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训练:单元考(一) 优化重组单元测评卷(A)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训练:单元考(一) 优化重组单元测评卷(A)

www.ks5u.com 单元考(一) 优化重组单元测评卷(A)‎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够凸显自身。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 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漶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 材料二: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好的散文应该有“识”。有“识”,就是有学识、有见识。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人写散文很 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 ‎ 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屈聱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简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 材料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经验与经历)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中。一些记者出身的作者,诸多打工生活的记录者,在系列表现乡土沦陷主题的散文写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客观型的叙事方法,以进入现实的深处,提炼出社会学的多种意义。散文的现实书写在实践层面,业已普遍性地生根,更进一步说,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下,散文书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体认。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无法确立一个更自由的维度,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书写现实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就需要批评界群策群力,启动有效的讨论,以明晰内容并确立维度。‎ ‎ (摘编自《散文中的真实与现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散文的真实和虚构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 B.“口水散文”过于随意,平铺直叙,语言苍白贫乏,与故作高深、佶屈聱牙的散文同样不值得提倡。‎ C.散文创作要跨越藩篱,关注现实问题,与小说一道书写现实,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 D.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所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全面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和散文的区别在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虚构,散文的本质属性是真实,但二者都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创作目的。‎ B.在散文创作中,可以对历史上某个真实人物的相关生活细节进行虚构,但是这种虚构必须合情合理。‎ C.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阅读和深入观察、思考生活,就有可能创作出学识和见识都很高的散文作品。‎ 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散文的文体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 ‎3.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3分)(  )‎ A.某作家创作散文《生命的选择》时,虚构了岳飞接到金牌后复杂的心理过程。‎ B.某作家创作散文《西湖遐想》时,大量叙述了有关西湖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C.某作家创作散文《永远的苏轼》时,把自己想象成苏轼,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D.某作家创作散文《宽容》时,虚构了一个叫“子虚”的人物,借他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 乡愁四韵 ‎ 余光中 ‎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一九七四年三月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 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 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7.下列对本诗与《乡愁》在内容与艺术特色上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两首诗歌都是乡愁诗,都表达出特定时期与特定地理条件下所具有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感。‎ B.两首诗歌意象单纯而有张力,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象征,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写实。‎ C.在意象的组合上,《乡愁》以时间为线索,意象间有递进意味;而本诗则采用并列的意象组合。‎ D.《乡愁》不刻意锤字炼句,语言质朴浅显;而本诗则以逆常悖理的语言达到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 ‎8.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闻一多提出诗歌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浑瑊,皋兰州人也。瑊本名曰进 ‎,年十余岁即善骑射,随父战伐,破贺鲁部,下石堡城,收龙驹岛,勇冠诸军,累授折冲果毅。后节度使安思顺遣瑊提偏师深入葛禄部,经狐媚碛,略特罗斯山,大破阿布思部;又与诸军城永清栅、天安军,迁中郎将。安禄山构逆,瑊从李光弼出师河北,定诸郡邑。贼将有李立节者,素称骁勇,与瑊格斗,临阵斩之,迁右骁卫将军。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改检校太仆卿,充武锋军使。又从仆固怀恩讨史朝义,前后数十战。朝义平,加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赐实封二百户。