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2018年---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 ‎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 ‎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 ‎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 ‎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 ‎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 ‎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 ‎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 ‎ C.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 ‎ 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 B.和阅读报刊相比,微信很少能看到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很少能被同一个读者看到。在这一点上,微信不如报纸,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在报纸上呈现。 ‎ 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 B.阅读微信一旦成瘾,恐怕就是病态了,这种病态不仅会使人正常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病症,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 ‎ C.转发微信变成了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实际上绑架了人们的道德,让人不得不转发。 ‎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讨人嫌”的大叔 陈文明 ‎ 刚进公司,我就听说了食堂大叔不仅菜炒得喷香,饭做得味美,而且鲁菜、川菜、粤菜等各种菜系都会做。 ‎ ‎ 第一天中午去食堂吃饭,大叔一见到我就热情的说:“小伙子,新来的吧?” ‎ ‎ “嗯”我客气的点了点头。 ‎ ‎ “哪儿人呀,在哪个部门啊?家里几个兄弟姐妹……” ‎ ‎ 大叔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应答,看我半天没声音,大叔憨憨的一笑,“对哦,你是来吃饭的,瞧我这话多的,喜欢吃啥,大叔多打点给你。”果真,大叔给我打了满满的一盆饭菜,人家如此主动殷勤,我自然不好怠慢,想着等会吃完一定要去谢谢大叔。 ‎ ‎ 拿着洗好的饭盒,我走到厨房对大叔说:“大叔,您的饭菜真的超赞!” ‎ ‎ “当然了!”大叔得意的说,“要知道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方的美食随便都能做出几样啦!” ‎ ‎ “哦,大叔您还这么敬业,学个厨艺还值得您跑大半个中国啊?” ‎ ‎ 大叔明亮的眼神瞬间暗淡下来,低声道“……哎!……没啥!闲着也是闲着呗!” ‎ ‎ 我感觉到了大叔有难言之隐,于是匆匆告别后就离开了。 ‎ ‎ 后来,每次我去吃饭,大叔总会和我拉拉家常,关心关心我的工作等等。 ‎ ‎ 一天,我向同事小孙夸赞,食堂大叔真好。她不以为然,反而显得极不耐烦,似乎有些避讳有关大叔的话题。我大惑不解,后来,另一同事陈姐神神秘秘的告诉我:“这个大叔喜欢和女孩子搭讪,尤其是小孙。刚开始大家也都以为他是热情,所以没说什么,可是后来真受不了,很过分。”我仍旧不解,“怎么了?”她说:“逮着小孙就问,今天工作忙不忙,要不要我帮你倒杯水,如此等等。反正一有机会就和小孙搭讪,后来都有人说三道四了。”我说:“不就和女生拉拉家常嘛?再说他和男生也聊呢,这个我可以作证。”陈姐很无语,嘟囔两句就自顾自地去忙了。 ‎ ‎ 尔后,我看到的情形证明了同事的说法,大叔确实对小孙颇感兴趣。但逢小孙去食堂吃饭,大叔便会主动与她攀谈,家长与里短,人生与感情,什么都问,什么都说。小孙的不满显而易见,但或许为了不驳他的面子,佯装听着,并不时频频点头。大叔也浑然不顾小孙的感受和别人的眼神。我终于明白,小孙为何对他如此不屑和不满。 ‎ ‎ 一次,小孙和一名男同事老李因琐事在食堂发生口角,两人随即骂骂咧咧起来。旁人正欲上前劝解,怎知食堂大叔先动了身子,一个箭步,冲到小孙前面充当起了护花使者,并声色俱厉地指责老李不该和女孩吵架,痛斥其污了男人脸面。老李被大叔始料未及的言行怔住了,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 ‎ ‎ 待反应过来,顿时怒火中烧,指着大叔的鼻子骂道:“你什么东西,关你什么事?” ‎ ‎ 大叔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翕动嘴唇嗫嚅着:“我、我……” ‎ ‎ 其他一些同事如看喜剧一般呵呵直笑。 ‎ ‎ 于是,小孙气呼呼地头一甩,愤然离去。 ‎ ‎ 老李也转身离开,边走边回头余恨未消地骂:“老东西,神经病!” ‎ ‎ 唯留大叔双脚生根似的呆立原地,满脸窘态和茫然,宛若无辜受伤的孩子。食堂里的人则闪动各种目光打量着他:奚落,同情、费解…… ‎ ‎ 此后,大叔再也不同女孩搭讪说话,只是默默地自个儿忙着。而小孙对他能避则避,能躲则躲,吃饭都坐得远远的。 ‎ ‎ 那天吃饭,看大叔沉闷不语,就主动与他闲谈。没聊几句,我便随口一问:“大叔,您孩子几个?”大叔苦笑着说:“就一个女孩。”我笑道:“那一定很漂亮。女孩好啊,那可是您的贴身小棉袄啊。”大叔突然眉头紧锁,朝着坐在食堂一角吃饭的小孙瞅了一眼后,对我说:“长得跟她一样漂亮水灵……如果没有被人贩子拐走,算算也该大学毕业了……” (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______ (5分)‎ A.陈姐告诉我大叔的为人,是因为她觉得我刚到公司不久,对“我”表示关心,而“我”却觉得陈姐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 ‎ B.大叔不顾小孙的感受和他人的眼神,经常和她拉家常,说明大叔已经把小孙当成自己的女儿来看待,也体现了他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 C.小说借对小孙、陈姐、老李这三个人的言行描写,反衬出我对大叔的尊重与热情,说明我是一个友好善良、品德高尚的人。 ‎ D.小说以“我”的视角进行叙事,同时采用大量的对话形式,使事件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 E.小说的结尾出入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交代了大叔喜欢与年轻人拉家常的原因,同时也体现出“我”强烈的好奇心。 ‎ F.小说的写作目的除了表达对失去女儿的大叔的深切同情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揭示人性的丑恶面,批判那些冷漠无情的人,引发大众深省。 ‎ ‎5.小说中“我”与大叔第一次见面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 ‎ ‎6.“大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例并作简要分析。 (6分)‎ ‎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小题,共9分)‎ ‎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 ‎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 材料二: ‎ ‎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 ‎ 报讯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 材料三: ‎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 ‎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E.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可能也会有自己不尽相同的看法和主张。‎ ‎8.