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狮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主要原因是他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 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D. 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倡导人性解放,A项错误。李贽并未明确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李贽的思想并未付诸实践,没有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C项错误。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挑战了孔子的权威,D项正确。 2.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曾经说“自秦汉以来,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苏解。”他认为“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得以“周身流转”,主要得益于 A. 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B.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 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D. “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答案】B 【解析】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把法家等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故A、C两项错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这违背了“民贵君轻”的理念,故D项错误。 3.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A. 儒学功利化 B. 儒学思辩化 C. 儒学理论化 D. 儒学宗教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说明儒家学者地位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重视儒学的道德教化功用,因此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4.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暂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A. 佰导唯物主义 B.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 否定神的存在 D. 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答案】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和神一样,就是主张将神人性化,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故B正确;A、C明显错误;公元前6世纪时天主教还没出现,排除D。 5.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说:“启蒙是什么?启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己所招致的被监护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耍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这表明启蒙运动的主要价值是倡导 A. 个人独立自由 B. 社会民主平等 C. 宗教信仰自由 D. 民众彼此认同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的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要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说明启蒙运动倡导个人独立自由。故答案为A项。材料不是从社会角度论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排除B项;材料所述思想自由并不仅仅局限在宗教领域,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6. 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对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的反驳,最为切合的是 A. 宋代文艺更多在士大夫阶层繁荣,而非在资产阶级中复兴 B. 宋代自然经济仍占主体,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最很大不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 D. 宋代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衔接期,并不标志着重大的思想变革 【答案】C 【解析】要反驳题干中的观点,就应该说明宋代不是“东方的文艺复兴”,这就需要把宋代的思想与西欧的文艺复兴比较,找出其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兴起,它是对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当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而西欧文艺复兴是在封建社会末期,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封建神学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因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 7. 据史载,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后,长安的商业中心东市已经有商家印的字帖、医书出卖。过了二十多年,民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印纸”,作为商人交易给税的凭据。该段记载主要表明 A. 雕版印刷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唐政府对印刷业的支持力度较大 C. 雕版印刷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D. 雕版印刷技术在唐后期日臻成熟 【答案】C 【解析】唐代出现商家印的字帖、医书,“民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印纸’,作为商人交易、给税的凭据”,说明唐代的雕版印刷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故C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8.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 ②活字印刷首创 ③儒家信仰重建 ④世俗文学兴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社会状况知识点。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造极于赵宋之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政治上重文轻武,强化文人政治,选官制度上科举程序逐渐完善;文化上,世俗文学是指从从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宋词等。经济上,“商业革命”,市坊融为一体;科技上,活字印刷首创;程朱理学兴起,儒家信仰得到重建。综上可知,①②③④符合史实和题意,即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够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成就·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概况及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革命” 9. 某学者进行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演讲主题 …… 例证 瓦特——英国工业革命 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 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 A. 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 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 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 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不能得出A项结论;B项与现实不符;C想说法错误,应该是伟大的科学家影响了伟大的科技革命;根据提纲可知,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故选D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瓦特、法拉第;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爱因斯坦 10. 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和特权,每个网民者都有可能成为中心,传统的金字增式权力结构将被“扁平化”的结构所取代。这主要说明互联网 A. 内容更广泛 B. 主体更平等 C. 沟通无阻碍 D. 手段更隐蔽 【答案】B 【解析】依据“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和特权”“每个网民者有有可能成为中心”说明互联网主体更平等,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互联网涉及的具体内容,无法体现内容更广泛,材料也无法体现“沟通无阻碍”“手段更隐蔽”的信息,排除A、B、C。 11. 新文化思想家们认为只有人性、思想的解放,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现化化才有希望。在这一理念下,一切旧的思想、道德、好风偶习惯、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都受到了极大批判。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B. 冲国现代化发展开眸了道路 C. 冲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 意在创进一种崭新的思想文化 【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并未完成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A错误;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运动,并未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开辟道路,B错误;根据材料中新文化运动倡导人性、思想的解放等信息可以看出它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C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并未说明要创立一种崭新的思想文化,D错误。 12. 叶德辉评论中国近代某现象时说:“欲托扎子以行其术,托尊孔之名,伏伪经之渐。”该评论针对的是 A. 反对把孔子神化的李贽 B. 倡导中体西用的洋务派 C. 推行改革变法的康有为 D. 主张尊孔复古的袁世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欲托孔子以行其术,托尊孔之名,伏伪经之渐。”体现的是借孔子之名,进行维新变法”,李贽并未提出改革,故A项错误;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没有提出改革,故B项错误;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之名进行改革,故C项正确;袁世凯尊孔复古是为了称帝,故D项错误。 