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专题专练含解析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专题专练 一、选择题 1、“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A.熟石灰 B.碳酸钾 C.乙醇 D.烧碱 【答案】B 【解析】A.熟石灰属于碱,错误;B.碳酸钾属于盐,正确;C.乙醇属于有机物,错误;D.烧碱属于碱,错误。故选B。 2、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Cl、K2CO3、NaOH B.HCl、Na2SO4、KOH C.BaCl2、KCl、CuSO4 D.K2SO4 、NH4HCO3 、NaCl 【答案】D 【解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即它们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A、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会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盐酸与氢氧化钾会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氯化钡与硫酸铜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K2SO4 、NH4HCO3 、NaCl不能相互反应,能大量共存,正确。故选D。 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Fe B.CuO C.Na2CO3 DH2SO4 【答案】D 【解析】盐的定义为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A选项金属铁属于金属单质;B选项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C选项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物质;D选项硫酸属于酸类物质;故答案选择D 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 Na2CO3 H2SO4 B. CuSO4 KNO3 Na2SO4 C.BaCl2 NaOH Na2CO3 D.HCl Na2SO4 NaOH 【答案】B 【解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物质就是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的物质。A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不共存;B、三种物质都不会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因而相互共存;C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不共存;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共存;选B 5、下列各组溶液,不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HCl、BaCl2、NaCl B.NaOH、FeCl3、HCl、HNO3 C.Na2CO3、NaCl、Na2SO4、Ba(OH)2 D.NaOH、Ba(NO3)2、NaCl、MgSO4 【答案】A 【解析】A选项中试剂互相滴加碳酸钠溶液可以产生气体和沉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氯化钠溶液无现象,所以能进行鉴别;B选项盐酸和硝酸无法鉴别;C选项中碳酸钠和硫酸钠无法鉴别;D选项中不能进一步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故答案选择A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CO2) 适量O2 点燃 B NaCl溶液(Na2CO3) 过量CaCl2溶液 过滤 C KNO3溶液(K2SO4溶液) 适量Ba(NO3)2溶液 过滤 D FeCl2溶液(CuCl2溶液) 足量镁粉 过滤 【答案】C 【解析】物质的除杂原则为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选项A选项会引进新杂质,正确的为通入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中;B选项引进新杂质氯化钙;C选项是正确的除杂方法;D选项引进新杂质氯化镁;故答案选择C 7、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B的溶质只有硝酸钙 B.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只有氯化钙 D.原溶液中杂质可能由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钠组成 【答案】D 【解析】A.无色溶液B的溶质有硝酸钙、硝酸钠,错误;B.该实验中只涉及置换反应,错误;C.原溶液中的杂质有氯化钙、也可能含有硝酸钙,错误;D.原溶液中杂质可能由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钠组成,正确。故选D。 8、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 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答案】A 【解析】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会使人中毒;亚硝酸盐类都是致癌物; B.碳酸钙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被人体吸收,可做补钙剂;C.生理盐水 就是0.9% 的氯化钠溶液;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因碳酸氢钠和发面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面更蓬松。选A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用铁桶长时问存放硫酸铜溶液 D.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答案】A 【解析】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故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C、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不能用铁桶来存放硫酸铜,错误;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能与氯化钠反应,错误。故选A。 10、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观察是否有大量泡沫 B 鉴别蔗糖和NH4HCO3固体 加少量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 C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CuCl2 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过滤 【答案】D 【解析】A、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起泡沫多的是软水,正确;B、NH4HCO3固体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液体温度明显降低,蔗糖溶于水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正确;C、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得到固体氯化钠,正确;D、2NaOH+CuCl2== Cu(OH)2↓+2NaCl,引入杂质氯化钠,错误。故选D。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Cl-、OH- B.H+、K+、NO3-、SO42- C.Na+、NH4+、NO3-、OH- D.Ag+、Ba2+、NO3-、Cl- 【答案】B 【解析】A选项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B选项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选项中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发生反应;D选项中银离子和氯离子能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B 1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H2O→H2 B.Mg→MgO C.Na2CO3→NaOH D.KNO3→NaNO3 【答案】D 【解析】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镁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氧化镁;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可以得到氢氧化钠;只有硝酸钾无法直接转化成硝酸钠;故选D。 13、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答案】C 【解析】C.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类,故错误。 