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惠州市2019届高三理科第一次调研考试(7月)语文试题
2019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2018.07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经典的神话传说。据《山海经》等古文献描述:远古时期,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它们在天空并列而过,所到之处庄稼草木皆成灰烬,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战神后羿用弓箭射落九个太阳,拯救了天下苍生。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认为这只是虚构的传说,但1979年,考古学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将军崖,发现了距今6100年前石器时代的岩画,它证明了后羿射日故事是远古发生过的真实事件。 将军崖岩画在国际考古界久负盛名,被外国人称为“东方天书”。其岩画中刻画了大小共十个不规则的圆形,每个圆形内部刻有诡异不同的图案,下部还有长尾巴,旁边还有类似山川和水流的线条。将军崖岩画发现三十八年来,我国考古学家一直在试图破解岩画的内容,其中被广为接受的说法,就是认为岩画描述了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据《山海经》记载,后羿射日发生在华夏东方的西和之国(也叫扶桑国),该国对照古文献就是现代的山东省日照市。江苏连云港市和山东日照市相距不远,也就是说,这一带是后羿部族繁衍生息的领地。那么,西和之国极有可能是其它古文献中提及的少昊部落。 那么,远古时期真曾有十个太阳吗?弓箭真能够射落太阳吗?这些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大多是某种真实事件的虚拟反映。后羿射日所反映的真相,或许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后羿射日是陨星坠落地球的天文事件。远古时,可能有一个彗星撞向地球,在大气中碎裂为九块,这些陨石带着熊熊火焰,出现在山东和江苏一带的天空。因为原始社会先民认知有限,错以为这是九个太阳。于是部落首领后羿弯弓射日,没想到真的将太阳“射落”,由此成为神话传说。 第二,后羿射日描述了一场部落间的战争。远古时期为了争夺领地,各原始部落间战争频发,可能有九个民族部落组成联盟,向后羿所在的少昊部落发起了进攻。“将军崖”岩画中九个圆形的诡异图案,也许是九个民族的图腾。他们从东北方而来,一路烧杀抢掠。少昊部族在首领后羿的带领下,依靠强大的弓箭和精准的箭术,击败了来犯之敌。 第三,也是最大胆的一个想法,后羿射日或许与夏朝有关。司马迁《史记》的《夏本纪》中,记载了“太康失国”的故事。夏朝太康为王时,沉迷于打猎,不修德政,随之奸臣当道,结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后羿所在的东夷部落因不满夏朝的压迫,奋起反抗。最终击败了太康率领的九大部落的联合围剿,并驱逐了太康,夺取了夏朝统治权。太阳在古代一般指代君王,射落的九个太阳,也许就是参与镇压东夷部族的九大部落,剩下的太阳就是被流放的太康。 那么,您认为后羿射日的真相,最符合以上哪一种可能呢?如果第三种假想成立,岩画中的后羿就是太康失国中的东夷部族首领,那么最大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将军崖”岩画的考古年代测定是距今6100年,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夏朝的历史,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久远呢? 1. 下列关于后羿射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后羿射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经典,《山海经》等中国古代文献和中国周边国家的神话传说中都可以发现它流传的印迹。 B. 后羿射日故事虽然见诸典籍,流传甚广,但它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意义曾一度为人们所怀疑。 C. 人们对后羿射日真实性看法的改变,是因为我国考古学家经过三十八年的努力终于破解了将军崖岩画的内容。 D. 将军崖岩画的发现,证明了在远古时代,后羿射落九个太阳,拯救天下苍生的事实。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古界经过多年的努力破解,终于确认:将军崖岩画描述的是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B. 对照古文献,《山海经》中所记后羿射日发生地西和之国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日照市。 C. 可以推出,江苏连云港市是后羿部族繁衍生息的领地,西和之国很可能就是其它古文献中所说的少昊部落。 D. 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大多是某种真实事件的虚拟反映。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夷部落与太康统率的九大部落展开激战,结果对夏朝生产造成极大破坏,以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后使太康失国。 B. 原始社会先民认知有限,会把燃烧掉落的彗星看做太阳,这是先民认定后羿射日拯救苍生的一种可能。 C. 英雄创造历史,后羿依靠自己强大弓箭和精准的箭术,击败了来犯之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D. 由将军崖岩画可以推知,夏朝的历史,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久远。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A项,无中生有。“中国周边国家的神话传说中都可以发现它流传的印迹”文中没有依据。C项,未然当作了已然。“终于破解了将军崖岩画的内容”不正确,原文为“将军崖岩画发现三十八年来,我国考古学家一直在试图破解岩画的内容”,并没有提到已经破解。D项,曲解文意。“证明了……事实”不正确,原文为“远古时期真曾有十个太阳吗?弓箭真能够射落太阳吗?这些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可见文中并不认为后羿射日是事实。故此题答案为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终于确认:将军崖岩画描述的是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不正确。原文为“其中被广为接受的说法,就是认为岩画描述了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广为接受”不能理解为“终于确认”。