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5讲 渐进的制度创新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教案
第5讲 渐进的制度创新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2016·课标全国Ⅰ,3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2.(2015·课标全国Ⅰ,3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 3.(2014·课标全国Ⅱ,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 4.(2013·课标全国Ⅰ,27)“光荣革命”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5.(2013·课标全国Ⅱ,41)从建筑和政治关系角度中英比较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2017·课标全国Ⅱ,34)美国共和制下总统职权的行使 2.(2014·课标全国Ⅰ,33)1787年宪法和《独立宣言》 3.(2013·课标全国Ⅱ,33)邦联制与1787年宪法 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教材补充 『历史现象』 内阁集体负责制 内阁责任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制度之一,而内阁集体负责制则是内阁责任制中使内阁(政府)团结一致面对国王、议会和人民的重要机制。内阁集体负责制加强了首相的政治权力,因为它强调内阁制政府的集体本质特征而不强调内阁成员个人负责。 『史论观点』 对“光荣革命”的评价 “它(光荣革命)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考点二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教材补充 『社会现象』 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兴起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它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于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支柱。 [巧学妙用] [图示解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易错易混] 英王“统而不治” 《权利法案》颁布时英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议会制约。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图解历史] 责任内阁制的运转 [图示证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图解历史] 国徽体现的政治理念 ★秃鹰叼着的飘带上书:“合众为一”,体现联邦制原则。 [图示解史]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主权 ②《权利法案》 ③法治 ④行政 ⑤1721 ⑥集体 ⑦议会⑧多数党 ⑨议会改革 ⑩民主 考点二 ①邦联 ②制宪会议 ③联邦政府 ④自主权 ⑤民选 ⑥主权 ⑦奴隶制 考法1 史料主旨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特点 【考题1】 (2016·课标全国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 B 『』 ★明立意 从英国君主立宪制演变历程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安妮女王即位”“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 ★清误区 本题属于文字情景类试题,难度较大。考生对《权利法案》中有关国王权力的界定理解不到位。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才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从创新角度认识近代英国社会的变革 (1)“革命”创新:“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社会进步方式。 (2)“政治”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率先完成了政治的近代化。 (3)“技术”创新:最早开展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科学”创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考法2 史论阐述类——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体现的“宪法精神” 【考题2】 (2017·课标全国Ⅱ,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 C 『』 ★明立意 从美国总统职权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 理清历史概念:美国总统制。即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 ★清误区 本题属于文字信息类试题,难度较大。多数考生对美国总统职权认识不清。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作为政府首脑,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 『』 美国1787年的“宪法精神” (1)联邦制精神: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中央集权精神: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权力由各州赋予,地位高于州,但各州拥有部分自主权。 (3)分权制衡精神: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4)民主制精神:总统和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对选民负责。 考法3 史料主题类——“分权与制衡”的政治运行原则 史料一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史料二 (启蒙思想者)认为只有实行权力分立、以权制权才能防止权力滥用……但事实上,有些国家如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而是议行调和。就连标榜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也发生了嬗变,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 ——李振通《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制度》 『』 (1)史料一论证了“均衡”在政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所建立的近代政体实行这种“均衡”的具体表现。(12分) 提示 英国:议会和内阁的制衡,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发起对政府不信任案;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美国:国会、总统和最 高法院的制衡,三者分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 (2)史料二从三权分立的角度认识英美的政治体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或“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的理解。(13分) 提示 “首相民主”是指英国首相拥有实权,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等权力。“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总统权力较大,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等。 『』 “阅读史料出处”是解题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解题关键信息往往就隐含在其中。如史料一的出处《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而史料论述的核心内容是“均衡”,据此可归纳史料一的主旨是“均衡是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史料二关键史料信息为“英国并不是严格的”“美国也发生了嬗变”,据此可知“首相民主”和“皇帝般的总统”强调的是首相和总统权力的膨胀。 