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学案(1)
专题十一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专题知识线索]——————专题知识视点 线索引领把握 线索1 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文明开始走向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线索2 西欧殖民扩张:荷兰、英国等国早期殖民扩张,欺诈贸易、种族屠杀、黑奴贩运,加速原始资本积累同时,世界市场也进一步拓展。 线索3 工业革命: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伴随着世界大部分国家卷入商品倾销、原料掠夺的殖民秩序,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线索4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以电力、内燃机、新能源应用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全世界基本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质和物流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命题考情分析]——————透析命题规律 研析高考真题 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考向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D____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 [主干提炼] 1.新航路的开辟 (1) 背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寻找黄金热;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2)过程: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3)影响: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17世纪中期,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商品贸易与殖民扩张并举。 (2)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18世纪中期,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影响: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重难拓展] 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4) 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也给亚洲、非洲和美洲人民带去了殖民灾难。 1.(视角: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解析:选A。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早期殖民扩张中,殖民者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进入欧洲,导致欧洲白银数量暴涨,货币贬值,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经济实力信息,故C项错误;表格中没有体现殖民战争,故D项错误。 2.(视角:西欧殖民掠夺)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 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途中而损失和死亡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 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 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 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殖民掠夺。将黑人运往美洲与欧洲劳动力短缺无关,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掠夺,也正是“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故B项正确;C项忽略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性,故C项错误;美洲缺乏劳动力,因此“从非洲运往美洲”,并没有体现洲际人口失去平衡,故D项错误。 3.(视角: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解析:选A。本题考查近代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地,掀起一场“商业革命”,大大加强了洲际经济联系,故A项正确;B项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欧洲的掠夺遍及亚、非、美洲,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 考点二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考向一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1.(2017·高考全国Ⅰ卷)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D____ 【解析】 D对:分析题干信息可知,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提升的幅度大于工人阶级收入提升的幅度,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A错:据以上分析可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同步增长。B错: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机器大生产。C错:此时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不能说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2.(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B____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表中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中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考向二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2016·高考课标全国Ⅲ卷)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A____ 【解析】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和北方铁路轨距的不统一,实质反映的是美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应选A项。B、C、D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向三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4.(2016·高考课标全国Ⅱ卷)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A____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这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A项。B项“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C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发展矛盾,排除。D项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矛盾,故排除。 5.(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A____ 【解析】 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材料也未体现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 [主干提炼] 1.工业革命 (1)兴起: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出现了“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由此拉开序幕。到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2)标志: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成果是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从而使工业动力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影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料,促使列强进行殖民扩张。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兴起: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 (2)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通讯、化学和钢铁工业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尤其在电力方面,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电气时代”来临。 (3)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重难拓展] 多角度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结构 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政治制度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国际共运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国际共运表现出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 国际格局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文学艺术 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艺术 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艺术 1.(视角: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解析:选D。材料中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了工人工资高得惊人、煤炭价格却极为便宜的现象,于是各行各业想方设法投资开发出多消耗煤炭、少雇佣工人的新技术,此后以煤炭为能源,以机器代替工人劳动的蒸汽机的发明应运而生,可见动力革命的启动有其独特的条件,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应排除;材料并未反映近代化的启动,故B项错误。 2.(视角: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解析:选C。A与题意无关,故A错误;B是荷兰的创新,故B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故C正确;D是美国的创新,故D错误。 3.(视角: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1871年到“一战”前,英国颁行过一系列社会政策,其中有:承认工会合法地位,取消对其活动的限制,禁止强迫工会贴偿企业主因罢工所受损失,承认劳资双方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建立由中央到地方的调解劳资纠纷的专门机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工党政府充分维护工人阶级利益 B.