故此题答案为A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张冠李戴。“东夷部落与太康统率的九大部落展开激战”不正确,由原文“夏朝太康为王时,沉迷于打猎,不修德政,随之奸臣当道,结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可知,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是太康沉迷于打猎,不修德政,随之奸臣当道的情况。C项,“后羿依靠自己强大的弓箭和精准的箭术”不正确,原文是“少昊部族在首领后羿的带领下,依靠强大的弓箭和精准的箭术,击败了来犯之敌”,可知击败敌人的不是后羿一人的弓箭和箭术,而是全部落。D项,“由将军崖岩画可以推知”不正确,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后羿射日与太康失国的关系只是一种大胆的推理,并未得到证实。故本题答案为B项。 【点睛】第2小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作铺垫。 B. 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 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 “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5. 老中医医术高超。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医术高超的? 6. 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试做简析。 【答案】4. D 5. ①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③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老中医从容自信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再去找他。而母亲真的痊愈了。 6. ①推动情节发展。正因为我怀疑青花瓷瓶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发现瓶子真相,看到老中医的高尚品质的情节; ②使情节出现起伏,吸引读者,使情节内容更为完整丰富。我的愤怒使情节骤然紧张,而后又逐渐缓和,这样故事就起伏有致,使读者很想继续看下去;又展示给人一个完整的故事和完整的人物形象,这样就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丰富; ③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正是我的怀疑使后文表现老中医高尚智慧的情节出现,使老中医形象更为突出; ④使主题更为突出。此情节的存在使老中医的品质高尚更为突出,这样就使文章赞美人间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说法错误,要表现老中医想不动声色地帮助人家,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表现其医德之高。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题目是“老中医医术高超。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医术高超的”,这是考查塑造学生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技巧能力。答题时,通读文章,在文章圈出有关人物塑造的内容,然后指出运用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如本题,塑造老中医医术高超时,先写“我”妈“痛得满床打滚”,“我”先把妈妈背到村里赤脚医生那,赤脚医生给打了止痛针,让“我”赶快把妈妈送到县医院。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说“我”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老中医给诊过脉之后,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这是运用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这是侧面描写,或者说间接描写。还有“我”到老中医家,看到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而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我”把老中医接到家里,老中医给“我妈”看病。老中医诊过脉后就用了“几把草药”,还说“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半年过后,“我”妈病果然痊愈。这是直接描写,或者说是正面描写。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中重要段落作用能力。文章段落作用,要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结合其所在的上下文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本题要求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 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划线的句子写在“我妈”病好的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发现里面的一个青花瓷瓶看上去和“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估价几百万!“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正因为我看到了《鉴宝》节目开始怀疑瓶子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等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怀疑瓶子的价值,去赎瓶子,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开始老中医治好了“我”妈的病,并且花一千块钱买了“我”家的瓶子。“我”老中医买瓶子的钱撑过了靠近医学院第一个学期,后来勤工俭学,毕业分到城里。然后看到了《鉴宝》节目,发现了和“我”家看起来一模一样的瓶子,开始怀疑瓶子价值和老中医的人品,继而愤怒,是文章情节出现波澜,到后来去赎瓶子,发现真相,且老中医早就和儿子断言“我”会成为医生。“我”一下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当“我”“掏出一万块钱”时,老中医的儿子执意收两千,还说父命不可违。使老中医的品质高尚形象更为突出,同时也使文章赞美人间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 【点睛】人物形象刻画方法:①外貌描写(包括衣着),有的也涉及到精神。