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曲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曲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 试题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儒学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那么,儒学具有哪些本质特性呢?‎ 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时,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当佛学传入中国后,儒学不仅与之共存,而且将其引为自己的借鉴学习对象。这些都体现了儒学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备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惟是以求、知错即纠”,而不能“知错不改、文过饰非”。实事求是出自中国史籍《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刘德是一个具有儒学思想的人,《汉书》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这里举一个例子。东汉著名儒学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一书有《问孔》《刺孟》两篇文章。文中认为,即使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和儒家学说创始人,如果发现他们思想中有疏失有错误,也应加以“问难”,以纠“非”而明“是”。像王充这样敢于指出和纠正前辈儒学思想家著述与言行中错误的学者,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这说明,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 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为务”。所谓经世致用,就是要坚持将儒学的道德要求和思想主张应用于个人的修养和国家、社会的治理,也就是儒学大家们坚持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实干兴邦”。在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儒学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方针,为汉武帝所采纳。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正是由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才不仅成就了它对中国文文明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节选自《教育文化论坛》)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学产生、存在和发展于中国,且传播到亚洲乃至世界,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它具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不断进步,能够解决当今世界的所有问题。‎ B.儒学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位居第一的“显学”,是儒学比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更有影响力的结果。‎ C.儒学有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等几个主要方面的本质特性。它因开放包容所以能海纳百川,对别的学说兼收并蓄。‎ D.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所具有的重要特性,中国学者在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都能对自身思想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并纠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儒家思想与佛学等共存的事实,论证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及发展活力。‎ B.文章引用王充《论衡》中相关的观点,旨在说明王充敢于纠正孔孟思想中存在的错误。‎ C.文章举刘德的例子,论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国历代的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 D.文章运用因果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因为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求是并改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学的经世致用,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B.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 C.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的两千年间,能够存在和发展,并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共同决定的。‎ D.西汉时期,因为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所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散发着一股特有的馨香。‎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蓬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末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 ‎“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蓬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 ‎“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蓬前望着这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把它刨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形。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不是从正面揭露“瞎指挥”这种社会现象,而是从抗拒“瞎指挥”的角度来写,这种方式既弘扬了正气,又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B.小说有意把三儿写成是一个从农村招聘来的乡政府的报道员,这说明他的地位在乡干部里是最低微的,并且随时都有被解聘的可能。