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8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学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课标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8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学案新人教版

第18讲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考纲解读] 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考点一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等。‎ ‎3.分类 按自我再生性质 按自然属性 关系 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 ‎4.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时期 主要能源 煤炭地位 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 木柴(居首位)、水力 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煤炭时期(煤炭时代)‎ 煤炭 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建立了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 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 石油和天然气 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 ‎(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传统阶段  过渡阶段   多样化阶段 ‎  ↓     ↓       ↓‎ ―→―→ ‎5.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续表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 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森林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矿产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地区,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铁矿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针对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深挖高考命题点]‎ ‎[填空]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2015·课标Ⅰ卷改编)‎ 图中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 答案:葫芦岛 解析: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 读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自然资源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森林 D.水资源 ‎2.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该资源在我国的大致分布规律是东南地区多,西北地区明显偏少,为水资源。第2题,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 A.风能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4.目前,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分布位置较偏僻,离大城市较远 B.发电量不稳定,有季节变化 C.资源蕴藏量小,难以大规模利用 D.能源较分散,难以集中利用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从题图中该清洁能源电站分布与板块边界的相关性分析,电站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附近,说明该清洁能源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相关,最有可能是地热能。第4题,地热能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这些地区人类的生存条件差,所以大城市较少。地热能与地壳运动有关,没有季节变化;资源蕴藏量大;能源集中。‎ 考点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②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③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 农业社 会阶段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地形、气候、水文等 工业社 会阶段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后工业 化阶段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后天性资源 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2.我国的自然资源 ‎(1)特点: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2)主要自然资源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均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丘陵地区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鱼类:舟山渔场;海盐:长芦盐场 问题 淡水日趋紧张,浪费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盐渍化;森林资源减少;草场资源超载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对策 捕养结合;防治污染等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依法管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节约用地等 贯彻《矿产管理法》;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新的代替品等 ‎(3)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 措施 自然 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 总量小 节约用水 人为 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深挖高考命题点]‎ ‎1.[问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1·课标卷改编)‎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 ‎ 图1         图2‎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第(1)题,由图2可知,该国月均温均大于‎15 ℃‎,年降水量超过2 ‎000 mm,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第(2)题,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有很多种,但要注意说出一种时需说清理由。‎ ‎2.[问答]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________。(2015·课标卷Ⅰ改编)‎ 答案: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 读图,回答1~3题。‎ ‎ ‎ 图a           图b ‎1.从风光资源角度考虑,下列省区最适合推广风光互补路灯的是(  )‎ A.山东 B.山西 C.宁夏 D.陕西 ‎2.若在西宁安装风光互补路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其太阳电池方阵平面板应该朝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3.风光互补路灯这种新能源利用领域的开辟,很快引起国内众多企业的关注,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踊跃。对此解释欠合理的是(  )‎ A.该项目的实施,利于节能减排,能得到政策支持 B.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投资风险较小 ‎ C.产品投入使用的寿命长、受自然变化影响小 D.产品应用可缓解城乡照明对常规电能的依赖 答案:1.C 2.B 3.C 解析:第1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工业选址,题干中有说明“图中五省区的风力发电最适宜”,该五省区分别是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太阳辐射能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丰富,所以在风光资源丰富的五省区推广风光互补路灯可行性较好,成本较低,所以答案选C项。第2题,西宁位于青海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全年中太阳都位于该地的南边,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电池方阵平面板应该朝向正南方向,以便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资源,所以答案选B项。第3题,风光互补路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这些新能源有以下优势:利用节能减排,投资较小,市场前景好,一定程度上政府政策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城乡用电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中小企业纷纷投资就是看到了新能源利用的前景和效益,题干要求选择解释不合理的说法,所以答案应选C项。‎ ‎4.读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总量 亿立 方米 供水量(%)‎ 用水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再生水 调入水 生活 环境 工业 农业 ‎2008‎ ‎35.1‎ ‎16‎ ‎65‎ ‎17‎ ‎2‎ ‎42‎ ‎9‎ ‎15‎ ‎34‎ ‎2010‎ ‎35.2‎ ‎13‎ ‎61‎ ‎19‎ ‎7‎ ‎43‎ ‎11‎ ‎14‎ ‎32‎ ‎2012‎ ‎35.9‎ ‎14‎ ‎57‎ ‎21‎ ‎8‎ ‎44‎ ‎16‎ ‎14‎ ‎26‎ ‎(1)依据供水结构,指出北京市供水水源,并分析可能引发的问题。‎ 水资源紧缺促使北京市加快以水为主导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2)在农业和工业中任选其一,说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 答案:‎ ‎(1)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跨流域调水;(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生态环境。