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苏东坡的“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丘浚的“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杨维桢的“绿衣歌舞不动尘,海仙骑鱼波袅袅”,无不描绘出海南宛如仙境的动人景象。然而再美的海南自然风景也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  ) ①文化不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纯自然风景不会给人以文化感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③符合题意,再美的海南自然风景也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说法错误,纯自然风景没有人的实践活动参与,不属于文化,但纯自然风景会给人以文化感悟。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可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2. 漫步我国农村,经典门匾,举不胜举。如“耕读传家”,便是古老农耕文化、中华传统思想的精华;“惠风和畅”反映了如今时代的特色;“天道酬勤”则反映了人们对勤劳致富的信仰和尊重;“贵在自立”反映了人们的自立思想和坚强意志;“勤和家兴”“室雅人和”则反映了人们处世的生活理念及新一代农民的精神面貌。由此可见,门匾(  ) ①反映时代气息和农民精神世界 ②是农村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 ③体现了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④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如“耕读传家”,便是古老农耕文化、中华传统思想的精华;“惠风和畅”反映了如今时代的特色;“天道酬勤”则反映了人们对勤劳致富的信仰和尊重;“贵在自立”反映了人们的自立思想和坚强意志;“勤和家兴”“室雅人和”则反映了人们处世的生活理念及新一代农民的精神面貌。由此可见,门匾反映时代气息和农民精神世界、体现了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②说法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的特点 ①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会文化,还有转瞬间已经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及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如图漫画《圈子文化》告诉我们(  ) ‎ A. 文化素养的提升以经济为基础 B. 文化内容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C. 文化都有地域、时代、阶层之分 D. 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政治清明 ‎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漫画并未体现经济对文化素养形成有基础性作用; B不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内容丰富发展; C不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文化有地域、时代、阶层之分; D符合题意,根据漫画可知,我们坚决反对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健康的政治文化有利于促进政治清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 1.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人们文艺观念的深刻变化。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科技决定文化形态的变化 ③文化对社会变革起推动作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人们文艺观念的深刻变化。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说法错误,科技进步会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形态的更替; ③说法错误,先进文化文化对社会变革起推动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2. 痖弦,中国台湾著名诗人,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1949年随军队到了台湾,1995年安家加拿大温哥华。他会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但他晚年回到南阳就说南阳话,他还爱听家乡戏,豫剧、曲剧他都能哼唱不少的剧目片断。这说明(  ) ①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不可能改变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长期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也是可以改变的;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④符合题意,痖弦,中国台湾著名诗人,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1949年随军队到了台湾,1995‎ 年安家加拿大温哥华。他会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但他晚年回到南阳就说南阳话,他还爱听家乡戏,豫剧、曲剧他都能哼唱不少的剧目片断。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长期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和无关的选项。 ‎ 1. ‎“英雄者,国之干。”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自2018年4月6日起,人民日报推出“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报道英烈人物英勇献身光辉事迹和毕生奋斗的崇高精神。专栏的推出(  ) ①能够激发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对公民文化素养的核心产生决定性影响 ③有利于营造崇尚、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④意在鼓励人们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自2018年4月6日起,人民日报推出“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报道英烈人物英勇献身光辉事迹和毕生奋斗的崇高精神。专栏的推出能够激发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利于营造崇尚、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②说法错误,对公民文化素养的核心产生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影响; ④不合题意,专栏推出的目的不是鼓励人们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化。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和无关的选项。 ‎ 2. 有位台湾媒体人曾分享过一个故事,他的父亲在90‎ 多岁高龄时,偶然得知孙子不晓得从哪里来,便召集家庭三代人郑重其事地告诫:你们不能忘本啊!对根的向往和眷恋,促使每年清明无数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回祖国大陆寻根祭祖。这说明(  ) ①民族节日是展示历史文化成就的窗口 ②传统文化对维持社会稳定起决定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④特定民族节日集中展示特定民族情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文化遗产是展示历史文化成就的窗口; ②表述错误,优秀传统文化对维持社会稳定起推动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 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对根的向往和眷恋,促使每年清明无数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回祖国大陆寻根祭祖,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说明特定民族节日集中展示特定民族情感; 故选:D。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①地位: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 ①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意义: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 1. 近年来,中国图书、饮食、中药、民俗等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东亚、东南亚地区对中国主题图书的翻译出版数量显著增加,欧美地区对于中国文学类图书的翻译出版多渠道传播也呈现上升趋势。在2018中国新年之际,美国探索频道向全球推出了最新纪录片《华人新福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传播使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③坚定广大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创新传播手段推动中华文化繁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并不是文化传播使然; ②③符合题意,近年来,中国图书、饮食、中药、民俗等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这说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要坚定广大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创新传播手段。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力量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1. ‎2018年4月7日“八音响宴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文化展”在南宁博物馆开展。展览遴选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珍藏的55个少数民族乐器文物精品122件(设),分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4部分,全面展示各民族的智慧创造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从材料可以看出(  ) ①繁荣民族文化必须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②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③民族文化有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 ④创新民族文化必须要尊重文比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持文化平等原则; ②③正确,材料“展览遴选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珍藏的55个少数民族乐器文物精品122件(设),分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4部分,全面展示各民族的智慧创造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可以看出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民族文化有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创新民族文化;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2.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技击术,到了近代,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国后,武术得到蓬勃发展,成为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活动;现在,中国武术已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符号,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文化纽带。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②传统文化是财富,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变迁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④重视传统文化,国家和民战才能兴旺发达 A. ①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武术属于传统文化中的技击术,又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成为群众性活动,又成为走出去的符号,表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②说法错误,优秀传统文化是财富。 