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A. N B. H C. O D. C ‎【答案】D ‎【解析】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所以碳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故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人体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下列离子中,参与人体血红蛋白合成的是 A. Ca2+ B. Cu2+ C. Fe2+ D. Mg2+‎ ‎【答案】C ‎【解析】组成人体血红蛋白的无机盐离子是Fe2+,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部分无机盐离子的具体功能分析:‎ 无机盐 功能 含量异常 I-‎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 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Fe2+‎ 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缺乏时患贫血 Ca2+‎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血钙过低时,会出现抽搐现象;血钙过高时,会患肌无力 Mg2+‎ 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 缺乏时叶片变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 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油菜缺硼时会出现“花而不实”‎ K+‎ 促进植物体内淀粉的运输;动物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 缺乏时植物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害侵袭 Na+‎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缺乏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和无机盐是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 ‎ B. DNA分子通常为双链,RNA分子通常为单链 C. 植物细胞中主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 ‎ D. 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为C、H、O、N ‎【答案】D ‎【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 ‎【详解】A、水和无机盐是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又称无机物,A正确 B、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DNA分子通常为双链,RNA分子通常为单链,B正确;‎ C、糖类中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其中植物细胞中主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C正确;‎ D、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D错误。故选D。‎ ‎4.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最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A. 选择透过性 B. 内吞和外排 ‎ C. 保护作用 D. 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生理特性,主动运输最可以体现这种选择性,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通过内吞和外排的形式,最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流动性。‎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DNA的细胞器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B. 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也有线粒体 C. 所有细胞的能量代谢都离不开线粒体和叶绿体 D. 根尖细胞中具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结构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的细胞还有细胞壁。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主要的细胞器有八种: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中心体。‎ ‎【详解】A、细胞核和线粒体都含有DNA,但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 B、线粒体普遍分布在真核细胞中,只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细胞才含有叶绿体,所以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也有线粒体,B正确;‎ C、原核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也能进行能量代谢,C错误;‎ D、根尖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B。‎ ‎6. 下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运输方式是 A.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B.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C.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详解】由图可知,此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对比三种运输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需要载体,所以D正确。‎ ‎7. 下列能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ATP D. 核酸 ‎【答案】C ‎【解析】A、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的能量必需经过氧化分解,储存到ATP中,才能够直接用于生命活动,A错误;‎ B、蛋白质是结构物质,B错误;‎ C、ATP是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 D、核酸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 ‎【点睛】ATP与ADP相互转化是不可逆的 ‎(1)反应条件:ATP的分解属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合成酶。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二者反应条件不同。‎ ‎(2)反应场所:ATP合成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ATP的合成场所与分解场所不完全相同。‎ ‎(3)能量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掌能和太阳光能,即二者的能量来源不同。‎ ‎8.生物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 A. 丙酮酸和[H] B. 乳酸 C. 酒精和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因此,生物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项正确,A、B、C项错误。‎ ‎9. 如果用某种化学物质强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将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答案】A ‎【解析】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其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发生的间期,所以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分裂间期.‎ ‎【考点定位】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逐渐减少 B. 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C. 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D. 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容易发生转移 ‎【答案】C ‎【解析】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会减少,A错误;‎ B、人体各种组织细胞所处的生命历程并不相同,有的细胞在衰老凋亡,有的细胞可能正在分裂产生子细胞,所以各组织细胞不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错误;‎ C、人的早期胚胎有尾,随着胚胎发育尾部细胞消失,在这个过程中尾部细胞发生凋亡,C正确;‎ D、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发生转移,D错误。故选C。‎ ‎11.如图为某动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 B. ②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C. ③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 ④普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内质网;②是高尔基体;③是中心体;④是核糖体。‎ ‎【详解】A、①内质网是由单层膜组成的网状结构的细胞器,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A正确; ‎ B、①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②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分类、加工和运输,B错误;‎ C、③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正确; ‎ D、④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D正确。故选B。‎ ‎12.