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2020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灾害。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个重要灾害。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了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对历史疫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如伤寒、天花、麻疹、白喉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还有死灰复燃之势。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探索疫灾的形成机理,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对完善卫生防疫体系,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中国古人由于没有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防范意识,指导民众的抗疫实践,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治理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历史上,疫灾对人类各方面产生过巨大危害,主要因为它常常与水、旱、蝗等灾害叠加。 B.受病原体不断进化等因素影响,虽然人类抗疫取得积极成效,但疫灾流行的威胁未彻底消除。 C.古人对疫灾形成机理有困惑,官府对防控不作为,使古代大疫总伴随着人心惶怕,谣诼纷飞。 D.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既有对医疗、民众、政府的实践意义,又有促进相关学科融合的理论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明确了何为疫灾,引出后文关于历史疫灾研究的当代意义的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从历史上疫灾对人类的危害与推动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C.文章先分析疫灾的历史影响,又论述了疫灾的当代意义,评古论今,立足当代,纵横开阖。 D.对于历代疫灾研究的三个当代意义,文章都是先分析现象,然后由之得出结论,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此处的“大疫”指的就是由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疫灾。 B.《伤寒杂病论》和《瘟疫论》的出现,说明疫灾固然带来了危害,也酝酿了进步的契机。 C.疫病的传播与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有关,只要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就可以控制疫灾的发生。 D.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是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疫灾研究也应该以学科融合为重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传统的农村旱厕严重影响环境和人民身心的健康,旱厕早已成为了农民心中的一块心病。“80%以上的传染病是由于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而与粪便有关的疾病就有30多种,最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蛔虫疾病等”,安徽省来安县舜山镇卫生院院长说。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旱厕改造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旱厕改造的好处很多,能有效消除粪便污染、减少疾病传播,对于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卫生和提高农民健康生活水平也有很大作用。“厕所改了,孩子也愿意经常回来看看了。”舜山镇三湾村羊场组贫困户周玉梅说,“你看,天热散发的臭味没有了,苍蝇也没有了,现在多干净,水一冲,一点异味都没有。” 农村旱厕改造折射出的是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民生短板的不断补齐,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深化,以及对贫困人口的关爱。旱厕改造就是要把民生工程延伸到最角落里,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选自《旱厕改造助力精准扶贫》,参见2019年9月26日人民网﹣﹣安徽频道) 材料二:骆驼湾村的脱贫,是众多老区脱贫的缩影。在骆驼湾村,公路边有一幅特别醒目的标语,就是“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村民们自豪地说,这句话是总书记在座谈时讲给他们听的,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现在真的灵验了。县、镇的同志介绍,抓老区的脱贫攻坚,首要的是立志鼓劲,激发起革命战争年代那样的战斗激情,他们为此反复动员,促膝引导,还设立脱贫志气榜、光荣榜,大张旗鼓表彰致富带头人,把村民引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的新境界。 顾家台村经全体村民同意,将村头路改名为“圆梦路”,将村前广场命名为“圆梦广场”。一些村民向我们展示自己手机里干部发来的短信:“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现在,村民中有等靠要思想的人少了,主动想办法、找门路、抓机遇的人多了。最让我们感慨的是一些老人们说,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干就有的赚! 阜平是用烈士鲜血染红过的地方,骆驼湾村还有老八路。谈起过去的峥嵘岁月,干部群众充满自豪,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党员、老村民更是情不自禁。