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模块3第12单元第26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模块3第12单元第26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 一条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两大阶段: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 四大标志: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高潮)。‎ 第26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智者学派 ‎1.背景 经济基础 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奠定了经济基础 ‎ 政治基础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思想基础 哲学家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 ‎2.概况 ‎(1)出现时间:公元前5世纪。‎ ‎(2)探索主题: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4)思想主张 ‎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④批判传统、否定权威,反对奴隶制度,追求平等。‎ ‎⑤注重实利,关心个人利益。‎ 智者学派只是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主张以人为中心,但没有否定神的存在。‎ ‎3.评价 积极 作用 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消极 作用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智者学派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二、“希腊三贤”‎ ‎1.苏格拉底 ‎(1)背景 ‎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②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主张 ‎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②“美德即知识”: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 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在哲学和伦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其本人道德哲学中最基本的命题,但苏格拉底忽视了其中非理性的一个方面,因此,他的“美德即知识”命题也只能是片面的。‎ ‎③“认识你自己”:人之所以作恶出于无知;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影响 ‎①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②其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 主张 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代表作 ‎《理想国》‎ 影响 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 ‎(1)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影响:创立了逻辑学,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智者学派的启蒙和苏格拉底的智慧 史料一 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定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定出来的。‎ ‎——黑格尔 ‎[思考] 史料一反映了智者学派怎样的主张?‎ ‎[解读] 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智者学派的主张。史料中智者学派认为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由希腊英雄们制定,表明智者学派强调个人的主观意志和作用。‎ ‎[试答] 反映了古希腊哲学家们主张以人为中心,也说明具有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 史料二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思考] 史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请指出这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理解。‎ ‎[解读] 史料二主要叙述了苏格拉底的主张。史料以省略为界,省略号前苏格拉底形象地比喻自己唤醒人们“认识自己”,省略号后则强调人们要捍卫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试答] 原则:苏格拉底强调自己是一个不断纠正存在社会问题的人,如果处死他,就没有人再敢对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评论,即思想自由不再存在,‎ 最终会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的失败。‎ 理解:苏格拉底之死体现了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的人文精神。‎ ‎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都关注社会、关注人,都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本质。‎ ‎(2)不同点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哲学 研究 的重点 关注人(外在的)与法律的关系,“认识社会”‎ 关注人(内在的)的伦理道德,“认识你自己”‎ 对知识 的看法 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讲的基础 强调道德以知识为基础,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提倡“美德即知识”‎ 对真理 的看法 认为真、善、义、美都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没有正确和公平永恒的标准 认为善、正义、真理都是实在的,重视道德修养,经常讨论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问题 对政治 的看法 基本上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 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历史 地位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以家国情怀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 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 因为上述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本题根据材料“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并结合所学即可从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例如: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和希腊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然后再结合史实进行论证,注意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和希腊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阐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儒学提出“仁政”和“德治”的主张,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力图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这种思想逐渐发展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西方: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智者学派,他们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主题,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这种思想成为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 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差异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既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也应吸纳西方文化中的积极探索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统一。‎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既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也应学习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体能动性的思想,为个人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从而构建一个真正能够人尽其责、人尽其才的更加合理、健康、和谐的现代社会关系。‎ ‎(3)在价值观问题上。我们既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重情的道德激励机制,更要强调遵纪守法、依法治国,创造一个既讲法制、又充满人情味的社会秩序。‎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广西名校联考)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D [由材料“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可知,智者学派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是个人主义泛滥的表现,故D项正确。]‎ ‎2.(2019·上饶二模)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这体现了古希腊人的(  )‎ A.宗教意识   B.民主意识 C.理性意识 D.自主意识 C [“人,认识你自己”说明苏格拉底开始思考人的价值,这是古希腊人理性认识的表现,故选C项;“认识你自己”不属于宗教意识,排除A项;民主意识反映的是人们对以往政治的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的要求,自主意识是指人们掌握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意识,均与“认识你自己”无关,排除B、D两项。]‎ ‎3.(2019·洛阳一模)亚里士多德认为纯粹的科学必须是为求知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目的而存在,这种指向“自己”的“知”才是纯粹的科学。