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因而不具生物膜 B. 生物膜都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C. 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D.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答案】D ‎【解析】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构成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详解】A、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但是具有细胞膜,A错误;‎ B、生物膜都具有相似的组成成分和结构,但并不完全相同,B错误;‎ C、生物膜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但并不是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有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或其他细胞器内或细胞外,C错误;‎ D、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D正确。故选D。‎ ‎1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B. 除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会影响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C.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D.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 ‎【详解】A、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膜上的蛋白质有的是载体蛋白,可以协助物质跨膜运输,所以除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会影响细胞对离子的吸收,B正确;‎ C、只有一部分物质,比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等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C错误;‎ D、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的方式才能进入细胞内,不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B。‎ ‎1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酶活性的影响原理相同 B. 酶适宜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条件下长期保存 C. 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酶与底物应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详解】A、温度过高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再降低温度,酶活性不可恢复;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但升高温度酶活性可恢复,所以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酶活性的影响原理不同,A错误;‎ B、酶适宜低温环境下长期保存,B错误;‎ C、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为使反应时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所以酶与底物应分别保温后再混合,C正确;‎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可以在细胞外或细胞内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15.下图1为ATP的结构简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 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时,图1中的c断裂并释放能量 C. 酶1和酶2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D. ATP与ADP相互转化属于可逆反应 ‎【答案】C ‎【解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一分子ATP由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酸组成,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DP和AT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进行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详解】A、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A错误;‎ B. 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时,是合成ATP的过程,此时图1中的c形成并储存能量,B错误;‎ C、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所以酶1和酶2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C正确;‎ D、ATP与ADP相互转化不属于可逆反应,因为此过程物质可逆,而能量不可逆,且所需要的酶不同,D错误。故选C。‎ ‎16.以下关于酶和ATP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的合成与分解需要酶的催化 B. 酶的元素组成与ATP不完全相同 C. 酶和ATP在代谢中都与能量有关 D. 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ADP和AT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进行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详解】A、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所以ATP的合成与分解需要酶的催化,A正确; ‎ B、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所以其元素组成为C、H、O、N或C、H、O、N、P, ATP的元素组成为C、H、O、N、P,所以两者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相同,B正确;‎ C、酶在细胞代谢中一般起催化作用,所催化的反应可能是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所以两者在代谢中都与能量有关,C正确;‎ D、酶所催化的反应可能是放能反应,此时不需要ATP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D ‎1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经、形成 B. N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没有N元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是组成叶绿素分子的必需元素,缺将影响光反应 D. 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只有光反应过程产生ATP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糖类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过程是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的。通常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详解】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经形成,A错误;‎ B、光合作用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而N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没有N元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是组成叶绿素分子的必需元素,而叶绿素是吸收光能的主要色素,所以缺将影响光反应的进行,C正确;‎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只有光反应过程产生ATP,暗反应需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A。‎ ‎18.下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者间的关系。据图分析,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和绿色植物的各种细胞都能进行的过程分别是( )‎ A. 1和5 B. 5和3 C. 2和3 D. 5和2‎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1过程是水的光解;2过程是暗反应;3过程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4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5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5过程;而绿色植物的各种细胞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过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故选B。‎ ‎19. 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 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 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 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 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答案】A ‎【解析】A、施用农家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大棚中的二氧化硅的浓度,利于作物增产, A正确;‎ B、蔬菜要进行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产量,B错误;‎ C、阴雨天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增加产量,C错误;‎ D、用白色塑料膜更利于蔬菜的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A。