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8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共185页)
1 1 古诗三首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绝句》一诗中,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 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从而构成一幅明丽和 谐的春色图。《惠崇春江晚景》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捕捉住季节转换时景物的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 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三衢道中》写出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 情。这三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将景物描写得清新、自然,让人读后眼前如同出现了一幅美丽 的画卷。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三首古诗的基调是轻快的,语言是平实的, 学生很容易理解。诗中还出现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不同的方式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讲解古诗背景,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说出诗中描写的景象。 4.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整体把握诗意,不要求字字对译。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会写本课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书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诗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作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重点 1.认读、会写本课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古诗,了解作者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3 课时 2 1.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绝句》,背诵、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春天里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重点 1.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绝句》,背诵、默写古诗。 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春天里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春天的美) 2.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 1.听完这首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学生的发言)(板书: 美丽、安闲)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呀?生介绍完后,师出示课 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 在的有 1400 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指名学生读。 3.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课件出示词语:迟日 泥融 燕子 沙暖 鸳鸯) (1)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鸳鸯的图片,看图后再指导读鸳鸯,注意“鸳”是前鼻 音,“鸯”是后鼻音。 (2)指导学生书写“融、燕、鸳、鸯”这四个字。 4.这些词语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读得正确、 流利。(分小组赛读) 5.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指名读) 6.师范读,出示朗读节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学生齐读。 三、细读感悟诗意 1.了解诗题。 师:大家知道诗题的意思吗?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按照诗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老师引导点拨。 4.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迟日”是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迟日:春日) 3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日、江山、春风、花草)你能用一些修饰词来形容这些事物 吗?(学生交流) (3)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 多美呀! (4)这么美好的春色用诗中的两个字概括就是什么,请大家齐声说出来——丽、香。 5.师引导:“春风花草香”,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小动物也被吸引出来了。 6.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解决。 ①“融”是什么意思?(湿软) ②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筑巢、玩耍、报告春天的来临、啄食……) (2)谁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自由交流,师指名说) 课件出示:冰冻的河泥早已变湿软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 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7.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练习把整首诗读一读,并试着背一背。 8.指名读、背诵。 四、有感情地朗读,领会诗的意境 1.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吧。 2.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们, 就让它们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绝 句 景物 迟日 江山 春风 花草 粗笔勾勒 动物 燕子 飞 鸳鸯 睡 工笔细描 春光景色美 动物显生机 1 古诗三首 1.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5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 1.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5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背诵古诗。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4 一、默写古诗《绝句》,导入新课 1.学生默写古诗《绝句》,同桌相互修改。 2.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特别擅长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书写课题中的“惠、崇”二字。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 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画作《春江晚 景》所写的题画诗。 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意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其意思。 2.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3.指名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1.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指导学生书写:芦、芽、短。 3.深入古诗想画面。 (1)理解“蒌蒿”“芦芽”“河豚”的意思。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2)抓住诗中具体的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的内容。 (3)指名说说古诗的大意。 (竹林之外的桃花刚开放了三两枝,江水变暖,水里的鸭子最先知道。岸边蒌蒿遍地而 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产卵的时节。) (4)诗人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4.全班齐读古诗,试着进行背诵。 四、难点探究 1.“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点拨:这是诗人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 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逆流而上产卵繁殖的季节。)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诗人抓住了画面上的几枝桃花、江水中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小组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古诗。 2.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 桃花 鸭 蒌蒿 芦芽 河豚 5 1 古诗三首 1.会认 1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衢道中》,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4.感受初夏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重点 1.会认 1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衢道中》,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2.感受初夏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一、背诗导入 1.指名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全班齐背。 二、自学古诗,初步理解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字词障碍。注意读准“减”的读音和掌握“梅、溪、泛、减” 的写法。 3.再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4.自己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整体感知 1.读题目,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 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和插图) 板书:补 换 查 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4.反馈自学情况。 (1)经过自学,你读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自由汇报) (2)“泛”“添”分别是什么意思? (辨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的 方法。)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请学生根据刚才提供的方法来说一说) 5.体会诗人的心情。 (1)“日日晴”写出了什么? (“日日晴”点明了天气情况,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 6 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是无比喜悦的。) (2)体会“小溪泛尽却山行”中的“却”字。 (“却”字写出了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 (3)正当诗人沿着原路返回时,却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悦耳的鸣声,于是情不 自禁地吟出了后面两句诗。(学生齐读) ①引导学生用关联词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 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 ②黄鹂声更增添了诗人惊喜的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生分工读) (4)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6.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景色?(课件出示三衢道的美景,师生共同欣赏)让 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背诵这首诗。 四、回顾课文,回答问题,总结提升 1.学完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交流,全班汇报。)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五、听写下面的词语,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梅子 小溪 泛尽 不减 三衢道中 补 换 查 看 梅子 小溪 泛尽 不减 部编新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让学生有诵读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教学本课 三首古诗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体会意境,感知 诗人的心情,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领略古诗的魅力。 2 燕子 本文作者通过对如诗如画般春天景色的描绘,及对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的描写,表达了对 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以及对小燕子的无限喜爱之情。 三年级的学生比较侧重形象思维,而课文语言优美,对燕子的描写生动鲜活,有利于学 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1.图文结合法。教学时从看图入手,使学生感受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 2.朗读品悟法。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 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7 3.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件,呈现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燕子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 的美丽和燕子的外形特征。 4.背诵本课第 1~3 自然段,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来进 行背诵。在此基础上,还要熟记每个自然段中事物的先后顺序。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 1~3 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过程与方法】 1.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 1~3 自然段。 难点 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师:教学课件,收集燕子和春天的图片、音乐。 学生:预习课文,标出生字词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 课时 8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背诵第 1 自然段。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展示课题 师:播放歌曲《小燕子》,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人们都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燕子。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汇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 词。(重点指出“散”“杆”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 sǎn、 ɡān。)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生说说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解读长句 1.细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休憩四个方面来描 写燕子的。) (2)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活泼机灵、轻快灵巧、姿态优雅)(在交流燕子的特点时, 可让学生谈一谈最喜欢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教师就引导学生交流 并理解相应的段落。) 4.学习第 1 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 1 自然段。 (2)这段话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羽毛、翅膀、尾巴)这些部分分别是怎样的?(羽毛乌 黑、翅膀轻快有力、尾巴像剪刀) (3)句子中“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等修饰词有什么作用?(突出了小燕子的活泼 可爱。) (4)尝试说一说类似的词语。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燕子的活泼机灵。 (6)尝试背诵第 1 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9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找出难写、易错的生字。 2.小组内交流生字的写法。 3.教师重点指导“凑、拂、聚”等字的写法。 4.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5.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 2.和同桌比赛背诵第 1 自然段。 燕 子 外 形 美 羽毛 乌黑 翅膀 轻快有力 尾巴 剪刀似的 可爱 活泼 2 燕子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背诵课文第 2、3 自然段。 2.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燕子的活泼可爱。 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背诵课文第 2、3 自然段。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景色的美好。 一、复习导入 1.回顾第 1 自然段所学的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让我们来进一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二、探究第 2 自然段 1.默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边读边勾画出有关的词 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烂漫无比”“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这些词句所 描绘的景象。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师范读。 10 (2)学生尝试读,在头脑中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画面。 5.学生根据所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三、探究第 3~4 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燕子飞行的特点。(“斜”写出了燕子的飞行姿势; “横”“掠”“沾”写出了燕子的飞行之快。)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燕子飞行时的欢快。 4.教师给出提示,指名学生背诵第 3 自然段。 四、探究第 5 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 2.学生交流,重点赏析“闲散”“纤细”“几痕”等词语。 (1)辨析“几支”和“几痕”。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支”写出了木杆稀疏之美,“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 约的。) 3.理解“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1)这幅图画有趣在哪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3)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为春光平添了生趣。) 4.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抄写优美生动的语句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要爱护燕子,热爱大自然……) 2.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六、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学习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 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用画、写、捏、刻、拍摄等方法。课后我们举办一次“燕子”展览 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燕 子 春天 风 细雨 柔柳 花 草 叶 光彩夺目 飞行:斜飞 叽 横掠 沾→动态美 休憩:小黑点 有趣的图画→静态美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 歇息时的惬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我还注重词句的积累,如在教学第 1 自然 段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与“剪刀似的尾巴”类似的词语。在总结全文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 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11 3 荷花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 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 色彩明艳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该年龄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喜欢直观、形象的画面,通过动口说、看图像等方式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 的画面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 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 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的形态美。 3.情境教学法。采用视频、演示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1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 轻声词。背诵第 2~4 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仿照课文第 2 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养成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1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体验大自然的美。 难点 1.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等语 句。 2.仿照课文第 2 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图画,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荷花的相关资料。 2 课时 12 1.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1 个字,理解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画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重点 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1 个字,理解重点词语。 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揭题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什么花?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荷花》,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要求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能认读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4.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 三、汇报交流,检查效果 1.同桌互读,听听对方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随机指导“花瓣儿、 花骨朵儿、莲蓬、衣裳”这四个词语的读法。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前两个词语后面有个“儿”,“儿”要读成“r”,后两个词语是轻声词语,词语中的第 二个字读轻声。 (2)指名学生读,互读互评。 (3)类似词语举例。 儿化音:小鱼儿 老伴儿 轻声:月亮 窗户 舒服 3.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问题,尝试解疑;在全班交流时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冒”字为什么用得好?荷叶挨挨挤挤 的,荷花怎么会“冒”出来? (2)“我”怎么会忘了自己在看荷花呢? 4.指名说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四、整体感知,梳理梗概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课文写作者在公园的荷花池边看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表达了作 者对荷花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2.理清文章脉络。 13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 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写荷花的样子和姿势。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 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三部分(第 4~5 自然段):想荷花。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五、指导写字,加强巩固 1.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找出难写、易写错的字。 2.师范写“瓣、蓬、势”,并重点指导写法。 瓣:中间是“瓜”,不要写成“爪”。 蓬:“艹”应将下方的“逢”字盖住。 势:上部右边是“丸”,不要写成“九”。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第 2~4 自然段。 2.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荷 花 看荷花(1) 荷花的样子和姿势(2~3) 想荷花(4~5) 3 荷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4 自然段。 2.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3.仿照课文第 2 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4.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4 自然段。 2.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难点 仿照课文第 2 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 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描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讲读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 2.你从“一……就……”中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14 3.师:这种清香吸引作者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 入作者的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三、围绕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品词析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自主汇报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教师根据学 生的汇报指导朗读相关的段落。 (1)自由轻声朗读第 2~3 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讲读第 2 自然段。(投影第 2 自然段文字) (1)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2)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样写突出了荷叶绿、大、密的特点。) ②“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了什么?(说明荷叶很密。) ③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3)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①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②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 ③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 还是花骨朵儿”。) ④出示图片,将图片与文字对应。 ⑤如果你想写自己喜欢的植物,你会怎样写?(指名一两个学生说,全班评价。) (4)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的特点,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的姿态美。 那么,作者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指名说)试着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 看。 ②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 )的白荷花在( )的荷叶间( )。 3.品读第 3 自然段。 (1)过渡:第 2 自然段写了荷花的三种样子,那第 3 自然段写的什么呢?谁能说一说。(荷 花的姿势) (2)比较一组句子,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①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 很美。 ②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第①句更好。怒放的荷花和将要开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 花托大,颜色鲜,将要开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儿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哪一种更美,所以 作者才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3)你会用哪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这池荷花?(千姿百态) 4.指导朗读第 2~3 自然段。 (1)师点拨:读第 2~3 自然段要调动想象,读出荷花的美,要留出想象的空间,语速不 宜过快。 如读“有的……有的……有的……”这几句话,可以拉长声调,体现出荷花姿态的不同; 读“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要读出惊叹、喜爱、赞美的语气。 15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5.学习第 4~5 自然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用心体会,跟着老师一起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 摸那荷叶,多么的光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我忽然觉得……(齐读第 4 自然段) (3)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看:一池荷花都在翩翩起舞;听:蜻蜓 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指导朗读第 4 自然段,重点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和美妙。 (5)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 (6)齐读第 5 自然段。 四、总结回顾,朗读全文 1.多美的白荷花啊!它纯洁无瑕,摇曳多姿,令人陶醉。让我们再读课文,进一步体 会荷花的迷人风采和它带给人的美好想象! 2.熟练背诵第 2~4 自然段。 五、拓展阅读,积累提升 1.写荷花的诗很多,老师搜集了两首,我们一起来欣赏。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学生自由读,然后积累下来。 六、仿照课文,完成练笔 第 2 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请仿照这种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荷 花 闻荷花:清香 看荷花 荷叶→挨挨挤挤 荷花→千姿百态 想荷花:“我”仿佛成了荷花 无比 热爱 本文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感悟、积累文中优美 生动的词句,并和同学交流。如在教学第 2 自然段时,我抓住描写荷叶多、荷花形态各样的 句子,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姿态,感受荷花的美。我还注重让 学生习得写作方法,并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说说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 16 4 昆虫备忘录 这是汪曾祺写的一篇关于昆虫的文章,介绍了某些昆虫有复眼以及瓢虫、独角仙、蚂蚱 这三种小昆虫的秘密。文章语言生动、风趣,叙述有条理,为学生探索昆虫世界打开了一扇 大门。 在学生的心里,昆虫是神秘的。他们有兴趣去探索、了解昆虫的秘密。三年级的学生已 具备一定的阅读量,他们之前也接触过类似的课文,因此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1.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读理解。 2.运用默读的方式,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 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3.课前可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怎样做备忘录,了解自己喜欢 的小昆虫。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字词。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会认本课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四种昆虫的特点。 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教师:教学课件,《昆虫记》的相关介绍。 学生:课前收集昆虫的资料。 1 课时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7 1.同学们,请你们来猜一猜这几个谜语吧! 2.课件出示谜语。 ①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 ②身体是个半球形,背上背着七颗星。蚜虫见了最怕它,棉花丰收全靠它。 ③后肢发达善跳跃,独吃皇粮有一绝。 ④两角尖尖毛又长,转身一溜无影踪。 3.学生猜一猜。 4.教师相机板书谜底。 5.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刚才的答案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但学了今天这篇课文, 你们对这四种昆虫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入了。 6.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完成两个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认识本课生字和词语,注意“蚂”是多音字,在本课读 mà。 2.检查读课文情况。 (1)指生认读本课生字和词语。 (2)“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默读课文,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标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将昆虫的特征简要板书在黑板上。 四、完成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1.出示昆虫备忘录范例,让学生观看、学习。(可以做成一份表格,介绍昆虫的外形特 征、生活习性以及作用;也可以选择一张图片,在旁边配备文字说明。) 2.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做昆虫备忘录。 3.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张和笔,开始做昆虫备忘录。 4.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推荐图书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蜻蜓的复眼、花大姐的种类、能拉小泥车的独角仙、外 号叫“挂大扁儿”的两种蚂蚱。其实昆虫的世界远远不止这样精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昆 虫,请读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将书中的昆虫加入到你的昆虫备忘录中 去。 昆虫备忘录 蜻蜓:复眼 瓢虫:漂亮 益虫 害虫 独角仙:大 硬 蚂蚱:挂大扁儿 咯咯作响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我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上课伊始,我以谜语导入,激起 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小昆虫的特点。课堂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探究。制作自己的昆虫备忘 18 录,我先给范例,再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经历“由鱼到渔”的过程,而对于学生完成的 昆虫备忘录,我给予充分肯定,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结束时我给学生一个阅读的方向,并 指导学生将所读的内容写到自己的昆虫备忘录中,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春游去哪儿玩”不仅契合季节的特点,而且也符合学生的心愿, 他们会有很多关于春游的想法并且乐于表达。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思维发展都能让他们在口语 交际课中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1.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表达,乐于表达。 2.先分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3.教师适时点拨,解决学生在交际中遇到的疑问和难题。 【知识与技能】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全班投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的美丽。 重点 能表达清楚自己关于春游的想法和理由。 难点 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教师:《春天在哪里》的歌带,春天的图片及春天里人们活动的影像资料,相应的表格。 学生:思考春游计划。 1 课时 一、谈话引入 19 1.教师出示关于春天的图片及歌曲,学生一边听歌一边欣赏画面。 2.教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山清水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你们 想不想追着春姑娘的脚步,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美好的春光,寻找春天的乐趣,感受自 然的魅力呢?为了不辜负这美好的春光,我们组织一次春游吧! 3.板书:春游去哪儿玩 4.教师:要去春游,首先得选好地点。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最想到哪儿春游?为什么? 5.抽生汇报,点评。 6.小结:这么多地点,我们到底应该去哪儿呢?下面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地点。 二、分组讨论,确定地点 1.两个小组分发一张表格纸,小组同学协作完成。 发言人 地点 理由 ,, ,, 小组春游地点:________ ________ 2.小组内成员人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记在表格中。 3.出示组内交流要求: (1)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2)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3)时间为 20 分钟,时间到小组要把表格交给老师。若时间到而未完成则视为弃权。 4.小组内举手表决最终春游地点(一至两个),写在横线上。 5.小组内挑选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 6.教师巡视、点拨。 三、全班交流,选出地点 1.按照小组顺序,小组代表一一上台介绍春游地点及理由。 2.教师将每个小组确定的地点板书在黑板上。 3.全班投票评选春游地点。 4.学生统计票数,将票数最高的一个地点圈出来。 5.教师小结。 四、交际范例 丁欢欢:这次春游我想去爬山。因为爬山不但能锻炼我们的身体,还能锻炼我们的意志。 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爬山多有意思呀! 徐小英:爬山是挺好,不过我想去农村,我盼望着能去田野踏青,顺便认识认识五谷秧 苗。 张诗琪:小英的想法很好。不过呢,我还是想去公园春游。因为公园现在不仅风景好, 而且能玩的设施比较多,比如划船,坐过山车……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根据所挑选的地点设计春游方案。 20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对方 本次口语交际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表格,供学生将讨论的意见记录下来,这样 能让学生易于记住理由,便于最终评比。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此时,我将每个小组提出 的地点板书在黑板上,以举手的方式进行投票,由学生统计然后把相应的得票数记录在地点 下方,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最终确定的地点就显得颇具代表性。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本次习作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走近它,了解它,和它交朋友。在写之前,可以通过看、 闻、摸等方式,仔细观察植物,为自己的植物朋友做个记录卡,然后根据卡片写成一篇习作。 习作中还要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编排了 4 篇课文,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习得 一定的写物方法,特别是在《荷花》一课中,已进行了一次小练笔,为写好本次习作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1.课前指导学生多观察几种植物,并做成观察记录卡。 2.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重温本单元课文,特别是回忆《荷花》一课。 3.教师要出示范文,引导学生习作。 【知识与技能】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记录卡,让学生了解植物朋友的特点,从而言之有物。 2.指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对植物有全面地了解。 3.通过互评、讲评习作,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热爱植物,保护植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 21 通过互评、讲评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师:课件,范文。 学生:课前观察一种植物,做好观察记录卡。 2 课时 选择一种植物,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把它的样子、颜色、气味等写清楚。 重点 选择一种植物,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对植物有全面地了解,为它做个观察记录 卡。 难点 选择一种植物,把它的样子、颜色、气味等写清楚。 一、激趣导入 师板书:朋友 师:你们如何理解这两个字? (预设)生:是人际关系中尤为重要的交际对象。 …… 师:你知道人类的朋友有哪些吗? (预设)生:植物、动物。 师:举些例子具体说一说,哪些植物是我们的朋友? (预设)生:梧桐树。 (预设)生:柳树。 …… 师:想把你的植物朋友介绍给大家认识吗? 师板书:我的植物朋友 二、欣赏观察记录卡 1.出示教材中的观察记录卡,让学生观察记录卡上的内容。 名称 样子 颜色 气味 其他 2.随机出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卡,让学生就自己的观察记录卡做介绍。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观察记录卡。 三、出示语段,感知写法 1.出示片段: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清香”写出植物的气味。) 2.出示片段: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植物的外形。) 3.出示片段: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22 (详细描写荷花的形态及颜色。) 四、完成习作 1.学生对照观察记录卡和《荷花》中一些描写植物的方法,完成习作。 2.教师随机指导。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名称 样子 颜色 气味 其他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1.评讲习作,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2.通过互评、讲评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重点 学生自行修改习作。 难点 通过互评、讲评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真是藏龙卧虎啊!让我用一些好词语形容你们:“漂亮 的小笔头”“未来的小作家”“妙笔生花”“文质兼美”“具体生动、真实感人”……用这 些词语赞美你们一点都不过分,老师批阅你们的习作多次被感动。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习作 讲评课。相信通过上这节课,你们会更爱写、更会写。 二、体验成功的快乐 1.榜上有名。 (课件出示:小作者的名字和文章题目) 这些同学的习作语句通顺连贯,都按照这次习作的要求写出了自己的植物朋友,而且字 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之情。请这些同学拿着自己的习作,来到讲台上,高高地举起来。老师要 赠送书签给这些小作家! 师:小小书签寄托着期望,希望你们阅读更多的书,写出更好的文章! 2.最具潜质。 还有一些同学的文章很有潜力(课件出示学生姓名),请小作者自己站起来,自信地读出 自己的名字。 过渡:没念到名字的同学也不要气馁,你们习作中的一个好的句子、一个好的词语、甚 至一个运用恰当的标点,都传递着你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老师在批改文章的时候整理出一些 精彩的句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3.我有闪光点。 (课件出示好的段落以及作者的名字)请作者大声读给全班听,其他同学发表评论。 师:像这样的精彩之笔在你们的习作中还有很多,你觉得自己的习作中哪些地方写得特 23 别具体,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大声地读出来与同学分享。一个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 认真倾听,然后给他点评一下。 三、评改典型问题习作,对照自评 1.课件出示病文片段。 2.师生共同评价,交流修改。 3.师:在你们的文章中,可能也有写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实感人的地方,也许是一个 片段,也许是一个句子。老师相信你们能找出来,自己修改,还可以同桌互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完后同桌之间互换互改。 四、佳作赏析 我的植物朋友——蒲公英 我喜欢蒲公英,虽然蒲公英不像桂花那样香飘十里,但是它也有其可爱和有趣之处。 它的茎碧绿碧绿的,特别直挺,就像一位士兵。叶子是深绿色的,呈倒披针形。花金黄 金黄的。蒲公英开出的花其实不是一朵,而是由很多朵组成一朵,很多花形成一个花絮,每 一朵花下面都隐藏着一个很小的果,蒲公英的每一个果上,都长着很密很长的冠毛,这些带 冠毛的小果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圆球。这个圆球就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风 吹来,蒲公英的种子就被风吹起,落在地上,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会发芽长大。 蒲公英花的颜色也变化多端。早上,花是绿色的,中午,花是金色的,到了晚上, 花又变成绿色的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是金色 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花就变成绿色的了。 每次看到蒲公英,我就觉得我仿佛也是一朵蒲公英,穿着金黄的衣裳,站在阳光中,一 阵微风吹来,我的种子就随风起舞,“飞”到其他的地方生根发芽。 我喜欢蒲公英,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飞到哪里,只要有土,它就可以在那里生 长。 点评: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植物朋友——蒲公英。描写了蒲公英的 茎、花、果,还写了蒲公英花朵颜色的变化,生动形象。更难得的是,小作者还加入了自己 的想象,富有趣味。 五、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鲁迅 师: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不断修改习作,让自己的习作更具体,更真实, 更感人,老师期待你们修改后的作品! 六、布置作业 课后收齐习作,办一期“我的植物朋友”习作专栏。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榜上有名 最具潜质 我有闪光点 自行修改习作 本次习作教学,我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卡,再让学生学习《荷花》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开始创作。而在讲评课中,“榜上有名”“最具潜质”“我有闪 光点”三个环节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随后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习作 中的不足之处。接着给出一篇例文,让学生欣赏优秀习作,从而取长补短。 24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包含“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 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要求学生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细细体会。“识 字加油站”是引导学生积累带有“纟”“扌”“贝”的字。“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体会用 词的准确性;仿照例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首古诗《忆江南》。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总结、分析能力,他们能自己总结本单元的学习要点——遇到优美生 动的语句多读几遍,细细体会。积累汉字、辨析词语、仿写句子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而古 诗,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背诵起来应该比较容易。 1.交流平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从优美生动的语句中体会到了 什么。 2.识字加油站——合作发现汉字的规律。 3.词句段运用——理解词义,感悟词语的细微区别;运用例句中写小动物外形的方法, 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4.