‎ C.“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在乡长面前不是理直气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敷衍,显现了人物的真实性。‎ D.“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说明乡长不仅被三儿的行为感动,而且进行了反省,乡长的表现让我们完全看到了希望。‎ ‎5. 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标题“玉米的馨香”的作用。(6分)‎ ‎6. 小说的语言颇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1日) ‎ 材料二:‎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 ‎ 材料三:‎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货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推进舱两侧各有一翼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此外飞船还安装了24台姿控发动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约6.5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H-Ⅱ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下行运载能力约为6.0吨。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载荷比高达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 材料四:‎ ‎2017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消息一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 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 ‎。每每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的实施阶段。‎ B.“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C.“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物舱和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的推进舱两部分组成。‎ D.“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航天是高风险事业,航天人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失败中砥砺前行,方可登顶世界科技之巅。‎ B.运载“天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今年4月20日发射成功,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今年7月2日发射失利。‎ C.推进剂补加技术等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需要突破并验证的关键技术。‎ D.只要能及时补给推进剂、空气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就定能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及现实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 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①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B.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C.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D.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去祭祀土谷之神,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指元行钦等诸臣以死报国的决心。‎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史”是“御史”,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逝的父皇,即太上皇。这里用“先”表示对已亡故君主的尊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行钦作战勇猛,数立战功。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单骑退敌。‎ B.元行钦忠心为君,宠绝诸将。庄宗曾因感激元行钦,哭着说要与元钦共享富贵;赵在礼在邺城谋反,行钦攻邺无功,也并未受到斥责。‎ C.元行钦眼光敏锐,见微知著。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后率军屯驻卫州,把其谋反消息上奏皇帝。‎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情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起誓,以死报主;唐庄宗死后,他却出逃偷生,最终被抓住而处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2)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①,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②。‎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③。‎ ‎【注】①鸣髇血污:鸣髇(xiā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②‎ 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③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下文“胡骑”“汉家”对举,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 B.“谁道投鞭飞渡”一句,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暗指宋朝军队虽规模宏大,却终究不堪一击,令人痛惜。‎ C.“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词人以“季子”自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 D.全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开端,下阕转而表达了壮志消磨之悲,多处用典故寄寓情志,颇见雄豪之气,体现了辛词一贯的风格。‎ ‎15.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用“ ▲ , ▲ ” 两句赞扬了宋武帝刘裕当年为收复中原而大举北伐、建立功业的威猛之势。