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地形和气候 B. 水文和植被C.植被和土壤 D.气候和土壤 2. 有关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 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平行 C. 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 河流水量自北向南不断减小 3. 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种类 C. 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D. 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4.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人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 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5. 有关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 C. 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既有垂直差异,也有水平差异 D. 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都是由于热量因素造成的 【答案】1. A 2. C 3. D 4. C 5. D 【解析】试题分析: 1.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东部季风区为季风气候,主要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温带大陆气候为主,主要地形是高原、山地、盆地;青藏高寒区是高原气候,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2. 我国的地形自西向东大致出现由高原到山地再到平原的过渡;我国东部气温总体自南向北递减,西部受地形影响,等温线较为弯曲;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随着距海洋距离的逐渐增大,降水量依次减少;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而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水量相对较小。 3. 三大自然区中东部季风区面积最大;青藏高寒区因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动物数量少,只有极少数耐高寒的种类;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人口最少;东部季风区水热充足,且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区。 4.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居民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越向北方,降水越少,屋顶坡度逐渐减小;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目前还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土地利用方式乙畜牧业为主。 5.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大致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以西为干旱区,以高山畜牧业和绿洲农业为主;青藏高寒区内部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同时,由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也有明显的水平差异;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由热量差异引起,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有水分差异引起。 考点: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题。 6. 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 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C. 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 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7. 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 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答案】6. B 7. D 【解析】试题分析: 6. 该地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成为目前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说明该地区1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7. 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并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略有上升,但增幅小,反映出10年来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 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8. 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A. 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 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 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 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9.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 河流的梯级开发 B. 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 旅游业开发 D. 疏通河道 10.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 便利的航运条件 D. 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答案】8. A 9. A 10. D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 8. 尽管我国是世界水能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但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 9. 田纳西河的开发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为核心,其中又以河流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为核心。 10. 田纳西河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充足而廉价的电力。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1.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 光热、降水 B. 土壤、水源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12.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洪涝灾害 B. 沙尘暴 C. 水土流失 D. 土地盐碱化 【答案】11. A 12. D 【解析】试题分析: 11. 读图,图中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光热不足。乙地位于中亚地区,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光热、降水,A对。土壤、风向、地势、地形、河流不是制约因素,B、C、D错。 12. 乙地降水少,蒸发量大,不合理灌溉,容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D对。位于内陆干旱区,很少洪涝灾害、水土流失,A、C错。沙尘暴不是灌溉引发的,B错。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3. 决定图中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 B. 热量 C. 降水量 D. 地形 14. 下列能够正确体现图中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⑤⑥⑦⑧ D.②④⑦⑧ 【答案】13. B 14. B 【解析】试题分析: 13. 图中所示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热量带为亚热带,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作物为油菜、水稻等,故决定图中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B项正确。 14. 图中所示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无黑土分布,故①错误;位于沿海地区,海洋性气候稍强,故②错误;当地人们长期从事水稻种植,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故③正确;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故④正确,⑧错误;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故⑤正确;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区位综合性工业区,故⑥正确,⑦错误。综合选项,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区域主要特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方法总结】农业生产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和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与区域地理环境实际相结合。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6.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④⑤ 【答案】15. D 16. C 【解析】试题分析: 15.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应该压缩粮食用地面积,但不能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等用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 16. ⑤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7. 