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也就是常说的 优秀的作家都是精于语言加工的大师,他们在写作时很少 ,即使是一首短诗,也要反复锤炼,字斟句酌,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 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A. 言简意赅 一蹴而就 体验 B. 言近旨远 一挥而就 体验 C. 言简意赅 一挥而就 体味 D. 言近旨远 一蹴而就 体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辨析这个成语的含义;其次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和语境相符,有无“褒贬误用”;注意词语形容的对象是否恰当,是否“张冠李戴”;注意词语与其前后词语搭配是否合乎语法规范,有无修饰不当或与前后语意矛盾;注意词语含义的多样性,不要以偏概全;最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认真推敲确定答案.。 言简意赅: 简:简练;赅:完备、完整。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而含义深远。 第一处根据语句“古人所谈的‘文约而事丰’就是常说……”,语句强调的是“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所以运用“言简意赅”符合语境;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往往用于否定句。 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第二处根据语句“他们在写作时很少……”,语句强调的是“写文章很少一动笔就写成”,且语境不是否定句,所以用“一挥而就”符合语境; 体验:谓亲身经历;实地领会或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 体味:体验寻味,仔细体会,也就是说比“体会”更高一个层次。 第三处根据语句“用最省俭的语言,以不写之写让读者”,语句强调的是“仔细体会语句的弦外之音”,所以用“体味”符合语境; 故选C。 - 30 -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固山有多景楼,多景二字已经道出了景物之胜。 。 。 。 。 。 ①山既名北固,点缀景物亦从其雄健处着眼,因此遍植松林 ②这座山位于金、焦二山之中,突出江口,形势险要 ③不登此楼,诚不知此景之妙 ④坐楼中可俯视惊涛拍岸,白浪滔天,且有小艇渔舟,在幽篁古木之间时隐时现 ⑤放眼望去,郁郁葱葱,无怪清代词人蒋鹿潭有“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之句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④③①⑤ C. ④⑤②①③ D. ③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题目,要整体与局部兼顾。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整体顺序;然后抓标志、理规律、探逻辑,注意局部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作答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选出答案后再进行阅读检验。本题是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可采用排除法答题。四个选项将②、③或④放在首句,整体来看,应先写其位置,所以将②放在首句,排除C、D两项。先写这座山位于金、焦二山之中,突出江口,形势险要之后,再言坐楼中可俯视惊涛拍岸,白浪滔天,且有小艇渔舟,在幽篁古木之间时隐时现,接着总结不登此楼,诚不知此景之妙。⑤句“郁郁葱葱”是写望到的松林景象,应放在“遍植松林”之后,所以先①后⑤。排除A项。 故选B。 3.下列对联,各涉及一个中华传统节日。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秋光美也,陶令花开彭泽;闲逸乐哉,参军帽落龙山 ②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 30 - ③金风玉露一篇,恰应此日;彩凤灵犀二句,再慰经年 ④灯月交辉,庆三元而开极;花树并茂,贺六合以同春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积累课本文化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涉猎,梳理常见的文化常识进行分类记忆,分析高考试题设误方式,比较筛选错误选项等。 ①从“秋”点明季节、“ 陶令花开彭泽”即菊花,可以判断出是重阳节; ②从“雄黄”酒、“锦标夺紫”指龙舟赛、“三闾”即三闾大夫屈原,可以判断是端午节;③从“金风玉露”化用《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见是乞巧〈七夕〉节,且“”; ④从“灯月交辉”可知有赏花灯、“同春”点明是在春天,据以上信息分析可知是元宵〈上元〉节。 据以上分析可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④②③①; 故选D。 4. 对下面这段材料的寓意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锤钉的样子。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这时,一个盲人走进来。先生,请您想一下,他会如何买到一把剪刀?”教授从容答道:“简单。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农民笑起来:“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改写自郭亚维《哈佛校训给大学生的24个启示》) A. 勿受既有认知限制 B. 莫因专业蒙蔽真相 C. 审慎辨析言语歧义 D. 勇于质疑权威观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教授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其实,生活中的这样的简单的常识是随处可见的,可是我们常常会和教授一样盲目,一样地想当然,一样一缺乏常识。所以有人说:与其说成功是建立在伟大的智慧的基础上,不如说成功是建立在伟大的常识的基础上。。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30 -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谑庵先生传 张岱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通籍五十年,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人有咎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春天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先生日:“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复诃曰:‘今天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恩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 先生曰:‘徽人恨灶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珰曰:‘公言是,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诸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已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两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已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注】①通籍:做官。