‎ ‎(2)《劝学》中指出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 ▲ ”的后果。‎ ‎(3)李白《蜀道难》中用“     ▲   ”一句来回答了“西游何时还”的问题,增添空山之愁的因素是“ ▲  ”。‎ ‎(4)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一句,写琵琶女年长色衰、芳华消逝后的悲苦遭遇,失意困顿之人也常用这句诗来讽刺现实社会的冷漠势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7~19 题。‎ ‎2017年7月,中国的可可西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可可西里契合了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所需的____①___的自然美景、审美价值、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栖息地完整的严苛标准。海拔4 500米以上大面积的高山和草原系统,具有洪荒之美,这种美景让人____②___。寒冷的高原气候,在不间断的地质变迁中形成了高山、冰川、原野、湖泊、湿地等鲜少人类干扰的荒野栖息地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美景。‎ 数万平方千米的荒野和繁衍其间的生灵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1/3以上的植物,以及依靠这些植物生存的所有食草动物都是青藏高原特有;拥有完整的长距离、大范围的大型兽类——藏羚羊迁徙路线。这些地球上最显著的生态价值让可可西里在全世界的视野中____③____。‎ 我们之所以需要荒野,正是因为它具有一个独立于人类价值的领域。荒野自然有着一种完整性,荒野中所固有的价值不需要以人类作为参照。荒野之中的生物不依赖于人类的价值评价而自为地进行它们的生命的活动,自然本身具有一种主体性的生命活力。(     )。‎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可可西里申遗意味着我国在世界遗产申请中不再____④____,是在从世界的角度重新认识荒野的自然价值。‎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①史无前例 ②众口一词 ③初试锋芒 ④迫不及待 ‎ B.①史无前例 ②叹为观止 ③脱颖而出 ④迫不及待 ‎ C.①无与伦比 ②叹为观止 ③脱颖而出 ④急功近利 ‎ D.①无与伦比 ②众口一词 ③初试锋芒 ④急功近利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寒冷的高原气候,在不间断的地质变迁中形成了高山、冰川、原野、湖泊等鲜少人类干扰的荒野栖息地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美景。‎ ‎ B.寒冷的高原气候,在不间断的地质变迁中造就了高山、冰川、原野、湖泊、湿地等鲜少人类干扰的荒野栖息地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美景。‎ C.气候寒冷的高原,在不间断的地质变迁中形成了高山、冰川、原野、湖泊等鲜少人类干扰的荒野栖息地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美景。‎ ‎ D.寒冷的高原气候,在不间断的地质变迁中造就了高山、冰川、原野、湖泊等鲜少人类干扰的荒野栖息地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原美景。‎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只要是没有经过人类扰动的荒野之地,就能让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类体会自然的本真力量和生命价值 ‎ B.没有经过人类扰动的荒野之地,能让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类体会自然的本真力量和生命价值 ‎ C.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类,能够从没有经过人类扰动的荒野之地中体会自然的本真力量和生命价值 ‎ D ‎.荒野之地因为没有被人类扰动,所以能让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类体会自然的本真力量和生命价值 ‎20.下面是曲阳一中新蕾文学社社长刘妍给著名作家王蒙写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尊敬的王老:‎ 您已荣幸地被邀请为贵社顾问。您已八十高龄,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之职,我们非常感激。同时,我们敬请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新蕾的发展建言献策。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一周年大会,届时恭请您务必莅临指导。‎ 刘妍 顿首 ‎2019年5月8日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 ‎ ③将 改为 ④将 改为 ‎ ‎ ⑤将 改为 ‎ ‎21. 如图是某公司货物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请以配送中心为陈述主体,把该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含标点)。(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时间4月16日凌晨,法国著名地标性建筑物——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法国当地民众纷纷跪在地上,唱着圣歌为它祈祷。事件发生后有人说:好可惜这座在战争年代都傲然挺立的雄伟艺术品,却在和平年代,却遭到了如此的创伤,令人惋惜。有人说:唉,我还没有到那里和它合影,早知道早点去就好了。有人说:活该,国人不应该为之痛惜,谁让你们当年烧了我们的圆明园,报应。‎ 请根据你对新闻以及材料中的评论,谈一谈你的看法与感悟。要求:明确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C【解析】A“推陈出新”无中生有;B“比……更有影响力”错,原文是说儒学向道家等学说学习,才位居百家第一;D绝对化错误,原文是“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 ‎2.B【解析】文章引用王充《论衡》相关的观点,旨在说明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特性。‎ ‎3.D【解析】原文中是目的关系,“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选项曲解为“因为把积极进取……所以汉武帝…”因果关系。‎ ‎4.【D】(3分)D项,“而且进行了反省”不当,文中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被三儿的行为感动,且“完全看到希望”与文意不符,只是说,看到了一些希望。故选D。‎ ‎5.(6分)①构成线索。玉米的馨香,统领全文,首尾呼应,巧妙地把玉米和由玉米 引发的事件贯穿到一起。②玉米的馨香,不仅指玉米的芳香,而且象征着三儿的良知和敢于“抗上”的美德。③突出主题。标题突出了 “要有良知,有思想,面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要敢于抗拒”的主题。