‎ ‎20.下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期细胞内含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B. 丙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不同 C. 丁期细胞内含有8条染色体 D. 细胞分裂的顺序为乙、甲、丁、丙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中的染色体散乱分布,且有核膜,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丙图细胞中间形成了新的细胞壁,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丁图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由图可知,甲期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A正确;‎ B、丙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相同,B错误;‎ C、丁期细胞内着丝粒已经分裂,子染色体分开,含有8条染色体,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的顺序为乙、甲、丁、丙,D正确。故选B。‎ ‎21. 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率快 B. 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 C. 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D. 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AB段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在AB段主要进行DNA分子复制;错误。‎ 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错误。‎ 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正确。‎ D.植物细胞在BC段中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错误。‎ 考点: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新陈代谢速率提高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B. 组织和器官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C. 细胞凋亡是指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亡或死亡 D.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都能持续进行分裂 ‎【答案】B ‎【解析】1、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2、衰老细胞的特点: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③细胞内色素积累;④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运输能力降低。‎ ‎3、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A、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减慢,A错误;‎ B、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就是产生不同的组织和器官,B正确;‎ C、细胞坏死是指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亡或死亡,C错误;‎ D、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够进行连续分裂,D错误。故选B。‎ ‎23.下列有关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于相关有机物的鉴定,都能产生显色反应 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质量浓度为0.1g/mL的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溶液混合而成 C.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是先注入1mL0.1g/mL的溶液,摇匀,然后再注入1mL 0.0lg/mL的溶液,摇匀 D. 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不需要加热 ‎【答案】C ‎【解析】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 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Cu2+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将 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等量混匀),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1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的实验原理是生物组织中的某些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A正确;‎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质量浓度为0.1g/mL的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溶液等量混合而成,B正确;‎ C、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是先注入1mL0.1g/mL的溶液,摇匀,然后再注入3滴0.0lg/mL的溶液,摇匀,C错误;‎ D、斐林试剂必需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不需要加热,D正确。‎ 故选C。‎ ‎24.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下列关于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 色素始终在滤液细线处,原因可能是用水作为层析液 C. 提取液呈绿色可能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 胡萝卜素在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答案】A ‎【解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它们在滤纸条上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因而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详解】A、黄化叶片中有叶黄素,所以结果不是“未见色素带”,A错误;‎ B、色素始终在滤液细线处,没有随层析液扩散,原因可能是用水作为层析液,导致色素不能溶解在层析液中,B正确;‎ C、提取液呈绿色的原因由于色素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C正确;‎ D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扩散的快,所以胡萝卜素在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D正确。故选A。‎ ‎【点睛】此题的难点在于分析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在本实验中,如果你的实验结果看不清楚4条色素带,可能是实验材料选择时,没有选新鲜、浓绿的叶片,这样导致色素种类不全或含量不够;也可能是在提取时研磨未充分、迅速,导致研磨过程中色素提取到的比较少,还可能是在做色素分离时,层析液没及了滤液细线,使色素含量减少。如果你看到的是4条不整齐的色素带,可能是在画滤液细线时,细线没有做到细且直使色素带彼此重叠;也有可能是滤纸条一端的两角剪的过程中不对称造成的等等。‎ ‎25.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经典实验中,未利用同位素标记或荧光标记的是( )‎ A. 将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C.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来自水 D. 卡尔文探明了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答案】B ‎【解析】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有:显色法、对照实验法、同位素标记法、荧光标记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对比实验法、模型构建法、差速离心法、模拟法等。‎ ‎【详解】A、将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使用了荧光染料标记法,A错误;‎ B、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使用的是显色法和对照实验法,B正确;‎ 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来自水,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 D、卡尔文探明了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甲图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乙图表示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a构成的化合物b。请据图回答:‎ ‎ ‎ ‎(1)写出图中“横线”上相应的元素: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2)A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物质E是________,在植物细胞中,物质E是________。‎ ‎(3)选用花生种子鉴定物质F时,借助显微镜观察,实验材料的处理为________。‎ ‎(4)C是________。‎ ‎(5)图乙中,化合物b对应图甲中物质________(填图中字母);若a为核糖,则化合物b构成的物质主要分布于________中。‎ ‎【答案】 C、H、O C、H、O、N 葡萄糖 糖原 淀粉 切取子叶切片 氨基酸 D 细胞质 ‎【解析】分析甲图:由主要功能可知,E是糖类,A是单糖;F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G是蛋白质,C是氨基酸;H是核酸,D是核苷酸。‎ 分析乙图:a是五碳糖,m是含氮碱基,b是核苷酸。