今昔对比,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当年党领导人民干革命、建边区、打日本鬼子,为的是咱中国人活得有尊严,让老百姓当家做主人,没有党就没有人民的翻身和解放;今天党领导人民脱贫攻坚,派干部、给资金、送科技、帮项目,承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的是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活得更体面,同样没有党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 (摘编自特约调研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脱贫调查》,《新华社每日电讯》2019年9月12日第1版) 材料三:2012年,中国贫困人口仍有9899万人,这一部分贫困人口或是由于地处封闭的偏远山村,或是因为缺乏充分的教育和就业资源,或是因为年老体弱等原因,在中国现存贫困问题中尤为“顽固”,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精准扶贫”在于因人因地施策,为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扶贫大计。中国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每年减贫人数保持在1000万以上,其成功取决于严格、量化和透明的程序。在扶贫过程中,中国政府综合使用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都得到行之有效的帮助。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为了向世界讲述中国精准扶贫的故事,我花了很长时间,走遍中国各地,深入扶贫项目,同贫穷地区村民、官员、扶贫干部交流,许多被派往贫困村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地方官员,一干就是数年。我也看到,许多扶贫不力的地方官员被严肃追责。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还将扶贫领域出现的一些腐败问题向社会公开,表明中国绝不允许在扶贫工作上伪造数据、挪用扶贫资金的态度。 2018年末,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尽管剩下的都是最难以攻克的部分,但我相信中国有望在2020年底前消除所有贫困。想要真正理解中国史无前例的扶贫成就,就必须认识到这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强大动员能力有直接联系。没有这一点,中国似乎不可能实现其扶贫目标。 (摘编自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精准扶贫,最有力的中国故事之一》,《人民日报》2019年9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舜山镇实行旱厕改造,意义多元,影响广泛,可谓“小厕所,大民生”。 B.标语、口号等所含蕴思想、理念,群众一旦掌握了,就可能转化为奋斗的精神力量。 C.骆驼湾村村民相信只要能拿出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激情,老区彻底脱贫指日可待。 D.库恩基于自己周全的调查,认定中国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其扶贫目标定能达到。 (3)中国在2020年底前消除所有贫困,我们对此很有信心,其中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根据上述材料信息,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灯 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 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父亲变成了一名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母亲干瘦的脸,自己的眼角却淌下了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四十年,表现了对祖国的忠诚。 B.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问话,这突出父亲的单纯与土气。 C.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语言幽默风趣,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D.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2)小说写到了母亲的哭与父亲的流泪,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帝善之,赐帛三百段。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帘。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心以事陛下。”帝乃止,但诏五日一参东宫。每进见,太子答拜。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故口未尝言家事。弟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命罢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日宪,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岑文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B.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C.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D.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B.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和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合称“三元”。 C.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文中的“嫡庶”指嫡子与庶子。嫡庶的差别经元明清而逐代减弱。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太子)。又称“春宫”“青宫”“储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文本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出众。他上的两道奏章均文辞华丽;在草拟诏令时能口述给多人记录而不遗漏意思。 B.岑文本贵而不奢,注重孝悌忠义。他身份显贵后,住所依然简陋;他孝顺母亲,善待弟侄,待人谦和,得到皇上称赞。 C.岑文本不攀权贵,始终心怀忧惧。他拒绝东宫太子让他兼任的官职,做了中书令后不喜反忧,不接受他人的贺礼。 D.岑文本鞠躬尽瘁,操劳过度病故。在征讨辽东时,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最终精力耗费过度,在幽州暴病而亡。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 ②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 [唐]王昌龄 西陵①侠年少,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注】①西陵,因汉代帝王的陵墓多在长安西北,故有此称。