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武术的发展说明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变迁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④说法错误,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甲骨文最早为殷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从其中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体验培养的 ④文化现象总是带有时代印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甲骨文最早为殷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从其中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由此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现象总是带有时代印记;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表明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体验培养的。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 1. 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现象折射出(  ) ①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庸俗之分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反映了不同的服饰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这些服装文化现象折射出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表明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有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庸俗之分;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特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运用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 ‎ 2. 粱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不但本身就是令人赞叹的雕塑作品,还是人们所处城市生产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反映。这些雕塑(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一件好的城市雕塑是人们所处城市生产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反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不合题意,城市雕塑体现的是城市文化,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文化; ③符合题意,城市雕塑是人们所处城市生产生活与地域文化的反映,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说法错误,“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的说法夸大了城市雕塑的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可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 ‎ 1. 中国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谦逊乖巧,不好意思提报酬高低。在招聘时,中国老板可能会认为这个年轻人礼貌、谦逊、好学,当即拍板雇用了他;而外国老板则认为求职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买卖过程,不提报酬不可理解,说明年轻人素质不高,反而不会聘用他。材料说明(  ) ①文化素养高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②人们在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素养高低与就业机会的关系。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们在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④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 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材料中中西方老板对大学生提报酬的不同认识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影响人们的交住行为和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因素有: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弟子规》有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孔夫子也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以上言论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人们对文化影响的接受是被动的、消极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的文化品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题意不涉及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说法错误,人们对文化影响的接受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 ③④符合题意,材料表明要谨慎地选择朋友,亲近仁德之人,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学问。而与不善之人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以上言论的文化生活依据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的文化品格。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2. 曾国藩说过:“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其中“读书则口不浊”说明(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④符合题意,“读书则口不浊”意思是就是多读圣贤之书,学习圣贤之道,言行举止有礼有仪,说话条理清楚,表明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说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说法错误,文化建设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表现在: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2)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踏青扫墓(  ) ①是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②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交流方式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故清明踏青扫墓是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的窗口。 ②说法错误,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交流方式。 ③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 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特点: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④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 2.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 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此观点认为(  )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 ③应该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这表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 ③说法错误,我们应认同的时本民族文化,而不是认同替它民族文化。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强调民族文化的个性,强调的时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 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特点: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④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⑤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 1. 匾额,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的文字凝聚了中华人文的要义,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与中华文明的神、魂、道血肉相融,持久地散 发着核心价值观中筋骨与温度的正能量。这启示我们(  )‎ A. 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 B. 对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发扬 C. 要呵护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D.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积极革新 ‎【答案】B ‎【解析】A说法错误,优秀传统文化才是财富; B符合题意,题目中强调“匾额的文字凝聚了中华人文的要义,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与中华文明的神、魂、道血肉相融,持久地散发着核心价值观中筋骨与温度的正能量”,表明对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发扬; C说法错误,要呵护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不合题意,材料没涉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革新。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要求: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 ‎ 2. ‎2018年12月,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红楼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是继《红楼梦》资料中心于2017年7月落地马来亚大学后,在马来西亚成立的又一“红学中心”。当天,《红楼梦》研究中心还正式推出《红楼梦》马来文译本。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征服了马来文化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马两国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④世界文化将会走向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征服了马来文化”的说法带有歧视的意味,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②③符合题意,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红楼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还正式推出《红楼梦》马来文译本,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说明中马两国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④说法错误,“走向统一”的说法不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展现。 故选:C。