‎ ‎6.(6分)①口语化。如“呆了半晌”“待会儿”“ 吸吸鼻子”等语言,完全口语化,亲切 自然。②有地域色彩。如“俺娃子”“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等语言,凸显了浓郁的地域色彩,鲜活真实。③简洁明快。本文语言不事雕琢,多用短句, 生活气息浓厚,整体上形成了简洁明快的风格。‎ ‎7. D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强加因果。  ‎ ‎8. D D.如果能及时补给推进剂、空气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就能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说法过于绝对。‎ ‎9.(6分)①主要任务: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②现实意义: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10. A.【解析】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11. D.【解析】“太上皇”与“先皇帝”不同,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改编题】‎ ‎12. C.【解析】C项,“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不正确,原文是“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意思是“李嗣源兵变,与赵在礼会合。元行钦听闻此事,率军撤退屯驻卫州”,可见“预见”之说纯属臆断。‎ ‎13. (1)臣原本只是一个卑贱之人,承蒙陛下爱护体恤,官位达到将相。如今危难之时,却不能报效国家,即使死了也无法推脱自己的责任。(句子大意正确2分,“蒙”“虽”“塞责”各1分,共5分。)‎ ‎(2)在李嗣源发动兵变之时,诸将不知道该离去还是留下,而只有行钦把谋反的消息及时上报皇帝,至于断发自誓,他的忠诚节义实在值得嘉奖。(句子大意正确2分,“去就”“闻”“诚节”各1分,共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行钦,幽州人,是刘守光的偏将。和李嗣源在山北作战,身中七箭。元行钦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元行钦多次失败,于是投降李嗣源。李嗣源认为他是猛士,把他收为养子。元行钦跟随李嗣源作战,屡立战功。庄宗李存勖听说元行钦骁勇善战,收纳他在身边做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作战,战败而溃逃,被数百梁兵追赶,重重兵器包围。元行钦单马驰来,夺剑砍断敌军长矛两支,斩下一人首级,包围的梁兵分散退去。李存勖抱着行钦哭道:“富贵和你共享!”从此,元行钦在诸将中最受宠信。‎ 赵在礼谋反。唐庄宗于是任命元行钦为邺都行营招抚使,让他率领二千兵马前去讨伐。元行钦用诏书劝降赵在礼。赵在礼登上城楼对行钦道:“将士们长期离开家乡父母,没有领取皇帝的旨意就急切归家,后悔哪里来得及呢?倘若您在皇帝面前替他们说说好话,将士们还能改过自新。”元行钦道:“天子认为你们是国家的有功之人,一定会宽容赦免你们的小过错。”赵在礼拜了两次,把诏书给士兵们看。皇甫晖从一旁夺过诏书,将之撕毁,军士都吵闹不止。‎ 元行钦攻邺城不下,而庄宗想亲自率兵前往,群臣都进谏阻止,于是唐庄宗只得派明宗李嗣源前去平叛。李嗣源在城西驻军,而元行钦则在城南驻军。不久,李嗣源兵变,与赵在礼会合。元行钦听闻此事,率军撤退屯驻卫州,把李嗣源已经谋反的消息上奏皇帝。庄宗派遣李从璟快速赶到李嗣源处核实事情真伪。李从璟,是李嗣源的儿子,到了卫州,当时明宗已经反叛,行钦于是拘禁从璟,将杀他。从璟请求回到京师,行钦于是同意了。不久,李嗣源率军南下,元行钦便返回京师。后来,元行钦又随唐庄宗前往汴州(今河南开封),行至荥泽时,闻听李嗣源已经到达黎阳(今河南浚县)。庄宗又想派李从璟去面见并劝降李嗣源,但元行钦认为不可,并将李从璟杀死。‎ 这时,李嗣源进入汴州,唐庄宗不能前进。唐庄宗对元行钦说:“‎ 你们跟随我这么久,荣华富贵危急患难共同经历。如今情势危急,你们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到荥泽,要单枪匹马自己去求见李嗣源,你们各自陈说利害关系。如今让我到了这样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元行钦哭着回答道:“臣原本只是一个卑贱之人,承蒙陛下爱护体恤,官至将相之位。如今危难之时,却不能报效国家,即使死了也无法推脱自己的责任。”于是和众将一百多人,都解开发髻,剪断头发,放在地上,发誓以死报主,君臣相拥痛哭。‎ 唐庄宗遇害后,元行钦出逃,被村夫捉拿,刺史石潭打断元行钦的双脚,用囚车将他送到洛阳。李嗣源见到元行钦后,大骂道:“我儿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元行钦怒目直视道:“那先帝又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于是李嗣源将元行钦斩于洛阳闹市。‎ 唉!死亡可贵的原因,是能为道义(而死)而不苟且偷生。在李嗣源发动兵变之时,诸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只有行钦把谋反的消息及时上报,至于断发自誓,他的忠诚节义实在值得嘉奖。等到唐庄宗驾崩后,他不能自我决断,反而逃跑来苟且偷生,最终被抓住被处死。他的言辞虽然慷慨不屈,但是他的死并不是他的志愿,哪里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14.B 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B项,用苻坚的典故,是借此比喻金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的败绩。(可结合下文“鸣髇血污”的注释、“风雨佛狸愁”的含义理解)。【改编自课本注释】‎ ‎15.①少年时意气风发、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作者以“季子”自拟,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欲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豪情。‎ ‎②欲归隐却仍心系国事的矛盾心态。作者“欲去江上”种橘置产,劝友人不要效仿李广南山习射,只须谋“富民侯”之安逸清闲。实则表达了自己一心为国却无用武之地,欲去而不忍去的矛盾心情。‎ ‎③壮志难酬,年华易老的愁苦愤懑。“今老矣,搔白首”与上阕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深忧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 ‎16.【改编自课本注释】‎ ‎(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畏途巉岩不可攀  又闻子规啼夜月 ‎(4)门前冷落鞍马稀 ‎17.【C】(3分)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伦:类、同辈。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前所未有。根据语境,应选“无与伦比”‎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语境强调的是人们对具有洪荒之美的高原美景的赞美,故选“叹为观止”。