相传其地多富贵游侠之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古体诗“借汉写唐”,塑造了一位奔赴国难、不计功名的热血游侠少年的形象。 B.诗歌第一句开篇点题,“西陵”暗示少年的社会地位;“侠”表明少年具有侠义情怀。 C.“西陵”“单于”“井陉”“燕山”等词语的运用,使全诗呈现遒劲高古的风格特点。 D.第八句反用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单于到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翻出新意,饶有兴味。 (2)“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这两句诗有什么含意?在诗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六、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2)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下列各题 国内最早的漆饰家具是明宣德年间的⽅⻆双⻔橱,这种被称为雕漆的⼯艺,比单纯填漆家具更华丽。明中叶后,以苏州为中⼼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以⻩花梨、紫檀⽊等优质⽊材为主材的家具。在另外的⼴⼤南⽅地区,⼈们_____,制成_____的竹家具,尤以斑竹所制家具最为贵重。明代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_____,形成了独特的⻛格。明式家具品种丰富,⽤材多样,其中以⻩花梨最佳。这种硬⽊⾊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富有弹性。由于⽊质坚硬且有弹性,所制家具⽤料的横断⾯很小。因此,家具造型简练、挺拔。由于⽊材本身的⾊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充分_____⽊材本身质感。另外,明式家具制作⼯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湿变化。( ) 清代家具中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各种宫廷家具⾊彩绚丽、纹饰华美。其中,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雕刻⼿法均严整细密,使它⽆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因地制宜别具匠⼼推陈出新展示 B.就地取材别具匠⼼⾰故鼎新展示 C.因地制宜别具⼀格⾰故鼎新显示 D.就地取材别具⼀格推陈出新显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 A.高低宽狭的⽐例或以适⽤美观为出发点,或为了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 B.高低宽狭的⽐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 C.高低宽狭的⽐例或有助于适用美观,或以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为出发点。 D.高低宽狭的⽐例有助于适用美观、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 (3)文中划横线的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雕刻⼿法均严整细密,使它⽆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成为不可多得的杰作。 B.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的装饰主题是吉祥图案,花纹与雕刻⼿法均严整细密,它⽆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C.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花纹与雕刻⼿法均严整细密,⽆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D.最华贵富丽的雕漆家具以吉祥图案为装饰主题,花纹与雕刻⼿法均严整细密,它⽆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都成为不可多得的杰作。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你清楚地看到,过渡包装实在有三大弊端:一是①________。比如我得花33元买一斤没有换包装时只卖19元的糖果,可是那又厚又大的糖纸也以33元一斤卖给我了。二是②________。那些印刷精美材料华贵的包装,生产出来就是为了被撕碎丢弃的,如同一些生命生下来就是用来浪费的。三是③________。你受的教育使你是一个天然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于是你不得不忧虑这些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60个字。 记者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获悉,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近日在该院成功实施。此次手术的主角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鲁班”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医生在监控室内通过远程遥控“鲁班”精确实施了对一名女患者左、右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间动脉等血管的造影手术。”脑血管造影手术是将造影剂注入动脉血管,可动态显示脑内主要血管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X线检查技术。通常,该手术需医护人员全程暴露在射线下完成,长期从事该工作会存在一定风险。机器人的“加盟”则能让医护人员远离辐射风险。 八、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材料二: “大眼晴”姑娘苏明娟是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在求学、成长过程中,曾得到许多好心人的帮助;长大后,她将爱心传递。2005年参加工作后,她将人生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之后每年定期捐款,从未间断。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后,世界上多个国家先后向中国伸出援手;疫情爆发成为全球态势后,中国及时向多国提供援助。