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 1、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 (1)意义:中华文化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要求: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注意: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奥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  )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北京冬奥会之所以将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因为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融合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③说法错误,“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 ‎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如今,AR技术已经镶嵌在日常生活中,西北T业大学发出的全国首封AR高考录取通知书可以通过扫码,查看动态校情校史介绍、学科特色展示等内容,不仅让信息动起来,也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让未来“活”起来。这表明(  ) ①AR技术是最直观的文化传播手段 ②校园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从而具有独特价值 ③AR技术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发挥了强大功能 ④动态校情校史介绍等内容的展示离不开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口语是最直观的文化传播手段; ②错误,校园文化并不能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独特价值; ③④正确,材料“西北T业大学发出的全国首封AR高考录取通知书可以通过扫码,查看动态校情校史介绍、学科特色展示等内容,不仅让信息动起来,也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让未来“活”起来”表明AR技术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发挥了强大功能;动态校情校史介绍等内容的展示离不开物质载体;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现代文化传播手段,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2. 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一书中说: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至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 不同文化背景只能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B.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C. 文化的差异会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D.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价值选择 ‎【答案】C ‎【解析】AB说法错误,不同文化背景只能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上述两种说法过于绝对; C符合题意,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至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化的差异会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D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价值选择。 故选:C ‎。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民族、地域、阶级、阶层的人们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1.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形象地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不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③正确,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形象地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历久不变,这一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2. 韩愈在《师说》中讲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说明,人们的文化素养(  )‎ A. 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B. 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出来的 C. 都是向老师学习而来的 D. 可以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来培养 ‎【答案】D ‎【解析】A表述错误,只能一词表述不当; B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参与文化活动来培养文化素养; C表述错误,都是一词表述不当; D符合题意,从师有助于我们答疑解惑,即人们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来培养。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一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本题着重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在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可准确答题,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 ‎ 1. ‎2018年11月贵州举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沧州能工巧匠手工技艺选拔比赛,来自全州十六个县市的128名民间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分别参加了手工刺绣、蜡染绘画、银饰打制和手工编织比赛,比赛现场展示了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手工技艺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该项比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②文化的价值在于传承和传播,该项比赛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推广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非遗的展示能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④该项比赛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民族工艺的传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涉及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说法错误,文化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对个人的作用。 ③④符合题意,料强调了民间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参加了手工刺绣、蜡染绘画等比赛,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手工技艺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同时此项比赛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民族工艺的传承。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工匠精神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工匠精神 (1)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2)其内涵为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创新。 (3)弘扬工匠精神可以弥补制造业水平差距,促使我们国家向制造强国迈进。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2018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一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通过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  ) ①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是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高度认同的表现 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有利于我们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说法错误,世界各国应该首先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高度认同中国文化; ④说法错误,我们应该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而不是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保存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联合国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并保护。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2. 有着“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在海纳百川的海洋文化滋养下,日益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百转千回,婉转柔美,丝丝入扣地谱写着闽南新韵,通过金砖国家文化节走向世界。中华音乐走向世界折射出(  ) ①文化具有多元性,需博采众长 ②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④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中华音乐走向世界,没有涉及“文化具有多元性,需博采众长”。 ②③符合题意,中华音乐走向世界折射出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④错误,“趋同”说法错误。 ‎ 故选:B。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 1. ‎2018年10月28日,为时四天的“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圆满闭幕。现场不仅有精美的产品可以参观,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此次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 ①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展示了世界文化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④符合题意,根据题目中“现场不仅有精美的产品可以参观,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可知,此次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展示了世界文化文化的多样性; ③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传播的途径 (1)三条重要途径 ①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的多样性 坚持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的多样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2. ‎“书信--短信--‎ 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实现。对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大众传媒是以网络的出现为标志的 ③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④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表明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符合题意,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实现,表明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④说法错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因此认为网络等现代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B。 