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学习阶段性评估检测语文试题
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线上学习 阶段性评估检测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16分,每题2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A. 曲肱(gōng) 社稷(jì) 稽首(jī) 鲜克有终(xiǎn) B. 踰矩(jǔ) 弑君(shì) 信禀(bǐng) 什伯之器(bǎi) C. 远徙(xǐ) 戚戚(qī) 忿懥(zhì) 观其徼(jiǎo) D. 孝悌(tì) 舟舆(yú) 布橐(tuó) 靡不有初(m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 A项,“稽首”的“稽”应读(qǐ); C项,“观其徼”的“徼”应读(jiào); D项,“靡不有初”的“靡”应读(mǐ)。 故选B。 【点睛】字音题应注意“据义定音”的方法,要多积累总结、归类;要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多摸索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的场合等理解记忆。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驰骋 正言若反 憔悴 气如悬丝 B. 敖惰 无为而治 典籍 灯火澜珊 C. 褒贬 格物致知 哀矜 血气方钢 D. 梵语 克己复理 信禀 矫柔妆束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B项,“灯火澜珊”的“澜”应写作“阑”; C项,“血气方钢”的“钢”应写作“刚”; D项,“克己复理”的“理”应写作“礼”;“矫柔妆束”的“柔”应写作“揉”。 故选A。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庸其至矣乎 其,表揣测语气 B.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就:就是 C. 甘其食,美其服。 美:使……觉得美 D. 率性之谓道 率,遵循,按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准确地判断出来,我们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做题原则。平时,要反复诵读课文,形成强大的语感;同时,要注意对词汇进行归类、整理,通过习题训练来反复、巩固。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项,“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是动词,靠近、接近的意思,而不是“就是”。 故选B。 4.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 彼且奚适也? B. 天下未之有也。 C. 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D. 何以利吾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结构。判断文言特殊句式的关键是抓标志。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C项,“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判断句。而ABD都是宾语前置句。 A项,正常语序应是“彼且适奚也”。 B项,正常语序应是“天下未有之也”。 D项,正常语序应是“以何利吾家”。 故选C。 5.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A. 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 B. 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 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D. 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达到词句通顺。 该句的关键点是:“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引申为弘扬;第二个“明”形容词,光明正大的。“德”在这里是品德,而不是“德育”,故排除C项。“在于亲民”中的“亲”通“新”,句中是使动用法,“使民新”,即引申为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A项,对“亲”字的理解错误;同时,将“在止于至善”翻译为:在于使人停止“至善”也是非常明显的错误。“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 D项,将“在止于至善”理解为“在于到达善良之地”,翻译不准确,故排除。 故选B。 【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 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 6.“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 ( ) A.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B.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春秋》《论语》《孟子》《礼记》 D. 《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轲及其弟子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故选B。 7.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所体现的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论语》中关于仁的含义的阐述有很多,综合起来就是要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 B.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五千言》,主要反映了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将“道”作为“众妙之源”“万物之宗”。在政治上提倡“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其政治理想虽然不 可能实现。但是儒道思想存在一定的互补性,道家思想“超然通达”“静观待时”的思想对 现代人的思想生活也有一定的帮助。 C. “春秋笔法”也称“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是指在记录历史事件时,秉笔直书,明确表达记录者的褒贬,不畏当权者的诠释,也不因为是自己的亲人就为其隐晦。 D.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古代农学体系的成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汉代以来本草学的巅峰之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项,“秉笔直书”错误。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瞒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故选C。 【点睛】文学文化常识题,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 8.下列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些成语 也来源于佛教,如“天花乱坠”“大千世界”“鹦鹉学舌”等。 B. 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也比较丰富,最主要的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比如最早的史书《国语》就是运用了编年体的体例。而以《史记》为首的正史,采用的都是纪传体的体例。 C.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社会逐步走向“盛世”。吴兢对“贞观”盛世的治国经验加以总结,写出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经典作品《贞观政要》。 D. 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是对明代各类科学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传入西方后,被欧洲人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项,对《国语》的体例判断错误。《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因以记言为主,故名《国语》。 故选B。 【点睛】文学文化常识题,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 二、(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材料一: 低碳顾名思义就是碳排放量低,碳是指二氧化碳。低碳理念是指在生活、经济建设等方面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可持续性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工厂对大量能源的开采没有节制,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染物。除此之外,人类人口日益增多,生活需求越来越大,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种种原因导致了碳排放量越来越大,环境被严重污染,很多城市甚至常年笼罩在雾霾之中。人类对于低碳生活的诉求日益增长,因此,低碳园林的建设迫在眉睫! 随着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园林景观与低碳理念的融合已是大环境下的一种趋势。低碳园林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园林建设与运营模式,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包括前期设计规划,材料选用、施工过程及后期园林绿化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程度上减少使用石化能源,并应用新的清洁型服务能源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低碳和生态的要求。 (摘编自马艳红《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运用探析》,《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材料二: 上海世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中低碳减排措施已得到全面落实。