读作品,看外貌,有时是有助于掌握形象特征的。②人物的动作行为描写。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要看人物 做了些什么,是出于什么动机、目的去做的:做这事的态度是怎样,是主动、迫切地去做,还是勉强被迫去做。因此根据行 为就可以看出思想、性格来。③人物的语言描写。这是指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人物的 语言是他们心灵的道白,听他们说话,读者可以了解他们的文 化素养、地位、身份。关键性的语言更是可以洞察其思想感情 和性格。所以,分析人物的语言就要透过言辞去看思想、性格。④人物的心理描写。有的文章直接描绘剖析人物的心理,以便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写心理,一是表明其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本是性格层面 的,开朗、平和、达观、宁静,或是急躁、张狂、暴怒,甚 至是反复无常、歇斯底里,心态也是变化的,从喜怒哀乐直接去找到其他原因的,这就又可看出思想境界。二是心理活动。想了些什么,怎么想。有什么期待、企盼、憧憬;有什么打算、安排;有什么失落、忧伤、绝望。看他们到底在想什么,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过程,足以看出一个人的立场、观点、生活态度、性格特征。⑤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展示人物性格的一个平台。⑥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就是不直接描写人物或事件,而是通过对别人的描绘或对景物的描绘,对气氛的渲染,来烘托描写对象。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是对直接描写 的一种补充。⑦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干 个细节描写组合起来,人物描写才能具体化。因此,细节描 写是人物描写的最小单位,细节描写也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台学者:“台独”正在式微 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海外网 04-26 09:19 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日前公布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清楚显示,台湾的“独派”势力正在式微当中。这项台湾地区民众“国族认同”的调查,从2013年2月到2018年4月总共进行了16次,追踪这16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在过去5年多来“统独”倾向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首先,尽管从1990年代中期李登辉时代开始,台湾就走上了“去中国化”的歪路,影响到台湾年轻世代的倾向,不过,中华民族的血脉未被割断,中华文化的根底未被刨除,“两岸一家亲”的认知仍然活跃在大多数台湾人的心头。调查发现,如果先提示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血缘、语言和历史文化,再问受访者是否认同本身是中华民族成员之时,台湾地区一直稳定地有8成5上下的人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否定的人只有1成不到。 其次,在肯定了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身份之后,再去问受访者是不是“中国人”的时候,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就大幅提高,且高过于否定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再将“中国人”和“台湾人”的定义细化为“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是台湾人也可以是中国人”、“是台湾人,不必否认是中国人”和“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时候,前三者相加的“泛中国人认同”,就更明显地高出“纯台湾人认同”的第四选项。最近这次调查的结果是65.8%的“泛中国人认同”和30.1%的“纯台湾人认同”。 第三,台湾“独派”气焰最高涨的时候,是2014年3月台湾发生“太阳花学运”,到2016年5月蔡英文就职台湾领导人期间。从此之后,“泛中国人认同”领先“纯台湾人认同”的差距就不断扩大,从领先2成2扩大到最近的3成6。主要的原因是蔡英文不肯接受“九二共识”,没有能力改善两岸关系,让台湾困在“闷经济”里无法脱身。她所谓的“维持现状”,只是蹉跎时间,眼睁睁地看着台湾的机遇流失,使两岸消长更加明显。看破台独手脚的台湾民众愈来愈多,认同中国人的比例自然增加。 第四,当调查进一步问受访者“面对大陆的发展,请问您觉得台湾人与大陆人应该采取何种关系,既能确保台湾利益,又能有利两岸和平发展?”的时候,“泛中国人认同”的比例就更加升高,“纯台湾人认同”的比例再次降低。最近这一次调查差距达到4成7,是5年多以来最大的一次。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国大陆能够继续成长发展,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力量进一步发挥,台湾的民心就会更往大陆靠拢。 第五,这次调查问受访者对两岸前景的看法时,有6成2的人认为“两岸统一的机会比较大”,只有2成2的人相信“台湾独立的机会比较大”。同时,有6成5的人认为两岸统一对台湾的未来比较好,只有2成5的人认为“台湾独立”会比较好。由此可以看出,台湾民众是相当理性务实的。再看看年龄层,20到29岁的受访者固然有4成1的人“偏独”(偏统的5成1),但是,进了社会,见识广了,马上就务实起来,30到39岁的受访者只有2成2“偏独”(偏统的7成1)。“去中国化”的教育环境固然能够蒙骗出“天然独”,大环境的推移却能把“天然独”转化成“理性统”。 最后,调查问到受访者对“31条惠及台胞措施”的看法时,认为这些措施能够聚拢台湾民心的占58.5%,认为无效的是16.3%;有6成9的人认为应该善加利用,排斥的人不到2成;同时,有6成9的人认为民进党当局挡不住大陆的磁吸作用,只有1成的人认为台湾可以自外于大陆的影响。 综观这份调查,可以清楚地看出,不管“台独”的气焰有多高,“去中国化”的力度有多大,大多数的台湾人还是保持着中华民族的认同,也能够理性务实地看待两岸关系。两岸地理距离邻近又是同文同种,经贸和社会的连结千丝万缕,这些都是割不掉,切不断的。只要大陆能够维持成长发展,在国际政经秩序中积累话语权,水到渠成的两岸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最少,这份调查告诉我们,“台独”正在式微中。 7. 