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4分)‎ 二、 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 李陵字少卿, 拜为骑都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天汉二年,贰师击右贤王于天山。上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者,皆荆楚勇士奇材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上壮而许之。 ‎ ‎ 陵将步卒五千人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军以大车为营。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 ‎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连战,虏不利,欲去。会陵 军 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使骑并攻汉军。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昏后,陵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 ‎ 后闻陵降,上怒甚,久之,上悔,遣公孙敖入匈奴迎陵。敖还曰:“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闻,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陵谓汉使曰:“ 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 ‎ ‎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立,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侍坐。 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有顷,律起 更 衣,立政曰“少卿归故乡,毋忧富贵。”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 ‎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 B.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 C.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 D.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 ‎ B. “辎重“最初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 C.“军候”军官职务,即军曲候。汉军部以下的编制单位称“曲”,每“曲”设军候一人,军候一般统领200-500人。 ‎ D.“更衣”在古代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如厕“一词意思相同。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李陵主动请缨,为国效力。贰师与右贤王交战,皇帝打算派李陵运送物资,但李陵提出自当一队抗敌,不给骑兵也要以少击众。 ‎ B.李陵勇猛善战,有李广遗风。李陵率五千步卒被三万敌军包围,奋力搏战,杀敌数千,后单于召集八万骑兵与陵军作战,也多次失利。 ‎ C.李陵誓死杀敌,无奈而降。箭尽援绝,李陵带领将士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用短刀作战,也曾想独自杀死单于,最终矢尽将亡而降。 ‎ D.李陵兵败屈辱投降,又因替匈奴练兵,惹怒汉武帝,汉武帝诛灭了他的亲族。后汉招陵归,陵终不肯。 ‎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各5分,共10分)‎ ‎①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 ‎②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 ‎(二)、 诗歌鉴赏 (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 乌栖曲①‎ 李 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②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注】①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②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 ‎ ‎1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5分)‎ A.“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两句通过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 B.“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中的“未”和“欲”两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 ‎ C.“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两句从正面描写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写出他们看着一轮秋月,坠入江波,而此时天色已近黎明。 ‎ D.“东方渐高奈乐何”的结尾意味深长。这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 E.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逸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在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 ‎(2)整首诗采用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 默写 (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5.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在《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 ______ , ______ 。 ‎ ‎(3)《虞美人》中含蓄表现李煜对人生绝望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三、 语言表达 (本大题共 6小题,共21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国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 ______ 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喜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 ______ 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 ______ ,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 ______ ,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妾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 (3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 (3分)‎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 (3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 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 