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 抄袭,不得套作。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 【答案】 C C B 【考点】 社会科学类 小说阅读 成语的使用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 C.“官府对防控不作为”说法错误,结合原文第四段“‘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可知,“官府对防控不作为”曲解文意。 C.“又论述了疫灾的当代意义”说法错误,文章论证的是对历史疫灾研究的当代意义。 A.“此处的‘大疫’指的就是由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疫灾”说法错误,此处的“大疫”指的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见原文第一段。 C.“疫病的传播与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有关,只要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就可以控制疫灾的发生”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防范意识,指导民众的抗疫实践,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治理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可知,控制疫灾的发生需要多管齐下,选项太绝对。 D.“疫灾研究也应该以学科融合为重心”说法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说“开展历史疫灾研究”“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答案】 D D ①从政府方面,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为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扶贫大计。②从国家干部方面,听从党的领导,对扶贫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③从贫困地区百姓方面,信心十足,对脱贫拥有十足的干劲。 【考点】 小说阅读 成语的使用 内容概括与分析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的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相关信息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解答】 D.“民生工作短板被补齐”错误,依据原文“农村旱厕改造折射出的是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民生短板的不断补齐”来看,注意“不断”这个限制词。 D.“其扶贫目标定能达到”过于绝对,依据原文“我相信中国有望在2020年底前消除所有贫困”来看。他也只是一种推测,使用了“有望”这个限制词。 依据原文“‘精准扶贫’在于因人因地施策,为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扶贫大计。在扶贫过程中,中国政府综合使用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都得到行之有效的帮助”可总结出“从政府方面,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为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扶贫大计”;依据原文“专门负责扶贫工作的地方官员,一干就是数年”可总结出“从国家干部方面,听从党的领导,对扶贫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依据原文“县、镇的同志介绍,抓老区的脱贫攻坚,首要的是立志鼓劲,激发起革命战争年代那样的战斗激情,他们为此反复动员,促膝引导,还设立脱贫志气榜、光荣榜,大张旗鼓表彰致富带头人,把村民引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的新境界”可总结出“从贫困地区百姓方面,信心十足,对脱贫拥有十足的干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答案】 B ①母亲哭是因为战胜了风浪,表现了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后怕,表达了对父亲为捍卫国家主权不顾个人安危的感动与佩服。②父亲流泪,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 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平凡之事:①岛上生活单调枯燥,父亲不以为苦,学会许多技能;②凤大浪大,母亲无法上岛,却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是看中了父亲的乐观与可靠;③父母结婚后,两个人把寂寞过成了快乐。 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之事:①恋爱时的鸿雁传书,书信上描述的岛上美好生活;②结婚时,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举行婚礼,简单而又热烈;③约好去世后一起海葬,守护大海,对死亡淡然平静,对爱情忠贞不渝。 【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读懂小说,找到小说中描写母亲的哭与父亲的流泪的相关段落,结合前后故事情节,分析他们的思想情感。 (3)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般要从结构布局,内容情节,塑造人物,中心主旨,价值意义等方面去解读。 【解答】 B.“突出父亲的单纯与土气”错误,应是突出父亲的积极与自信。故选B。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分析母亲的哭。“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阅读相关的情节:“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所以,母亲的哭因为战胜了风浪,表现了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后怕,表达了对父亲为捍卫国家主权不顾个人安危的感动与佩服。再分析父亲的流泪。阅读“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母亲干瘦的脸,自己的眼角却淌下了泪水”,父亲流泪,是因为母亲说的这一番话。母亲理解他,安排夫妻都海葬一事,这让父亲感到很欣慰。同时,父亲也被母亲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于是父亲流泪了。据此分析,本题分开回答,每个答题要点要有概括父母思想感情的感情词语,还要结合相关的事情解释得出相关的感情词语的理由。 