②珰:太监,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摘伏发奸 摘:揭发 B. 而赚珰先至 赚:盈利 C. 亦起更绯 更:换上 D. 一受创于李三才 创:中伤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 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作。 - 30 - C. 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 王思任一生虽累造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 (2)公无轻言入徽也,微人大无状,思干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8. 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的言谈举止表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5. B 6. C 7. ⑴“不是这样的,按常理吊唁应穿素服,您这趟来(安徽)是一件喜庆的事,所以(我)不穿素服而穿红色的官服。”大太监(或:邢隆)(愤怒的)神情稍稍缓和。 ⑵您不要轻易谈论进入安徽,徽人很不安分,在您近旁一心想要冒犯您的人很多。我替您多预备些精壮的士兵,来保护您的出行。 8. 解困敢作敢当(或:当仁不让),遇事从容不迫(或:胸有成竹/举重若轻/智勇兼备),应对辩才无碍。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A项,摘:揭发;摘伏发奸:揭发坏人坏事。解释正确; B项,赚:骗;而赚珰先至:却骗大太监邢隆先到(当涂)。解释错误; C项,更:换上;亦起更绯:也起身换上了红色的官服,解释正确; D项,创:中伤;一受创于李三才:先后李三才中伤。解释正确。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 30 - C项,“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中“以赞扬他为官清正”错误,原文为“当涂徽州,得以安堵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意为“当涂、徽州得以平安无事,都是先生戏谑的功劳”,应该是表现他的戏谑有功劳。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句式: (1)俗礼:名词作状语,按照常理;吊:吊唁;服:名词作动词,穿;素:形容词作名词,素服;公此来庆也:判断句,您这趟来(安徽)是一件喜庆的事;绯:形容词作名词, 红色的官服;意少解:神情稍稍缓和。 (2)轻:轻易;大:很;无状:不安分;干:冒犯;以:表目的,来;行:出行。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和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了解文言文的大意,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进行筛选,再整合归纳内容要点。 本题要求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的言谈举止表现出的特点。 原文“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意为“整个郡县惶恐不安,先生说‘不要担忧’”可见先生遇事从容不迫;“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意为“不是这样的,按常理吊唁应穿素服,您这趟来(安徽)是一件喜庆的事,所以(我)不穿素服而穿红色的官服”可见先生应对自如,不卑不亢;“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意为“一定要奏请中央各部作出决定才能行事”可见先生在解郡县之困方面敢作敢当、当仁不让;“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思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意为“您不要轻易谈论进入安徽,徽人很不安分,在您近旁一心想要冒犯您的人很多。我替您多预备些精壮的士兵,来保护您的出行”和“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意为“他因此在瓜洲观望,骗先生先入这虎穴啊”,都表现先生劝止邢隆的策略、才能方面口齿伶俐、辩才无碍。作答时可以结合以上分析内容进行概括。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 30 - 译文: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做县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轻视上级官吏,仕途困顿,三次做官,三次都被罢免。做官五十年间,大半时光在山林居住,纵情于山水,并且在闲暇的时日闭门读书。自庚戌年游览天台、雁荡山后,眼界非凡,于是写下《游唤》。读过此文的人评价他笔锋犀利,气势很盛,眼光独到,文辞尖锐,任意描摹,尽情刻画,文名(因此)勃兴。 王谑庵先生,聪明冠绝当世,说话灵活巧妙,和别人诙谐逗趣,开口便说,没有丝毫的顾忌畏惧。有人责备先生戏谑,他的门客陆德先慨叹说:“您就不要责备先生戏谑了。先生为官管理政务,揭发坏人坏事,以及评论文章、写诗,无不是用戏谑的方式行事。先前在当涂,凭借着一番话就解决了两郡(当涂、徽州)的危难,这不可说不是先生戏谑的功劳。中书程守训上奏请求开矿,与大太监邢隆一同离开京师,想要先从当涂开采,为难了先生。程守训在瓜洲逗留,却骗大太监邢隆先到(当涂),并且强制地方官员行下官礼。整个郡县惶恐不安,先生说‘不要担忧’。疾行到池黄,身着红色的官服,递上名片,称是邢隆的亲戚。大太监邢隆愤怒地呵斥(先生)身为县官为何不穿素服。先生说:‘不是这样的,按常理吊唁应穿素服,您这趟来(安徽)是一件喜庆的事,所以(我)不穿素服而穿红色的官服。’大太监(或:邢隆)(愤怒的)神情稍稍缓和。又呵斥说:‘你的名帖上为什么说是我的亲戚?’先生说:‘我原本是安阳状元的女婿,与您有亲戚关系。’大太监大笑,也起身换上了红色的官服,拱手行礼,请先生坐上座,设宴畅饮。趁着谈论到横山的机会,先生说:‘横山是高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打柴割草尚且不敢,(冒昧地)问一下能够采矿吗?一定要奏请中央各部作出决定才能行事。’大太监说:‘这般厉害,我竟然进入安徽。’先生轻声说:‘您不要轻易谈论进入安徽,徽人很不安分,在您近旁一心想要冒犯您的人很多。我替您多预备些精壮的士兵,来保护您的出行。’大太监慌张地说:‘我原本不愿意来,都是程守训欺骗了我。’先生说:‘徽人彻骨地痛恨程守训,想撕裂他的肉,把他的骨头喂狗。他因此在瓜洲观望,骗先生先入这虎穴啊。’大太监说:‘您说得对,我立即回京,按照您所说的回报情况。’当涂、徽州得以平安无事,都是先生戏谑的功劳。” 先生在癸丑、己未年,两次考核两次降职。先后被李三才、彭瑞吾中伤。人们正虎视眈眈,将对先生落井下石,然而先生对待此事,戏谑取笑,如往常一样,不愿意稍微贬低、折损自己。晚年就改号为谑庵,刻下《悔庵》来记录自己的过错,但逢人仍然无所忌惮地谈笑,戏谑得更加厉害了。 三、古诗词鉴赏 - 30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 赵鼎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注】赵鼎,山西闻喜人,南宋初年贤相。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途经仪真江口时。 9. 上阕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0.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9. 选取密布的秋云、劲吹的西风、霏霏的秋雨、投碛的征鸿、寒青的山色等秋季的典型景物。营造了凄迷、惨淡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悲凉、无所适从、思念故园的情感,暗示了国家破败、山河飘摇的时代特点。 10. ①漂泊流离之苦。②国破家亡之恨。