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0年春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 1.“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2.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 D.有利于选拔有用人才 3.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 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 B.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 C.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 D.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 4.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与民主共和绝对不相容 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D.尊孔潮流与君主专制的内在联系 5.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竖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危及封建君主统治 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6.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 7.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被他严词拒绝;华盛顿也严词拒绝了一些人让他担任君主的建议。这表明 A.民主政治的环境决定了伟人的品格 B.伟人品德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作用 C.伟人言行决定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D.梭伦与华盛顿对自己国家的贡献相同 8.有学者指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保护民族经济、与外资作斗争和建立独立自主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道路,而晚清政府走的则是自由贸易、在国内市场“稍分洋商之利”和依附于西方列强的发展道路。这最终决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该学者认为国家命运取决于 A.发展战略观的选择 B.所处社会形态的差异 C.国际大环境的优劣 D.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弱 9.近代中国某一条约“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签订该条约的战争 A. 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C. 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D. 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0.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的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 A.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 B.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 C.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D.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 11.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 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革命的三民主义 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 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2.“它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释。这确实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它的影响超出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范围。”“它”的问世 A. 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法则 B.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 13.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25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 《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10分)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新发展。(8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统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货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合适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 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 1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晋末年至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战乱,豪强地主筑坞立堡,割据一方,聚族而居,被称为“宗主”。北魏前期利用“宗主”代替政府“督护”地方。在宗主督护制下,一个家族即一“宗”合成一“户”,是向国家纳税服役的单位。一“宗”至少包括同家族的三五十家,个别大宗甚至有千家之多。“家”,即个体家庭是宗族中的生产和消费单位,是宗主的依附民,只向宗主尽纳税和服役的义务,不同国家政权发生关系。北魏初期,“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年),执政的冯太后采纳给事中李冲的建议,建立三长制。三长制规定:百姓五家为邻,设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主要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三长制实行最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但新法施行后,“减轻昔日百姓负担十多倍,于是海内安之。”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三长制与宗主督护制的各自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长制推行的影响。(8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39年4月至8月,苏联就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缔结三国相互援助的具体协议向英法提出一些建议,但谈判无果,英、法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5月到8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希望改善彼此关系。1939年5月,日本在远东地区挑起“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动进攻,而德、日又在谈判结成军事同盟。8月2日,希特勒直接电告斯大林,要求苏德会谈签约。同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带着希特勒亲笔签字的全权证书,动身前往莫斯科,他称:“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没有一个问题不能通过协商解决并使双方都感到满意。”23日正午,两架“秃鹫”运输机载着德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当晚,双方正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有效期10年。 ——摘编自高明振《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几点看法》等 (1)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8分)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其中第一次历时13年,历经千辛万苦,同行者一百余人,仅数人返回长安。第二次出使时,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以万数,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等国。虽然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史称“张骞凿空”,“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此后,汉朝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胜利,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西域置使者校尉,驻兵屯田。公元前60年,汉朝改使者校尉为西域都护。史载,西域地区“立屯于膏腴之地,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8分) 2020年春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BACBA 6-10:ABABB 11-12:CA 13.(1)特点: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政治实践性强;追求和谐;具有封建主义烙印;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成因:封建经济和政治影响;儒家不断吸收其他理论完善自身,适应现实需要; "民本"思想的促进;响。 (2)特点: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平等;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强调"个体"的人。 背景:奴隶制工商业发展推动;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促进;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 (3)新主张: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 发展: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 14.示例:论题:我国高校就业体制演变初探论述: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原有高校就业制度存在弊端,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市场发生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进行了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废除国家分配的政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我国高校就业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高校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才素质;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等。总之,我国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体制的改革适应了我国社会实际,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5.(1)宗主督护制有强烈的家族色彩,各家与宗主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三长制下各家成为独立的个体小农(国家编户),三长代表中央管理基层。宗主督护制以宗为单位向国家纳税服役,三长制下以家为单位向国家纳税服役。 (2)影响:宗主督护制被取代,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和土地兼并现象。促进了农民人身解放,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保护自耕小农经济,减轻了百姓负担。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发,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智慧经验。 16.(1)英法绥靖政策和“祸水东引”使苏联面临遭受孤立的危险;苏联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德国的外交拉拢;远东局势的变化。 (2)一方面为苏联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赢得一定备战时间,为后期胜利打下基础;但也使苏联放松了对德国的警惕,导致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的节节失利;另一方面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苏联的避战自保也不利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17.(1)西汉政权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和侵扰;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或张骞个人的决心和毅力等。 (2)政治上: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经济上:促进物种的补充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外交上: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文化上:“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