园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80%以上场馆采用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和室内绿化;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占园区总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60%以上的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园区内目前已投用新能源汽车432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 园区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达到120万千瓦时,江水源/地源热泵累计供冷量达到564万千瓦时,各类新能源技术的实际应用相比传统能源技术累计节能5152吨标煤,累计减排1.27万吨二氧化碳。 除了太阳能,世博会的场馆还通过江水直接冷却水系统,直接从黄浦江取水,经加药控制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后,作为冷却用水供水源热泵机组使用,使用后的温热水排入黄浦江。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年运行能耗可减少40%~60%,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0%-70%,年运行能耗节省约5740兆瓦时,折合约1000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00吨。 另外,上海世博会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公交优先战略,电—电混合超级电容车、混合动力等各类新能源汽车的规模运用将超过1000辆。这些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进行示范应用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将引领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并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新宠。 (摘编自《传播“低碳理念”,实践“低碳行动”》,新华社2010年6月5日) 材料三: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一时间,“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地产”“低碳生活”等新名词,以崭新的姿态高调亮相,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还面临着工业化和生态化的双重任务,但未雨绸缪,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应,在生活层面,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 (摘编自《低碳环保生活》)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环境付出的“高代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B. 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更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C. 上海世博园“低碳行动”各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全面进入“低碳发展”。 D. “低碳”概念兴盛,催生出许多新名词,也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低碳园林建设是低碳社会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带来生活环境的改变,一方面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B. 上海世博园区60%以上的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这说明我国废物利用的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C. 园区使用的太阳能,冷却水系统、新能源交通以及绿化等,都是成功的案例,可以在其他相关领域推广。 D. 中国的生态化建设往往受制于工业化发展,其低碳生活的到来任重道远,每个人必须对社会负责,有所担当。 11. 请结合材料,分析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导致环境恶劣原因() A. 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B. 没有节制地开采能源,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染物 C. 人口增加,碳排放量增大 D. 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 【答案】9. C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我国正全面进入‘低碳发展’”错误,因为材料二中说,“这些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进行示范应用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将引领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并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新宠”,说明上海世博织引领,我国还未全面进入低碳发展,属于范围扩大。 故选C。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B项,以偏概全。“上海世博园区60%以上的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并不能推断出“我国废物利用的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请结合材料,分析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导致环境恶劣的原因”,宜采用排除法。 D项,“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是有利于环境改善的方式方法,即这是解决的措施而不是“导致环境恶劣的原因”。 故选D。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传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 “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羔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 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诣:往见 C. 谭谢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竞绐以他事辞去 以乱易整,不武 B. 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宦:指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在西汉初年,游宦制度的发达和影响力达到高峰。这与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宦游人”中的宦游不是一个意思。 B.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这里是表示敬意的礼节。 C. 媵女:古代指陪嫁的人,这里是指家中的婢女。 D. 传: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文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因此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 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B.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C.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D.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 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 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 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17.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2)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3)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答案】12. C 13. B 14. D 15. B 16. B 17. (1)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去投靠他? (2)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 (3)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罢了。”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项,“谭谢不纳”中“谢”是谢绝、拒绝的意思。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以”:①②介词,拿。B项“因”①连词,于是;②介词,经由,通过。C项“乃”:①②副词,才。D项“为”:①②介词,替,给。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解说错误,传记一般不虚构。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而背弃离开对方,(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啊!”句中,“当……时”是固定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A、C两项。“穷”与前句“势”构成一个短语,表示形势窘迫。据此分析可排除D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与原文不合,原文是“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及特殊句式的翻译:(1)“盍”通“何”,为何;“往”,前去;“依”,依附,投靠。“盍往依之?”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你”。(2)“服”,穿;“雨”名词作动词,“淋雨”。(3)“若”好像;“第”,只;“但”,只是。 