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Word版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7-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试卷 历史科(选修) 命题人:谈娟 审核人:陈家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这是一幅反映西周时期某一制度的漫画,其内涵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2.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新定条制:“举人纳试卷,内臣收之;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眷写校勘,用御书院印;始付考官,定等讫。”“条例”说明宋代科举考试: A. 首创殿试制度 B. 力求公平公正 C. 答题方式规范 D. 程序纷繁复杂 3.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 A.废除债奴制,各部落在五百人议事会里轮流执政 B.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 C.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4.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的法律原则是: A. 保护弱者 B. 人人平等 C. 公正合理 D. 注重证据 5.“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远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6.1782年秋,英国福克斯—诺斯联合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材料中议会与内阁出现矛盾时的解决方案,最能说明: A.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 B.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C.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获得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7.马克奎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下列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 联邦政府内部分权制衡 ② 立法权的再度分割 ③ 各州和中央之间分权制衡 ④ 南方和北方的分权制衡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8.清道光帝在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的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做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 ;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 A. 拒绝了英国通商口岸的要求 B.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9.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报道中写道:“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里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与此报道相关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南京大屠杀 C. 血战台儿庄 D. 旅顺大屠杀 10. 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竟而遂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 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 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D. 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11.鲁迅先生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遍,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 A. 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 脱离下层民众 C. 反封建不彻底 D.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2.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当时: A.中共中央对时局估计过于乐观 B.革命形势利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不断完善 D.中共党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13.俄国先于英国、法国、美国等先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B.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激化社会矛盾 D. 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14.“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观念在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为根本的体现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以1954年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下列哪项制度的改革: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另起炉灶” D. “一边倒” 17.原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梁在《炎黄春秋》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18.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经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阿登纳当时寻求的“道路”应是: A. 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 B.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 D. 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19.1969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意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西欧、日本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C.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挑战了美苏的国际政治地位 D.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内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20.就在他交出核按钮的那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她被分裂成15块碎片,这一历史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苏联的解体 B. 朝鲜的分裂 C. 两极格局瓦解 D. 多极化趋势出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满分60分。 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梭伦试图保护所有公民和他们的财产。他取消了公民的债务,废止了债务奴隶制,他还通过继承法保护小户人家,使之避免破产的命运。 材料二根据农业收入把公民分成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义务。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这种将公民划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很好地确立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每个公民都是城邦中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拥有一定的权利,享有尊严,承担相应的义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奎《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梭伦“废止债务奴隶制”的目的和手段。(4分) (2) 据材料二,归纳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分别简析其“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石”产生的作用。(6分) 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言:“方今国用不足,灭害荐臻,节省冗费,当自贵近为始。”……(王)安石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光曰:“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司马光《传家集》 材料二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材料三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一个小的县城积累之钱米也不少于二十万,各路所积存的钱谷足可支用二十年不匮,《宋史·安焘传》说:当时京城内外府库“无不充衍”。这应该是王安石变法由于鲜明的“理财”观及比较适合当时社会生产情况的“理财”措施而带来的“富国”效果。 ——吴玉清《论王安石变法的理财观》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的主要观点。他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 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认为理财的重要保障是什么?并指出“有财而莫理”的危害。(3分) (3) 结合所学,列举王安石变法中“理财”的具体措施。根据材料三概括其积极作用。(5分) 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东亚世界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在当时均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文化对日本和中国文化的“置换”效率和结果都是不同的……曾担任过美国驻日大使的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史学家赖肖尔在《近代日本新观》一书中指出:“世界文明的发展是由十分之一的独特性和十分之九的移植组成的。