③年已迟暮而功业无成之悲。④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无奈。⑤郁抑难耐、急欲宣泄的悲愤。 【解析】 【9题详解】 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上阕中涉及的意象有:“惨结秋阴”写的是密布的阴云,西风、霏霏雨、征鸿、寒青。这些意象营造出凄凉(凄迷)惨淡(压抑)的氛围,注意意象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途经仪真江口时”,此时的景的特点,也就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反应:悲凉孤寂、无所适从之感、依恋故园之情;从而也暗示出国家破败、山河飘摇的时代特点。 【10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本题要求分析下阕寄寓作者的情感。“天涯路,江上客”,作者写到国家破亡,自己南渡天涯飘泊江上成难客,写出了作者漂泊流落之苦;“肠欲断,头应白”,作者说时局危艰,自己寸肠欲断满头白发生忧愁,写出家国破亡之恨;“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作者空悲叹心烦意乱搔首踟蹰郁苦恨,谁料到晚年竟与家人分散避寇仇,写出漂泊流落、功业无成、年华已逝的迟暮之悲;“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 作者写到极言亡国之恨无穷,根本不是借酒消愁所能消除得了,除非万里长江的滚滚洪流入酒杯,满怀积闷或许可以冲洗一番,表达出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无奈情绪,“须信”“除是”“奈何”等词写出愁苦心情难以排遣、无可奈何的心绪;以上词句全都抒发作者国难当前时的忧虑之情。“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作者把郁结心头的国家民族之深忧,同眼前滔滔不绝的长江合为一个整体,令人感到这种忧愁直如长江一样浩荡无涯,无可遏止,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积郁不平之气,也于此尽情流露出来了。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佩。(屈原《离骚》) (2)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3)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6)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君子曰:“________________,不耻下问,以谓之‘文”也。”(《论语公治长第五》) (8)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________________,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 【答案】 (1). 扈江离与辟芷兮 (2). 素湍绿潭 (3). 必能裨补阙漏 (4). - 30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 亭亭净植 (6). 击空明兮溯流光 (7). 敏而好学 (8). 反身而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扈”“湍”“裨”“阙”“鉴”“溯”“反”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 30 -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 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 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拨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 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 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是“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图”,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 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 “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两人坐在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一幅幅松画。 “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 “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 “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针,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绿汁涂松 针,生意盎然。 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是 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 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 - 30 - 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已春应邀,雷默一挥。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 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 (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甄仁把自己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清雅、高洁之意;作者以“清香楼主”为题,暗含对他的讥讽 B. 小说写雷默不肯轻易出手松画,极其重视求画人的口碑,为下文他感念甄仁的一片孝心,给甄仁作画做了铺垫。 C. 小说在交代雷默宴友差点闹得不快后,转而介绍雷默的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 D. 小说写雷默拒绝房地产老板高价购画,为后文甄仁将(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求画不得的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 13. 小说以松画归宿、雷默反应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14. 聂鑫森小说因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被称为“文化小说”,这篇小说的文化味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体现出来的?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案】12. C 13. ①使情节波澜起伏却又章法有度。为甄母贺寿的画竟出现在领导之母的寿宴上,情节陡转,但又与前文雷默回绝房地产老板的高价购画相照应。②甄仁为谋利竟把为母贺寿的松画从图册中挖截下来,转卖他人,凸显了他假孝顺真虚伪、贪婪无耻的个性。③借雷默之口表达对甄仁行为的不屑与愤怒,彰显了小说的批判、讽刺意义。 14. ①故事架构: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画家与“儒商”之间的故事。②环境设置:故事发生在名称雅致的“清香楼”,门口的楹联、店内的陈设都表现出很高的文化品位。③人物行止:两个主要人物的行止多与文化有关。④小说语言:叙事语言典雅,对话多用文言,文化气息浓郁。 