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的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钩沉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有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个传统:一个是士大夫的文学传统,一个是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摘编自《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         材料二:         宋词是词艺术的发展高峰。《中国文学史》指出:“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同时,宋代唱词业十分发达,唱词表演和消费广泛存在于茶馆、酒肆、勾栏瓦肆等商业性场所,职业唱词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很户。         众所周知,宋代文人词的发展既是一个“诗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雅化”的过程。早期的文人词,如李白、白居易的词作,都自觉不自觉地用文人的话语来仿效民间的词调,在词中蕴含了文人的思想情趣。宋代文人更是常将诗的创作规范嫁接到词的创作之中,从而实现词的“诗化”。同时,又往往用作诗的话语体系来作词,从而实现词的“雅化”。不过,这些文人词一般并不适合民间演唱,尤其不适合商业演出。就美学产业而言,一首词在市场上要获得听众认可,必须反映主要目标受众﹣﹣市民阶层的自身生活,体现市民阶层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追求。一般文人词由于不适合商业演出、不具商品属性,被排斥在美学产业之外,而不讲究措辞雅致和结构精妙,但贴近市民生活、俚俗风趣、追求柔美听觉效果的词作反而能够在市场上广泛流行。不过,并非所有宋代文人皆抛弃了词本身“俗”的底色,例如欧阳修、周邦彦等的一些词作。这些词作无论在创作时是否以商业演出为目的,从传播路径来看,演唱这些词主要是唱词业的商业行为,因而这些词具有了商品属性。         同时,宋代文人词之外还存在着众多民间词作。基于市场特质分析,宋代民间词主要用于唱词业的商业演出,是市场上的流行商品。         (摘编自尚光一《美学产业视域中的宋代文学审美俗趣》)         材料三: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内美”是词学研究的要旨,但是在宋词研究中应借助外部因素间接探索它。‎ B.相对于传统的词学研究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果更多。‎ C.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也是一种批评。‎ D.外部研究和外缘研究侧重点不同,后者的研究意图是要进人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 ‎ ‎(2)依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B.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C.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D.进人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 ‎ ‎(3)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通过论述告诉读者,要了解宋词,走进宋词的世界,就要去做大量扎实、细腻的实证性的考据工作,阐明文学本质。‎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B.三则材料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于宋词的探究,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肯定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C.材料三论述了词的发展,词最初是配乐的歌词,主要以娱乐为目的,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开始出现尊体之说。‎ D.材料一论述了马里扬所著书籍的学术价值、出版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等,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 ‎(4)材料三对于“尊体”是如何论述的?请简要说明。‎ ‎ ‎ ‎(5)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尊体“两个层面”的理解。‎ ‎ ‎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菊与城         雷抒雁         ①你无论如何想象不到小小的菊花,在这座南方小镇里会显现出如此神奇的风采和灵性。         ②那些黄的、白的菊,红的、紫的菊在这里展现出千姿百态。扭缠着的,结成一座座径可一米的圆柱、方柱,使你想起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前石柱的庄严与神圣;攀缘着的,则依势建筑起一座高可乱真的“岳阳楼”“滕王阁”;飞腾的,成龙成凤;倾泻的,为流为瀑;站立的,单株绽开数以百计的花朵,有的矜持,有的阔笑!         ③那些名贵的品类,亭亭玉立,碗大的花朵,有的澄黄如冠,有的粉丝轻垂,有的羞颜半露,实在像一群天仙落凡,或者如一队超女待选。         ④时在冬日,北方已是寒霜白雪交加;而南方,则艳阳高照,稍动腿脚,就会冒汗。菊花,怎么会选择了这样时日,欢聚在这南方小镇呢?         ⑤镇名小榄,坐落在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这小榄镇地势如一枚橄榄,历史上就有养菊的风习,年年都办菊展,小镇人自称家乡为“菊城”,足见爱菊之深。此刻,举办的却是第九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万菊竞汇,从全国各地齐聚在这小镇。         ⑥自从陶渊明先生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这菊花历来就是清高、归隐的象征。“东篱”,自然是成了菊花的雅号。文人雅士总爱咏菊喻志,表明自己的品格与志向。宋人卞伯玉写下《菊赋》,以为菊“不履苦而沦操,不在同而表淑”,故而“伤众花之飘落,嘉兹卉之能灵”,赞扬菊花“振劲朔以扬渌,含凝露而吐英”。清人王韬在《招陈生赏菊》文中,说花有三品,为神品、逸品、艳品,惟菊兼而有之。神在“高尚其志,淡然不厌”;逸在“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艳在“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真可为菊花知己。         ⑦不过说来说去,自古以来,都唱的是菊的清高、隐逸以及履严冬而不凋。可这小榄镇,是一座南方闹市,虽说人口不多,只15万余,常住外来人口却多达16万,还不计往来暂住者。