‎ ‎【详解】(1)单糖、甘油和脂肪酸的元素组成为C、H、O;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核苷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所以氨基酸和核苷酸共同的元素是C、H、O、N。‎ ‎(2)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A葡萄糖,在动物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是糖原,在植物细胞中的主要储能物质是淀粉。‎ ‎(3)选用花生种子鉴定物质F脂肪时,如果借助显微镜观察,则需要将花生种子制成切片,再使用苏丹Ⅲ或Ⅳ染色。‎ ‎(4)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C是氨基酸。‎ ‎(5)图乙中,化合物b是核苷酸,对应图甲中物质D;若a为核糖,则化合物b为核糖核苷酸,构成的物质为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点睛】解决本题的就要抓住题图中的关键突破口“主要功能”,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有机大分子的名称,依次解题。‎ ‎27.由某十肽分子构成的一条多肽,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如下四种氨基酸。请据图回答:‎ ‎(1)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________;这些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有________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2)连接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叫________,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在合成该十肽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3)谷氨酸R基为________。‎ ‎(4)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该十肽,颜色反应为________。‎ ‎(5)由于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在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上的不同,以及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在数量和________的不同,因此,细胞中的蛋白质具有多样性。‎ ‎【答案】 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 肽键 —CO—NH— 162 —CH2CH2COOH 紫色 空间结构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组成该十肽的氨基酸有四种,分别为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谷氨酸。氨基酸的种类是由R基决定的。‎ ‎【详解】(1)一分子氨基酸是由一个中心碳原子连接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基和一个R基组成的,所以其结构通式为;由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叫肽键,其结构简式是 ;在合成该十肽的过程中,氨基酸之间形成了9个肽键,脱去9分子水,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18=162。‎ ‎(3)由题图和氨基酸结构通式可判断,谷氨酸的R基为CH2CH2COOH。‎ ‎(4)由于该十肽中含有肽键,所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该十肽,颜色反应为紫色。‎ ‎(5)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由于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在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上的不同,以及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在数量和空间结构的不同。‎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的相关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理解和记忆,并要在识记的基础上会判断具体所给氨基酸的R基。‎ ‎28.如图表示两类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A、B图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DNA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序号)。‎ ‎(2)若B图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3)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4)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是因为它们含有大的[ ]________,此细胞器与植物的吸水有关: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A 图细胞的变化一般是________,B图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 ‎(5)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A细胞,发现对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 ‎(6)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5 2、4 3 高尔基体 4 液泡 吸水涨破 吸水膨胀(大小基本不变) 抑制(或影响)了Ca2+的载体 差速离心法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图为动物细胞部分结构,B图为植物细胞部分结构,其中1是细胞壁;2是叶绿体;3是高尔基体;4是液泡;5是线粒体;6是细胞膜;7是细胞质基质;8是中心体;9是核仁;10是核糖体。‎ ‎【详解】(1)A图是动物细胞,B图是植物细胞,在两者中都存在,且含有DNA的细胞器是5线粒体。‎ ‎(2)根尖分生区细胞会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且还不成熟,所以在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不应有的结构是2叶绿体和4液泡。‎ ‎(3)3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由于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的4液泡,所以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会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在液泡中含有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渗透压,所以此细胞器与植物的吸水有关;如果将这两种细胞分别放入蒸馏水中,A动物细胞膜外由于没有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细胞一般会吸水胀破,B植物细胞吸水膨胀,但大小基本不变。‎ ‎(5)细胞吸收及其他无机盐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A细胞,发现对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不可能影响能量的产生,其作用应该是抑制(或影响)了Ca2+的载体。‎ ‎(6)由于不同细胞器有不同的沉降系数,所以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点睛】解决本体的关键是识记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及其结构上的区别。由于本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各位考生识记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解决的办法就是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细胞器进行比较、归纳,比如可以根据分布、膜结构、是否含有DNA等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再比较记忆。‎ ‎29.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D代表________。‎ ‎(2)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一层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 ‎(4)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代表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代表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红细胞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代表排出细胞的则是图中编号________。‎ ‎【答案】载体(蛋白) 糖蛋白(糖分子或糖被) 选择透过性 一定的流动性 b a d e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A为载体蛋白,B为磷脂双分子层,D为糖蛋白,糖蛋白又名糖被,顾名思义,其位于细胞膜外侧,所以上侧为细胞外。‎ ‎2、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 ‎【详解】(1)由图示可知,A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且能协助物质跨过细胞膜,所以A代表载体蛋白;D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分子结合形成,所以是糖蛋白(糖被或多糖分子)。‎ ‎(2)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部分物质通过,所以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从图上可以看出,符合此转运特点的是b;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过程的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其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且消耗能量,符合此转运特点的是a;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的过程,其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且为顺浓度梯度,符合此转运特点的是d; 排出细胞也是主动运输,此过程是图中的e。