实际上,说它是百分之一的独创性和百分之九十九的移植组成的也许更为明确的。” ——倪力亚,倪健民主编《文明中国:把怎样的一个国家带入21世纪》 材料二 梁启超指出:“今日我中国积弊更深于日本幕末之际,而外患内忧之亟,视日本尤剧百倍”。……各地农民因对幕府统治不满而纷纷起义,支持倒幕斗争。……康有为在奏折中曾提醒光绪帝:当今“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维新派是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只是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维新的。 ——谢俊美著《东亚世界与近代中国》 材料三 以明治维新为起点的日本近代化改革和以戊戌变法为高潮的晚清中国近代化改革便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田正平 良小朋《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改革的比较考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日本明治维新“移植”西方的内容。百日维新中“置换”西方文化有什么缺陷。(4分) (2)材料二从哪几个方面比较了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不同?(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对东亚的影响、戊戌变法在中国的历史功绩。(3分) 2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詹天佑因其设计修建铁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詹天佑深知,要建成这条完全由中国人自造的铁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要把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尽可能多的调集到京张铁路工地上来。詹天佑在调集人才的同时,对筑路经费进行仔细的测算核实后,向清政府申报交涉,得到满意的解决。在招聘施工单位时,也采用了招标的办法,让各工程承包人开展公平竞争,在工期、经费、质量等方面选择最佳者得标,让其承包某项工程。 ——摘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材料二京张路者,自京师达张家口,长三百七十余里,南口以北,冈峦重叠,溪涧纷歧,地险而工艰,出居庸关则八达岭横蔽于前,其上为古长城峭壁百寻,惊心怵目。君初履勘,拟由石佛寺向西北行,当凿洞六千余尺,其后乃改由东面斜行,就青龙桥施工辟峡,仅凿洞三千五百余尺耳。当是时,君之所携习工程学者仅二人,昼则茧足登山,夜则绘图计工,无一息之安,既而其二人者,或以事他调,议者窃以谓吾国人未有当此任者,君益冥心孤往,不以无助而少弛其志。凡十八月而山洞蒇事,四年而全路告成。 ——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撰写的碑文,转引自凌鸿勋《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三詹天佑在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时曾说:“不论成功与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我们的国家。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钟少华《詹天佑先生的科技方法》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京张铁路修建成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大意义。(7分) (2) 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詹天佑所彰显出的“工匠精神”。(3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甘地作为亚洲觉醒的先驱,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年3月12日,甘地及其弟子向240英里之外的海滨丹迪村落进发,以“显示其独特风格”的食盐长征,开始了国民不服从运动。接着,抵制洋布与禁酒的运动、抵制法庭和公立学校、放弃公职的不合作浪潮,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斗争进入白热化,全印风起云涌的反抗震惊了英国。到1934年10月,国大党宣告停止国民不服从运动。 ——摘编自林大《印度通史》 材料二 如果说甘地的思想体系是独特的,那么,他的经济思想就是这个独特体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城市的罪恶,大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危害。甘地以恢复手工纺织为中心所组成的经济模式,既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又有向后看的倾向。他根据自己独特的理论,在南非和印度倡导了独特的反帝斗争形式。在二十多年中,此起彼伏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暴力斗争组成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思想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说明甘地“独特风格”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不服从运动”取得的政治成果。(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经济思想的独特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显著特点。(6分) 2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居鲁士、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 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拿破仑 材料三 拿破仑生活的时代,是先进的、富有生气的、革命的资产阶级和腐朽的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激烈斗争,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专制制度,并逐步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时代。 ——《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拿破仑的评价》 材料四秦始皇所推行的“暴政”,有很多是不得不借助暴力来完成激烈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暴”,实质上是在大转型、大变革背景下产生的时代的、社会的、制度的“暴”。 ——《世界伟人传记-秦始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什么?(2分)他“被钉在悬崖绝壁上”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四,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注意什么因素?(2分)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7-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试卷历史科(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B C A C B B B C C D A A C 16 17 18 19 20 A D C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满分60分。 21.(10分) (1)目的:保护公民及其财产;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3分) 手段:立法。(1分) (2)措施:实行财产等级制;恢复公民大会;建立民众法庭。(3分) 作用:明确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提升了公民的参政意识;培养了公民的法律(司法)观念。(3分) 22. (10分) (1)观点:节约或节俭。(1分) 焦点:理财方式。(1分) (2)保障:理财的同时要加强吏治和法治建设。(2分) 危害: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统治。(1分) (3)措施: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任答3点得3分) 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的现象。(任答1点2分) 23. (10分) (1)“移植”:从西方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修筑铁路、架设电报线、组建轮船公司,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文明开化”:翻译西方著作、按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大力推进生活习俗西化;仿照欧美国家建立一支常备军;仿照普鲁士宪法制定颁布《日本帝国宪法》(3分) 特点:没有涉及到开国会定宪法等改革或仍停留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层面。(1分) (2)国内国际背景、对农民的态度、领导力量(3分)。 (3)中国学习明治维新进行戊戌变法;侵略中国、朝鲜;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分) 24.(10分) (1)条件:调集优秀人才;经费保障;科学管理(工程招标);詹天佑个人贡献。(4分) 意义: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增强民族自信心;推进中国交通近代化;培养一批铁路建设技术人才。(3分) (1) 精神: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严谨专注、勇于创新、吃苦耐劳。(3分,任答3点) 25.(10分) (1) 主要表现:组织“食盐进军”动员民众;采取不合作、不服从的斗争策略。(2分) 成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迫使英国当局改变殖民策略。(2分) (2) 独特之处:批判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恢复手工纺织运动振兴印度。(3分) 显著特点:空前的群众性;长期的连续性;独特的斗争性。(3分) 26.(10分) (1) 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交通,推行法家思想或者焚书坑儒。(3分) (2) “火种”:《拿破仑法典》。(2分) 原因:拿破仑的征服战争和奴役统治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拿破仑迷信战争,耗尽国力;波旁王朝与欧洲封建势力勾结:反法同盟的打击或者英国等国的联合打击。(3分) (3) 时代性、历史环境、历史背景、社会发展阶段特点;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保证具有合理性。(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