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主动积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的习惯。 2.通过比较,发现汉字的规律,会认 9 个生字。 3.结合具体语境,体会、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4.读例句,仿照例句,能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5.读背古诗《忆江南》,积累古诗。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 1.培养学生主动积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的习惯。 2.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用词的准确性。 3.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会认 9 个生字。 难点 1.引导学生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2.积累古诗《忆江南》。 25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摘抄本,查阅《忆江南》的创作背景。 2 课时 1.交流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时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诵读古诗,感悟诗意,积累古诗。 重点 交流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时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难点 诵读古诗,感悟诗意,积累古诗。 一、交流平台 1.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篇课文,也积累了很多优美语句,下面就请你把自己积 累的语句和自己积累的理由告诉大家吧。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赏析佳句,课件出示: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2)若遇到有摘抄这一句子的,及时发言,交流各自的感受。 (3)交流收获、体会。 4.教师小结。 二、日积月累 1.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赞美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忆江南》。 (3)简介诗人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 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 (4)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 徽等地区。 (5)师生交流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2.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 (1)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的读音,与“音”的发音区别开。) (3)齐读。 26 4.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①指名朗读。 ②指生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③这两句诗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江南春景的美。) (2)能不忆江南? ①作者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②指导朗读。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5.全班齐诵。 语文园地 忆江南 词牌名 人 情 景 珍惜 语文园地 1.认识 9 个汉字和由汉字组成的词语,发现汉字的规律。 2.能区分近义词,为句子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3.读句子,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重点 1.认识 9 个汉字和由汉字组成的词语,发现汉字的规律。 2.能区分近义词,为句子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难点 读句子,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语。 27 3.结合词语,大体说出汉字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的规律。 (第一行的三个生字都带有“扌”,表明它们大多与手有关;第二行的三个生字都带有 “纟”,表明它们大多与丝、线有关;第三行的三个生字都带有“贝”,表明它们大多与宝 贝、金钱有关。) 4.同桌互相指认字词。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 1.比较“荡漾”和“飘荡”的相同与不同。 (“荡漾”和“飘荡”都指事物飘来飘去。不同在于:“荡漾”主要用于水面的变化, “飘荡”主要用于水面上事物的变化。而这个句子指水面,因此应选用“荡漾”一词。) 2.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两个句子中词语的选择。 3.小结方法。 辨析近义词,要结合句子的语境进行选择。选好后,多读两遍,看是否合适。 (二)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1)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 泼的小燕子。 (2)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xī)牛一样的角。 2.交流发现。 (1)师:作者在写燕子时,写了燕子身体的哪些部位?(羽毛、翅膀、尾巴) (2)师:作者为什么不写燕子的眼睛、嘴巴呢?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时,一定要抓住这种小动物与其他小动物的不 同之处来写。 (3)师:再读句子,看看作者在写燕子时用了哪些词语?(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 可爱、活泼) (4)师:你从这些词语中又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在描写动物时要用上恰当的修饰词。 (5)师:再来读第二个句子,作者抓住了独角仙外形上的哪一特点来写?(指名学生回答) (6)教师总结。 同学们,当我们在写小动物的外形时,一定要写出它的“与众不同”,这样,读者才会 在头脑中对你所描写的这种小动物的外形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同时还要用上恰当的修饰词, 这样语言才会优美、生动。现在,让我们来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吧。 3.学生仿写,教师随机指导。 4.全班交流,评一评,谁写出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指导学生为自己所写的小动物配上图片。 语文园地 带“扌”的字大多与手有关 带“纟”的字大多与丝、线有关 带“贝”的字大多与宝贝、金钱有关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 我注重营造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交流发现,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积累的优美语句,并说 28 说自己的独特体会。“识字加油站”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词句段运用”我稍加点拨, 引导学生习得解题方法。“日积月累”的教学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 会诗情,熟读成诵。 5 守株待兔 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 农具,整天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捡到野兔,结果不但没有得到野兔,反而被人取笑的故 事。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指望不劳而获。 学生在三上已经接触过文言文《司马光》,对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一定的方法。但是由于 文言文的特点,学生还是会有一定的陌生感,所以,教学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不理解、 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给予指导。若学生不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教师可以直接讲解。 1.扎实字词教学。对课文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教师给予引导、讲解,并结合图画、 视频让学生理解。 2.情境对话领会寓意。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农夫为什么被 宋国人笑话”,从而体会寓意。 3.拓展阅读激发兴趣。了解课后“阅读链接”及其他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 故事的兴趣,实现“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 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犯的错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画及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理解字词的能力。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背诵课文,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文素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重点 读通、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29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生发言)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守株待兔)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 3.理解“守株待兔”。 4.介绍韩非子:战国人,姓韩名非,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韩非子》这本书是后人集 结他的作品编辑而成的,书中记载了 300 多个小故事。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1.字词教学。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师范读:重点朗读学生刚才读错的字。 (3)打乱生字顺序,再指生读。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株、耕、释”的写法。 2.朗读教学。 (1)出示易读错的句子。 ①折颈而死。(指名读)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A.这句怎么读?(指名读)有没有不同的读法?指名说,适时评价。 B.读好断句。 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③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指名读) A.句中的“为”读 wéi ,表示被动。 B.你知道怎么读了吗?再读一遍。 (2)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3)自由练读,指名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1.轻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1)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①谁读懂了这两句话?(指名说)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②齐读这两句话。 (2)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①理解“走”字。 A.出示句子:“百兽见之皆走。”“儿童急走追黄蝶。” 30 B.说说这两句话中“走”字的意思。(跑) C.师小结:“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与今义的差别很大,同学们要注意区分。 ②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 (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死了。) 师过渡语:我们想一下,当这个种田人捡到兔子以后,会怎么做呢? (3)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①请生结合注释翻译这句话。 ②种田人为了什么放下手中的农具而守在树桩旁边?指名说。(侥幸得到兔子) ③看看书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种田人的眼神和动作,想象一下,当他白捡到一只兔子以 后,会怎么想?(指名说——补充说) ④师:正因为种田人侥幸得到了一只兔子,于是他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 得到一只兔子,结果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这个种田人还是——(生读)释其耒而守株,冀 复得兔。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他却依然(生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他 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满脑子都是等着兔子来撞死的想法,我们能用一个词来形 容——白日做梦。 教师板书: 白日做梦 师过渡语:他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呢?引读第五句。 (4)出示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①“笑”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全班交流,师总结。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四、读读“阅读链接”,交流坐车人犯的错误 1.学生速读《南辕北辙》。 2.全班交流: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3.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指名学生回答。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准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由这个故事衍生了哪一个成语? (背道而驰。) 五、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先自由背,再齐背,注意别把韵味丢了。 六、课堂小结 回家把《守株待兔》这个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家人听。并把《曾子杀猪》《老马 识途》这两则寓言找出来读一读。 守株待兔 白日做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教学本课时,我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由字词到句子,由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从 而顺利解决学生学习的难题。在字词的教学中,我对不易理解的生字加以引导;在读通课文 31 的教学中,我对于特别难读的几个句子逐一破解,并将句子断句,从而让学生真正读通课文。 在读通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句意,围绕“而身为宋国笑”,引导学生讨 论、交流,进而感知寓意。之后我让学生读读“阅读链接”,思考故事中的坐车人所犯的错 误,进而感知寓意,意在让学生感悟寓言故事的共同点。 6 陶罐和铁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 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友善的态度。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 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 睦相处。 本课人物形象鲜明,还有大量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学生读起来容易把握故事内容。而且 学生也非常喜欢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还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认 识到自己的不足等。感受和见解言之有理即可,不要统一得过死,追求一致。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 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和内心活动。 2.通过读“阅读链接”,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懂得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 的道理。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 2.知道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 难点 明白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32 教师: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 重点 1.认读生字词语。 2.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难点 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朗读情况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 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三、整体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 ),而铁罐早已( )了。 光洁 朴素 美观 无影无踪 奚落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四、比较思考 1.细读课文,思考:陶罐和铁罐分别是什么样的性格?边读边标画出表示陶罐和铁罐 神态、动作的词语,在书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读、标画、写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铁罐:傲慢无礼、自以为是 陶罐:谦虚、友善、宽容) 五、指导写字 33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含有这个生字的词语。 2.学生观察,教师总结:“骄、傲、谦、懦、弱、提、捧、代、价”都是左右结构, 要写得左窄右宽。“尘”是上下结构,“虚”是半包围结构。 3.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4.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6.听写,更正。 陶罐和铁罐 骄傲的铁罐 谦虚的陶罐 6 陶罐和铁罐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抓住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铁罐的傲慢 和陶罐的谦虚。 2.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3.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何相似之处。 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铁罐的傲慢和陶罐 的谦虚。 难点 1.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2.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何相似之处。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咱们根据自学提示细读了课文,知道了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今天 这节课我们来具体学习。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 1~9 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用“——”画出来;陶罐又是怎样应对的?请用 “——”画出来。(学生画线,教师指名回答) (2)找出表现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用“△”标出来。 ①指名学生回答。 ②教师相机板书:傲慢 轻蔑 恼怒 ③从中可以看出铁罐怎样的性格特点? (3)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①指名学生回答。 ②教师相机板书:谦虚 争辩 不再理会 34 ③从中可以看出陶罐怎样的性格特点? (4)指导分角色朗读第 1~9 自然段。 ①教师读提示语,一生读铁罐的话,另一生读陶罐的话。 ②自由组合读(去掉旁白)。 (5)总结陶罐和铁罐各自的优缺点。 师: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 生预设: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 (师板书:坚硬) 师:陶罐为什么不跟铁罐碰一碰? 生预设:因为陶罐很容易破碎。 (师板书:易碎) 师过渡: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是无法比较的。难道陶罐一点儿长处也没有 吗? 2.学习第 10~17 自然段。 (1)默读剩余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一填。 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早已( )了。 (2)指生填空。 3.易碎的陶罐成为了古董,坚硬无比的铁罐却变得无影无踪,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 理? 生预设: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师:对呀,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因为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寓言故事学完了, 铁罐的结局让人感到悲哀,不过,我们可以为故事换个结局。 4.尝试为故事更换不同的结局。 三、拓展延伸,比较北风和铁罐的相似之处 1.自读“阅读链接”,思考“北风”的性格。 2.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交流“北风”和铁罐的相似之处。 4.教师小结。 陶罐和铁罐 铁罐 陶罐 傲慢 谦虚 坚硬 易碎 无影无踪 光洁 朴素 美观 有价值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只在关键位置作适当的指导。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陶 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语句,体会他们性格的不 同。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不同感情。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 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寓意。 7 鹿角和鹿腿 35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后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 角,而抱怨四条细长的腿难看。当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他从 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却被树枝挂住,险些让他丢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 长,各有所短,不要只看它的长处而不看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还告诉我们美丽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这则寓言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学生通过朗读,就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感悟出 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1.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明白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己受到了什么 启发。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2.发表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要只看它的长处而不看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 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美丽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重点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 1.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2.能就文中的说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一定的理由。 教师:根据课文插图制作活动挂图:丛林、池塘为背景,另外用纸画一只鹿和一只狮子 并剪下来。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36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重点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难点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1.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 边描述)有狮子、鹿。(贴图) 2.看到这两种动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 子和鹿的故事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 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老师的读音,老师读完后说一说应注意哪些字音。 (“称、禁、撒、挣”是多音字。 ) 2.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 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1)小组内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合作读课文,互相指正。 4.集体汇报。 (1)由学生自己点将“开火车” 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裁判。 (2)出示本课生字词,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好的识记方法。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哪个字要提醒伙伴注意? 2.学生互相提示写字时要引起注意之处。 3.教师示范写“狮、塘、传”,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 四、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试着用两三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比一比谁讲得简练。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37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五、细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相机提示: (1)第 1~2 自然段,要读出鹿喝水时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时的惊喜。 (2)第 3~4 自然段是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评价,要读出截然不同的语气。对角是喜 爱、赞美。“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读这 句话时,把“啊”“多么”“多么”拉长读,这样就能读出欣赏、赞美之意。可是,此时鹿看 到了自己的腿,于是它的语调低了,语速慢了,它用“怎么”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唉,这 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要读出抱怨、不满的语气。 (3)第 5~6 自然段,情节紧张、变化快。朗读“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逼 近”这些词语时,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和鹿的紧张。 (4)第 7 自然段要读出鹿脱险后的庆幸和反思。 鹿角和鹿腿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7 鹿角和鹿腿 1.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难点 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一、复习字词,导入学习 1.听写字词。 2.根据教师的板书,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二、深入学习,领悟道理 1.师:故事到底是怎么向我们展开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 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想一想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板书:鹿角) 2.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举手发言,教师相机板书。(板书:美丽) 3.鹿的角美丽在什么地方?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的句子(第 3 自然段)。 ①鹿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珊瑚)出示珊瑚图,引导学生带着感受读。 ②当鹿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后,他的心情如何?(兴奋、惊讶) 38 ③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你会怎么夸自己?(学生自由发言) (2)带着满足、兴奋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4.正当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的视线往下一移, 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第 4 自然段,看看他是怎么评价自己的腿的?(板书:鹿 腿) (1)他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相机板书:难看) (2)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4)看起来他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谁能把这种不满的情绪读出来?(指名读) 5.师:就在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他逼近了。看,什么来了?(狮子)多么紧张、多 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读第 5 自然段。 6.师:狮子正在向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鹿能脱险吗?他又是靠什 么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 6 自然段。 (1)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这是怎样的腿?(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 力? (2)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他很大的忙呢?(没有,角被树枝挂住,害他差点儿送命) (3)朗读剩余部分,读出危险的感觉。 7.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鹿也叹了一 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齐读最后 一自然段。 三、共同总结,揭示寓意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说说你们懂得了什么。(学生交流, 指名说) 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都不 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 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外表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存在价值。 四、辨析说法,说明理由 1.出示说法,学生辨析。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有两个同学说了这些话,请你们读一读,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 1: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生 2: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2.学生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鹿角和鹿腿 鹿角 鹿腿 美丽 难看 差点儿送命 狮口逃生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 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学本课时,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读出鹿的心情变 化,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寓意。并围绕课文,出示句子,让学生辨析说法,用理由 去支持自己的说法,让学生大胆表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 39 知的科学态度。 8 池子与河流 这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及它们不同的结局,告 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 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换来的将是毁灭。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 足,赞美了河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首寓言诗,与以往学习过的寓言故事不同,这篇课文以诗的形式呈现,学生对于 这一新奇的形式比较感兴趣。课文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较多的人物对话凸显人物性格, 学生较易理解。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主动发表意见的欲望,能对本文中池子与河流 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予一定的理由。 1.引导学生自读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考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思想上 的启迪。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难,激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3.课前可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克雷洛夫。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河流的进取精神。 重点 1.掌握本课字词。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 难点 辨析池子与河流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40 1 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池子与河流》这篇课文了,读过三遍课文的同学请举 手?(真是自觉的孩子。) 2.已经超过三遍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你们都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3.谁能说出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 (寓言) 4.这篇寓言和前几篇寓言有什么不同? (这篇寓言是一首诗。) 5.师:看来寓言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寓言诗吧。(板 书:池子与河流)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完成两个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检查读课文情况。 (1)指生读本课生字和词语。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标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全班交流。 (1)这首诗共有几节? (2)哪几节是池子说的话?哪几节是河流说的话?还有哪几节是作者说的话? (3)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池子和河流的生活。 (4)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以下几句,指导学生朗读。 (1)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2)我总是看见,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 船,简直数也数不完。 (3)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4)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的安逸。 2.学生尝试朗读。 3.教师适时点拨。 句(1)是个反问句,“难道”要读得稍重一些。 句(2)注意强调“数也数不完”。 句(3)要读出池子的舒适。 句(4)要读出河流的气势。 4.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全班展示读,师生共同评价。 41 五、感悟道理,说出看法 1.师: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指名学生回答。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赞同哪一种? 4.学生交流。 5.教师总结。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小节: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步磨 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学习河流的精神,不断学习, 奋勇争先。 六、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老师想起了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七节, 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池子与河流 池子:安闲 淤塞 河流:进取 长流不断 人生要不断进取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 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领悟文中的道理。我还将朗读、思考融入课堂教 学之中,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进而加深对文中道理的理解。结尾处的诗句拓展意在引导学生 积累知识、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次口语交际提供了具体事例, 即刘杰浩所在的三(2)班,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请大家讨论一下:班级该不该实行 班干部轮流制?要求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自己的理由。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 讲的是否有道理,同时也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想法。 随着知识储备的不断增加,三年级的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主性也逐步增强。他们会对 不同的事件及纪律要求有自己的想法,并乐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本次口语交际正是给他们表 达自己想法的好机会。 1.面向全体,双向互动,多向交流,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算是真正意 义上的口语交际,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堂才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2.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交际,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的交际 语言。 42 【知识与技能】 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 发表观点,说清楚理由,培养学生说话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不同的想法。 重点 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难点 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时,要学会尊重。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同学吗?(课件出示本班班干部的名字) 2.指名学生说。 3.你们想当班干部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就“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一话题 各抒己见吧! 二、随机采访,明确要求 1.教师随机采访学生,你愿意担任班干部吗?请他说说理由。 2.指名学生回答:你希望班级由哪些人来担任班干部? 三、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师:刚才老师随机问了同学们,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值得表扬。接下来,就让我们围 绕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出示讨论要求: (1)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 (2)尊重不同的想法。 2.小组交流。 3.各小组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规范语言 1.请各组代表依次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43 2.学生点评,就别人发言的台风、语言的流畅程度、声音的高低、理由是否充分等多 个方面进行点评。 五、交际范例 陈巧巧:我认为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因为这个制度可以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都能 参与班级管理。 李宇轩:我认为不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因为班干部更换得太频繁,不利于班级的管 理,若新旧班委交接不够顺利的话,会造成管理的疏漏,无形中增加老师的负担。 陈紫函:我认为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因为这样可以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增强 民主气氛,使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得到加强。 李鹏程:我认为不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因为班委会管理班级时间太短,学生刚刚进 入“班干部”的角色就面临“下岗”,不利于他们能力的锻炼,也使他们容易轻视自己的工 作,对工作敷衍了事。 六、合作写信,落地实施 合作给班主任写一封信,说出对班级班干部轮流制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老师采纳并予以 实施。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尊重不同的想法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因此,好的 语文教学应努力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参 与交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全员参与;教学设计有针对性,体现了听与说的双方互动;整体 考虑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性;巧妙地处理了“主导”与“主 体”的关系,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我巧妙引导,关键处指导,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 养。 快乐读书吧 这次的《快乐读书吧》意在引领学生读相关的寓言故事书,如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等,意在实现让学生从阅读一篇寓言故事到阅读整本寓言故事书的过渡。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多的课外阅读指导,在阅读方面,已经有了自觉、喜爱阅读的良 好习惯,每周至少能阅读一本课外书;而在方法的掌握上,由于年龄特征所限,仍需要老师 加强指导。 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寓言故事书。 2.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乐于阅读。 3.通过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4 【知识与技能】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这 3 本寓言 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能感受到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互相推荐、交流寓言故事,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的兴趣。 重点 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养成阅读寓言的习惯。 难点 通过指导,提高学生寓言阅读的能力。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各自准备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记熟。 1 课时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 出很多东西来。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指名说) 师:对呀,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 聊这些小故事里面蕴含的大道理,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交流会。(师板书课题:小故事大道理) 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寓言,学习新的寓言故事 1.提问:本单元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它们各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 3.其实,寓言故事远远不止我们学的这几篇。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本寓言故事书, 它就是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些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 读起来轻松有趣。老师选取其中的一篇,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这则寓言想告诉我们 什么? (1)学生自读文中的寓言故事。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这个寓言故事是根据《汉书·霍光传》的相关内容改写的,告诉了我们 要“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寓言故事就是这样短小,但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的。下面, 请同学们相互分享交流课前收集的寓言故事吧。 三、班内互相推荐寓言故事,开展交流活动 45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自己最喜欢的寓言记熟了,现在就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1.提出小组交流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1)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说出故事中的道理, 或者让同组同学说说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 演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指导方向:推荐的时候还要具体说明书的来源、作者等,评论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 过渡: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下,听了部分同学的推荐发言,发现同学们的口才 越来越棒了。接下来,我们全班来交流分享吧。 3.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课件出示要求) (1)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的内容说清楚,有准备 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 (2)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 (3)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 立刻阅读那本书。 4.班内交流。 (1)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在台上讲,边讲边配上适当的肢体动作,同组同学帮忙在黑 板上板书推荐的寓言故事书目、篇目。 (2)每一个代表说完,学生互动环节:可以是讲故事的同学对其他同学提问,也可以是 其他同学评论讲故事的同学。 5.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阅读了,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如果你还能把你 的故事、你的书与别人分享,那就更好了。但也要注意,记得爱护书籍啊! 6.评价:现在请大家说说听完推荐后,你现在最想看的是哪本书,理由是什么?(指名 说,然后全班投票) 7.颁奖:最佳推荐员。 8.布置最佳推荐员任务:课后,请最佳推荐员把自己看过的优秀寓言故事的书名、作 者、出版社等等资料填写到班级推荐书目表中。 四、推介寓言故事,延展课文知识 1.师:刚才我们大多推荐了中国寓言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国外寓言故事书,也值得大 家去读。 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书: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快乐读书吧 中国古代寓言 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 《快乐读书吧》是部编本教材新增的栏目。意在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以 期通过提升阅读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课堂中,我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及培 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分享的过程由小组再到班中,并为分享较好的同学颁奖,这极大地 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向学生推荐收录寓言故事的书籍,引导学生去读整本书,从 而激起学生大量阅读的兴趣。 46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看图画,写一写。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 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再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写 完后,跟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 本次习作不仅要让学生充分想象,更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对怎样修改也提出了具 体的要求。 看图写话,学生在一二年级经常会遇到,学生会比较喜欢这种习作形式。不同于一二年 级的写话,本次习作还关注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1.仔细观察图画,除了文中所提示的“想一想”内容,同桌之间还可以互相问一问。 2.让学生互相修改和点评习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们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能力,培养他们由图片联想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习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重点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难点 连贯地组织语言,完成习作,并能自主修改习作。 教师:课件。 学生:每个学生去放一次风筝,感受一下放风筝时的动作和心情。 2 课时 47 1.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画,明确习作要求。 