13. 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 B. 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C. 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 D.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 【答案】A 【解析】明末清初的新儒学批判君主专制,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的需要,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传统文化,故选A;明末清初的新儒学没有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排除B;明末清初的新儒学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排除C;明末清初,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D。 14. 广东人谢公惠在其《辛亥杂忆录》中不无感慨地说,土子们的演讲和文章例有“驱逐鞑虏”之类的词句,成了那个时候的“八股文章”。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A. 民主共和制取代了封建帝制 B. 帝国主义势力已深入内地 C. 国人对清廷统治有理性认识 D. 反满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答案】D 【解析】从“驱逐鞑虏”之类的词句,成了那个时候的“八股文章”,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B选项错误,材料中的“鞑虏”指的是满洲政权;C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的内涵。 点睛:本题涉及到对“鞑虏”的认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明确指出,“鞑虏”一词指的是满洲政权,而不是指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明确这一点才不会误选B选项,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点。 15. 1926年6月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看《法国革命史》,乃知俄国革命之方法、制度,非其新发明,十之八九,皆取法于法国,而改正其经验也,然而益可宝贵也。”这表明蒋介石 A. 曾经对俄国革命持肯定态度 B. 直接仿效法国大革命的经验 C. 遵循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D. 正准备与中国共产党分裂 【答案】A 【解析】蒋介石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成功的,俄国革命是取之与法国,可见蒋介石对俄国革命是赞同的,故A项正确;B中直接仿效说法错误;C中新三民主义,材料中没有体现;D中此时属于北伐合作时期。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解决了 A. 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B. 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中国的阶级斗争问题 C. 如何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以防止个人崇拜不断滋长的问题 D. 如何处理市场、计划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故A正确;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中国共产党没能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问题,个人崇拜盛行,以致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B、C两项错误,并且时间不符合材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故排除;D项是邓小平的功绩,排除。 17.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帼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俞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该文发布的背景是 A. 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 B.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答案】B 【解析】“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出自1940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故A不可能是该文发布的背景,排除A;1940年处于抗战的相持阶段,故B正确;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排除C;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排除D。 18. 在1925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时期,毛泽东“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 A. 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写出《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 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 D.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依据材料中的“1925年”及词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见,此时期应处于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主要著作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故选A。B、C、D项分别出现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故排除。 19. 中国的汉字简化运动从清末发端,直至新中国建立后才迅速开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A. 繁体字难识、难读、难写 B. 新中国实行大众的文化教育 C. 新中国成立后强调科学研究 D. 完成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反映了汉字简化运动进程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后反而迅速开展,繁体字难识、难读、难写是实行汉字简化运动的原因,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教育,国家大力推行汉字简化运动,与扫盲班相结合提高工农民众素质,故B项正确;汉字简化运动是在对汉字简化的科学研究之后的推广运动,不属于科学研究,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对简化汉字的推广,不能体现出中国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大众的文化教育 【名师点睛】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主要表现 时间 主要表现 阶段 特点 1949~1956年 深受苏联影响 (1)新中国成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1956~1966年 探索中前进 (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科技与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1966~1976年 遭受严重挫折 (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 (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大批教授受到批斗 (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花凋零”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 全面 繁荣 (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 (2)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20.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 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 B. 建立职称评定制度 C. 实行三级学位制度 D. 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答案】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考制度的恢复 21. 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电影中,有大量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电影中的 A. 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 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 C. 夸张和想象给富足中的人们以鼓舞 D. 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答案】A 【解析】20世纪3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时期,这时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人们普遍恐慌焦虑,搞笑片、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以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故A正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加入世界大战,B时间不符合;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主要是迎合了广大民众,C错误;D不符合史实。 【名师点睛】 电影艺术反映社会现实,是时代的产物,应该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史实,好莱坞搞笑片、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产生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以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22. 比较下面两部著名作品,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 二者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 B. 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C. 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D. 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和选项的内容可知,《聊斋志异》是属于浪漫主义作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二者是不同风格的作品,排除A;B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C项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与《聊斋志异》不符合; 《聊斋志异》、《人间喜剧》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所以选D。 