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4)知识专题突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4)知识专题突破

本学案复习要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为主线。重点理解一个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三对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四大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同时联系其他知识注意把握物质与实践的关系;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意识与认识的关系;意识与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命题探究(四)——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命题 命题角度 ‎1.文化生活考查点 ‎(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2)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国家重视科技创新、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原因。‎ ‎2.生活与哲学考查点 ‎(1)党和政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2)大力弘扬国学、民族精神的原因。‎ ‎(3)党和政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及措施。‎ ‎(4)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历史剧、抗战剧创作者应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 典型例题 ‎(2015·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 答案 (1)‎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化学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 解析 第(1)问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解答时要获取有效信息,找出对应的哲学道理。“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必胜信念。”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体现了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控制作用。正是意识的这些能动作用,才激发了人民的抗战精神,取得革命的胜利。第(2)问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问题切口很小,考查两种精神的关系。首先要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抗战精神,它是爱国主义精神,并且体现时代特征。第(3)问从题干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日本人否认侵华的行为是一种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否认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因此我们主要应该从客观性角度作答。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具有客观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事实说话,可从日本侵华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的抗战、我国公祭日的设立等角度考虑。‎ 答题语言 教材术语 ‎(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时政语言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2)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4)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专题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大数据这个大众原本陌生的专业词汇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大数据是一场新的数据技术革命,它必然会对传统哲学理论提出新挑战,传统哲学也将随大数据革命而产生革命性变革,并随着对问题的回应而获得哲学自身的丰富和发展。这表明(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哲学智慧产生并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 B 解析 A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材料主要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促进作用,没有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哲学的产生和作用,D不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①反映的是唯心主义观点和辩证法的重点论,排除;②体现的是矛盾双方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和形而上学的静止观,排除;③④体现了围绕哲学基本问题产生的分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3.坚持唯物主义是做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前提。虽然人们都懂得这一道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总有人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如“一点论”、从愿望出发等。下列能说明一些人犯唯心主义错误原因的是(  )‎ ‎①行动中犯形而上学错误,滑入唯心主义 ②主观主义思想严重,实际就是唯心主义 ③唯心主义的影响导致一些人世界观错误 ④一些人没有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起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唯心主义的影响导致一些人世界观错误”是结果不是原因,故排除③;④说法错误,因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排除;①②是犯下唯心主义错误的原因。故答案选A。‎ ‎4.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能准确概括漫画主人公所犯错误的是(  )‎ ‎①眉毛胡子一把抓 ②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③文过饰非,诿过于人 ④闭上眼睛,世上就没有悬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漫画讽刺的是那些主观唯心主义的做法,①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独有的创新理论,植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土壤,是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南,将指引中国经济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A.改变市场经济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 B.是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C.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D.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答案 C 解析 A明显错误;B错误,颠倒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错误,应该是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6.“当这个世界连最后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了,钱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电影《美人鱼》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下列表述与该台词哲学寓意一致的有(  )‎ ‎①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③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④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台词强调人类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①②分别体现出唯心主义观点、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的观点,故不符合题意;③④观点都蕴含着按自然界规律办事的道理,故符合题意。答案选B。‎ ‎7.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比如男性头长和鼻指数。容貌的这种特点就会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从而为一些疑难刑事案件的侦查提供方便。这说明(  )‎ ‎①物质世界具有客观性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③人们突破规律的制约,可以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 ④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本身正确但不为材料所体现;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突破规律制约的说法错误,排除③;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8.近几年,地震活跃频繁。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该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说法错误,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故排除;“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表明世界是可知的,故②符合题意;上述材料中“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了③;④说法错误,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读书没有用。”因为许多大学生、研究生毕业也找不到工作,或者给学历低于他们的人打工;反而有一些中途辍学的人最后变成大老板。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错在(  )‎ A.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 B.把偶然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 C.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D.通过事物个性去把握事物共性 答案 B 解析 持“读书没有用”的人把偶然个别现象当成一般规律,应选B。‎ ‎10.沃森是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秒可以处理500GB的数据、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但行医远远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实践中细微差别的把握,无论哪一点都离不开人类的医生,这说明(  )‎ ‎①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某些功能上是可以替代人类的 ②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人工智能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③人工智能虽然也有意识,但却不如人类的情感丰富细腻 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工智能始终不具有独立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人工智能系统“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这说明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人类,①正确;材料重点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人工智能没有“意识”,③表述错误;材料表明人工智能也有局限性,不能像人脑一样具有独立意识,具有人脑的功能,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11.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 ‎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错觉属于意识范畴,不具有物质性,①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②错误;错觉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正确;错觉的产生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有关,这强调了条件的作用,④正确。故答案选D。‎ ‎1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单独二孩”政策顺利落地,到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这说明(  )‎ A.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政策调整是对以前政策的全面否定 D.制定政策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 D 解析 政策的不断调整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应选D。‎ 二、非选择题 ‎1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如果说用钢筋水泥筑成的建筑是城市的肌体,那么,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精气神。肌体和精神交融汇合,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 材料二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发展特征、时代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总概括,是一种社会风气、城市面貌、市民素质、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它是在城市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贯穿于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又同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联系在一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谈谈对“城市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怎样塑造以精神文明为核心的城市精神。‎ ‎(3)塑造城市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请用两个简单词汇说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精神。‎ 答案 (1)①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按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办事。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要认真研究、科学对待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健康运行。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促进城市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 ‎(2)继承和发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城市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良好城市形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市民认同的共同追求;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爱祖国爱家乡结合起来。‎ ‎(3)①开放。②创新。③诚信。④文明。(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 解析 第(1)问,一是注意知识范围,细化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问题;二是结合材料一的信息,从如何按规律办事的角度分析问题,如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第(2)问,一是注意在整个文化生活范围调动知识;二是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文化措施;三是全面梳理材料二的信息来调动知识组织答案,如传统文化、城市形象、社会风尚等体现出继承传统、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等。第(3)问,一是围绕着城市精神的内涵来分析问题;二是用词汇的方式来显现答案,而不是句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从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到长征五号胜利首飞,到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再到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中国航天勇攀高峰,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在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指导下,中国航天人以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推动工作,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埋头苦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中国实际,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航天奇迹。‎ 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是国家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只有最强大的国家和最优秀的民族有勇气和能力去向那未知的深空发起一次又一次远征,而中国就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在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太空经济”也迅速发展。研究表明,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至今,我国累计有数千项空间技术成果运用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诸多领域,对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谈谈中国航天人是如何取得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 ‎(3)太空游客是指通过选拔可以进入太空旅游的普通人。假如有机会成为一名太空游客,面对美丽的地球、浩瀚的宇宙,你将有何感悟?请简要列举两条,每条不超过20字。‎ 答案 (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中国航天人的工作是在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进行的。‎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航天工作者在“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将“载人航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 ‎③中国航天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们立足中国国情,既尊重科学,又埋头苦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 ‎(2)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民族创造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②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航天科技的突飞猛进,航天科技的发展又反过来改善民生,助推国家产业升级,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航天科技应用于经济领域有利于催生“太空经济”并促进其发展。‎ ‎(3)①珍爱地球,保护环境!②时空变幻,物质永恒!‎ ‎(学生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问,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包括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在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取得成功,这说明发挥了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将“载人航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了发挥意识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作用;航天人“以科学的理念,精益求精的精神埋头苦干”则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从而创造了奇迹。第(2)问,航天科技是文化的表现,航天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就可用文化发展的作用意义来回答。根据所学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可从航天科技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政治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展开回答。第(3)问,是一个开放性试题,感想只要价值观正确,对人有启发意义即可,但要注意语言的精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