要抓住“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这两点分别概括父母守灯塔的平凡之事。首先回答父母“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找到相关的事情再概括。“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由此可以概括出三点。然后回答父母“浪漫主义情怀”的表现,找到相关的事情再概括。“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概括为:恋爱时的鸿雁传书,书信上描述的岛上美好生活。“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概括为:结婚时,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举行婚礼,简单而又热烈。“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概括为:父母说好去世后一起海葬,守护大海,对死亡淡然平静,对爱情忠贞不渝。 答案:(1)B(2)①母亲哭是因为战胜了风浪,表现了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后怕,表达了对父亲为捍卫国家主权不顾个人安危的感动与佩服。②父亲流泪,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3)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平凡之事:①岛上生活单调枯燥,父亲不以为苦,学会许多技能;②凤大浪大,母亲无法上岛,却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是看中了父亲的乐观与可靠;③父母结婚后,两个人把寂寞过成了快乐。 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之事:①恋爱时的鸿雁传书,书信上描述的岛上美好生活;②结婚时,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举行婚礼,简单而又热烈;③约好去世后一起海葬,守护大海,对死亡淡然平静,对爱情忠贞不渝。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答案】 B B C ①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平等礼节相待。②如今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凭借文章却位居宰相之位,俸禄已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要置办产业呢?参考译文: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任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与情致华丽丰富。李靖向皇帝推荐文本,于是文本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这时颜师古担任侍郎,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颇师古。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他便叫属吏六七人蘸笔等待,分别进行口授,草成之后一看意思也没有遗漏的。于是授任岑文本为侍郎,专门掌管机要事务。这时,魏王李泰得宠,宅第非常豪华,在诸王中居第一。岑文本上疏给皇上,劝勉皇上崇尚节俭,陈述了嫡子与庶子的本分,认为应当对魏王有所限制。皇上认为他的建议很好,赐给他三百段帛。起初,岑文本显贵后,常认为自己从孤陋之人起家,(因而)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平等礼节相待。皇上常常称赞他忠诚谨慎。晋王李治新立为皇太子,大臣大多兼任东宫官职,皇上也想让岑文本兼任东宫一个官职,但他推辞说:“臣守此一职,还害怕不能胜任,不愿再希图东宫的恩惠,请允许我一心侍奉陛下。”皇上这才作罢,只是下诏要他每隔五日去东宫一次。文本每次觐见,皇太子都要答拜。在任为中书令之初,他面带忧色,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既非功臣又非故旧,责任重而职位高,所以忧惧。”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他却说:“今日只接受慰问,不接受贺礼。”有人劝他经营产业,他感叹道:“我是汉南一介平民,徒步入关,所期望的不过是做个秘书郎、县令罢了。如今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凭借文章却位居宰相之位,俸禄已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要置办产业呢?”所以对于家产,他一无所问。弟弟文昭担任校书郎,多交结轻薄之徒,皇上很不高兴,对文本说:“你弟弟多有过失,联将命他出京为外官。”岑文本回答说:“臣幼年丧父,老母特别钟爱弟弟,不想让他离开身边。若今外出,母必忧愁憔悴,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了。”说罢便呜咽流泪。岑文本跟随太宗征伐辽东,太宗把事情全部交付给他,关于粮食运输的次数、兵器甲胄的数目、物资配给的等级,岑文本总是筹算不离手,因而心力交瘁,形貌举止不同于平常。皇上担忧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走到幽州,岑文本突然发病,皇上亲自去看望,流下了眼泪。文本病死,终年五十一岁。当天傍晚,皇帝听见夜间戒严的声音,说:“岑文本去世了,我不忍心再听见这种声音。”于是下令停止。皇上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陪葬昭陵。 【考点】 内容概括与分析 成语的使用 小说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 根据句意断句。“及”解释为“等到”,表时间上的承接,一般其前断开,排除AC;“号善职”省略主语“岑文本”;“诏诰或大事”句意不完整,只是句子的主语,应是“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大意是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应在“定”后断句,排除D.故选B.译文: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颇师古。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他便叫属吏六七人蘸笔等待,分别进行口授,草成之后一看意思也没有遗漏的。 B.“与上元节、中元节合称‘三元’”错,“三元”指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 C.“拒绝东宫太子让他兼任的官职”分析错误,据原文“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可知,原文是说皇上也想让岑文本兼任东宫一个官职,但他推辞了。 ①“显”,著称,出名;“羁贱”,漂泊贫贱之人;“钧礼”,平等的礼节。