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武威一中2019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a=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1. 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 A. 12:00 B. 12:40‎ C. 11:20 D. 11:00‎ ‎2. ‎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 A. 英国伦敦 B. 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 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答案】1. B 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从题目可以知道,当某地(东经110°)中午12:00测量时,根据每相差1°地方时相关4分钟的原则,北京(东经120°)时间是12:40,故选B.‎ ‎【2题详解】‎ ‎3月21日时,全球昼夜平分,也就是说全球各地太阳升起的时间都是6:00,当该地(东经110°)是中午12:00时,地方时是6:00的大约是位于此地西边的,与此地经度相差90°的地方,所以是匈牙利布达佩斯最合理,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方时的有关知识.‎ 下图示意某地区的温压场分布,实线为该地1 0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单位:m),虚线为近地面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④地的近地面风向是(  )‎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4. 图示近地面各点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意在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图中该地区近地面等温线值由北向南递减,可推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实线为该地10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同一等压面上,④地所处的气压中心海拔高度低于四周,即等压面在该气压中心向下凹,说明同一海拔高度上,该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因此可画出图中④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受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地风向为东南风,故选C项。‎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以及天气系统。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③④附近的低压中心是顺时针转动的,故③位于冷锋锋前,④位于锋前,又因冷锋锋后降雨,暖锋锋前降雨,所以④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故选D项。‎ 下图是某城市‎6月22日太阳辐射地面辐射能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城市可能是( )‎ A. 悉尼 B. 新加坡 C. 南京 D. 开普敦 ‎6. 右图中,甲、乙区域和A、B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 ‎6月22日最高气温出现在甲区域 B. 乙区域为热量亏损,全部是黑夜 C. 地面温度最大值出现在A点所对应地时刻 D. B点所对应地时刻为日出之时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读“‎6月22日太阳辐射地面辐射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知当地的太阳辐射进入一天最强的时候为当地时间12:00,且由该图可知当地的日出时间是早于六点的,其日落时间是晚于18:00的,图示时期为‎6月22日,因此可知该城市为北半球的城市,可知AD错误;‎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因为新加坡处于赤道附近,其日出时间不会那么早,日落时间也不会这晚,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6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图中的乙区域的,故A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城市为南京,此时南京是昼长夜短的,其16:00时为白天,此时还未日落,并未进入黑夜,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地方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刻是当地的12:00,气温最高的时刻出现在午后14:00左右,读图可知地面温度最大值出现在A点所对应地时刻即14:00,故C正确;由第1题解析可知该地为南京,且‎6月22日南京日出时早于6:00,读图可知B点所对应地时刻为6:00,故D错误。‎ ‎【点睛】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地方正午时分其太阳辐射最强,当地13:00地温最高,14:00气温达到最高。‎ ‎2019年1月27日‎,西安阴,大风降温,无降雪。‎1月28日,欣宝随其父亲从西安出发驾车去长安区秦岭北麓“南山温泉”度假酒店去游泳、泡温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2019年1月27日西安所经历的天气系统是(   )‎ A. 暖锋 B. 冷锋 C. 准静止锋 D. 反气旋 ‎8. 西安27日无降雪的原因是(   )‎ A. 冷空气较弱 B. 西安空气干燥,湿度低 C. 暖空气较弱 D. 西安位于冷空气的下风向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降温以及雨雪等天气,由材料信息可知此时出现了大风以及降温的天气,可知‎2019年1月27日西安所经历的天气系统是冷锋系统,故B正确,可知ACD错误。‎ ‎【8题详解】‎ ‎2019年1月27日先处于冬季,此时该区域的天气比较干燥,空气的湿度比较低,因此可知西安27日无降雪的原因是西安空气比较干燥,空气中的湿度低,不具备降雪的条件,故B正确,可知ACD错误。‎ ‎【点睛】第1题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降温、寒潮、沙尘等天气,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充足的话还会出现雨雪天气。‎ 饱和水汽是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够容纳的最大水汽。如图示意饱和水汽与气温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下列有关饱和水汽与气温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气温越高,饱和水汽越大 ‎② 气温越低,饱和水汽越大 ‎③ 气温越高,饱和水汽随温度的变化率越大 ‎④ 气温越低,饱和水汽随温度的变化率越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带地区气温高,饱和水汽量大,所以降水量大 B. 南极洲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降低,水汽易饱和,所以降水量大,冰层厚度大 C. 山地迎风坡气温随高度升高减小,水汽易饱和,所以降水量大 D. 山顶气温低,饱和水汽量小,所以降水量小 ‎【答案】9. C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曲线的变化特征判断,气温越高,饱和水汽量越大,随气温的升高,气温越高,饱和水汽的变化率越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0题详解】‎ 饱和水汽是指空气能够含有的水汽量,温度越高,空气能够含有的水汽越多,形成降水需要的水汽量越大。饱和水汽越小,空气越容易饱和,形成降水的可能性大。