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初试锋芒: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二者都有“显示”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全部显示出来,后者偏重于开始显示,结合语境应选用“脱颖而出”。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语境强调的是我国在世界遗产申请中不再追求眼前的利益,故选用“急功近利”。‎ ‎18.【D】 (3分)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即主语“气候”与宾语“栖息地”“美景”不搭配;二是并列不当,即“湿地”不能与“湖泊”并列。A项,第一处错误没修改。B项,第二处错误没有修改。C项,第一处错误修改后,主语“高原”与宾语“栖息地”“美景”仍旧不搭配。‎ ‎19.【B】(3分)括号前的内容表述的是人类需要荒野的具体原因,论述的中心是“荒野”,根据表述的一致性原则,括号内语句的主语应是“荒野”,联系上下文分析,括号内应承接前文荒野的特点写荒野之地能带给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类的好处。A项,“只要……就……”说法绝对;C项,主语为“人类”,与前文论述中心不一致;D项,此处用因果关系句,与前文不连贯。 ‎ ‎20.(5分)答案:①将“荣幸地”删去;②将“贵社”改为“我社”;③将“忝列”改为“屈就”;④将“务必”删去;⑤将“顿首”删去。(每处1分)‎ 解析:“荣幸地”不能用于对方,应该删去;“贵社”是敬辞,不能用于己方;“忝列”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务必”语气强硬,应删去;“顿首”是敬辞,常用于书信结尾署名之后,不能用于邀请函。‎ ‎21.(6分)答案:配送中心从供货商处收货,然后将货物储存在仓库,并定期盘点。(2分)接到订单后,中心拣出所需货物,配送给相应的客户。(2分)如果货物有缺,则需要进行补货。(2分)‎ ‎22.审题时要抓住所给材料,可以分成两种评论。第一种评论:谈的是文物保护问题,考生可以围绕保护文物,文化经不起破坏,文明不能承受之殇等角度立意行文;第二种评论:是人们狭隘的民族观念,考生可以围绕摒弃狭隘的民族观念,莫让文明染上仇恨,狭隘的民族主义可休矣,理性爱国等多角度行文。【曲阳一中原创题】‎ 莫让文明染上仇恨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焚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字眼层出不穷。‎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焚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 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抢掠焚烧是野蛮战争的结果,是历史的伤痕,而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是和平时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遗憾。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面对文明与智慧的消逝,我们不能抱有仇恨。‎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不是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拍手叫好,而是为了更好前行。雨果曾经痛斥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洗劫圆明园,今天,我们却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在发泄仇恨,并名曰“铭记历史”。一百多年过去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他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圣地,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教育是让我们铭记历史,在人类无止境的纷争中寻找和平,教给我们要记住过往避免重蹈覆辙,而不是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痛斥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巴黎圣母院大火,不可“烧毁”理性 法国巴黎承载数百年历史的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这是巴黎圣母院迄今为止遭遇的最大浩劫。这把火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大家对此深感痛心。‎ 然而,国内网络上有不少人却出现“同态复仇”心理,甚至有人幸灾乐祸,认为“天道好轮回”。建筑古迹文化遗产不分国界,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爱国,大火万万不可烧毁网友的理性。‎ 面对烧毁文化遗迹的熊熊大火,无数人悲恸伤感,但在这之外,亦有其他声音出现。较为典型的是不少网民持有“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的幸灾乐祸的态度,认为这一灾难性媒介事件看似是非人为故意的发生,实则是对于过往的补偿。总的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同态复仇”的恶性心理,即你有损于我,那我也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态复仇”‎ 本质上是一种野蛮的、非理性的、非现代的社会思维方式和行为理念。‎ ‎“同态复仇”的心理并不可取,而且巴黎圣母院建筑及其文化本身并不承载着赎罪的表征和义务。巴黎圣母院最早于1163年开工,1345年竣工,虽历经多次修缮,但其已拥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建筑与雕刻艺术、室内珍宝以及无数劳动智慧的凝结都是属于人类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它已然逾越了民族、文化、国别的边界,对于全世界的人民都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比如围绕巴黎圣母院这一伟大的古迹及其瑰丽的珍宝,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文艺作品,其中较为著名的即为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有人说:“巴黎圣母院有多美,《巴黎圣母院》就有多美”,当巴黎圣母院起火引发公众讨论时,《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也成为了“高频词汇”,可见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文学作品的本质和源头实则来自于巴黎圣母院这一建筑及其文化本身。巴黎圣母院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且难以磨灭的,它不仅属于法国,更属于全世界。‎ 诚然,勿忘国耻是每个国人的必修课程,然而面对声势浩大的舆论浪潮切不可丧失了理性,随波逐流催动恶性的群体极化。如若抱着“同态复仇”的心理“观赏”巴黎圣母院之上的熊熊烈火,我们又与当年历史的罪人有何差异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