【解析】 【12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小说在交代雷默宴友差点闹得不快后,转而介绍雷默的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中“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错,主要是为突出甄仁形象特点、深化主题,并没有显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的特色。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结尾艺术效果的能力。答题时要先分析上文之间的关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三方面加以分析其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此题的语段在文章的结尾,分析时注意分析结尾的艺术,同时要关注其和标题文章的开头,文章的主旨的联系。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往往能使文章再生波澜,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据原文“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可知,为甄母贺寿的画竟出现在领导之母的寿宴上,情节陡转,但又与前文雷默回绝房地产老板的高价购画说的话“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 相照应;同时,这个结局,为我们更全面地塑造了甄仁这个人物形象,有了这个情节,我们才明白甄仁为谋利竟把为母贺寿的松画从图册中挖截下来,转卖给商人,表现出他始终是一个假孝顺真虚伪、贪婪无耻、追逐利的商人。结尾写到“‘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借雷默之口表达对了甄仁不齿行径的不屑与愤怒,升华了文章主旨,批评了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彰显了小说的批判、讽刺意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题干考查传主的优秀品质还是贡献、成就,还是影响。第二步,确定信息所在区间,仔细阅读,从文中筛选关键句子、词语。第三步,分条归纳,得出答案。 这道题要求探究小说的“文化味”, 解答时要抓住题眼“文化味”,那就要从能够展现文化品味的人、事、物的角度入手。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是儒商,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甄仁,一个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雷默,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来往,充满了文化气息。比如,原文中甄仁赠酒,“雷老,贱内不懂事, - 30 - 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雷默作画相答。其次,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在“清香楼”,清香楼的设置本身就极其文雅,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原文第二段描写清香楼“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最后,小说语言典雅,人物对话多用文言词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透着浓浓的文化味。如“雷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甄仁的话“雷老,贱内不懂事, 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 王元骧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文艺称为“灵魂的事业”,这是强调文艺在塑造人的灵魂上的重大作用。这里所说的“灵魂”实际是人的“心灵”,它是由理智、意志、情感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完善和提升人的心灵世界,不仅要有知识的教育、意志的教育,还需要有情感的教育。而在情感教育方面,美与美的艺术又起着其他思想工作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 30 - 美是人们感觉和体验的对象,我们认为某一事物是美的,一般是由于它的感性形式使人身心愉悦而不是因为它的实际有用性,所以康德认为审美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无利害的自由愉快”,他把这种感知方式称为“静观”。但自100多年前王国维把康德美学引入我国以来,这一思想一直没有完全为人所理解,最初不少学者都受叔本华影响,视之为一种“纯粹的认识形式”,是“意志的清净剂”,它带给人的是“真正的清心寡欲”,“使人认识到这一切身外之物的空虚”,从而在消极意义上把审美看作不过是在人生苦难中暂求解脱的一种“养心术”。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文化”影响,人们更是常把美感与“快感”混同,以为它只是给人以耳目之娱而完全否定它的精神担当。 事实上康德之所以以“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来规定美感的特性,是由于他深感近代西方社会在科技理性与商业文明统治下,人已经逐步沦为欲望的工具和奴隶而日趋物化和异化。忘却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提倡通过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体验来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就像庄子说的“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把个人情怀与宇宙精神统一起来,使人从物质束缚中摆脱出来而获得解放,超越功利目的而得以进入“物我同一”“万物一体”境界,同时又能培育人的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成为“有道德的”亦即他所说的“以自身为目的的人”。这也就是他所说的“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即在不受理智与意志强制之下,通过情感的陶冶来达到改造人性的目的,而并非像人们所误解的那样:审美只是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 这种自由愉快对于人的生存至关重要:虽然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并不能满足人生存的全部需要,它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快乐和幸福的问题,甚至使人为满足欲望变得贪得无厌,因而永远处于被物支配的地位,导致人生痛苦。这就是今天虽然物质生活较以前半富多了,有些人仍然不快乐幸福,反创出现各种精神焦虑的原因所在,这也从反面印证了精神生活对于人的重要性。而审美就是不予强制和灌输而令人精神愉悦,按照美的理想和信念来塑造人的心灵,使人从“感性的人”提升为“理性的人”的一种最为积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说,审美既是一种“享乐的方式”,又是一种“修养”。 (节选自《美的理想不容矮化),有删节)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塑造心灵需要理智、意志、情感的教育,对艺术的审美教育属于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挥着其他思想工作不能替代的作用。 B. 康德认为审美给人以“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是因为事物的美-般取决于其使人身心愉悦的感性形式而不是它的实际有用性。 