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该湖泊面积变化的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 ) A. 利用RS技术 B. 利用GPS技术 C. 利用GIS技术 D. 实地考察 18. 图中乙、丙、丁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酸雨、水土流失、风暴潮 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答案】17. A 18. C 【解析】试题分析: 17.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信息的收集和实时监测,所以可以监测湖泊面积的变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对数据的处理。 18. 根据黄河和流域界线可知,乙位于西北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渤海,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海洋污染。 考点:该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问题。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 ①② B. ④② C. ③① D. ③④ 20. 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④③①② D. ③④②① 21. 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 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 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2. 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 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 B. 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 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 D. 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9. C 20. D 21. D 22. D 【解析】试题通过“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示意图”,考查城市化水平衡量标准、区域三大产业的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9. 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横量标准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从图中要看出③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比重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①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比重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C正确。 20. 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农业社会以第一产业为主,工业社会以第二产业为主,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变化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D正确。 2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D正确。 22. 三江平原以沼泽为主,停止开垦的原因是为了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D正确。 【点睛】 三大产业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其变化趋势是:起初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随后包括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这种变化趋势在发达国家比较突出。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成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产业。而在发展中国家除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外,总的说来其产业结构层次都相对落后,转变的进程也不快。但从变化趋势看,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23.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 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 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24.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 良好的区位条件 B.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23. C 24. C 【解析】试题分析: 23.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降水丰沛,珠江水系支流众多,河流纵横交错,河流流量大,年径流量变化小,自然条件优越,但平原面积小,多丘陵,故C正确。 24. 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加强对外联系,吸引外来投资,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强城市化进程,故C正确。 考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各题。 25. 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26. 三个地带比较( ) A. 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C. 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答案】25. A 26. C 【解析】该组题考查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征。 25. 明确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状况及读懂图是解题的基础。比较①②③可知:①点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反映的是东部经济地带;②与③相比,②点第二产业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相对较低,故②反映的是中部经济地带。 26. 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相对优越。第三产业就业范围广,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据美国耐克公司网站介绍,最早耐克运动鞋的生产工厂设在日本,随着日本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生产基地移到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后来又迁至东南亚和中国大陆,到2010年越南成为最大的生产国。完成各题。 27. 影响美国耐克运动鞋生产基地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 劳动力 B. 资金 C. 市场 D. 技术 28. 越南承接美国耐克公司产业转移,对其发展的影响是 ( )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不会改变地理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加快城市化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27. A 28. D 【解析】试题分析: 27. 读题可知耐克运动鞋的生产工厂由于日本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而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后又迁至东南亚和中国大陆,故A正确。 28. 越南承接美国耐克产业转移,加工制造业水平提升,产业升级,就业机会增加,带动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故D正确。 考点:产业转移。 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读图分析回答下题。 29. 从图中分析可知,两工业区相比,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 科技发达 B. 内河航运便利 C. 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 国家政策的扶持 30. 我国辽中南工业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B. 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绿化环境 C. 改造传统产业 D. 加大煤、铁等资源的开采力度 31. 2011年6月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了重大溢油事故,要对污染海区进行大范围及时、准确监测,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 A. RS B. GPS C. GIS D. 船舶海监 【答案】29. C 30. D 31. A 【解析】试题分析: 29. 德国鲁尔区是在丰富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靠进口的铁矿、发达的水陆运输及广阔的欧洲市场;辽中南工业区靠近鞍山的铁矿、附近的煤矿,便利的海陆交通,面向中国市场。选C正确。 30. 辽中南工业区属传统工业区,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重,资源和能源消耗大;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绿化环境。选D正确。 31. 对污染海区进行大范围及时、准确监测,主要用到的技术是RS;GPS是定位和导航技术,不理监测;GIS技术可对污染区进行分析、并提供治理决策,没有监测功能;船舶海监监测范围有限,不能及时准确提供信息。选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传统工业区建设及“3S”技术。 【知识拓展】世界的传统工业区主要有: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地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工业区的衰落有共同的原因:环境质量下降、传统工业区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在、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综合整治可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措施: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2.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 玩具制造 B. 