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72分)‎ 一、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5分,共72分)‎ 1、 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与形式,下列属于文化的选项有(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思想、理论、信念和道德 ‎③民主选举,商品贸易 ④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2017年1月19日,中国和埃及在广州举行2016中埃文化年闭幕式 ‎②2016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 ‎③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④2016年10月19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举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是( )‎ A.思维方式 B.交往方式 C.行为选择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塑造人生主要表现在,优秀文化能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使人获得一切物质财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一般说来,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体现着一个家庭的家教家风。你在学校的表现,你展示给别人的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 性格、喜好、人品。可见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2017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时刻不忘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材料表明( ) ‎ ‎①文化是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④文化环境对人产生重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8.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表明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9.“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些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文化可以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个人,当他热爱阅读,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时,内在的精神就会纯净如水,外露的气质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到舒适、淡雅。这说明 A.文化提升人的层次和幸福感 B.文化改变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C.文化塑造人生,促进入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1.漫漫丝绸路,悠悠驼铃声。驼铃声响起的时候,带给远方的不仅仅是飘逸的丝绸、清香的茶叶和精美的瓷器。这是因为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商品交换的实质就是文化交流 ‎③商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2016年的年度节奏就是刷刷刷。刷微博、刷微信、刷网剧、刷直播……人们在刷刷刷中分享日益爆炸的信息世界。这说明 A.旧的传播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已经不起作用 B.现代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手机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D.文化交流与共享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13.“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台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高度。新媒体的发展 ‎①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创新 ②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 ④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据调查,大多数年轻观众表示不喜欢戏曲,觉得“没感觉”,其重要原因是戏曲题材内容与时代脱节、节奏太慢,与影视、互联网等其他娱乐文化相比戏曲形式不够丰富。下列做法中有助于让传统戏曲得到更多年轻人青睐的是 A.为传统戏曲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B.摒弃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糟粕 C.让传统戏曲进校园 D.让人民群众成为戏曲创作主体 ‎15.“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是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④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A. ‎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16. 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一一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推动我国互联网文化和互联网经济的深化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实现创新 ‎①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是推动文化维承的必然结果,‎ ‎③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必然前提 A 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7.在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中,传统戏曲与小提琴共鸣的《梁祝》和漫声讴歌的江南小曲《茉莉花》无疑是世界最熟悉的中国音律,中国特有的婉约柔美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演绎下在湖面缓缓流淌。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增强了“G20”成员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促进了中国与“G20”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④有利于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核心和主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人2022,生动自然。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 A.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 C.文化的创新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D.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9.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统称,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文化相互交融,渐趋同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我国清明时节各地民俗呈现出很大的不同:绵山脚下忆先贤(山西);雨花台上祭英烈(江苏);洛阳城里赏牡丹(河南);潍坊河畔放风筝(山东)。这体现了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B.地区不同文化就不相同 C.文化具有区域特色 D.文化具有民族特点 ‎21.当前我国有一部分人,没有悟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怀疑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甚至干脆下结论:传统文化在当下不适用,该修改或淘汰。于是乎,开口洋腔、满腔西方,忘记了自己的祖宗是谁,叛逆自己的民族属性,漠视自己的传承责任。这启示我们要 ‎①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②反对“封闭主义”‎ ‎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④反对“守旧主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100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游历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后,认定这三国中,中国必将胜出。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内在的本质。卡内基说的“内在的本质”指的是 ‎①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 ‎③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 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厦门集美学村有一批“穿西装 戴斗笠”的楼房:传统面南风味的燕尾脊红砖墙与西洋风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为一体。欣赏这些优美的建筑,人们感悟到( )‎ A.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的继承和借鉴 B.传统建筑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C.优秀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24.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全国100个传统村落进行拍摄。福建龙岩的培田村一举成为该纪录片的开篇之作。典型的客家明清建筑群,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耕读为本”的客家精神,成就了培田800年的辉煌。《记住乡愁》的拍摄旨在 A.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B.展示中华文化的辉煌 C.促进区域文化融合 D.提升乡土文化品味 ‎25.“中华文化像—个很大的圆。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他缺席。”这说明 ‎①中文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②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 ‎①构筑文化长城抵制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 ④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7.“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曾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在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 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在这一活动中 ‎①中英戏剧文化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②要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大力宣传本民族文化 ‎③应在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应相互比较,分清哪国的文化价值更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8.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本国的社会实践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D.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9“2018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3月14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展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百余项,包括纺、染、织、绣、印等传统工艺及各类民族服装服饰。