14、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 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H2S B. SO2 C. N2 D. NO2 【答案】D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gNO3中没有硫元素,所以分解不会生成硫化氢或二氧化硫;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二氧化氮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D 15、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 B H2(CO) 灼热CuO 洗气 C NaCl(Na2SO4) 过量BaCl2溶液 过滤 D NaCl(Na2CO3) 足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除去杂质的原则是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且不生成新的杂质。A、水能与氧化钙反应,错误;B、氧化铜能与氢气反应,错误;C、有BaCl2溶液剩余,引入了杂质,错误;D、Na2CO3+2HCl==2NaCl+H2O+CO2↑,剩余的稀盐酸通过蒸发可除去,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小李在实验室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1)操作② 的名称是_________。 (2)该流程中有两个反应,产物中均出现碳酸钙,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加入Na2CO3溶液后,溶液M 中的溶质是否反应完全,可取上层清液加入______(填序号)进行检验。 A.碳酸钠溶液 B.铁粉 C.无色酚酞 【答案】 (1)蒸发; (2)Ca(OH)2+CO2=Ca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 (3)A 【解析】(1)根据流程图信息可知,操作②可使氢氧化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知操作② 是蒸发。(2)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3)溶液M是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向上层清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如果清液中含有氢氧化钙,会产生白色沉淀,如果清液中不含氢氧化钙,则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检验,A正确。 17、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显_______。 【探究实验二】 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璧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或Na2CO3,并完成下表。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滚、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I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加入足量______,振荡,静止。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含Na2CO3 II 取I操作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 产物不含NaOH 【答案】【探究实验一】碱性【探究实验二】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①质量守恒定律②I氯化钙溶液。II溶液不变色。 18、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下表实验现象中的①②③。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产生白色沉淀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 ②7 ③ 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 【答案】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①无现象;②<;③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 (1)方案C中pH试纸浸入溶液中;(2)溶液中的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是否有硫酸存在;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19、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和过氧化镁(MgO2)都是重要化工原料。 Ⅰ 以Mg2(OH)2CO3为原料,制备产品MgO2的步骤如下: (1)煅烧 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转化 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H2O2=MgO2+H2O。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其他条件相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不同,所得MgO对MgO2产率(产率=×100%)的影响分别如图所示。则最佳的煅烧温度为 ℃,煅烧时间为 小时。 (3)分离 得到产品 (4)测定 假设产品中仅混有少量MnO。某小组设计下列装置,通过测定生成O2的体积,计算MgO2的质量分数。 已知:A.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B.MgO2+2HCl=MgCl2+H2O2 C.2MgO22MnO+O2↑ D.MgO+CMg+CO↑ ①仪器M的名称是 。MnO2的作用是 。 ②相同条件下, 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填“装置A”或“装置B”) ③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是1.18g·mL-1的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110g,需要水 mL。(水的密度是1g·mL-1,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④经讨论,该小组又设计了下列3种方案。分别取5.0g产品进行实验,能确定MgO2质量分数的是 。(填序号) 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 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测出生成Mg的质量 C.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出Mg(OH)2质量 Ⅱ MgCl2是制备Mg2(OH)2CO3的原料。现用含碳酸镁84%的菱镁矿制备MgCl2,反应如下: MgCO3+Cl2+COMgCl2+2CO2(设杂质不参加反应)。生产19吨MgCl2需要这样的菱镁矿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Mg2(OH)2CO32MgO+CO2↑+H2O; (2)放出 650 2 (4)①分液漏斗 催化 ②A ③80.3 ④a Ⅱ 16.8t 20、“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类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某化学活动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过碳酸钠在水中易离解成Na2CO3和H2O2,其水溶液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Ⅱ.过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2(2Na2CO3·3H2O2)+8HCl=8NaCl+4CO2↑+3O2↑+10H2O; Ⅲ.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出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 (1)20℃时,测得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pH为10.5,说明其溶液呈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 (2)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 (3)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取20.0g样品按下图实验装置与足峨盐酸反应。(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 将盐酸慢慢滴入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_______,停止滴加盐酸。 ② 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 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__________。 ④ 将反应后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活性氧”含量,写出其计算过程。 ⑤ 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条即可)。 【答案】(l)碱性; (2)2H2O2 2H2O+O2↑ (3)① 无气泡产生。 ②CO2+2NaOH=Na2CO3+H2O。 ③ 氧气密度。 ④12%。 ⑤ 盐酸挥发出的HCl进入B中(或生成的CO2没有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 ⑤ 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 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盐酸挥发出的HCl进入B中(或生成的CO2没有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