%.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即T1=32%、C1=1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T1+T2)÷2,所以T2=34%,同理,C2=16%。 40.下列关于染色体、核DNA、核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者行为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B.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C.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D. 在生物的繁衍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据此分析。 【详解】A. 染色体、DNA、基因是平行关系,所以三者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行为一致,A正确; B. 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 染色体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C正确; D.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所以在生物的繁衍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相应的DNA和基因的行为,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学校草坪的某种雌雄同花的植物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发现该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他们查阅资料后发现,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对该对性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该小组随机取红花和白花植株各6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A组 红花×红花 红花:白花=14:1 B组 红花×白花 红花:白花=7:1 C组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根据以上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________组结果,可以判断________花为显性。 (2)试解释A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组亲本的红花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4)要判断A组杂交结果中某红花植株是否为纯合体,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红 (2)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 (3)3:1 (4)让该红花植株自交,看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解析】 (1)根据图表A组分析,红花×红花的杂交后代出现14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 (2)A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 (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F1中出现7红花︰1白花,说明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遗传因子的比为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7︰1.如果设显性遗传因子为R,则RR︰Rr=3︰1. (4)要判断B组杂交结果中某红花植株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让该红花植株自交,看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42.下图为某家族系谱图,图中斜线阴影表示的是甲种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患者,黑色表示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患者。请据图回答: (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显、隐)________性遗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Ⅲ-2表现型正常,且与Ⅲ-3为双胞胎,则III-3不患甲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 (3)图中I-4的基因型是________,I-3的基因型是____。(只写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 (4)若图中Ⅱ-4为纯合子,则Ⅳ-1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 常 (2). 显 (3). Ⅰ-1和Ⅰ-2生的女儿Ⅱ-2表现型是正常的 (4). 1/2 (5). XBY (6). XBXb (7). 1/4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Ⅰ-1和Ⅰ-2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Ⅱ-2 ,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由于Ⅲ-2表现正常,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Ⅰ-1和Ⅰ-2均为Aa,Ⅱ-2为aa;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Ⅱ-5为XbY,Ⅲ-4为XbXb。 【详解】(1)由患甲病Ⅰ-1和Ⅰ-2有一个正常的女儿Ⅱ-2,可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Ⅲ-2为正常个体即aa,可推出Ⅱ-3为杂合子即Aa,由图可知,Ⅱ-4为隐性纯合子aa,所以Ⅲ-3为1/2AA、1/2aa,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2,即不患甲病的可能性为1/2。 (3)Ⅲ-4的基因型为XbXb,其中一个Xb来自Ⅱ-6,Ⅱ-6个体基因型为XBXb,其Xb来自其父母,但因其父Ⅰ-4表现正常,故Ⅰ-4基因型为XBY,所以Ⅱ-6个体中的Xb来自其母Ⅰ-3,Ⅰ-3表现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XBXb。 (4)若图中Ⅱ-4为纯合子,则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Ⅲ-3个体的基因型为1/2aaXBY或1/2AaXBY,Ⅲ-4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则Ⅳ-1个体患甲病的概率是1/2×1/2=1/4,Ⅳ-1为男性,患色盲的概率是1,所以Ⅳ-1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4×1=1/4。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遗传图谱分析疾病的遗传方式,并能进行患病率的计算,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43.下图中编号①~⑤的图像是显微镜下拍到的百合(正常体细胞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回答问题: (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通过观察细胞中________的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2)据图分析,图②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图③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间发生交叉互换。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①→________。 (3)图③中的细胞有________个四分体,图⑤的每个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条。 【答案】 (1). 碱性染料 (2). 染色体 (3). 分离 (4). 自由组合 (5). 联会 (6).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7). ③→②→⑤→④ (8). 12 (9). 0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细胞分裂时序排序为①→③→②→⑤→④,据此分析。 【详解】(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通过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2)据图分析,图②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③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特点是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并且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上述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为:①→③→②→⑤→④。 (3)正常体细胞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图③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12个四分体,图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0条。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4.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__。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由________组成。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离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______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④ (2). ① (3). 蛋白质外壳和DNA (4). 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5). 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的外壳 (6). 不能 (7). 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或鸟嘌呤);图2中④为R基,⑤为肽键(-CO-NH-);图3表示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实验现象是最在上清液中检测到35S。 【详解】(1)图2表示多肽的结构,35S位于R基上,即图2中的④位置;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上,即图1中的①位置。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3)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外壳,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 (4)图3中,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不能观察其作用,因此仅凭该实验过程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具体过程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