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市教师2020届高三仿真模拟历史试卷(蚌埠一中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蚌埠市教师2020届高三仿真模拟历史试卷(蚌埠一中2)

县(区):‎ 学校:蚌埠一中 姓名:施海涛 准考号:190001308003‎ 签名:‎ ‎……………………………………密…………………………………封…………………………………线……………………………………‎ ‎“我为高考命题”历史学科试卷 总分:100 分 时间: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等填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 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 族。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 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 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25.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刻石记功,其中的一段刻文曰:“六王专倍,贪戾傲 猛。率众自强,暴虐姿行……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 乱贼灭亡。”这段刻文旨在说明秦始皇 A.有统一全国的雄心 B.不满六国之间的纷争 C.平定六国的合理性 D.对六国残余有所防范 ‎26.中唐以后,“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其河东、镇冀、魏博、范阳、淄青等十五道, 不申户口。”迫使政府“以江淮为国命”“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江南八道”。这表明 A.北方长期战乱不断 B.南方经济地位提高 C.北民南迁进程加快 D.赋税制度发生变化 ‎27.“明清时期,商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充分肯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自尊自信,甚 至言行间透出一股傲气,但士仍是他们倾心羡慕并忘我追寻的目标。”由此可知 A.明清商人价值观具有多重性 B.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政府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明清社会成功的实现了转型 ‎28. 表 1 洋务民办企业筹资活动表 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延枢等向所办企业投入巨资,同时动员家族成员大量购股。 各官督商办企业普遍实行“官利”制度,即无论企业盈利与否,每年必须支付 给股东一定的股息,利率一般在 7%—10% 。‎ 许多企业规定股银可以分期交付,也可以几个人合买一股。‎ 由表 1 中信息可知,上述做法 A.使企业商办色彩大大减弱 B.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动方向 C.迫使投资者调整投资观念 D.改变了洋务企业资金短缺的局面 ‎29.著名学者傅斯年在 1920 年曾指出:“从(1919 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 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 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与这段材料之意 最相符的是 A.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爱国运动 B.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D.广大民众参加的社会运动 ‎30.194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 “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 线政策工作;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 据地的党性教育 A.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 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 ‎31.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 中国在 50 年代早期以及 70 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该 道路的特征是 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 B.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C.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受“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 ‎32.(原创题)丹麦学者汉森曾计算了至今保存完好的古代雅典召开公民大会的会址所在地 普尼克斯的座位数,在确定一个雅典的成年男子坐下所占据的空间后,他认为,公元前 4 世纪的公民大会至多可以容纳 6000 人,而这只是能够参加公民大会人数的三分之一或 四分之一。据此最合理的认识是 A.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 B.需要重新思考民众参与民主政治的程度 C. 历史结论须有待考古学的证实 D.综合多种历史研究即可确认历史的真相 ‎33.汉密尔顿指出,在美国议会投票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州的多数却是美国人民的少数”, 同时举出了一个美国人民的多数却是州的少数的例子(最大四个州的人口却超过了总人 口数的一半)针对此问题,所采取的办法是 A.实行参众两院制度 B.提高议会行政效率 C.限制大州人口增长 D.强化联邦政府权威 ‎34.普列汉诺夫在 1918 年写的《在祖国的一年》一文中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容纳不 下现代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时,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 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作者意在强调当时俄国( )‎ A.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 B.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 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 ‎35.20 世纪 60、70 年代,关贸总协定相继通过一系列决议,主要内容有在关税方面给予发 展中国家以普惠制待遇,为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方便,允许发展中国 家之间实行互惠关税而不给予发达国家等。这表明( ) A.全球化推动着世界市场体系走向公正合理 B.发展中国家掌握了世界贸易政策的话语权 C.亚非拉经济发展大大改变了原有经济格局 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冲击着旧的经济秩序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第 41—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47 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7 分。‎ ‎41.(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25 分)‎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正如程汉大所 指出的那样,“大凡真正意义上的宪政,无一不具有妥协性、平衡性,其中包括国家权力与 公民权利之间、权力与责任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等各个层面上的相互妥协与平衡”。 材料一 统治集团从克伦成尔的革命中吸取了一个教训,他们认为之所以发生革命,是因为统治 集团内部分裂了,一部分支持国王,一部分反对国王,双方互不相让,才引发了战争,这样 就出现妥协,一方面打倒专制的王权,一方面保留了王位。这以后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 度。‎ ‎——钱乘旦著《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全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并概括英国政治制 度中妥协性的表现。