译文: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平等礼节相待。 ②“以”,凭借;“位”,位列;“殖”,置办。译文:如今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凭借文章却位居宰相之位,俸禄已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要置办产业呢? 答案:(1)B(2)B(3)C(4)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①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平等礼节相待。 ②如今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凭借文章却位居宰相之位,俸禄已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要置办产业呢? 参考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任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与情致华丽丰富。李靖向皇帝推荐文本,于是文本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这时颜师古担任侍郎,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颇师古。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他便叫属吏六七人蘸笔等待,分别进行口授,草成之后一看意思也没有遗漏的。于是授任岑文本为侍郎,专门掌管机要事务。这时,魏王李泰得宠,宅第非常豪华,在诸王中居第一。岑文本上疏给皇上,劝勉皇上崇尚节俭,陈述了嫡子与庶子的本分,认为应当对魏王有所限制。皇上认为他的建议很好,赐给他三百段帛。起初,岑文本显贵后,常认为自己从孤陋之人起家,(因而)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之人,也一定以平等礼节相待。皇上常常称赞他忠诚谨慎。晋王李治新立为皇太子,大臣大多兼任东宫官职,皇上也想让岑文本兼任东宫一个官职,但他推辞说:“臣守此一职,还害怕不能胜任,不愿再希图东宫的恩惠,请允许我一心侍奉陛下。”皇上这才作罢,只是下诏要他每隔五日去东宫一次。文本每次觐见,皇太子都要答拜。在任为中书令之初,他面带忧色,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既非功臣又非故旧,责任重而职位高,所以忧惧。”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他却说:“今日只接受慰问,不接受贺礼。”有人劝他经营产业,他感叹道:“我是汉南一介平民,徒步入关,所期望的不过是做个秘书郎、县令罢了。如今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凭借文章却位居宰相之位,俸禄已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要置办产业呢?”所以对于家产,他一无所问。弟弟文昭担任校书郎,多交结轻薄之徒,皇上很不高兴,对文本说:“你弟弟多有过失,联将命他出京为外官。”岑文本回答说:“臣幼年丧父,老母特别钟爱弟弟,不想让他离开身边。若今外出,母必忧愁憔悴,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了。”说罢便呜咽流泪。岑文本跟随太宗征伐辽东,太宗把事情全部交付给他,关于粮食运输的次数、兵器甲胄的数目、物资配给的等级,岑文本总是筹算不离手,因而心力交瘁,形貌举止不同于平常。皇上担忧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走到幽州,岑文本突然发病,皇上亲自去看望,流下了眼泪。文本病死,终年五十一岁。当天傍晚,皇帝听见夜间戒严的声音,说:“岑文本去世了,我不忍心再听见这种声音。”于是下令停止。皇上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陪葬昭陵。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答案】 C 第一问:①在那青槐夹道的驿路上,一匹白马如同流星一样飞驰而过。②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白马在驿道上奔驰的画面,暗含边疆形势危急。第二问:①第一二句描写游侠少年“送客”时轻松悠闲的画面,而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个风风火火的紧张画面,与上文形成文意转折。②这两句诗引出五六句“白马如流星”的原因﹣﹣胡人侵扰边疆,同时为游侠少年慷慨赴边报国作铺垫。赏析:“少年行”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赞赏的口吻摹写了一位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西陵侠少年”,“西陵”,因汉代帝王的陵墓多在长安西北,故有此称。相传其地多富贵游侠之徒。此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是西陵的一位少年游侠。“送客短长亭”,“短长亭”是指古代在路边修建的专供送别及行人休息的亭子,十里为一“长亭”,五里为一“短亭”。这句是写少年游侠仗义疏财,交游甚广,当慕名来访的客人离去时,他都要亲自为之饯行。“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路”,指驿路。意为:突然有一天在那青槐夹道的驿路上,呈报紧急公文的信使骑着白马如同流星一样飞驰而过。诗人于此突然插入了一个风风火火的紧张画面,与前面“送客”的安闲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谓悬念顿生,扣人心弦。“闻有羽书急”,“羽书”,指军中的紧急文书。此句意为:原来这是一道来自边关的紧急军事公文。“单于寇井陉”,“单于”,汉代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寇”即入侵。“井陉”,即今天的河北井陉,古代为重要的军事关隘。意为:这道紧急公文传来了胡人侵扰井陉的消息。“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气高”,是指心志高洁。“燕山铭”,《后汉书•窦融传》中记载: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燕山”即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此两句意为:少年得知外族入侵、边境告急的消息,义愤填膺,浩气冲天,义无反顾地从军赴边,英勇杀敌,立志要像窦宪那样驱逐鞑虏,“刻石燕然”。纵观全诗,写景叙事,有条不紊,形象地突出了少年游侠仗义豪爽的勇武性格。“气高轻赴难”,意气沛然,充塞耳目。“谁顾燕山铭”更是豪气干云,铮铮有声,反映了盛唐强盛的国威和广大有志之士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考点】 把握主旨情感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古诗词)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理解诗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把握诗歌流露的情感特质,从而把握其风格特点。 