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7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57分.)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 手工业的进步 B. 土地制度的变化 C. 耕作方式的进步 D. 赋税制度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分别是中国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最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所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C项正确;A是手工业;B是土地制度;D是赋税制度,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的发展•耕作方式进步 【名师点睛】中国春秋战国以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由于平时在学习中学生对铁犁牛耕方式没有直接感观故对此没有深刻体会,建议平时学习中多注意收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加以学习以补充该方面的不足。 2.以下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A. 东汉杜诗发明灌溉排水工具水排 B. 商朝时,江西景德镇已成为著名的瓷都 C. 马王堆古墓出土的清代素纱禅衣证明当时已具有很高的丝织水平 D. 南北朝时期采用灌钢法冶炼钢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灌钢法始于南北朝时期,D项正确;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为冶铁工具而非排水灌溉工具,A项错误;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是在宋代而不是商代,B项错误;马王堆古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代表了西汉时期的丝织水平,C项错误。 3.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也是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和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都是铁器、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具体原因,而非根本原因,ACD三项错误。 4.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 限制农业,重视商业、手工业 B. 农业、手工业、商业并重 C. 鼓励农业、限制手工业、取消商业 D. 重农抑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历代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稳定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故选D。 5.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 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湖广熟,天下足 C. 玉米、甘薯传入我国 D. 京剧开始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明清之际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故选A。 6.下列史实有利于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国际贸易的繁荣 ③殖民扩张的升级 ④工业革命的扩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国际贸易的繁荣、殖民扩张的升级和工业革命的扩展等,都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四者都有利于全球一体化进程,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排除。故选A。 7.读下图,判断引起图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 ) A.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工人运动的发展 C. 经济危机的发生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注意题干图示时间信息“1801年”、“1851年”、“1901年”,以及图示“工业比重的逐渐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完成有直接关联性,A正确;图示现象与工人运动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B;C与图示信息明显不符,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D排除。故选A。 8.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大发明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 C. 机器的发明制造 D. 交通运输新工具的发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有利于克服自然条件限制,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B项正确;ACD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但是不是最重要的环节,排除。 9.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 巩固了资本主义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B. 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播 D. 促使世界市场形成,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作为生产力发展的飞跃,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资本主义在各国的统治基础得以巩固,世界殖民体系能够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传播等,都是直接和具体的影响,不是最深远的,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0.160年前的中国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旗号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洋务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160年前即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旗号的洋务运动,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旗号并非“自强、求富”,A项错误;19世纪末以“扶清灭清”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和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在时间和内容上都不符合题意,BC两项错误。 11.1905年到1910年,中国国内新设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209家,同1895年至1898年相比,资本力量更强,投资范围更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清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奖励实业 C. 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积极发展大规模的重工业 D.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同1895年至1898年比,1905年到1910年,中国国内新设厂矿资本力量更强,投资范围更广现象,其原因在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项正确;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A项错误;20世纪初清政府并未采取多种奖励实业的措施,也没能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积极发展大规模的重工业,BC两项错误。 12.读图,1912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独立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1912年~1919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项正确;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已经结束,A项错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C项错误;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一直没能独立发展,D项错误。 13.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 优先发展轻工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优先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D. 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促进我国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A正确;一五计划并不是优先发展轻工业,B错误;一五计划时期也不是优先发展农业为目标,C错误;手工业的合作化属于社会主义改造,不属于一五计划基本精神,D错误。故选A。 14.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引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引导个体手工业者的互助合作 C. 对民族资产阶级剥削加以限制 D.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社会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即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D正确;ABC三项是三大改造的措施,不是实质,排除。 15.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A. 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 B. 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分析 C. 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 提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的总任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分析,B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已经明确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A项错误;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产生于1958年,C项错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的目标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已经提出,D项错误。 16.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沿海地区形成的开放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B.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 D. 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沿海经济开发区,形成一个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的点、线、面的格局,故选A。 17.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这个基本路线开始形成,当时提出的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实行改革开放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最早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1979年,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 18.近代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下表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 长袍马褂 B. 西装 C. 中山装 D. 列宁装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中山装,中山装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故C项正确;A项是清代传统的服饰,与材料中“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不符,排除A项;B项是西式的服装,与“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不符,排除B项;列宁装是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后传入新中国而流行的,排除D项。 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迁。民国初年开始出现的生活习俗和新风尚有: A. 城市男子穿着西装、女子披着婚纱举行婚礼 B. 人们乘火车到宁夏旅行 C. 妇女以缠足为美、人们见面向长辈行跪拜礼 D. 家境富裕的人以吃西餐为时尚 【答案】A 【解析】 【详解】民国初年开始出现的生活习俗和新风尚是,城市男子穿着西装、女子披着婚纱举行婚礼,A项正确;宁夏通火车始于1956---1966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项错误;民国初年妇女以不缠足为美,人们见面向长辈不再行跪拜礼,C项错误;家境富裕的人以吃西餐为时尚始于鸦片战争后,D项错误。 20.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第三产业的兴起 ③建立世贸组织 ④建立福利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建立福利国家等,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1995年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不是资本主义新发展,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C三项错误。 21.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①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②遏制了美国法西斯的发展 ③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④开创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模式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罗斯福新政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开创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模式,并遏制了美国法西斯的发展,①②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并未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③错误,与之组合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22.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性原因是: A. 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先进成果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调节 C. 国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发展经济 D. 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调节,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B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A项错误;国家实行非军事化是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不是资本主义各国的共性,C项错误;二战后只有美国通过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西欧各国则需要美国资本的援助,D项错误。 23.大国崛起的途径之一在于制度的创新。体现20世纪30年代美国制度创新的是: A. 