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作业(浙江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作业(浙江卷用) (一)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1~2题。(6分)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1.孟子劝说梁惠王的这段话反映了他________的政治主张。(2分) 解析 根据原文孟子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和“仁者无敌”的话,可以概括孟子劝说梁惠王的这段话反映了他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 答案 仁政(或“王道”) 2.孟子从哪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各有哪些具体措施?(4分) 答: 解析 据“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句,可知孟子是从物质方面阐述自己仁政的主张。据“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句,可知他从精神或教化方面阐述实行仁政的具体内容。 答案 (1)在物质生产方面,发展丰产以“养民”:减轻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2)在精神文明(教化)方面,重视教育,以“教民孝悌忠信”为教育的内容。 【参考译文】 孟子回答说:“ 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服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6分) 一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①,小车无②,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二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三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 ①(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②(yuè):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③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3.孔子认为士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其后两个层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 注意依据“敢问其次”这一线索来梳理。硁硁(kēng)然,指浅薄固执的样子。“斗筲之人”不在“士”的三个层次中。 答案 有孝悌之行 言必信,行必果 4.三则材料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儒家“信”的理解。(4分) 答: 解析 所谓“矛盾”指孔子与孟子对“信”的阐释,要找到他们统一之处。孟子说“不必信”“不必果”的前提是“惟义所在”,与孔子是一致的。如果不问是否合乎“义”而一味“信”“果”,就是“硁硁然小人”。 答案 不矛盾。“信”即守信讲信用,“信”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但儒家并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儒家认为人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否则就是不问是非固执己见的小人了! 【参考译文】 一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马车没有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 二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道:“自己的行为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外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可以叫做‘士’了。”子贡道:“请问次一等的。”孔子道:“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称赞他恭敬尊长。”子贡又道:“请问再次一等的。”孔子道:“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而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呀,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道:“现在的执政诸公怎么样?”孔子道:“咳!这班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什么?” 三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6分)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5.在孔子看来,作为地方长官管理一个地区,应该依次完成哪些任务。(2分) 答: 解析 根据冉有的问话“既……,又何加焉”来梳理。 答案 庶之、富之、教之。(或先鼓励生育,以增加人口;然后带动百姓发家致富;再去设立学校教育百姓。) 6.老子的执政观与孔子有何差异?请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对老子与孔子的执政观予以评析。(4分) 答: 解析 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推行仁政,老子是无为而治。当代政治管理的理念是“儒道互补”。 答案 第一问:孔子主张管理者要依靠自己的智慧逐步推行仁政;而老子则认为最好的管理是尽量不去骚扰百姓,让百姓自由发展。 第二问(示例):当前中国政府强调积极有为的政府引导,与孔子的执政观有相仿之处,但在尊重自然、休养生息等方面我们也借鉴了老子的理念。 【参考译文】 (1)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2)我不去做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百姓自会被教化;我好清静,而百姓自会公平公正;我不去做干扰天下的事,而百姓自会富有;我没有更多欲望,而百姓自会淳朴。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6分) 材料一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 材料二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7.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孔子和孟子怎样的生态主张?请概括作答。(2分) 答: 解析 结合关键词句分析,“不纲”“不射宿”“不入洿池”讲有度,“不违农时”“以时”讲顺应时令。 答案 对于自然万物应取之有时、有度(或应维护生态平衡)的主张。 8.简要评议上述主张在当今社会的意义。(4分) 答: 解析 顺应时令,讲尊重自然规律;有度,讲维持生态平衡。结合当今社会,当是指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答案 ①警示人们不要向自然过度索取,破坏生态平衡;②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材料二 不违背农作物的生长时节,那么粮食就会吃不完,按照树木的生长规律和时间去树林砍伐,那么树木就会用不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