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辛集中学2017级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属于宗法制的影响,故B 选项符合题意。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礼乐制是配合分封制的制度,不符合材料中血缘关系的信息,C错误;君主专制不符合材料中“教民亲爱,莫善于孝”的信息,D错误。‎ ‎3.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 削弱了诸侯实力 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故答案选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D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4.自刘邦建国至献帝禅让,汉代登上后位并有幸成为皇太后的共有19位,其中先后有9位皇太后临朝称制,而没有临朝之名,却有干政之实的皇太后也不在少数。汉代母后临朝政治的出现 A. 反映出女性地位的提高 B. 源于三纲五常观念还未形成 C. 是君权至上的客观产物 D. 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淡薄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君权至上、皇位世袭。君权至上容易导致皇帝身边的近臣、宦官外戚母后干预朝政,形成专权的局面,故选C项;单凭母后政治的出现不能表明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故排除A 项;三纲五常观念在汉朝已经形成,故排除B项;母后政治也是宗法血缘关系的一种体现。D项说法错误。‎ ‎5.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大大地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D. 源于“守内虚外”的治军国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北宋时期募兵制士兵目的及人数可知,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对地方控制无关,强调的是军事力量,A选项排除。由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方针,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B选项排除。材料与“守内虚外”政策无关,D选项排除。‎ ‎6.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 阁臣拥有“批红”的权力 C. 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D. 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A项是错误的;阁臣拥有的是“票拟”权,而非“批红”权力,故可排除B;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非中央一级法定机构或行政机构,其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由皇帝的旨意而定,所以就出现了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的情况,故选C;内阁正式出现是在明成祖时期,故D项说法是错误的。‎ ‎7.‎ 明代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厂,负责侦察监视吏民,可以不通过司法程序任意逮捕。厂卫的设置反映了 A. 官僚政治模式的异化 B. 传统司法体系的瓦解 C. 明代朝局民政的混乱 D.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代设立厂卫机构对人民实行特务统治,厂卫参与司法,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正常法制秩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政治后果。这反映了官僚政治模式的异化,故A选项正确。明代传统司法体系仍然存在,并未崩溃,B选项错误;厂卫制度的强化是加强君主专制的表现,明代朝局民政的混乱与厂卫的设置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是军机处的设立,D错误。‎ ‎8.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由此可见,乾隆时期的军机处 A. 成为全国政事中枢 B. 囊括内阁六部机构 C.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 各项制度趋于健全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军机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以及所掌握权力的重要性来看,乾隆时期的军机处已成为全国的政事中枢。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军机处与内阁六部的关系,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军机处的设立与军事有关,但军机处并非只是一个军事机关,实际上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是国家最高执行机关。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使得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9.‎ 古代官员的补服上分别绣有禽或兽,“衣冠禽兽”一词最初即是赞语。但明清以来,该词逐渐有了贬义。这一变化折射出 A. 反封建民主思想萌芽 B.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封建政治的腐朽黑暗 D. 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衣冠禽兽”从赞语到贬义词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对于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朝官员的服饰,明朝中期后,由于官场贪污腐败,某些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如同畜生,百姓渐渐将“衣冠禽兽”这个词语作为贬义词使用,因此C选项正确。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无关,A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B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对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并非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0.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A. 儒学独尊 B. 国家财政 C. 中央集权 D. 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了中央财政收入。都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儒学独尊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的信息,A错误;国家财政属于中央集权的表现之一,B错误;君主专制属于决策方式的体现,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11.‎ 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从外交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国同意打开门户……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个角落。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这封信最早当写于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以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在北京开设使馆。”涉及到了长江口岸的开放和外国公使可以在进驻北京等内容,由此可知应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故选B。《南京条约》没有涉及在北京设立使馆问题,A错误;《北京条约》主要是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不符合材料信息内容,C错误。《辛丑条约》不涉及开放通商口岸问题,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北京开设使馆”的信息和所学《天津条约》内容回答即可。‎ ‎1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民族工业兴起 C. 新思想的萌发 D. 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注意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由于外国的侵略加剧,引发了失业问题,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推动了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A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林则徐等人新思想的萌发是受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直接刺激,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开展,故D项错误。‎ ‎13.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 B. 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 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 D. 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八国联军侵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没有避免北方战事的发生,故A项错误;据材料“乱民、邪术、列国”等关键信息,可知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割据是在1916年袁世凯死亡之后发生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面对列强入侵,地方官员不服从皇帝宣战诏书,借口各种理由推脱的现象,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作用下,中央集权的效能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 ‎14.《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 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 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革命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选B ‎。湖北革命军公告的针对的对象是士兵,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此的态度,排除C;由材料“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反帝性质,排除D。‎ ‎15.