23. 某位历史学家正在为其研究的课题查阅《诗经·风》,据此可以推断,其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A. 西周时期王室贵族的饮食起居 B. 西周时期妇女的婚姻、家庭状况 C. 春秋晚期中国文化教育状况新变化 D. 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风》是《诗经》中的《国风》部分,《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故ACD是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24. 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B. 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 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D. 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了1996年到1997年美国经济发展呈现了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经济高增长的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故选A选项。D选项与此无关,故排除;B、C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 25. 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事迹的文字,井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己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 A. 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 B. 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C. 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 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 【答案】C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17、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两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宜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具有缺陷性的原因。 【答案】(1)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的理论建设要求;中国文化自身的吸引力。 (2)尊崇儒学: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 批判儒学: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 目的: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3)同:主张人性解放,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异: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构建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原因:①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②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③理学僵化对人们的束缚和影响;④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从中外交流、启蒙思想家、中国文化特点等方面回答即可。 (2)本题材料提到,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二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结合启蒙运动的目的进行分析。 (3)本题材料提到,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信息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明清之际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等角度分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内容 特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内容 特点 【易错警示】本题学生容易混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教师应注意区别不同: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未能推动社会的转型,影响力有限。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然而,政治自由只有在温和的政体里存在,但是,它并不总是存在于政治上温和的国家里,只有那里的国家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对有关国际事务的执行权和对民法有关事务的执行权。在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精神上是自由的,不受他人的支配,应该使人民集体拥有立法权。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我们不应该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政体。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97年11月,梁启超开始执教湖南时务学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于变法维新大业。在学堂中,梁启超放言高论,无所忌惮。他当时的教学法有两面旗帜,“一是陆王派的修养论;一是借《公羊》《孟子》发挥民权的政治论”。梁启超在课堂讲授中,在学生的札记批语中,以“公羊三世说”为中心,发挥《孟子》中“民贵君轻”“诛民贼”“保民而王”“与民同乐”诸义,涉及民权、议院、总统、道德、官制、习俗等诸多敏感领域。 ——摘编自李宝红《梁启超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附会”现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孟德斯鸠有关自由和权力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革命如何“将新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宣传西学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式的利弊。 【答案】(1)观点:自由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政治自由存在于权力不被滥用的温和政体内;主张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平衡是政治自由的前提;强调人民集体拥有立法权。 (2)说明: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颁行了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美国创立了联邦制(或总统制)共和国,确立了民主政体,树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典范;实行三权分立,实现权力的制约平衡,第一次将启蒙思想的理论付诸实施,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家总统和议会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启蒙思想中人民主权原则和民主原则。(答出三点即可) (3)方式:以中学比附西学,推进西学宣传。 利:减少了西学传播的阻力;有利于国人对西学的理解。 弊:往往不能传达西学的精神实质,模糊了中西学在诸多方面的本质区别。 【解析】(1)根据材料“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可概括为自由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根据材料“政治自由只有在温和的政体里存在”可概括为政治自由存在于权力不被滥用的温和政体内;根据材料“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对有关国际事务的执行权和对民法有关事务的执行权”可概括为主张三权分立和权力制约与平衡;根据材料“在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精神上是自由的,不受他人的支配,应该使人民集体拥有立法权”可概括为强调人民集体拥有立法权。 (2)首先是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相关思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采用启蒙思想为指导构建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原则等方面归纳美国如何“将新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阐述过程中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梁启超开始执教湖南时务学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于变法维新大业”可概括为以中学比附西学,推进西学宣传。第二小问,关于以中学比附西学,推进西学宣传的利弊,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减少了西学传播的阻力、有利于国人对西学的理解等方面分析“利”;可从不能传达西学的精神实质、模糊中西学的本质区别方面分析“弊”。 28.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生主义真要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变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的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答案】(1)新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2)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关键: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 (3)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共同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农民问题真要解决, 是要耕者有其田”可概括为提出耕者有其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等方面分析作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可概括为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可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可知意义是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 (3)关于邓小平改革的特点,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等方面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关于共同追求,根据三则材料,结合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可从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等方面思考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