下列说法与文中相关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 台独浊流由来已久,台湾从上世纪中期就走上了“去中国化”的邪路,这影响到了年轻世代的倾向,不过因为中华文化根基未去,大多数台湾人仍认为自己属于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B. 因为终究两岸是一家人,所以无论你怎样去问受访台湾民众“是不是中国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比例都高于甚至远高于“纯台湾人认同”的比例。 C. “台独”气焰最盛的时候,是2014年3月台湾发生“太阳花学运”,到2016年5月蔡英文就职台湾领导人期间,原因是此前国民党当权的成就远逊于如今民进党当权的成就。 D. 当问到台湾的现实利益和和平发展问题的时候,台湾民众“泛中国人认同”的比例就更加升高,“纯台湾人认同”的比例再次降低。 8. 下列说法与文中相关内容不一致的两项是( )( ) A. 蔡英文所谓的“维持现状”只是蹉跎时间,眼睁睁地看着台湾的机遇流失。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看清了台独的手脚,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B. 台湾民众相当务实理性,6成5的人认为两岸统一对台湾的未来比较好;年龄对“偏统”和“偏独”的影响也非常大,越年轻,越多“偏独”,越年老,越多“偏统”。 C. 调查问到受访者对“31条惠及台胞措施”的看法时,认为这些措施能够聚拢台湾民心的占58.5%,因此有6成9的人认为应该善加利用,排斥的人不到2成。 D. 环境对“统”、“独”有着巨大的影响。“去中国化”的教育环境固然能够蒙骗出“天然独”,大环境的推移却能把“天然独”转化成“理性统”。 E. 只要大陆能够维持成长发展,在国际政经秩序中积累话语权,两岸统一就会水到渠成,陆台重归一统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9. 依据原文,台湾近年来“台独”日渐式微,人们赞成统一的比率渐高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7. D 8. BC 9. ①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答“中华民族的血脉未被割断,中华文化的根柢未被刨除”或“两岸一家亲”,或“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血缘、语言、和历史文化”都可)②蔡英文不肯接受“九二共识”,没有能力改善两岸关系,让台湾困在“闷经济”里无法脱身。③面对大陆的不断成长发展,台湾民众想获得利益和和平。(答“大陆得到成长发展”也可)④台湾民众理性务实。⑤大陆惠台措施有吸引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与文中相关内容一致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与原文内容一致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接着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混淆时间。原文是说从1990年代中期李登辉时代开始,台湾就走上了“去中国化”的歪路,选项中“从上世纪中期”与原文不符; B项,忽视条件。原文是说“在肯定了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身份之后”和“再将‘中国人’和‘台湾人’的定义细化”后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都高于甚至远高于“纯台湾人认同”的比例。选项说“无论你怎样去问受访台湾民众”,忽视了这些前提条件。 C项,无中生有。“原因是此前国民党当权的成就远逊于如今民进党当权的成就”于文无据。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锁定文本区间,逐一对比分析。 B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20到29岁的受访者固然有4成1的人‘偏独’(偏统的5成1)”和“30到39岁的受访者只有2成2‘偏独’(偏统的7成1 )”,并没有说“越年轻,越多‘偏独’,越年老,越多‘偏统’”; C 项,强加因果。“认为这些措施能够聚拢台湾民心的占58.5%”与“有6成9的人认为应该善加利用,排斥的人不到2成”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B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准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概括人们赞成统一的比率渐高的原因”;然后回归文本,锁定相关的区间,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中的依据,并画出赞成统一的相关信息内容;最后根据内容逐段分析并组织答案。文中第2段相关内容有“中华民族的血脉未被割断,中华文化的根底未被刨除”、“两岸一家亲”、“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血缘、语言、和历史文化”等,可以得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结论;第4段中“主要的原因是蔡英文不肯接受“九二共识”,没有能力改善两岸关系,让台湾困在“闷经济”里无法脱身”,这也是一方面原因;第5段中“只要中国大陆能够继续成长发展,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力量进一步发挥,台湾的民心就会更往大陆靠拢”可知大陆的不断发展,促使台湾想获得利益。第6段中有大环境的推移却能把“天然独”转化成“理性统”,台湾民众务实理性也是支持统一的原因;最后部分谈及大陆采取的优惠措施,可以聚拢民心。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岳飞受命招捕杨幺。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贼党黄佐曰:“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必善遇我。”遂降。飞单骑按其部,拊佐背曰:“子知逆顺者。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报。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州,参政席益与浚语,疑飞玩寇,欲以闻。浚曰:“岳侯,忠孝人也。兵有深机,胡可易言?”益惭而止。黄佐袭周伦砦,杀伦,擒其统制陈贵等。会召浚还防秋。飞袖小图示浚,浚欲俟来年议之。飞曰:“以王师攻水寇,则难;以水寇攻水寇,则易。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所以难;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浚许之。飞遂如鼎州。黄佐招杨钦来降,飞喜曰:“杨钦骁悍,既降,贼腹心溃矣!” 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乃复遣归湖中。