【解答】 C.“全诗呈现遒劲高古的风格特点”错误,诗歌整体风格特点应该是刚健豪迈,而非遒劲高古。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描绘的是边疆的形势极其危急,在青槐夹道的驿路上,白马如同流星一样飞驰而过,暗射环境的危急与艰难。“西陵侠年少,送客短长亭”呈现出立体的感受,展现出游侠少年“送客”时轻松悠闲的画面,与文章形成一种巧妙的转折,凸显出不一样的生活特点。“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写出的是胡人扰乱边疆的原因,揭示出内心的忐忑感受。 六、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答案】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小说阅读 逍遥游(庄周)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重点字:赋、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点字:施)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 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 D B (1)D(2)B(3)C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考点】 语境填句 成语的使用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3)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 第一处,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就地取材:在原地选取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这里是说南方竹子很多,很多人在原地选取材料制成竹家具,应用“就地取材”。 第二处,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这里强调竹家具另有一种风格,应用“别具匠心”。 第三处,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泛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这里强调明代家具在吸取宋代家具优点基础上,又有所创造,应用“推陈出新”。 第四处,展示:摆出来让人看。显示:明显地表示;显现。这里是说可以显现⽊材本身质感,应用“显示”。故选D。 首先联系上文,语境讲的是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括号内的语句主语都是高低宽狭的比例也是体现这一点。接着观察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都有两个意思:适用美观、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姿。再比较这两点的语意先后与轻重。适用应是家具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纠正身姿坐姿是更高层次的作用,两者是递进关系。A、D两项将这两点表述为并列关系,不恰当;C项的表述本末倒置。故选B。 先看病句。文中划线句子第一分句的主语是装饰主题,最后分句的主语是雕漆家具,结构混乱;“使它”与“都是”搭配不当;“无论在中国漆器史上,还是中国家具史上”关联词表述递进关系,因此连接的分句语序不当。再看选项。A.第一分句的主语是装饰主题,“使它”中的“它”应是雕漆家具,指代不明。B.“它 无论在中国家具史上,还是中国漆器史上”中途易辙,而且关联词连接的分句语序不当。C.群的主语是雕漆家具,前后主语统一,语序恰当,表述简洁,语义明确,是正确项。D.“它”指代上句中的“花纹与雕刻手法”,不合逻辑。 答案:(1)D(2)B(3)C 【答案】 价位借包装提升了,资源因包装浪费了,严重破坏了环境 【考点】 语境填句 小说阅读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语段中心,然后结合上文进行推测. 【解答】 解析: 第一处,根据“比如我得花33元买一斤没有换包装时只卖19元的糖果,可是那又厚又大的糖纸也以33元一斤卖给我了”语意,可填“价位借包装提升了”; 第二处,根据“那些印刷精美材料华贵的包装,生产出来就是为了被撕碎丢弃的,如同一些生命生下来就是用来浪费的”语意,可知过度包装浪费了资源,所以填“资源因包装浪费了”; 第三处,根据“你不得不忧虑这些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语意,可知污染环境,所以填“严重破坏了环境”; 【答案】 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近日在天坛医院成功实施,该机器人为我国自主研发,能让医护人员远离辐射风险。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压缩语段,注意理清语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数限制。 【解答】 语段的第一话表明主要事件是“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近日在该院成功实施”,该院是“天坛医院”,即“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近日在天坛医院成功实施”,接着交代机器人的情况,第一个关键信息是“是我国自主研发”,第二个关键信息是点明机器人辅助的好处,好处是“能让医护人员远离辐射风险”。最后将信息组合即可。 八、写作(60分) 【答案】 给善举发“红包”,给爱一份奖励 昨天我们赞美无私奉献,现在我们要歌颂回报和传递爱。无论是溺者、“大眼睛”还是疫情中的中国,都是获得帮助的一方,同时也是回报善意传递爱的一方。面对善意,我们需要接受和回馈;面对爱,我们需要奖励和传递。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给“完成时”的善举与爱留下痕迹。善良和爱不应该成为道德枷锁下的囚徒。每逢灾难,多少名人和普通人受到逼捐,甚嚣的舆论和异样的眼光压迫着人。现在大多数的人眼里,为母则刚,能者多劳,科学家就得安贫乐道。可是凭什么?其实并不是善良在功利化,而是人的观念在道德化。我们看到的善意越来越少,而对善意的指摘越来越多;我们习惯了收缩和隐藏自己的善意,却习惯了挑剔和非议别人的善意。有人没捐款不是因为他不爱国,可能是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样想来,那些用自己的方式善良着和用自己方式爱其他人的人,是不是比道德绑架的人值得尊重呢。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让“现在进行时”的善良和爱被看见,被保护,被尊重。对善良和爱的回报是给它们鼓励,也是给它们动力。