C. 从把审美当作人生苦难中暂求解脱的“养心术”,到认为审美只给人以耳目之娱,康德美学自引人我国以来一直受到曲解。 D. 物质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快乐和幸福的问题,甚至使人为满足欲望变得贪得无厌,这说明了人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30 - A. 文章开头引用柏拉图的话,意在强调文艺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引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审美能够完善和提开人的心灵世界。 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将康德的“无利害的自由愉快"的审美观与暂求解脱的“养心术”进行对比,以突出后者的消极意义。 C. 近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日渐沦为欲望的工具和奴隶而日趋物化和异化,康德在此背景下规定美感的特性,具有现实针对性。 D. 文章立足中外视野,既有对康德美学的阐述,又引用庄子的话语加以佐证,充分论证审美“无利害的自由愉快”的重要性。 17. 请结合文章,简述“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的理由。 【答案】15. D 16. B 17. ①审美带给人的不只是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更是超越物质的精神快乐;②审美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③审美既是一种“享乐的方式”,又是一种“修养”,使人从“感性的人”提升为“理性的人”。 【解析】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D项,“人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说的是“这也从反面印证了精神生活对于人的重要性”。故选D。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B项,“对比”错误,原文“这一思想一直没有完全为人所理解从而在消极意义上把审美看作不过是在人生苦难中暂求解脱的一种‘养心术’”可见,“养心术”脱胎于康德,是人们的误解,二者并未对比。故选B。 【17题详解】 - 30 -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要求概括“审美不止于耳目之娱”的理由,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他提倡通过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体验来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同时又能培育人的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想和行动”“审美只是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使人从‘感性的人’提升为‘理性的人’的一种最为积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说,审美既是一种‘享乐的方式’,又是一种‘修养’”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村居与园林 陈从周 我国广大农村历来都讲究绿化与布局,居住部分与自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人工与天然相配合的村居环境 我国平原地带的村落,大都建筑在河边或路旁,大都有树木环统,尤其注意西北方向植树,用以防风挡烈日。住宅之旁亦有同样措施。宅前必留出一块广场,以作晒农作物之用。广场之前又植树一行,自划成区,宅北植高树(江南则栽竹),既蔽阴又迎风,宅外的通道,芳树垂荫,春柳拂水,是极妙的画图,利用常绿矮树作为绿篱,绕屋代墙,池塘港湾植以芦苇,或布菱荷。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造园.园林花木虽然以姿态为主,与大自然有别,却与农村村居为近,以“柳荫路曲”“梧竹幽居”、“荷风四面”等命题的风景画,未尝不是从农村绿化中得到启发的。 古代园林中的桥常用一面阑干,很多人不解,此实仿自农村,农民要挑担过桥,如果桥两面用阑干,妨碍担行,如牵牛过桥,更感难行,因此农村之桥,无阑干则可,有阑亦多一面。后之造园者未明此理,即小桥亦两面阑干,宛若夹弄,这未免“数典忘祖”了。至于小流架板桥,清溪点步石,稍阔之河,曲桥几折,皆委婉多姿,尤其是在山映斜阳、渔舟唱晚之际,人行桥上,极为动人。水边之亭,缀以小径,其西北必植高树,作蔽阴之用,高低掩映,倒影参差。至于曲岸回沙,野塘小坡,别具野趣,更为造园家蓝本所自苏州拙政园原多逸趣,今则尽砌石岸,顿异前观、今更有以“马赛克”贴池间者,无异游泳池了。 - 30 - 农村建筑妙在地形有高低,景物有疏密,建筑有层次,树木有远近,色彩有深浅,黑白有对比(江南粉墙黑瓦)等,千万村居无一处相雷同。这些景物中有建筑,有了建筑必有生活,有生活必有人,人与景联系起来,所谓情景交融,我国古代园林,大部分的摹拟自农村景物,而又不是纯仿自然,所以建筑物占主要地位,造园工人又大部分来自农村有体会,便形成可坐可留、可游可看、可听可想别具一格的中国园林,它紧紧地与人结合了起来。 农村多幽竹嘉林,呜禽自得,春江水暖,鹅鸭成群,来往自若。在园林中建造“来禽馆”,亦寓此意。可惜今日在设计园林时,多教让禽鸟饱受铁窗之苦,这不免有些粗暴吧! (选自陈从周《中国古代建筑史初稿》) 1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平原地区农村多在村落、广场、住宅等的西北方向植高树或栽竹,用以蔽阴、防风。 B. 历代造园家为追求园林中小桥的外观优美,在桥两面布设阑干,结果给游人行走带来不便。 C. 我国古代的造园工人多来自农村,能结合自己对村居生活的体验,建造出极具特色的园林。 D. 虽然在园林中建造“来禽馆”的创意很好,但因园林设计者对此缺少深入理解而未能实现。 1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平原地区的村落大都建筑在河边或路旁,有着便于日常生产、生活和出行等种种考虑。 B. 天人合一的村居环境,既是造园家园林设计时的蓝本,也是中国园林别具一格的根本所在。 C. 今人改造后的苏州拙政园少了自然的逸趣多了人为的痕迹,降低了其作为园林的观赏价值。 D. 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不能一味地摹拟自然,要注意其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人的不同需求。 20.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中国园林从村居中得到的启发。 【答案】18. C 19. B 20. ①注意绿化的实用性和观赏性;②建筑物讲究布局;③建筑物占主要地位;④人与景相结合。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考查理解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 30 - A项,“我国平原地区的农村多在村落、广场、住宅等的西北方向植高树或栽竹,用以蔽阴、防风”的表述混淆了范围。据原文“我国平原地带的村落,大都建筑在河边或路旁,大都有树木环统,尤其注意西北方向植树,用以防风挡烈日。住宅之旁亦有同样措施。宅前必留出一块广场,以作晒农作物之用。广场之前又植树一行,自划成区,宅北植高树(江南则栽竹),既蔽阴又迎风”可知,“广场之前又植树一行”,而不是在广场的西北方向植高树或栽竹。 B项,“历代造园家为追求园林中小桥的外观优美,在桥两面布设阑干,结果给游人行走带来不便”中“历代造园家”的说法偷换概念。据原文“后之造园者未明此理,即小桥亦两面阑干,宛若夹弄,这未免‘数典忘祖’了”可知,是后代的造园者,而非历代造园家。 D项,“虽然在园林中建造‘来禽馆’的创意很好,但因园林设计者对此缺少深入理解而未能实现”中“但因园林设计者对此缺少深入理解而未能实现”的表述变已然为未然,据原文“在园林中建造“来禽馆”,亦寓此意。