(10 分)‎ 材料二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 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 此相持……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 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 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 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刈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 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 欤!钦此。‎ ‎——摘自《清帝逊位诏书》(1912 年 2 月 12 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诏书”中妥协性的表现并分析原因,简要评价此次 妥协?(1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 2030 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 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 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 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表 2 四种截然不同 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类型。‎ 表 2‎ 图景 类型 大停滞的 世界 大分化的 世界 非国家化的 世界 大融合的 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 有能力或兴趣维 持全球领导地 位,将重点转向 国内,火车头的 熄火导致全球化 停转,这将是一 个没有希望的未 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 主要特征,经济 仍以温和的速度 增长,世界却因 各层次的分裂而 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 解决全球性挑战 中扮演领导角 色,这是一个拼 接起来的、不均 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 作,导致全世界 在应对全球性挑 战上的合作,这 将是最有可能的 最好图景。‎ ‎——摘编自《全球趋势 2030》 根据材料,任选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一种典型类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持 论有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在近代西方列强东侵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然的回应,在逐渐兴起, 其本质就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缩小乃至消除中国与西方军事上的差距,从而有效抗御列强的 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以甲午战争失败为标志,晚清军事变革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 战前为第一阶段变革,随兴办洋务而起,因甲午战败而衰。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陆军火器化; 建立近代海军,加强海防;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 30 余年惨淡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也标志着晚清军事变革步入了第二阶段。由于《马关条约》 及其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赔款负担,国家进一步衰败,已无力 再投巨资建设海军,因此,这个阶段军事变革的重点集中在陆军,最主要的内容是编练新式 陆军和发展陆军教育。第二阶段的军事变革,因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各省各自为政,非但未 能有效增强国家的整体军力,反而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坟墓。‎ ‎——钟少异 高炜《晚清军事变革及军事近代化为什么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两次军事变革的共同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两次军事变革失败的原因。(9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1 年 8 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加拿大纽芬兰海面的军舰上举行会谈,双方于 8 月 14 日发表了共同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其主要内容有: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 更,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在彻底摧毁纳粹暴政后确立和平,促成一切国家在 经济方面的合作,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公海航行自由等。同年 9 月,在伦 敦召开了有英国、苏联、波兰等 10 国代表参加的同盟国会议,与会各国赞同并接受了这一 宪章。宪章所宣布的八项原则虽然有些空泛,“但是,有了我们可以当作目标的原则总是一 件好事”。美国作为一个尚未参战的国家,与英国一起向世界宣布了反法西斯的目标和实现 战后和平的设想。“(宪章)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基于国际道德经久不衰的真理的国际组织的 未来”。‎ ‎——摘编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二分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大西洋宪章》确立的目标和原则。(9 分)‎ ‎47.【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杜佑(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杜佑自幼读书勤奋,经传之外,‎ 尤其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十八岁开始从政,从县丞起步,后来担任地方刺史、淮南节度使 乃至宰相,虽位极将相,而好学不倦。杜估少时亲眼看到过开元、天宝的盛世,眼界开阔。 但他一生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因此,他宄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意图总结 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施政的张本。从 766 到 801 年,杜佑历经 36 年著成专叙历代典章 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典》。《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竞委穷 源,以收会通之效,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杜佑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他的注文, 大致可分为释音义、拳故典、补史事、明互见、考史料五类。他对于前史所载,从不轻于置 信。或参稽载籍,或博访通人,认真地加以考订。杜佑这种治学的精神和方法,对后世影响 很大。‎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佑撰写《通典》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杜佑编纂《通典》对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7 分)‎ 县(区):‎ 学校:蚌埠一中 姓名:施海涛 准考号:190001308003‎ 签名:‎ ‎……………………………………密…………………………………封…………………………………线……………………………………‎ ‎“我为高考命题”历史学科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据材料“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 了华夏族”,可知华夏族的形成在于夏商周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从而说明华夏族中民 族构成多元化,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故选 D 项;材料强调的是夏商周三族 融合构成华夏族,而非强调夏商周三朝的政权更替,排除 A 项;依所学,长期战乱不利 于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上激化民族矛盾,不利于民族融合,排除 B 项;依所学,分封制 存在的前提条件在于保证周王室的强大,到了西周末期,诸侯强大威胁周王朝的统治, 排除 C 项。‎ ‎【答案】D ‎25.