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没有 严密的逻辑思维, 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至 是荒 谬的。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 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懂得些科学技术。《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 流传不朽,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芹这位 伟人在创作《红褛梦》时在逻辑上失误之处。然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此, 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大的 创新。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体, 着手特殊,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个体、 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正因为直接表达的是侧面、是个 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索、 去开拓;极为精炼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是哲 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两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写诗人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管怎样,这些名 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 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人。为什么? 关键就是这几笔。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一个分支即“拓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拓扑 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始终不变的。这些不变的东西叫做“特征不变量”,这几笔 就是“拓扑学”的“特征不变量”。严肃音乐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 不是戏,真像不是艺”,所谓的“神化”,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就连摄影,如果是艺术照, 就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搬上照片,而应加以“艺术”处理,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 本质,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春秋笔法”下的用字用词,是“杀”?是“弑”?是“诛”?是“戮”, 是“斩”?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诗眼、词眼、 文眼,也正是用以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的。正因为这些伟大的作家,阅历广泛,深入实际, 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由定性到定量,才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事物的 特征。“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始第一句中的“环”字,滤去了词句水分,浓缩了语 言容量,揭示了滁州为群山环绕特征,一字可敌万语。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王 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在小小空间的红杏枝头,一个在辽阔空间的锦锈江南, 都生动深刻、内涵极为丰富地展开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画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的“鸡声 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0 个字,10 件事物,6 点景色,描绘出了行人秋晨离开荒村野店匆匆上道 的有声有色的凄凉景象。要强调指出的是,正因为中华诗词用词用字最为精炼,从而也最能抓住事 物本质,突出事物特征.反映事物主要方面。 (选自阳叔子《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有 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逻辑思维是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会有正确的思维,能避免那些混乱的、漏洞百出的、 自我矛盾的乃至荒谬错误的结论出现。 B.要想摆脱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的禁锢,实现思维的飞跃和求异,进而作出重大的创新, 就不能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 C.文学艺术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不一样,前者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和普遍性;后 者则直接追求抽象,追求共性和普遍性的表达。 D.文学艺术能够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产生让人思考、领悟、追索 和开拓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是从个别表现一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漫画家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美化或丑化艺术形象,却让人并不感到“失真”,是因为寥寥几 笔,突出了那些始终不变的东西,抓住了本质,突出了特征。 B.作者引用京剧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科学地论证了“生 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强调京剧的独特性。 C.摄影中的艺术照,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呈现,应该加以“艺术处理”,借以分 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 D.文学作品中用词用字的精练,往往达到“一字可敌万语”的艺术境地,其目的就是为了集中 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巨著《红楼梦》,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方面存在逻辑上的失误,阐明了文学艺术创作 不仅要追求思维的创造性,更要追求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已过万重山”,这些名句既合乎逻辑又给人想象空间。 C.“杀”、“弑”、“诛”、“戮”、“斩”等词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 贬评价则大不相同,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科学性特征。 D.“环滁皆山也”的“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等字最 为精练,不又形象生动,而且丰富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本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蒲公英的歌唱 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一个外 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要找他,都是一个电话, 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事情。或者,就是严斥 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 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贵校组 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 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执行判决居然是无罪释放,差点没跳起来。他把信反复读 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 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老师们都很忙,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 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了。整整一天, 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就在他不知道该向谁 说说委曲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它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住走了过去, 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酒瓶。 