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33. 该产业部门属于 A. 劳动密集型工业 B. 技术密集型工业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答案】32. A 33. A 【解析】试题分析 32.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的需要,发达地区或国家较落后的产业就向欠发达地区或国家转移,主要表现为较发达的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性产业。图中两个阶段的转移都是由发达地区转向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在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都占有优势,受这些因素影响迁入的是劳动密集型的玩具制造业。 33. 欠发达地区工资与地价水平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选A。 考点: 产业转移及产业转移的原因、类型。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 千米,全线有140 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中卫和干塘间的线路经过腾格里沙漠,这里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4. 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防沙、治沙,是因为 A. 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B. 有利于保持水分和植物成活 C. 可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D. 可降低风速,减弱沙丘面风力的吹蚀 35. 为促进图中所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 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B. 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C. 利用黄河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D. 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答案】34. D 35. A 【解析】试题分析: 34. 采用麦草方格纱障,可以使移动的沙丘防止沙子继续往风向吹拂的方向移动,这就起到防沙固沙的作用.移动沙丘主要受风力侵蚀作用影响。降低风速:原因是麦草方格纱帐具有一定的重量,可以使沙子受风力侵蚀的作用减小,就降低了沙子往前移动的动力,所以降低风速。故选D。 35. 沙漠景观和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选A。 【考点定位】荒漠化防治 区域发展方向 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举措。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6. 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 ( ) A. 西水东调 B. 南水北调 C. 东水西调 D. 北水南调 37.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气候类型是 (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36. D 37. C 【解析】试题分析: 36. 读图,根据图中河流、水库的分布可以判断,北部地区的水系发达,水资源充足。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所以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主要举措,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北水南调。D对。A、B、C错。 37. 根据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三地的分布判断,图示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C对。北部受西风带控制时间长,所以雨量多,河流水量大。南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所以降水少,河流水量小。A、B、D错。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8.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39.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滥伐森林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 40.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 【答案】38. C 39. A 40. B 【解析】试题分析: 38. 读材料可知,“红色荒漠”发生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这里降水丰富,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侵蚀,所以是水蚀作用,C对。风蚀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区,B错。如材料所述,“红色荒漠”是因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并不是沙漠。风化作用形成的是砾岩、沙漠,A错。这种现象不是沉积形成的,是侵蚀作用的结果,D错。 39. 结合上题分析,降水多是自然因素,导致“红色荒漠”出现的人为因素是因为植被破坏,土壤失去了植被的保护,才被侵蚀,基岩露出,形成的土地退化现象,所以A对。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环境污染都不会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所以C.B.D错。 40. 结合前面分析,根据“红色荒漠”形成的根本原因去采取措施。所以首先要禁止乱砍滥伐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B对。大力开发梯田,开荒种田,都会破坏植被,不利于治理,A.D错。已经荒漠化了,成了“红色荒漠”,基岩裸露,无法发展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C错。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荒漠化的防治。 二、综合题 41.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 1 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从材料和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项即可)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城市面积增加 (2). 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人口比重上升 (3). 工业产值增加 (4).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5). 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6). 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或不利。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 (1)答案要从资料和图表中找出。山东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即从事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产值也在不断增加。 (2)先要了解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仔细阅读材料和图乙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问题。 (4)对该观点既可肯定也可否定,但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若肯定,可从水果的消费市场来考虑,若否定,可从水果的用地方面来考虑。既然是影响就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回答。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一、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山东省大致位于北纬34°~38°之间, 处于中纬度,位于北温带。 经度位置:山东省大致位于东经114°~122°之间。 3、海陆位置:山东省面海靠陆,东临渤海和黄海,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对外联系便利。 二、山东省的地形 山东省地处华北平原,大部分为平原,中部和山东半岛上有山地和丘陵分布,统称为山东丘陵。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是山东省最高峰。泰山的地质构造是地垒,地形是断块山。 4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乙国人口约2亿,盛产甘蔗,为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该国积极倡导利用娴熟的技术以甘蔗为主要原料制取酒精,目前已成为酒精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以酒精为汽车燃料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1)比较A、B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2)简述乙国生产酒精燃料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 (3)分析乙国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 (1). A区小于B区。原因:A区气候过于湿热,开发历史短,地处内陆,交通较不便;B区气候较凉爽,开发历史悠久,位于沿海,海运便利 (2). ①原料(甘蔗)丰富;②劳动力充足;③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④生产技术成熟;⑤政府支持,前景广阔 (3). ①人口众多,汽车的需求量大;②酒精燃料产量大,有利于减小对石油的依赖;③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大气污染小(或答酒精燃料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④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娴熟 【考点定位】区域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发展酒精燃料的条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原因。 【名师点睛】1、考查影响聚落分布分的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资源、交通、政策、生态、经济等层面,所以关键在于学生对两地的上述要素进行分析,判断错它们的差异。 2、考查工业区位条件的分析。对于这题学生可以从材料中分析,如盛产原料甘蔗,减少进口,说明常规能源少,对环境保护有益等。那其他发面结合本国的条件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