(2)农业:控制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再生水。工业: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 解析:(1)依据供水量一栏信息,可判断主要供水水源;同时可看出主要供水水源是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过量使用,会使地下水位降低,甚至出现地面沉降问题。(2)可从节约用水和充分利用水资源角度分析。‎ 考点三 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概述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分类: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大致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和潜在性。‎ ‎(4)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5)中国的自然灾害:最常见的是洪涝和干旱。‎ ‎(6)衡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除与自然灾害的本身变化有关外,还与发生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有关。一般人口越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损失越严重。‎ ‎2.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①‎ ‎②―→―→ ‎(2)形成洪涝灾害的因素 ‎(3)我国三种洪水灾害类型的成因及时空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 类型 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形成原因 暴雨洪水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4~9月 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经济活动不合理 融雪洪水 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 冬季气温低、积雪多,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续表 类型 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形成原因 冰凌洪水 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且有结冰期的河段,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河流结 冰时和初春 河流融冰时 初冬河流封冻时,高纬度的下游河段先封冻,上游河水因水流不畅溢出两岸,或初春河流解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并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4)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①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②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 ‎③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 ‎3.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御 ‎(1)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 ‎②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 ‎③大量河道、湖泊被淤积、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 ‎④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 ‎①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 ‎②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③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方法技巧] 洪涝灾害问题的分析思路 ‎1.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思路 ‎(1)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洪水治理问题的分析思路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填空]下图为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2015·天津卷改编)‎ ‎(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________。‎ ‎(2)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________附近海域。‎ 答案:(1)a (2)菲律宾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a地位于冷锋锋后,易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某些天气系统可以引发灾害性海浪。菲律宾附近海域受台风影响,在狂风作用下有可能出现风暴潮等灾害性海浪。‎ ‎2.[填空]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________。(2014·天津卷改编)‎ 答案:烈度 解析:‎ 地震对一个地区的破坏程度主要用烈度来衡量,因而制定建筑防震标准要依据地震烈度。‎ ‎3.[填空]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________。‎ 答案:乙 解析:乙位于干旱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因而春季最易发生沙尘暴。‎ 下图为1969年~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2.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受灾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复杂度指数波动较大,且近年来有增大的趋势,故B项正确。第2题,造成洪灾的因素可分为气象因素和水文因素,C、D项有利于减轻洪灾,冰川消融对东部省区影响较小,故A项正确。‎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略图,该区域河流洪峰的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产生的洪水灾害也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该地区也是我国铁路规划建设的重要区域,图中甲丙丁铁路线是原有铁路线,甲乙丁铁路线是由山脉北侧通向山脉南侧的一条规划中的交通动脉。‎ ‎(1)说明该区域河流洪峰的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2)简述该区域河流洪水灾害给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 ‎(3)试分析甲乙丁铁路线建设的不利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1)特点:具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成因:①季节变化——春夏季节,积雪冰川消融量大,降水多,形成洪峰;冬季,降水少,积雪冰川消融停止,洪峰消失。②日变化——春夏季节白天气温升高,积雪冰川消融量增大,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积雪冰川消融减少,洪峰消退。(2)危害:洪水冲刷土壤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农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农业减产。(3)不利自然区位因素:山谷相间,地势起伏大;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地形限制,工程量大;春夏季节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多发。‎ 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自然灾害分析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危害重,其中台风、旱涝、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影响尤为严重。‎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危害 防御措施 台风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 狂风、暴雨与风暴潮等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③建沿海防护林 ‎续表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危害 防御措施 暴雨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①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监测;‎ ‎②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干旱 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①改变农业结构;‎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④营造防护林 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减弱 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预警,做好防寒准备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崎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西南地区 人畜伤亡、财产损失大,公共设施遭严重破坏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固建筑物和岩体,避开危险区 ‎[典例名师指妙招]‎ ‎[例] (2015·北京卷)下图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1)~(2)题。‎ ‎(1)“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2)该气旋(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名师指导解题]‎ ‎1.名师指点 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3月9日~22日”“气旋”“移动路径”等。‎ ‎2.信息提取 ‎[答案] (1)B (2)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