『』 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分权与制衡” (1)理论基础:吸收了洛克、孟德斯鸠等著名启蒙思想家思想的精华。 (2)相互关系:“分权”是实现“制衡”的前提和基础。“制衡”是分权的目的和结局。 (3)具体表现: (4)实施结果: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和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关键因素。 (5)存在问题:三大权力机关互相扯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政治生活中难以真正贯彻。 (6)本质:分权仅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权,而不是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分权。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实质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考法4 开放探究类——英美代议制确立中的“妥协”艺术 史料 (英国的制度演进)“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积累着大步”“较少腥风血雨,较少声色俱厉,也较少德国式的深思高论,只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就怎么走,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这种社会行为方式已被历史证明,是一条可圈可点的道路。”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扼守秋天》 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不能取缔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 ——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主是妥协的制度》 『』 解读上述史料,提炼出史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英国或美国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2分) 提示 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论证 示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 举议会改革的例子亦可 示例二: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 『』 ☆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 本题属于观点提炼论证类试题,分析史料提炼出历史观点,并运用相关历史知识进行论证。 (1)提炼观点:由“渐进中积累着大步”“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可提炼观点。 (2)逻辑论证:结合英美两国代议制发展历程中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斗争及妥协进行论证。如考生正确阐述了美国宪法对四大矛盾的协调、妥协。 (3)总结认识:评述政治妥协艺术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上述考生缺少这一步骤,造成失分。 『』 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妥协”智慧 (1)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妥协”,使雅典避免了内战,走上民主和发展的道路;罗马贵族和平民的“妥协”,产生了一部伟大的法律,使罗马走上发展、繁荣的道路。 (2)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的妥协,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战争,议会成为各个集团不满情绪的宣泄口和妥协平台,这种“妥协”精神,为以后的英国人提供了一种用和平谈判和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政治问题的大智慧。 (3)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 (4)法国大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后近百年中,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法国终于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5)辛亥革命中对旧官僚、立宪派和清朝逊帝的“大妥协”,虽导致了革命果实被“篡夺”,但也加速结束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了革命力量。 (6)规律认识:妥协有利于政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 学科素养4 从现(近)代化史观角度评价英国“光荣革命” 命题专家史论 观点一 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它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来完成。从此以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教授 观点二 “‘光荣革命’在保留传统的表象下,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一个人的专制让位给一批人的共同执政……国王和议会达成协议,议会让国王当国王,国王则同意让议会凌驾在自己之上。这就为后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权力结构可以在不改变政权形式的前提下加以改变,而这样做的条件是:在被统治者的坚决要求下,统治者做出适时的让步……总之,‘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是英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刘成、刘金源、吴庆宏《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观点三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素养解读』 “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是英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对光荣革命的客观认识离不开现(近)代化史观。 “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现代化主要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 『考题例证』 (2018·山西阳泉模拟)1688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这反映了“光荣革命”(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使国王“统而不治” C.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D.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解析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还保留某些权力,国王“统而不治”的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据材料“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可知光荣革命限制了王权,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国王→议会),故C项正确;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时期,责任内阁制才形成,故D项错误。 答案 C 『命题突破』 学者关于“光荣革命”的论述,有利于我们对“光荣革命”的理解。 (1)观点一认为“光荣革命”开启了英国非暴力、和平和渐进的改革之路,是现代英国的开端。 (2)观点二认为从1640年革命爆发,几经反复,终于在“光荣革命”时找到了一个新的重心,此后的英国历史就以这个重心为新的起点,君主立宪制以徐缓渐进方式向前发展起来。 (3)观点三主要描述了学者杨小凯论西方代议制对中国政治变革的影响。认为英国“光荣革命”是最完美的,实际上没有看到这种革命方式的弊端。