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 A.具有人文精神 B.重视科学的价值 C.反对求取真知 D.坚持科学至上原则 A [亚里士多德认为纯粹的科学是指向“自己”的“知”,这是在强调个体的作用,因而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重视个体而非重视科学,排除B项;亚里士多德主张求取真知,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科学,排除D项。]‎ ‎4.(2019·泸州一模)柏拉图认为,财产最大的好处是有了钱财不至于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从而不用担心鬼神的惩罚。这着重反映了他(  )‎ A.追求享乐主义 B.支持神灵崇拜 C.强调人文精神 D.宗教观念浓厚 C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柏拉图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而不是神的意志,故选C项;材料说明柏拉图否定神灵崇拜,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享乐主义和宗教观念,排除A、D项。]‎ ‎ 欧洲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兴起(14-16世纪)‎ ‎1.历史背景 ‎(1)经济基础: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工商业兴起,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因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3)历史根源:意大利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4)人才基础:意大利拥有人才优势。‎ ‎(5)外来因素: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6)导火线:黑死病恐慌促使人们反省宗教影响下生活的麻木。‎ ‎2.性质 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是自古希腊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1)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成就 ‎(1)文学艺术方面 领域 代表人物 作品及思想 文学 ‎(三杰)‎ 薄伽丘 ‎《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表达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美术 达·芬奇等 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文艺复兴在当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并没有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社会文化运动,其根源就是当时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2)科学方面: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方式探索自然现象。近代自然科学是从天文学革命开始的。‎ 二、扩展 ‎1.概况: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2.代表人物:英国的莎士比亚。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 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教材补遗]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 积极影响 思想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赞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精神 为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动力,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文学 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精湛的文学艺术成为人类文学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自然 科学 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消极影响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史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思考]‎ ‎ 史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解读] 史料一说明,中世纪后期的封建神学地位受到冲击,学校开始注重对学生自身的培养。‎ ‎[试答] 思潮:人文主义。‎ 背景:中世纪西欧教育被教会神学垄断的地位发生动摇;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史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思考] 根据史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对待宗教的态度。‎ ‎[解读] 史料二说明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利用宗教进行反封建神学的斗争,宗教是他们的主题和外衣。‎ ‎[试答] 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将古典思想、哲学与基督教相结合;宗教是作品的主题(或作品中有很多宗教内容,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以唯物史观认识文艺复兴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杂草已蔓延到了上帝的葡萄园的时代!这是一个现代欧洲就此诞生的时代!”美国著名学者威廉·曼彻斯特在其著作《黎明破晓的世界》中,以优美的散文风格及严谨的历史叙述,带领我们领略了中世纪从摇摇欲坠到涅槃重生的历史。‎ 结合材料与14-16世纪欧洲的相关史实,围绕“黎明破晓的世界”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自选论题,根据材料内容予以论述,言之成理即可。在选择论题时,注意题干及材料的关键信息。紧扣材料中时间“14-16世纪”,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切入讨论,任选一角度进行论述。‎ 答案:论题: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阐述: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盛行,社会经济发展迟缓。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控制着欧洲社会。14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推动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王权加强;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引发欧洲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变,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推动了欧洲社会的世俗化。‎ 上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变化,促进了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 文艺复兴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1)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 ‎(2)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 ‎(3)文艺复兴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解放开辟了道路。‎ ‎(4)文艺复兴否定了封建特权。‎ ‎(5)文艺复兴破除迷信,解放了思想,为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艺术品和文学杰作,‎ 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赣州高三摸底)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这一现象说明(  )‎ A.新教在意大利取得主导地位 B.教士生活观念受到文艺复兴影响 C.罗马天主教会生活奢侈腐化 D.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 B [文艺复兴让社会更多地关注人及世界,15世纪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认同世俗生活就是典型的反映,故选B项;新教即宗教改革后的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排除A项;题干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可知题干基本上认同教士的行为与观念,排除C项;“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这句话本身错误,排除D项。]‎ ‎2.(2019·南京、盐城一模)拉斐尔创作的《圣母的婚礼》中圣母玛利亚端庄、文雅,而达·芬奇创作的《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中,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这主要表明当时(  )‎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  A.宗教开始成为艺术创作素材 B.新教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 C.美术作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 D.艺术创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C [题干中拉斐尔和达·芬奇的绘画虽然采用宗教题材,但是洋溢着人性,‎ 用人性来表现神性,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回归,故选C项。宗教题材画在此之前就已诞生,排除A项;新教的出现晚于拉斐尔、达·芬奇所处的时代,排除B项;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浪漫之风,晚于文艺复兴时期,排除D项。]‎ ‎3.(2019·云南二模)有人说,16世纪“这种大部分来自意大利的‘新文化’使一种新的语言——法语——像美丽的鲜花,盛开在塞纳河(法国北部大河)两岸,法语终于变成了文学语言”。这表明当时(  )‎ A.法国已经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 B.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 C.文艺复兴运动逐渐在法国扩展开来 D.