2.按要求观察图上的景物及人物,并根据提示口述习作。 3.试写一个片段。 重点 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画,明确习作要求。 难点 1.按要求观察图上的景物及人物,并根据提示口述习作。 2.试写一个片段。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人们爱去户外干什么呢?(放风筝) 2.师:你们放过风筝吗?(学生交流)看看课文中的图画,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这 幅图画里的内容,结合你们各自放风筝的经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感受到图中人物的喜悦 心情。 二、细读文字,明确要求 1.自由读文,画出观察图画时的要求。 2.教师出示要求: ◇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3.除了这几个问题,你还想提醒同学们关注哪些问题?(指名说) 三、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 1.指名读文中的第一组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总结:远处是一家人,近处是三个小朋友,他们在放风筝。确定主要写作对象是 三个小朋友,并为这三个小朋友取名字。 2.指名读第二组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1)着重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想象他们的语言。 (2)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动作:远处的爸爸妈妈看着他们的孩子放风筝。 近处的小朋友,一个小女生拿着一只“蝴蝶”风筝,一个男生举起“老鹰”风筝,另一 个小男生拉着线向远处跑去,一边跑一边放手中的线。 语言:爸爸妈妈可能会说:“看,儿子的风筝飞起来了。” 小女生可能会说:“小兵,快跑,风来了。让老鹰飞起来吧!” 举风筝的小男生可能会说:“哈哈,我的老鹰风筝就要飞上天了。” 拉线的小男生可能在说:“快飞起来吧,快飞起来吧,雄鹰应该在高空中飞翔。” 四、组织语言,口头作文 五、指名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师点评 六、试写一个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48 时间 地点 人物 动作 语言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1.讲评学生写的片段。 2.学生完成习作,选取一至两篇,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 讲评学生写的片段。 难点 学生完成习作,选取一至两篇,师生共同评议。 一、指名学生读片段,集体评议 (有意识地选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二、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1.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怎样写?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评改要求: (1)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 (2)有没有错别字? 2.指名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3.学生互相评改,再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四、誊抄习作 五、佳作欣赏 放 风 筝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小兵、小红、小军一起去解放公园放风筝。公园里放风 筝的人可真多!远处,一个小男孩已经放飞了一只风筝,他的爸爸妈妈肩并肩望着那只飞上 半空的风筝,一个劲儿地夸奖。小红看了看手中的风筝,这是一只多么漂亮的蝴蝶风筝啊。 她正想让小兵和她一起放,不料,小兵和小军已经在放飞那只威武的“老鹰”风筝了。只见 小军将风筝高高举过头顶,冲小兵喊道:“放。”说完就把风筝抛向空中。小兵立刻飞奔起来, 手中的线呼呼地转动,他感觉线越来越紧,抬头一看,风筝已经随风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起 来了。小红和小军也都高兴地大叫:“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后来他们又一起把蝴蝶风筝放 上了天空。看着天上飞着的各种各样的风筝,他们三个别提有多高兴了。多美的风筝世界啊! 点评:小作者观察仔细,联想丰富,抓住了图画中小朋友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充分表现 了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图画的内容是否介绍清楚了 49 有没有错别字 本课教学我在课前让学生实地放放风筝,让学生走进生活,与图画中的人物有相同的经历和 过程体验,从而更好地走近文本。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我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 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以及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为学生 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并在习作完成后, 让学生从“是否介绍清楚图画内容”及“是否有错别字”两方面互相修改习作,目的是引导 学生了解修改习作的方法。 语文园地 这次语文园地共设有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寓言故事,指导学生 交流学到的知识。“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并进行仿写;发现句子中加点 部分的特点,把句子补充完整;学会怎样写通知。“书写提示”列出 8 个横画和竖画较多的 字,指导学生学会同类字的书写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本单元的主题是“寓言故事”,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寓言的基本特点及这几则寓言故 事中的道理,也愿意将自己的心得与其他同学交流。AABC 式、无×无×式的词语学生平时 已有积累,此时只需调出即可。借助范例写通知,学生也能轻易完成。而“日积月累”是出 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故事学生大多都看过,理解起来也很容易。 采用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需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书写提示”不光要示范指导学生写好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还要给予学生方法引导。“日 积月累”引导学生多读,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巩固 相关知识。 2.发现词语的特点,并仿写几个;注意句子中加点的部分,把句子补充完整。 3.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4.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如何书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发现词语及句子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讲述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的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寓言故事的道理,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 50 重点 1.发现词语及句子的特点,仿写词语,补充句子。 2.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难点 1.通过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巩固相关知识。 2.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2 课时 1.交流学习阅读寓言故事的收获。 2.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3.写好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 重点 1.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写好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 难点 交流学习阅读寓言故事的收获。 一、交流平台 1.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相信这些寓言故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重温这些寓言故事。 2.播放课文图片,猜课文,说道理。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寓言故事有现实意义吗? 5.教师小结。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学生齐读成语,不会认的字教师帮助认读。 3.出示图片,学生猜一猜。 4.请学生选择以上自己熟悉的寓言故事讲一讲,没有讲到的教师进行补充。 5.把成语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 51 三、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艳、静、植、霜、舞、扁、最、集”,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特点。 2.议一议:这些字的哪些部分最难写?有什么好方法能将这些字写得美观、规范。 3.教师范写。 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仿写,学生评价。 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语文园地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语文园地 1.发现词语的特点,并仿写几个;注意句子中加点的部分,把句子补充完整。 2.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重点 发现词语的特点,并仿写几个;注意句子中加点的部分,把句子补充完整。 难点 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词句段运用 (一)说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1.自读词语。 2.交流词语的规律。 “源源不断、津津有味”前两个字相同,我们可以用“AABC 式”来表示。 “无忧无虑、无边无际”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相同,都是“无”,我们可以用“无×无 ×式”来表示。 3.同桌互相交流这两种类型的词语。 4.全班交流,比一比谁说得多。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读例句,想一想加点的部分表示什么。 2.全班交流。 ◇“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是对鹿的神态描写,表现出鹿对自己的腿的不满和抱怨。 ◇“高兴地叫起来”是对其他的人的神态、动作描写,突出了他们发现陶罐时的兴奋。 3.学生根据例句的特点,把句子补充完整。 4.指名学生回答。 5.小组内互相交流、修正。 (三)读通知,注意格式,再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52 1.指名学生读,讨论:看了少先队大队部的通知,你知道了什么? 2.播放课件,展示“通知”的各个部分。 (1)“通知”两个字的位置。 (2)通知正文格式的规定。 (3)发通知单位的名称和日期。 3.对照课文,逐一讨论上述 3 个问题。 4.指名学生说通知的格式。 5.指导写通知。 (1)选择一种情况,写通知。 (2)教师随机指导。 6.讲评通知。 (1)展示部分学生写好的通知,让学生从格式、意思等方面给予赞赏,指出不足。 (2)小组内互相修改。 语文园地 AABC 式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 滔滔不绝 孜孜不倦 无×无×式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依无靠 无影无踪 无穷无尽 无时无刻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我并没有按照顺序逐步教学,而是在“交流平台”之后就进入“日 积月累”的学习,将有关联的内容合并在一起,统筹安排。在对单元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后, 进入寓言故事的学习,便于知识的迁移。“词句段运用”我用一课时的时间完成,大多由学 生自主完成,发现词语特点,归纳词语类型;发现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示什么,从而顺利将句 子补充完整;知道通知的格式后,再来写通知,写完后,师生共评,从而再次巩固通知的格 式。 9 古诗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三个中国传统节日:元日、清明节、重阳节。《元日》这首诗描写 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热闹景象,抒写了作者对元日到来的喜悦之情。《清明》描 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复杂情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 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 念家乡的亲人。本课除了学习这三首诗,还引导学生开展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借助活 动了解节日里的习俗。 学生都有过节的经历,而且在二下课文中也接触过传统节日,因此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课后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及组织能力,通过合作也能完成。 53 1.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教学本课,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 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 2.诗的右边提供了一些词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 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 字字对译。 3.这三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学习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自 身体会出发,想象一下过节的情景。 4.请学生按照活动提示,自主策划、组织、协调、实施,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综合性活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 2.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 景。 2.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师:课文插图,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这三首古诗的资料。 3 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3.了解古诗分别描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54 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 了解古诗分别描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歌谣《传统节日》,学生齐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贴窗花,点鞭炮, 回家过年齐欢笑。 摇啊摇,看花灯, 我们一起闹元宵。 清明节,雨纷纷, 大地开始冒春苗。 赛龙舟,过端午, 粽子艾香满堂飘。 盼啊盼,过七夕, 牛郎织女会鹊桥。 中秋节,杏儿肥, 十五月圆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转眼又是新春到。 年年岁岁, 岁岁年年,福星高照。 2.指名说说这首歌谣中写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 3.导入课题《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屠 苏 魂 酒 牧 兄 倍 (2)出示生词,同桌互读。 爆竹 屠苏 曈曈 旧符 欲断魂 酒家 兄弟 异乡 异客 茱萸 (3)出示诗句,指名读。 2.全班齐读诗句。 3.掌握会写的字。 (1)学生说说哪些字需要老师进行范写。 (2)教师范写学生说的生字。 (3)学生在田字格中仿写。 三、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一)学习古诗《元日》。 1.教师一边播放歌曲《过大年》,一边展示过年时的图片。 2.师:据记载,我国人民过春节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一首 诗去瞧瞧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都有哪些风俗。 3.板书课题《元日》,同学们知道“元日”是哪一天吗? (农历正月初一,因为“元”字在这个词中的意思是“开始的”,那么“元日”自然是一 年中的第一天,我国古时用的是农历,因此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若学生答不出“元日”指哪 一天,可提示学生“元”的意思。) 4.请根据老师的提示自读古诗《元日》。(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二读通句子, 三读出节奏。) 55 5.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6.再读,指导读出节奏。 怎样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请看老师划分的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7.师范读。 师:“/”是表示在读时要停顿,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同学们注意老师读时的节奏、 语气、语速。 8.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9.齐读。 10.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节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 (学生交流,师指名说) 11.你过春节的时候会干什么?(学生交流,师指名说) (二)学习古诗《清明》。 1.教师播放《清明》诗朗诵。 2.学生交流清明节自己去了哪里?做了什么?那天天气怎样? 3.出示古诗《清明》。 4.运用学《元日》的方法,为这首诗划出节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5.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节奏读一读,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清明节的几个画面? 6.学生交流,师指名说。 (三)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教师播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朗诵。 2.读题、释题。 (1)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2)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 山西省。 (3)题目中是谁回忆谁? 3.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为古诗划出节奏。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5.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节奏读一读,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重阳节的几个画面? 6.学生交流,师指名说。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结合三首诗描写的场景,自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教师适时点拨。 56 带着喜悦、高兴的情感读《元日》; 带着忧伤的情感读《清明》; 带着思念的情绪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三首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 古诗三首 1.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重点 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生字。 2.指名背诵古诗。 二、细读古诗,理解感悟 (一)品读《元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简介诗人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57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他是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革命家。《元日》这首诗正是他 拜相行新政时写的。他想借这首诗表达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在他的 心目中,新政似春风旭日,势必能除旧布新,让国家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 3.学生自学第一、二句,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4.汇报前两句诗的自学情况,并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5.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句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 了什么? 6.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此 刻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希望,寄托了 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7.指名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名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背,看看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二)细读古诗《清明》,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读。 (2)出示词语“雨纷纷”“欲断魂”,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 (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学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质疑。(预设生: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 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5)师生交流。 (6)指名朗读。(小组读、齐读) 2.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读、齐读。 (2)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学后两句。 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3)汇报自学情况,集体交流。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 )朝的( )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 写( )的景色和情景,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三)品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 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 时王维只有 17 岁,恰逢重阳佳节,他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 乡的亲人。 2.17 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出王维孤 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1)学生汇报,板书:独,“独”可以组成什么词?(单独、独自……)没错,诗中的这个 “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58 (2)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 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画面中他那 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______时,却只能________。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启发朗读这一诗句。 (3)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时,他的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他人都与亲人团聚时,你这个异乡的异客只能独自一人。带 着你这份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的异客只能独自一人。带着你 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之情。 (4)师小结: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怎样孤独,你仍然是异客, 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 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 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1)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其中哪个字 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 (2)换词体会情感。 出示:“每逢佳节更思亲” “每逢佳节又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学生交流,体 会“倍”的妙处) ②师小结:在这里“倍”是“加倍”的意思。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 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③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4.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王维会想到谁?(家乡的亲人。) 5.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 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却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想一想,仅仅是王维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吗?(学生交流) (2)师小结: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 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家喊出(屏幕出示):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6.同桌互背古诗。 三、总结回顾,发现三首古诗的共同之处 1.通过三首古诗的排列顺序,你发现了什么? 2.从三首古诗中诗人所描写的景物及表达的感情中,你发现了什么? 3.围绕上面两个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古诗三首 爆竹 春风 屠苏 新桃 旧符 雨纷纷 欲断魂 酒家 杏花村 异乡 异客 倍思亲 59 9 古诗三首 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清明》。 2.指导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 重点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清明》。 难点 指导学生开展一次关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复习字词,默写古诗《清明》 1.听写字词,同桌互查。 2.指名学生背诵古诗。 3.默写古诗《清明》,教师随机抽查。 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1.导语。 同学们,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元日、清明节、重阳节。 但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远远不止这几个,同学们喜欢的传统节日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来 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去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观看视频,了解中华传统节日。 3.思考:什么是中华传统节日?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和凝聚,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节日。 4.播放幻灯片,举例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5.确定活动主题。 看过短片之后,你想对传统节日的哪方面进行研究?你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哪方面比 较感兴趣? 6.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7.教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板书: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8.制定活动方案。 (1)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2)教师讲解制定活动方案的要求。 幻灯片讲解:各小组商量一下,打算研究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 (3)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4)教师巡视,倾听并给予建议。 9.集体交流:交流、评价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60 10.小组按照制定好的方案开展活动。(教师相机指导) 11.教师小结: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就开展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了 相当深的了解,请同学们把你们了解到的传统节日告诉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吧。 古诗三首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围绕“传统节日”编排的,古诗中描写了各不相同的节日情景,紧 随课后,是一个关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活动。结合这两方面内容,我将三首古诗的教学 同时进行,第一课时安排读字和朗读,依照节奏和初步的感情体验去读,了解三首古诗写了 哪些传统节日,描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第二课时安排深入品味古诗,在品味过程中,再 次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同时将背诵古诗融入到两课教学中,反复呈现、 巩固诗句,让学生背熟。而在第三课时,我致力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将活动融入课 堂教学之中,指导他们有组织、有目的地准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参加、有效组织、合作协 调的能力,真正落实课标及部编教材的意图,让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让 语文成为学生走进社会的桥梁。 10 纸的发明 这篇课文介绍了纸的发展过程,由龟甲、兽骨、青铜器到竹片、木片到帛到丝绵到麻纸, 直到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制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 的纸。这种造纸术传到了世界各地,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 世界。 学生对于纸的发展过程知之甚少,因此课前要让他们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对纸的发展有 初步的认识。 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2.课堂中呈现大量纸在发展过程中的图片,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3.由小组交流“传统节日”的活动成果,导入本课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 促进作用。 61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交流展示传统节日的活动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珍惜纸、节约用纸的习惯。 2.了解古代造纸工艺,产生对祖国璀璨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重点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纸的发展过程。 难点 能说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纸,搜集有关纸的知识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 2 课时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小组交流传统节日活动的成果,商议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 重点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难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交流传统节日活动的成果 1.各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了解的传统节日及习俗,不重复只补充。 2.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讨论怎样展示活动的成果。 3.选取展示活动成果时方式最佳的小组,给予奖励。 二、质疑揭题 1.教师拿着收集的不同用途、不同种类的纸问学生:你们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吗?(学 生交流)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说一说,读完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想一想:什么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 献之一?谁改进了造纸术? 2.交流填空。 62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四、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学生学习“累、切、鲜”这三个多音字。 3.去掉拼音读一读生字。 4.认读词语。 5.小组内互相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主识字,将学文与识字相结合。 6.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录、册、洲”三个字的书写。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进行指导。 纸的发明 累 lěi(积累) lèi(劳累) léi(果实累累) 切 qiē(切菜) qiè(亲切) 鲜 xiān(新鲜) xiǎn(朝鲜) 10 纸的发明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填写图表。 2.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3.了解纸的家族,能说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重点 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难点 能说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指名读。 二、默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第 1 自然段:造纸术的贡献和意义。 第 2 自然段: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怎样记录文字。 第 3 自然段: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 63 第 4 自然段: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第 5 自然段:我国的造纸术对全世界的影响。 4.根据交流成果,完成课后习题。 5.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找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1.轻声读第 2 自然段,交流: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记录文字?都有什么特 点? (1)学生边读边画。 (2)全班交流。 材料 特点 龟甲、兽骨、青铜器 重 竹片和木片 笨重 帛 轻便、贵 麻 粗糙、不便书写 (3)师问:“龟甲、兽骨、青铜器”记录文字,文中没有写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你们 知道吗?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2.朗读第 3 自然段,交流:西汉时代人们用什么书写? (1)自读课文,边读边做标识。 (2)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麻纸的特点。 3.听老师范读第 4 自然段,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1)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以什么为原料? (2)课件展示: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所以这种纸又称“蔡侯纸”,它以树皮、 麻头、稻草、破布等为原料。 (3)这种纸有什么特点? (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4)回答: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交流: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 (1)学生交流。 (2)学生谈感受。 四、拓展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1.再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理解“伟大贡献之一”。 2.学生交流。 “之一”就是说只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发明对世界作出了伟大贡献 呢?它们又分别是谁发明的呢? 3.学生说说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具体是哪四个,并讨论交流这些发明的重要影响,从而 进一步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4.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纸的发明》,知道了纸的演变过程、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方法、以及造 纸术能传承下来的原因。请同学们回家后把学到的这些知识都说给父母听一听。 64 纸的发明 材料 特点 龟甲、兽骨、青铜器 重 竹片和木片 笨重 帛 轻便、贵 麻 粗糙、不便书写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原料易得、价格便 宜、传承至今 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因此上课伊始,我用近十五分钟的时间完成上节课所布置的 综合性活动,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再引导他们继续讨论, 怎样展示活动的成果,让综合性学习有布置,有落实,有展示。随后进入本课的学习。围绕 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我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再填写表 格,从而理清纸的发展过程。在学习第 4 自然段时,着力解决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 原因,借助蔡伦造出的纸的特点,轻易突破。在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相关内容后,我还对四大 发明进行了拓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11 赵州桥 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 动。课文不但写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 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 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高科技大桥层出不穷。站在这样的高度去审视一千四百多年前的赵州桥,也许学生很难 欣赏这座古桥之美。教学时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这一直观媒介,让学生体悟课文语言,体会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此外,向游客介绍赵州桥也是学生未接触过的,需要教师进 行指导。 1.激趣导入法。由于这篇课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更是一个难点,所以导入时首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桥形成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桥梁的 兴趣,再带入到课文中,使学生有兴趣深入去阅读理解课文。 2.插图结合法。为了突破学生在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难点,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 将课文中的插图与文本进行对照,这样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3.多媒体辅助法。借助多媒体辅助学生学习课文,出示书中所说的三种龙的姿态,引 导学生观察理解,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65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 3 自然段是通过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并正确 抄写这一自然段。 4.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段落,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美观”写赵州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所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 1.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 2.试着用一些词语,当好导游,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资料。 2 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一、赏图入境——观桥 1.用幻灯片呈现赵州桥的近远景图片。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想说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噢,有的同学已经把赵州桥的建筑特点看出来了。这节课,我们还要在课文里 学到赵州桥更多的特点。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音多读几遍。 66 2.采用自读、同桌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课文中讲得简单的地方,可以想象得更具体一些,还可以动手画一画。 2.汇报交流。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课文后的收获。 (1)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2)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3)朗读第 2、3 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3.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4.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1.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重点指出“爪”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读“zhǎo”。 2.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3.指导写字。 (1)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设、计、创 上下结构:省、县、举、智、慧 半包围:赵、匠、历 独体字:史、且 (2)学生写字。 (3)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赵州桥 历史悠久 雄伟 坚固 美观 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1 赵州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抄写第 3 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尝试当一名导游,试着用四个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重点 抄写第 3 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67 难点 尝试当一名导游,试着用四个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词语,写完后,同桌互相批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赵州桥》。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 1 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 1 自然段。 2.学习第 2 自然段。 (1)自由朗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交流)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 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语句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 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 计”?理解“既……又……”的句式特点。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①画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生朗读。第一遍朗读按 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画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 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既……又……”表示两个 分句是并列关系。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 2 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 3 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 3 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 3 自然段和第 2 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 3 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出示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 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 样。(①画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 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 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问: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通过描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的精美图案来突出赵州桥的“美观”。 4.学习第 4 自然段。 68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第 1 至 3 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 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 4 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理解和对“赵州桥是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你来当导游,回顾课文内容 1.师:同学们,虽然如今的桥远远比赵州桥美观、坚固、雄伟,但是在那个科学技术 并不发达的年代,我国的石匠就能造出这样雄伟、坚固、美观的桥,真让人敬佩古人的智慧 和才干。如今的赵州桥成了一处旅游胜地,许多中外游客来到这里,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怎 样向他们介绍赵州桥呢?老师给你们几个词语,请你们试着用这些词语来介绍赵州桥。 2.出示词语: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3.教师提示注意事项:介绍时要有自我介绍;介绍中要有适当的指示语;介绍结束后 要有温馨提示。 4.组内一个介绍,其他同学当游客,自评、互评。 5.全班交流,集体点评,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四、布置作业 1.将第 3 自然段摘抄下来。 2.和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赵州桥 影响:世界闻名——李春设计建造 特点 雄伟——长 50 多米宽 9 米多 坚固 桥下:有拱形大桥洞 桥身:有两个拱形小洞 美观——桥面:精美的图案 价值:历史遗产——人民的智慧才干 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是本文的写作特点。比如,课文在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 美观的特点时,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然后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法 具体说明。这样,使描述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教学中,我围绕这个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在读 中感悟,在读中品味。本课教学中我还将“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当成一次真正的情境创设, 在具体的介绍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围绕几个词语进行介绍,对于介绍中的注意事项我还是给 学生提示,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境创设之中,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实现语文学习的 实用性。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北宋的张择端画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绘画作品 《清明上河图》。文章先对《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 69 况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 河图》的历史价值。全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要从一幅古画中感受到历史价值和文化积淀还比 较困难,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 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 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生的情感是伴 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 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 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1.课前建议学生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2.可通过“合作探究”和“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 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方位合作方式,有步骤、按计划地学习课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4 个多音字。 2.能从第 2~4 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 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 《清明上河图》。 【过程与方法】 1.