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第05课模拟考试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第 05 课 模拟考试 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2 题。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 车即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 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 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颈联紧承上联写景;颔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 的主旨。 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E.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 对仗极不工稳。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 2.全诗营造了江村轻松,闲适的意境。动物在欢乐游玩,农家在欢乐地劳作,几份生机,几份乐趣。表达 了诗人欢乐,轻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的心境。 【解析】 1.B 项,“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不正确,第三联后一句“林外时闻响纬车”是从听觉角度写的。 C 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不正确,尾联是写景,没有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 832 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 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 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 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 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 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 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 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 CD 15. ①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 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 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③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 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2.“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 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 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 秋雨的袭击,自然使诗人更感到寒气逼人。运用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 次句点明人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若 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 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虚,具有闲淡的情怀。以上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 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诗的下半则从老翁睡醒之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以 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经 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 象。“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风雨过后,深秋的气 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 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 然的冷酷无情。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 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 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真珠帘·山村水馆参差路 陆游 山村水馆参差路。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 台整署。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 尘土。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注】①本词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增订本)。②鸾台:措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鳌署:指翰林 学士院。③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典出《晋书·殷浩传》: “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 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人善用比喻,上片中以“残春风絮”自喻,以“镜里新霜”喻白发,都很巧妙。 B.考察“书空独语”中“书空”一词的来源,我们可以推知此词作于作者贬谪期间。 C.“早不扁舟归去”中“扁舟归去”与“明朝散发弄扁舟”中“弄扁舟”都指退隐。 D.下片划线句是说词人为报效国家抛弃了富贵安逸生活,却只做了四处奔波的小官。 E.化用前人词句是本词的特色,如“一蓑烟雨”就来自苏轼词“一蓑烟雨任平生”。 2.本词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D 2.①羁旅漂泊的悲苦,如“感羁游……何处”句,以柳絮为喻,抒发了四处漂泊不知归根何处的悲苦。② 年华老去事无成的自伤和无奈,如“镜里”句,写镜里白发新生而自伤,又着一“空”字,表现了词人对 现状的无可奈何。③未及早归隐的遗憾,对隐逸的向往,如“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句就直接用“悔” 字写自己没有“早扁舟归去”的遗憾,“醉下”句描绘出一副醉看夕阳鸥鹭的闲适图景,含蓄地表达了对 归隐的向往。④报国无门(仕途不顺)的牢骚与愤激。综合“儒冠多误”“菰菜莼羹……青衫尘土”等句, 可见词人有才无位、仕途坎坷的牢骚,而其未及早归隐的遗憾和对归隐的向往,其实也饱含报国无门的愤 激。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水龙吟 苏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①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寒露风 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1. 【注】①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辐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 机的风景画。 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凡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 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C.下片开头六句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词人此时被贬黄州,他想象着“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 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美景。 这反映出他遭逢大变,灵肉煎熬,想要逃避现实的心态。 D.“飘坠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 贫困的贬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E.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寄托的手法,由景入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 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2.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蹭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C 2.(1)感叹光阴虚度,功业无成。上片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词人面对美丽的乡村风光,却感叹自 己“寸阴虚度,了成何事”。(2)于苦闷中见旷达。词人虽然对自己当前的困境感到苦闷,但又从“ 丝 莼”、 “玉藕”、“珠粳”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3)怀念 京城生活。诗人想象的仙境生活亦可看作是对往昔和旧友痛饮沉醉的京城生活的怀念。(4)想要超脱苦闷 而不得的无奈。词人虽然借美食,仙境,回忆来自我疏解,甚至还要“抱素琴”向月独奏来遥慰旧友,但 任有“此怀难寄”之感。 2.这首词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上片,运用景事 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开头五句,写了临皋烟景:小沟、长江、 柳堤、苇岸、烟村、早市。它们叠印成了“连云际”的“潇洒”而喧闹的渔樵之乡的风景图,很有特色。 面对如此美丽的江滨风光,东坡竟产生了与常人不同的人生感叹:“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然而,东坡毕竟是东坡,迅即调整心态,从“丝莼”、 “玉藕”、“珠粳”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 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 黄州后的无奈心境。开头六句,从宴饮和歌舞两个侧面,再现了当年东坡京城那种“浮丘”仙人式的、“瑶 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 缥缈轻举美之情景。颇有“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柳永《木兰花》)的韵味,反映了东坡 借仙人、仙境以解脱空虚苦闷的无奈心态。紧接着,笔锋一转,反照现实,天上人间,好不凄凉,从“瑶 池”、“壶中天地”的仙境陡然“飘堕人间”,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与《水龙吟·小舟横 截春江》作《越调笛声慢》赠公显的心境一样,唯一告慰故友的是“我”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遥慰, 否则, “此怀难寄”。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的点化引用,作者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 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道时光易逝,叹怀才不遇;借仙话隐道,解脱空虚愁苦。纵观 全词,抓住虽以“抱琴”“独向银蟾”遥慰,仍隐留着“此怀难寄”之感。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泊舟呈灵晖 徐玑①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所喜同舟者,清赢亦如吟。 【注】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与徐照(字灵晖)、 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点题,交代了泊舟的地点与环境,一个“又”字表明漂泊时间很长, 暗含羁旅在外的辛酸。 B.“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诗人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这里,“近阙”就是 靠近京城,对皇上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C.这是写给朋友的一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律诗。含蓄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感。颔 联、颈联对仗工整。 D.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所幸的是,船上还有一位与我志趣相投的旅伴。全 诗情感由喜到忧,不断变化。 E.《泊舟呈灵晖》这首诗歌,作者借“风”“林”“楚天”“湘水”等意象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愁苦。 景语情语融为一体,艺术性很强。 2.“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有很强的艺术性,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D 2.①作者用了“乐景写哀情”(或者反衬)的手法。②楚天碧蓝,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 在水中荡漾。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可惜身在他乡,漂泊 在外。 ③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是用乐景写哀情,含蓄的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