建中四年,李希烈遣间谍诈为瑊书与希烈交通,瑊奏其状,上特保证之,仍赐瑊马一匹并鞍辔,锦綵二百匹。时以普王为荆、襄等道兵马元帅讨李希烈,以瑊检校户部尚书、御史大夫,充中军都虞候。会泾师乱,德宗幸奉天,瑊率家人子弟自京城至,乃署为行在都虞候。十一月,灵武节度使杜希全、盐州刺史戴休颜、夏州刺史时常春合兵六千人赴难。将至,上议其所向,宰相卢杞、白志贞以漠谷路为便。瑊曰:“漠谷险隘,必为贼所邀,不若取乾陵北过,附柏城而行,便取城东北鸡子堆下营,与城中掎角相应,且分贼势,朱泚必不更于陵寝往来。”上从杞议。希全等进至漠谷,果为贼军邀击,夺据水口,杀伤颇甚。城中出兵应援,亦为贼挫锐而退。希全等各归还本镇,贼攻城逾急,壕堑圜之。城上士卒皆久寒馁,又少甲胄,瑊但感激诫厉之。时瑊中流矢,遽自拔之,血流沾沫,格斗不已,初不言疮痛,以激士心。翌日,李怀光大军次醴泉,是夜,贼解围而去。贞元十五年十二月二日,薨于镇。废朝五日,群臣于延英奉慰。诏赠太师,谥曰忠武,赙绢布四千匹、米粟三千石。及丧车将至,又为废朝。应缘丧事,所司准式支给,命京兆尹监护。葬日,赐绢五百匹。 (节选自《旧唐书·浑瑊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B.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C.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D.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瑊统兵赴行/在至天德/遇蕃军入寇/瑊击败之/从郭子仪收两京/讨安庆绪/破贼于新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时皇帝赐以旌节而得名。‎ B.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唯加实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C.道,唐代分全国为十道,相当于后来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府以上设道。‎ D.京兆尹,西汉时,掌管京城及其附近地区的行政长官,唐时沿用汉代称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浑瑊能骑善射,屡立战功。他十余岁就善于骑马射箭,跟随父亲击破贺鲁部,攻下石堡城,收复龙驹岛,也曾带领偏师大败阿布思部。‎ B.浑瑊勇冠诸军,忠于朝廷。他的勇敢在诸军中数第一,曾多次被授予折冲果毅;跟随李光弼参加征讨叛贼安禄山的战斗,格斗中他勇斩敌将李立节。‎ C.浑城遭人陷害,仍受信任。李希烈派遣间谍伪造浑瑊与李希烈交往的书信,浑瑊向皇上奏报了真实情况,皇上特地为他保证,还赐予他物品。‎ D.浑瑊进献良策,不被采用。朝廷商议军队行进的方向时,他否定了卢杞等人的方案,并提出建议,终因地位不如宰相,意见被皇上否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泾师乱,德宗幸奉天,瑊率家人子弟自京城至,乃署为行在都虞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希全等进至漠谷,果为贼军邀击,夺据水口,杀伤颇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浑瑊为什么建议军队不要走漠谷而从乾陵北取道?请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 雨过偶书【注】‎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后因守旧派反对,王安石请罢相,出知江宁府。本诗是王安石就任江宁府后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用“洗”表达了在看见这场雨荡涤污浊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 B.“南亩东郊”的欢欣鼓舞照应首句的“甘泽”,证明了这是一场好雨。‎ C.颔联说大地的收成取决于上天,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感恩之心。‎ D.风雷停歇,浮云消散,雨后凉气进入窗户,令人感到悠然闲适。‎ ‎16.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杜甫在《登高》中感慨自己晚年多病、孤苦无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自己踏上归途时的情形,表现了无比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江南水乡是一幅油画,只有当人们行走在那铺满青石的小路上,才能感受那种独特的神韵。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那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一条条缓缓流淌的潺潺溪流,那一座座守候千年的古朴堤桥,让人不禁联想到多少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印迹,写下令后人感叹不已的唯美诗篇。‎ ‎ 漫步江南,你会发现这里的四季都别有韵味,春有春的诗意,__①__,秋有秋的唯美,冬有冬的画意。忽悠悠的,走在水乡的青石板上,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那雨丝好细好细啊,细得就如婴儿头上的胎毛,静静地飘落在河面上、小桥上、屋顶上。雨丝洒向河水,河水腼腆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意;__②__,小桥老态龙钟的身躯挺直了腰板;雨丝洒向屋顶,屋顶睡意蒙眬的双眼泛出浓浓的爱意。“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江南,你可以无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也可以挥毫,留下墨染心绪的诗句,仿佛昨日便是前尘往事,而今生所处的环境又是虚虚实实,你梦啊寻啊,你追啊赶啊,就是不愿打扰那心情,不愿惊醒那梦境。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比喻、排比、引用 B.比喻、拟人、借代 C.比喻、拟人、夸张 D.排比、引用、对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 ①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③有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大量作品。④《诗经》是各民族民歌的总汇,《楚辞》中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整理的少数民族民歌,⑤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⑥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为祖国文化宝库贡献了灿烂的瑰宝。⑦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⑧填补了中国文学史。⑨在提升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 中华环保世纪行2019年宣传活动6月11日在京启动。