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①郡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察举制 ④科举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①正确。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与题意不符,②错误。察举制是汉代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与题意不符,③错误。科举制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加强中央集权,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排除ABC,所以选D。 【点睛】紧扣设问要求“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选项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即可知道答案。 2.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 A. 确保文书安全 B. 削弱丞相权力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的半印勘合制度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所以这是对地方官员进行限制和监督的制度,故选C;AD不属于题干要表达的意思,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ABD。 点睛:这一题考查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君主专制是相对于君主和丞相之间权力的关系,主要是决策方面的权力;中央集权是就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而言的,所以中央集权的加强应该是地方权力的削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故做这类题需要先判断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还是君权和相权的关系,然后决定到底是选中央集权还是君主专制相关的选项。 3.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撤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此记载反映了汉武帝推行 A. 郡国并行制度 B. 推恩令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撤别属汉郡”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即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C选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并未撤销封国,完全推行郡县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清朝史学家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硫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A. 中央集权加强 B. 宗法制发展 C. 科举制范围扩大 D. 君主专制加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加强。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奋于“功名”体现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度而非宗法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范围的扩大是在宋朝而非材料中的唐朝,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君主专制加强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 5.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其确立分别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 C. 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 D.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别在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D。 6.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 民主主义国家 B. 新民主主义国家 C. 资本主义国家 D. 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相关内容的了解以及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毛泽东所叙述的这种国家形式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是一种过渡的国家形式,选项中符合材料要求的只有B项,即新民主主义国家。而其余三项中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并不一定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且不是过渡的社会形式。 7.现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打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每一次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打破“计划经济崇拜”的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 D.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等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问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成为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故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内容 【详解】 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 ②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 ③科学地分析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在毛泽东思想中已有重要阐述,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成果。排除含有②的ABD项。①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 9.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国民革命时期,与题意不合,故A项排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据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为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排除;《论人民民主专政》为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发展内容 10.罗兰·斯特龙伯格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中评价一种文学艺术流派时说:“(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启蒙运动推崇理性主义……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无序……人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这里评价的文学艺术流派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材料中给出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可以看出它反对理性。再根据“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强调的是人的想象和创造,因此应为浪漫主义,故本题选B选项。A选项时间在启蒙运动之前,所以谈不上对启蒙运动的反抗;C项主张写实,不强调想象和创造力;D选项主要特点是用荒诞的手法来表现问题,材料中没有叙述出这一特点。 11.19世纪以来,美术创作异彩纷呈、成果丰硕。现代美术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 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 B. 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 C. 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日益变化 D. 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 【答案】D 【解析】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故排除C,选D。AB是印象派诞生的背景,排除。 12.下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 扫盲教育工作 B. 普及义务教育 C. 加强职业教育 D. 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B 【解析】 【详解】“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说明了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普及义务教育,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 第II卷(材料题共52分) 13.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 【答案】(1)规律: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选拔标准由家世、贤能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2)特点: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权独立(与行政分离);对地方巡视监察制度化;组织机构化。 (3)看法:封建社会反腐具有随意性,最终“败”在君主专制制度(或人治) 【解析】 【详解】(1)规律:据材料“.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选官制度选拔标准由家世、贤能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2)特点:据材料“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其主要职责是监察”可知,监察官员专职化;据材料“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可知,监察权独立(与行政分离);对地方巡视监察制度化;据材料“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可知,组织机构化。 (3)看法:本问是开放性试题。可从封建社会反腐具有随意性,最终“败”在君主专制制度(或人治)等角度回答。 14.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苏联)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年谱》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结合所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据材料二和所知识分析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答案】(1)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不能形式主义的应用,而应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例:照搬苏俄模式,导致城市中心道路失败;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正例: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中国革命道路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形势:国内:改革遇到种种阻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践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原则: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 【解析】 【详解】(1)观点:据材料“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可知,对马克思主义不能形式主义的应用;据材料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可知,应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例:结合所学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照搬苏俄模式,在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导致城市中心道路失败;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正例: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革命道路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 (2)形势:国内:据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遇到种种阻力;国际:据所学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践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原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应坚持“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