山地迎风坡气温随高度升高减小,水汽易饱和,所以降水量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2. 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①、③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流水侵蚀作用强烈,B正确;②、④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以堆积作用为主。‎ ‎【12题详解】‎ 图中④位于峡谷出口处,最可能形成冲积扇,D正确;①、③等高线密集,侵蚀作用强,②处等高线稀疏,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冲积扇形成于出山口。‎ ‎【点睛】‎ ‎1.河流侵蚀地貌 作用形式 概念 河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河源、上游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上中游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中下游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洪积—‎ 山前 冲积平原 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洪(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 平原 ‎ 河流中下游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 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水顶托,形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读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及甲地沿纬线方向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中洋流可能位于 A. 美国西部海岸 B. 日本东海岸 C. 莫桑比克东海岸 D. 澳大利亚西岸 ‎14. 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 海轮沿洋流北上航速减缓 B. 利于渔场的形成 C. 促进同纬度海陆间大规模水热交换 D. 增加沿岸地区降水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从右图中海水等温线的垂直分布分析,海水等温线向海面高值区凸出,说明当地盛行上升补偿流,深层冷海水上升形成寒流。从左图分析,该地洋流自南向北流动。综合分析应为南半球寒流,所以排除AB选项。莫桑比克东海岸为暖流,自北向南流动,所以是澳大利亚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D项正确。‎ ‎【14题详解】‎ 因为上升补偿流使底层盐类上泛,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易形成渔场,故B项正确。海轮沿洋流北上顺流航行,航速加快;寒流减湿,使沿海气候干旱,水循环减弱,同纬度海陆间大规模水热交换减弱;故ACD项错误。‎ ‎【点睛】注意海水温度在一定深度内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 侵入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喷出岩 ‎16. 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B. 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D. 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答案】15. C 16. A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材料中“岩层层理构造明显,呈波状弯曲”提供了答案信息, 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呈波状弯曲进一步说明成层的特点,故C正确。‎ ‎【16题详解】‎ 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经过固结成岩而成,故先有沉积作用;沉积岩在形成时岩层一般是水平,现“呈波状弯曲”,说明因地壳运动受挤压而弯曲变形;大峡谷是地壳隆起流水侵蚀下切而成。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河流地貌的发育。‎ 下图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从图中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A. 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B. 以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C. 内外力共同作用 D. 后期以内力作用为主 ‎18. ④中,钟乳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化作用 D. 流水沉积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地貌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地貌形成的过程中内力作用是主导,外力作用对已经形成的地貌进行削高填低,故C项正确。‎ ‎【18题详解】‎ 钟乳石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故A、C项错误;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到石灰岩缝隙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故D项正确。‎ 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19.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20.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海底扩张处是大洋地壳新的诞生处,地幔物质岩浆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大洋的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C正确。故选C。‎ ‎【20题详解】‎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切入大陆板块的下方,大陆板块隆起抬升,可能在大陆板块一侧形成岛弧,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海沟,A正确。故选A。‎ 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③表示石灰岩,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属于沉积岩 B. ③属于变质岩 C. ④属于变质岩 D. ⑤属于沉积岩 ‎22. 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①②③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⑤①②④‎ ‎【答案】21. C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该地质剖面图可知②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故A错误;读图可知④处于炽热的岩浆附近,其温度较高,附近的岩石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了变质形成变质岩,因此可知④属于变质岩,可知B错误,故C正确;读图可知⑤属于岩浆岩,故D错误。‎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⑤和②都属于侵入岩且二者属于侵入体,而③属于被侵入体,可知③的形成一定是早于⑤和②的;读图可知岩层①是位于岩层③的上方的,可知岩层①的形成晚于岩层③,读图可知岩体②同时穿过了岩层①③,可知读图可知②的形成时晚于③且晚于①的,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属于变质岩,该岩石是在②岩石形成以后形成的,读图可知左侧的⑤侵入了岩石②的的体内,可知⑤形成是晚于④的,由以上分析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23.