从1993年开始的中华环保世纪行主题宣传活动,是影响广泛、社会关注的“老品牌”,为推动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年度宣传活动分三个阶段组织媒体记者分别赴长江沿线的省份进行深入的采访报道,并邀请牵头提出过相关议案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对采访活动给予指导并接受媒体采访。据了解,中华环保世纪行2019年宣传活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中宣部、生态环境部等10多个部门共同主办,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参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古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古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单元考(一) 优化重组单元测评卷(A)‎ ‎1.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说法绝对。C项,“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错,散文创作有书写边界,“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不能像小说那样“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D项,强加因果,“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全面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是因为“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 ‎2.D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错,原文说的是“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 ‎3.D'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说的是“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D项中的人物“子虚”是虚构的,违背了散文的真实性原则。‎ ‎4.答案:①在论证思路上,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②在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作答此题,可从两个角度组织答案:一是论证思路,材料二第一句“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是中心论点,后面是具体的论证;二是论证方法,由“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可知,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由卞之琳的话可知,运用了引用论证,由“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可知,运用了比喻论证。‎ ‎5.答案:①遵循真实原则,能够反映现实。②有深刻的、独特的思想。③在文体拓展和表达创新上有所突破。④语言有美感,且明白晓畅,能以平易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营造优美的意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 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和材料三,可概括得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可概括得出答案第②点。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可概括得出答案第③点。根据材料二中的“散文被称作‘美文’……营造优美之意境”,可概括得出答案第④点。‎ ‎6.D'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7.B'本题考查分析现代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B项表述有误,应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 ‎8.答案: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即可推出答案。‎ ‎9.答案:①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②绘画美:“‎ 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③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均齐,段节匀称。(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明白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指什么。“音乐美”侧重于音韵和谐,可从诗歌的平仄、韵脚的角度分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就是形式美,可从诗歌的句子和每节诗形式上的特点分析。然后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本诗即可得出答案。‎ ‎10.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既而肃宗即位于灵武”语意完整,“于灵武”是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项;“两京”是“收”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B项;“行在”的意思是“皇上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D项。答案为C。‎ ‎11.A'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错误,应该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12.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终因地位不如宰相,意见被皇上否决”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上从杞议”,并没有具体叙述否决浑瑊意见的原因。‎ ‎13.答案:(1)正值泾原兵乱,德宗驾临奉天,浑瑊带领家人子弟从京城来到奉天,(皇上)便任命(浑瑊)为行在都虞候。‎ ‎(2)杜希全等进军到漠谷,果然被贼军半路阻击,贼军夺取占据了水口,杀伤很多。‎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会”(正值)、“幸”(驾临)、“署”(任命)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邀击”(半路阻击)、“颇甚”(很多)各1分,被动句1分,句子大意1分。‎ ‎14.答案:漠谷道路险峻狭窄,会被敌军堵截;从乾陵北取道,能在鸡子堆扎营,与柏城呈掎角之势,并分散敌人势力。