可惜今日在设计园林时,多教让禽鸟饱受铁窗之苦,这不免有些粗暴吧”可知,“来禽馆”在园林中已经建造,但确实是园林设计者对此缺少深入理解,而不是未能实现。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天人合一的村居环境,既是造园家园林设计时的蓝本,也是中国园林别具一格的根本所在”中“也是中国园林别具一格的根本所在”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我国古代园林,大部分的摹拟自农村景物,而又不是纯仿自然,所以建筑物占主要地位,造园工人又大部分来自农村有体会,便形成可坐可留、可游可看、可听可想别具一格的中国园林,它紧紧地与人结合了起来”,不能就此推出天人合一的村居环境是中国园林别具一格的根本所在。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本题要求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中国园林从村居中得到 - 30 - 启发。文章开头说“我国广大农村历来都讲究绿化与布局,居住部分与自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人工与天然相配合的村居环境”,下文作者就从这几方面介绍中国园林从村居中得到的相应启发。原文写到“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造园。园林花木虽然以姿态为主,与大自然有别,却与农村村居为近,以‘柳荫路曲’、‘梧竹幽居’、‘荷风四面’等命题的风景画,未尝不是从农村绿化中得到启发的”,可见造园者从农村绿化中得到启发,很注意绿化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古代园林中的桥常用一面阑干,很多人不解,此实仿自农村”,“至于小流架板桥,清溪点步石,稍阔之河,曲桥几折,皆委婉多姿,尤其是在山映斜阳、渔舟唱晚之际,人行桥上,极为动人。水边之亭,缀以小径,其西北必植高树,作蔽阴之用,高低掩映,倒影参差。至于曲岸回沙,野塘小坡,别具野趣,更为造园家蓝本所自苏州拙政园原多逸趣”,这样的园林布局都可以看到村居的影子,据以上信息可知,园林建筑物讲究布局;原文介绍说“这些景物中有建筑,有了建筑必有生活,有生活必有人,人与景联系起来,所谓情景交融,我国古代园林,大部分的摹拟自农村景物,而又不是纯仿自然,所以建筑物占主要地位,造园工人又大部分来自农村有体会,便形成可坐可留、可游可看、可听可想别具一格的中国园林,它紧紧地与人结合了起来”,可见造园者从村居中得到的启发是建筑物占主要地位以及人与景相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①注意绿化的实用性和观赏性;②建筑物讲究布局;③建筑物占主要地位;④人与景相结合。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八、作文 21.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查理·卓别林道:“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个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就是一部喜剧。” 【答案】范文: 青春长镜头 “你们班就这样没有活力地唱,怎么能上元旦汇演晚会?”音乐老师对我们发出了“最后通牒”,她美丽的脸上特写着一个满满的失望与无奈的镜头。的确,我们班同学都在忙着埋头看书备考,哪有心情关注“窗外事”?用特写镜头来看看我们送审的节目,这也只是临时凑起来的小合唱——几个男生单调地站成一排漫不经心地唱着一首有点儿跑调的歌。 - 30 - “哎,这样的节目,即使是过了初审,又怎么拿得出手去全校师生面前表演?”音乐老师的话带来的低沉气息弥漫在教室里,让整个初秋时节都裹着宽大得有点不合身的校服外套的我们不禁十分难为情:难道我们一个个所谓的“学霸”聚集在一起,除了学习成绩,其他都拿不出手了吗? 坐在学校操场的看台上,秋日的阳光暖暖洒下来,有的同学在跑步,有的同学在打篮球,还有的同学围在一起,似乎在说什么笑话,一群人不时爆发出欢乐的笑声…… 笑声,久违了的笑声! 青春本该如此,本该笑声不断,我们不能选择沉闷!青春本该如此,本该如此活力慢慢,我们不能选择被动! 于是,我们一扫之前的沮丧,积极起来!瞬间发现,每一个人变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了。让我们用特写镜头定格一下:全班积极动员,选歌、改编、练习……每一个脸上都闪着坚毅、积极的光!好吧,“学霸”一定应是当之无愧的。《北京东路的日子》被我们改编成了《海口一中的日子》,有领唱,有合唱,歌曲中还穿插了我们自己写的诗朗诵,再加上我们自己小提琴手的配乐。我们的歌,我们的心情在教室里欢快地飞扬。 练习,反复练习。如何出场,如何站位,如何领唱。我们放弃了午休时间,放弃了低头看书背书做题的时间,一次一次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干劲,这样的组合,想不成功都难啊! 终于,我们的节目不负众望,在全年级26个班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被挑选出来代表年级在全校进行表演。这让我们的音乐老师大吃一惊,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 元旦晚会如期到来,我们把宽大的校服换成充满青春气息的格子衬衫,站在操场的舞台上,聚光灯照在我们身上时,同学们、家长们安静地坐在台下看着我们的演出,我听见自己和同学们动听的、充满青春气息的声音飘扬在操场上空。 如果您感兴趣,可以在知名的视频网站上看到我们呢!瞧,那个“青春长镜头——歌唱的日子”演出的班级,就是我们班,那几个领唱者中,穿黄格子衬衫的人,就是我! 虽然曾经有特写镜头的漫不经心、消极散乱,但是感谢我们自己的努力,用青春长镜头迎来了美好的演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的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和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立意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 30 - 分析题干材料,注意抓关联词“特写镜头”“悲剧”“但”“长镜头”“喜剧”,不难发现材料含着的对比关系,且语意强调要用长镜头,感知“喜剧”的一面。用特写镜头看生活,丝毫毕现,遗憾痛苦都被放大,悲凉不如意之处自然无所遁形;把自己放得太大,得失心也自然重若泰山;把快乐放得太大,自然会担心快乐会短暂,患得患失…所以,特写镜头看生活,自然悲剧满满。用长镜头看生活,更宽广寥远的时空里,看到的不止于自身,许多自以为是的烦恼得失成败苦痛,便变得轻若浮萍;那时特写的悲剧,回头看来也只是生命中一点激越或平淡、深刻或浅小的印记,是余生微笑的一点喜剧元素。考生理解时要思考“特写”哪些东西,“长镜头”哪些东西,怎么是“悲剧”,为何又变成“喜剧”,从中领悟到的内涵。 立意: 特写之悲,不如长镜头之喜; 青春长镜头,转悲为喜; 特写的功名,长镜头下的浮云; 用“长镜头”看生命; …… 素材: 1.当海伦·凯勒失明时,如果她指永特写镜头看待自己,必定会把痛苦和无助放大为压垮自己心志的大山。史铁生双腿截肢过后,他也曾用特写镜头看待残疾,而找不到心灵的出口,还好他后来用长镜头看生命,重新审视或者的意义和自己的写作才能,于是在文坛上闯出一片靓丽的天地。 2. 世间万物,就像一串串用以谱乐的音符。长镜头把它谱成了一首首激扬、生动的圆舞曲和进行曲;特写镜头把它谱成了一支支低沉、忧伤的哀乐和挽歌。同样是一朵玫瑰,长镜头看到的是花朵和周围的蜜蜂蝴蝶以及远山的美丽,特写镜头看到的则是花上的刺和花瓣边沿的虫洞。 3.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家中被盗,丢失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罗斯福的做法正是用长镜头看待事情,让自己没有紧盯悲痛,而是看到了事情之上的乐观积极一面。 结构: - 30 - 本文是辩证性材料作文,但是题干隐含着否定“特写镜头”而肯定“长镜头”的态度。考生写作时要注意把握。如果写“用‘长镜头’看生命”这一立意,考生可以“生命是道风景,也许你偏爱用特写镜头拍出生命的内涵,而我独爱用长镜头展现生命的真谛”来开篇,接着可以用“用长镜头看生命,就是用整体的眼光看待生命”“用长镜头看生命,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命”两个分论点来论述,注意选择古今中外的恰当事例作为论据。