秘鲁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读图可知图B是属于上升补偿流,又因为秘鲁沿海地带盛行离岸风,其表层海水是从陆地附近流向海洋的,可知第二幅图可以正确表示秘鲁寒流的运动状态的,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该洋流是由秘鲁沿海附近的离岸风吹动附近海域表层海水上泛,深层海水上涌而形成的。‎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下列有关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山脉西临太平洋,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B. 该山脉在近段时间内仍会不断升高 C. 该山脉的形成明显削弱了西风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影响 D. 该山脉的抬升,只会影响该地区的地表形态,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地理环境。‎ ‎25. 有关该区域植被及其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山之东出现了荒漠景观,这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体现 B. 该山西侧沿海的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 图③中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上限比东坡低,这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温度远高于东坡有关 D. 该山之东荒漠景观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与亚欧大陆中部荒漠相同 ‎【答案】24. D 25. 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24题详解】‎ 图示山脉为南美洲西岸的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该山脉的隆起明显削弱了盛行西部对东部大西洋沿岸的影响,故选B项。‎ ‎【25题详解】‎ 该山脉东部为温带荒漠带,主要是由于山脉东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形成荒漠。而该山脉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 5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27. 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 黄河流域 B. 塔里木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28. 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 B. ‎ C. D. ‎ ‎【答案】26. C 27. C 28. C ‎【解析】‎ 该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和外力作用。‎ ‎【26题详解】‎ 该图为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库水位上涨,反之则下降,图中5-9月的水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则这段时间水库水位不断上涨,10月份水库流出量开始小于流入量,即水库水位开始下降,所以可以判断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10月。所以选C。‎ ‎【27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水库水的流入主要与雨水有关,出现两次峰值和一次低谷主要和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由低谷出现的时间可以判断,主要是受副高影响下的伏旱天气,该水库最可能位于长江流域。所以选C。‎ ‎【28题详解】‎ 该水库位于长江流域,那么该区域可以看见的景观应该是C河口三角洲;A是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B是绵长的褶皱山脉;D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地区。所以选C。‎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 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 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 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 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30.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 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 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 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答案】29. B 30.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29题详解】‎ 根据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即可回答。‎ ‎【30题详解】‎ 地壳物质在其自身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且与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有关系。‎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其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指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面积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地区域积雪分布。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季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关于该图冬、夏积雪覆盖度的变化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冬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B. 夏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多 C. 海拔‎3000米以下,冬季积雪面积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加 D. 海拔‎4000米以上,夏季积雪面积变化与上一季节相比呈增加趋势 ‎32. 关于该图冬、夏积雪覆盖度的变化及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季,海拔‎3800米以上积雪面积的变化主要是受风力和升华影响 B. 冬季,海拔‎3800米以上积雪面积的变化主要是受气温和降雪影响 C. 夏季,海拔‎5200米以上积雪面积的变化主要是受气温和降水影响 D. 夏季,海拔‎5200米以上积雪面积的变化主要是受气温和地形影响 ‎【答案】31. C 32. A ‎【解析】‎ ‎【31题详解】‎ 读图可知冬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再增多,再减少的,故A错误;读图可知夏季积雪量在海拔1000千米以下的区域其积雪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几乎是不变的,故B错误;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以下,冬季积雪面积均比上一季节是有所增加的,故C正确;读图可知海拔‎4000米至海拔5000千米之间夏季的积雪面积变化率是负值,可知与上个季节相比其积雪面积是减少了,故D错误。