对照图反复读文,展开想象,小组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能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4 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的原因。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师:《清明上河图》摹本,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70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涌现出 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互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特别是要读准多音字。 3.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请简要说一说这幅画的名字、作者、年代、大小、画面内容及保存情况。 2.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上的人物有好几百个,栩栩如生,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 完整。 有____________的农民,有____________的船工,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意人,有 ____________的道士,有______________的医生,有____________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 人…… 4.了解课文,展开讨论。 (1)《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哪些行业的人物? (2)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 (3)桥北头发生了什么事? 5.学生读文、看图、想象,交流问题。 6.思考: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7.指名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历史悠久、画面传神、规模宏大,再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 古都风貌,所以名扬中外。 四、尝试介绍这幅名画 1.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与同桌互相介绍《清明上河图》。 2.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同学评价。 3.用简要的文字写下《清明上河图》的介绍词。 4.全班展示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九百年 人物 街市 (完整保存) 好几百个 热闹 传神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及其作者张择端的相关资料,上课让学 生围绕课题质疑。紧接着自主学习,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因此 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围绕“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 初步了解这幅画的内容,到这幅画上众多的人物,再到热闹街市的表现、桥头北的细节描写, 从而让学生明白原因。最后,让学生互相介绍《清明上河图》,意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及口头表达能力,介绍后可以尝试把介绍词写下来,并不做硬性要求。 71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借助标牌,在生活中识字。 词句段运用——对照流程图读一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 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话;读一读,思考所读文本的共同特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日积月累——继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 楚”这一写法,所以学生对这种写法已有了解,因此,能和同学一起交流。“词句段运用” 编排了一次口头表达和一次写一段话的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给予学生例子指导,学生 也能轻易完成。 “交流平台”要创设轻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识字加油站”可放手让 学生独立完成。“词句段运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大 胆说、大胆写。“日积月累”可配备课件、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2.认识 7 个生字。 3.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4.细读文本,想想文本的共同特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5.了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等中国传统文化。 【过程与方法】 1.创设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交流识字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起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认识 7 个生字。 2.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难点 1.总结“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2.仿写一段话。 教师:课件。 72 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回顾。 2 课时 1.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2.认识 7 个生字。 3.了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等中国传统文化。 重点 认识 7 个生字。 难点 1.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2.了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等中国传统文化。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课文中的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的。 《赵州桥》——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 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为了写清楚“街市的热闹”,写 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为了写清“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 下了很大功夫”,写了画上的人物数量及人物的身份。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一段话围绕一句话写,通常我们把这句话叫这段话的“中心句”。想要 了解一段话的意思,抓住中心句即可。 二、识字加油站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星期六,乐乐和爷爷一起去上街,他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场所名称,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读出场所名称。 税务局 档案馆 咖啡馆 阅览室 废品收购站 农贸市场 3.指名学生认生字。 4.同桌互相指读。 5.老师检查读。 三、日积月累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所说的“文房四宝”是指什么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课件:“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 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还叫作“文房四谱”“文房四 宝谱”“文房四士”等。 4.“雅人四好”又是什么呢? 5.学生猜测。 6.教师课件展示“雅人四好”。 73 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围棋和中国象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 些名门闺秀)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雅人四好”。 7.分别了解“花中君子”“中医四诊”的内容。 8.同桌互读。 9.教师运用课件出示一些与以上知识有关的故事。 语文园地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语文园地 1.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2.发现两段话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重点 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难点 发现两段话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词句段运用 (一)对照流程图读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 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1.回忆《纸的发明》一文中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制作过程。 2.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下面这段话。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 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 的纸。 4.上面这段话运用了哪些动词?(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5.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剪碎或切断 浸 捣 捞 晒 6.课件出示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等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做过哪些 手工活动。 7.看剪纸视频,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动作。 8.选择一种活动,在纸上把自己选择的手工活动的主要动作写下来。 9.根据所写的动作在小组内说一说活动的过程。 74 10.全班交流。 (二)读一读,想想下面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课件出示两段话。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 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 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2.指名读。 3.交流这两段话的特点。 这两段话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 1 段话连用五个“有的”,写出了街上“来来往 往、形态各异的人”;第 2 段话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出了栏板上精美的图 案。 4.提示学生观察一下标点符号。 5.学生仿照句子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学生已完成的作品,进行点评。 7.同桌互读作品,互相修改。 语文园地 剪碎或切断 浸 捣 捞 晒 在教学语文园地时,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 实践性和综合性,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勇于探究的品质。在 “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重温课文,从已有的感受和经验中引导学生感悟写法。 “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检查自学情况,适时指导学生,充分培养了学 生的自学能力。“词句段运用”有指导、有例子,便于学生轻易习得方法。“日积月累”辅 以视频、音乐、故事,帮助学生记忆,加深印象。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 蕴。这段时间,学生已经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节课就将为他们展示成果而 搭建平台。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和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已对传统节日有所了解,并通过 实践活动对传统节日做了研究和调查记录。因此,此次展示活动就有了充足的基础,学生学 习起来难度不大。 75 1.通过展示活动成果,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 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含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知识。 2.通过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 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知识与技能】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 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如上 网、查阅书刊、询问等)收集信息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 难点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 2 课时 展示活动成果,深入了解传统节日。 重点 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活动成果。 一、创设活动情境 1.师:还记得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古诗三首》吗?(指名学生背古诗。) 2.自由发言:这三首古诗分别描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 3.全班交流: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二、展示活动成果 师:同学们,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这段时间你们搜集了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简 单地说说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 76 1.了解规则。 (1)各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个同学搜集到的不 同的资料,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2)“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3)奖励办法: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张中国传统节日书签。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1)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2)组内评选:推选出“新闻发言人”。 (3)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3.成果发布。 (1)各小组“发言人”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 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2)其他同学根据各组“发言人”的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4.总结颁奖。 三、总结活动成果 中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受世界的关注,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也越来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请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和感受。(出示课件) 在 我 走 进 中 国 的 传 统 节 日 时 , 我 看 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我 走 进 中 国 的 传 统 节 日 时 , 我 听 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我 走 进 中 国 的 传 统 节 日 时 , 我 想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我 走 进 中 国 的 传 统 节 日 时 , 我 想 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传统节日的习俗就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它会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代代 相传。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77 重点 围绕“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突出传统节日的习俗。 难点 把传统节日的习俗写具体。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进行了汇报,归纳起来我们的传统节日 就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这些节日中你一定有一个自己最 喜欢的,把这个节日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写出来,也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 二、写作指导 1.写作内容。 (1)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 (2)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写作要求。 (1)要把过节的过程和故事写得具体、生动。重点抓住能突出节日意义和气氛的一两种 活动来写,其他的一带而过。 (2)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在这个节日里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 (3)写完后,认真读一读,修改习作。 三、佳作赏析 过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小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今年爸爸妈妈带我 到夫子庙看花灯,走进文德桥,映入眼帘的不仅有虎虎生威的虎灯笼,还有雪白的兔子灯、 吉祥的鸽子灯、金黄色的橘灯……真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把夜晚照得如同白天一样。 花灯展示中心更为漂亮,这儿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看都看不过来。看那桃灯, 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再看那虎灯,制 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这样,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就立刻展现在我们眼 前。再看那龙灯,追着宝珠上下翻腾,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观看的 人们情不自禁地喊:“龙活啦!龙活啦!”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啊!走出夫子庙,爆竹在空 中炸响,仿佛把天空炸开了一个洞,满天的星星从天空中一下子撒了下来。快看啊!远处五 彩缤纷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南京城外。 回到家里已是晚上十点左右,妈妈给我们每人煮了一碗汤圆。吃着香甜的汤圆,我体会 到了团团圆圆的亲情。 啊,元宵节,真快乐! 点评:本文小作者写了自己过元宵节的情景。文章虽短,但对花灯生动而详细地描写, 体现了作者观察的敏锐与细致,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字里行间始 终洋溢着快乐,读后令人身心愉悦、舒畅。 四、学生习作 五、总结提升 完成习作后,小组内互相读一读,推荐优秀习作,办一期“传统节日”专栏。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1.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 2.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78 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 思想精华。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综合性学习。在成果展示中,我借助“推选新闻发言人”的 活动检验小组活动成果,并为开展得好的小组颁奖。在写过节的过程这一环节时,我没有给 学生过多的限制,只是用一篇例文稍作引导,让学生自我创作,写出真实感受,再将本次习 作中较好的习作收集起来,办一期专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花钟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 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列举 了牵牛花等 9 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 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 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1.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又非常喜欢的植物,但是学生们仅仅是喜欢看、喜欢养, 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去真正的观察过花和花的开放时间,学生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 绝大多数学生需要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来认识文中提到的各种花,了解花的开放,所以教师 需要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学习。 2.三年级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说出语段的大意对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 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语段大意。 1.以情境为手段,利用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了解花的特点。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 文内容,画出喜欢的句子。 2.课文思路清晰,语言优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在读 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训练语感。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能说出自然段的大意。 4.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学了《花钟》以后,可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引导 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 1 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 1~2 自然段的大意。 4.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说说语段的大意。 79 2.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 1 自然段。 3.学习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体会不同句式的生动及优美。 难点 1.默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能说出这两段话的大意。 2.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教师:生字词卡片,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的开花时间。 2 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默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 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 一、引入课题,质疑 1.课件出示配乐朗诵。 绽 放 清晨的花儿,带着露水, 翻着洁净的花瓣儿望着我, 它们只在静静地绽放, 绽放它们所有的美丽与娇媚, 自行吐露所有香馥的心事。 因为它们, 这些精灵, 让这个世界一下子柔和妩媚起来。 2.师: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们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学们, 今天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体验花儿带给我们的神奇与快乐。 80 3.出示课题,学生质疑。(预设:“花钟”指什么?为什么叫“花钟”?……) 4.教师小结。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藏着呢,我们一块儿去寻找吧。 二、整体感知,读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同桌互相听 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情况,随机抽取某个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3.想一想,“花钟”指什么?快速扫读课文,选择正确的表述。(课件出示) (1)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2)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 成花的“时钟”。 (3)每天二十四小时都会有各种花开放。 4.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5.师:哦,我们已经知道了,“花钟”原来是指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 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学生组织语言回答。 三、默读课文,说意 1.学生默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段话的大意。 2.小组同学合作讨论。 3.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指导,若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大意,可引导他们找出这两个 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来概括大意。特别是第 2 自然段,有同学会直接用第一句来概括,教师适 时点拨:问句不能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要对这个问句稍作修改,修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的 时间不同的原因。 4.教师小结。 第 1 自然段大意: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第 2 自然段大意: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 四、指导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写法。 (1)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指生认读,交流写字经验。 (2)教师范写“醒、修、建”,重点指导这几个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花 钟 斗 芬 芳 内 醒 寿 苏 强 示 昆 修 建 组 13 花钟 81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 1 自然段。 2.学习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体会不同句式的生动及优美。 3.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 1 自然段。 2.学习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的开放,体会不同句式的生动及优美。 难点 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 一、画面展示,说花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花钟的由来,还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请看画 面,尝试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花儿是怎样开放的。 画面一:开放的牵牛花,运用书本语言,说说如何开放。 画面二:开放的蔷薇花,运用书本语言,说说如何开放。 画面三:开放的午时花,运用书本语言,说说如何开放。 …… 二、欣赏语言,积累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 1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来。 2.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紫 茉莉、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3.出示这九种花的图片,将花名与图片一一对应。 4.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开花呢?请找出相关句子来说一说。 5.再读第 1 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的,并完成课后 习题第三题。(学生交流,指名学生完成此题) 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三题的答案: 蔷薇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欣然怒放。 紫茉莉苏醒过来。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昙花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6.朗读背诵。 (1)这么美丽的语句,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小组合作背诵,看哪一组背诵得最快。 三、品读课文,表达 1.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 2 自然段,请大家默 读第 2 自然段,找到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学生回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昙花: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灼伤)。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适应了 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开放)。 4.教师补充一些材料。(课件出示配音画面。) 82 有人这样做也能够使昙花白天开放,在其花蕾长到 6~9 厘米时,进行白天遮光,让它 处于黑暗环境。晚上 7 时开始用电灯照明(100 瓦灯泡),给予充分的光照。大约经过 4 至 5 天的昼夜颠倒处理,即可使其由夜里开花转向白天开花。此外,还能延长其开花时间。 5.还有的花,需要经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 的时间相吻合。举一个例子:靠蛾子传粉的植物会在晚上开花,花瓣都为白色,并带着浓郁 的香味,以吸引蛾子。至于那些依靠风来传授花粉的植物,它们就不分昼夜地开花了。 四、总结拓展,练笔 1.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明白了不同的植物的开花时间以及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课文只是向我们展示了几种花儿的开放时间,下面老师再向大家介绍几种。 2.课件出示: 蛇麻花在凌晨三点左右开花, 清晨四点前后,羊须草展开了笑容, 清晨六点龙葵花开了, 蒲公英则在早晨七点才开花, 到了中午十二点,太阳花绽放出了鲜艳夺目的花瓣, 傍晚六点,烟草花送来了缕缕香味, 月亮升上了天空,晚香玉又飘来阵阵香味…… 3.请大家仿照第 1 自然段和老师出示的例子,写一写其他的花。 4.学生写话,教师相机指导。 花 钟 蔷薇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欣然怒放。 紫茉莉苏醒过来。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昙花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教学本课时,我注意把积累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小组的合作学习,如探究“不 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互换思维,拓展思想。 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练笔这一环节,我还进行了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让语文学习积累、运用过程更具有实效。 14 蜜蜂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 做的一次有趣的试验,最后发现 20 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 15 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它们 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课文叙述线索清晰,情节完整,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字 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蜜蜂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小昆虫,应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是学生并没有 83 真正地去研究过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地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通过学习激起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课前可让学生留心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2.要指导学生开展分层次默读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 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试验的过程。 3.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性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4.借助课后编排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学完本课后阅读《昆虫记》这本书。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试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以边读边思边圈点的方式学习本课。 2.读句子,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 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难点 1.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2.读句子,注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教学课件, 蜜蜂的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预习课文。 2 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84 难点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 究昆虫世界的奥秘。 2.(课件出示蜜蜂图)师:这只来自昆虫世界的可爱精灵是谁?(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 书课题:蜜蜂) 3.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对象就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4.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 1 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 1 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呢?(理解“听说”) (3)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不轻信,不盲从,追求真理,讲事实。) 2.学习第 2 自然段。 (1)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没有迷信、盲从别人的结论,而是自己动手 做了一个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请同学们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 思考: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 (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做试验的词语或句子。 (3)说一说。谁来当解说员,把试验的步骤说给大家听?为了说得更清楚明白,请用 “先……然后……最后……”来说。 (4)试验的步骤我们都清楚了,但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呢?请小组再次进行讨论。 (5)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汇报一下?汇报时,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课件相机出示: ①捉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的蜜蜂——便于观察。 ②给蜜蜂做上记号——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分开。 ③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④从四公里外放飞——路远使试验更准确。 (6)从这些做法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考虑周到、做事严谨、思考全面的 人。) (7)蜜蜂放出来以后,作者看到了什么,又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出示句子: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①为什么说“二十只左右”,而不是说“二十只”? (作者捉蜜蜂时只有大概的数目,所以用上“左右”,这样使表达更准确。) 85 ②学生自己体会“好像”和“大概”。 (作者只是猜测,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所以作者用上“大概”和“好像”。) ③除了这些词语,句子中还有哪些词语也用得很准确? ④学生交流“几乎”。(蜜蜂挨地面很近,差不多触着地面,但实际上并没有触到。)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 蜜 蜂 听说→做实验 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14 蜜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是怎样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 3.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是怎样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 难点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复习导入 1.指生认读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第 3~7 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 3~7 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挑战读,师生点评。 2.快速扫读课文,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两点四十分、至少有十五只) 3.体会加点词的准确性。 (1)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作者写出了准确的时间。) (2)你还能从这几个自然段中找到类似的语句吗?(学生交流,教师指名说,课件出示句 子)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86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 (3)学生交流出示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你在途中可能 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小组内交流。 (4)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 (5)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6)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 辨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段,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时的心情 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 无误地回到了家”时,语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小组内交流体会。 4.学生汇报。 5.学生表演读小女儿和作者说的话,师生点评。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 3~7 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还有没有 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或同桌互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1)现在你知道法布尔这次实验的结果了吧,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2)对于法布尔所说的话,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想交流吗?相机读一读课后的“资料 袋”。 (3)读了法布尔的话,同学们也许对曾经确定的问题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 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再次去证明这些问题,好吗? 五、分析字形,练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教师范写“辨、跨、途”,强调写法。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4.学生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和不足。 六、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七、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87 蜜 蜂 辨认方向 能力强 遇到问题 实验求证 得出结论 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让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新课程 认为,对课程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相同。每一个人都在重新解读课程,把课 程给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课程。教师是课程的二度开发者,学生也应该是课程的最终创造者。 所以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和建设文本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感悟文本,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 感受。本课是一篇科普文章,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到底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 验:将 20 只左右的蜜蜂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四公里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 它们能否回到蜂窝。通过实验,得到蜜蜂有一个识路的本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项实 验,教学中,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法布尔实验的步骤,通过小组讨论,当解说员,给出 顺序词语让学生清楚步骤。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引 导学生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15 小虾 《小虾》是一篇描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文章通过对“我”观察到的小虾吃食、打架 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这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 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开展。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 性。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将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 3.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字词,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说出第 3 自然段的大意。 3.能摘抄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可爱、有趣,培养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88 重点 1.认读本课字词,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难点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虾图片)这个可爱的小生灵是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课题:小虾。 3.生质疑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关于小虾的什么呢?(学生交流) 二、自读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先画下来。 2.出示词语,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1)同桌互读。 (2)全班“开火车”读。 (3)指名部分同学读词语。 三、学习课文 1.梳理课文内容。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们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 (2)按自然段梳理内容: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小虾的什么知识? 2.了解小虾的外形。 (1)快速默读第 1~2 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虾外形的句子。 (2)指名一个学生读自己画的句子。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虾的样子。 (4)男女生分组读句。 (5)出示课件,口头填空检查学习效果。 (6)出示两种小虾的图片,指名学生分辨。 3.学习第 3 自然段,感受小虾的有趣。 (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体现小虾有趣的句子。 (2)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读体现小虾有趣的句子。 (4)画出描写小虾动作的词,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5)齐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小虾的有趣。 (6)出示课件,小结,点明中心句。 4.理解课文第 4~6 自然段,总结作者观察小虾的方法。 89 (1)学生独立默读课文第 4~6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告诉了大家什么? (2)指名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回答。(师及时点拨、指导)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观察小虾的? (4)小组内先进行交流,再指名学生回答。 (5)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板书。 思路:从生活环境、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的。 5.回忆课文,说说作者都写了小虾哪些方面的内容。 6.如果请你来写一种小动物,你会从哪些方面写?(指名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 小 虾 样子 有的通体透明 有的稍带灰黑色 有趣 荡来荡去 互相追逐 紧贴住缸壁 生气 舞动腿 搏斗激烈 休息 喜欢钻到石块下面 产卵 圆圆的 教学本课时,我按照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倡导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每个自然段介绍了小虾的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第 3 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继续训练学生借助一句话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及观察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积累课文中描写细致生动 的语句,丰富学生的语言。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这次习作是将自己做过的小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写之前,可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 主要信息。写的时候,为了把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可以用上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式,还可以 写一写自己做实验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学生学了本单元课文后对于怎样做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在学习《蜜蜂》这篇课 文时,已对实验有初步感知,了解到实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实验目的”“实验过 程”“实验结论”。但对于没有实验经历的学生来说,这次习作犹如“无米之炊”,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动手,尝试用实验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困惑。 1.课前可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实验。 2.回忆课文《蜜蜂》,学习作者实验的方式。 3.指导学生先填好表格,再进行习作。 90 4.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次习作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如实验过程的顺序,实 验过程中用词的精确等。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 1.细心回忆实验过程,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2.恰当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培养学生按照一定条理写作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习作的乐趣。 重点 回忆做过的一项小实验,写一写实验过程。 难点 写清楚实验过程,并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 教师:课件,精选小实验的视频。 学生:做一项小实验。 2 课时 91 1.细心回忆实验过程,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2.抓住细节将小实验写得生动、具体。 重点 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 难点 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的变化。 一、回忆《蜜蜂》,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还记得法布尔做的关于蜜蜂的实验吗? 2.指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条出现。 出示课件: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 二、交流分享,自己做过的小实验 1.理解“小实验”中的“小”。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2.学生交流自己做过的小实验。 