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它并唱起歌,那歌是老周从 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老周也是一 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音乐家, 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地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 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但大 至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几天后,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个不知道父 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但最 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喜欢的 还是蒲公英的结局。 没有伴奏,音乐家为他们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 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所代替。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 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 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那样 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 演出那天,一个跑野的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 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地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 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收到通知来的。”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发错了,这是谁干的? 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这不是乱弹琴吗?”老周像被太阳晒过 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还是别人犯的错误,他 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这 歌真好听啊!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小说以“教育局来信了”开篇,看似突兀,实则颇具匠心:不仅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还起到了吸 引读者的效果。 B.因为音乐家将对女儿的爱转移到这群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身上,所以他创作的这首参演歌曲 十分动听。 C.小说借老周找老师碰壁的遭遇,使文中情节发展更曲折,同时也更好地反映了外来民工子弟学校 办学处境的艰难。 D.“一拍脑门”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科长在认真检查通知单发现自己工作的疏忽与失误后 的尴尬与歉疚。 E.小说有多处精彩的比喻,如“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一个犀利哥样的 长发男人”等。 5.小说标题有何意蕴?请简要概括。(4 分) 6.有人说小说的结局设计得很成功,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和现实分析理由。(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 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 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 他才离开。1979 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 晚退,伏案用功。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 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 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 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 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 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 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 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 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 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 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 曾说, 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 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 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 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 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 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 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 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 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 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 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 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 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 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 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 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大 多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精 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 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8.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 9.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5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 《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 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 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 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 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 “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 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 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 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 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 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 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 为《正义》云。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 容若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子博士,学官名,唐代设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其内设博士、祭酒等职,主管学 政。 B.子,与上文的“县男”均为唐代爵位名目之一,用以封赏有功者。爵位等级不一,其中子属最高 等级。 C.释菜,亦作“释采”,此处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最早于《礼记·月令》中即 有记载。 D.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是我国保存至今的较为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 儒家的主要经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颖达学问精湛,早年成名。