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对中国没有影响,实际上没有看到中国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均是在美国民主政治影响下出现的。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 解析 据材料“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体现了继承传统的一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又体现了勇于创新的一面,故B项正确。民主制与君主制结合,仅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一例,故A项错误;C项不能体现“善辟蹊径,自成体系”的一面,故C项错误;D项不能反映“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一面,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湖南十三校模拟)英国历史学家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限制王权的问题 C.具有深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权利法案》除了在王位继承方面有创新以外,它只是将原有法律进行汇编,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B项错误;《权利法案》确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促进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D项错误。 答案 C 3.(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 ) A.扩大了国王的权力 B.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 C.破坏光荣革命果实 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实际上扩大了内阁权力,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削弱国王权力维护了光荣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行政权逐渐从国王转移到内阁,有利于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7·安徽安庆模拟)光荣革命后,辉格党长期掌权,却不对已有制度作任何变动。法学家布莱克斯通(1723-1780)也认为英国政治“几乎就是完美无缺,只有其拥有者的愚蠢与过失才可能丢失或摧毁它”。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立宪政治已经完善 B.缺乏社会变革动力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政治倾向日益保守 解析 19世纪中期英国立宪政治走向完善,A项错误。B、C项材料无法反映。材料信息“不对已有制度作任何变动”“认为英国政治‘几乎就是完美无缺,只有其拥有者的愚蠢与过失才可能丢失或摧毁它’”说明英国政治倾向日益保守,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8·广东梅州质检)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 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获得更多权利 解析 据材料“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可得工业革命后中等阶级为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改革议会制度,如1832年议会改革,故选D。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时,工业革命还没开始,A项错误;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时,工业革命还没开始,B项错误;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后,国王逐步“统而不治”,行政权转移到内阁,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 答案 D 6.(2018·江西赣州模拟)19世纪60~80年代,英国议会不断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并改革选举投票法,使选民能够自愿表达自己的意志,并确立按照人口的多少分配议会席位的原则。这些举措本质上说明英国( ) A.民主政治制度得到了完善 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权 C.议会选举的限制不断降低 D.普遍选举的原则得以确立 解析 根据材料中“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和“按照人口多少分配议会席位”这些措施有利于扩大民主享有者的范围,表明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故A项正确;B项是1867年议会改革后,故B项错误;C项是措施不是本质,故C项错误;D项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7·江西联考)1783年通过的《邦联条例》所建立起来的邦联比大陆会议更为有效,但仍然不足以解决北美13个州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一“共同难题”是指( ) A.经济交流障碍重重 B.在国际上没有地位 C.没有赋予中央权力 D.无统一的邦联政府 解析 美国建国初期实行邦联制,贸易关卡众多,影响经济发展,故选A。邦联内部各州(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国力强弱地位有所不同,B项错误;邦联制赋予了中央政府较少的权力,C项错误;邦联制下美国有统一的邦联政府,D项错误。 答案 A 8.(2018·贵州贵阳模拟)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法官在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其它政治组织的工作,不能参加竞选其它公职活动,这说明( ) A.联邦法官缺乏人身自由 B.注重维护国家司法独立 C.司法腐败得到有效遏制 D.联邦法官政治地位较低 解析 明令禁止任职的联邦法官担任其它政治组织的工作和参加竞选其它公职活动并不等于限制其人身自由,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禁止任职的联邦法官参与其它的政治活动,这充分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之司法独立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司法腐败的提及,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在美国国家机构中,联邦法院法官具有崇高的法律和社会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8·甘肃庆阳模拟)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由此可见,1787年宪法( ) A.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B.保障了南方黑人奴隶在国家的合法地位 C.构建了体现权力制约与平衡的联邦政府 D.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解析 “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句话没有涉及大小州的席位问题,故A项错误;1787年宪法没有对黑奴权利的规定,故B项错误;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不是州与政府的关系,故C项错误;1787年宪法使州与中央政府相互制约,既保证了中央的权威性,也保证了地方的自主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7·山西五校联考)1787年宪法完成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促进了美国领土的开拓,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从更深层次来说,是因为该宪法( ) A.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因素 B.贯彻了三权分立的近代政治民主原则 C.