(3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找到相关语段,从浑瑊的话“漠谷险隘……陵寝往来”中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 浑瑊,是皋兰州人。浑瑊本名叫浑进,十几岁就善于骑马射箭,跟随父亲打仗,击破贺鲁部,攻下石堡城,收复龙驹岛,他的勇敢在军队中数第一,多次被授予折冲果毅。后来,节度使安思顺派浑瑊带领侧翼军队深入葛禄部,经过狐媚碛,夺取特罗斯山,大败阿布思部;又与众多军队在永清栅、天安军筑城,升任中郎将。安禄山发动叛乱,浑瑊跟随李光弼出兵河北,平定很多郡县。叛贼将领中有名为李立节的人,向来以勇猛著称,(李立节)与浑瑊格斗,浑瑊在战阵上斩杀了他,升任右骁卫将军。不久肃宗在灵武即位,浑瑊领兵前往肃宗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到达天德,遇上吐蕃军入侵,浑瑊打败了吐蕃军。跟随郭子仪收复了两京,讨伐安庆绪,在新乡打败了叛贼。浑瑊改任检校太仆卿,担任武锋军使。又随从仆固怀恩讨伐史朝义,先后打了几十仗。史朝义被平定后,浑瑊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太常卿,被赐实封二百户。建中四年,李希烈派遣间谍伪造浑瑊与李希烈交往的书信,浑瑊(向皇上)奏报了真实情况,皇上特地为他保证,还赐予浑瑊一匹配有鞍辔的马、华美的丝织品二百匹。当时让普王担任荆、襄等道兵马元帅讨伐李希烈,让浑瑊担任检校户部尚书、御史大夫,担任中军都虞候。正值泾原兵乱,德宗驾临奉天,浑瑊带领家人子弟从京城来到奉天,(皇上)便任命(浑瑊)为行在都虞候。十一月,灵武节度使杜希全、盐州刺史戴休颜、夏州刺史时常春集合士兵六千人赴救国难。将要到达奉天,皇上商议他们的行进方向,宰相卢杞、白志贞认为走漠谷道路便利。浑瑊说:“漠谷道路险峻狭窄,必定会被敌军堵截,不如从乾陵北边取道,靠近柏城行进,顺便选择在城东北鸡子堆扎营,与城中呈掎角之势相呼应,并且分散敌人势力,朱泚必定不再从陵寝间往来。”皇上听从了卢杞的建议。杜希全等进军到漠谷,果然被贼军半路阻击,贼军夺取占据了水口,杀伤很多。城中出兵接应援救,也被叛贼挫伤锐气而退回。杜希全等各自返回本镇,贼军攻城更加紧急,围绕城池挖壕沟。城上的士卒都长期饥寒交迫,又缺少铠甲和头盔,浑瑊只是感谢并告诫激励他们。当时浑瑊被乱箭射中,自己立即拔出箭,鲜血流了一身,仍然坚持格斗不停止,开始(他)不说自己的伤口痛,以激励士兵的斗志。第二天,李怀光大军驻扎在醴泉,当天夜里,贼兵解除包围而退去。贞元十五年十二月二日,(浑瑊 ‎)在军镇去世。朝廷停止朝会五日,群臣在延英殿恭敬拜慰他。皇上下诏追封(他)为太师,谥号忠武,赠予办理丧事的绢布四千匹、粮食三千石。等到丧车将要到来,(朝廷)又为此停止朝会。凡与治丧相关之事,主管部门按照标准支付费用,命令京兆尹监护。下葬之日,赐予绢五百匹。‎ ‎15.C'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感恩之心”错误,结合诗歌背景来看,此时作者处于被贬谪的状态,这里只是表达了下雨时的喜悦。‎ ‎16.答案:诗的最后两句赞美了“浮云”的美德:给人们带来喜雨,给人间带来生机,功成后却归隐山间。作者想像云一样,希望通过变法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处,然后功成身退,不再留恋官场。(答出“浮云的美德”2分,答出“希望通过变法带来好处”2分,答出“功成身退”2分,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首咏物诗。诗的首联写一场大雨过后,农村处处一片欢腾,说明这是一场百姓盼望已久的喜雨。颔联写人们对这场喜雨的热烈反应,也是作者的评价和议论。大地希望得到好收成,还须依靠老天帮忙。颈联写雨后天晴,风雷停歇,浮云消散,天空中有满天星斗;雨后凉气进入窗户,房中的枕席也令人感到舒适。以上六句写一场喜雨的到来及人们对它的反应,但本诗并非仅仅写雨,尾联由“雨”转到现实生活中的人,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云的进退,是很合时宜的,人需要雨时,它便来到天空下起雨;待雨下过后,它又立即退到山的那边去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有谁能如此知进退呢?‎ 作者写雨,其实是写自己,希望作为政治家的自己像久旱时的甘雨一样,给百姓带来福泽;一旦实现了抱负,就像云一样悄然隐退,不求功名,不再留恋官场。作者通过云的知进退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写作角度新颖独特。‎ ‎17.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暗含后来者(学生)比前辈(老师)强的意思,以此为依据,搜索《师说》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晚年多病、孤苦无依”的提示可推知答案。(3)根据“对偶句”“踏上归途”“轻松愉快”的提示可得出答案。易错字:(2)常,作;(3)飏。‎ ‎18.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回到文段中,在文段中找出相对应的修辞手法。“江南水乡是一幅油画”“细得就如婴儿头上的胎毛”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那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一条条缓缓流淌的潺潺溪流,那一座座守候千年的古朴堤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河水腼腆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意”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文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借代、对偶的修辞手法,故此题答案为A。‎ ‎19.答案:原文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更好;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美;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更加亲切。(每点1分,答全给满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将原文与改写的句子相对比,找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如原句是感叹句,改写的句子是陈述句;原句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改写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原句中使用了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江南,改写的句子没有使用人称。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写出感叹句、排比修辞、人称的使用的效果。‎ ‎20.答案:①夏有夏的风情'②雨丝洒向小桥(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句子补写题,首先要联系前后文,找出关键词,如第①处,前文有“这里的四季都别有韵味”,后文描写的是四季,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写夏季,再根据前后句的句式可知,此处可以补写“夏有夏的风情”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静静地飘落在河面上、小桥上、屋顶上”“雨丝洒向河水”“雨丝洒向屋顶”以及“小桥老态龙钟的身躯挺直了腰板”可知,此处应补写的内容是“雨丝洒向小桥”。