【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据材料““六王专倍,贪戾傲猛……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 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可知秦始皇将灭六国的原因归结为六王的残暴统治、咎由自取, 旨在说明平定六国的合理性,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灭六国的客观原因,而不是主观 上统一全国的雄心,排除 A 项;依材料,“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可知,六 王的残暴导致其灭亡,而不是不满六国之间的纷争,排除 B 项;材料谈的是灭亡六国的 原因,无法看出灭亡六国后对六国残余的防范,排除 D 项。‎ ‎【答案】C ‎26.【考点】唐朝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据材料“河东、镇冀、魏博、范阳、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可知北方藩镇 势力强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江南八道”可知政府财政收入 主要依靠南方,从而说明南方经济地位提高,故选 B 项;据材料“其河东、镇冀、魏博、 范阳、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可知北方藩镇地方割据势力强大,而未涉及到北方 战乱,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南方,而未涉及到北方人口南迁,排 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方藩镇不向政府纳税,政府财政主要依靠南方,而未涉及到中 唐赋税制度的变化,排除 D 项。‎ ‎【答案】 B ‎27.【考点】明清中国商业的发展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解析】明清商人价值观具有多重性,与材料中“充分肯定自己的职业价值”“士仍是他 们倾心羡慕并忘我追寻的目标”相符,故选 A 项;明清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 会地位没有显著提高,排除 B 项;明清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没有显著 提高,排除 C 项;明清社会未能成功实现转型,材料中“明清时期,商人的自我意识” 也不能说明社会转型,排除 D 项。‎ ‎【答案】A ‎28.【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通过该表可以看出洋务民办企业通过自身示范入股、官利保护入股者利益、股 份可以合买等手段刺激社会资金投资积极性,故选 B 项;表中刺激民间资本的更多参与 的措施,会强化商办色彩,排除 A 项;该表的措施在于刺激民间资金投资于民办工业, 但是并没有“迫使”改变观念,排除 C 项;该表体现用不同手段刺激投资者积极性,不 能反映有没有改变洋务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排除 D 项。‎ ‎【答案】B ‎29.【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并且五 四运动激发了“社会的觉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中,其参与成员包括 学生、工人、商人等社会各个阶层,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由广大民众参与的社会运动,故 选 D 项;既然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的觉悟”,其参与者不能仅用知识分子 来支撑,排除 A 项;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的觉悟”,说明其参与阶层比较广泛,而“反 帝反封建”是其性质,排除 B 项;题干主要述及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的参与范围比较广, 而“新思想新文化”是其传播的内容,与参与范围无关,排除 C 项。‎ ‎【答案】D ‎30.【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抗日根据地大都在敌后,情况复杂多变,据“统一战线政策工作;乡村工作; 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可知中共对党员的教育既强调坚持统一战线原则, 又重视灵活多变,符合敌后抗战的复杂形势需要,故选 D 项;“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 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工作;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没 有党对军队的领导,排除 A 项;材料重在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而非军事水平,排除 B 项;材料是关于“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而非党支部的作用,排除 C 项。‎ ‎【答案】D ‎31.【考点】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据材料“50 年代早期以及 70 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 道路”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结合所学可知是指三大改造 建立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二者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且都促进经济的发 展,故选 B 项;三大改造是变革国内生产关系不是融入经济全球化,排除 A 项;三大 改造是建立计划经济,排除 C 项;70 年的外交政策不是“一边倒”,排除 D 项。‎ ‎【答案】B ‎32.【命题意图】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从 2016 年到 2019 年,全国卷(I)(II)(III)分别考查了雅典陪审法庭的权力来 源、公民与雅典民主政治关系、僭主被流放说明的问题、雅典公民的责任意识和参 政是公民的义务等内容,因此本题设置为对古代雅典公民大会的考查。通过考古发 现而推测出的公民大会参会人数的材料,一方面考查考生解读、提炼题干信息的能 力,另一方面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释历史现象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 科素养。‎ ‎【考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解析】据材料“计算了至今保存完好的古代雅典召开公民大会的会址所在地普尼克斯 的座位数,在确定一个雅典的成年男子坐下所占据的空间后,他认为,公元前 4 世纪的公 民大会至多可以容纳 6000 人,而这只是能够参加公民大会人数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这与所学知识论及在公元前 5 世纪伯利克里改革后民众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的结论有一 定的不同,所以要重新考虑这一差异性所导致的民众参与民主政治的程度,故选 B 项; 雅典民主政治是有公民权就可以参加的较广泛的直接民主,排除 A 项;不是所有的历史 结论都需要考古学的证实 ,排除 C 项;综合多种历史研究也不一定能确认历史的真相, 排除 D 项。‎ ‎【答案】B ‎33.【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议会投票时出现的情况,反映出大州与小州利益的矛盾,为 此美国实行参众两院制度,参众两院名额的分配平衡了大小州的利益,故选 A 项;材料 采取的办法是为了平衡了大小州的利益,而非提高行政效率,排除 B 项;材料采取的办 法是为了平衡了大小州的利益,并没有限制大州人口增长,排除 C 项;联邦制强化联邦 政府权威,与材料平衡了大小州的利益无关,排除 D 项。‎ ‎【答案】A ‎34.【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十月革命时,俄国生产力水平不高且远远落后于欧美,故 A 项错误;从材料中 的“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 说明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 B 项正确;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俄国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故 C 项错误;普列汉诺夫强调的是俄国不具备社会主 义革命的条件,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5.