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1)传媒的发展阶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①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②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③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注意: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 ‎2018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以及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李克强总理强调,加快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当前,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失信现象比较普遍,且高发频发的态势未能得到根本性遏制,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关键在加强对失信主体的信用监管。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全面增强市场监管能力,增进各类主体诚信意识,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影响相关知识,说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督的必要性。‎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能够给予经济以重要影响。当前市场诚信缺失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督,有利于营造良好诚信环境,增进各类主体诚信意识,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督是构建诚信文化的重要体现,有利于规范各类主体交往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影响相关知识,说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督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试题。材料中“当前,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失信现象比较普遍,且高发频发的态势未能得到根本性遏制,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能够给予经济以重要影响;材料中“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关键在加强对失信主体的信用监管。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全面增强市场监管能力,增进各类主体诚信意识,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文化的影响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问题转换要求、题干信息的提炼要求比较高,要求考生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全面分析材料,精准把握材料信息。也要求考生全面平时具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方能准确答题。 ‎ 1. 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5年重阳节,有媒体发出倡议,呼吁儿女陪父母一起过重阳。越来越多的人深深体会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父母,就多陪陪父母。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陪着爸妈过重阳”的理解。‎ ‎【答案】(1)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陪着爸妈过重阳”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陪着爸妈过重阳”既是对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保留,又是对其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陪着爸妈过重阳”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有利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4)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发展。“陪着爸妈过重阳”既要继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又要儿女的亲情与陪伴。‎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陪着爸妈过重阳”的理解。本题为分析说明类试题,限制范围明确,为传统文化的知识,结合材料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特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回答。 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 2. ‎2018年6月21日,由腾讯互娱携手敦煌研究院共同发起的“中国传统游戏探索之旅”在北京举办启动仪式。 “敦煌游戏文化所蕴含的追求更强更好、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和平包容等价值观念,在今天仍然需要传承、弘扬。”启动仪式上,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介绍,“我们必须用现代人的理念,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汲取敦煌游戏文化的有益营养和元素,予以创造性转化、升华。”早在2017年,腾讯便与敦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数字丝路”,以“科技+文化”的形式,基于AR/VR ‎、游戏、动漫、音乐等模块进行深度合作。目前,项目通过文献资料考证、实地考察和专家采访等形式,已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以及敦煌地区出土的文物上,发现了包括“射箭”“举钟”“勾栏百戏”“拨浪鼓”“步打球”等几十款传统游戏。采集的中国传统游戏和创新演绎文创方案将沿着丝绸之路走向海外,“用游戏讲述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对外输出,让更多人类文化结晶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放光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科技是如何助力“中国传统游戏探索之旅”的。‎ ‎【答案】①科技为敦煌传统游戏的保护与研究、采集与开发、创新性发展等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②现代信息技术能提升传统游戏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 ③科技提供的前瞻性和示范性的数字技术应用,充分发掘优秀游戏文化资源,推动了优秀传统游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科技使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利用数字技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科技是如何助力“中国传统游戏探索之旅”的,属于意义类试题。通读材料后,由材料中“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汲取敦煌游戏文化的有益营养和元素,予以创造性转化、升华”可知,科技为敦煌传统游戏的保护与研究、采集与开发、创新性发展等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以“科技+文化”的形式,基于AR/VR、游戏、动漫、音乐等模块进行深度合作。目前,项目通过文献资料考证、实地考察和专家采访等形式,已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以及敦煌地区出土的文物上,发现了包括“射箭”“举钟”“勾栏百戏”“拨浪鼓”“步打球”等几十款传统游”现代信息技术能提升传统游戏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科技提供的前瞻性和示范性的数字技术应用,充分发掘优秀游戏文化资源,推动了优秀传统游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材料中“用游戏讲述中国故事”科技使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利用数字技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本题属于意义类的主观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不明确,因此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紧扣设问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将课本知识迁移到答案中,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 1. ‎2018年8月14日,都江堰成功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都江堰,为何能成为“神奇”的存在?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都江堰水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工程修建、维修、管理和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遗产。随着现代科技手段在工程建设与发展中的运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防灾能力更强、灌溉面积更大、生命力更旺盛。     人们对都江堰的保护从未松懈:岁修制度延续千年。《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明确了都江堰管理局负责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统一调度、都江堰水利工程统一管理,以法律形式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较好地解决了灌区用水的调配问题,进一步加强了水资源的防污治污,促进灌区发展行稳致远。历经2000多年岁月磨砺,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青春焕发。如何让都江堰更好地造福人民、造福社会,世人在期待,古老的都江堰也在期待。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水文化在都江堰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 ‎【答案】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都江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深淘滩、低作堰”等水文化的发展在都江堰的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都江堰“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和“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推动了都江堰的修建与管理。 ‎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手段在工程建设与发展中的运用,使都江堰防灾能力更强、灌溉面积更大、生命力更旺盛。 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现代法治手段继承发展了都江堰水文化管理思想,推动了都江堰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水文化在都江堰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具体的知识指向不够明确,需要依据材料进行进一步确定。因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都江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等水文化的发展为都江堰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都江堰“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岁必一修”制度等都推动了都江堰的修建与管理;因为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法治手段继承发展了都江堰水文化管理思想,推动了都江堰管理的制度化,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都江堰影响更深远,生命力更强。 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