只菊花节开幕当天,说万人空巷,已不足以表达其热闹,一条宽阔大街,塞得水泄不通,站在高处一望,但见人头攒动,红男绿女,青壮长幼,倾家而出。那时,心中直呼,菊啊菊啊,你何以诱人如此!是你坠雅入俗,还是世人脱俗入雅!此情此景,让人难免不想起那两句述说世态变化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⑧赏花兼有食花,小榄人把那艳艳黄花,入了各色菜肴,布起一道菊花宴;又以之入茶入饼,做成各类精细小吃,成了送礼待宾的佳物。菊之体,入俗而为食品;菊之魂,升雅而为神品。小镇人之聪明,令人钦佩。         ⑨小榄镇先前也曾是一个偏僻乡镇,从褪色的旧照片里目睹它的前身,让人难止唏嘘,如今却成了另一种景象,2006年,人均GDP达到7.5万元,人均纳税近1.3万元。走在小镇大街上,一幢幢干净、明亮、高大的楼宇建筑,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富庶与先进程度,比起欧洲一些城市,可以说毫不逊色。小榄镇有着“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种种闪光的桂冠。         ⑩这又让我想到菊,想到关于菊的另一类历史品格。不畏严霜,敢于独艳,常是文人雅士看重的菊品。当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竟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取菊之不与俗花为伍,一派肃杀之气。千年来,菊之卓然独立,落落不群,成了残酷社会生活的逃避者、抗争者所崇尚的植物偶像。         ⑪今天,在小榄,气候温和,空气湿润,紫荆花艳艳地纷开在枝头;三角梅,繁盛地绽放在叶间;玫瑰依然随时展姿;装饰林带路边的太阳花,鲜鲜艳艳地像丝带锦帛七色交并;而这一刻又凸显着菊花。万菊之园,不是百花凋零的象征,更不是一花独占的酷景。百花共处,交相辉映,自然界里的和谐景象,竟改写了傲菊独放的景致。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         ⑫花与花同时而放,人与人和睦相处。小榄镇人说他们努力实现的这种社会目标叫“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高尚其志,淡然不厌”。菊之神,不正是小榄人倾心以求的志向么!小榄镇,花之天堂,人之天堂!         ⑬小镇的秀发,簪一朵菊花,如此美丽,让人心里怦然一动! ‎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8段详细叙述小镇人待菊之聪慧,展现其聪敏,间接回答了菊至小城的俗雅之思。‎ B.作者开篇便呈上了一幅百菊争艳图,它们千姿百态,给小镇带来了百般灵性。‎ C.在菊与城之间,菊成就了城,城重塑了菊。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塑美好生活。‎ D.第11段由小城之菊的现实存在反观古今菊之生存状况,凸现小镇菊花丰富的文学意蕴。‎ ‎ ‎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四段引出小镇,以菊落南方小镇来设置悬念,为后文写菊花与小镇的相得益彰张本。‎ B.文章以第二人称“你”起笔,概括抒发菊在小城中的风采和灵性。领起后文的“菊”之美。‎ C.文章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菊花与小城相得益彰、和谐美好的生活的欣喜。‎ D.第九段将小镇的前身与现状作对比,暗示菊为小城带来了富庶的生活和荣光。‎ ‎ ‎ ‎(3)文中倒数第三段说“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新意”的理解。‎ ‎ ‎ ‎(4)文本第⑥⑩段引用了多则关于菊的诗文,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并说明文章这样写有何效果。‎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①‎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②‎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摘编自明代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①姁姁(xǔ):温和的样子。②缉纑(lú):将麻析成缕再搓成线。 ‎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人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B.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人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C.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人学/每阴风细雨从兄/镇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人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 ‎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妣,已故的母亲。古代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 古代墓碑上常刻有“显考”、“显妣”、“先考”、“先妣”。‎ B.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唐代称王的妾,宋代用为通直郎等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亦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C.聘,指定婚或女子出嫁。本文中表示女子出嫁意思的还有“来归”。‎ D.正德,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 ‎ ‎(3)下面的说法与原文所述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母亲去世以后,家中人请画工为母亲画遗像,家中人就让画工照着作者和淑静画。因为他们和母亲很相像。‎ B.母亲一生共生育了七个子女,所以感到很累,有位老婆婆端了一杯水,泡着两只田螺,让母亲喝。喝了以后,母亲就不会说话了。‎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的痛苦心情。‎ D.“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②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 ‎ ‎(5)归有光用往昔生活琐事勾勒的亡母形象,感人至深。请根据第四段内容说明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 ‎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B.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C.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D.