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卷 语 文 一、课内基础(共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君乃亡赵走燕 追亡逐北 B. 引赵使者蔺相如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 乃还,须发尽白 不知东方之既白 D. 施关发机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勤查词典,多做总结;还要结合语境分析该词在句中的含义。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A项,亡:动词,逃跑/亡:名词,逃跑的士兵;B项,引:动词,延请/引:动词,拿起;C项,白:动词,变白、变亮/白:动词,变白、变亮;D项,发:动词,拨动/发:动词,打开。故选C。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得兄事之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③屈节辱命 ④舍相如广成传舍 ⑤空以身膏草野 ⑥外连衡而斗诸侯 ⑦羝乳乃得归 ⑧晋军函陵 ⑨且庸人尚羞之 ⑩妙尽璇机之正 A. ①/②/③⑤⑥⑨/④⑦⑧/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⑩/⑨ D. ①/②/③⑤⑥/④⑦⑧/⑨/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①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②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③屈、辱:使动用法,使……屈身、使……受辱。④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⑤膏:使动用法,使…… 肥沃。⑥斗:使动用法,使……争斗。⑦乳:名词作动词,生小羊。⑧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⑨羞:意动用法,对……感到羞耻。⑩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故选D。 3.下列各句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金就砺则利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 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⑧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A. ①③⑤⑥⑦ B. ②④⑤⑥⑧ C. ②③⑤⑦⑧ D. ①②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①不含通假字。②“有”通“又”,“暴”通“曝”。③“知”通“智”。④不含通假字。⑤“生”通“性”。⑥不含通假字。⑦“景”通“影”。⑧“涂”通“途”。故选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①请指示王 ②廉颇宣言曰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④朝夕遣人候问武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 ⑦卧起操持 ⑧常从容淡静 ⑨衡下车 ⑩合盖隆起 A. ①②③⑤⑦ B. ②⑥⑧⑨⑩ C. ①⑥⑦⑨⑩ D. ②③④⑤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含义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①指示:古义:指点给……看;今义:上对下指导,命令。②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 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③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④不含古今意义词。⑤丈人:古义:指长辈,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的别称。⑥实在:古义:指确实存在;今义:指诚实,老实。⑦操持:古义:指拿着;今义:指料理,办理,筹划筹办。⑧从容:古义:指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指不慌不忙,沉着镇定。⑨下车:古义:指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⑩隆起:不含古今意义词。故选A。 5.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⑤何以汝为见 ⑥皆为陛下所成就 ⑦拜送书于廷 ⑧非汉所望也 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⑩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 ①⑤/②/③⑥⑨/④⑦/⑧⑩ B. ①⑤⑧/②/③⑥/④⑦⑨/⑩ C. ①⑤/②/③⑥/④⑦/⑧⑨⑩ D. ①⑤⑧/②/③⑨/④⑥⑦/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类型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宾语前置句,“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译为:这样做却没有称王的,还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呢;②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③被动句,“见”表被动,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④状语后置句,“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为后置状语,译为: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图形加以装饰;⑤宾语前置句,“何以”为宾语前置,“汝”作“见”的前置宾语,译为:凭什么还要见你呢;⑥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为:都被陛下栽培;⑦状语后置句,“于廷”为后置状语,译为:恭敬地在朝堂之上把书信给了我;⑧判断句,“也”表判断,译为:这不是汉朝所期望的;⑨被动句,“于”表被动,译为:这不是曹操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⑩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为: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故选A。 6.默写名句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知来者之可追 (2). 烟光凝而暮山紫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吾尝终日而思矣 (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位卑则足羞 (8). 官盛则近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暮、僮、沮、须臾、卑、谀。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课文《逍遥游》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7.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我决起而飞 决:疾速的样子 B.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适合 则芥为之舟 芥:芥草 C.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而后乃今培风 培:凭 D.