‎ ‎【32题详解】‎ 冬季,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的气温是比较低的,该区域积雪的减少不是因为气温升高而融化的,而是因为冬季,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风力比较大,大量的积雪被风吹走,还有一部分直接升华了,故A正确;由A项的解析可知冬季,海拔‎3800米以上积雪面积的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故B错误;海拔‎5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常年低温,其气温的季节变化比较小,气温对该海拔的积雪面积的影响比较小,而夏季海拔‎5200米以上积雪面积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故C错误;地形不会影响到海拔‎5200米以上积雪面积的变化的,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真研读题干中所给的图,一定该清楚哪条是冬季积雪面积变化率曲线,哪条是夏季积雪面积变化曲线。‎ 读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33. 该山可能位于(  )‎ A. 亚洲中部 B. 非洲中部 C. 南美洲西部 D. 欧洲南部 ‎34. 影响该山地基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海陆位置 C. 洋流 D. 地形 ‎【答案】33. A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叶林带一般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该山地海拔较高,自然基带是荒漠带,且荒漠化的分布范围较广。因此该山地最有可能分布在亚洲中部地区,故A正确。‎ ‎【34题详解】‎ 该地区地势海拔高,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远,受山脉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燥,荒漠化分布十分广泛,故B正确。‎ ‎【点睛】第一小题地理位置的判断应从基带入手,结合山体高度以及垂直自然带的特征即可作答;第二小题利用第一小题的结论即可;但应注意“基带”的要求,否则由于该山地海拔高,易误选成D项。‎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 向斜山 B. 背斜山 C. 向斜谷 D. 背斜谷 ‎36. 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5. D 36.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 ‎【35题详解】‎ 该区域中部为河流,因此地貌属于谷地,排除AB;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因此该区域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地质构造为背斜,故选D。‎ ‎【36题详解】‎ 由题可知,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因此越靠近河谷的阶地,形成年代越晚,故选C。‎ 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 a B. b C. c D. e ‎38. 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风带 D. 河流 ‎【答案】37. C 38. B ‎【解析】‎ ‎【37题详解】‎ 已知d为一般区,结合该区域特征分析,图中北部区域的a、e纬度较高,南部区域的a海拔较高,西部的a区域海拔也比较高,其气温相对低,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b为舒适区,c区域有长江流经且该区域的纬度较低,其雨季时间比较长,空气湿度较大,两侧有低山阻挡,地处河谷地区,温度适宜,风速较小,所以为最舒适区,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38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甲处等高线数值可知甲处的海拔比较高,其气候和湿度条件会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因此可知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第1题在解答本题要注意图中a区域共有三处,且影响这三处气候舒适度的具体因素不太一样。‎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②③‎ ‎4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地形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B. 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C. 岩层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D. 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答案】39. D 40. A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构造地貌、山地形成、外力作用等知识。需要学生熟悉教材知识,并掌握地理学科识图能力。‎ ‎【39题详解】‎ 地形倒置的顺序是:最开始是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褶皱形成之后,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为①;后来背斜顶部受外力的侵蚀逐渐破碎,而向斜底部地质坚硬不容易被侵蚀,是为④;再后来背斜和向斜的位置齐平,是为②;最后,背斜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反而凸出形成山岭,是为③。故选D。‎ ‎【40题详解】‎ 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背斜成山属于内力作用,背斜顶部岩石被侵蚀形成山谷属于外力作用,A对;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说明受到的张力越大,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这有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故B、C错;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故D错。故选A。‎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河流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河道蜿蜒曲折,中下游含沙量高。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 材料二 波河流域水系图及蓬泰拉戈斯库罗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示意图。‎ ‎ ‎ 材料三 历史上意大利雕塑作品众多,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作品多采用当地丰富的优质大理石雕塑而成。目前,该国大理石出口量约占国际贸易量的一半。‎ ‎(1)据图描述波河流域的地势特征。‎ ‎(2)简述蓬泰拉戈斯库罗水文站径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3)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意大利境内大理石的形成过程。‎ ‎【答案】(1)北西南三面较高;中东部地势较低(山地环形分布,开口向东) ‎ ‎(2)秋冬季节径流量大,形成冬汛;春末夏初形成春汛。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径流量小;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径流量大;春季气温同升,积雪融水补给,造成河流春汛.