明确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 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及大小州之间的关系 解析 1787年宪法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能够代表美国行使权力的中央政府,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地方各自为政的现象,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8·辽宁铁岭联考)某史学家曾这样评价美国的1787年宪法:“作为由一批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须的平衡和团结。”据此可知,该史学家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 ) A.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 B.制宪过程就是新贵族的夺权 C.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 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 解析 材料信息“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须的平衡和团结”表明1787年宪法协调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制宪过程,排除B、C。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12.(2018·山西名校高三联考)美国最高法院可以对国会立法或政府行政行为是否违宪进行司法审查,从而对立法权、行政权形成制衡。但这项重要权力并非宪法明文授予,而是最高法院在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后才真正取得。由此可见( ) A.美国宪政体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B.美国宪法只具有名义上的权威 C.美国三权分立开始于1803年 D.最高法院实际上违反了美国宪法 解析 根据题目中“美国最高法院可以对国会立法或政府行政行为是否违宪进行司法审查……这项重要权力并非宪法明文授予”得出美国宪法体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的,故A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国家性质、联邦制、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原则,是美国的最高宪法,故B项错误;美国的三权分立开始于1787年宪法,故C项错误;美国的宪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时代性,最高法院对国会或政府行为的违宪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属于时代的产物,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湖北孝感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议政王大臣会议由统率八旗的满洲王公贵族组成。由于他们掌握兵权,由他们作出的决定,对皇帝也有约束力,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这种体制固然可以限制皇帝的独裁,却极容易滋生一些议政王大臣专权跋扈的倾向。 康熙八年(1669年),十六岁的康熙皇帝初露雄才大略,剪除了鳌拜及其党羽,但随后出现了索额图、明珠专权的局面。康熙皇帝开始加强皇权。他在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选择人品与才学兼优的汉人官僚作为秘书班子,替皇帝批答奏折,起草谕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继续削弱议政王大臣的权力,设立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决策机构。到了乾隆时代,彻底消除了八旗旗主干政的权力,下令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执行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或维持部队;未按法律程序手续,不得拘捕臣民。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当英国国王,从而排除詹姆斯二世的子孙复位的可能性。 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成为了内阁制政府(首相和部长同时也是立法机构成员的制度)的第一个首相和设计师。他通过小心操纵,总是使下议院的多数支持他。他避免在可能失去多数的问题上进行争论。因此,他开始承认内阁向议会多数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内阁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选择与他一致的人为同事和摆脱与他不一致的人,他发展了内阁的概念:内阁是一个阁员相互间负有责任、对首相负有义务,并有责任遵循同一政策和集体进退的机构。所以,议会不仅类似大陆帝国议会和三级会议的代言机构或审议机构,而且还是一个产生有效行政机关的机构。没有议会,无论代议制政府还是其他任何政府都不能存在。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13分) 答案 (1)中国:皇帝的权力由受到限制到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满族贵族由把持朝政到满汉大臣共同参政;议政王大臣会议由专权到权力移转军机处,直至该机构被撤销。(6分) 英国:君主权力不断削弱,逐渐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内阁由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到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议会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6分) (2)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9分,回答三点即可。回答形成了文化专制可酌情给分) 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4分,回答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可酌情给分) 14.(2018·河南开封调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迪逊“双向平衡机制”的理解。(12分)(说明: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双向平衡”的政治体制, “双向平衡”既表现在地域平衡,中央与地方利益平衡、大州与小州利益平衡、南方与北方利益平衡;也表现在体制平衡,参众两院的平衡,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的平衡。从中选择一方面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 示例一:“美国的制度设计”是地域平衡机制(2分) (1)中央与地方利益平衡:中央“抓大放小”,地方有相对独立性,既符合美国州先于国的国情,又兼顾了国高于州的需要。(4分) (2)大州与小州利益平衡: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3分) (3)南方与北方利益平衡: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3分) 示例二:“美国的制度设计”是体制平衡机制(2分) (1)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体现了政治精英的利益;众议院议员的选举体现了普通民众的利益;总统的选举采取选举人团制度,则体现了普通民众与政治精英利益的平衡。(3分) (2)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可以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议会,代表更多的利益团体说话。(3分) (3)三权分立权力制衡。①“分权”:美国的中央政府机构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机关组成。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各级法院。②“制衡”:立法权属于国会,又受到总统和法院的制约;行政权属于总统,又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司法权属于法院,又受到国会和总统的制约。通过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平衡。(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