【点睛】文言虚词“因”的含义归纳,要熟练记忆: (1)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⑥因谗之曰。 (2 )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 (3)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吏因以巧法。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⑤伺者因此觉知。⑥因河为池。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4)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因入京师。 (5)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7)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 (8)沿袭。例:因遗策。 (9)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参考译文: 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了,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去投靠他?”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随人到金陵,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他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他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这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哪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吗?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 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经过了十年,杜环在别的地方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罢了。”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它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杜环更加谨慎地事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过世了。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敛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而背弃离开对方,(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第Ⅱ卷 四、默写句子。(5分) 18.默写诗句。 (1)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4)_____________;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5)博学之,__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答案】 (1). 石破天惊逗秋雨 (2). 五月渔郎相忆否 (3). 不义而富且贵 (4).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5). 审问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逗”“渔郎”“不义”“逆旅”“审问”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五、(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并回答问题。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舒翼 ①“我深深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 ②这是作家余光中先生在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的一段话。 ③正值春节,汽笛送来亲情的召唤,迎回游子们归乡。在这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移中,火车是绝对的运输主力。在诸多交通工具中,人们乘坐最多的,还是火车。火车,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④有人说,在空间上有两种东西永远让人类迷恋,一是故乡,一是远方。故乡安放着心灵的安宁,远方寄托着对未知的向往。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 ⑤坐过无数次火车,但印象最深刻的,或许还是返乡那一趟车。那一列列返乡的火车停靠在站台边,熙攘的人流中,匆忙的脚步里,张望的目光下,涌动着的都是思乡的情绪。每一次看见返乡那趟火车,总觉得是那样可爱与亲切,仿佛看见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在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况且”声中,思乡的情绪便陡然在车厢里弥漫开来,它将驶向的,是你最熟悉也最温暖的故乡。 ⑥火车是故乡,火车也是远方。速度的提升,铁路的延伸,让人们通过火车实现了向远方自由流动的梦想。今天的中国人,坐着火车,可以去往祖国土地上的天南地北,来到祖国东部的平原,到达祖国南方的海边,走进祖国西部的沙漠,踏上祖国北方的草原,去观三山五岳,去看大江大河。火车的车窗仿佛一条长胶卷,让人们欣赏到一幅又一幅陌生而斑斓的画面。有了火车,远方已不再遥远。 ⑦火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来。 ⑧一节节火车车厢,装载过多少过往的岁月。这岁月的起点,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今天的中国铁道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0号”机车。因为它的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所以人们称其为“0号”机车,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从那时候起,火车便奔驰在中国的大地上,见证着历史。一百多年来,一列又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在那些火车上,发生过多少难忘的故事啊!一本以“火车上的中国人”为主题的摄影集,记录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火车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当看到那一列列绿皮火车、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时,远去的时光与遥远的记忆仿佛一下子都回到眼前。这些与火车有的影像,定格的,正是中国人曾经一步一步走过的日子。 ⑨在我们怀念旧日时光的同时,也不能不感慨今天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而言,火车这一诞生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械交通工具,是个完全的舶来品。然而,今日中国的火车和铁路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⑩中国人对火车有着强烈“情结”,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火车,又收纳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难忘的时代记忆与丰富的个人情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沉甸甸的梦想。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2 月 17 日,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⑦段是文章的过渡段,承上总结了火车与空间的密切联系,开启了下文对火车与时间的关系的叙述。 B. 作为春节运输主力的火车,人们坐的次数多,所以总让人觉得可爱与亲切,给人们的印象最为深刻。 C. 作者主要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展开分析,分析火车与人们情感的关系,以及火车与中国的发展关系。 D. 本文以火车为载体,写出了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情感世界紧密联系。 20.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21. “火车”在全文表达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19. B 20. ①空间上,车轨连着故乡和远方,吸纳着中国人的时代记忆与个人情感。②时间上,铁轨连着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见证着历史,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 21. ①结构上,是全文线索,贯穿全文;②情感上,是联系情感的载体,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③内容上,是本文的陈述对象,作者形象直观地利用“火车”的特点展开联想;④主旨上,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承载着国家的前途与繁荣。 【解析】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 B项,因果关系不当,因为它将驶向你最熟悉最温暖的故乡,而不是因为“作为春节运输主力的火车,人们坐的次数多”。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妙处),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题目要求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意。这句话是“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理解这句话,首先弄清楚“为什么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为什么梦想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然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结合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分析即可。第一个句子重点在于分析“长”的原因。在文章第四段中说“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这是一个空间地域概念,“铁轨”连接了故乡和远方。