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坳:凹陷不平 8.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B. 我決起而飞,抢榆枋 水浅而舟大也 C.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南冥者,天池也 9. 翻译文中画线句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答案】7. B 8. C 9. (1)当大鹏鸟飞往南海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借助旋风盘旋直上九万里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 (2)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挡他,然后才图谋飞往南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B项,“适莽苍者,三餐而反”意思是“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就可以往返”“适”的意思是“去,往”。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A 项,其:它的,代词/其:表选择,翻译成“是……还是……”。B项,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转折。C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者:助词,可译为……的/者:表判断。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徙”,迁移;“水击”,指鹏鸟奋起而飞,双翼怕打水面;“抟”,环旋着向上飞;“扶摇”,旋风;“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六月大风;“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凭借(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2)中的“夭阏”:遏阻,阻拦;“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莫夭阏者之,没有什么能阻挡它;“而后乃今”,可翻译成“这样,然后才……”;“图”,谋划;“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遂良,仕至尚书度支员外郎。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擢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使者荐之,通判晋州。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辨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守将不服,诉之,诏为置狱,果不当死。召为三司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未行,会河北乏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工部郎中,不增赋于民而用足。还,为枢密直学士,求补外 ,以右谏议大夫知天雄军。兼判吏部流内铨。选补科格① 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② 法,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宝元二年,迁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 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吏因缘为奸。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比他州费,省钱过半。召还,权知开封府,权近闻衍名,莫敢干以私。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衍清介不殖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如也。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病革,帝遣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不及。卒,年八十。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 (节选自《宋史·杜衍传》) 【注】①科格:规章。 ②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 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B.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C.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D.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发,即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之年,与“总角”之意有所不同。 B.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土地、户籍、科举、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宜,其长官为户部尚书。 C. 河东,其中的“河”指黄河,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内,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D.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与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中 的“宫使”意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衍公正执法,善于断案。高继升被诬反叛而被逮捕治罪,关押了很久也没有被处决,幸亏杜衍及时辨明冤案,且将诬告者绳之以法。 B. 杜衍为政有方,体恤百姓。任工部郎中时,他不向百姓增加赋税而保证财用充足;宝元二年,朝廷大举用兵,他想方设法减轻百姓的兵役之苦。 C. 杜衍工作严谨,待人宽容。任吏部流内铨时,他察觉到下属官吏借机为奸,于是在公事上尽职尽责且亲力亲为;范仲淹因战事与其观点不同而诋毁他,他也不在意。 D. 杜衍清廉正直,不谋私利。他身居高位,但周围的人畏其清廉不敢以私情请托;他自己也不营谋私产,退职后居住环境十分简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2)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宁化驻军将领审讯将人定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复审后予以改正。 (2)杜衍筹划计算,衡量道里的远近,放宽他们的期限,使百姓能够依次运送至官府。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民”“妇”“方”“杀人贼(杀人的贼人)”“瘗尸(埋的尸体)”“妇人尸”“秦人”“并州”“元昊”“太原”“要冲”“龙图阁学士”,虚词“其”“为”“所”“以”,“方略”不是一个词语,“略”是“巡视”的意思,和“捕”连用,不要断开;“尸二”古代表数字的固定用法。再结合本句意思:有百姓的妻子失踪了,杜衍设法巡捕,很快就抓获了杀人的贼人,挖掘出所埋的尸体,一并发现贼人所杀的另外两具妇人尸体,秦地人大惊。之后任职并州,元昊反叛,因太原是交通要道,就加授杜衍为龙图阁学士。句子可以断开为: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故答案为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土地、户籍、科举、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宜”说法错误,“科举”为礼部主管,而非户部。