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C.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英国开始推进“福利国家”制度建设 解析:选B。依据题干“1871年到一战前”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促使英国颁行过一系列社会政策,推动民主制度日益完善,故B项正确;工党政府不会充分维护工人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建设出现在二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视角:垄断组织)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 )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美国福特公司采用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是能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它的生产率高,能及时地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 ,这很显然客观上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20世纪初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故B项错误;实现利益最大化是福特公司的主观要求,故C项错误;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罗斯福新政,故D项错误。 1.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对点训练1】(2017·山东青岛联考)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解析:选C。资产阶级强调的是民主平等而非等级观念,故A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并非是住房问题得到保障,故B项错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更加希望自由、民主和人权,个人隐私希望得到尊重,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叶,社会中的主要阶级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故D项错误。 2.从新史观角度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 (3)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和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在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占据主导地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其经济附庸,具有不公平、不平等的特点。 【对点训练2】(2017·湖北荆州联考)洲际物种交流约在1500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之一是( ) A.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 B.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 C.提高了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 D.改善了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 解析:选D 。本题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洲际物种交流属于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的影响,而非“价格革命”,故A项错误;此时世界市场只是处于雏形阶段,还未实现饮食文化全球化,故B项错误;洲际物种交流与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物种交流使得不同地区民众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日益丰富,故D项正确。 1.(视角: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 430匹和15 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 450匹和3 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解析:选A。依据题干“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 430匹和15 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 450匹和3 000匹”,结合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引起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得英、法经济发展,而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应排除。 2.(视角:英国殖民扩张的表现和目的)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和印度关系时说:“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 马克思表达的核心意旨是( ) A.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B.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 C.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解析:选A。依据题干“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可知,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经济的需要,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 3.(视角:荷兰的海上贸易)1609年,荷兰人格劳修斯匿名发行的《海洋自由论》一书,曾断言:“任何国家到任何他国并与之贸易都是合法的,上帝亲自在自然中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 格劳修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荷兰( ) A.为了获取商品市场与原材料产地 B.已经完成海军军队的近代化改革 C.以重商主义推动了海上自由贸易 D.力图打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 解析:选C。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强调的是自由贸易,而不是贸易的目的,故A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自由贸易,而不是军事改革的相关内容,故B项排除;据题干中时间可知当时商业理念奉行的是重商主义,而材料中“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又强调了自由贸易,综合分析可知当时荷兰以重商主义推动了海上自由贸易,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651 年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与题意时间不符,故D项排除。 4.(视角:英国的工业革命的背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 ) A.英国获得世界殖民霸权 B.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D.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解析:选B。解答此题可采用比较优选法。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主张保持劳动工人的高工资,因为高工资不仅能吸引大量的穷人去参加工作,还能满足从市场上购买足够的商品。依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可知,这处于工业革命前夕,故工人的高工资可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A、C、D三项在出现时间和原因上均不符合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时间和主旨要求,故排除。 5.(视角: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选D。材料通过事例说明电话、电灯、汽车、飞机与“公司”或“工厂”成立之间的关系,即体现了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D项正确;A、B两项的表述与题干表述的现象因果关系颠倒,均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投资重化工业是当时的社会潮流,C项排除。 6.(视角: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国富国穷》中写到:18世纪以来,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这反映了欧洲( ) A.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B.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C.贸易体系的平等性 D.经济模式的一体化 解析:选A。依据题干“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可知,反映了欧洲社会环境的开放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7.(视角: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外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高三学生绘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 ——据鲁东海、李真直《做两个逻辑 统一的历史教学》整理 运用所学知识,对上图中所示内容提出两项修改意见(包括增加、删除、替换、完善等),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可以从图示中信息入手,分析该图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进行修改,注意史实正确,理由正确,逻辑严密。 答案:修改一:将第②项中的“电”更改为“发电机”。 说明:“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并非创造的成果,该学生把“电”归入“发明创造”是不科学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注重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发电机的发明使得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共事业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类由蒸汽时代步入电气时代。所以应将“电”改为“发电机”。 修改二:第③项中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完整和分类逻辑混乱的问题,应增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进行重新分类合并。 说明:首先,产业结构应该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三个部分,所以应该增加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其次,电力、汽车、飞机和钢铁工业与重工业是从属关系,并非并列关系,应将前者合并到后者中,并归属于第二产业。再次,电信服务业与第三产业也是从属关系,并非并列关系,应将前者归于后者当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