‎ ‎ (3)历史上该地区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岩层;随着板块碰撞挤压,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解析】‎ ‎(1)读图,根据河流流向判断,波河流域地势特征是北西南三面较高,中东部地势较低。山地环形分布,开口向东。‎ ‎(2)读径流季节变化图分析,该地秋冬季节径流量大,形成冬汛。春末夏初形成春汛。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径流量小。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径流量大,形成冬汛。春季气温同升,冬季积雪融水补给河流,造成河流春汛。‎ ‎(3)意大利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说明历史上该地区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岩层,随着板块碰撞挤压,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4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欧洲相似,第四纪时期北美洲曾经冰川广布,下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 材料二 “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2012年3名探险家驾驶帆船历经半个月自东向西驶完“西北航道”北端的路线。‎ ‎(1)分析甲海域附近形成世界大渔场的成因及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2)分析乙半岛东北部海岸线破碎、多峡湾原因。‎ ‎(3)推断这次驾帆之旅的季节,并简述有利于驾帆之旅的自然原因。‎ ‎【答案】(1)成因: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或答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容易发生扰动,下层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吸引大批鱼群的到来。冬季渔业生产不利条件:冬季气候寒冷,水温低,洋面、港口易封冻,风力大,操作不便;多气旋、锋面活动,多阴雨天气。‎ ‎(2)纬度较高,靠近北冰洋,受冰川侵蚀作用强;沿岸风浪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 ‎(3)夏季。白昼时间长,气温较高;海冰面积小;盛行极地东风。‎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第四纪冰期”和“西北航道”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以及气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成因分析: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纽芬兰岛以东海域,该海域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寒暖流的交汇处,海水容易发生扰动,下层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比较丰富,吸引大批鱼群的到来,因此该区域形成了比较大的渔场。该海域冬季渔业生产不利的条件:该区域纬度比较高,冬季寒冷漫长,气候比较寒冷,水温较低,洋面、港口易封冻且冰封时间较长,风力较大,不便于捕鱼作业工作的开展;该区域距离副极地低气压带比较近,多气旋、锋面活动,多阴雨天气,渔船出海的气象条件比较差。‎ ‎(2)读图可知该区域地理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又靠近北冰洋,冰川活动比较强烈,受冰川侵蚀作用强;且该海岸地处极低东风带内,沿岸风浪比较大,受海水侵蚀作用比较强。‎ ‎(3)季节:夏季。北半球夏季白昼时间比较长,且此时北半球未夏季,气温较高,该区域的海冰有一定的融化,海冰面积比较小,利于开展航行;该区域盛行极地东风,在西北航道,可以一定程度上借助极地东风利于帆船的航行。‎ ‎【点睛】第2题乙半岛东北部海岸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且靠近北冰洋,该区域的冰川活动量比较大,海岸带受冰川侵蚀作用比较强烈,因此该海岸地带多峡湾地貌。‎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图是非洲某区域略图 ,右图为猴面包树景观图。‎ 材料二 A、B两地生长当地一种特有的植物叫猴面包树。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是大型落叶乔木,树冠巨大,它的枝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好像“根系”长在脑袋上的“倒栽树”。猴面包树的树干又矮又胖,10多米高的树,“腰围”30多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一圈,活像一个硕大的啤酒桶。但树干虽然都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 。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耐旱力极强,猴面包树能忍受最高平均温度‎40℃‎及以上。 其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当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猴面包树”的称呼由此而来。‎ 材料三 综合消息,韩国大宇物流公司已获B地所在国130万公顷可耕地的使用权,租期为99年。据悉,韩国公司将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并将粮食船运回国。‎ ‎(1)据猴面包树的特点推断特别适合其生长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A地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试分析A地气候的成因。‎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理由:猴面包树树干粗,木质疏松,利于储水;耐旱力极强、耐高温;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之分。‎ ‎(2)南半球的1月是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暖湿的东南信风吹响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南半球7月是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干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非洲某区域略图以及猴面包树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理由:由材料信息读图可知猴面包树的树干比较粗大且其木质疏松,这样的树干结构利于其储水;且猴面包树耐旱、耐高温的特点;而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之分,干季降水比较少,猴面包树可以适应干旱少雨的季节而进行生长。‎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分析:南半球的1月是夏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是向南移的,暖湿的东南信从海洋风吹向大陆,湿润的气流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南半球7月是冬季,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A地在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形成干季。‎ ‎【点睛】读图可知B所在的区域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的西侧热带草原气候,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