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关押了很久也没有被处决”说法错误,原文意为关押后很长时间案件没有得到判决。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鞫”,审讯;“死罪”,将人定为死罪;“以”,凭,根据;“覆”,复审;“正”,改正。(2)中的“区处”:筹划;“计画”,计算;“量”,衡量;“宽”,宽限;“期会”,期限;“得”,能够;“次第”,依次;“输官”,运送至官府。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亲杜遂良,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杜衍从小刻苦磨砺品行节操,特别好学。考中进士甲科,补任扬州观察推官,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平遥县知县。朝廷使者推荐他,任晋州通判。高继升任石州知州,有人举报说高继升勾结外族策划变乱,将其逮捕拘囚治罪,久不判决,杜衍辨明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将诬告者治罪。宁化驻军将领审讯将人定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复审后予以改正。守将不服,上诉朝廷,诏令处理案件,果然罪不当死。奉召任三司户部副使,提升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江陵府知府。未到任,恰遇河北军费缺乏,转为都转运使,升为工部郎中,不向老百姓增收赋税而财用充足。回京,任枢密直学 士,求出京担任地方官,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掌管天雄军。兼任吏部流内铨。选任补任官员的条律繁多冗长,主判官不能全部阅览,属吏多接受贿赂,增减条规造假作奸。杜衍任职后,就命令属吏把铨选法规条文都装在匣子里,杜衍尽力阅览,将铨法的本末曲折全部了解清楚了。第二天,命令其他官吏不要升堂,各自在本署听取执行文书,选举之事全部亲自决定,因此这样属吏就不能谋奸取利。过了数月,名声震动京师。有百姓的妻子失踪了,杜衍设法巡捕,很快就抓获了杀人的贼人,挖掘出所埋的尸体,一并发现贼人所杀的另外两具妇人尸体,秦地人大惊。之后任职并州,元昊反叛,因太原是交通要道,就加授杜衍为龙图阁学士。宝元二年,升任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这时朝廷正大举用兵,老百姓对征发兵役感到痛苦,官吏因此为奸。杜衍筹划计算,衡量道里的远近,放宽他们的期限,使百姓得以依次运送至官府。与其他各州运兵的费用相比,要节省一半以上。回到京师,暂代开封府知府,权贵近臣久闻杜衍的名声,都不敢以私情相求。契丹与元昊在黄河外交战,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想自己率兵出战。杜衍说:“两国正在交战,按形势一定不会进犯,我们不可轻易出兵。”范仲淹在仁宗面前争论,并诋毁杜衍,言辞十分急切。范仲淹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衍,杜衍不因此而忌恨他。杜衍清廉正直不营谋私产,退职后,寄寓南都共十年,府第居室简陋,只有数十间,他居住在那却很自足。他善于写诗,正书、行书、草书都有章法。病重,仁宗派遣中使赐药,带着太医前去看望,没有来得及。去世,终年八十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李儋元锡①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②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③,邑有流亡④愧俸钱⑤。 闻道欲来相问讯⑥,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②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③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④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⑤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⑥问讯:探望。 14.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 B. “花开又一年”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C. 韦诗叙述了友人对自己的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D. 韦诗为近体诗,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15.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C 15. 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叙述了友人对自己的别后的思念和盼望”说法错误,应是叙述了和友人别后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盼望。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本题题目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属于对前人评点进行再评价题型。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比如本题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价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然后精读诗句或者整首诗歌,理解把握其内容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写法等角度的特点。然后针对前人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阐释自己的理由。“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意思是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这一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诗人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诗人想辞官归隐,但因为诗人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诗人又不能一走了事。这一联充分写出了诗人作为一个清廉而又正直,满怀报国之志向却又施展不出的官员的进退两难的境地,和处于这种进退两难境地的苦闷矛盾的思想而又无奈的心情。 【点睛】对前人的评价或诗论进行再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题型,它自由性、综合性、创新性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此类题,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关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常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此类题思考方向:①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②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③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④然后回归原诗,结合具体内容阐发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貂皮大衣 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 25 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 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 她随便地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待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 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她乞求,她哀号,可都无济无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1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顺叙的叙述顺序,使得情节的展开紧凑而有条理,这也便于读者接受理解。 