三、观看小视频,说内容 1.教师播放做小实验的视频。 2.学生仔细观察,按照“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说一说小实验的 过程。 3.交流:这项实验的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别是什么? 4.整个实验中,实验人的言行、神态及你自己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四、出示表格,回忆自己做过的小实验 1.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回忆自己做小实验的过程。 2.根据表格,在习作本上简要写一写。 3.同桌互相交流。 五、出示要求,完成习作 1.出示温馨提示: (1)根据图表,完成本次习作。 (2)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写清楚实验的经过。 (3)把自己做实验的心情及有趣的发现也要写出来。 2.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写清楚实验过程、做实验时的心情和实验中的有趣发现。 92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1.挑选优秀的习作进行点评。 2.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重点 互评习作。 难点 学会修改习作的方法。 一、师生共同交流习作 1.指名学生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引导学生从是否写清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是否写出人物的言行、神态及心情变 化等方面发表自己的建议。) 2.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推荐优秀片段或者全文,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三、修改作文 四、学生誊写作文 五、佳作赏析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儿子不小心把一个熟鸡蛋和几个生鸡蛋混在了一 起,他没有办法把熟鸡蛋挑出来,心里很着急。爸爸下班回来,知道这件事后,便拿起鸡蛋 一个一个地在桌上转起来。开头几个鸡蛋都没有旋转,直到转到最后一个,鸡蛋突然旋转了 几圈。爸爸便指着这个鸡蛋对儿子说:“这个是熟鸡蛋。”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疑惑不已。于是我决定亲自来做做这个实验。 我先煮了 3 个鸡蛋,又随手拿了 3 个生鸡蛋,接着我把生鸡蛋直立在桌面上,轻轻地松 开手,只见它迅速往前一滚,“啪——”地一声滚下桌子,摔得“粉身碎骨”,流出黏稠的 蛋清,然后我拿起熟鸡蛋,把它直立在桌面上,转了几个圈,速度越来越快,最后猛一松手, 呀,鸡蛋转起来了,像旋转的陀螺,我的手随着它转动的方向移动,等到它停下来,我两手 一捧,完美地将这个鸡蛋抓住。接着,我又重复了上述行为,发现结果完全一样。 于是我得到了一个结论——生鸡蛋和熟鸡蛋是有区别的。生鸡蛋里面的蛋黄、蛋白都是 液体,当鸡蛋旋转的时候,不会跟着蛋壳转,鸡蛋自然就转不动了。而熟鸡蛋的蛋白和蛋黄 都凝结在一起,是一个整体,旋转的时候,就可以一起转。 今天这个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不过,我还得为自己 的成功付出一个代价——把地板擦干净。看来,成功的实验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呀。 点评:这篇作文趣味十足,开篇先说听到一个故事,由听到的故事引出了疑问,在一连 串的疑问中,引出下文实验的过程,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文中还引经据典,增强了文学性; 93 结尾处更是升华出了人生的哲学。语言风趣,哲理中又充满了趣味性,理性中不失幽默。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自评——互评——修改习作 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 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本次习作教学,我通 过“回忆——举例——提示”,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清楚 实验过程,并在写实验过程中写出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发现等。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能仿写语段;读文本材料,认识表示对 调和表示移动的修改符号,并运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语段。 日积月累——读背古诗《滁州西涧》,了解诗意,感悟诗境。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学生在之前的课文学习中已经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 法,能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共同分享。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爱提问、爱思考。修 改符号学生也学会了几种,但运用起来不算很熟练,需要教师指导。对于古诗学生比较感兴 趣,教师只需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给予指导。 “交流平台”可给出具体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训练。“词句段运用”要注意保护学生的 天性,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主动提问;复习三上学过的修改符号及掌握本园地中的修改符号, 引导学生诊断病因,熟练运用。“日积月累”可配备课件、视频,引导学生感悟诗境,体会 诗情,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 2.针对现象,大胆写出自己的疑问。 3.掌握表示对调和移动的修改符号,并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4.读背古诗,感悟诗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修改符号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两种修改符号及修改语段的方法。 2.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4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习惯。 重点 1.交流“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 2.读背古诗《滁州西涧》,了解诗意,感悟诗境。 难点 认识表示对调和表示移动的修改符号,并运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语段。 教师:课件。 学生:复习修改符号,收集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 2 课时 1.交流“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 2.读材料,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重点 交流“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 难点 读材料,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段,引导学生概括文段大意。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 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第 1 句就是这段话的关键句,可直接作为文段大意。)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 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 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 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 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第 1 句就是这段话的关键句,可直接作为文段大意。)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 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 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 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 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第 1 句是关键句,但不能直接概括大意,要稍作修改。) 2.学生交流: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 95 (1)找关键句。 (2)改造关键句。 3.通过刚才出示的例子,想一想,关键句的位置在一段话的哪个地方? 二、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 1.出示语段。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 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自读语段,思考语段的特点。 3.学生交流语段的特点。 4.教师小结:这两段话的作者都是善于观察、爱提问题的人。这两段话都是先观察现 象再提出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 5.出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思考。 6.学生就图片提问、口头表达。 7.学生仿写。 8.全班交流,评价。 语文园地 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①找关键句;②改造关键句。 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语文园地 1.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语段。 2.朗读古诗,感悟诗情,背诵古诗。 重点 朗读古诗,感悟诗情,背诵古诗。 难点 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语段。 一、词句段运用 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1.导入。 请学生将课外收集的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在全班汇报,提高学生对修改文章重要性 的认识,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修改符号。 96 3.学习两种新的修改符号。 表示对调 表示移动 4.出示语段。 5.交流语段中的错误及已经使用的修改符号。 6.仔细读,想想语段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修改,用什么修改符号修改。 (1)第 1 句把“他”改为“它的”。 (2)第 3 句语序颠倒,运用“对调符号”,将“轻轻点了它一下”和“用一根小棍”调 换顺序。 (3)第 4 句,在“它”的后面增添“把”字。 (4)第 5 句,将“过”和“身”调换顺序。 7.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 二、日积月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风景图)师:茂密的树林,鸣叫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 这幅美景被我们的诗人看到了,他用十四个字把这幅美景写进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 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2.知诗人,解诗题。(学生交流,指名说,师补充) 3.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第一、二句。 ①诗的前两句写出了什么?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到一个碧草丛生、涧水奔流、鸟鸣深 林的清幽境界。 ②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③师小结:寥寥十四个字,诗人将茂密的树林,鸣叫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 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于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第三、四句。 ①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②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的时候,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 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有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 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 《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6.学生将古诗摘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语文园地 97 表示对调 表示移动 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教学的一个总结、复习。园地中的模块之间属于平行的关系,因此 教学起来会略显枯燥。为了改变这种枯燥,教学中,我运用了较多的图片、视频、音乐、故 事,力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词句段第一部分的学习中,我给 予学生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图片、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一写,学生脑海 中有了具体的问题场景,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在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时,我引导学生 复习三上所学过的修改符号,再学习本次学习的修改符号,掌握了修改符号,再对文本进行 修改,学生才不会觉得困难。 16 宇宙的另一边 本文写的是“我”对宇宙另一边的秘密的一系列猜想,并且这些猜想都是立足于生活实 际,从“我”的视角和“我”所经历的一切来展开的,所以使本课的想象合理而新颖,充满 童真童趣。 神秘莫测的宇宙一直都是学生们好奇、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本课充满神奇的想象、贴 合生活的场景、新奇精彩的描述、天真活泼的语言……一定会让学生沉浸其中,参与其中, 并由此想象出关于宇宙另一边的更多、更新奇的秘密。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喜欢新奇事物的阶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宽松、 愉悦的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想象的神奇、语言的优美。然后顺势而为,引导学生 交流自己的奇妙想象,并仿照课文内容写下自己的想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 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话说出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感受文中的“我”大 胆而神奇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大胆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相互讨论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 98 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使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追问的学习习惯。 重点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0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难点 想象宇宙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和同学交流,看谁的想法更奇妙、更有趣。 教师: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读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理清课文结构,感受作者想象的神奇。 一、赏图入境,交流导入——宇宙 1.用幻灯片展示宇宙的图片。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都想到了什么?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宇宙呢? 2.学生交流。 3.师:看来,同学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都充满了好奇,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 走进课文去感受宇宙的神奇吧! 二、自读课文,指导识字 1.请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结合工具书或问老师、问同学,读不通顺的句 子反复多读几遍。 2.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展示交流: (1)指生认读生字。 (2)小组内“开火车”比赛。 (3)“顺风耳”比赛。教师读词语,学生在生字表中指出这个词语中出现的生字。(课件 出示) 4.讨论交流,理解难懂的词语。 (1)浩瀚:浩瀚:形容广大或繁多。 99 (2)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3)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4)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5)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6)拜访:敬辞,访问。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全班交流课文内容。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关于现实的描写?哪几个自然段是作者的想象? 3.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自然段。 4.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奇妙的事情?你觉得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新奇有趣、想象丰 富? 四、指导写字,正确书写 1.自读生字。 2.和同学交流写这些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3.书写指导。 “秘”右部是“必”,不要写成“心”。 “栋”右部是“东”,不要写成“ ”。 “铃”右部是“令”,不要写成“今”。 4.学生用手在桌上临摹。 5.展示书写。 宇宙的另一边 宇宙的另一边→这一边的倒影 淌 秘 密 栋 梯 铃 乘 绪 篇 越 16 宇宙的另一边 第二课时 1.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2.想象宇宙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相互交流,比比谁的想象更奇妙。 3.尝试用文中的句式将这些秘密写下来。 100 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难点 想象宇宙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尝试用文中的句式将这些秘密写下来。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跟随课件听写、校正。 二、细读课文,说说秘密 1.师问: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场景? 2.学生交流。(趴在窗台上、早上上学、上课铃声响、下课了) 3.师:在这些地方,作者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呢?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4.指名学生读所画的部分。 5.交流秘密。 ●课件出示文字: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 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1)齐读句子。 (2)师生配合读。 (3)师:同学们,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谁?他又在做什么呢? ●课件出示文字:那个孩子是另一个我吗?当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的时候,他是不是 正把作业本放回书包?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的时候,他是不是正下楼去?当我趴在窗台看着 星空的时候,他会不会也趴在窗台,看着星空,想着我呢?我们的目光会在哪里相遇? (1)指名读。 (2)学生互相评价。 (3)师:这一自然段中共有几个问号?这个孩子和“我”的行为是怎样的呢? (4)师:你会怎样回答作者的这些问题呢? ●课件出示文字: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 夏天下的吗?在宇宙的这一边,太阳从东方升起;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从西边升 起的吗? 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 者像人一样行走? (1)师生配合读,师读分号前的句子,生读分号后的句子,感受句式特点。 (2)交流句式。 (3)一起有感情地再读这部分内容。 ●研读 7、8、9 自然段。 (1)自读这三个自然段。 (2)师:从这三个自然段中,你又发现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3)学生交流。 ●研读第 11 自然段。 (1)“我”告诉了同学们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2)围绕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101 三、展开想象,书写秘密 1.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文中所提到的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板书。 3.师:宇宙的另一边有这么多的秘密,除了这些,它还会有哪些秘密呢?请同学们仔 细地想一想。 4.学生交流秘密。 5.师:同学们,你们想把这些秘密也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吗?让我们一起仿照文中的句 式把这些秘密写下来吧! 6.请写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想象。 7.评一评谁的想象更奇妙。 四、拓展阅读,体验神奇 本文中的一系列想象是不是新颖而有趣呢?想要再次体验一番这样的神奇吗?那就去 阅读更多相关的书籍吧,如《风居住的街道》《我想养一只鸭子》《星星小时候》等。 宇宙的另一边 这一边 另一边 拿出作业本 放回作业本 爬楼梯 下楼梯 冬天下雪 夏天下雪 太阳从东边升起 太阳从西边升起 石头没有生命 石头像花朵一样开放、像人一样行走 出门向左 出门向右 上语文课 上数学课 加法、乘法、写风的习作 本文中的想象大胆新奇,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读,引导学生 感知文本,感受想象力的神奇。同时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品味语言的优美,感受其间洋溢的 童真童趣。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读为主,让学生领略奇妙的想象,感知句式特点,提升语文 素养。同时,我也特别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敢想、敢说,并指导学生模仿课文 写一写自己的想象。借助这个小练笔,将学生积蓄已久的想象从笔尖倾泻下来,让学生写下 自己的独特想象,从而发散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因贪玩不想吃饭,坐在树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结果真的变成一 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的故事。这篇课文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那个玩得正开心不想 回家吃饭的孩子多像生活中的自己呀。作者将人与动植物间的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 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不同生命间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 102 文中小作者的经历是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的,因此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喜欢读这篇课文。 而本文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是学生喜欢的。这篇课文会如同一块磁铁吸引着学生走进文字,触 及那些存在于我们脑海里的奇思妙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 说,更不必过多的进行讲解分析。本课充满神奇的想象色彩,生硬的讲解会肢解文本的美感, 因此教学要以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为主,师生在朗读中进入英英的想象世界,去探寻一个孩 子创造的神奇世界。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读写重点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感悟想象的神奇。 2.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想象的神奇,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重点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读写重点词语。 2.自由表达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难点 畅想自己会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03 一、卡通人物,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 (会七十二变) 2.师:对,其实不光孙悟空会变,有些小朋友也会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读一个 小朋友变成了一棵树的故事吧。 3.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读,正音。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赛读。 4.把这些词语带入到文中,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通顺。 5.指导学生朗读。 如:“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将“真”强调读。 如:“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读出惊奇的语气。 如:“唉,变成了树真麻烦”,强调“唉”和“真”。 ……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 2.学生交流。 3.指名说,相机让学生明白作者想象的奇特。 四、指导写字 1.学生齐读生字。 2.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3.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伙伴的样子的呢?自由交流。 4.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5.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并范写“狐、零、继”等字。 6.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书写工整的字。 我变成了一棵树 状 狐 狸 丁 零 巧 克 肠 继 续 抬 麻 烦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104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2.表达交流,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重点 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难点 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哪些奇妙的事。 一、 复习导入 1.课件展示图片:英英的身上冒出了许多小树枝,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读。 二、细读课文,品味神奇 1.学习第 1~3 自然段。 (1)自由读第 1~3 自然段,说一说英英此时的想法。 (2)指名读,读出妈妈的语气。 (3)师:这样的情景你遇到过吗? (4)学生交流。 (5)师:是呀,谁都不希望自己玩的时候有人来叫你吃饭。因为树不需要吃饭,所以英 英就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 2.英英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呢?默读课文第 4~20 自然段,画出自己 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内容。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 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鸟窝的形状多,鸟窝还会跳舞,非常神奇。)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 以住进来。 (英英富有爱心。)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英英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 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教师和学生一起啧吧啧吧嘴巴,体会小动物吃东西时的“津津有味”。) ◇“咕噜噜……”“咕噜噜……” (英英其实肚子饿了,因为想玩,所以不想回家。) ◇“咦……可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 …… “唉……都不知道。”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每个小动物都对水珠有不同的想象。问学生“水珠”是指什 105 么?) 4.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 (1)妈妈说了什么? (2)妈妈是怎样知道“我”的秘密的? (只有妈妈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展开想象,让奇妙的故事继续上演 1.师:英英变成了一棵树后,和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那是一幅多么和谐,多么友 爱的画面。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呢?想一想, 和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生共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幅画。 我变成了一棵树 鸟窝 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 教学本课时,我没有过多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而是将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朗读、默读, 从而感受灵动的文字和美好和谐的画面。指导学生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这一环节,对于学生 的想象,我及时肯定,虽然学生的表达远比不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和离奇的情节,但每一个想 法都是他们创造力的展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 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我想,想象应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不能用完美的标准 为学生的想象打分,只要他们能够说出来,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短句,都是这堂课中闪光 的成绩。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是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收获,分享阅读想象文章的心得,看他人想 象的天地,再让自己的想象也天马行空起来。“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题目,随意在纸上按 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画得新奇。选一个开头,展开 想象,一起接龙编写故事。在这样的想象练习中,让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异常活跃的空间。 神奇的想象,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想象的乐趣。他们明白在想象 的世界自己无所不能,所以他们乐于交流,乐于想象,愿意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 “交流平台”让学生先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再来进行交流;可先分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初试身手”要为学生搭建平台,不要限制想象的内容是否精彩,只要表达,就要给学生以 鼓励。 106 【知识与技能】 1.能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2.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 【过程与方法】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事物进行合理的想象,发现想象的乐趣。 重点 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能就“想象”这一话题和同学交流。 难点 能任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接龙编写故事。 107 教师:课件,印泥。 学生:梳理本单元自己的学习收获,准备一张白纸。 1 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首诗。 课件出示: 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 它使我想起, 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 总是断断续续的, 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2.爸爸的鼾声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感觉真有意思。 5.我们再来看一首诗,大家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 我做了一个捉月亮的网, 今晚就要外出捕猎。 我要飞跑着把它抛向天空, 一定要套住那轮巨大的明月。 第二天,假如天上不见了月亮, 你完全可以这样想: 我已捕到了我的猎物, 把它装进了捉月亮的网。 万一月亮还在发光, 不妨瞧瞧下面,你会看清, 我正在天空自在地打着秋千, 网里的猎物却是个星星。 6.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它和第一首诗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首诗完全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想象世界,第一首诗还有真实的事物:爸爸的鼾声。) 7.回忆本单元课文,议一议,课文中哪些地方想象比较奇特?想象能帮我们干什么? 8.你喜欢想象吗?你能想象吗?请跟随老师进入想象的乐园,让大家都来看看谁的想 象最奇特。 108 二、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 1.教师拿出印泥,让学生在纸上留下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数量 不限。 2.学生画一画,写上自己所画事物的名称。 3.幻灯片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评选最奇特的想象。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写故事。 1.选一个开头,小组同学接龙编故事。 2.小组成员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适时评价。 3.布置作业。请每个小组把各自接龙编的故事写下来或者画下来,放在班级展示栏中 共同欣赏。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 爸爸的鼾声 捉月亮的网 本节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中享受种种乐趣。课堂中,我用两首 充满神奇幻想的儿童诗让学生进入神奇的想象世界。通过读诗、比较,让他们感受想象世界 的奇特。“初试身手”通过按手印的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龙编写故事没有特别的要 求,只是让学生在小组内选一个开头自由编故事,因为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这 项教学中我打破常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故事,让他们敢想、敢说。随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编 的故事画一画、写一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习作:奇妙的想象 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奇妙的想象”,要求学生根 据给出的题目想象故事,并把故事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分享。习作前,“习作例文”的学习 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习作素材。引导学生跟随习作例文进行说写训练,习得写作方法,再进 入习作,习作就变得容易了。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和“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的学习,学生已逐步掌握了写想象作文的 方法,在习作课中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有兴趣投入到本次习作中。 1.教师要为学生大胆想象铺好路,搭好桥,课前可推荐一些想象故事给学生读。 2.用好“习作例文”,指导学生从例文中习得写作方法。 3.运用好习作中所提供的各种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目,说关于想象的故事。 【知识与技能】 109 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3.能欣赏同伴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想象作文的方法。 2.通过独立习作及互相修改,培养学生思考和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想象的乐趣,感受想象的神奇。 2.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重点 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指导学生通过“习作例文”学习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展开幻想写一个想象故事。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 2 课时 1.学习“习作例文”,并就例文内容展开想象,习得写作方法。 2.结合给出的题目,大胆想象,展开幻想写一个想象故事。 重点 学习“习作例文”,并就例文内容展开想象,习得写作方法。 难点 结合给出的题目,大胆想象,展开幻想写一个想象故事。 一、畅谈梦想,导入“习作例文” 1.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梦想? 2.学生交流。 3.(出示铅笔的图片)师:这只铅笔也有梦想,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梦想呢?我们一起去 看一看吧。 二、自读《一支铅笔的梦想》,感悟铅笔的梦想 1.学生自读例文,画出铅笔的梦想。 2.交流铅笔的梦想。 (溜出教室,到山坡上萌出嫩嫩的芽儿、开出漂亮的花儿;跳进荷塘里,撑起阴凉的伞; 躲到菜园里,长成长长的豆角、伪装成嫩嫩的丝瓜;来到小溪边当船篙、木筏;跳到运动场 上当撑竿、标枪。) 110 3.想一想,这些梦想中的事物与铅笔的什么相关?为什么? (铅笔的形状。因为这些梦想中的事物都是细长的。) 教师相机板书:想象自然合理 4.再读,说一说铅笔想去哪些地方? 5.学生交流。 (山坡上、荷塘里、菜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 教师相机板书:想象具体生动 6.思考:铅笔为什么想为小松鼠当撑竿,为小猴子当标枪呢? (因为想帮他们夺得运动会的奖牌。)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相机板书:想象文字优美 8.仿照例文说一说铅笔还有什么梦想。 三、学习《尾巴它有一只猫》,体会新鲜有趣的想法 1.读题目,引导学生质疑:猫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 2.自读课文,画一画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说法。 3.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想象新鲜有趣 4.结合例文后的题目,说一说自己还想到了哪些新鲜有趣的说法。(全班交流) 四、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说一说 课件依次出示书中的题目,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题目后自己想到了什么故事。 五、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1.学生选择材料,可从课本中选取一个题目,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然后开始构 思故事情节。 2.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故事情节是否合理?其中的说法是否新鲜有趣?请同学帮忙 提建议。 六、学生动笔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学生写完后,相互修改习作 写完后,可以与同桌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习作:奇妙的想象 想象 自然合理 具体生动 文字优美 新鲜有趣 习作:奇妙的想象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习 作的自信心。 111 2.指导学生观察优秀习作,能说出好在哪里。 3.交流完习作后,能和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收获。 重点 讲评习作。 难点 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 及评价。 一、导入 师:大家的习作都完成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评改吧。 二、独占鳌头 1.指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写得好的部分,并说明好的理由。 2.学生评议。 3.小组交流。 三、佳作亮相 1.欣赏第一篇作文。 (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作文,请同学们自由读,思考:你觉得这篇作文好吗?好 在哪儿?(出示学生的作文) (2)学生交流,说说好在哪儿。 (3)颁发“作文明星”奖。 2.欣赏第二篇作文。 (1)指名读作文,请大家认真倾听,看看这篇作文又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可以把 给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深深地记在脑海中。 (2)交流,指生谈自己的想法。 (3)颁发“作文新星”奖。 四、点石成金 1.师:虽说同学们都非常用心,但作文里还存在一些小缺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篇 作文。(出示相关例文)请同学们自由读,思考:这篇文章的优点有哪些?哪儿还需要改一改? 2.学生交流。 3.学生拿出练习纸修改。 4.指名评改。 五、修改展示 1.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一定要重视对习作的修改,勤于修改,我们的写作兴趣能得 到激发,写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习作,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 法,修改习作。 2.学生自改。 3.同桌互相读一读各自修改后的作文,再修再改。 六、佳作赏析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草丛里有一只快乐的瘸刺猬,它最喜爱看天上的小星星啦!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它就 会坐在或者躺在洞口旁边的大树下,看天上那些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它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 快乐、最幸福的瘸刺猬啦! 112 “瘸有什么关系呢?”瘸刺猬没有一点儿苦恼,“没有了快乐,比瘸更可怕!” 一天,瘸刺猬正躺着看天上那些小星星。突然,有一颗小星星从空中滑落下来,不见了。 “是流星!”瘸刺猬一下子坐了起来,“那颗流星是不是不快乐呢?” 瘸刺猬的心里有点儿紧张,它把目光移到了草丛。 风轻轻地吹着,草儿随风摇摆,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那颗不快乐的星星会落在哪里呢?”瘸刺猬很担心,“我要是能找到它,一定会让它 快乐起来的!” 快看哪——瘸刺猬真的看见在不远处的草丛里,躲着一颗忽明忽暗的小星星! “你真的来了吗?”瘸刺猬又惊又喜,急忙一瘸一拐地向那颗小星星挪去。 可是,那颗小星星又不见啦! “你躲到哪里去啦?”瘸刺猬站住了,“我一定要找到你!” 过了一会儿,那颗小星星又亮了起来,就在离瘸刺猬不远的地方! 瘸刺猬慢慢地朝它挪去,它瞪大了两只眼睛,这才看清——原来在一棵很矮的苍耳上落 着一只小萤火虫! “原来是你呀!”瘸刺猬松了一口气,“你这颗躲在草丛里的‘小星星’,可真顽皮!” “快来救救我吧!”小萤火虫伤心地说,“我的一只翅膀被苍耳的尖刺扎住了,不能飞啦!” 瘸刺猬仔细一看,真的,小萤火虫的一只翅膀扎在了苍耳的尖刺上,另一只翅膀正在不 停地扇动着。 瘸刺猬赶紧伸出两只手,轻轻地把那只翅膀从尖刺上拔了下来。 小萤火虫趴在瘸刺猬的手掌上休息了一会儿,试着扇动翅膀,它发现自己又可以自由地 飞啦! “谢谢你救了我!”小萤火虫快乐地在瘸刺猬的眼前飞舞着,感激地说道。 “多么快乐、会飞的‘小星星’啊!你快乐,我更快乐!”瘸刺猬看着眼前的小萤火虫, 它变得更加快乐啦! 点评:多美的故事呀,多优美的语言呀!一只快乐的瘸刺猬乐观向上,从不为自己的瘸 而感到忧郁。它看星星,享受自己的快乐,它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当别人快乐时,自己就更 快乐了。只有同样拥有这般心境的孩子才能写出这样的习作。故事自然合理,新鲜有趣,对 于小动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具体、生动,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想象世界。 七、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经验。 八、展示习作 收集学生的习作,分批展示在教室的墙报专栏上。 习作:奇妙的想象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在两篇例文的赏析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在交流 的过程中,我注意倾听,善于归纳,让学生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本次习 作讲评课,我注意把讲评和学生修改作文结合起来,拓展了习作讲评的功能,有利于学生习 作综合能力的提高。最后课堂总结谈收获,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感受与大家分享,从而提 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113 18 童年的水墨画 《童年的水墨画》选取了儿童在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个生活镜头,表 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课文,孩子嘴边的笑意,仿佛就在眼前浮现;那阵阵快乐 的笑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由于诗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场景,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高, 学生自读自悟,就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读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 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 基础上,背诵《溪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把其他两首诗也背诵下来。 【知识与技能】 1.读准字音和词语,会写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重点 1.读准字音和词语,会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师: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本课的生字,搜集作者张继楼的相关资料。 2 课时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 114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 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 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童年》。 2.指生简介作者张继楼。 3.师导语: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作品《童年的水墨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老师的读音,老师读完后说一说听后的感受。 2.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 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1)组内互相检查伙伴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4.集体汇报。 (1)由学生自己点将“开火车” 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裁判。 (2)出示本课生字词,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好的识记方法。 三、写字指导 1.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哪些字要提醒伙伴注意? 2.学生互相提示写字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书写“墨、爽、蘑、菇”,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拾蘑菇) 2.指名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拾蘑菇 18 童年的水墨画 115 1.品读诗句,联系上下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2.朗读诗歌,感悟诗情,背诵《溪边》。 重点 朗读诗歌,感悟诗情,背诵《溪边》。 难点 品读诗句,联系上下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一、复习字词,温故而知新 1.让学生默写下列词语。 水墨画 染绿 钓竿 扑腾 破碎 拨动 浪花 葫芦 清爽 松针 蘑菇 2.请学生看屏幕进行自查打分。 二、研读课文,感悟童年的快乐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2.感受诗意,学习借鉴。 (1)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从全文角度来说,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2)师:如果溪边、江上、林中各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溪边、江上、林中看到的情景来说,可适当加以补充。) 3.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画出诗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交流佳句。 ①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②“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请生朗读诗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①指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 ②同桌互相交流诗句的意思,师指名说。 ③教师总结。 第 1 句话写出了溪水的清澈。 第 2 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捡蘑菇的孩子的身影。 (4)质疑其他句子,全班共同交流。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配乐朗读,尝试背诵 1.配上音乐,学生朗诵诗歌。 2.尝试背诵《溪边》,背完的同学可继续背诵另外两首诗。 四、课堂小结,总结延伸 这首诗歌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的场景,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课 116 后,请大家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的写法,记录自 己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江上、林中 ⇓ 美好、快乐的童年生活 《童年的水墨画》包括三首小诗,分别以 “溪边”“江上”“林中”为题,表现了儿 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 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刻画出的神来 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引导他们走进诗的世 界去细细品味,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诗歌的美。