然后联系现实,写要多用长镜头看生活,更积极,更乐观。最后以“让我们以长镜头看生命,看出缤纷色彩,看出秋水长天的意蕴”来结束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关键词句法:即在材料中寻找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词句等,抓准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更好地把握主旨,确定立意;2、以果溯因法: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入手立意,是行之有效的立意方法;3、情感倾向法:材料中往往有表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动词、关联词,把握住这些词的内涵,可以选择出最佳角度立意;4、寓意揭示法:对寓言、童话、漫画等寄寓性材料,须透过材料表象,“由物及人”、“由物及事”地联想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内涵,从而确立论点;5、辨明关系法:审题时要明确材料中人物或事件或行为的主次、轻重,思考其对比或关联关系,从而准确把握材料最佳立意。 语文附加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左氏序阖间事,无孙武;太史公为列传,言武以十三篇见于阖闾。余观之吴容有孙式者而十三篇非所著战国言兵者为之托于武焉尔,春秋大国,用兵不过数百乘,未有兴师十万者也,况在阖阁乎!田齐三晋既立为侯,臣乃称君曰主,主在春秋时大夫称也。是书所言皆战国事耳。其用兵法,乃秦人以虏使民法也,不仁人之言也。然自是世言用兵者,以为莫武若矣。 (选自姚鼐《惜抱轩集•读孙子》)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23. 选文作者姚鼐与________、________(姓名),并称清代散文“桐城派三祖”。 24.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否定了孙武拥有《孙子兵法》的著作权?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22. 余观之/吴容有孙武者/而十三篇非所著/战国言兵者为之/托于武焉尔。 23. (1). 方苞 (2). 刘大櫆 24. ①《左传》(史书)记载;②用兵规模;③称谓对象;④兵法性质(内容)。 【解析】 【22题详解】 - 30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画线句“余观之吴容有孙式者而十三篇非所著战国言兵者为之托于武焉尔”中“余观之”主谓宾表意完整,其后断开;“者”是句末语气词,表停顿,其后断开;“而”用于句首表转折,“十三篇非所著”是主谓结构,意为“十三篇《兵法》并非孙武所著”,表达完整意思,其后断开;“言兵者为之”意为“谈论兵法的人写的《兵法》”,句子主谓宾表意完整,其后断开。所以断句为:余观之/吴容有孙武者/而十三篇非所著/战国言兵者为之/托于武焉尔 【2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是一道填空题,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合语境来作答,不能写错字。 本题考查“桐城派三祖”, “桐城派三祖”是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分别为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题要求填写除方苞以外的两位,名字前后顺序没有关系,不能写错别字。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 本题要求概括作者否定孙武拥有《孙子兵法》的著作权的角度。“左氏序阖间事,无孙武”意为“《左传》记叙阖间的事,没有孙武”,可知《左传》这部史书没有记载;“春秋大国,用兵不过数百乘,未有兴师十万者也,况在阖阁乎”意为“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进行战争时,不超过几百辆兵车,发兵没有十万的时候,何况是阖间呢”,可知《兵书》中记载的用兵规模和当时用兵规模不符;“田齐三晋既立为侯,臣乃称君曰主,主在春秋时大夫称也”意为“田齐在‘三晋’时,已经立为诸侯,臣下称呼国君为君主,君主在春秋时期是大夫对国君的称呼”,可见称呼上不能对应;“是书所言皆战国事耳”意为“这本书所记载的都是战国的事情”,可知从年代和兵法内容上也不符。 【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 30 - 译文: 《左传》记叙阖间的事,没有孙武;太史公司马迁作列传,记载孙武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我认为吴王是接纳了孙武,但十三篇《兵法》并非孙武所著,应该是战国谈论兵法的人所著,假托是孙武罢了,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进行战争时,不超过几百辆兵车,发兵没有十万的时候,何况是阖间呢?田齐在"三晋"时,已经立为诸侯,臣下称呼国君为君主,君主在春秋时期是大夫对国君的称呼。这本书所记载的都是战国的事情。里面用兵的方法,是秦国人用以把百姓当作奴隶役使的方法,是不仁义的人写的。然而在这个社会上说起善用兵法的人,都以为没有人比得上孙武。 二、名著阅读题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中,宝钗前往潇湘馆寻黛玉,回来时无意间听到两个丫鬟谈论隐秘之事,为自保,她用“金蝉脱壳”法,诓得二人对黛玉生疑。 B. 《明天》中,单四嫂子求签许愿、给宝儿吃单方,可宝儿的病却不见好转,她只得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何小仙身上,结果还是人财两空。 C. 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翠翠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并未倒下:她谢绝住进船总家,孑然一身留在碧溪岨,守着渡船,等傩送归来。 D. 在与大马林鱼和鲨鱼的殊死搏斗中,老渔夫表现出了“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尽管最后只拖回一副鱼骨架,但他依然不失为精神的胜利者。 E. 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央告、康顺子的求工,表现了人民生活的苦难:秦仲义实业救国理想破灭后的沮丧与绝望,表现了遗老遗少的哀叹。 【答案】C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 C项,“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翠翠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并未倒下:她谢绝住进船总家,孑然一身留在碧溪岨,守着渡船,等傩送归来”中“孑然一身留在碧溪岨”是无中生有的信息,小说中就是表现她她谢绝住进船总家,守着渡船,等傩送归来; E项,“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央告、康顺子的求工,表现了人民生活的苦难:秦仲义实业救国理想破灭后的沮丧与绝望,表现了遗老遗少的哀叹”中“表现了遗老遗少的哀叹”错误,这些人物都不是遗老遗少,他们中有社会底层劳苦百姓,还有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 - 30 - 故选CE。 2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宝玉挨打”是发生在封建卫道者和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第一次面对面的剧烈冲突,这场风波虽在王夫人出现后有所缓和,但直到贾母出场才暂时平息。 B. 《呐喊》塑造了许多愚弱麻木的国民形象,如为给儿子治病讨要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夫妇,忘却当年革命同伴的N先生,被老妇撞倒却不敢反驳的车夫。 C. 