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4分)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 材料: ‎ 心境 复习 谦逊 ‎ 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 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抗灾治水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 四、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为了引导同学们做好人生规划,明确大学求学方向,某高中“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心中的高校”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高校的校训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 ‎ ‎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 ‎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 ‎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 ‎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 ‎ 国家会计学院:不作假账 ‎ ‎ 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校训,写一篇文章向知心朋友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要求选好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答案: 1.B 2.C 3.C 【解析】‎ ‎1. B   原文中第一段“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表猜测,“另外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也并不是定论,原文第四段为“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 2.C   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倒数第三段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C    “道德绑架,让人不得不转发”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答案: 4.B  D(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 5.①有助于情节的发展,大叔离家20年的情节为下文女儿20年前被拐走埋下了伏笔。 ②有助于吸引读者,当我问及大叔离家20年的原因后,大叔眼神的暗淡和欲言又止的神情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话具体直观的让我们感觉到大叔的为人很热情。(一点三分,答对两点即可满分) 6.①待人真诚热情,比如对我、小孙非常关心。‎ ‎②非常想念女儿,比如把其他小姑娘当初女儿一样来对待。‎ ‎③为人执着,女儿被拐20年,他就找了整整20年,这份坚持令人感动。‎ ‎④好学敬业,饭菜做的非常可口,且各种菜系都精通,说明他是一个刻苦好学的人。(一点两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 解析: ‎ ‎4.(1)A.而“我”却觉得陈姐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无此意。C.反衬出我对大叔的尊重与热情,说明我是一个友好善良、品德高尚的人。无此意。E.同时也体现出“我”强烈的好奇心。无此意。F.更重要的是为了揭示人性的丑恶面,批判那些冷漠无情的人,引发大众深省。并非更重要。 5.“我”和大叔的第一次谈话,应该是本篇小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分析它的作用,要从它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角度出发思考。通过大叔一连串的问题可知大叔是一个热情的人(塑造了人物形象);在谈话中,大叔在回答我的问题时,眼神黯淡下来,分明是有难言之隐,此处设置了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下文交代女儿失踪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6.鉴赏人物的形象,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分析。比如文章一开始,大叔就问了我许多问题,说明他很热情。女儿失踪了20年,他跑遍大半个中国去寻找,说明他的执着,也说明了父爱之深。 7. 选DE。 ​A项,材料二的第二段中也有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B 项,两则材料中提到的做法是不全相同的;C项,本推断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选DE。‎ ‎8. ①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②尽早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③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④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可能诱导因素,尽量避开或及时寻求帮助。  (一点一分)‎ ‎9.B  “前行持戟盾”与“后行持弓弩”结构对称,中间断句,前后断句,排除A、C;“汉军少”为主谓短语,作“见”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走在前面的士兵拿着戟和盾,走在后面的士兵拿着弓和弩.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向前扑向汉军营垒.李陵挥师搏击攻打,千驽齐发,敌兵应弦而倒. 10.A     “任免升降”错,“拜”是“授予官职;任命”或“接受官职;上任”的意思. 11.D    “又因替匈奴练兵”错,原文为“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李陵并没有为匈奴练兵,练兵的是李绪. 12.①将:率领;以:因为;亡:通“无”,没有;何负于汉:有什么辜负汉朝的.句子翻译为:我为汉朝率领五千人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援而兵败,有什么辜负汉朝的而要杀掉我全家? ②目视:用眼睛看或使眼色;数:多次;循:顺着;阴谕:暗中告诉或暗示.句子翻译为:立政给李陵使眼色,多次用手沿着他的刀环,握住他的脚,暗示李陵,意思是说可以回到汉朝. ‎ 译文:科大讯飞上不全,百度上也没有原文,抱歉。 答案: 13.A C 14.①对比(反衬):诗人将吴宫昏林暮鸦的幽暗气氛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又用吴宫歌舞宴乐过程的狂欢极乐与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形成对照。 ②借古讽今(用典):引用吴国因为吴王荒淫纵欲而亡国来讽谏当时的唐玄宗。暗示吴国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以及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 ③直抒胸臆“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皜”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孤零零的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 ④白描: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一点两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 解析: ‎ ‎13.A.