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复习课件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
中考复习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全册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v 开国大典 v 西藏和平解放 (1)制定《共同纲领》。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会;选举毛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确定国旗国歌国都,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 全面准备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 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 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 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解放战争时期 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近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 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 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成最后准备工作的是 A.三大战役 B.解放南京 C.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是 A.取得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战争的胜利 B.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D.中国人民从此过上富裕的生活 西藏和平解放在那一年? 当时西藏政府派谁为代表到北京谈判? 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 1951年 阿沛.阿旺晋美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1950.10 1953.7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中国参战的原因: 1、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入侵朝鲜, 打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2、美帝国主义派海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 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 3、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彭德怀 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经过: 黄继光、邱少云、 A、1950年10月,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B、五战五捷; C、上甘岭战役: 英雄人物: 蒋道平、罗盛教 最可爱的人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们: 他们被誉为: 克拉克的哀叹: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 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司令 彭德怀的壮语: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西 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 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2、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威望。 3、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三课 土地改革 v 《中和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v 土地改革的意义 1950---1952时间: 必要性(原因) 经过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 了农村的发展。 B农民受尽剥削,迫切要 求获得土地。 1、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土地改革的依据)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 身。 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 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意义 2、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 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1. 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 运动? 2. 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 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 农民拔除地界碑的依据是 什么? 4. 这一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 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 业化开辟道路。 实质: 都是私有制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v 第一个五年计划 v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v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 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v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 业; v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大批工业基地出现: 东北形成,沿海加强,华北西部新建。 1、一批基础工业及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 2、交通运输业取得巨大成就 成就: 意义: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 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具体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大型轧钢厂 鹰厦铁路 宝 成 铁 路 武 汉长江大桥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n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 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内容)。 n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 质)。 (1954年;北京) 第五课 三大改造 v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v 公私合营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 改造为 公有制 农业改造的方法(形式)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 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 1、进行公私合营,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通过赎买政策(创举)过渡为完全 公有制。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的结果(意义): 1、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基本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3、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4、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v 所谓“三大改造”是指对什么的改造 A.工业、农业、商业 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D.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 v “三大改造”的时间是 A.1949年至1952年底 B.1950年至1953年 C.1966年至1976年 D.1953年至1956年底 v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v中共八大 v“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v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 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左”的错误的标志: 失误的原因: 对国情认识不足,缺少经验;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急于求成。 启示: 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脚踏实地。 石油工业、电 子工业、原子 能工业、航天 工业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v动乱和灾难 v粉碎反革命集团 一、什么是“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 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 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4、林彪和“四人帮”一伙的利用。 1、毛泽东对党和国家、国际形势的错误判断。 2、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个人崇拜现象。 3、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原因: 指挥机构: 中央文革小组 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 二月抗争 四五运动 周恩来、邓小平恢复整顿工作 2、工作重点要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1、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3、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 法制。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v十一届三中全会 v民主与法制建设 作用/意义/影响: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主要内容: ①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经济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 央领导集体。 ③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 ②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 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 1982年 基本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 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 的局面。 第9课 改革开放 农村: 城市: 经济特区5个——沿海开放城 市14个——沿海经济开放 区—— 内地 对 内 改 革 对 外 开 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建国后我国在农业(农村)政策上有哪些变化? 1、开始: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2、内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意义: 4、原因: 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 富裕起来。 经济特区 最早: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最大:海南省 根本目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和 一夜崛起之城) 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一阶段: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二阶段: 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从1985年起,主要有: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党的十四大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向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 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毛泽东领导人民结束了我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 放,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v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v邓小平理论 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 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 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中共十二大上,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中共十三大上,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中共十三大上, 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说,他是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 计师。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巡讲话, 2、党的十四大 3、党的十五大 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 十二大 特色理 论 逐步 发展 走向 成熟 十三大 初级阶 段理论 和基本 路线 十四 大 市场 经济 体制 完 善 十五 大 邓小 平 理论 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 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 形 成 十一届 三中全 会 奠定 基础 第11课 民族团结 v民族区域自治 v各民族共同发展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 小聚居的格局。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v一国两制 v香港、澳门回归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 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1997.7.1 1999.12.20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 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v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v 两岸的交往 同根源 卫温赴夷洲, 隋通流求岛, 元设巡检司(琉球), 清置台湾府, 本是同根源, 自古皆中华。 “一国两制”的构想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 伟大构想。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 间 政 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 以后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 毛 泽 东 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 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第14课 钢铁长城 v军队种类 v 武器装备 新中国成立前夕华东军区建立第一支海军。 海军兵种: 水面舰艇部队 潜艇部队 海军陆战队海军航空兵 20世纪50年代: 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空军。 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1971年: 研制出导弹驱逐舰 1974年: 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战略导弹部队的装备: 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v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v 万隆会议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 和平共处 修改后 互相尊重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 和平共处 领土主权 惠 主权和领土 完整 利 1、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2、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提出来的? 3、其它国家领导人如何看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 甸,分别与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 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 系的基本原则。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回答: 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会议? 2、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 隆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参加国主要是一些亚非独立国家。 讨论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各 国发展问题。 v周恩来的贡献: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 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 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现 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 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 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 慌,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 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2、“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又指的是什 么? 3、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 同时面临着国内发展问题。存异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 社会制度和走不同的建设道路。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基本立场 基本准则 基本国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 对外开放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他卓有成效地管 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 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 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 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 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 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 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3、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 略的经历。(2)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 的共同要求(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v70年代的外交成就 v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外 交 事 业 的 发 展 70年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改革 开放 以来 2001年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中国加入WTO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1971年7月: (3)1972年2月: (4)1979年: (1)1971年4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总 理举行会谈。 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 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 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长期的努力和斗争; 亚非国家的大力支持。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承办APEC会议(2001年上海): 意义: 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v科技成就 v863计划 两弹一星-- 原子弹(1964年10月) 导弹(1964年6月) 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 两弹元勋(原子弹和氢弹)--- 邓稼先 继承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人员的精神: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 和科学精神。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成就: 1973年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 中国高科技计划---- 863计划 《863计划纲要》内容→领域 v1、生物技术 v2、航天技术 v3、信息技术 v4、激光技术 v5、自动化技术 v6、能源技术 v7、新材料技术 v8、海洋高技术(1996年)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v基础教育 v高等教育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 。 1986年颁布了 为教育改革指明方向,邓小平提出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0年代以来 在基础教育方面,科教兴国的奠基工 程是什么? 我国从何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九年义务教育 1956年,中共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齐鸣” 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提出了“健康第一”的要求的是谁? 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是谁? 新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是谁? 创造了世界体操界神话的中国 运动员是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市场出现哪些新鲜 事物? 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 图3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中哪一方面的 内容 A.教育保障 B.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障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中共十二大(1982年)、十三大、十四大、 十五大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第26届联合国大会1971年 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的方针 双百方针 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第一部宪法 中共八大 第一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对外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共同纲领》1949年9月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 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香港、澳门回归 毛泽东 阿沛.阿旺晋美 十世班禅 彭德怀 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蒋道平 克拉克 邓稼先、王进喜、 焦裕禄、雷锋 林彪、江青 邓小平 汪道涵、辜振甫 周恩来 基辛格 尼克松 乔冠华 袁隆平 中国人民志愿军 “铁人”精 神 研制两弹一星的元勋们的精神 一五计划期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