他八岁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表现突出, 而且年龄最小,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被人刺探行踪。 B.孔颖达熟悉典籍,善于劝谏。他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不只讲清楚了经典的内容,而且借题发挥, 把道理引入执政之国之道上。 C.孔颖达尽忠职守,不为身谋。作为太子的侍讲官,他见到太子不遵法度的行为,就直言其过,面 对劝阻,也不改初衷。 D.孔颖达一心为国,颇得恩遇。生前,他多次得到加官晋爵的赏赐,死后也得到赠官赠谥的恩赏, 甚至还享有陪葬太宗的殊荣。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⑴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⑵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二)古诗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金陵怀古 许浑①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②高低六代宫。 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④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许浑,晚唐时期诗人,长于律体,其咏史怀古诗成就突出。②《诗经·王风·黍离》小序中 说,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遍地禾黍,感伤王都颠覆,故作此诗。③《浙中记》:“零 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④《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 风辄起。” 14、下面对本诗内容和思想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所写陈后主创作《玉树后庭花》之靡靡之音与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乃金陵由盛转衰的开端, 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B.本诗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前朝历史,然后补写眼前景物,这就突出 了陈朝灭亡中蕴含的历史教训。 C.本诗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变化,手法却大不相同:颔联借助比兴获得暗示效果,而颈 联则采取赋的手法进行直观描述,两联在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 D.与某些咏怀金陵的诗拘泥于一景一事不同,本诗气象雄浑,“涵概一切”,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E.立足当下,咏怀古事,本诗除了抒发金陵繁华一去不返的慨叹,还在尾联展现了对自己所处时代 不同于六朝的期许。 15、本诗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一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怅惘痛苦心情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一诗中突出蜀道艰难,强调飞禽走兽都难以越过和攀爬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就在两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在说有关自己的前助手“幕后干政”的报道是无.中.生.有.,纯属谣言, 但如今“闺蜜干政”事件却被坐实。 ②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 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③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幕,地产大亨特朗普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他以美国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理 念成功击败了原有体制和精英主义的代表希拉里。 ④俄罗斯总统专机在途经瑞士领空时,曾遭到该国三架战机的包围拦截,并在几分钟内被抵近跟踪, 场面波.诡.云.谲.,险象环生。 ⑤有媒体称,印度对中国阻止其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指责显得目.光.如.炬.,这只会给世界留下情绪 化 且缺乏战略眼光的负面印象。 ⑥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 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六十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现身成都夜空,市民有幸目睹了看起来比平常亮约 30%左右的 “超级月亮”,并纷纷用照片记录下来。 B.媒体存在双重标准的原因,除去对特朗普当选“无法相信”的偏见外,还在于他毫无执政经验,同 时深谙娱乐明星的行事规则也是缘由。 C.政府与社会给予贫困生资助,本应是为了缩短他们和其他同学的起跑线距离,让他们没有后顾之 忧,而不是让贫困生看起来像贫困生。 D.来自华西医大的团队成功将 CRISPR- Cas9 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人体,中国成为首个世界 上拥有该技术的国家,走在世界前列。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演员的“天价片酬”问题并非第一次引发社会的讨论。 ① 在制作成本一定的背景下, ② 演 员片酬过高,就势必挤压其他环节的成本, ③ 将影响整个作品的艺术质量。大牌明星的加入, 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有利于吸引眼球,演员获得片酬多少, ⑤ 主要是靠市场调节来完成, ⑥ 当“天价片酬”现 象引发由行业内外的争议,对其合理性进行审视就必不可少。 A. / 如果 最终 虽然 也 但 B. 假如 / 必定 不仅 还 / C. 如果 而 并且 虽说 / 如果 D. / 只要 / 确实 也 可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我国粮食已实现连续 12 年增产,与此同时, ① 。为保障庞大人口日益 增长的粮食需求,不能只靠进口粮食,而是要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传统主粮之外,寻找到一种 适合国情的新主粮。为此, ② 。实际上我国已是全球马铃薯生产消费第一大 国,但由于传统饮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和大众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不够, ③ 。 马铃薯具有易种植、产量高、营养丰、耐存储等特点,确可作为维系国内粮食供给的主粮。 21.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了网上境外购物,但是有些境外电商网站不支持直邮中国,那么消费 者应该如何利用转运公司的中转功能海淘呢?下面是日本亚马逊网站海淘流程图,请将消费者的购 物流程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得超过 100 字。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 28 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 她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就将成绩判为零分。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 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她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 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 学校先前的做法提出质疑。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1.A(理解有误。原文第一自然段说“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并不能由 此推 断出“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就有正确的思维”。) 2.B(考查论据与论点、分论点的关系。关于京剧的那段话不是论证京剧本身的独特性,意在论证 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即通过艺术处理,抓住特征,突出本质。) 3.A(考查对观点的正确把握。“更要追求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错,作者的观点是执着于逻 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难以有重大创新。) 4. A C 【解析】B.音乐家理解学校的处境,同情这群民工子弟,选项中的“爱”有夸大之嫌;D“表现出科 长的尴尬与歉疚”,错误;E:“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不是比喻。 5.①指歌曲里的蒲公英的诉说歌唱;②民工子弟们的歌唱;③民工子弟们的歌声里的倾诉(诉求、 呼声)。 (每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 6.同意。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的结尾“蒲公英的歌唱”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 脉络清晰,合情合理; ②从写作技巧上看,不知情的孩子们和已定的结局形成了巨大反差,具有悲 剧美;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小说以歌声结束,孩子们歌声越美越动听,越是牵动读者的心,孩子们 的命运值得关注,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④从主题上看,小说以悲剧结局,旨在真实 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极具警醒意义。 (每 点 2 分,答对 3 点得满分。) 不同意。可从小说的结局太过残酷,缺少积极的正能量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成理即可。 7. C 【解析】C.借“此”评价“成就和精神”有误,引用苏轼之语是为评价严耕望尽展其才,引用陆氏 之语是为说明严耕望所走治学之路为“朴实”。 8.所谓“以道家自处”是指严耕望“不争”“寡欲”的生活态度:性格柔退谦逊,不慕名利,甘于 寂寞,对物质要求极低。所谓“以儒家待人”是指他珍惜人情的忠恕心理:对人真挚、重情意、记 恩,待人宽厚。(每点 2 分) 9. ① 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 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避开任何不必要 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 ② 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学中: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 孜不倦地苦读。 ③ 治学严谨,决不稍有假借: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书中每一章每 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 ④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 ⑤ 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纳新观点:耕望的著作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他还一直注 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 ⑥ 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 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 (每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5 分,其中每点概括 1 分,分析 1 分) 10、C 【解析】:此题可通过结构分析来推断。古人为文有时追求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大多在意义上 呈现出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情况,可据此推断。如“己虽能,仍就……;己虽多,仍就……” “内……外……”等。 11、B 【解析】:“子”并非唐代最高爵位,其上有“国公”“郡公”等爵位。 12、A 【解析】:根据文章第二段,孔颖达并非被人刺探行踪,而是被人刺杀,只因受杨玄感保护而幸免。 13、⑴(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没有礼待他。等到他提出疑问请教后, 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译出大意 2 分。“造”“质”“初不之礼”的宾语前置用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⑵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 离。(译出大意 3 分,“据”“乖”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 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 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没有礼 待他。等到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 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 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 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 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 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 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 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 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 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 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 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 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 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 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 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 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 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 皇帝下诏改为《正义》。 14、C E 【解析】C 项对颔联、颈联的分析颠倒了;E 项,本诗没有“对所处时代的期许”这样积极的看法。 15、①借史实的对比抒发盛衰之感。首联以陈后主的骄奢淫逸与隋军的雷霆万钧作对比,抒发了朝 代盛衰更迭的慨叹。 ②以景物描写烘托怀古幽情。颔联描写了金陵城的衰败景象,登高远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 禾黍残宫,烘托了思古之悲凉。尾联以青山不改之景,烘托了世事多变之慨。 ③借典故抒发怀古之情。颔联的“禾黍”化用了《诗经》的典故,使自己对盛衰的慨叹更有历史深 度。 ④以比喻(或象征)手法寄托怀古之情。颈联的“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通过它们搅动风云的描写,表现了对历代王朝兴亡交替、盛衰无常的慨叹。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 16、(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 分) (2)此情可待成 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 分) (3)黄 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 分)(第 1 小题提示明显且简单,答对给 1 分;其他每题 2 分,每小句 1 分,错、漏、多一字,该小句不给分。) 17.B(3 分)(“无中生有”,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符合语境。“惨淡经营”是指费尽心思 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与语境不符。“大跌眼镜”指对出 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符合语境。“波诡云谲”原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 彩和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此处是指场面充满危险,与语境不符。 “目光如炬”指眼光像火炬那样亮,形容见识远大。此处是指目光短浅,与语境不符。“进退维谷”形容 处境艰难,进退两难。符合语境。) 18.C(A.“约……左右”重复赘余,删掉“约”或“左右”。B.句式杂糅,可去掉“原因”。D.语序不当,应 把“世界上”放在“首个”之前) 19.A. 20. ①粮食需求和粮食进口也在增加 ②我国提出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③马铃薯还未能成为我国的主粮 21.消费者分别在亚马逊网站和转运网站上注册会员;然后在转运网站上获取日本收货地址,在亚马 逊网站下单购物,填写该地址并付款;等转运公司收到货物后,消费者付清跨境运费,便可在家等 待收获。 22. 【参考立意】无论选择“学生”、“教师”、“家长”还是“学校”中的哪一个角度,都要首先对 材料中给出的“学生作弊”一事是宽容还是严惩,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并紧紧围绕材料展开, 而不能另起炉灶,不管任务,空发议论。 学生角度——可以借助于材料中的“抄袭、剽窃”等关键词,确立以下观点: 1).学生作假不可取(学生“抄袭、剽窃”不可取)。 2).诚实做人比学业成绩更重要。 3).公民诚信教育应从未成年(学生时代)开始。 教师角度——可以借助于材料中的“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等关键词,确立以下 观点: 1).做一个有原则的教育者。 2).“立言、立功、立行”远比“成绩”“分数”重要。 3).做一个能坚守正确决定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有思想、敢担当的,有尊严的独立的公民。 家长角度——可以借助于材料中的“理解”关键词,确立以下观点: 1).纵容孩子作假不可取。我们可以分析学生家长爱护孩子的情感与理智上的矛盾,可怜天下父母 心,对孩子的爱可以理解,但在恶行上的庇护却不可取。《触龙说赵太后》云:“父母之爱子,则为 之计深远。”孩子抄袭作弊,不反思自己孩子的错误,而是“反对”老师的做法,进而对学校“施压”, 其结果只会助长孩子作假的行为,有可能毁掉孩子一生。 2).家长应是孩子“诚信”(诚实)做人的榜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