“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分析有误,并不是具体描绘。这两句的意思是姑苏台上的乌鸦刚刚归窝之时,吴王宫里西施醉舞的宴饮就开始了,写的是晚上很早就开始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具体描绘豪华; C.“从正面描写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分析有误,应是侧面描写。 14.“吴王宫里醉西施”写的是吴王在宫里欣赏西施的舞蹈,纵情享乐。这里用典,目的是借古而讽今,吴王贪恋美色最终被勾践所灭而亡国,这里是借吴王的教训劝诫唐玄宗不要沉迷女色,迷恋杨贵妃,否则会落得跟吴王一样的下场。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应用对比手法,写昏林暮鸦,吴宫处在昏暗之中与吴王每天早早地纵情享乐形成对比,“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这两句写的是享乐过程中时光流逝匆匆。享乐还正处在高潮之中,却忽然意外地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将这种狂欢与山峰快速吞噬红日暮色快要降临形成对比。 “东方渐高奈乐何”‎ 此句直抒胸臆,写的是天已发白,享乐已经进行了很久,但吴王意犹未尽,可惜不能继续下去了。说明吴王心思都花在享乐上了,无心朝政,觉得夜太短,享乐的时光太短。这是这样无节制的享乐才导致了吴国的灭亡,其实这里是对玄宗敲响警钟,不要沉迷温柔乡而荒废了政事。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这两句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写了吴王的荒淫误国,留恋美色,诗句没有任何修饰,却发人深思。 白话译文: 姑苏台上的乌鸦刚刚归窝之时,吴王宫里西施醉舞的宴饮就开始了。 饮宴上的吴歌楚舞一曲未毕,太阳就已经落山了。 金壶中的漏水滴了一夜,吴王宫山的欢宴还没有结束,吴王起身看了看将要坠入江波的秋月。 天色将明,仍觉余兴未尽,就是天亮了,又可奈何我乐兴未艾哉! 诗歌赏析: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现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古题,内容大都比较靡艳,形式则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李白此篇,不但内容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上建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诗的开头两句,不去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而是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乌栖时”,照应题面,又点明时间。诗人将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无形中使“乌栖时”带上某种象征色彩,使人们隐约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的意蕴。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但表现得非常隐微含蓄。“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对吴宫歌舞,只虚提一笔,着重写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流逝。沉醉在狂欢极乐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轻歌曼舞,朱颜微酡。“未”字“欲”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而落日衔山的景象,又和第二句中的“乌栖时”一样,隐约透出时代没落的面影,使得“欢未毕”而时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暗示。“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续写吴宫荒淫之夜。宫体诗的作者往往热衷于展览豪华颓靡的生活,李白却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暗示着漫长的秋夜渐次消逝,而这一夜间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便统统隐入幕后。一轮秋月,在时间的默默流逝中越过长空,此刻已经逐渐黯淡,坠入江波,天色已近黎明。这里在景物描写中夹入“起看”二字,不但点醒景物所组成的环境后面有人的活动,暗示静谧皎洁的秋夜中隐藏着淫秽丑恶,而且揭示出享乐者的心理。他们总是感到享乐的时间太短,昼则望长绳系日,夜则盼月驻中天,因此当他“起看秋月坠江波”时,内心不免浮动着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正是末代统治者所特具的颓废心理。“秋月坠江波”的悲凉寂寥意象,又与上面的日落乌栖景象相应,使渗透在全诗中的悲凉气氛在回环往复中变得越来越浓重了。诗人讽刺的笔锋并不就此停住,他有意突破《乌栖曲》旧题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给这首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皜”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孤零零的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即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诗人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不作具体描绘渲染,而是紧扣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来暗示吴宫荒淫的昼夜相继,来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并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通篇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冷峻,深深刺入对象的精神与灵魂。 ‎ ‎    李白的七言古诗和歌行,一般都写得雄奇奔放,恣肆淋漓,这首《乌栖曲》却偏于收敛含蓄,深婉隐微,成为他七古中的别调。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这是可能的。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发愤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亡有相似之处。贺知章的“泣鬼神”之评,也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 15(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16.C.‎ 前文语境是以“创新”为陈述对象,为保持语句的连贯,后一句也应以“创新”为陈述的中心,选用“创新精神的缺失”,排除A、B;“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与“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相比较,前一句更为简洁明了,选用“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排除D.故选:C。 17. 选:C。