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王夫之明确提出:“气者,理之依也。”黑格尔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王夫之和黑格尔的观点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 ‎②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③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④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唯心主义的观点则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气者,理之依也。”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的回答,①③正确,选D。‎ ‎【考点定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考情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1)考查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高考往往以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为情境材料,对唯物主义进行考查。要注意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原子论”之说,其实质是不同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多为近代西方的科学家,而中国的代表人物较少。‎ ‎(2)考查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注意把主观唯心主义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现象区分开来。中国古代的“天命观”比较复杂,有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有时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观点相同的是 ‎①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 ‎②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③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唯心主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心”产生的,人的心决定一切,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和“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均认为心是一切的主宰,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一致,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认为理是世界的主宰,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不一致,故排除①;②认为气是世界的主宰,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不一致,故排除②。故选D。‎ ‎3.2017年1月17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以世界经济的大海作喻:“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世界观相一致的是 A.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D. 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答案】D ‎【解析】‎ ‎【详解】‎ 习近平以世界经济的大海作喻:“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这话是说世界经济的大海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体现了物质客观性的唯物主义观点。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体现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符合题意;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体现了发展的观点,C不符合题意;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体现了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具有客观性,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②④符合题意;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①错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③错误。故答案为A。‎ ‎5.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首次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要意义。做出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的唯物论依据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的变化促进客观世界的改变 ‎③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首次发生变化,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说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④排除。故答案为B。‎ ‎6.“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这是北大校长创作的科普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中的歌词,强调了人体化学过程所起的作用。这句歌词体现了 ‎①意识依赖于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思维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歌词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思维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题中没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也没有涉及意识与人脑的关系,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7.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例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意象”反映了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现实的东西变成意识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首先讲“意象”的概念,然后通过几个例子说明“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即利用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感情.A项错误,“意象”的创造均是在遵循客观事物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观创造;B项错误,“意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段文字是在说明人们利用自己的思维意识通过客观事物表达某种思想,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8.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曾提出一个“鸡三足”论的哲学命题,他认为鸡除了有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二足”外,还有另一只是名称和符号的“足”,所以对鸡来说共有“三”只“足”。公孙龙的论断 A. 认同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B. 承认了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D. 否认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公孙龙的论断与是否认同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无关,A项不选;运动并不是物质的唯一符号,B项不选;名称和符号的“足”是意识的体现,公孙龙把它作为第三只足,这是把意识上的“足”看作了是物质上的“足”,这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C项正确;公孙龙的论断虽然是错误的,但也是对鸡有几只足的这个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并没有否认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9.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建设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于2017年9月28日在北京正式开工。该实验装置建成后,我们可以利用它实现“超低温”超高压”以及“超强磁场”“超快光场”,进而可以形成许多在常规物理条件下不能得到的新物质和新物态。由此可见 ‎①人类可以创设条件创造新的物质形态 ‎②人类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③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④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利用它实现“超低温”超高压”以及“超强磁场”“超快光场”,进而可以形成许多在常规物理条件下不能得到的新物质和新物态”可知人类可以创设条件创造新的物质形态,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故①②入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认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则陷入了唯心主义,故③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改造、创造、消灭规律,但人们能够改变或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以造福人类,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 ‎10.“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 ‎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该地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①正确;材料表明该地立足本地实际,“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是错误的观点,②不选;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③错误;该地结合当地特色来建设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与“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二者代表的意思不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说明主观要符合客观,是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与主观统一说明是客观要符合主观,是唯心主义观点。‎ ‎11.谷歌正在设计一种纳米磁性粒子,即纳米机器人。研制成功后,人们就医时就不再需要医生给你打针吃药,而是在血液里植入纳米机器人,直接释放药物杀灭病毒;人们还可以将纳米机器人当作媒介,连接人脑神经系统和外界网络系统,为开发人脑智力和潜力带来革命性变化。由此可见 ‎①机器人将代替人类从事精准的实践活动 ‎②人类创造的工具可以延伸人的实践能力 ‎③人类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实践活动是人类进行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机器人不能代替人类从事实践活动,①说法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纳米机器人在治疗疾病、开发人脑智力和潜力方面的功能,说明人类创造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的认识器官、人类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③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12.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黄迪颖研究员及其团队,利用在中国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中侏罗统九龙山组(距今1.65亿年前)的13块新的恐怖虫化石,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惊人恐怖虫的秘密:“恐怖虫”并非吸附于恐龙的寄生虫,而是一种特殊的蚊子。黄迪颖戏称恐怖虫其实是“一只”蚊子和科学家开的玩笑,该项研究成果于2013年2月21日在世界顶级期刊《naure》杂志的网络版上发表。这说明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规律 ‎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现实条件的制约去认识的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黄迪颖研究员及其团队,利用在中国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中侏罗统九龙山组(距今1.65亿年前)的13块新的恐怖虫化石,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惊人恐怖虫的秘密,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①④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错误;人虽有主观能动性,但仍然受现实条件的制约,③错误。