有一位经济学教授曾经说:“发红包”就是为了让做好事,规范有保障。现在社会上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服务型工作,他们的工作其实也是在为我们做好事。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所有的善意都不需要回报,我们就不会存在物质的交换,甚至不需要交流,那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能够正常生存和生活吗?其实不去回报善意,也会有人去做好事;但是回报善意和奖励爱会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温暖的群体。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给“将来时”的善良与爱埋下种子。回报善良和奖励爱一方面是促进善意和爱的传递,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都说大人在做,孩子在看。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人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出门在外留个心眼,别太老实,容易被骗。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善举都是单方向付出,甚至真诚行善反遭议论。孩子是真正的未来,当他们从小知道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道理,他们学会了爱与被爱,当他们的思想境界取得了进步,这个世界才会得到真正的进步。 人是有超越物质追求的,我说要奖励善良和鼓励爱,并不是局限于物质回报,一句“谢谢”和一个友善的微笑,对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也是最大的回报和奖励。给善举发“红包”,给爱一份奖励,给人类一个光明的未来! 【考点】 材料作文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有一则的,也有两则及以上(称多则材料)的。不管是一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都需要认真审题,多数材料都需要我们做一些辩证的分析,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对本题而言,材料一讲述子路拯救溺水者接收报答而受到孔子的肯定,孔子的理由是此行为可鼓励更多人去做同样的事。材料传达的重点在于社会要鼓励善行。强调“爱心延续”。材料二讲述苏明娟曾受资助,成年后再资助别人,着重点在“爱心传递”。材料三讲述中国疫情爆发初期受到外国支援,疫情稳定后援助外国,强调的是“爱心回馈”。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在于“爱心”不能停止,“爱心”需要回报和传递,让爱心延续。下列三个角度都是可写的,但各自难度和新颖度都不同:“爱心延续”或“延续爱心”是什么?探讨“爱心延续”的本质及其必要性。对大多数缺乏思辨能力的同学而言,难度很大;为什么要“延续爱心”?道理可讲很多,诸如“投桃报李”“以德报德”“让世界充满爱”……这个立意浅显简单,但容易流于人云亦云的平庸;怎样“延续爱心”?探寻“延续爱心”的方法和途径。材料一中有个行善接收报答的梗,奖励善行,有历史的先例,亦或可供现实和将来“复制”?但在现实社会“道德意识”高涨的环境下,提出此种观点要承受巨大的风险。但唯有冒险﹣﹣不走寻常路﹣﹣才能出新;唯有耐心说理﹣﹣下一番寻根问底的功夫﹣﹣才能深刻。 所谓“最佳立意”无非是基于作者本人思想观念、写作技巧、材料占有量等因素作出的选择,是作者本人认识最深刻,思路最清晰,最能言说,表达起来最得心应手的那个立意。 参考立意: (1)受善者理应扬善; (2)爱出者爱返,“爱心”需要回报和传递; (3)善是社会最暖的砝码; (4)投桃报李,让爱心延续。 【解答】 给善举发“红包”,给爱一份奖励 昨天我们赞美无私奉献,现在我们要歌颂回报和传递爱。无论是溺者、“大眼睛”还是疫情中的中国,都是获得帮助的一方,同时也是回报善意传递爱的一方。面对善意,我们需要接受和回馈;面对爱,我们需要奖励和传递。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给“完成时”的善举与爱留下痕迹。善良和爱不应该成为道德枷锁下的囚徒。每逢灾难,多少名人和普通人受到逼捐,甚嚣的舆论和异样的眼光压迫着人。现在大多数的人眼里,为母则刚,能者多劳,科学家就得安贫乐道。可是凭什么?其实并不是善良在功利化,而是人的观念在道德化。我们看到的善意越来越少,而对善意的指摘越来越多;我们习惯了收缩和隐藏自己的善意,却习惯了挑剔和非议别人的善意。有人没捐款不是因为他不爱国,可能是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样想来,那些用自己的方式善良着和用自己方式爱其他人的人,是不是比道德绑架的人值得尊重呢。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让“现在进行时”的善良和爱被看见,被保护,被尊重。对善良和爱的回报是给它们鼓励,也是给它们动力。有一位经济学教授曾经说:“发红包”就是为了让做好事,规范有保障。现在社会上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服务型工作,他们的工作其实也是在为我们做好事。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所有的善意都不需要回报,我们就不会存在物质的交换,甚至不需要交流,那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能够正常生存和生活吗?其实不去回报善意,也会有人去做好事;但是回报善意和奖励爱会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温暖的群体。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给“将来时”的善良与爱埋下种子。回报善良和奖励爱一方面是促进善意和爱的传递,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都说大人在做,孩子在看。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人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出门在外留个心眼,别太老实,容易被骗。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善举都是单方向付出,甚至真诚行善反遭议论。孩子是真正的未来,当他们从小知道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道理,他们学会了爱与被爱,当他们的思想境界取得了进步,这个世界才会得到真正的进步。 人是有超越物质追求的,我说要奖励善良和鼓励爱,并不是局限于物质回报,一句“谢谢”和一个友善的微笑,对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也是最大的回报和奖励。给善举发“红包”,给爱一份奖励,给人类一个光明的未来!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