两日,钦说余端、刘诜等降,飞诡骂曰:“贼不尽降,何来也?”杖之,复令入湖。是夜掩贼营,降其众数万。幺负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汊,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贼怒来追,则草木壅积,舟轮碍不行。飞亟遣兵击之。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尽坏。幺投水,牛皋擒斩之。飞入贼垒,余酋惊曰:“何神也?”俱降。飞亲行诸砦慰抚之,纵老弱归田,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浚叹曰:“岳侯神算也!” [冯评] 岳飞谋亦欲造大舟,湖南运判薛弼谓岳曰:“若是,非岁月不胜。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今大旱,河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遂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彼坏在目前矣。”岳从之,遂平幺。人知岳侯神算,而不知计出薛弼。从来名将名相,未有不资人以成功者。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B. 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C. 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D. 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政,即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但地位最高,实为正宰相。 B. 都督,中国古代军事首长官名。最初是监督军队之官,三国时正式成为军事职称,魏晋时发展成为中央或地方军事领导长官。有时中央官员去地方监管军队也加都督职称。 C. 统制,宋代武官名。北宋为防将领专兵,战时临时选派一人以“都统制”之名节制兵马。到南宋时朝廷设置“御营司都统制”,“统制”始成为禁军将官之职衔。 D. 运判是转运判官的简称,为转运司属官。转运司始设置于唐代,专司全国粮米财货转运及出纳等事务,至宋代职官最为完善,职权扩展至监察地方官等,其长官为转运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飞善于安抚降众,并且常常是亲自安抚,甚至是独自一人去安抚,这既体现了岳飞的大智,更体现了岳飞的大勇。 B. 岳飞作战极富韬略,有论者评之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家。但这些作战计谋也并非都是岳飞的自出机杼,平杨幺之策就是薛弼所献。所以从来名将名相,未有不资人以成功者。 C. 对杨幺部众中的少壮者,岳飞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而对老弱者,岳飞是籍没他们的家产,将其人归入官府为奴,彻底解除他们对宋朝政府的威胁。 D. 岳飞作战扬长避短,他故意派人到水浅的地方去辱骂杨幺,激怒杨幺出战,使杨幺军队失去自己的优势而被彻底击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 (2)飞亟遣兵击之。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岳飞所统率的都是西北人,不熟习水战。岳飞说:“用兵怎么会有固定不变的法则呢,只是运用它怎么样罢了!”先派遣使者招降晓谕他们(贼人)。 (2)岳飞立即派遣军队攻击他们。贼人奔逃到港汊中,却被木筏所拒阻,官军登上木筏,张开牛皮来遮挡箭和石头。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敌将”敌兵”“手足”“腹心”“王师”“日”“酋”,虚词“因”“其”“之”“而”“以”,“夺其手足之助”与“离其腹心之托”结构相同,前后断开,排除AC两项,“使孤立”即“使(之)孤立”,是紧承上文“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的结果,意思是“使(他们)孤立”,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如果利用杨幺身边的大将,借助他们士兵(攻打他们自己),阻断他自己人的帮助,离间他们自己人互相信任的依托,使他们孤立,然后用官兵再进行围剿,八天之内,一定能够擒获诸贼头目。句子可以断开为: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地位最高,实为正宰相”说法错误,参政,官名。 即参知政事,为宰相之副。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地位高下不一。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对老弱者,岳飞是籍没他们的家产,将其人归入官府为奴”说法错误,原文为“纵老弱归田”,意思是听任年老体弱的人回到他们的原籍,而非“籍没他们的家产,将其人归入官府为奴”。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所部”,所字结构,统率的;“皆”,都;“习”,熟习;“兵”,指用兵;“兵何常”,用兵怎么会有固定不变的法则呢;“顾”,只,只是;“使”,使者;“谕”,晓谕,使……明白;“招谕”,招降晓谕。(2)中“亟”,立即;“兵”,军队;“奔”,奔逃;“为筏所拒”,被动句,被木筏所拒阻;“张”,张开;“以”,目的连词,来;“蔽”,遮挡。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岳飞被命令招安捕捉杨幺。岳飞所属的部队多半是西北人,不习惯水上作战。岳飞说:“用兵没有一定之规,用得怎么样了!”先派人招降,贼人党羽黄佐说:“岳节使号令如山,如果和岳节使为敌,最后必定会丧命,还不如投顺岳节使,他必定能善待重用我。”于是就答应归降。岳飞只身一人骑马来到黄佐的营地探视他,并轻抚着他的肩膀说:“你能是个识时务的人,必定能立下大功,日后何止是封侯拜爵而已啊,本帅想派你再回到洞庭湖,所有的贼众头目,如果有机会就活捉,或劝他们归降,怎么样?”黄佐被岳飞的信任和重用感动得痛哭流涕,发誓要以死相报。这时张浚以都督军事来到潭州,参政席益对张浚说他认为岳飞有轻敌之心。张浚说:“岳侯为人忠信诚正,再说军事机密,怎么可以轻易泄露呢?”席益听后,不禁为自己的鲁莽感到惭愧。黄佐袭击贼寇周伦营寨,杀死了周伦,擒获了统制陈贵等人。这时,恰逢皇帝下召让张浚回朝商议防秋。临行之前,岳飞从袖中取出战略图给张浚看,想和他商议讨平杨幺的计划。张浚认为不妨等到明年再讨贼,岳飞说:“王四厢是用正规军打水寇,因此难打;末将是利用水寇来打水寇,就会容易多了。打水仗不是我军的长项,用我军的弱势水战和水寇的长项对打,当然很容易失败;如果利用杨幺身边的大将,借助他们攻打贼兵,然后官兵再进行围剿,八天之内一定能够擒获诸贼头目。”张浚于是同意岳飞出兵。岳飞到鼎州以后,黄佐已经说服杨钦归降。岳飞高兴地说:“杨钦骁勇强悍,现在投降,贼寇众叛亲离了!” 于是上表请求授予杨钦武义大夫的官职,对他非常礼遇。同样又让杨钦回到洞庭湖做内应。两天之后,杨钦说服全琮、刘锐等人归降。岳飞看到他们,故意骂道:“贼人没有全部投降,你们来这里做什么呢?”