B. 小说以“貂皮大衣”作为标题,点明了小说写作的主要内容,文中所展现的“拜金主义”思想也在其映衬下变得形象可感。 C. 阿曼达由一个自食其力、生活俭朴的人变成一个贪图享乐、虚荣至极的人,都是由于那一笔意外的遗产所得,这也反映出金钱是万恶之源的主题思想。 D. 小说最后划线句形象地刻画了阿曼达作茧自缚的处境,同时也一语双关,道出了人被物所奴役囚禁的社会现象。 17. 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18. 小说的结局独具匠心,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 【答案】16. C 17. ①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却又虚伪贪婪,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女性的形象。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觉得幸福快乐;最后又为 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想要以欺骗的方式获得全额赔偿,最后千方百计还是落了一个无法摆脱的下场。 18. (1)在情节上,阿曼达仍获赔一件貂皮大衣作为结局暗合了上文“貂皮降价”的伏笔,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在人物形象上,阿曼达最后的“爆发”,进一步凸显了她为 物所累,无法摆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3)在主题上,阿曼达最终无法实现 其获赔全款的如意算盘,并且以近乎荒诞的结局收尾,深刻地讽刺了如阿曼达一类爱慕奢 华却又虚伪贪婪之人,批判了当时社会 “物欲最大化”腐朽思想。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C项,“这也反映出金钱是万恶之源的主题思想”说法错误,“金钱是万恶之源”并非是本文的主题,本文所表现的是对于人性虚荣和贪婪的批判。故选C。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 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文本中描写阿曼达的相关语句——;其次对找出的语句进行仔细分析,总结出阿曼达的性格特征(注意人物的身份);最后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比如,从阿曼达“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买到大衣后“她感觉美妙极了”,“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的形象,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保险公司要赔给她大衣,“她乞求,她哀嚎”,可以看出她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具体作答时,先总述,后分析。 点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的结局独具匠心,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是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尾段作用能力。探究小说尾段作用一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以及读者几个方面探究。情节上: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使情节更完整; 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人物形象上: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鲜明。主题上:卒章显志(揭示主旨);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读者: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等。本题可以从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文章结尾写阿曼达仍获赔一件貂皮大衣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照应了上文“貂皮降价”。结尾写阿曼达乞求,哀号,“可都无济无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进一步凸显了她为物所累,无法摆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阿曼达好不容易“遗失”了自己的曾经引以为傲,最后成为自己“大包袱”的貂皮大衣,变成了自由人。可是她又打起如意算盘,想要保险公司全额赔款。当她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时候,被告知她必须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所以文章以阿曼达仍获赔一件貂皮大衣作为结局讽刺了如阿曼达一类爱慕奢华却又虚伪贪婪之人,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物欲最大化”腐朽思想。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9日在北京的例行记者会上谈到中朝经贸合作时说,作为一个原则,中朝作为两个邻国保持正常贸易关系是无可厚非的。 ②三星Note7手机爆炸原因依然扑朔迷离,洗衣机炸裂事故风波再起。美国已发生730起洗衣机顶盖炸裂事故,9人因此受伤。 ③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④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相待。 ⑥以色列科学家阿迪斯特恩教授表示,量子技术正方兴未艾,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A. ①②⑥ B. ③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成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适用范围和对象(如“明日黄花”、“春秋鼎盛”)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①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此处不合语境,应使用“无可非议”,即设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②扑朔迷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清楚,使用正确。③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与句中前面所说“球场顿时沸腾,欢呼声叫喊声”矛盾。④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此处是啦啦队是在旁边助威加油,并没有不帮助,不合语境。⑤青眼相待,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句中使用正确。⑥马齿徒增。比喻自己年岁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句中说“你”,使用不当。