“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 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 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 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20年代中期”“统一战线”信息可以知道当时是国民大革命,而“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说明国民大革命失败,失败的原因是陈独秀右倾错误,A正确;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不是材料中分析问题的现象,B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20世纪30年代,C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信息说明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D错误。‎ ‎16.有学者在1934年撰文指出,中国东南沿海诸港口“几尽租给外人”,而西南、西北大后方又“国防空虚”,因此中国“应即利用铁道为补救缺乏军港之利器”,“就东南沿海,与西北边疆,多筑军事铁道,以资应付”,以免“万一不测,噬脐莫及”。这反映出当时 A. 积极备战成为国民普遍共识 B. 加紧铁路备战成为当务之急 C. 国民政府铁路备战取得成效 D. 加紧铁路备战受到政府关注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铁路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东南沿海诸港口‘几尽租给外人’,而西南、西北大后方又‘国防空虚’”“‘应即利用铁道为补救缺乏军港之利器’,就东南沿海,与西北边疆,多筑军事铁道,以资应付,以免‘万一不测,噬脐莫及”等信息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中国修建铁路对国防的重要性,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该学者呼吁重视铁路建设,并不表明当时积极备战已成为国民普遍共识,也不表明当时铁路备战取得成效,更不表明铁路备战受到政府关注,故排除A、C、D三项 ‎17.一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题材,绘制了一幅示意图(下图),图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开天辟地”‎ ‎②“理论成熟”‎ ‎③“战略决战”‎ ‎④“北伐风云”‎ ‎⑤“星火燎原”‎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⑤②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①②④③⑤‎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②指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思想的成熟,③指的是1948年的辽沈战役,④指的是1926年的北伐战争开始,⑤‎ 指的是1927年的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ACD错误。‎ ‎18.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或者即将被废除”可知,当时土地改革已开始但并未全部完成,由材料“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同古代近似的”可知,中国还未开始三大改造,综合上述判断可知该会议为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故选B。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土地改革还未开始,排除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三大改造已开始,排除C;中共八大召开于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D。‎ ‎19.在古代雅典,即将上任的执政官在接受资格审查时,他不仅要说出父母和祖父母的名字,而且还要说明有无家族坟墓以及这些坟墓何在。这种做法有助于 A. 维系公民的身份认同 B. 维护宗教信仰统一 C. 保护氏族贵族的权威 D. 预防敌对城邦的渗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民身份认同是统摄心理观念维度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特定个体主观感受所在特定共同体中的归属、团结、包容和排斥程度,材料的这种做法使个人与家族成员联系在一起,进而使其产生对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感,属于维系公民身份认同的一种表现,故选A。希腊宗教信仰多元化,并不强调信仰的统一,B项排除;保护氏族贵族的权威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 ‎20.“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 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 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执政水平 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强调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D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B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选项排除。‎ ‎21.“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 分权较大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 B. 三权分立利于克服邦联制弊端 C. 分权是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权益 D. 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可知分权不会促进效率,但材料中未涉及会影响效率,故A项错误;从材料“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可知分权会导致权力摩擦,但并非是各权力之间的摩擦,故B项错误;材料中分权显然不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C项错误;美国宪法颁布防止专制出现,以提高效率代价保障民主,故D项正确。‎ ‎【点睛】‎ 美国是联邦制、总统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有任期,对选民负责,有行政权,国会(分参众两院)拥有财政权与立法权,可任命部分官员,选民直接选出,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国议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议会拥有立法权,总统由议会选出。德意志帝国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国家权力中心是帝国皇帝联邦议会(各邦代表)与帝国国会(普选)行使立法权。‎ ‎22.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B.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 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A;B、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D项排除。‎ ‎23.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A. 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 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 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 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苏俄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选择了妥协,签下《布列斯特和约》。此后,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联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所以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再次对现实妥协,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采取固定粮食税的做法,从而再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综上两件事情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由材料“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苏维埃政权注重维护工农联盟,将运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农民的问题,排除AB;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D。‎ ‎24.‎1871年4月2日,巴黎公社颁布了《公职人员薪金法令》,规定公社机关职员的年薪最高为6000法郎,而这个薪额只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的年薪;随后,公社决定取消市政厅使用豪华轿式马车,并规定公社为在市政厅办公的公社委员提供的用餐费其家属不得享用。这些措施利于 A. 树立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 B. 体现政权的无产阶级专政 C. 激发公社领导的担当意识 D. 强化公社委员的公仆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巴黎公社对于公社机关职员实行限薪令以及对于公职人员家属的特殊规定,体现出巴黎公社的管理措施强化了公社委员的公仆意识,D正确;材料是强化公职人员的公仆意识,并不是树立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A错误;材料并不是体现出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B错误;公社领导的担当意识不符合材料中强化公职人员的公仆意识的信息,C错误。‎ ‎25.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军闪击波兰 ‎②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③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④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④①③②‎ D. 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闪击波兰是在‎1939年9月1日;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元旦;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是在‎1941年12月8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是在‎1937年8月14日,因此正确排序是④①③②,C选项符合题意;其它的结合,不符合按先后排序的要求,ABD选项错误。‎ ‎26.随着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在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中,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下列事实能说明此观点的有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③建立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④施行“一国两制”实现港澳回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中,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建立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实行“一国两制”实现港澳回归,即②③④均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具体表现,故D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给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与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过程没有关系,说法①错误,与之组合的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27.