让人鞭打他们,又让他们再次回到洞庭湖。这天晚上岳飞率领士兵偷袭贼营,俘虏了好几万名贼兵。杨幺虽然败了但很不服气,他乘船从湖上逃跑了。由于杨幺所搭乘的战船装有转轮,因此船行的速度如同飞一般;又因为他的船边装置有撞竿,因此只要官船一靠近,就会被撞竿撞得粉碎。岳飞让人砍伐巨大的树木做成木筏堵在港口;又让人从上游抛置了大量的腐木杂草,让它们顺流而下;又挑选一些善于骂阵的士兵,在杨幺的船行进到水浅的航道时,让他们一边走一边骂,结果杨幺怒气冲天,顾不上水浅就下令船只追击。结果他们的船只被上游流放的杂草所阻碍,动弹不得,岳飞立即下令官兵攻击,贼兵纷纷窜逃入港,又受到港口的木筏的阻碍;官兵在木筏上架起牛皮,防备贼人用箭石攻击,一面用大木桩撞击贼船,把它们撞坏了。杨幺见大势已去便想投水,结果被牛皋擒获斩首。岳飞进入到贼营中,残余的贼兵头目惊呼:“怎么这样神奇?”全都投降了,岳飞亲自来到各个营寨中安抚众人,释放那些老弱的贼兵回家,而将那些年轻力壮的贼兵编入了正式部队,果然如他所说,八天之内平服了贼人。张浚叹服地说:“岳侯真是神算啊。” [冯评] 杨幺盘踞在洞庭湖,在陆地上耕种,在水上作战,楼船高达十多丈,官军们眼睁睁地看着杨幺横行,靠近不得。岳飞本来想建造大船征讨杨幺,但是湖南运判薛弼却劝阻岳飞说:“如果要建造大船,肯定要耗费一年半载的时间;即使将船造好了,水战仍然是杨幺所擅长的。(边批:名言可以融类旁通)因此,我军只能避开敌人,不和他们正面交锋。现在正是天旱水枯的时候,阻断了江面,重金收买贼人各船首领,不要和贼人正面冲突,再从上游流放大量杂草阻挡船只,使得贼人没有办法发挥水战的优势,一面派遣精锐骑兵直攻贼营,贼人必败。”岳飞听从薛弼的建议,果然平定了杨幺,一般人都以为岳飞liào事如神,在八天之内将杨幺平定,却不知道是出于薛弼的计谋。自古以来的名将名相,没有不借助他人而获得成功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②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后被洛阳令举为孝廉。 14. 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了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 B. 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竹”和“雪”又蕴含着人物品节和对环境的关切。 C. 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D. 尾联借用袁安典故,表达了对胡居士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他雪天生活的关切。 E. 全诗写景优美,借景抒情,营造了一种冷寂忧闷的意境,极富感染力。 15. 王维是个知识广泛,多才多艺的诗人。他擅长山水画,笃信佛教,还精通音律,这些都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诗歌也带上了相应的特点。请指出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并结合诗歌作简析。 【答案】14. AE 15. 示例:(1)诗中有画。颔联说隔着窗户看到风吹乱竹子,似乎使竹子惊慌失措,打开门看到白雪覆满了群山。颈联说天空飘洒着大雪,深巷一片寂静,堆积的雪使宽大的庭院显得闲静。这些写景都十分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目前,令人觉得美不胜收。(2)富有禅意。 “清镜览衰颜”中的“清”字, “洒空深巷静”中的“空”字和“静”字,“积素广庭闲”中的“闲”字,都与禅理相合,读来觉得富有禅意。(3)富有音韵美全诗押韵严格,一韵到底。诗中“箭”、“颜”、“山”、“闲”、“关”都押同一个韵,十分严格。平仄相间,音韵和谐。每句诗内部关键位置上字都平仄相间,句与句,联与联在音韵上都很好地进行了承接过渡。读来感觉音韵和谐,极有音乐的美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两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表达不对,“寒更”对“清镜”,“清镜览衰颜”有迟暮之感,并没有表现作者的痛苦寂寞。 E项“营造了一种冷寂忧闷的意境”不妥,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并无“冷寂忧闷的意境”。 故选AE。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从王维擅长的山水画,笃信佛教,还精通音律等方面来鉴赏本首诗的特点,简言之,就是本诗“诗中有画面”“诗中有禅意”“诗中有音律”;然后逐句翻译诗句,概括诗中描绘的画面特点,体会诗中饱含的深刻的道理或者有悟性的话语,感受本诗的音律美 (1)本诗“诗中有画”,颔联说隔着窗户看到风吹乱竹子,似乎使竹子惊慌失措,打开门看到白雪覆满了群山;颈联说天空飘洒着大雪,深巷一片寂静,堆积的雪使宽大的庭院显得闲静,这些写景都十分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目前,令人觉得美不胜收。 (2)本诗富有禅意, “清镜览衰颜”中的“清”字, “洒空深巷静”中的“空”字和“静”字,“积素广庭闲”中的“闲”字,都与禅理相合,读来觉得富有禅意。 (3 )本诗“富有音韵美”,全诗押韵严格,一韵到底,诗中“箭”、“颜”、“山”、“闲”、“关”都押同一个韵,十分严格。平仄相间,音韵和谐。每句诗内部关键位置上字都平仄相间,句与句,联与联在音韵上都很好地进行了承接过渡。读来感觉音韵和谐,极有音乐的美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依据所提示的情境,补齐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年长色衰后被冷遇抛弃而归宿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深为人们所称赞。宰相张说命人将此诗中的某一联写成条幅挂到朝堂上,让其他官员引之作为居官行事的标准。此一联是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探讨六国灭亡的责任承担者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_____”,认为应该自省而不能怨天尤人。 【答案】 (1). 门前冷落鞍马稀 (2). 老大嫁作商人妇 (3). 潮平两岸阔 (4). 风正一帆悬 (5). 灭六国者六国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题目内容。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鞍、嫁、潮、悬、也(容易忽略)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校庆时来校校友人数远超预期,使组织校庆的学校领导人满为患,苦不堪言。 ②阴丽华使光武帝成为明君,褒姒使周幽王亡国,不可方物的美人不一定是祸水,也不一定是福音。 ③张家界的山各有形状,或像剑,或像书,或像门……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④中国人司空见惯了安全的环境,不能感觉到生活的和平美好,直到听到叙利亚人对我们生活的羡慕赞美时,我们才恍然大悟。 ⑤有的人只要做出了小小成绩,就白日衣绣,生恐别人不知道,而不知这恰是精神匮乏的表现。 ⑥光天化日之下,这帮流氓竟敢在大街上上下其手,公然调戏妇女,真是猖狂至极。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人满为患:意思是人太多而造成了困难不便。此处搭配不当。 ②不可方物:本指无法识别分辨,后常指不可比拟。通常用来赞美景物、事物或人。本处使用正确。 ③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此处不合逻辑。 ④司空见惯:什么事情经常见到,习惯了,不觉得新奇。此处不能搭配。 ⑤白日衣绣: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本处使用正确。 ⑥上下其手:表示玩弄手法,颠倒是非的意思。使用错误。 分析可知,③④⑥句成语使用全不正确。 故选C。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B. 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C. 网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他们一旦罹患网瘾,不仅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还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D.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考虑来统筹谋划。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再审查附加成分,做出正确判断。B项,成分残缺或结构混乱,前句的主语是“博览会” ,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炉灶,造成谓语残缺。应改为“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C项,不合逻辑,“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相比“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程度更轻,逻辑顺序上应放在“不仅”后面。应改为“不仅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还会使生理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害”。D项,“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成分残缺,缺少与“站在”呼应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故此题答案为A项。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这是我新写成的剧本,希望导演能拜读一下,看它能否搬上银幕,了却我心中夙愿。 B. 您家父的大名无人不知。他那一手推拿的绝活,可说是空前绝后,令人五体投地。 C. 蜚声海外的大学者竟然如此低调地抛砖引玉,真可谓文章盖世,道德无双! D. 阔别多年,今天终于得到姐姐您消息,希望姐姐能不吝玉趾,来寒舍一叙。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然后仔细浏览选项内容,画出选项里出现的谦词、敬词、雅语、称谓等,另外看看语气表达是否生硬,感情色彩是否误用等;最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 A项,表达不得体,“拜读”是谦辞,用于说自己读别人作品; B项,表达有误,“您家父”是生造词; C项,表达不得体,“抛砖引玉”是谦辞,是说自己说出不好的看法来引出别人的高明见解。不能用于说别人; D项,表达准确,“不吝玉趾”是指对人脚步的敬称,用在此处恰当,“寒舍”是谦称自己的家,语境恰当。 故选D。 20.在下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自学所需“入门书”所包含知识的文化程度通常要高于自学者的文化程度。对于低于中学文化程度的初学者来说,中学的语、数、理、化、史、地等教科书可作为入门书;①______,中专或大专院校的教科书可作为入门书;对于有一般的大学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某些专家的权威性著作可作为入门书。自学者选择入门书时,②______,对自己的文化程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知底,好高骛远,只会欲速不达;其次要虚心请教“过来人”,许多成功者都是自学的过来人,③__________,就必须向这些“过来人”请教,以获取他们的经验。 【答案】 (1). ①对于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 (2). ②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程度知底 (3). ③要想取得成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准话题,从语境的和谐,逻辑合理、前后照应等角度分析。本题所给文段说的是如何选择自学“入门书”的问题。①上文说的是低于中学文化程度的初学者应选择哪些书作为“入门书”,下文说的是有一般的大学专业知识的人应选择哪些书,所以此处应填“对于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一类内容;②结合下文“对自己的文化程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知底”,可确定此处应填“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程度知底”一类内容;③上文说要虚心,并且说许多成功者都是“自学的过来人”,再结合下文“就必须向这些‘过来人’请教”,可确定此处应填“要想取得成功”一类的内容。 21.联系背景材料阅读漫画,请解读漫画主要看点。 (《青年参考》2018年06月13日) 背景材料:因为与会各方无法就联合公报达成一致意见,2018年西方七国集团峰会不欢而散。法国总统马克龙强势表态说“我们不介意签署一个6国协议”,特朗普的怒火则让他如愿以偿。看上去,G7已经变成“6+1”,而且大有变成“G6”的架势。 【答案】G和7分别是人头像造型。粗看是两人在一起开会商谈,表示七国集团峰会开会。细看G又像阿拉伯数字6,她大汗淋漓,眉眼间满含委曲,7则是特朗普标志性的头发,他正怒气冲冲地破口大骂。原来,G7并非铁板一块,而是6国为一方,美国为一方,吵得不可开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做到答是所问,有的放矢;然后仔细观察画面,描述画面内容,注意漫画下面给出的背景材料,结合背景材料理解漫画的意思;然后概括漫画寓意,组织答案。 本题,表面上画面呈现的是两个头像,一个像字母G,又像数字6,另一个像数字7,像G的头像表情委屈,像7的头像表情严肃凶狠,两者似有矛盾;结合材料背景从寓意上来说,7代表特朗普,是美国一方,而G则是其他6国为一方。 