故答案为A。‎ ‎13.我国正在建造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其所在桥址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具有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点,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曾被称为“建桥禁区”。面对如此恶劣的建设环境,需要桥梁建设者们 ‎①求真务实,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工程建设的本质和规律 ‎②凝心聚力,把高度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科学态度相结合 ‎③解放思想,在实践探索中敢于否定推翻既有技术理论 ‎④锐意进取,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如此恶劣的建设环境,需要桥梁建设者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工程建设的本质和规律,凝心聚力,把高度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科学态度相结合,①②符合题意;桥梁建设者们解放思想,在实践探索中坚持辩证否定观,即肯定又否定,不能全盘否定推翻既有技术理论,③错误;外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④错误。故答案为A。‎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下列诗句与贺词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③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有两层意思,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一步一个脚印,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体现了重视实践。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了要重视实践,③④符合题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我怎能因为自己可能受到害而躲开,体现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奉献的价值观,①不符合题意。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大意是真实的好东西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5.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即通过熟悉的、具象的、已知的领域来认知陌生的、抽象的、未知的领域。在经济话语中常常用“黑天鹅”比喻小概率但影响巨大的事件,用“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借助动物来隐喻经济现象,是因为 ‎①动物形象是经济学家科研成果的来源 ‎②动物的具象性有助于经济认知向本质深入 ‎③动物世界与经济领域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 ‎④人能通过摹写动物来把握经济规律以造福人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科研成果来自于实践,故①错误;具象性就是具体的形象,也就是能透过动物的具象性即现象看本质,故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用‘黑天鹅’比喻小概率但影响巨大的事件,用‘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表明动物世界与经济领域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故③符合题意;之所以能借助动物来隐喻经济现象,是因为动物世界与经济领域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 ,更有利于人们对其本质的理解,而④构不成借助动物来隐喻经济现象的原因,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D 。‎ ‎【点睛】‎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答题技巧:‎ ‎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应把题干和备选项结合起来分析,找好切入点。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  2.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对选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主要原因。‎ ‎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分析根本原因一般是政治现象从经济上找原因,生产关系从生产力中找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 ‎3.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这一步往往容易为学生所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 ‎(1)答非所问者不选;‎ ‎(2)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者不选;‎ ‎(3)因果颠倒者不选,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备选项却答成结果。‎ ‎16.在火炸药的研究领域,如何降低火药对外界环境温度的敏感度以提高炮弹的精准度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科学家王泽山创新性提出“给火药颗粒穿上一层冬暖夏凉‘衣服’”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多种火炮上得到验证并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炮弹的精准度。这表明 ‎①科学研究对未知世界的创造性探索使人类无限接近真理 ‎②科学家能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和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 ‎③经过科学实验检验的认识能够推动科研实践的深化和发展 ‎④科学家的科研方案来自实践的需要并指导科学探索和研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表明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促使人们去探索和研究,科学家能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和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科学家的科研方案来自实践的需要并指导科学探索和研究,故②④符合题意;科学研究对未知世界的创造性探索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但不能无限接近真理,故①错误;经过科学实验检验的认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科学实践的深化和发展,错误的认识则阻碍实践的深化和发展,故③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17.鉴于人口激增、社会压力过大,上世纪70年代我国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我国在不同时期根据客观实际采取了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说明了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正确;材料中没有谬误,故不能体现真理与谬误的转化,②不选;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强调以往的认识不正确,最后才得到了正确的认识,这与材料的事实并不相符,③不选;真理是客观的,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知识拓展】真理与谬误是一对矛盾,表现在:首先,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就无所谓谬误;其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8.当前,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共享单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有人质疑共享单车的监管,有人认为共享单车影响公共秩序……从哲学角度看,共享单车引发不同认识的原因在于 ‎①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③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受到立场、观点的制约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人深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对同一个客观对象有不同认识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其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受到立场、观点的制约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属于一个层级,故②③入选;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是引发不同认识的客观方面的原因,是另一个层级,故①不选;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人深的过程不是引发不同认识的原因,构不成因果关系,故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 ‎【点睛】1、认识具有反复性 反复性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人的认识要经过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2、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 ‎(1)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的限制 ‎(2)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19.2018年校园足球工作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足球人才培养的做法。下列做法与其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 促进校园足球的国际交流——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B. 加强校园足球的宣传活动——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C. 将足球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 建立全国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A ‎【解析】‎ 我国促进中国足球与外国足球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双方的联系,从而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体现了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正确;B错误,因为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C中的做法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无关;D不选,因为只有各个部分以优化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考点:联系、运动的关系 ‎【名师点晴】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 ‎(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20.垃圾分类一直都是各地政府头疼的事。南京市政府过去是每月给每户居民免费发放袋子,靠督导员监督。现在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企业对执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奖励积分,3个积分兑换1个鸡蛋。这一方式实现了垃圾分类从被动向自愿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比购买服务前后垃圾分类的成效,启示政府要:‎ ‎①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联系,实现管理创新 ‎②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实现职能转变 ‎③善于运用从关键部分出发的思维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④摒弃事物虚假联系以消除居民对政府管理的抵触情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政府购买服务前后垃圾分类的成效,启示政府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联系,实现管理创新,①正确;这一方式实现了垃圾分类从被动向自愿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启示政府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实现职能转变,②正确;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关键部分出发,③错误;“摒弃事物虚假联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21.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 邯郸学步 B. 唇亡齿寒 C. 吐故纳新 D. 因地制宜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联系观和发展观。