‎ 某宪法赋予总统有较长任期,并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极大行政权,但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据此判断,该宪法是 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国1875年宪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总统有较长任期”,“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正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D项正确;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没有总统,A项错误;美国总统提出的法案不需要政府部门部长签字,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没有总统,C项错误。‎ ‎28.下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部分),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 A. 加速了“霸王行动”实施 B. 反映了苏英不顾美国利益 C. 直接导致了战后欧洲分裂 D.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部分),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可以看出,苏英两国在未经东欧国家同意的情况下,签订协议瓜分东欧,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故D项正确;“霸王行动”实施是在1944年6月,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关苏美英三者矛盾与妥协,B项排除;材料中二战时期的秘密协议,不是战后欧洲分裂的“直接”原因,C项排除。‎ ‎29.下图为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时,英国《卫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表明 A. 英国对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持谨慎态度 B. 欧洲共同市场政策缺乏对英国的吸引力 C. 英国探讨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可行性 D. 英国担心加入欧洲共同市场丧失独立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英国人一脚小心翼翼地试探前行,一脚绑着沉重的铁锚以便随时退回,体现出英国对加入欧洲共同市场采取谨慎态度,故A项正确。画面中的英国人试探前行,说明欧洲共同市场政策对英国具有吸引力,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所持的谨慎态度,不是探索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可行性,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对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态度,不是担心加入欧洲共同市场丧失独立性,D项错误。‎ ‎30.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 自身实力的削弱 B.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C. 经济危机的困扰 D. 冷战对抗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除国家性质、国家实力外,国家政策的调整往往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有关: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美国为了争取更多的亚洲国家,减轻与苏联对抗的压力,表面上尊重、援助亚洲非盟友国家,但前提是“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亦即不加入苏联一方。D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因此排除A、C;不结盟国家的斗争是外因,排除B。‎ ‎31.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传说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 古代人们对纺织技术的重视 C.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 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纺织工艺,结合所学可知,人们对于牛郎与织女生活的美好向往恰恰是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在社会思想领域的反映,因此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材料中现象,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古代人们对纺织技术的重视不符合材料中根本原因,B错误;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也不是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D错误。‎ ‎32.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能够体现的是 ‎①小农经济 ‎②土地私有 ‎③精耕细作 ‎④男耕女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特点要掌握。‎ ‎33.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 A. 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 B. 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解释 C. 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D. 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针对汉代田庄“闭门成市”的现象传统观点认为“闭门成市”是一种田庄内部商业行为,后者观点认为“闭门成市”仅为田庄自给自足特点的体现,反映了对同一历史现象的不同解释,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新的史料发掘,排除。C项,材料两种观点未体现出时代性,排除。D项,题干并非就“闭门成市”的真实性进行争鸣,排除。‎ ‎34.唐代“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水手多达百人,每年往返于江西与淮南,所获利润十分可观。杜牧也曾说富室大户往往聚居于江淮地区水运方便的“草市”。这集中反映了唐代 A. 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B. 水运是江淮经济发展的关键 C. 江淮经济发展优势明显 D. 草市发展改变人口空间分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俞大娘航船”的活动和杜牧的说法,可知这两个史料强调的是江淮地区凭借便利的水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商品经济发展的优势明显,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支持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的信息,A选项排除;水运是江淮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不是最关键的,B选项排除;材料没有提及草市对人口空间分布及城市化的影响,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35.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 丝绸 B. 茶叶 C. 棉布 D. 瓷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宋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等,输出商品主要是瓷器为主。故D项正确。丝绸、茶叶和棉布不是主要依赖海路运出,陆上丝绸之路还可以依赖,A、B和C项排除。‎ ‎36.货币一般被认为是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下列有关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秦朝曾经用图一中的货币来巩固其统治 B. 北宋政府曾经一度推广图三中的货币 C. 图二中货币最早可能铸于唐朝开元年间 D. 他们的使用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朝初期统一使用开元通宝,不是唐玄宗时期才有的而是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的,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秦朝统一以后,发行半两钱来统一全国的货币,北宋时期政府曾经大力推行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材料中反映的中国古代货币都促进了经济发展,表述均符合史实,但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 ‎37.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到“人们越来越怀疑货穷是短现和懒惰的结果”表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中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反正统思想在明朝晚期已经产生,但役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宋明理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没有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C项错误;‎ ‎38.‎ 山西票号在清政府危机时期曾间接履行过“代理国库”的职责,但没有“硬性”的契约进行保障,也没有得到清廷法律上的认可和支持。材料旨在强调山西票号 A. 具有国家银行性质 B. 推动了近代中国金融近代化 C. 与政府关系不平等 D. 为满足长途贩运贸易而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山西票号”“曾间接履行过‘代理国库’的职责”,但是根本“没有得到清廷法律上认可和支持”,说明清政府并没有把“山西票号”放在眼里,让其代理是权宜之计,所以双方关系等于不对等。故答案为C项。ABD项,具有国家银行性质、推动了近代中国金融近代化、为满足长途贩运贸易而建立的表述都与题意不符,排除。‎ ‎39.“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 与明朝制度上一脉相承 B.