法语成为欧洲人文学者的通用语 C [由“16世纪”“来自意大利”可知,“新文化”指的是文艺复兴,它使“法语变成了文学语言”,说明文艺复兴在法国广泛传播,故选C项;材料强调法国受到文艺复兴影响,不能说明法国已经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对法国的影响,排除B项;据材料“法语——像美丽的鲜花,盛开在塞纳河(法国北部大河)两岸”可知法语影响范围在法国,排除D项。]‎ ‎4.(2019·汕尾监测)16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思想家一直致力于通过新的方法来研究自然世界。这些方法包括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经验数据的逻辑陈述,而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来进行分析。欧洲思想家的行为(  )‎ A.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用理性发现人类社会法则 C.直接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D.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社会生活 B [根据材料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经验数据的逻辑陈述,而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来进行分析”可知,欧洲思想家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人们用理性去发现人类社会法则,B项正确。A项错在“根本”,C项错在“直接”,D项错在“开始”,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 (2019·全国Ⅱ卷·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明立意:本题以希腊哲学主题的转移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 理思路: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以宇宙本原作为研究主题,二是智者学派的主张即“人是万物的尺度”。由此可知,希腊哲学的研讨主题经历了由“宇宙本原”到“人”的变化,故答案为C项。‎ 练点1: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2019·海南卷·15)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C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技法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在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故本题选C项;这一时期,宗教仍然是绘画的主要题材,排除A项;此时绘画刚开始有表现日常生活场景的作品,排除B项;D项属于印象派画作的特点,排除。]‎ 练点2:对古希腊人文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017·全国Ⅰ卷·32)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B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一些特征,意味着蕴含人文思想,说明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中,B项正确;题干说明了古希腊神话蕴含着人文思想,不能说明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识淡薄,A项错误;这一时期的希腊神话只是体现出人文精神,而理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C项错误;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民主进程与神话的影响的关系,D项错误。]‎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 (2018·全国Ⅰ卷·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明立意:本题以梭伦的诗句切入,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道德是永远存在的”。‎ 理思路:梭伦不愿意用道德去更换财富,因为他认为道德永远存在,而道德是人的本性,这说明梭伦非常看重人的道德,因而具有人文精神。由此可得出答案为D项。‎ 练点3:人文主义的传播 ‎(2018·海南卷·15)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C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C项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练点4: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2016·全国Ⅲ卷·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D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是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英雄人物,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宙斯进行顽强的抗争。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雅典人注重强调人的价值,D项符合题意。]‎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联考)古希腊神学发达,即使是体育竞技会也被普遍认为是希腊人献给神的祭品。希腊人为了表明自身的虔诚,将自己认为最美、最纯洁的躯体献给神,谁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就意味着上苍把胜利之福恩赐给了谁。这表明古希腊(  )‎ A.直接民主政治影响体育竞技 B.神学思想中隐含着人文精神 C.神学泛滥导致公民体质下降 D.体育竞技充满公平正义精神 B [古希腊把人的活动与神结合起来,说明人文精神渊源于神学思想,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排除A项;体育竞技活动可以促进体质的提高,排除C项;题干信息体现的规则无法体现公平性,排除D项。]‎ ‎2.(2019·惠州调研)‎ 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这说明古希腊(  )‎ A.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 B.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 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 D.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 B [题干信息说明古希腊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非常重视个体的作用和价值,故选B项;推动民主进程的是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项;人文主义思想促进城邦和公民走向繁荣,排除C项;根据“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可知,古希腊未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排除D项。]‎ ‎3.(2019·内江一模)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  )‎ A.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C.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 D.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 B [“美德即知识”“德行可教”的意思是美德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体现了对人类自身价值的认可,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B项;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干信息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罗马法是古罗马的法律规范的统称,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排除D项。]‎ ‎4.(2019·汕头一模)西方学者发现,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他们称之为“小文艺复兴”,其中包括“诺森伯里亚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历史概念的多样性 B.历史进程的跨越性 C.历史解释的随意性 D.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D [根据题干可知,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是建立在欧洲以前已多次出现的“文化发展的小高潮”基础之上的,这说明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故选D项;题干中的“小文艺复兴”与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不是同一概念,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是前面多次“小高潮”的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排除C 项。]‎ ‎5.(2019·德州一模)意大利的薄伽丘通过小说歌颂现实生活,反对等级观念;德国的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挑战教皇权威;法国的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民主自由,抨击专制制度。这反映出(  )‎ A.反封建斗争形式日益多样化 B.人文主义深入发展 C.思想解放曲折反复 D.欧洲社会矛盾中心不断转移 B [从文艺复兴的反对等级观念,到宗教改革反对教皇的权威,再到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制度,实质上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它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故选B项,排除C项;三者都是在思想上反对封建斗争,不能体现出形式多样化,也未涉及社会矛盾,排除A、D两项。]‎ ‎6.(2019·郴州一模)1530年,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受到广泛欢迎。书中对日常行为方式与社交生活中的有关礼仪进行了阐述,对于一个人日常生活中身体的姿势、手势、服饰、面部表情、擤鼻涕等都做了规定。该书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表明文艺复兴(  )‎ A.推动了教育的世俗化 B.促进价值观念的变化 C.推动宗教生活世俗化 D.带来世俗生活文明化 D [“对日常行为方式与社交生活中的有关礼仪进行了阐述”说明伊拉斯谟的书有利于规范人的日常行为,使世俗生活趋于文明化,故选D项;材料是对世俗生活的规范,与教育世俗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宗教生活世俗化均无关,排除A、B、C三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