罗斯福新政 B. 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C. 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 D. 克林顿的新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制度创新,A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适应美国经济的发展,B项错误;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和克林顿的新经济分别出现于20世纪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CD两项错误。 24.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 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D. 实施新经济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表明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战时经济体制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B项;颁布新的土地法令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 25.苏联成立后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A。新经济政策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排除C。赫鲁晓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修修补补,与题意不符,排除D。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逐步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下列国际经济组织体现这一发展方向的有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世界银行 ③关贸总协定 ④欧洲共同体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体现出世界经济逐步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体现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排除;所以答案选D。 27.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令福勒引以为豪的事件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订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世界贸易组织成功运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该体系形成了材料所讲的现象——以美元为中心。故A项正确。 【详解】 28.二战后,西欧国家开始了一体化进程,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政治上深受美国的控制 ②受到苏联及其东欧盟国的威胁 ③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联系日益密切 ④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联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同时受到苏联及东欧盟国的威胁,出于安全考虑,西欧各国走向联合。从经济角度看,战后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也使得欧洲走向联合。从国际政治格局来看,欧洲要想实现重振,必须实现联合,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概括不全,排除。 29.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其根本动力是 A.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 B. 国际金融的发展 C.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 D.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根本动力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所以D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是全球化的桥梁和纽带;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催化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是全球化的助力,ABC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30.雀巢公司经过100年的发展,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据统计,每一秒种有39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这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 A. 现代化趋势 B. 全球化趋势 C. 区域集团化趋势 D. 信息化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雀巢公司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B项正确;现代化趋势、区域集团化趋势、信息化趋势均和雀巢咖啡的市场遍布世界各地不符,ACD三项错误。 31.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图中关税与贸易发展变化的趋势可以反映出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 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C. 各国关税壁垒森严 D.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说明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反映了经济的全球化,D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形成,70年代瓦解,与图片中的时间跨度不一致,A排除;B属于表象,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各国关税日益降低,C排除。故选D。 3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①井田制的崩溃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④出现了私人讲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崩溃,①正确;当时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诸侯争霸,②正确;当时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诸侯士大夫崛起,③正确;教育方面出现了私人讲学,④正确。故选A。 33.中国古代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出历史发展趋势是: A. 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加强 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 出现了维新变法的思想潮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古代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反映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加强的历史发展趋势,B项正确;民族融合、商品经济、维新变法的思想潮流均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文化多元到统一,从思想解放到专制不符,ACD三项错误。 34.汉武帝时期,禁止其它思想传播,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这一措施被称为: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百家争鸣 C. 焚书坑儒 D. 重农抑商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武帝时期,禁止其它思想传播,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的措施被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百家争鸣与“禁止其它思想传播”不符,B项错误;“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的措施,C项错误;“重农抑商”是经济政策,不是文化专制的措施,D项错误。 35.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 A. 春秋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西汉时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国家设立太学,而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太学的教科书,所以,我国古代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就是始于西汉,故选B。 36.理学思想的核心是: A. “理”或“天理” B. “仁” C. 三教合一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理学认为理学的最高范畴是“理”或“天理”,即“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从而使理学获得理论的典型形态,故选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不符合题意,排除B;三教合一宋明理学产生的条件,排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观点,是要以思想上的大一统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排除D。 37.明末清初敢于挑战儒学正统思想、批判专制、提倡个性的进步思想代表人物有: A. 李贽 黄宗羲 王守仁 朱熹 B. 王守仁 朱熹 陆九渊 张载 C.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D. 魏源 龚自珍 康有为 梁启超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末清初敢于挑战儒学正统思想、批判专制、提倡个性的进步思想代表人物有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C项正确;南宋时期的朱熹、陆九渊,明代的王守仁,北宋的张载和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龚自珍,19世纪的康有为、梁启超,均与“明清之际”,“挑战儒学正统思想”不符,ABD三项错误。 38.明朝时期“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指: A 王阳明 B. 朱熹 C. 李贽 D. 陆九渊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心学”的集大成者是王阳明,A项正确;南宋时期的朱熹、陆九渊,明代“离经叛道”的李贽,都不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BCD三项错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3分) 二、非选择题(有3小题。第39题15分,第40题14分,第41题14分) 39.请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列举这一时期主要的航海家及其开辟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案】原因: ①经济根源:14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对资本、市场、资源的日益强烈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②社会根源:“寻金热”③思想根源:人本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④宗教因素: 传播天主教⑤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航海家及航线:迪亚士:从欧洲到非洲好望角。达•伽马:从欧洲到亚洲的印度。哥伦布:从欧洲到美洲西印度群岛。麦哲伦:从欧洲出发完成环球航行。 影响:①开辟了欧洲通往世界各地的海上航线,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不同文明接触、碰撞、交流,世界日益融为一体。②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改变了欧洲的传统经济格局,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发展,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解析】 【详解】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宗教因素、直接原因等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航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主要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与他们相对应的新航线分别为从欧洲到非洲好望角、从欧洲到亚洲的印度、从欧洲到美洲西印度群岛和从欧洲出发完成环球航行。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联系不同文明、引发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改变传统经济格局、加速欧洲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等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产生的重要影响。 4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和城市中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②在农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在城市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主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通过政企分开、简政放权,通过推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等,调动了企业和领导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解析】 【详解】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有,(农村)改革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城市)改革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两个方面展开。主要内容:农村——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推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改革分配制度等。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企业和领导者的生产积极性、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和现代化道路的开辟等方面,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的作用。 41.简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答案】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①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后果影响深远。 影响:从局部看,它引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一些国家为了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从不同方面进行干预;从整体看,经济危机也引起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解析】 【详解】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另外还包括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等。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代大危机的特点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后果影响深远。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局部分析大危机导致的社会危机和经济模式创新,从整体分析经济危机引起的世界局势紧张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激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