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 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 接受了“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天子亲耕’”“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各代皇帝奉礼如常”可知,明清时期,统治阶级重视农耕经济,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统治阶级对农耕经济的重视,没有强调制度与明朝一脉相承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不符合史实,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清朝统治阶级重视农耕,并不是接受了“天人感应”思想,故D选项错误。‎ ‎40.如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 ②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 C. ③的趋势表明我国没有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 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代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不限于英国一个国家,而且对华资本输出是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的主要经济侵略手段,故A错误;②代表洋务派经济,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故B正确;③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56年三大改造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公有制经济,这表明我国完成了所有制的转变,故C错误;④代表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抗战时期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了民族企业的发展,故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政权建设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权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结合我国封建时代的考试、监察二权而成的。孙中山认为,五权宪法的五权制度的宪法原则,可以补救“三权宪法”的三权制度的宪法原则的不完备之处,从而使五权宪法成为实行民治的根本大法。‎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训政大纲》,并正式公布了五院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从而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基础。以上五院相互独立,各自行权,五院正、副院长由国府委员担任。凡国民政府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均需由主席会同五院院长共同署名。‎ 在《训政大纲》中还规定:“‎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这实际上将国民政府的组织架构纳入到了国民党统治之下,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提供了依据。‎ ‎——节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着手宪法起草工作。宪法在起草中,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宪政建设经验,确定了人民民主原则,还遵循了社会主义原则,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基本面貌。‎ ‎——摘编自豆星星《修宪制度研究》‎ 材料三 ‎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政治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瘫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及其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宪法》所依据的“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宪政建设经验”和“新的社会形势”各指什么?指出《五四宪法》所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答案】(1)评析:①吸收了中国古代制度文明成果;对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宪法的某种批评和修订。②五权宪法的构想充分体现了分权主义,具有防止封建专制主义的意义;③显示了他执着于民主主义的政治观念。④五院制政府在实践中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权利制衡,成为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工具。‎ ‎(2)经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新的形势:政治上是新中国建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经济是国民经济恢复完成,一化三改展开。‎ 三大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成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拨乱反正;改革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颁布了1982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基层民主(或村民自治)。‎ ‎【解析】‎ ‎【详解】(1)评析:依据材料一“结合我国封建时代的考试、监察二权而成”可知吸收了中国古代制度文明成果;依据材料一“是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可知是对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宪法的某种批评和修订。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五权宪法的构想充分体现了分权主义,显示了他执着于民主主义的政治观念。依据材料一“这实际上将国民政府的组织架构纳入到了国民党统治之下,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提供了依据”的信息可知五院制政府在实践中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权利制衡,成为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工具。‎ ‎(2)经验:依据材料二“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宪政建设经验”的信息和所学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以及颁布《共同纲领》等思考回答。新的形势: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新中国建立国民经济恢复完成以及一化三改展开等思考回答。三大制度:依据所学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回答。‎ ‎(3)成就:依据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的信息和所学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拨乱反正、颁布了1982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以及实行基层民主政治等思考回答。‎ ‎【点睛】纵向比较型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1)在解读史料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2)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3‎ ‎)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42.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答案】示例: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当中华民族遇到亡国灭种的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关天培、邓世昌及抗战时期抵御外侮、为国捐躯的将士,就是爱国英雄。‎ 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而义和团运动却盲目排外,仇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守护已经陈腐的旧观念、旧制度,其“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所以,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 综上,只有将反抗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或反抗西方侵略和学习西方先进事物的统一),才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任意割裂两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爱国主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表述的观点准确概括、归纳,言简意赅;第二,对提炼出来的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要充分;第三,在论证完后,要有总结性的,点评性的结论;第四,评论的过程,要言之成文。‎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爱国主义;‎ ‎4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一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白银供给来源增加;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使得白银功能和流通范围扩大,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2)影响: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白银货币化也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可知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依据材料“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可知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依据材料“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可知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以及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等回答。‎ ‎(2)影响:依据材料“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可知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依据材料“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可知白银货币化也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可知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依据材料“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可知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