‎ ‎21.答案:②将“诗词”改为“《诗经》”或者删除;③将“大量”放在“反映”前;⑧“文学史”后面加“的空白”;⑨将“提升”改为“促进”。(每处1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不合逻辑,“诗词”包括后面的“唐诗”“宋词”,不能并列,将“诗词”删除或者改为“《诗经》”;③语序不当,应将“大量”提到“反映”前;⑧成分残缺,“填补了”缺少宾语中心语;⑨搭配不当,“提升”与“交流”不搭配,应将“提升”改为“促进”。‎ ‎22.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6月11日;②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启动;③由10多个部门共同主办、多家媒体参加;④‎ 推动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事业发展。(5分)‎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文段共四句话:第一句点明时间和事件——2019年6月11日,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启动;第二句说明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意义——推动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事业发展;第三句交代此活动的具体活动流程;第四句点明此活动的主办方和参与方。据此提炼关键信息即可。注意题干中的字数要求。‎ ‎23.材料解读:这是一则典型的材料作文。此则材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分析。‎ 一、火种是什么?具体来说,火是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它能烧熟食物、产生温暖、带来光明,而火种则是供引火用的火。抽象地说,火种则代表着生活的希望、人生的价值、内心的追求等。‎ 二、保存火种的意义是什么?古人类学家认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这样的解释是非常符合人物身份的,他们关注的是物品的实用价值。数学家认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数学家的回答相较于古人类学家的观点更具浪漫情怀,是从审美角度来说的,将火的作用从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提升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上来。‎ 三、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材料中并未否认两个古人类学家的观点,也并未明确肯定数学家的观点,但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而”明显是一种转折,出题者更希望学生将托姆的观点作为思考的中心,或将两种观点放在一起辩证分析。‎ 作文立意:‎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美是文明的火种;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等等。‎ 参考素材:①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巴金 ‎②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③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柏拉图 佳作展台:‎ 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古人类学家认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这是从实用角度来说的。然而数学家勒内·托姆却着意于火光的灿烂多姿。无疑,托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考量的。‎ 诚然,物质是生存的基础。对一般生物而言,物质的实用价值十分宝贵,但对人类而言,仅有实用是不够的,人应该还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因此,我认为,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切可能性的起点,是我们生存的必备条件,物质的一大基本属性便是实用。没有实用的物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 然而,仅实用就足够了吗?我们生而为人,如果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与世上其他生物何异?巴金先生曾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确,活着不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维持生命。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除了物质,发现并追求生活中的美,才能让我们的价值得到体现。‎ 火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状态,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长”,更使人类踏上了文明之路。文明就如同火一样,跳跃在人类的思想之中。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古时物质贫乏的情况下,先贤便能以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当今时代,物质极为丰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更需要发掘美,更需要关注精神的火光。‎ 诚然,精神上的满足远没有物质上的满足来得快捷,甚至,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常常因各种各样的因素只满足于物质而放弃追求精神。但是人如果只有物质上的满足,生活便会失去色彩。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互联网等领域留下辉煌的业绩,书写完传奇便决定离开,埋头扎进他的初心——教育事业中。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在拥有如此众多的财富之后,为何还要重回那个曾经让他“不得意”的地方?但马云认为那是他热爱的事情。我认为正是他这种对精神的追求,才使他的人生更加精彩、完美。‎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个人,懂得在浮世中发现美、尽享美、创造美,其灵魂也终将是剔透而美丽的。‎ 名师点评:开篇抓取材料关键信息,简述对为什么要保存火种的不同回答,自然引出“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的观点。然后从物质实用价值的重要性延伸到审美的重要性,重点论述我们要追求精神的富足。在论述中,引用了巴金、庄子的名言,举了马云的事例,论证充分。结尾再次点题,突出中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