第二句的原因,可结合文章的第七段“火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来”,这是时间概念,铁轨连接的是过去与未来。从第九段“今日中国的火车和铁路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第十段“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历史 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这几句来概括,那就是铁轨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情节(细节) 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火车”在全文表达中有什么作用?“火车” 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可从结构、内容、主旨、 情感抒发等角度来分析。文章第三段提到“火车”,“在这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移中,火车是绝对的运输主力。在诸多交通工具中,人们乘坐最多的,还是火车。火车,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文章后面的段落都提到了“火车”,所以从结构方面来看,“火车”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本文重点阐述了火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意义“有人说,在空间上有两种东西永远让人类迷恋,一是故乡,一是远方。 故乡安 放着心灵的安宁,远方寄托着对未知的向往。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 “火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来”,所以情感上,“火车”是本文情感的载体,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中国人对火车有着强烈‘情结’,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火车,又收纳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难忘的时代记忆与丰富的个人情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沉甸甸的梦想”。总之,结合文本从结构上的线索作用到情感的表达等方面作答即可。 六、作文。(40分) 2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举国“既过年关,也过难关”!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不乏为民请命、拼命硬干的脊梁,请以“敬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议论文文体,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敬畏 自古及今,我们中华民族不乏为民请命、拼命硬干的脊梁,他们是我们的中流砥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伟岸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敬畏、膜拜。抗击“新冠”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群众战争。大到医院医生,小到邻居大爷,他们无时不刻不以同样的内容提醒你:勤洗手,戴口罩,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护自己,不被病毒感染,这才是真正的抗击“新冠”。在大街小巷,人们都能够看见各种抗击“新冠”的标语。抗击“新冠”对于医生来说,就是用最快的速度研究出治疗感染患者的良药;对于警察来说,就是维护好社会秩序,抓住一些造谣分子和不良商贩。抗击“新冠”,绝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抗击“新冠”,人人在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卫健委到武汉当地政府,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社会、医院和个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 这几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前往疫情一线,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武汉15名医务人员被感染……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对健康的守护、对生命的看护,展现着医者仁心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更说明,从政府到社会,从医护人员到普罗大众,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疫情,我们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休戚相关、有机互动的命运共同体。 有一句话这么说的:哪里有什么岁月安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病房里,走道边,我们无时无刻不看见来回穿梭的白色身影,她们就是被我们亲切称呼的“白衣天使”,她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战斗在战场的最前沿,前面倒下,后面的冲上前,他们是这场战争的主力军,先锋队。他们就像黑暗中的灯塔,给人希望;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让人不再干渴;就像温馨的庇护所,给人无限温暖。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与病毒贴身肉搏,他们无愧“白衣天使”这一称号! “我是医生,是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守护者,固守防线是我的使命,疫情不走,我必不退! ”这是平谷区中医医院肺病科住院医师赵学慧的掷地有声的宣言。1992年出生的赵学慧,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2019年参加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医护工作者中的一名“新兵”,赵学慧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这场战“疫”。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新冠状病毒这一“魔鬼”袭来,像钟南山院士、赵学慧这样的无私奉献、迎难而上的英雄们,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畏和铭记。让我们心怀敬畏,默默地为英雄祈祷;我们更要向英雄学习,争做时代的楷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举国“既过年关,也过难关”!然后过渡到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不乏为民请命、拼命硬干的脊梁,请以“敬畏”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要求是议论文,字数是800字以上。很显然,这个题具有实时性,紧扣了当前抗疫这个大事。写作主题也是考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考查学生对这次疫情当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的理解,引发他们、激励他们对这些可爱的人,表达敬畏之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好手,争做国家的“脊梁”。 立意角度: 1.敬畏“逆行者”。 2.敬畏自然。 3.敬畏生命。 4.疫情敲响“敬畏”的警钟。 结构层次: 这篇文章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那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框架应该有。文章要求以《敬畏》为题,因此可以通过举例论证、理论论证等论证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文先引述材料“从自古及今,我们中华民族不乏为民请命、拼命硬干的脊梁”,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他们是我们的中流砥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伟岸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敬畏、膜拜。正文主体部分通过举钟南山院士和赵学慧的感人事迹来说明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就是国家的脊梁。文章最后指出: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畏和铭记。让我们心怀敬畏,默默地为英雄祈祷;我们更要向英雄学习,争做时代的楷模。这样写既点了题,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给人启示,催人奋进。 素材积累: 1.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不分昼夜战斗在抗疫前线;武汉中心医院的女医生张继先去年12月27日第一个把疫情上报组织;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共产党员首先上,不能讨价还价”等接地气的说法做法广受赞誉;湖北潜江市早于武汉,在1月17日决定封城战“疫”使本市疫情甚轻。 2. 2月7日本次疫情“吹哨人”之一的李文亮医生受感染抢救无效逝世;韩红的韩红慈善基金会高效捐赠赢得广泛赞誉;各省市一批又一批援鄂医疗队逆疫而前,奔赴湖北进入战疫前线,只为“救死治病”;贫困县河南嵩县的百姓在天寒地冻中劳作三天把10吨大葱捐赠湖北人民,包括汶川在内的全国各地的援鄂资金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疫区,各地严防死守坚决打赢抗疫阻击战。 3. 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志愿者和捐助者,含泪剪去心爱长发年轻姑娘们,义无反顾奔赴抗疫战场……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屹立不倒,又能一次次在逆境中崛起,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的最古老文明,源自这份伟大的民族精神。 4.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灾难来临,方知生命可贵。勇于担当,承接使命,更显生命不朽。多难兴邦,危机时刻正是教育的宝贵时机,举国上下正在亲历的这一切,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最深刻的记忆,并唤醒我们的成长与崛起。 【点睛】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