【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普惠制待遇,而不是突出全球化的作用,故 A 项错误;欧美发达国家掌握着世界贸易政策的话语权,故 B 项错误;原有的经济格局 仍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冲击着原有的经济格局但未大大改变, 故 C 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冲击着以欧美发达国家 为主导的经济秩序,故 D 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第 41—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45—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7 分。‎ ‎41.【命题意图】本题是对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妥协性的考查,政治民主化进程是教学的主 干知识也是高考的长效热点,在题目的设置上采用高考试题经常采用的中外混编的方式,通 过中外关联可以扩宽考生的视野。本题第 1 小问主要考查考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第 2 小问一方面考查考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 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考查考生综合概括和理论分析的能力。‎ ‎【答案】(1)说明:君主立宪制。(3 分)‎ 概括:1689 年的《权利法案》是君主与议会(资产阶级)的妥协;‎ ‎18 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内阁与议会的妥协;‎ ‎1832 年的议会改革是传统势力(金融贵族、土地贵族)与工业资产阶级 的妥协。(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4 分,答出三点得 7 分。共 7 分。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如“光荣革命”、保留上议院等。)‎ ‎(2)表现:清王室与南方革命党人的妥协;‎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妥协;‎ 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人的妥协。(每点 2 分,任答 2 点,共 4 分。) 原因: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清政府无力镇压;革命势力尚没有足够 的力量彻底摧毁清王朝;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每点 2 分,任 答 3 点,共 6 分。)‎ 评价: 消极方面: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积极方面:避免了血腥的内战,促成了政权的和平过渡;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 国家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国家分裂而导致的列强的进一步的侵略; 有助于保存革命实力。(如单纯从消极方面或者积极方面回答,每点 2 分,任 答 2 点,得 4 分;如分别从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回答,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可 得 5 分。共 5 分。)‎ ‎42.【答案】评分说明:论点 2 分。论证过程 8 分,总结 2 分。本题总分 12 分。 观点 1:我认同大停滞的世界。 理由:美国和欧洲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下降,实力衰退,将重心转向国内,转而推行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区数量减少,不利于全球化发展;美欧从国际事务中抽身,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 背景下,难以形成新的稳定体系,危机与冲突加剧;疾病、贫富差距、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 题缺乏合作机制,难以解决。 结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停转,陷入大停滞的世界,将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观点 2:我认同大分化的世界。 理由:美国凭借科技、旧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优势,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欧盟随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大与非欧元区的差距; 发达国家借着全球化进行新一轮的资本扩张,南北差距加大; 中国、印度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亚洲国际地位上升,冲击传统国际格局; 结论:不同经济体间及同一经济体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引发更多的动荡与裂变,政 治与社会紧张加剧。‎ 观点 3:我认同非国家化的世界。 理由:随着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亚太经合组织等非国家化的合作组织地位不断上 升;‎ 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范围更具活力,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的到来,促进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政府之间通过网络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全球精英分子和 中产阶级的团结合作,增强这些群体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权力。 结论:善于利用软实力来提升自身地位的国家、地区、非政府组织繁荣起来,造成新一轮的 不均衡的发展。‎ 观点 4:我认同大融合的世界。 理由:美国经济实力有所下降,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美国难以实现霸主地位,需加强 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世贸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 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国合作深化、多边机制的加强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冲突及挑战。 结论:加强国际间良性合作的全球化,有助于各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 与发展。‎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的第一题计分。‎ ‎45.【答案】 (1)共同特点:在西方列强加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形势下进行;侧重于对军事武器 和军事教育的变革;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军事近代化。(6 分) (2)失败原因: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逃行变革,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最终必然失败; 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第一阶段以封建官僚个人为主,后一阶段是各省自行其是,不 能保证变革的正常进行;列强的侵略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变革缺乏必要的社会条 件。(9 分)‎ ‎46.【答案】 (1)背景:德国法西斯侵占西欧,突袭苏联;英国、苏联艰苦抗战;美国调整中立政策,逐 步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每点 2 分,共 6 分) (2)评价:宪章确立了反抗法西斯暴政、重建世界和平、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等目标和原则, 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也为联合国宪章奠定了 基础。(6 分)宣言未直接提及日本法西斯,反映出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对日妥协态度;“贸易 平等”、“航行自由”等也有利于美国的利益扩张。(3 分)‎ ‎47.【答案】‎ ‎(1)背景:杜佑本人勤于钻研学习,持之以恒,勇于创新;长期担任军政要职,其政治实践 注重制度史研究;唐代社会经济发展(或答经济重心南移),文化开明,视野开阔(借鉴前朝 史学的成果);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或答需要历史反思与借鉴;藩镇割据出现;边疆出 现危机亦可)(每点 2 分,答出 4 点即可,共 8 分。) (2)贡献:开辟史书编纂的新途径;发展史书自注方法;影响后世治学精神和方法;保留了 唐代及以前有关典章制度的文献史料。(答出其中 3 点即可,共 7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