当然,在引导学生感悟的过程中,我 也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使他们具备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 19 剃头大师 《剃头大师》讲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表弟小沙害怕剃头,姑父为了给小沙剃头每次 都要押着小沙去理发店,有一次小沙央求“我”给他剃,由于“我”从来没有剃过,所以将 小沙的头发剃得参差不齐,还把姑父的睡衣弄得都是碎头发,结果小沙还是被迫去理发店剃 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每天夜里都要找睡衣上的碎头发。学生阅读《剃头大师》时, 会时不时发出感同身受的笑声。这就是童年,每个孩子都能从自己经历的一些傻事、趣事中 找到快乐。 课文以孩子的童年生活为蓝本,以自己和表弟为主人公展开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学 习起来会比较容易。文中所写的趣事,有些学生可能还亲身经历过,教师教学本课时应让学 生讲述这些经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悟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 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 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进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语文课程的 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如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理解文中句子 的方法,理解标题含义的方法。采用自由朗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 活动当中感悟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悟中体会亲人之间的温暖。 【知识与技能】 117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 思。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猜测、验证,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自我质疑,并通过阅读文本,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幸福、有趣的童年生活,感受家人之间温暖的爱。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的不同。 3.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悟题目,能和同学交流题目的含义。 教师:课件,《开心男孩》这本书。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猜测、验证,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猜测、验证,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大师”吗? 2.学生交流。 118 3.师:大家总结得很好,大师,是那些在某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人。会演讲的人叫演讲 大师,会画画的人叫美术大师,会音乐的人叫音乐大师,那么会剃头的人叫——(学生齐答) 剃头大师。 4.教师板书课题:剃头大师。 5.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剃头大师》,去看看那位大师到底有什么非凡 的剃头本事。 二、初读全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1)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自主学习,标画自然段的序号、生字新词,标画不懂的词语及句子。 (3)学生在小组内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 (4)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2.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教师指导方法。 师:遇上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先猜一猜,再查字典验证自己猜测得对不对。 (2)出示词语:耿耿于怀 时髦 (3)指名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4)出示字典中正确的释义。 耿耿于怀:事情在心里,难以排解。 时髦:新颖入时。 (5)总结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序概括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文中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谁 是“剃头大师”?谁是“害人精”? 2.指名发言。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指名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5.你弄懂了刚才所提的问题了吗?教师随机抽查。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骂、虽、件”这三个字。 2.学生练习书写。 五、布置作业 1.工整地抄写生字和词语,自定遍数。 2.熟读课文,试着回答课后的思考题。 剃头大师 理解词语的方法:猜一猜 查一查 19 剃头大师 119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2.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作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的不同。 3.能和同学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看法。 重点 1.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作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的不同。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难点 能说出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一、听写字词,温故而知新 1.让学生听写下列词语。 表弟 胆小 理发 欢迎 大师 仇人 央求 虽然 2.请学生看屏幕,同桌互查打分。 3.让学生对着刚才听写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感受童年的情趣 1.了解小沙,知道“我”的表弟小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学生自读课文第 1~4 自然段。 (2)学生交流描写小沙的句子。 (3)理解“害人精”及这个称呼的由来。 ①学生说说“害人精”的意思。 ②“害人精”指谁?(剃头师傅) ③这些剃头师傅害了小沙吗?(没有) 既然没有,小沙为什么称他们为“害人精”呢? ④学生思考交流。 ⑤教师小结。因为小沙不喜欢剃头,所以就把剃头师傅叫“害人精”。这反映出小沙不 爱剃头的习惯。 2.比较剃头师傅和“我”为小沙剃头的过程的不同。 (1)师:文中的作者自称“剃头大师”,那么他和老剃头师傅剃头时有什么不一样?请 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默读课文,汇报交流。 第 5 自然段写老剃头师傅为小沙剃头。 第 10、12、16 自然段写作者为小沙剃头。 (3)出示老剃头师傅为小沙剃头的段落: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 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①老师傅用的剃头工具是什么? (老掉牙的推剪。) ②理解“受刑”的意思。(遭受刑罚。) ③说说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小沙的感受。 120 (一会儿痛一会儿痒。) (4)出示“我”为小沙剃头时的段落: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 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 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①指名读这 3 个自然段。 ②师:同学们,听了这三段话,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预设生:文中的“我”根本不 会剪头发。)那“我”是个剃头大师吗? ③学生交流,知道“我”根本不是剃头大师。 ④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我”根本就不是剃头大师呢? ⑤指名说,根据学生所说,相机出示句子: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 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5)总结老剃头师傅和“我”为小沙剃头的过程的不同。 ◇方法不同:老剃头师傅为小沙剃头时,一绺一绺地剃。“我”为小沙剃头时,这儿一 剪刀,那儿一剪刀。 ◇剃完后的效果不同:老剃头师傅剃完后,姑父给双倍的钱。“我”剃完后,小沙整个 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 ◇小沙的感觉不同:老剃头师傅为小沙剃头时,小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我”为小沙 剃头时,小沙刚开始有些慌,接着很高兴,最后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3.思考:“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1)理解“优秀的顾客”的含义。 (完全把自己交出来,充分相信服务人。) (2)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因为小沙完全相信“我”,剃头时,只要不剪破耳朵,他就满意了。这 样的顾客,对于理发师来说,去哪里找呢? 4.思考:课文为什么会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1)师:既然“我”不是剃头大师,为什么课文题目却是“剃头大师”呢?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并不是剃头大师,这篇课文也不是写剃头师傅是怎样剃头 的。但用“剃头大师”为题,显得风趣,突出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三、拓展延伸,激起阅读兴趣 1.师:同学们,“我”和小沙之间的故事有趣吗?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我”和小沙之间 的故事,老师向你们推荐一本书《开心男孩》。 2.课件出示《开心男孩》的内容简介。 朱多星和表弟小沙在同一个班级,不过小沙够倒霉的,因为他的名字听起来像“小傻”, 远没有班上林第一、张潇洒的名字叫起来那么响亮。小沙天生胆小,他害怕的东西五花八门 ——怕鬼,怕喝中药,怕做梦,还怕剃头!朱多星和小沙是难兄难弟,他们一起和瘦得像竹 竿一样的姑父“斗智斗勇”,还商量如何把姑妈王好好家囤积的十几块香皂推销出去。而且, 他们还有一项真正男子汉行为的任务,那就是拯救被困在家中的女孩金妞…… 121 3.师:现在你们知道“剃头大师”的名字了吗?快去这本书中发现朱多星和小沙这对 难兄难弟的奇遇吧! 剃头大师 本课我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题目意思,带着期待走进文本。教学中,我围绕 这几个重点问题: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剃头大师”和“害 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 的顾客了”?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最终将理解课文内容落脚在“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 师’作为题目”,引导学生交流看法,从而感悟课文主题。在最后的拓展延伸中,我向学生 推荐了这篇课文节选自的书《开心男孩》,引导学生由读一篇课文到去读整本书,扩大学生 的阅读面。 20 肥皂泡 《肥皂泡》一文主要讲了冰心奶奶回忆自己小时候吹泡泡的故事,表达了她对童年时代 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文章对吹泡泡的过程描写得既清楚又具体,而且语言优美、生动、形 象,值得反复品味。 课文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游戏为蓝本,以“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 肥皂泡的乐趣”来叙述,层次清楚,学生比较感兴趣,学起来会比较容易。 1.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把吹泡泡的过程弄明白,同时理清课文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充分体会冰心奶奶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9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想象课文内容,体会玩的乐趣,体会玩中有美。 122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等,理解难懂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 重点 1.会认 9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难点 1.理解课文中不容易读懂的句子。 2.体会作者由“吹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制作泡泡水。 2 课时 1.会认 9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重点 会认 9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难点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1.带着学生吹泡泡,感受其中的乐趣。 2.同学们,刚才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你们感觉怎么样?(高兴)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冰心奶奶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 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 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快快走进文章去一探究竟吧!(出示课 题,齐读课题) 3.结合“资料袋”,认识冰心奶奶。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可以运用工 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小组交流。 过程:4 人为一小组,其中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流读课文,组员间互相倾听, 汇集朗读中遇到的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并解决遗留问题。 4.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123 (1)出示词语,指名读。 脆薄 廊子 和弄 假若 颤巍巍 山巅 婴儿 娇软 轻悠悠 (2)全班齐读,注意“和弄”的“和”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huò”。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自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幻想泡泡) 四、指导写字 1.小组内交流难写、易错的字。 2.教师范写“廊、碗、透、婴”,强调结构及笔顺。 3.学生练习写生字。 肥皂泡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幻想泡泡 20 肥皂泡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2.品读课文,理解不容易读懂的句子。 3.体会作者由“吹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 重点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吹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 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肥皂泡》,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 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 和想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这四部分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 2.在空白处写出你的理由,跟同桌说一说。 3.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你想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124 三、集体交流,读中感悟 1.感受吹的过程:做泡泡、吹泡泡。 (1)师:谁来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你想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描 述完后,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是如何吹肥皂泡的呢?请学生填一填。 课件填空:“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 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 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5)请你把冰心奶奶吹肥皂泡的过程,给大家讲一讲吧,试着用上“先……然后…… 再……”表示顺序的词语。 (6)教师小结:冰心奶奶多细心呀,把吹泡泡的游戏给我们介绍得这么清楚,让我们一 下子就掌握了吹泡泡的方法,我们在写某一个游戏时,也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使游戏 过程清楚、明白。 2.感受吹起来的泡泡。 (1)师:谁来读一读冰心奶奶描写肥皂泡美丽的这段文字,把你想到的美丽画面描述出 来。 (2)师:从这段语言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儿读出来的?(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 变化多样几方面来理解。) 点拨重点: ①“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 指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中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②“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 透明的特点。 ③“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 美丽、娇嫩。 ④“光影零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 整齐、没有规律。零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3)师:肥皂泡美丽、神奇,但是又十分脆弱,看着这脆薄的球,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很快就要散裂了。 ①这时,大家都什么样?(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 ②师:你觉得这写出了大家怎样的心情?(紧张、专注、担心、期待) ③师:这时,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在心里可能对肥皂泡说什么呢?(提示:小肥皂泡,我 为你祝福,希望你能……)(以第二人称说,把话说具体) (4)指导朗读。 3.体会作者梦幻般的感觉。 (1)师:看,这些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浮光百转的肥皂泡,四散纷飞,就像淘气的孩 子在捉迷藏,多开心,多快乐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继续说说你还喜欢哪些句子? 把这些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生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3)师:这里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特别喜欢肥皂泡。) (4)师:作者看着这圆满、自由、透明、美丽的泡泡,产生了什么美好的联想呢?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 125 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 ①师: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 夕阳西去。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②师:飞到明月、夕阳、睡婴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不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她 们)(孩子们的梦想、愿望,孩子们的心)这时,那些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她 们的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太阳,与日月同辉;漂过 大海,飞越山巅,抚摸睡婴的头发,让孩子更甜蜜幸福,此时我们走进了梦幻的世界,产生 了无尽的遐想。 (5)指导朗读。 ①请大家带着这种想象,自由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②指名读。谁来想象着读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去听、去想,走进梦幻般的泡 泡世界。 (6)假如你就是肥皂泡,你会带着希望和梦想飞到哪儿?谁愿意说说你美好的想象,让 我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课件出示想象填空: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 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 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 我希望肥皂泡永远不破裂, 飞到( ); 飞到( ); 飞到( )。 4.小结。 大家看,在我们眼中普普通通的吹肥皂泡的游戏,经过我们的手做,嘴吹,眼看,还有 用心去体味,吹出了我们美妙的情趣,吹出了我们美妙的幻想。让我们伴着音乐,把这篇课 文再读一读吧。 四、布置作业 尽管肥皂泡的美丽是瞬间的、短暂的,但它却让我们难以忘怀,带给我们的快乐会永远 留在我们成长岁月的梦里。冰心奶奶笔下描写的肥皂泡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 无忧无虑、幸福畅想的儿童世界。请你课下再吹吹肥皂泡,也拿起笔,描绘这美丽神奇的泡 泡,放飞自己的梦想,留下童年里美好的回忆。 肥皂泡 吹 看 想 轻轻 美丽 梦幻 快乐、骄傲、希望…… 本文不仅介绍了作者吹肥皂泡的方法和过程,还把吹肥皂泡时的美好心情写了出来。因 此,教学本课时,我注重创设一个快乐自由的情境,以此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引导学 生以读为本,拓展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 借助读体会意境。通过读让学生进入梦幻般的泡泡世界,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同时, 126 我也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方法,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吹泡泡的过程。课堂上学生都能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氛围良好。 21 我不能失信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 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做客,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和妈妈 都劝说她改天再教,但她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大部分学生对宋庆龄不了解,课前,教师要准备一些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和宋庆龄的小故 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对话较多,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 读,在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本课生字不多,完全可以随课文识字。 1.让学生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 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展开探讨交流。 4.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 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5 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 守信的可贵品质。 【过程与方法】 1.自学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结尾宋庆龄所说的话, 与同学交流、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重点 1.会认 5 个生字。 2.知道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体会宋庆龄重诺言、守信用的高贵品质。 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 127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1 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阅读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是在谁的关心下创办的吗?(宋 庆龄)你们对宋庆龄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2.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并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指名读) 3.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翻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注音,难读的 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词及破句等。强调“耀、叠、歉”的 读音及部首。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分小组讨论交流,粗知大意。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3)小组代表整理组员意见并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天早晨,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但她突然想起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坚持留了下 来。) 三、合作探究 1.释题。 师:这个故事的题目谁愿意再读一遍?你认为他读得好吗?为什么?(“失信”读重音, 读慢一点)“失信”是什么意思?(失去信用)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词是它的反义词?(守信) 这个题目还可以怎么说?(我要守信) 2.探究内容。 (1)师:从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我不失信”。 (2)交流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感 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3)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指生说一说。 (4)师:这是一件看似平常却不平常的小事。宋庆龄小小年纪就坚持守信比玩更重要, 为了履行诺言而作出牺牲,真不简单!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 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各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28 (3)小组间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 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 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 ――→我不能失信 做人的美德 一诺千金 导入时,我用学生熟悉的《儿童时代》引出宋庆龄,用多媒体出示宋庆龄的照片,使学 生对宋庆龄有直观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能用两三句话介绍课前搜集的宋庆龄的资料,且不能 重复介绍,意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训练概括能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合作探究内容这一环节,我主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自己只充当学生 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选 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分角色朗读,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理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过程 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联系生活,明白做人要守信。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人写一写。首先给出一些具体词语,引导学生通过 读词语联想到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再以这个人的这个特点作为本次习作的重点。写完后,为 习作取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 本次习作指导性很强,明确告诉学生怎样找人物的特点,并给予例子,让学生由特点去 想人,这样写出的人才会各具特点。根据教材的引导,学生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习作。 1.直观教学法。由“空洞描述”引入“具体介绍”,引导学生先提炼人物的特点,再 根据特点选取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2.循序渐进法。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抓住特点写人的方法后,让学生随机观察身边的人, 并口头表述;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示范文,让学生赏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小组学习——或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或请同学为自己拟定 的题目提出意见。让他们畅所欲言,培养合作能力。 129 【知识与技能】 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文中给出的词语联想到一个人。 2.通过教师对一个学生进行两种情况的示范描述,小组合作交流观察人物,范文赏析 等方式引导习作,并通过由说到写、由句到段的训练,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恰当地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写人,突出人物某一 方面的特点。 难点 把握并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一个人。 2 课时 130 1.引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2.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拟定习作题目的方法。 重点 引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难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拟定习作题目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通过课内外阅读,接触到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一定有不 少人物在你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敢不敢和老师来玩一个“名著人物猜猜猜”的游 戏? 2.出示句子,学生猜人物。 (1)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眼。(孙悟空) (2)手拿鹅毛扇,神机又妙算。(诸葛亮) (3)赤手空拳打老虎,喝了烈酒十八碗。(武松) (4)脚踩风火轮,手拿乾坤圈。(哪吒) 3.汇报交流。 师:这些人物给你们的印象怎么这么深刻?你们为什么一猜就中? (因为作者把这些人物的特点写得很细腻。) (因为这些人物很有个性。) 4.过渡:你们说得非常有道理!看来,在平时的交流中,只要你说出了一个人的特点, 即便不说出他的名字,熟悉他的人也会马上猜出你说的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身 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5.板题、读题、审题。 (1)板题、读题。 (2)审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习作信息? (3) 汇报交流。 预设: 生 1:我知道了这次习作是写人的记叙文。(及时评价) 生 2:我知道了要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及时评价) 二、读词语,交流由词语所想到的人物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选择词语说一说由词语想到的人。 小书虫 乐天派 智多星 运动健将 故事大王 幽默王子 热心肠 昆虫迷 小问号 2.师:你为什么看到这个词语就会想到这个人?引导学生说出这个人在这方面的具体 事例。 3.师:你还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人?引导学生再将特点稍作拓展。 131 三、引导写文 1.抓住特点,选定人物。 出示填空:我印象最深的人是( ),他(她)最大的特点是( )。 2.出示范文,学习方法。 (1)出示片段一:下课了,一个十岁的男孩儿,像一阵旋风似的从桌旁急走而过。他胖 乎乎的身体,又圆又大的脑袋,短而黑的眉毛下面有一对机灵的大眼睛,总让人感到是那样 的机灵、俏皮、活泼。如果他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会立刻发出一阵欢叫,那叫声是那样清脆、 响亮。一次,他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了,老师让他到前边站着。他挺起胸脯,来到教室中央, 向全班同学做了个鬼脸,然后似羞似愧地笑着。 ①指名读这一片段内容。 ②探讨交流:这段话是写谁的?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抓住哪方面来写他这个特 点的?(板书:动作、神态) ③小结:作者抓住了男孩子的神态和动作,突出了他调皮的特点。 (2)出示片段二:我蜷缩着坐在沙发上,电视开着,却无心去看。我心里想:“爸爸妈 妈下班这么晚啊!家里会不会闹鬼啊!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我的恐惧让我不停地发抖。突 然,窗帘飘了起来,我叫了一声:“啊,救命啊!谁来救救我!”我定下神来,仔细一看, 原来是我忘记关窗了啊!这下让我虚惊一场。 ①指名读这一片段内容。 ②谁能向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来赏析这一段。(写谁、什么特点、从哪方面写的) ③学生汇报,师评价。(板书:心理) 3.除了这几种方法外,还有哪些描写方法也可以让人物的特点更加鲜明?(预设:外貌、 语言等,师板书。) 4.学生构思,动笔写一写。 (1) 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2) 同桌交流,互评互改 (3) 学生汇报,师点评。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确定人物,抓住特点 (鲜明) 选准事例,体现特点 (典型) 用好描写方法,突出特点 (细致)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1.在自主评改的基础上,开展“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评改方式,进一步巩 固学生的评改成果,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评改习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评改兴趣。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习作评改的重要性,并把习作评改作为一种基本的技能去练习 掌握。 重点 132 评改习作。 难点 创设交流的氛围,使学生愿意交流阅读他人评改后的心得,为感受习作评改对于作文水 平提高的作用打下基础。 一、激发交流兴趣 1.同学们,前面的几节习作课我们已经尝试了自主评改作文、同学间互评互改作文, 大家的进步不小。谁愿意谈谈自己的收获? (指名让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从修改方法、遣词造句、作文能力等方面来谈) 2.的确,学会评改作文,是提高我们习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同学们必备的一 种能力。最近,为了避免同学们在习作评改认识上的局限性,老师还建议大家邀请家长评改、 老师评改、朋友评改、同学评改,你选择了哪一种呢?(分类,统计结果) 二、感悟评改方法 1.老师这里有一份×××同学邀请我给他评改的这次作文,大家想看看吗?(投影展示 习作)认真读一读,看看你最欣赏哪个地方的评改,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指名多个学生来 说,对比修改前后的效果,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建议) 2.好的,你们谈了对这篇习作评改的看法,同学们都能大胆表达,很棒。现在,请同 学们拿出自己的草稿本认真读一读,从题目、开头、结尾、事例运用等几个方面细细品味、 揣摩,看看他人的评改你满意吗?或者你还有什么更好的修改建议? 3.全班展示。 展示时,师生共同关注评改内容,让交流者朗读自己的读后心得,对于确实能从别人的 评改中有所收获及能大胆提出自己新改法且理由充分的同学予以肯定、赞扬。然后鼓励全班 同学说说自己对这份他人评改的作文的看法,对于同学们提出不同建议的改法,师生一起推 敲,选出最好的一个方案。全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奖励小红旗。 三、品味评改妙处 1.再次默读他人帮你评改后的作文,哪些同学修改后的题目更有趣、更贴合文意?(指 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原来的题目是什么,现在的题目是什么,改后好在哪里。) 2.一篇作文,好的开头便成功了一半,有哪些同学的作文被修改后,更吸引人了?(指 名读一读修改前后的作文开头,共同感受评改的妙处。)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突出人物特点) 4.交流、展示修改得较为精彩的语句,全班朗读,指名说说你从这些语句中看出了文 章主人公哪方面的特点。如果能很快说出来,说明特点写得非常明显。 四、培养评改习作的习惯 1.从刚才的品味中,我相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评改对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重要作用。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 《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说 法,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变得 越好。 2.现在,请同学们对照本次习作要求,再次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从题目、开头、 结尾、事例运用等方面认真揣摩、修改,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学生自己再次评改习作) 3.认为已经修改到最佳的同学可以抄写到作文本上,抄写时要认真,字迹要工整。老 师相信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会在评改中逐渐提高。 五、佳作赏析 133 淘气包表弟 我有一个可爱的表弟,他长得不错,像“大头儿子”,我叫他“大头弟弟”。 表弟的脸圆嘟嘟的,一笑起来,两个深深的酒窝印在圆圆的脸蛋上,两道浓眉,一双大 眼睛忽闪忽闪的。生气时,两只眼睛翻着白眼看着你。这时,你要是碰他一下,他就马上大 哭大闹、拳打脚踢。他要是高兴,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你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还拿出 心爱的变形金刚给你玩呢! 有一天,表弟到我家玩,他一来就钻进妈妈的房间。过了一会儿,表弟穿着妈妈的高跟 鞋“噼啪噼啪”地出来了,高声叫:“香港小姐来喽!”他穿着妈妈的裙子,涂着口红,还挎 着一个小背包。我再走进房间一看,他把妈妈的口红、粉底液全部都翻出来了,妈妈的衣服 也被他翻得乱七八糟。我生气了,想打他一巴掌。他急忙说:“我是香港小姐,是受到保护 的!你敢打我,我叫‘四大天王’来收拾你。”唉,这个调皮又聪明的表弟,真是让人又好 气又好笑。 点评:这篇文章从表弟的外貌“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两个深深的酒窝”可以看出 表弟的可爱,接着通过表弟扮演“香港小姐”来突出表弟的调皮。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 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段话: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丰富的材料,教师要重视学 生写作材料准备的过程。所以,课前我先布置学生们观察人物、搜集材料,这样才可能有课 上的充分交流, 才能更好地在学生反馈这些材料的时候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习作指导中, 我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 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评讲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修 改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和画面学习生字。 词句段运用——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仿照例句,围绕一个意思写话。 日积月累——积累四句名言警句。 难懂句子的理解方法,学生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方法还不是很明确, 需要教师引导。体会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也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围绕一个意 思写句子,学生已有较深的体会和感悟,写起来没有难度。“日积月累”中的几句名言警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意思,感悟其中的道理。 134 教学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时,教师要张弛有度,该指导的地方一定要给予方法引导,该放 手的地方一定要相信学生,做学生学习中一只无形的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知识与技能】 1.能把自己关于理解难懂的句子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交流分享,并学习更多理解句子 的方法。 2.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认识 6 个生字。 3.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4.读例句,能照样子围绕一个意思写话。 5.积累四句古代的名言警句,感悟其中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通过读例句,习得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话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 重点 1.交流分享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认识 6 个生字。 3.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难点 1.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 2.积累 4 句关于劝导人改过的名言警句。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2 课时 1.能把自己关于理解难懂句子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交流分享,并学习更多理解句子的 方法。 2.积累四句名言警句。 重点 能把自己关于理解难懂句子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交流分享,并学习更多理解句子的方 法。 难点 积累四句名言警句,明白其中的道理。 135 一、交流平台 1.出示句子,说一说句子的意思及理解的方法。 ◇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理发时极不舒服。方法:联想自己理发时的感受。) 教师相机板书:结合生活实际。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写小孩子们的样子。方法:结合“是谁一声吹叫,把雨珠抖落”这句话体会出来的。) 教师相机板书:联系上下文。 2.师:除了这些方法,你还知道哪些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1)学生交流。 (2)教师课件展示方法:直观法,比较辨析法。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四个句子。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2.师:读上面四个句子,和同桌交流,发现了这四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流, 指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读,指导学生认准字,读通顺。 4.指名学生读。 5.师:现在我们读熟了,你知道这四句话的意思吗? 6.小组交流讨论。 7.教师相机指导。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见到别人有好品德就向其学习,犯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从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8.学生交流体会。 9.课件出示这 4 句话的出处及与其相关的故事。 10.同桌尝试背诵。 11.指名背。 12.齐背。 语文园地 136 理解句子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实际 查资料 向别人请教 直观意思 比较辨析 语文园地 1.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认识 6 个生字。 2.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3.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 重点 1.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认识 6 个生字。 2.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难点 围绕一个意思写话。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旭日、岛屿、海滨、沙滩、瞭望、巡航、缆绳、铁锚”这 8 个词语,指 名学生读。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4.出示“旭、屿、瞭、巡、缆、锚”的读音,学生自读。 5.同桌互相指认生字。 6.全班“开火车”读生字。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1.自读句子,想想加点词语的意思。 2.学生交流。 3.师: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就不同,我们有什么好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 思呢? 4.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交流。 (预设:联系句子的意思;找词语在句子中的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 ) 5.课堂练习,说一说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37 听说动物园新开了一个“海底世界”,很好 玩,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妈妈才勉强..答应 星期日带我去。 他的收入很低,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他面对困难..知难而上,终于取得了成功。 小王和同事们一起想办法,帮助孤寡老人 张奶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6.学生交流,指生回答。 (二)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1.读例句,发现例句的特点。 2.学生交流。 第 1 句围绕“小沙胆小”来写,用 4 个具体的表现,突出了小沙的胆小。 第 2 句围绕“他们高兴极了”来写,后面写出了他们高兴的具体表现。 3.学生选择一个开头写一写。 4.全班交流。 语文园地 旭、屿、瞭、巡、缆、锚 在这个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理解难懂 的句子的方法。在课堂中适当进行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体会、掌握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 的意思。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理解句子的意思。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文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写的一篇写景文章,通过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和大地上丰富 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条理清楚,感情真挚,描写细致,语言 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在作者的眼里,每一片云彩、每一颗星星、每一粒种子、每一滴水 珠都充满了神奇,从而引导学生去真实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并结合生活经验,感悟“一切看 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做一个观察细致、用心生活的人。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借助这些方法理解词语、难懂的句子等, 从而感知课文大意,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感情。 1.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破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本课的教学 过程中,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使学生形成刻板的思维模式。学生生活在世界里, 138 对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感受,所以要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观察 所得。 2.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留心观察的学习习惯。 本课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一般能力外,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结合 生活经验理解句子意思的培养上,为学生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做准备。 3.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句子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做一个观察细致、用心生活的人。 重点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 难点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意思。 2.找一找身边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并写一写。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大自然。 2 课时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 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 139 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了大自然,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发现。 (3)展示自然界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4)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 样的一个世界?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 3.抓题眼解题,引入课文。 (1)齐读课题。 (2)想一想课题中哪个词是题眼?(奇妙) (3)刚才,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我们这个奇妙的世界,现在,我们再来跟随作者彼 得·西摩一起去感受他眼中奇妙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齐读词语,巩固生词读音。 (3)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通顺、流利。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句子。 4.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需重点指导的词语有:雕饰 闪烁 圆润 模型 不理解的句子:第 6 自然段中,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第 16 自然段中,作者 说“冰柱”好像“刀剑”,“水滴”好像“一颗颗珍珠”,这说明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2.学生汇报。 (1)全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 (2)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写字 1.