‎ ‎【点睛】解决本题时首先要依据题图判断细胞的内外侧,再根据物质的运输方向及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来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30.下图1表示某类酶作用的模型,图2表示酶催化作用中能量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 ‎ ‎ ‎(1)图1模型中A代表_________,C、D代表_________。‎ ‎(2)图1模型能解释酶的_________特性,若图中B表示一种二糖,则B可能是_________‎ 或_________。‎ ‎(3)酶催化作用的实质就是它能_________。‎ ‎(4)图2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用图中_________线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这体现了酶的_________性。‎ ‎【答案】 酶 生成物 特异性(专一性) 蔗糖 乳糖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ab 上移 高效 ‎【解析】图1表示某类酶作用的模型,分析图1可知,A反应前后不变,B分解为C和D,所以A表示酶,B表示底物,C和D表示生成物。图2表示酶催化作用中能量变化过程,酶可以降低反应中的活化能。‎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1模型中A代表酶,C、D代表生成物。‎ ‎(2)由图1模型可以看出,酶催化反应时需先和底物结合在一起,而且两者的结构相吻合,能解释酶的专一性(特异性),若图中B表示一种二糖,C、D表示两种不同的单糖,则B可能是蔗糖或乳糖。‎ ‎(3)酶催化作用的实质就是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4)图2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a表示无酶催化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表示有酶催化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所以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用图中ab线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由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酶低,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所以b在纵轴上将上移,这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需要考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比如在本题中需要抓住A和B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来判断A、B的实质,进而解题。‎ ‎31.如图所示,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图2为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银杏植株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 ‎(1)图1中物质甲为_______,物质丙为_______;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是_______(填序号)。‎ ‎(2)过程①~⑤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 ‎(3)影响①过程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⑤中能在图2中时间后进行的有_______(填序号)。‎ ‎(5)图2中后短暂时间内,与的比值将_______。在适宜温度下,时段光合速率不变,其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 ‎【答案】 ATP CO2 ⑤ ①②④⑤ 光照强度 温度 ②④⑤(②③④⑤) 减小 CO2浓度 ‎【解析】分析图1: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丁表示氧气,甲表示ATP;③是暗反应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乙表示丙酮酸;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表示二氧化碳;⑤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分析图2:图中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和温度。‎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物质甲为ATP,物质丙为二氧化碳;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是⑤。‎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所以过程①~⑤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①②④⑤。‎ ‎(3)①为光反应阶段,需要光照和酶,所以影响此过程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4)由图2可知,时间将条件改为黑暗条件,此时光反应将停止,此后稍短时间内暗反应也停止,但呼吸作用继续进行,所以过程①~⑤中能在图2中时间后进行的有②④⑤(②③④⑤)。‎ ‎(5)图2中时增强光照,光反应增强,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增多,所以C3的还原加快,而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所以短暂时间内,含量减少,含量增多,所以与的比值将减小。在适宜温度下,时段光合速率不变,其主要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分析题图中的关键字眼作为突破口,比如题图1中的“水”、“光”,将两者联系起来,就是各考生所学的“水的光解”的过程,再依次向下分析,整个图示也就一目了然了。‎ ‎32.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 ‎(1)A~F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__________。‎ ‎(2)A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着色的小颗粒的颜色是__________;50%酒精作用是__________。‎ ‎(3)B组实验中,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______。‎ ‎(4)C组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原因是__________。‎ ‎(5)D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取材时间一般为__________;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 ‎(6)E组实验中,除了用于观察动物细胞吸水涨破外,还能用于制备__________。‎ ‎(7)在F组实验中,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 ‎【答案】A、C、D、E(答全才得分) 红色 洗去浮色 蓝绿色 有大液泡且细胞液为紫色 上午10时至下午2时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细胞膜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气泡产生的速率)‎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本题考查生物必修一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实验,A是脂肪的检测实验;B是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C是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D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E动物细胞吸水的实验;F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A~F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A观察花生子叶中脂肪粒的着色情况、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E红细胞的吸水涨破。‎ ‎(2)A组实验中,检测脂肪所用试剂为苏丹Ⅳ染液,所观察到的着色的小颗粒的颜色是红色;由于苏丹Ⅳ染液可以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可以用50%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 ‎(3)B组实验中,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是含量最多的叶绿素a,颜色是蓝绿色。‎ ‎(4)C组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原因是有大液泡且细胞液为紫色,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5)D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由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通常在每天上午10‎ 时至下午2时分裂活跃,所以取材时间一般为上午10时至下午2时;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6)E组实验中,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除了用于观察动物细胞吸水涨破外,还能用于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7)在F组实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中,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实验的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气泡产生的速率)。‎ ‎【点睛】本题属于实验类题目,考查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考查内容较基础,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实验内容的比较、归纳总结,做到对相关知识熟记于心,并能用于实验探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