《茶馆》第一幕中,庞太监对秦仲义说:“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句台词表明维新变法失败后,封建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了。 D. 《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因为受父兄的挑唆,怀疑哈姆莱特对自己的感情,要把哈姆莱特送她的礼物退还给哈姆莱特,以此断绝与哈姆菜特的关系。 E. 《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被打发到葛朗台家,刻薄、悭吝的葛朗台拿乌鸦肉招待侄儿,不让拿依在面包中加奶酪,阻止女儿在咖啡里为他多放糖。 【答案】B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 B项,“《呐喊》塑造了许多愚弱麻木的国民形象,如为给儿子治病讨要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夫妇,忘却当年革命同伴的N先生,被老妇撞倒却不敢反驳的车夫”中错在将车夫归入“愚弱麻木的国民形象”;其中车夫“不敢反驳”这一说法,亦属乌有。 D项,“《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因为受父兄的挑唆,怀疑哈姆莱特对自己的感情,要把哈姆莱特送她的礼物退还给哈姆莱特,以此断绝与哈姆菜特的关系”表述错误,雷欧提斯没有挑唆妹妹与哈姆莱特的关系;奥菲利娅退还哈姆莱特礼物,意在试探哈姆莱特对自己是否真心,并借此探察他是否真疯。 故选BD。 27.简答题。 (1)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她)听了却动了气,说:“等我问二姐姐去!我骂那起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们出气何如”说着便要走去。宝钗忙一把拉住,笑道:“你又发疯了,还不给我坐下呢。”黛玉笑她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 (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 30 - 宝钗、黛玉口中的“你”指谁?她为什么事打抱不平?这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2)《阿Q正传》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情节:“待三个萝卜吃完时,他已经打定了进城的主意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述阿Q进城的前因后果。 (3)抗战胜利后,裕泰茶馆的样子不像从前那么体面了,但也有“突出惹眼的”变化。这突出惹眼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生活现实? (4)《欧也妮葛朗台》中,弟弟破产自杀,老葛朗台不愿承担弟弟提出的善待遗孤的委托,却又想掩人耳目,换取虚名。为此,他做了哪几件事? 【答案】⑴史湘云。邢岫烟投奔邢夫人未得善待,入不敷出,只得在冬日里典当棉衣维持开支。豪爽率直、仗义勇为。 ⑵前因:调戏吴妈,招来赵老太爷的打骂、勒索;未庄没人请他做短工,断了生计。后果:进城后因为偷盗逃回未庄。 ⑶“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字也更大;条子旁边还贴着“茶钱先付”的新字条。这一变化反映了黑暗统治下,国民没有言论自由,王利发害怕招惹是非,茶馆的生存更加艰难。 ⑷①让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把他打发到国外去;②让格拉桑自出路费帮他去巴黎处理弟弟的破产事件;③拍卖弟弟遗产支付部分欠款,并许诺等侄儿发财后归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这是一道名著阅读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先浏览序言,快速阅读目录,阅读注解。再对正文阅读,我们在阅读正文的时候,前几章内容一般是很重要的情节。这些情节对作品整体内容的理解是有帮助的,最后还可以写思考和感想,这也是很有意义的。 本题考查《红楼梦》《阿Q正传》《茶馆》《欧也妮葛朗台》的相关情节内容。 (1)宝钗、黛玉口中的“你”指的是“史湘云”, 这是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的内容,当史湘云从宝钗的口里知道了邢岫烟的遭遇后,心里气不过,要替邢岫烟出口气,找迎春二姐姐,要骂她的丫鬟婆子,也就是要替迎春“清理门户”。表现了史湘云豪爽率直、仗义勇为的性格特点。 (2)《阿Q正传》中“待三个萝卜吃完时,他已经打定了进城的主意了。”前因是: 第四章的“恋爱的悲剧”。 - 30 - 阿Q将希望寄托在了吴妈身上,向吴妈求婚,阿Q出言直:“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但是不仅遭到了她的拒绝,还被赵大爷痛打一顿,另附上五个条件,而赵家则趁机盘剥阿Q的最后一点财产,连身上的破烂衣服也不放过。未庄的人就都开始躲着阿Q了,以致于弄到阿Q的生计也出了问题,没酒可喝,没活儿可干。他的活儿都让小D占去了,阿Q一气之下和小D展开了一场“龙虎斗”,结果是不了了之了。阿Q只好出门“求食”。后果是:这句话是第五章的最后一句,与第六章衔接得很紧,未庄已无立足之地,只好进城碰碰运气了。第六章则是写阿Q从城里回来后的“中兴”和“末路”。 从“中兴”到“末路”是与未庄人对他的态度的变化紧密相连的——从“疑而且敬”逐渐变成“敬而远之”、“斯亦不足畏也矣”。这一章是小说的第一个波澜,未庄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两次变化——由欺侮到敬畏再到蔑视。由最初的人人喊打避之唯恐不及到现在的趋之若鹜争相高攀,究其原因,是因为从城里归来的阿Q摇身一变——“穿的是新夹袄,看去腰间还挂着一个大搭连,沉钿钿的将裤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俨然一个阔人,并且他还声称在举人家帮忙、目睹过革命党被杀头的情景。但最终依然落得个“斯亦不足畏也矣”的蔑视,则是因为人们已经弄清楚他不过是进城当了一个“不敢再偷的偷儿”。 (3)《茶馆》中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内战不断,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掌柜王利发为了茶馆的生存,对茶馆进行了改良。现在“裕泰”茶馆的样子,可不像当年那么体面了,藤椅已不见,代已小凳与条凳。自房屋至家具都显得黯淡无光,假若有什么突出惹眼的东西,那就是“莫谈国事”的纸条,条子更多,字也更大了。在这些条子旁边还贴着“茶钱先付”的新纸条。“莫谈国事”反映了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国民没有言论自由,王利发害怕招惹是非,所以提示民众不要谈论国事,一面惹祸上身;“茶钱先付”表明在那样一个动荡黑暗的年代,茶馆的生存更加艰难,赊账的话可能会使茶馆生存不下去。战争永远是残酷的。人们流离失所,无依无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欧也妮葛朗台》中,弟弟破产自杀,老葛朗台不愿承担弟弟提出的善待遗孤的委托,却又想掩人耳目,换取虚名。为此,他做了这几件事:葛朗台利用公证人克罗旭叔侄和银行家德·格拉桑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巧妙地让格拉桑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同时让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填写了申请出国的护照,把他打发到国外去。凭葛朗台的信誉和格拉桑的银号,债权人保留了债券。葛朗台变卖了弟弟的财产,发放了47%的债务,剩下的债务,他以侄儿将全部偿还为借口,拖延了五年之久。 【点睛】概括小说故事情节的方法: - 30 - (1)“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2)特殊词句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 30 - - 3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