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邯郸学步”讽刺了那些盲目模仿别人的方法、经验,而不顾自己特点的人,没有从实际出发,排除A;唇亡齿寒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排除B;“吐故纳新”既体现了“故”和“新”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C符合题意;D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排除D。故选C。‎ ‎22.“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圈子里,大家互相砥砺,同心向善,久之,自己也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混迹于一个坏人成堆的圈子里,沾染许多恶习,久之,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最后自己也一同堕落。”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有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③物质决定于意识 ‎④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材料强调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体现的哲理是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①④符合题意;联系具有条件性,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错误;‎ 物质决定意识,不是意识决定物质,③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观点看问题。‎ ‎23.2018年的春天如约而至,古代有许多描写春天的美好诗句令人回味无穷。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与其他不同的是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C.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D.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答案】A ‎【解析】‎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说春天一到,江水回暖的讯息,鸭子首先感知到了,这反映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道理;“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一到,阳气初动,春天就要来了,反映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是说不要说今年的春天就要走到尽头了,明年的春色将会加倍还给人们,这反映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不觉春风换柳条”是说不知不觉中春风过去,柳条都出来了,这反映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综合来看,B、C、D三项的哲学寓意一致,与他们不同的是A项,因此A项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判断题 ‎24.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 依据教材知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本题观点正确。‎ ‎25.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本题观点错误。‎ ‎26.哲学的进步推动了具体科学的发展。‎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故本题观点错误。‎ ‎【点睛】‎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故本题观点错误。‎ ‎【点睛】‎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第一方面的内容: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 ‎ 第二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精华。‎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新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奋斗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精华。故题中观点正确。‎ ‎【点睛】‎ 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9.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的是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并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故题中观点错误。‎ ‎30.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故题中观点正确。‎ ‎3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故题中观点错误。‎ ‎【点睛】‎ 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评卷人 得分 三、非选择题 ‎32.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答案】正确 ‎【解析】‎ 关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首先必须知道,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思维的生物,进而产生出意识,是物质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故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故本题表述正确。‎ ‎33.简述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答案】系统优化方法原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系统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具体说要着眼于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统筹安排,优化组合,形成对事物的全面准确的认识。‎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属于课本纯背诵的知识,比较简单,认真背诵本课即可。‎ ‎【点睛】‎ 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必须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必须理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公共价值是社会公德的基础,也是社会治理的价值基础,仅仅依靠法律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需要从多方面着力,特别应当把握好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全民德治五个关键环节。政府善治,就是要创新政府治理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作共治,就是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基层自治,就是要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社会法治,就是要推行法治社会建设,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全民德治,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如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答案】①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②遵循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现代社会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首先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遵循客观规律。‎ ‎③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离不开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设问的方向是“分析如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答,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遵循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现代社会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首先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遵循客观规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离不开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天下之事,一断于法”的法律思想,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司法理念;从春秋时期子产铸刑鼎首次公布法律,到汉唐以来历代相沿的成文法典;从被马克思、恩格斯称赞的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到《法国民法典》,再到现代各国的法治实践。古往今来,东方和西方,人们都在对社会治理之道进行不懈探索,都不约而同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规制社会、调整行为。‎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要扎根于中国现实,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建设法治中国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必须扎根于中国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西方国家的法治文明与其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但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如果脱离我国实际,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难免在法治建设上犯教条主义错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设问的方向是“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的知识加以说明”。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联系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作答,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西方国家的法治文明与其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但我们不能盲目照搬,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如果脱离我国实际,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难免在法治建设上犯教条主义错误。‎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2017年底央视推出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迎合了观众对好故事、高颜值、正能量的要求,获得如潮好评。节目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携手故宫博物院等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对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的生动叙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 ‎《国家宝藏》节目的开播,让“博物馆”一夜之间成为“网红”,“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热门,“夜宿博物馆”等主题游格外受到亲子家庭的青睐。‎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说明在传承历史文化中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答案】①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密切公众与文物的联系,让文物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根据人与文化的固有联系,以“纪录式综艺语态”传播文物知识及其价值,拉近公众与文物的距离。③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利用我国文物资源丰富、民众文化需求旺盛等有利条件,激活文物价值,传承文化血脉。‎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说明在传承历史文化中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问题指向是说明在传承历史文化中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评卷人 得分 四、辨析题 ‎37.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能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答案】错误 ‎【解析】‎ 该题目属于判断题目。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开自然界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故该判断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