‎ 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无疾而终: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 句中就是指“戏曲的灭亡”,没有涉及“外在因素”,选用“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垂青史: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根据后文列举的人物事例,可知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上,直至现在都是很有名气的人,因此选用“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博采众长: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句中是指“京剧大师梅兰芳对别人的学习和借鉴”,只能是“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是“把别人的东西保存起来”,选用“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按图索骥: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句中语境是指“模仿别人”,选用“照猫画虎”。 18.B.“眼花缭乱”与“创新”搭配不当,改为“令人眼花缭乱”;“探索”的主语不是“创新”,应该是“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妾为的创新”,在“才能”前加上“这样”。 19. 故选D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要做到语言得体,一要注意对象,二要注意场合,三要注意表达目的,四要注意语体色彩,五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A项,忝列其中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B .笑纳是请对方收受赠礼的客套话C项,芳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犹妙龄 ‎20. (1)“参加者”使用错误,一般没有这种说法,可以改为“亲历者”或“参与者”; (2)“打探者”使用不当,句中的意思是“知道业界内幕的人”,可以改用“知情者”; (3)“关爱”与“热点”搭配不当,改为“关注者”; (4)“征询”使用不当,“征询”是“征求询问”的意思,句中没有“询问”的意思,改为“征集”; (5)“等着”一般用于口语,这里应该用书面语,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 答案: (1)“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参与者”; (2)“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3)“关爱者”改为“关注者”; (4)“征询”改为“征集”; (5)“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 ‎21. 完成此题首先要将提供的材料按照“心境”“复习”“谦逊”进行分类,属于“心境”的有:“心如止水”“不管风吹浪打”“充耳不闻”;属于“复习”的有:“温故可以知新”“查缺补漏”“亡羊补牢”;属于“谦逊”的有:“虚心使人进步”“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后结合示例字数进行排序即可。 答案: ①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 ②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 ③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  ‎ ‎22.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本篇作文,立意时,抓住材料内容,筛选立意关键句“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向知心朋友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首先筛选校训,然后找到其中关联,然后以和朋友谈心的方式,阐述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 参考角度: 1、“气有浩然,学无止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共同点是“努力”和“高尚的德行”; 2、“实事求是”“求是创新”“不做假账”共同点都是“求实”; 3、“敬业乐群”“不做假账”共同点都是“敬业”。 考生可以自由选择,从“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角度找共同点立意。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 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22. 例文 ‎ ‎ 实事求是,不做假账     ‎ ‎  说到我的大学梦,我想考国家会计学院,志愿是想当一个优秀的会计师。可是当一个优秀的会计师谈何容易。我想首先要做到不做假账。当今社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做假账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收支不对称了,做假账;花了不该花的,做假账;报了不该报销的,做假账;没有完成任务指标的,做假账…总之,“账”是为人服务的,会计是听领导指挥的,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大局”,什么样的“账”都可以做出来。        朱镕基总理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曾亲笔为该校题写了校训:不做假账。真是不题则已,一题惊人。“不做假账”它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即使是不做会计的人也知道,做账理应真实,客观,不能做假,更何况是国家会计学院的高材生?“不做假账”或“如实记账”之类的基本常识,就像“1+1=2”一样不必在大学课堂上提起。        不禁想起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来,“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毛泽东曾在《改造该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大家去研究。        我想作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化与时俱进表现在价值认识、价值目标、价值实现途径和价值评定方式等方面,其根本原因是时代变化的影响。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多作贡献,确立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调整好心态,想清楚自己来到大学校园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对社会、家人有用的人。所以我立志做一个不做假账,实事求是的会计师。        不做假账。四个字,既是专业要求、也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要求。我们上大学不是为了向家人和社会来索取和享乐,而是为了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将来而来奋斗的,我们要用大学里的书本来丰富我们的人生,用智慧的大脑来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大学生应该做到实事求是,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自己。我们现在要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是大学生我们该做什么相信每一位同学的心里都很明白。 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锻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需要有排除客观阻力的胆略和气魄,更需要有战胜主观上私心杂念的力量源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才,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做假账。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