同桌互相指认田字格中的生字,交流哪个字最不容易写。 2.从文中找出这些字能和谁组成词语,写下来。 3.教师重点指导书写“诱、剑、型”这三个字。 4.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这些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140 我们奇妙的世界 总 第 1 自然段 分 天空 第 2~8 自然段 大地 第 9~17 自然段 总 第 18 自然段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意思。 3.找一找身边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并写一写。 重点 了解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 难点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感悟“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意思。 2.找一找身边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并写一写。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 大地)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自由读课文第 2~8 自然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 (2)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天空? (3)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天空。 (2)清晨的天空、云彩的形状、雨落在地上形成的水洼、落日变幻的颜色、黑夜的星星 等。 (3)对奇妙的天空的热爱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4.拓展练习。(先填空,再回答问题。) (1)“有时,云彩在( )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 )一样,呈现出( ) 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你能想象出云彩的形状吗? (2)“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 ),( )着我们的脸。”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你还喜欢哪些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5.自由读课文第 9~17 自然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41 (1)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2)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大地? (3)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6.全班交流。 7.学生汇报。 (1)大地。 (2)种子生长的奇迹、水果诱人的颜色、大树的绿荫、秋天的神奇、鸟儿振翅飞翔、秋 风劲吹、房檐垂下的冰柱等。 (3)大地的富饶与美丽。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9.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0.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 (1)学生自读,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当我们用心去观察世界时,就会发现周围的事物每天都在变化。只要我 们认真观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仿佛拥有了生命。 三、指导小练笔 1.读句子,说一说句子中出现的事物自己是否仔细观察过。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2.师:同学们,这些事物我们可能都看到过,那同学有没有发现它们的特别之处呢? 它们很平常,但它们却很美,只要你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极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3.学生回忆自己观察过的极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尝试写一写。 4.全班评价,展示写得好的练笔。 四、布置作业 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 空 清晨的天空 云彩的形状 雨落在地上形成的水洼 落日变幻的颜色 黑夜的星星 大 地 种子生长的奇迹 水果诱人的颜色 大树带来的绿荫 秋天的神奇 鸟儿振翅飞翔 秋风劲吹 房檐垂下的冰柱 神 奇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生活为基础,以有感情地朗读为方法,以理清课文从哪几个 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为核心,以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为最终检验学生收获的标 准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 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世 142 界的奇妙。借助小练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的习惯、细致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去 发现生活中极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23 海底世界 本文是一篇关于海洋的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介绍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和丰富资源,说 明了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文章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能激发学生从小 热爱大自然,长大后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 的熏陶。 海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世界,学生既好奇又向往。学生对海底世界有着浓厚的兴 趣,有些同学去过海洋世界,对于一些海洋生物的名称和模样略知一二,学习本课应该会比 较顺利。但也应对课文进行科普,为没有见过的学生展示海底的美丽与神秘。 1.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拓展学生 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 表现欲。 2.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 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充分拓展空 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 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海底世界的知 识,引导学生通过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 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 建立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 实践的平台。如在教学中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等。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 物产丰富的。 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第 4~5 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2.比较句子,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43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 3.认识海底生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难点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1.学习本课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重点 学习本课字词。 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一、创设情境引新课 海底世界,是一个离我们的生活较遥远而又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 界?那里有些什么?这些你一定都很想知道吧!那就让我们赶紧来学习课文《海底世界》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 (1)出示词语。 窃窃私语 警报 肌肉 章鱼 细胞 差异 到达 煤气 储量 金属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窃、私、警、差、储、属”等字的读音。 3.自读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1)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2)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3)海参:身体略呈圆柱形,柔软,口和肛门在两端,口的周围有触手。生活在海底, 吃藻类和小动物。种类很多。 (4)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5)海藻:生长在海洋中的藻类。有的可以吃或入药。 144 (6)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用的仪器,常见的光学显微镜主体结构由一个金属筒和两组 透镜组成,通常可以放大几百倍到几千倍。 (7)天然气:通常指产生于油田、煤田和沼泽地带的天然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等。 4.将字词带入课文中,朗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请学生回答。(用投影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 4.围绕这句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5.学生在文中圈画,然后交流。 (1)深海黑暗,深水鱼会发光。 (2)海底的声音。 (3)海里的动物。 (4)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5)海底矿藏丰富。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分小组交流这些字哪些容易写错,你是怎么记住它们 的。 2.教师范写“推、铁”。 3.学生临写。 4.同桌互相说说其他生字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生字。 海底世界 (1)深海黑暗,深水鱼会发光。 (2)海底的声音。 (3)海里的动物。 (4)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5)海底矿藏丰富。 23 海底世界 1.朗读课文,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 2.学习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 重点 1.朗读课文,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 2.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 145 难点 学习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一、回顾原文入新章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每人用一句话来概括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二、师生共读深探究 1.学习第 2、3 自然段。 (1)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请大家一起自由读读第 2、3 自然段,把你觉得景色奇异的地方画出来。 (2)学生交流。 (3)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①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A.你能给“依然”换个词吗?但要意思不变。(依旧、仍旧、仍然) B.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呢? (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板书:宁静) C.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把景色的奇异读出来。 ②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 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A.你觉得上面的句子奇异在哪里? (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却有光点在闪烁。) 多媒体显示:发光鱼视频,文字说明:自然界有些动物在生命的发展中自然地形成了一 些自我保护器官,比如深水鱼,它们有发光器官,主要作用是引诱猎物、寻找同伴和防御敌 人。 B.师:虽然海面上阳光很灿烂,但是海底却漆黑一片。还有那一闪一闪的发光鱼,多 奇妙的景象。(板书:黑暗 光)谁来读好句子?指名读,评读,齐读。 ③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A.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交流) B.指名读、评读,这声音能读响亮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它们在窃窃私语)教师模 拟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多媒体播放各种声 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底动物的可爱。) ④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 报。 A.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B.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 4 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 4 自然段。 (2)师:第 4 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指名学生回答。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板书:动物 活动方法多样) (4)师:围绕这句话,这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活动方法? (5)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交流: ◇海参活动慢,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146 ◇梭子鱼速度快。 ◇乌贼和章鱼活动怪,它们是靠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的。 ◇有些贝类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从“免费的长途旅行”中再次感受拟人的修辞手法能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播放课件: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 (6)指导学生读好第 4 自然段。 3.学习第 5 自然段。 (1)找出能概括第 5 自然段意思的句子。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3)学生交流。 色彩多种多样、大小不一。 (4)出示课件:各种色彩的植物(板书:植物 多种多样) (5)指导朗读。 4.海底除了有动物、植物,还藏着什么?请同学们读读第 6 自然段。 (1)学生交流,指名说。(矿物) (2)有哪些矿物? (板书:矿物 蕴藏丰富) 三、欣赏品味,深入理解 海底景色光怪陆离、千奇百怪,令人向往,你们想看看吗?现在,我们就来轻松一下, 欣赏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吧。 (出示课件:“海底世界”视频) 四、拓展整合,延伸知识 海底真是个迷人的世界,同学们,想把它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吗?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 一画海底奇异的景象;喜欢朗读的你,可以读一读优美的文章;喜欢写作的你,可以写一写 你想对大海说的话;喜欢探索的你,可以查一查大海的秘密。请同学课后来完成此题。 海底世界 海底 宁静 黑暗 光 动物 活动方法多样 植物 多种多样 矿物 蕴藏丰富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本课是一篇浅显的科普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喜欢参与活动、乐于表达,结合教 材的内容,采用模拟动物的声音和动物的活动方式来理解课文。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因而 很快便能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这也带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学生朗读得很有感情。在教 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感悟一段话 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感受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让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 评判。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 综合实践能力。 147 24 火烧云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 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 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平时学生都看到过清晨或傍晚天空的云霞,但是对它们的变化缺少细致的观察,对于火 烧云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虽然观察过,但也只是走马观花。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将自己观察 到的景象与课文所描写的景象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选用 “合作探究”或“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 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6 自然段。 3.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景象的心境。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6 自然段。 难点 1.通过学习,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积累形容颜色的词语,并照样子说几个类似的。 教师:生字词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148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清作者描写火烧云的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所产生的奇丽景象。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清作者描写火烧云的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感受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所产生的奇丽景象。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它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受和回忆,那么生活中你 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指名说)是呀,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是那样的 瑰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2. 检查、反馈、交流。 (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读)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 意:“檀”读 tán,不读 tái; “彤”读 tóng,不读 dān。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 或需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 名几位同学读。 (5)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和同学们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要求全面,只要是自己 的学习所得都可以拿出来交流)同学们多会学习呀,相信你们读完课文后会有更多的收获。 3.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结合学生的回答,教 师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 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三、学习“霞光”部分,感受火烧云的特点 1.师范读课文第 1 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 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指名说)(教师板书: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 ——紫檀色,小白猪——小金猪,白胡子——金胡子)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 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 149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 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变成( )的了”的句式说一说。(学 生交流,自由发言)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 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学生说)同学们说得真好, 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齐读)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每个抄写 3 遍。 火烧云 上来了 大白狗——红 红公鸡——金 黑母鸡——紫檀色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24 火烧云 1.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2.知道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形状变化快的特点,感受火烧云的美。 3.背诵课文第 3~6 自然段。 重点 1.背诵课文第 3~6 自然段。 2.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难点 知道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形状变化快的特点,感受火烧云的美。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 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 更迷人了,你瞧——(出示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 火。 2.指名读句子。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 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 3.师: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二、 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1.自由读读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自然段,说说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颜色和形状) 150 2.学习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1)你从天空中找到哪些颜色呢?用“——”画出来。你有什么感觉?(颜色真多呀) (2)这么多的颜色,怎样把它们印在脑海中呢?试着把这些颜色分分类,说说为什么这 样分。 ①学生分类: A:红彤彤、金灿灿; B: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C: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②你们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开火车”说词语) ③“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同学们能不能分别用“像( )一样 的( )色”的句式描述一下。(指名说) (3)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不是的。还有些说也说不 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试着来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①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玫瑰红、苹果绿、辣椒 红…… ②你还能用其他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指名说)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么美呀!你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 颜色变化多呢?(示例: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5)同学们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 读第 3 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变化快)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 个“一会儿”)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3.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1)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想想火烧云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 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它又是怎样消失 的?教师引读。 ①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 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美;“马腿伸开了,脖 子也长了”的动态美等) ②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3)自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重点让学生体 会:“那条狗十分凶猛……大狗也不见了”的情景美;“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 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的形态美。 (4)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5)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变 化—消失”的顺序把你的想象写下来?(大约 5 分钟)写完后指名交流。 (6)同学们想象得真美!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7)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的方式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一番。(指名读)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1.自由朗读第 7 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反馈。 (1)“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指看不真切)这说明了什么?(火烧云瞬息万变) 151 (2)“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孩子们 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孩子们的心情怎 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3.师: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 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让我们随着录音再次去领略一下 吧。(学生闭眼,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四、指导学生按提纲背诵 1.师:同学们想把这一刻记录下来吗?那我们试着背一背课文第 3~6 自然段。 2.要想既快又准确地背诵课文,可以列背诵提纲。学生边想边列提纲。(提醒学生 “马”“狗”“狮子”的部分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词、句填写,而不是照抄课文)教师 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列的提纲,其他学生认真听,补充完善。 4.按提纲背诵第 3~6 自然段。 (1)先尝试着按照提纲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然后同桌互相背,互相纠正。 (2)指名背一背。 (3)你能按照提纲把其他几个自然段也背出来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4)谁来试着背第 3~6 自然段?(指名背) (5)全班学生一起背。“开火车”背,每个学生背一个自然段。 5.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能把课文背出来了。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 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中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 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丽!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 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火烧云 上来了 ↓ 变化 ↓ 下去了 颜色 形状 快、多 教学本课,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 朗读。再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美丽。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 这部分时,从“红彤彤、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引导学生积累拓展词语,从“还 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 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我 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 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 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152 口语交际:劝告 当发现生活中不良的现象时,我们会对他人进行劝告。本次口语交际就是要指导学生在 劝告中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从而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告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本次口语交际学生都会根据现象作出判断,但是在劝 告的过程中,如何能让被劝说的学生接受,需要教师在本次课堂教学中加以指导。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创设特定情境,体 现双向互动”和“角色模拟体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 展的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模拟角色,在互相交流中学会劝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 学习,掌握从议到悟的学习方法。在小组交流、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体会规劝 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2.能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精妙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重点 指导学生劝告时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难点 引导学生劝告时要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 课时 153 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1.导语:在老师心目中,我们班的同学口才非同一般,个个能说会道。今天老师带来 了两个难题,这两个难题正好需要大家的“口才”来帮助解决。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生 纷纷表示愿意) 2.课件出示第一个难题。 师:老师有个好朋友,他有个女儿叫小理,读三年级。小理学习很好,也很尊敬老师, 待人有礼貌,可就是不喜欢劳动,每次劳动,她总是有借口。昨天爸爸接她放学时,就看到 了这样一幕。(出示配图:小理不爱劳动的情景) 3.你们会怎样帮爸爸劝说小理呢?(学生交流) 4.教师引导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好点子,看来劝告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劝告别人。(板书课题:劝告) 二、片断赏析,探究方法 1.(课件出示)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高年级同学看到了,对 他进行了劝告。 生 1: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生 2: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 生 3:小同学,别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2.从上面三个高年级同学的劝告中,你们觉得那个同学会接受谁的劝告?为什么?(学 生交流,指名说) 3.教师提问:劝告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说出,劝告别人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然后随机板书: 不用指责的口吻) 5.师小结:劝告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充分的理由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 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因此劝告别人时,不仅要注意语气,还要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板书:为别人着想) 三、巧换角色,体验明理 1.老师来演小理同学,大家在脑子里想想,你准备怎样来劝告小理。 2.学生自由举手劝说,师生互动。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关注学生的发言是否言之有“礼”、有“理”,即时 发现,即时提醒,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小结。 小理听了你们的劝告,心里一定非常高兴。(出示配图:小理绽开笑容的情景)瞧,她笑 得多开心,在谢谢你们呢! 四、角色体验,尝试实践 1.导语:第一个难题,大家已经帮老师解决了,现在老师带来第二个难题:有同学违 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请看:(出示配图:马路上,小学生横穿马路的情景。) 2.师:假如你看见有人横穿马路,你会怎样对他进行劝告? (1)同桌分别扮演劝告者和被告说者,模拟劝告的情景。 (2)请几组同学到讲台模拟进行劝告。其他同学比比哪个小组的劝告更容易奏效,体会 劝告的艺术。 (3)师生互评。 (引导学生从劝告的角度去评,不要从演的角度去评,同时口语交际的教学不能只着眼 表达内容的生动活泼和交际过程的委婉流畅,还要随时关注学生规范的语法、标准的语音。 154 细心的教师在发现学生发言中的方言词汇后,及时进行规范指导。) 3.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劝告爱玩游戏的表哥。 五、交际范例 徐浩然:看到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我会这样劝告他:“同学,你好。横穿 马路是很危险的,同时也违反交通规则。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珍惜。” 周静婷:我会这样劝告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的表哥:“表哥,长时间玩电 脑游戏会对电脑游戏痴迷上瘾,影响学习,而且电脑辐射强,会伤害眼睛,影响视力和健康。 所以,表哥,停止玩电脑游戏,把时间用在其他有意义的地方,如阅读名著,锻炼身体等, 不是更好吗?” 六、生活延伸,拓展劝说 1.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现象需要我们进行劝告。课件出示: 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 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垃圾箱。 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却有两个人一直在那大声讲话。 邻居家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情况进行模拟劝告,相互交换角色,练习劝告。 3.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告情况,组织评价。 七、总结 1.谈谈这节课给你带来的收获。 2.课堂总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我们走出课堂,将劝告引向生活,让我们的生活 变得更加和谐。 口语交际:劝告 不用指责的口吻 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 在口语交际课上最害怕的是学生无话可说,“劝告”这个话题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会有 话可说。但怎样说好,达到最有效的效果是学习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我注重方法的指导。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出示小理不爱劳动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紧接着 通过高年级同学对一个坐楼梯扶手往下滑的同学的劝告中领悟劝告中应注意些什么,什么样 的劝告才能达到最有效的目的。当学生明确怎样劝告才有效时,我再给出具体的例子,模拟 场景,让学生运用才学过的方法进行语言训练。最后,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发现生活中 需要劝告的现象,从而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指导生活的能力。 习作:国宝大熊猫 这是一次指导写动物的习作,明确给出写作对象——大熊猫,让学生都来了解我国的国 宝。写作中,要围绕这些问题介绍大熊猫: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 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本次习作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 收集信息,然后将信息进行整理,完成习作。习作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同学互相交换习作, 互相检查问题解答的准确性。 155 本次习作对象明确,提出的要求更明确,解答疑问介绍大熊猫。因此本次习作重在培养 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不光从文本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过滤、处理,还要 学会自查资料,通过不同的途径补充信息,从而将动物介绍清楚。 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介绍清楚的,本次习 作给出的疑问其实就是一种引导,让学生围绕疑问将大熊猫介绍清楚。 2.课前安排学生查找资料,结合文本中的资料,让学生初步整合信息,把大熊猫介绍 清楚。 【知识与技能】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初步整合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解答疑问,培养学生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激发热爱和保护大熊猫的情感。 重点 围绕书中的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并检查是否将大熊猫介绍清楚了。 难点 完成描写大熊猫的习作。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大熊猫的相关资料。 2 课时 1.围绕书中的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2.完成描写大熊猫的习作。 重点 围绕书中的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难点 完成描写大熊猫的习作。 156 一、视频导入,认识熊猫 1.出示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片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大熊猫的了解。 2.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熊猫,写写大熊猫。(板书课题:国宝大熊猫) 二、共读诗歌,感受熊猫的外形特点 1.出示诗句。 少曾苦读黑眼圈, 洗砚推敲印墨浅。 长叹剑竹白花飞, 可怜羁绊深庭院。 2.说说从这首诗中你发现了大熊猫的什么特点。(黑眼圈 黑白相间 喜欢吃竹子) 三、观看视频,欣赏大熊猫 1.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感知大熊猫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学生交流。 四、出示问题,学生交流 1.依次出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逐条交流。 ◇大熊猫是猫吗?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2.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利用课件强调介绍。 五、出示图表,引导学生将以上问题及回答记录在图表上 1.读一读图表,说一说图表介绍了大熊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将刚刚解决的几个问题在图表后进行补充,重复的进行合并。 3.同桌互相交流,看看各自补充的内容。 4.对于大熊猫你还有什么内容想介绍?(指名说) 六、根据图表,学生完成习作 1.学生组织语言,完成习作。 2.教师随机指导。 3.学生完成习作后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互相交换读一读。 习作:国宝大熊猫 黑眼圈 黑白相间 喜欢吃竹子 习作:国宝大熊猫 1.通过交流欣赏,体验欣赏习作的快乐。 2.检查是否将大熊猫介绍清楚了。 重点 检查是否将大熊猫介绍清楚了。 157 难点 通过交流欣赏,体验欣赏习作的快乐。 一、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大熊猫,并写下了一篇介绍大熊猫的习作。这节课,我们来评 选“大熊猫最佳介绍员”。 二、佳作亮相,体验成功 1.指名学生朗读×××的《国宝大熊猫》。师问其他学生:“你觉得他有没有把大熊猫 介绍清楚?你觉得他哪里写得最好?”(学生交流) 2.他为什么写得这么清楚呢?马上采访×××。 教师归纳总结“围绕问题有条理地介 绍”。 3.教师小结:×××同学将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写成一自然段,所以条理特别清楚,介 绍得也很详细。他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是将答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语言具体生动,所 以,大家读起来就觉得特别通顺、流畅。 三、七嘴八舌,评中导改 根据学生事情写不具体这一问题,找出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屏幕出示。 (学生交流、 发现问题、指名修改) 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以小组为单位,对作文进行修改,(提示学生将写得好的句子或段落画上波浪线,对于 不通顺的句子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修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组内的优秀习作或优秀片 段,亦或是修改后的佳作。 五、全班交流,评选佳作 全班交流小组中评选的优秀习作,再评选出班中最优秀的习作。教师为他们颁发“大熊 猫最佳介绍员”的小奖状。 六、佳作赏析 大 熊 猫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的 各个山区里。它们的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人们称为“国宝”。 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爱吃竹叶、竹笋等。它们最喜欢吃箭竹了,它们吃竹子时先剥皮, 看看有没有纤虫,经过一番检查之后,才会吃。 大熊猫刚出生时只有 150 克左右重,相当于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但是,过了一个月以 后,大熊猫的体重可达 2 公斤,过三个月后,体重可达 5、6 公斤了。 熊猫完全长大后身体 软胖,四肢粗壮,身体长约 1.5 米,肩高约 70~80 厘米,体重约 70~125 公斤。 大熊猫的毛又黑又亮,毛茸茸的面孔上嵌着一对黑乎乎的眼睛,好似戴着一副墨镜,可 爱极了,再加上一身黑白相间的毛,更显得美丽了! 大熊猫睡觉时,腹部朝天,有时它还用前爪轻轻地拍着肚子,有时也会翻个身,用前爪 揉揉惺忪的眼睛,然后伸个懒腰,好像人的样子似的。 有很多人以为大熊猫是猫类的一种,因为它的名字里有猫字。其实不是的,大熊猫其实 也叫“大猫熊”,意思是像猫一样的熊,属于大熊猫科,哺乳纲。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有没有更加了解大熊猫呢? 点评: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的生活地区、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被称为国宝的原因,层 次清楚、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生动,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158 习作:国宝大熊猫 围绕问题有条理地介绍 本次习作教学我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他们自行收集大熊猫的资料,课 中我为他们展示较多的大熊猫资料,让学生对大熊猫有深刻的印象。习作指导中,我注重问 题引导,通过答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介绍大熊猫,将答案记录在图表中,相当于学生为 此次习作拟定了一个提纲,然后再让学生动笔完成。完成后,指导学生自我朗读,品尝成功 的喜悦,再和同桌互相检查,看是否介绍清楚、准确,引导学生养成互相修改习作的习惯。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 词句段运用——选用一个开头说一段话;学写寻物启事。 书写提示——练习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 日积月累——积累 4 个八字成语。 学生对于语言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是将词语和句子运用于习作的前提和基础,有了 这个前提和基础,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语言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围绕一个意思来 说一段话,学生完成起来也不难。寻物启事格式简单,学生有生活体验,仿照例子也能完成。 “书写提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积月累”中的 4 个八字成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 解意思,感悟其中的道理。 多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引导学 生积累、总结,提升他们对本单元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能把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同学交流分享,并学习怎样运用积累的语言。 2.选择一个开头,围绕开头说一段话。 3.学写寻物启事。 4.写好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 5.积累 4 个八字成语,感悟其中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通过读例句,学习围绕一个意思说一段话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159 重点 1.写好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 2.积累 4 个八字成语,感悟其中的道理。 难点 1.学写寻物启事。 2.选择一个开头,围绕开头说一段话。 教师:课件。 学生:整理自己的积累本。 2 课时 1.能把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同学交流分享,并学习怎样运用积累的语言。 2.积累 4 个八字成语。 重点 积累 4 个八字成语。 难点 能把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同学交流分享,并学习怎样运用积累的语言。 一、交流平台 1.请学生朗读自己的积累本,比比谁积累得多。 2.课件出示教师挑选的学生习作,请学生说一说其中标识出来的内容。 (标识的内容一部分是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另一部分是仿写的句子。) 3.学生互相交流:积累语言有什么作用? 4.教师再次出示挑选的学生习作段落,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可以引用哪些词语及句子。 5.同桌互读积累本,将同桌积累本上自己喜欢的内容摘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4 个八字成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指名学生读,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3.现在我们读熟了,你知道这四句话的意思吗? 4.小组交流讨论。 5.教师课件呈现成语的出处及意思。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160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亲眼见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耳朵听到的东西不可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比喻接近好人使人变好,接近坏人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的成长或变化有很大影响。 6.学生交流体会。 7.同桌尝试背诵。 8.指名背。 9.齐背。 语文园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语文园地 1.选择一个开头,围绕开头说一段话。 2.学写寻物启事。 3.写好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 重点 写好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 难点 1.选择一个开头,围绕开头说一段话。 2.学写寻物启事。 一、词句段运用 (一)“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请你也用类似的 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 1.课件出示“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句话,引导学生回忆《海底世界》 这篇课文的结构。 2.学生交流。 3.学生在小组内用书上的开头说一段话。 4.全班交流。 (二)读读下面的寻物启事,注意格式,照样子写一写。 161 1.指名说什么叫寻物启事。(寻物启事,是指单位或个人丢失东西后,希望他人帮助寻 找而使用的应用文体。) 2.学习寻物启事的写法与要求。 (1)出示课本上的寻物启事,指名说说这则启事公开说明了一件什么事。 (2)写寻物启事有哪些要求?为什么要写出物品的特征?(学生交流,指生回答) (3)说说寻物启事的书写格式。(寻物启事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项内容。) 3.读下面这则“寻物启事”,说说哪些地方写得不清楚,然后进行修改。 寻物启事 昨天上午放学后,我把一个杯子落在了运动场上。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王晓军 5 月 20 日 4.学生练习写寻物启事。 二、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本上的汉字,学生发现汉字的特点。(有的笔画少,有的笔画多。) 2.仔细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写才更美观。(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 写开一些;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余学生评价。 4.