【点睛】解题指导: 首先,了解漫画定义: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图画,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表达效果。 其次,说明漫画内容:一般是对漫画(图案)内容进行客观地介绍性地说明。不添枝加叶,不带任何个人情感,不议论,不抒情。 说明的顺序 :可采用“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外到内” “总─分─总” “总─分”等的说明顺序。 如有标题,一定要先写出来(如“这是一幅标题为‘……’的画。”),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先背景后人物)。 答题步骤: 1、审清画面上有什么 2、选准切入点: (1)整体入手,先总后分; (2)中间切入,主体部分切入,关键部分切入 3、以切入点为参照物交代方位 4、讲究说明顺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读八年级的男孩,用老师的手机模仿老师口气给父母发了一则微信,表扬自己“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孩子妈妈信以为真,给“老师”回复了“笑脸”表情。 如果这位老师发现了这件事,他应该怎么对待这个男孩呢? 请将你的看法写成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 以爱为荣,助其成长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无意间耳闻您的学生以您的名义向家长表扬自己,还被信以为真,形成一场闹剧。我私下以为:相对于恶意批评,用爱化解问题才是最佳的选择。 作为老师的您一定比我更清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追求外界的关注,因此常常费尽心机地哗众取宠。或许男孩只是为了博取家长、老师的关注才酿成无心之过吧。如果您恶语相加,灭了势气,日后容易导致这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因此我有几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妥善解决这件不愉快的事情。 首先,请问您是否平常就缺乏对这个孩子的表扬呢?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研究表明:每天适当的夸奖比批评或冷漠更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可见,假如您给予他足够的表扬、鼓励,也不至于让他缺乏内心的自信,学会用这招冒充您的语气来欺骗家长的。毕竟,做人需要《甄嬛传》里眉庄“你擅长跳舞,我更着意琴技”的自信,才能茁壮成长,一路向前。 其次,您是否缺少对学生的关心呢?《死亡诗社》里的诗词老师,不仅用诗词感染学生,更用无尽的陪伴和另类的爱的方式输入艺术美、人性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立于三尺讲台,您与学王不该只限于冰冷的课本及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指导青春期的孩子学会爱与被爱,建立正确的三观,做正人君子。这是人民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其方法正是了解、关心您的学生,关心不仅仅是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正确。 最后,您是否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呢?是否不常告诉家长他的孩子在校的情况呢?您知道,建立学校、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你是否知道学习与成长的问题,是否向家长报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呢?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三点一线的教育模式对孩子在校与在家的情况家长和老师了解更便捷,为了孩子的成长,要形成老师、家长一起保驾护航状态。 我相信,倘若您将爱贯于表扬、关心、沟通中,这类闹剧就不会再发生,并且爱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助燃剂,家长的定心丸。 祝工作顺利! 网友:某某 时间:某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对材料的解读如下:1、八年级男孩用老师手机模仿老师口气给自己的父母发微信表扬自己“上课积极发言, 表现很好”;2、妈妈信以为真,给“老师”回复笑脸。写作任务及要求:1、任务:如果老师发现了这件事他应该怎样对待这个男孩。2、要求:将自己的看法写成文章,议论文,书信均可。3、如果是书信,则写信的对象:以自己身份写给那位老师,提出应该如何对待男孩子的建议;以老师的身份写给男孩子,对男孩渴望得到表扬给予肯定,对冒充老师发微信提出批评。审题:(一)符合和基本符合题意:1、作文必须围绕“如果老师发现了这件事,他应该怎样对待这个男孩”这一任务展开;2、“应该”本身包含推测、联想的意味,只要学生合理推测联想,都应视为符合题意。“应该”包含的推测、联想可以是:(1)老师应该对男孩批评教育,他用老师的手机模仿老师的口气给自己的父母发送微信表扬自己,是不诚实的。(2)老师应该对男孩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激励进而得到父母的认同的想法予以肯定,但对冒充老师的做法给予否定。 (3)老师应该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激励表扬是不是不足,考虑是否可以以微信方式向家长发送对孩子的表扬激励的,让家长与自己一起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4)老师对男孩多一些宽容和爱,没必要指责批评。学生能够引用材料,从材料出发,围绕“八年级男孩”“课堂发言积极”等要素展开文章。从材料看出了什么问题?男孩这样做其实质是什么?不诚信?虚假?撒谎?应该照着主要问题正面回答分析,不回避核心概念——你如果是老师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会这样做?向着核心问题直接回答并不停追问就好了。(二)不符合题意:1、离开“如果这位老师发现了这件事,他应该怎么对待这个男孩呢?”这一写作任务,谈激励教育的重要性;2、就“男孩”拿老师的手机冒充老师给父母发表扬自己的微信一事,谈诚实的重要性;3、只在开头提一下材料,谈信息化(智能手机、微信)对教育的影响;4、以男孩子的身份写给妈妈、写给老师都属于不符合题意。这类作文应该是就事论事,并且深入追问,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列举相关材料来谈为什么可以原谅,又为什么必须告诫。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