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评价一场展览的成功,很重要一条标准就是到底与参观者互动如何;这两次展览的知晓度不高,而且经典原作不足,效果不是很理想。 B. 在“雪龙”号进入北极圈后,科考队将在楚科奇海进行综合调查,回收一套沉积物捕获器,并完成4~6个冰站的多学科综合考察任务。 C. 作为曾经的大唐古都,西安也就是历史上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可说堪称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之地。 D. 最近十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连笑这样的实力强劲的年轻棋手,帮助中国围棋在国际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老大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在“成功”后加上“与否”;C项,成分赘余,“可说”与“堪称”重复;D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应在“帮助”前加上“他们”。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观赏名胜古迹时,人们常会沉浸于历史并发出种种感慨;阅读史传作品时,人们常会含咀吟诵并抒发个人感受。赏景和读文的感受,往往各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就像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①针对不同赏景者面对同一景物时的不同心态 ②从赏景来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 ③而即使读同一文本 ④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论断 ⑤个人的感受自然也有不同 ⑥因读者的人生际遇、现实处境有不同,特别是个性心理有差异 A. ③⑥⑤②①④ B. ②①④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③⑤⑥②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句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文段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关联、句子结构、逻辑顺序、关联词等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具体衔接。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解答。本题,根据横线前的语句先讲“观赏名胜古迹”后讲“阅读史传作品”可知,所给六句话应先说赏景,后说阅读,所以横线处的首句应是②,据此可排除A、D两项。B、C两项的区别在于⑤、⑥的位置;由分析可知,⑥是原因,⑤是结果,故⑥在⑤前,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B。 【点睛】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说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景仰之情的原因。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五、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斜杠青年”的定义是: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对此,有人说,这无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年轻人兴趣广泛,有从事多重职业的技能;二是他们也有生活压力,多一份职业就多一份收入;有人反对,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是不愿意员工从事本职工作外的职业,如果让领导知道,被炒鱿鱼都不无可能。用人单位认为,只要不影响本职工作,单位是不会干涉的;专家认为,选择多重职业能不断激发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性,同时,还能扩大社交圈。 请根据材料,从你自己的认识角度,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人斜杠何以精专 “斜杠青年”的定义是:他们不满足于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有人认为“斜杠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青年都选择多元生活,其专业程度又怎么能比得上只专注于一门事业的人?人人斜杠,何以精专? 国家就像一部庞大的机器,每个劳动者都是国家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只有每部分零件都发挥其最大的能力,整个机器才会运行的更有效率。青年人兴趣广泛固然是好事,可若放眼整个社会,其利弊便有待商榷。 法国著名画家约瑟夫•雷杜德,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玫瑰花。任凭法国革命大潮汹涌,政权更迭,甚至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是画他的玫瑰花。整整20年,雷杜德以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完成《玫瑰图谱》。书中169种楚楚动人的玫瑰,成为世界玫瑰的经典。 约瑟夫只为画玫瑰而来,只专注于一项事业,以一种近乎于痴的态度投身其中,他唯一的事业是绘画,唯一的身份是画家,成功的秘诀便是精专。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但这也是一个需要专注、执着的时代,我们需要真正沉下心来,去做我们最擅长最感兴趣的工作。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只能择其一而为之。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的人,必是专注于一念的人唯有专注最动人。可是,在如今的生活压力下,又有几人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勇气?斜杠,表示多一种选择,自然,多一种选择多条路,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甘于寂寞,于滚滚红尘中,坚守一些东西。 战后日本工业为何崛起迅速?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本国工业中培养专业性人才,只精通于一处,并采用终身聘用制,于是,无数精专于一处的工人使日本整个工业体系有了质的飞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生为一大事来。”是啊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不知道有多少聪明人一生都没有做好一件事。做一件事很容易,但专注的做好一件事很难。 我们可以给自己打出很多标签,但我们需要真正有建树于一个领域,否则,标签在再多,也毫无用处。只有沉下心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于一处专注,方能有所作为。人生为一大事来。人人斜杠,何以精专? 【解析】 试题分析:斜杠青年是一个新生词,其含义是我们审题立意的切入点,由此可以有如下角度:从其特点谈“多元思想与多元生活”“生活需要多样化”;从赞美的角度看,“斜杠青年”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从专家的角度看,可以分析“斜杠青年”的意义;从反对的角度看。“斜杠青年”对职业的专注度值得思考。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此题可从“斜杠青年”本身、赞同、反对的角度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