学生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临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园地 寻物启事——标题、正文、落款 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我引导学生将自己平时的积累和大家共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语言运用于习作中,并互相阅读积累本,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积累方法。 在学写寻物启事的教学中,我不光对写寻物启事的格式进行指导,还对错误的寻物启事进行 修改,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写寻物启事的要领,准确书写寻物启事。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讲的是一个急性子的顾客在一个冬天要做一件棉衣,找到一个慢性 子的裁缝,在急性子顾客接二连三的催促和改变下,慢性子裁缝始终不紧不慢,答应了顾客 所有改衣服的要求,而衣服却还没有开始做的故事。故事没有结局,其实也有更多的结局, 每个学生都能为故事增添结局。 三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比较高,而这个故事幽默风趣,学生学习起来会兴趣盎然, 多读几遍,就能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填写好表格,复述故事就变得容易了。 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如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引导学生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162 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2.默读课文,填写好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 方式,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他们说说读 故事后的体会。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2.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快和慢。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搜集作者周锐的相关资料。 2 课时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163 一、揭示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裁缝是干什么的吗?(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裁 缝和一位顾客的故事。(教师板书:裁缝 顾客) 2.这位裁缝和这位顾客各有什么特点呢?谁看完课题后来告诉老师?(学生说)原来他 们一个是慢性子,一个是急性子。(板书:慢性子 急性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锐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 1.师:多么有趣的故事呀!请翻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生认读。 (2)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3)指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师相机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同桌讨论交流。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1.课件展示人物:裁缝、顾客。 2.他们分别是什么特点?(裁缝——慢性子、顾客——急性子。) 3.根据人物特点,交流裁缝和顾客说话时的语气。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师范写“卷、责”等字,重点指导这几个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师:同学们,读了故事,你们能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这个故事真有趣,讲的是一个急性子的顾客在一个冬天要做一件棉衣,找到一个慢性子 的裁缝,在急性子顾客接二连三的催促和改变下,慢性子裁缝始终不紧不慢,答应了顾客所 有改衣服的要求,而衣服却还没有开始做的故事。让我们下节课再来细聊慢性子裁缝和急性 子顾客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主人公:裁缝 顾客 特 点:慢性子 急性子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默读课文,填好表格,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164 2.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重点 默读课文,填好表格,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难点 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下列生字。 缝 箱 夸 歪 承 袖 衬 衫 负 泄 艺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文本 1.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中的表格,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2.全班交流表格填写情况,深入理解文本。 (1)第一天:急性子顾客要求裁缝就在冬天完成衣服,慢性子裁缝耐心地劝说他,说定 了做衣服的事儿。 ①师:急性子顾客在遇上慢性子裁缝之前共跑了几家裁缝店?为什么没有做成衣服? (三家。因为急性子顾客不满意他们完成衣服的时间。) ②急性子顾客起先同意慢性子裁缝完成衣服的时间吗? (不同意。) ③为什么急性子顾客愿意让慢性子裁缝为他做衣服呢?你们觉得慢性子裁缝说的话有 道理吗? (因为慢性子裁缝根据急性子顾客的特点进行劝说,顾客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有 道理。) (2)第二天:急性子顾客不做棉袄了,改做夹袄。慢性子裁缝同意了。 师:同学们,以急性子顾客的性子,你们觉得夹袄做得成吗?(做不成) (3)第三天:急性子顾客不做夹袄了,又改做短袖衬衫。慢性子裁缝同意了,因为这只 需在夹袄的基础上咔嚓咔嚓两剪子就能做成。 (4)第四天:急性子顾客要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慢性子裁缝先是不同意,后来才说可 以,因为急性子顾客的布在柜子里搁着,还没开始裁料呢! ①前两次慢性子裁缝都同意了顾客改衣服的要求,为什么这一次他摇头了? (因为接上去的袖子太难看了。) ②裁缝为什么还没开始裁料呢? (因为裁缝是个慢性子。) ③顾客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惊讶、恼怒) ④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这个裁缝真是名副其实的慢性子,我真是上当了。或者:哎,幸亏是个慢性子, 要不然我的春装就不是最漂亮的了。)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一:不能太心急,越心急越做不成事情。 预设二:性子太慢也不行,办事情会太拖拉。 165 …… 三、复述故事 1.根据表格,接龙讲故事。 2.同桌相互讲讲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课后 讲给同学听。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顾客—性子太急—办不好事情 裁缝—性子太慢—办事拖拉 教学本课时,我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感知本课两位主人公的特点。随后,我指导学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出裁缝和 顾客对话的语气时,我通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 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悟文本内容,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26 方帽子店 创新是从疑问开始的,打破固有思维,追寻生活中的疑问,尝试解决,生活就变得更美 好。起初帽子店只有方帽子,大人们习惯了戴方帽子,不管舒不舒服。不喜欢方帽子的孩子 们自己用布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帽子,渐渐被世人接受,后来,有了卖各式各样的帽子的新帽 子店,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方帽子则慢慢地成为了古董。文章告诉我们墨守成规、不 懂变通,最终将会被淘汰。 精彩的故事总能吸引孩子去思考。这个故事里的人物有孩子,更能让孩子产生阅读的兴 趣。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易理解主要内容,在对方帽子店主人的笑声中,学生也会体会到 改变的不易和美好。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通过朗读、默读、 略读等形式学习本课。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深入思考的精神,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 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6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166 2.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认字读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通过交流,说出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培养学生表达交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创新的精神。 重点 1.会认 6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你最意想不到的部分。 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展示方帽子,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帽子(教师出示方帽子店中的帽子图片),欣赏 完这些帽子,你们能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些帽子的形状吗?(学生回答,方的),由此,我们可 以为这家店取个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方帽子店。) 2.教师板书课题:方帽子店 3.师:这些帽子好看吗?你们喜欢这些帽子吗?在这家店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 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正音。 3.教师重点指出“嚷”“溜”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 rāng 和 liù。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2.交流文中最让你意想不到的内容。 预设一: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这句话强调了方帽子店里只有方形的帽子。) 预设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 服吗?真不舒服! (这表明人们戴着方帽子特别不舒服。) 预设三: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 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此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孩子们想到别的形状的帽子。) (通过写孩子们做出不同形状的帽子,反映出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预设四: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 167 董。 (这句话告诉我们世界在改变,那些让人戴着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变成了古董,告诉我 们不适宜、不合潮流的东西,最终会被淘汰。) 3.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4.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尝试自己复述故事。 5.小组内互相复述故事,如果有同学讲的时候卡住了,其他同学可以提示。 6.教师出示图片,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四、布置作业,指导摘抄 让学生摘抄本课中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方帽子店 方帽子 ――→改变 圆帽子 不舒服 ――→ 舒服 上课伊始,我借助课件呈现方帽子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帽子的形状,引出课题, 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关于方帽子形状的印象。教学中我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 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理清课文内容,虽说是略读课文,但朗读练习和理清课文思路的练习 仍然不可忽视。复述故事时,我呈现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复述故事,降低了复述的难度,给学 生以自信心。 27 漏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一对老夫妇养了一头小胖驴,小偷和老虎都起了歹心,一个 想偷驴,一个想吃驴,于是在一个下着蒙蒙小雨的夜晚,贼和老虎同时到达了农家,然后在 听到老婆婆说“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时,做贼心虚的一人一虎都以为漏是一个厉害的角 色,阴差阳错把对方当成了漏,纷纷吓破了胆,虽然再次有贼心,仍旧被对方吓昏了的故事。 而最有趣的是“漏”的身份:老夫妇怕漏雨。 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 或者感人至深……这个民间故事很有意思,学生读后,会因其中的老虎和贼互相惊吓而哈哈 大笑。故事的前因后果也比较清晰,学生读后就能理清。课文较长,虽有一个示意图,但学 生复述故事也不是那么容易,要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的重要情节进行复述。 整体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小 组合作,最大限度地解决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和同学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故事的趣味;利用示意图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168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解决生字词。 2.交流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难点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2.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2 课时 1.会认 8 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3.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重点 1.会认 8 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漏》。 169 2.质疑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学生交流,指生说。(预设:“漏”是指什么?) 4.如果想知道答案,那就赶紧去学习课文吧。 二、介绍文体 《漏》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 口头文学作品,其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 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三、认识人物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 2.指生说,师相机板书:老公公、老婆婆、毛驴、老虎、贼。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生读字词,正音。 (2)课件出示词语,指生说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交流故事的前因后果。 ①了解故事的起因:老虎和贼想偷老公公和老婆婆家的小胖驴,结果,听到老婆婆说不 怕狼,不怕虎,就怕“漏”,于是被吓得乱了手脚。 ②了解故事的经过: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老虎甩掉贼,贼蹿上了树。 老虎和贼在树下相遇,滚下了山坡。 滚下山坡后的老虎和贼以为对方是“漏”,都吓得昏了过去。 ③了解故事的结果:老婆婆说的“漏”,其实是漏雨。 五、交流有意思的内容 1.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们一定知道“漏”是指什么了吧? 2.学生交流。 3.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有意思?请你告诉大家。 4.学生交流。 漏 故事的经过: ①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②老虎甩掉贼,贼蹿上了树。 ③老虎和贼在树下相遇,滚下了山坡。 ④滚下山坡的老虎和贼以为对方是“漏”,吓得昏了过去。 27 漏 170 1.会写 13 个生字。 2.选择喜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 3.借助示意图,复述这个故事。 重点 1.会写 13 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这个故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指名说说“漏”指什么。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和同学分角色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2.全班展示读,说说哪里让自己觉得有趣。 (展示读时,读的内容不要重复,尽量将文本内容都读到。) 三、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1.出示示意图,学生自读。 2.说一说示意图中的总结分别对应文中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学生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4.组内复述。 5.再次指名学生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四、总结课文,交流体会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仔细观察字形。 2.教师范写“喂、贼、厉、偏”这四个字。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余的字,学生评价。 4.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本课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 漏 漏 喂 胖 驴 贼 狼 莫 171 厉 抱 架 胶 粘 偏 本课教学时,我先通过问题“‘漏’是指什么”引入新课,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接着介 绍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让学生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再出示文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认 识本课的人物,理清思路,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从而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奠定基础。然后, 我让学生交流有意思的内容、和同学分角色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在自由宽松的氛围里, 学生乐于投身其中,体会到故事的趣味。最后出示示意图,读示意图,了解示意图分别是哪 部分内容,再通过一个学生的示范复述激发更多学生复述故事的兴趣,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 其中。当学生在小组内复述后,再次指名学生复述故事,这一次的复述就更加流利、通畅了, 学生对故事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 28 枣核 一个枣核一样大的孩子,虽小却能做很多事情,不仅用自己的勤快获得了邻居的夸赞, 还用自己的机智惩治了县官。这个故事用一个小小的人物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民间故事都是神奇的,神奇的故事情节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却有生活的影子。本课中 的人物和学生的年龄相仿,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较为浓厚,同时,他们也会从枣核的身上学到 不少东西。通过前几节课关于复述故事的训练,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复述本 课故事也会更加生动、具体了。 1.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 2.运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8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训练学生快速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读质疑,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民间故事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重点 172 会认 8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故事导读——谈“趣” 1.同学们,民间故事以夸张、幻想的情节影射生活,给人们以启示。来,让我们一起 来聊聊自己所知道的民间故事,大家交流分享。 2.学生简略地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民间故事。 3.(出示图片枣核)让学生比一比大小,想象一下如果这样一个人能干什么。(学生交流) 我们文中的枣核可是有很大的本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大略初读——知“趣” 1.自读“导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名读“导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 事。如果有兴趣,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3.自读互读。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字上的注音,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作个记号,待集体解决。 (2)互读。每个成员在小组中朗读一遍课文,出现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朗读选 手,然后各组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收获。 (1)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的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然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复述故事——品“趣”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枣核的来历及他所做的事情。 2.理清枣核帮人们赶回被官府收走的牛、驴及惩治县官的过程。 3.赏读品味。 (1)爹娘为枣核始终长不大而苦恼时,枣核所说的话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他的懂事。) (2)大家不相信枣核有办法帮他们牵回牛、驴时,枣核是什么样的态度? (他不争辩,对自己信心十足。) (3)县官带着衙役去捉人时,枣核主动承认牲口是他牵的,这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枣核敢作敢当的品质。) (4)你认为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是个聪明能干、勤劳、敢作敢当的孩子。) 4.学生演一演枣核帮人们牵回牲口及惩治县官的过程。 5.组内互相复述故事。 173 6.小组派代表在全班面前分节复述故事,比一比哪个小组复述得更生动。 四、延伸想象——增“趣” 为这个故事续编结尾。 枣 核 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积累的民间故事,再通过出示图片,围绕枣核的大小引 发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对照文前的提示,让学生充分自主 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内读读议议, 互相交流阅读的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围绕学习 目标,引导学生集体交流,我适当地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 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及人们的美好愿望,也 为讲述故事做了足够的铺垫,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有趣的故事”这一专题课文之后,意在让学生讲讲有 趣的故事。指导学生先选一个故事,多读几遍,记住故事的内容,再运用适当的方法,把故 事讲得更吸引人。这次口语交际旨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是对本单 元课文的拓展和延伸。 对于讲故事,学生的兴致很高,但怎样让学生主动讲、乐于讲、讲得有趣,还需要教师 的指导。同时,本次讲故事要突出“趣味”,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故事时点明。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趣的故事,并多读几遍,记住故事的内容。 2.创造轻松、快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讲故事的技巧指导,提高 学生讲故事的水平和兴趣。 【知识与技能】 1.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2.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的故事收集及准确筛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74 2.通过讲故事的技巧指导,提高学生将故事讲得精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态度以及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重点 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难点 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能记住主要内容。 教师: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有趣的故事。 1 课时 一、漫聊故事,激发兴趣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有趣的故事,谁来说说你喜欢的故事有趣在哪里? 2.指名发言。 3.是呀,惹人喜爱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个“趣味故事会”,大 家都来讲讲有趣的故事。 4.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指名讲故事) 5.师:谢谢你,你的勇气让老师非常佩服,我要送你一枚“勇气徽章”。老师也特别 喜欢这个故事,我也想给大家讲一次,请同学们做评委,看看我俩谁讲得好?好在哪儿? 6.老师讲故事。 7.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更喜欢听谁讲故事呢? 8.生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9.老师总结: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讲得很棒了,只是因为老师用上了优美的语言,加上 了合适的动作、表情,让这个故事更加精彩了,你愿意让你的故事变得这样精彩吗?现在, 我们就来试试吧! 10.教师板书:趣味故事会。 二、语言训练 1.课件出示对话,分小组朗读。 风魔王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小树是森林中刚刚长大的孩子,森林爷爷是森林里最 老最老的一棵树。 风魔王:哈哈哈!我是威力无比的风魔王,我发起脾气来,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掀 起波浪……哈哈哈!那儿有一片森林,我要冲过去! 小树:森林爷爷,怎么办呢? 森林爷爷:孩子们,别怕,手挽手,肩并肩,大家一起对付它! 2.师:同学们,你们读得都很有感情。咱们再试试加入表情和动作吧。老师有很多有 趣的场景,当这个场景出现在大屏幕的时候,用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3.出示场景,学生根据场景中的对话进行表演。 4.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这样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语言,把它带到你的故事里,你 们一定能讲出精彩的故事。 175 5.指导学生用上两分钟的时间,回想自己准备的故事。 6.师:谁来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别着急,大家都爱听故事,我们在听的时候, 应该注意些什么? 7.出示听故事要求。 (1)集中注意力,认真听。 (2)听懂故事的来龙去脉。 (3)听完后说说故事哪里最有趣。 8.抽生讲故事。 9.指生评价,出示评价要求。 (1)故事是否生动、有趣,讲故事的人是否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有没有加上适当的 手势。 (2)讲故事的时候态度是否自然、大方。 三、小组交流,试讲故事 1.组内互讲,一个人讲完后,其他同学一定要给他评一评,说一说,他哪里讲得好, 哪里需要改进。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最出色的同学作为代表,和其他组的同学比一比,赛 一赛,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2.激励同学。这次故事会,我们将评选出本班的“故事大王”并颁发光荣勋章。故事 大王所在的小组,将被评为本班的“最佳讲故事小组”。 3.分组练习讲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4.请各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讲一讲,比一比。在他们讲完后,台下的同学要 评价。 5.各组同学讲故事。 6.学生评价。 7.评选“故事大王”和“最佳讲故事小组”。 四、交际范例 杜杜先生的喷嚏 杜杜先生感冒了。 感冒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可是,杜杜先生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因为他要像往常一样,夹 着公文包赶去上班。 当杜杜先生走在上班的路上的时候,他开始打起喷嚏来。 阿嚏——杜杜先生打了第一个喷嚏。 哟,喷嚏的声音响极了,连一辆停在路边的大卡车都被这声音震得直翻跟斗! 这时,大卡车司机看见了,他冲着杜杜先生说:“你瞧瞧,你把我的大卡车弄成什么样 子了?”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杜杜先生急忙道歉。 “我不管,你弄坏我的卡车,我要你赔!”卡车司机说。 “我——阿嚏!”杜杜先生又打了一个喷嚏。 这回,杜杜先生的喷嚏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把司机吹到天上去了! 杜杜先生一看时间,哎呀,上班的时间快到了,不能再耽搁了。 “对不起,司机先生。再见。”杜杜先生冲着天空说。 他飞快地向公司的方向跑去。 阿嚏——又是一个喷嚏。 这下更不得了啦!一架在天上飞行的直升机被杜杜先生这响亮的喷嚏声一震,螺旋桨被 震坏了,于是,直升机从天上掉了下来,坠毁了! 176 杜杜先生只顾着上班,一点儿也没注意到自己打的喷嚏闯下了大祸。 杜杜先生终于来到了公司门口,这时,他再也忍不住了,拼命地打起喷嚏来:阿嚏!阿 嚏!阿嚏…… 他的喷嚏还没打完,就听见轰隆一声巨响,整座公司的大楼就被他的声音震塌啦! 杜杜先生吓得两腿发软。 老鼠与小偷 有一天,老鼠在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枚硬币。 他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品尝过肉的味道了,于是就连蹦带跳地跑到了肉铺。他把硬币交给 屠夫,然后带着一大块肉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到了晚上,老鼠把这块肉切成了两半。 他吃了一半,然后把另一半小心翼翼地放在盘子里。他把盘子放在了架子上,然后就去 睡觉了。 半夜十二点的时候,一个小偷悄悄地潜入老鼠的家。 小偷蹑手蹑脚地,在老鼠家里转了一大圈。他发现了那剩下的半块肉,于是毫不留情地 把肉都吃光了。 第二天一大早,老鼠就醒来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天啊!盘子竟然空了!老鼠愤怒极 了,“砰”的一声关上大门,朝法院奔去。 “早上好,法官先生,”老鼠说道,“昨天,我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枚硬币,然 后我去了肉铺,买了一块肉,吃了一半,把另一半放在了架子上。但是,半夜里,竟然有小 偷把我的肉偷吃了!我该怎么办呢?” 法官对老鼠说:“这太简单了,你照我说的做就一定没问题——你回到家里去,在盘子 里装满泥巴 ,把盘子放在架子上,在墙上反着钉一些钉子,在大水盆里藏一条蛇,在门后 藏一头驴,然后呢,你就美美地睡觉去吧!” 老鼠回到家里,按照法官说的那样做了。 果然,半夜十二点的时候,小偷又来了。他悄悄地潜入老鼠的房间,把手伸进了盘子里, 结果却摸到了一手的泥巴,甩都甩不掉。为了蹭掉泥巴,小偷把手放在墙上擦了擦,却不料 被墙上的钉子狠狠地扎了几下。这时,小偷看到一个水盆,就去洗手,可刚把手放进去,就 被蛇咬了一口。小偷吓坏了,朝大门狂奔过去,打算逃跑,就听“乓”的一声,藏在门后的 驴狠狠地把他踢了一脚。 从这天开始,小偷再也没有去过老鼠的家。 五、布置作业 将今天的口语交际写成一篇日记。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讲: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态度自然、大方。 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 如何让学生将故事讲得吸引人,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本课教学中,我借助故事场景 引导学生读、表演,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感悟到讲故事要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还要 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为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效果更好,我组织评选“故事大王”“最佳讲故 事小组”,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本次口语交际 的教学也卓有效果。 177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这是一次想象习作,为学生明确了想象的方向: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 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想象动物失去了原来的 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呢?这次习作就是让学生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孩子最宝贵的财富。这次想象习作又颠覆了固有思维,习作内容 和形式都是学生喜欢的。因此,他们乐于想象,乐于下笔,写出来的习作一定会异常精彩。 1.用夸张的图片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作为习作的主角。 2.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习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知识与技能】 1.能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想象的情境,让学生敢于想象,乐于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要突出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后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难点 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2 课时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178 2.要突出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后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重点 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难点 要突出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后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 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一、综合活动,导入新课 1.演演看。请学生上台即兴表演一种动物。 2.猜猜看。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表演猜一猜是哪种动物。 3.比比看。看谁演得更好,同学们一下子就能猜出来。 4.同学们能一下子就猜出这些动物,是因为这些动物都有各自的特点。那如果这些动 物都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 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 二、观察图片,进入情景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出示的图片分别为母鸡在天上飞、老鼠个头特别大、猫很小。) 2.放飞想象:这些动物如果变成这样,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会发生什么事情? 3.全班交流。 4.师小结并板书课题:同学们的想象很精彩。 (板书:这样想象真有趣) 三、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1.出示动物图片,学生交流它们原有的特征及想象的特征。 鹰—— 蜗牛—— 马—— 小鸟—— …… 2.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种动物?根据刚才的想象,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尝试着 编一个童话故事。 3.出示童话故事的特点。 (1)大胆的想象 (2)有趣的内容 (3)生动的语言 四、明确内容,自主拟题,完成习作 1.学生思考习作主角的确定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2.把想好的故事和同桌说一说,交流评议。 3.拟定题目,动笔书写。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主角:动物 内容:童话故事 179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习作的重要性。 2.通过讲评习作,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3.通过习作赏评,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热情,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 享习作带来的快乐。 重点 通过讲练习作,进一步体会如何把童话故事写生动、写具体。 难点 激发修改习作的热情,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带来的快乐。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各自编写了一个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欣赏大家写的童话故事。 板书:这样想象真有趣(习作讲评课) 二、复习回顾——明确习作的具体要求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编一个童话故事。 2.主要写动物失去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后生活的变化和发生的 奇异的事情。(指名学生读) 三、了解本次习作评改应注意的事项 1.有无错别字。 2.童话故事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 3.想象是否合理有趣,故事是否具体生动。 4.读后是否能给人以启发。 四、指点迷津 1.出示学生的习作。(以×××同学的初稿为例进行评改) 2.指名朗读例文,请同学们思考:这篇文章有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哪些不足? 3.出示例段,引导学生把习作修改得更精彩。 五、佳作赏析 母鸡欢欢去散步 这天,天气真好,母鸡欢欢走出鸡舍去散步。 她经过小狗丽丽的家,丽丽正在哭泣,原来妈妈给她新买的气球缠在树上,取不下来了。 欢欢说:“别怕,有我呢!”说完,欢欢扑腾着翅膀飞上高高的树枝,取下气球,还给了丽 丽。丽丽破涕为笑,高兴地接了过去。 她经过小河边,一条贪玩的小鱼跳上柳树,卡在树枝上,动弹不得。鱼妈妈焦急地向人 求救。欢欢看见了,于是扑扇着翅膀飞上柳枝,叼下那条小鱼,把他送回到水里。 她经过一个小山坡,小蚂蚁们正气喘吁吁地在搬家。欢欢让小蚂蚁们爬上自己的背,然 后扑扇着翅膀,只几秒钟就飞到了山坡上。 180 当她经过草地时,一只小狐狸盯上了她。趁她不注意,小狐狸咬住了她的腿。欢欢一惊, 扑扇着翅膀飞向空中。小狐狸吓呆了,他不敢松口,怕一不小心掉下来摔死了。只好闭上眼 睛,任由欢欢带着他在空中飞翔。欢欢飞到一片树林里,把腿伸向一根粗壮的树干。“嗵” 的一声,小狐狸的头撞上了树干,吓得松开了口,一下子掉在了地上。他望着飞走的欢欢, 百思不得其解:这明明是一只母鸡呀! 是呀,欢欢是一只母鸡,但是,她是一只会飞的母鸡。 点评:小作者想象丰富,选了一只母鸡作为故事的主角,这只母鸡会飞上天,多么神奇 的想象呀!母鸡有了新的特征,一定也会有精彩的故事发生。在小作者的笔下,母鸡帮小动 物们解决了许多难题,帮自己摆脱了困境,惩治了想吃自己的狐狸。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着 读者,从故事中也能感受到小作者那颗关爱别人的童心。故事叙述有条理,语言生动,让人 读后为小作者的奇妙创作而啧啧称赞。 六、大显身手 1.读一读自己的初稿。修改问题突出的片段,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2.学生修改,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修改的部分。 4.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誊写在作文本上。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习作讲评课 修改习作 本次习作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想象的平台,先通过一个综合活动,引导学生表演动 物,感知动物的特征。接着,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变化。然后,了解本次习 作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想象、创新,从而使学生体验创作童话故事的乐趣,激起学生的写作 兴趣。讲评课我以学生完成的初稿为例,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再让学生自我修改习作,全 班交流,最后将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从而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积累复述故事的方法。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读词语,发现特点,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 词句段运用——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交流有 趣的故事题目;学会转述别人说的话。 日积月累——学习古诗《大林寺桃花》,感悟诗意,背诵古诗。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复述故事的方法,交流平台主要引导学生对复 述故事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教师加以 引导。 181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 习情境。“交流平台”应引导学生将复述故事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识字加油站”由学生 自主学习,发现规律。“词句段运用”中转述别人的话除了学生自我发现之外,还需要教师 适时点拨,补充素材,供学生练习。 【知识与技能】 1.交流、积累复述故事的方法。 2.读词语,说发现,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 3.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仿写句子。 4.能和同学交流有趣的故事题目;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大林寺桃花》,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培养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 1.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能和同学交流。 2.读词语,发现特点,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感悟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难点 1.体会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 2.能发现故事题目的规律,能和同学交流这样的故事题目。 3.学会正确转述别人的话。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1.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能和同学交流。 2.读词语,发现特点,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 3.体会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 重点 1.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能和同学交流。 2.读词语,发现特点,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 难点 182 体会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并仿写句子。 一、交流平台 1.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读了好几个故事,谁能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些故事? 2.出示本单元的故事图片,学生复述故事。 3.请复述故事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复述故事的。 4.教师总结。 复述故事不是要一字不差地背诵课文,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内容叙述出来,并适 当加上表情和动作。要想复述得好,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 就能按顺序复述了,重要的情节也不会遗漏了。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第一组词语,指名学生读。 咳嗽 呕吐 唠叨 嘀咕 2.出示第二组词语,指名学生读。 谚语 谣言 告诫 辩论 3.指名说说从这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词语中的每个字都带有“口”,说明它们大多与嘴或嘴部的动作有关。第二组 词语中的“谚、语、谣、诫、辩、论”都带有“讠”,说明它们大多与说话或语言有关。) 4.同桌互认生字,教师重点指出“吐”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读 tǔ 。 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1.学生自读句子,交流加点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第 1 句中“噌的一下子”形容“跳起来”的速度和样子,把顾客吃惊的状态描写得很形 象。 第 2 句中“扑通一声”生动地写出了椰子掉进水里时发出的声响。 2.想一想,试着仿写句子。 3.全班交流。 语文园地 复述故事 借助表格、示意图 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讲出来 语文园地 1.能发现故事题目的规律,能和同学交流这样的故事题目。 2.学会正确转述别人的话。 183 3.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感悟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大林寺桃花》,感悟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难点 1.能发现故事题目的规律,能和同学交流这样的故事题目。 2.学会正确转述别人的话。 一、词句段运用 (一)你觉得下面故事的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1.出示故事题目,引导学生发现题目有趣在哪里。 2.学生交流。 (题目中含有一组相反的词语。由题目就能猜测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大体的故事内 容。) 3.结合自己读的故事,说几个这样的故事题目。 4.全班交流。 (二)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1.出示文中的例句。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改转述句的方法。 ①冒号改为逗号 ②删去双引号 ③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④提示语不变 (4)巩固练习。 ①出示句子。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②学生改写。 2.认识人称。 师:你改对了吗?其实,改转述句最关键的是要改对人称。我们来认识一下人称。 课件出示: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她、他、它、她们、他们、它们以及具体的名字、称呼等。 3.回顾总结。 回顾今天改写转述句的方法,可以用“一不变二变”的口诀来归纳。 课件出示: 自己转述别人话, 永远不变提示语, 标点人称都要变。 冒号变逗号, 184 双引号要删掉, 改对人称最重要。 二、日积月累 1.导入诗题,解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我们一起去踏春吧!(播放春景图)春景美吗?我 们曾经学了不少描写春景的诗句,看到这些景物大家想到了哪些诗句呢?(指名吟诵)同学们 会背的诗句可真不少哇!今天,我们还将学到一首描写春景的诗。(出示诗题,读题) (2)师:从诗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解题) (3)师:看来,简单易懂的题目会让人一下子明白其中的内容呢! 2.简介诗人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1)师: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有人记得他写的其他的诗吗?(指名吟诗) (2)师:白居易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相传他写《大林寺桃花》之 前曾经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但由于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而被降职,贬到当时的江州担 任一个很小的官——司马。当时,他心情郁闷,登庐山游大林寺花径园时触景生情,写下了 这首诗。(出示诗句) 3.指名读诗,纠正字的发音。 4.那诗人到底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一下古诗大意,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5.入情入境,感悟诗境。 (1)学习第一、二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①引导学生想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画面。(画面辅助) ②指导读好这两句。 ③请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在人间四月里百花都已经凋零,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 刚刚盛开。) ④你觉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学习第三、四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师:对于“长恨”一词,联系前面对白居易写诗背景的介绍,想一想:词中包含的仅 仅是诗人对春天走了的不满情绪吗?(还有遭贬的境遇) ②师:而此时此刻,看到山寺桃花的白居易还“恨”吗?(不恨,还有一种惊喜的情绪) 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不知转入此中来)(板书:惊喜) ③师: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天写成调皮可爱的小孩子,好像在与他玩着捉迷藏的 游戏,充分地表现了此时诗人的那份惊喜之情。 ④指导读好第三、四句。 6.师总结:当作者心情郁闷的时候,却意外看到这满寺的桃花,留下了名作《大林寺 桃花》。而在这段遭贬的岁月里,白居易还陆续创作了《钱塘湖春行》《暮江吟》《问刘十九》 《长恨歌》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看来 人生的挫折与遭遇也会成为一笔特殊的财富,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总会有惊喜等着我们。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尝试背诵。 语文园地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185 不知转入此中来。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 我注重引导学生复述本单元故事,回忆复述方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训练学生的 归纳总结能力。词句段运用中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转述别人 的话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此处我用时较多,有例子的指导,有拓展的指导及训练,最后用一 首儿歌引导学生牢记方法。日积月累的教学我以点拨学生自我感悟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从而体会诗情,再熟读成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