展出这些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纺织历史与文化 ‎③基于它们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根本标志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力度、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国家重视教育发展是因为 ‎①教育正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②教育在发展文化中具有特定的作用 ‎③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1.电影《捉妖记2》延续了《捉妖记》的精彩所在,票房再次突破20亿。“捉妖记”系列取材于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结合最新特效技术,借鉴好莱坞影片美学路线,表达人类的普世性情感,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捉妖记系列”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 ‎ ①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摒弃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 ‎③在艺术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 ④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2.基层是沃土,群众是老师。狗年新春,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用脚板去丈量、去领悟,用镜头去记录、去贴近,为新时代放歌,在与基层群众“零距离”的接触中,不仅提升了新闻深度,也增强了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同感。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的原因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3. 2018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赋予经典新的生命。节目一经播出就赚足了口碑。这启示我们 ‎ ①用新传媒取代旧传媒已成为文化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 ‎②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有利于扩大文化影响力 ‎ ‎③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文艺节目必将走向艺术的巅峰 ‎ ‎④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文艺创作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喜好决定着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路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④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5. 2018年3月2日,时值中国元宵节,首届中意文化年在意大利菲洛特拉诺市隆重开幕。本次盛会旨在响应“一带一路”政策、加强中意双边合作、促进两国经济发展、打造中意商业文化交流的平台,设有汉服走秀、茶道表演、书画展出等多个中国文化主题活动。在意大利举办中意文化年活动有利于 ‎①输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②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③推动中意文化艺术交流 ④意大利人民认同中华文化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6.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时期,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有一副对联甚是有趣,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品味此联,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7.民乐、杂技、京剧……一场场原汁原昧的中国文艺演出在世界各地精彩呈现;舞龙狮、逛庙会、观焰火……越来越多的春节庆祝活动为各国民众增乐添趣。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全球范围内焕发出新的活力。这表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 ‎①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③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好本民族文化④消除中西文化差异实现,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8.在隋唐,自汉代从印度传入我国的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些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③文化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消失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9.《墨经》有文:“景到,在午有端,舆景长,说在端。”描述的就是墨子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对光的直线传播进行的科学解释。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墨子号” 是对他的致敬,也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致敬。这折射出我国的科学技术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 ‎ 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它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遵纪守法、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1.通过古丝绸之路,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促使中阿文明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依托具有历史积淀的文明对话,中阿双方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从中可见 A.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B.文化能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 C.文化传播主导文化发展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2.今年春节有网友曝光:有两名男子穿着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抗日碉堡前摆造型拍照。基于此,我们应 ‎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②持兼容并包的态度,容纳各种思想观念 ‎ ‎③坚持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准许存在不同行为 ④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旨在说明( )‎ A.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4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截至2018年7月底,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53处。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 )‎ A.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 B.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C.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D.人类文明趋同与融合 ‎45.每逢春节,人们通过贴窗花、写春联、放爆竹等活动辞旧迎新。可见,民族节日是( )‎ A.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 B.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46.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二者表达的共同观点是( )‎ A.失去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B.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47.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联幼油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日廉,不污且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洁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 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8.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其最主要的见证是( ) ‎ ‎①汉字 ②文学艺术 ③史书典籍 ④科学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8分)‎ 二、非选择题 ‎49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千校一面”是不可行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建设和谐健康校园的重要性。(8分)‎ ‎50.为了适应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文化艺术需求,古老的河南豫剧工作者们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河南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不同部门的共同重视与保护下,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豫剧亦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海外,积极学习国际化的舞台经验,与外国演员合作交流等等。豫剧采取种种措施,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新模式,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豫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文化交流,以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0分)‎ ‎51.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每期节目由一位名人倾情演讲,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节目每期有八至十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300位大学生作为观众现场分享这场有思考、有礼 ‎ ‎ 疑问、有价值观、有锋芒的思想碰撞。这档栏目既借鉴了海外节目的成功经验,又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开讲啦》获得青年观众追捧,蕴含巨大商业价值对文化企业经营的启示。(10分)‎ 答案 ‎1-10 BDDCA CBADD ‎11-20 DBDAD DBCDC ‎21-30 ABAAD CADDD ‎31-40 BDDCC CCAAC ‎41-48 DBCCB ADC 47. ‎(8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②文化影响人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课堂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教育功能.熏陶激励功能,可谓“润物细无声”。‎ ‎④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8、 ‎(10分)‎ ‎①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在“走出去”过程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既要保持文化品牌的个性和特点,又要遵循文化共性与普遍规律,搭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 ‎④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推动豫剧“走出去”。‎ ‎49(10分)‎ ‎(1)立足于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3)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 坚持正确方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