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 ‎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此次新冠疫情,日本很早就主动援助我们,最让人感叹的不是捐款捐物,而是他们的捐助词。由华人华侨和出资企业援助湖北省的一线医务人员用的防护服,包装上就选用了我们《诗经•秦风》中的“________,________”,以表达与祖国疫区人民同在的情感。‎ ‎ ‎ ‎(2)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________”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 ‎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侧面描写的方式表现了箫声的效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舌尖上的中国》捧红了一口章丘铁锅。一时间,风起云蒸,一口传统铁锅抢去了新年后消费市场的 首个热潮,难以理解却饶有意味。传统商品和手艺对工艺标准和流程的坚守,乃至产品本身的有限产量,恰恰满足了现代人日趋_______的需求,满足了内心返璞归真的渴望。( )更进一步,传统商品和 手艺真正宝贵的则是_______于其中的工匠精神。对传统商品和手艺的推崇是要把精益求精、_______ 的精气神提取出来,注入今天的商品生产和服务中去。纵观全球,苹果手机、瑞士手表,它们_______ 是工业化成果的典型代表,却无不沿袭着精耕细作、注重品质的工匠精神。章丘铁锅走红的经历,对于从 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启发意义。一口章丘铁锅告诉我们:消费者真正 被打动的,不仅有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更是传统商品的品质。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A.私人化蕴藏择善而从虽然 B.个性化蕴藏止于至善固然 C.个性化隐藏择善而从虽然 D.私人化隐藏止于至善固然 ‎ ‎ ‎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口铁锅烧出了热潮,也就不难理解。‎ B.一口铁锅也就这样烧出了难以理解的热潮。‎ C.不难理解,一口铁锅也能烧出热潮。‎ D.难以理解的热潮,就被这口铁锅烧出来了。‎ ‎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不仅是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更是传统商品的品质。‎ B.消费者真正被打动,不仅是传统商品的品质,更有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 C.消费者真正打动的,不仅是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更是传统商品的品质。‎ D.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不仅是传统商品的品质,更是藏在传统商品背后的情怀。‎ ‎ ‎ ‎ 下面是某高校自主招生办公室致考生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连贯。         致考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考生:         欢迎参加鄙校2019年度高考自主招生考前选拔工作。请在参加自主招生选拔前,及时登录网站(gaokao.chsi.com.cn),了解自主招生政策及实施方案。考生必须使用网站招生系统进行注册、查询选拔状态、填报志愿组合,并确认有效志愿。因条件所限,招生系统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感谢您的宽恕和支持!         预祝各位考生顺利!         中国某高校自主招生办公室         2018年3月10日 ‎ ‎(1)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 ‎ ‎(2)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 ‎ ‎(3)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 ‎ ‎(4)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 ‎ ‎(5)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 ‎ ‎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以“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开头,概括物种大灭绝原因新解。不超过40字。 自地球诞生以来,出现过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最早的一次发生在距今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一志留纪,当时绝大多数生命都生活在海洋中。此前有研究认为,气候变冷和栖息地急剧减少是造成此次灭绝的主要原因。而比利时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化石有了新的发现,在这一灭绝事件开始时期,一些海洋浮游生物变得畸形,这与现代生物金属中毒后的反应非常相似。他们认为,造成海水中金属元素富集的原因可能是海洋中出现大范围缺氧现象,导致发生剧烈的金属还原反应。但当时地球海洋中为何会发生大范围缺氧,还有待更多考古证据加以解释。 ‎ 四.写作(60分)‎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难当头,当以大局为重,等疫情被战胜之日,阳光灿烂之时,我一定嫁给你!”2月1日,铁路义乌站90后情侣因坚守战“疫”一线,不得不延期订婚时,王丹玲对男友杨凯说下这段感人至深的话语。 3月16日,一名女子在集中隔离点坚持要喝矿泉水的视频引发舆论关注。据网友爆料,视频中的女子是从意大利返回的留学生,在上海浦东被隔离期间,对提供的白开水不满,坚持要喝矿泉水。面对赶到现场的民警,声称“已经三天没喝水”、“活不下去”,情绪激动、咄咄逼人,口口声声“要人权”,并要冲卡闯出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社表科抛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散都北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射开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古诗于比较氨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综三读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表验他体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一句都接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写作(60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