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2019-2020学年莆田六中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发生了基因重组,A项错误; 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但还不知道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B项错误; 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需先用32P标记细菌,再用这些细菌标记噬菌体的DNA,C项错误;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项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B.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C. 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D. 双链DNA分子中,A+T=G+C 【答案】C 【解析】 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所以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故A错误;DNA分子中,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但是DNA分子左链的末端和右链的首端只连着一个磷酸,故B错误;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每个DNA分子中,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数量都相等,故C正确;双链DNA分子之间的碱基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因此A+G=T+C,故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由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形成,并且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DNA分子中,A=T、C=G.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每个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的数量. 3.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75个碱基组成的tRNA,其上含有25个反密码子 B. 900个碱基组成的mRNA,其上含有的密码子均决定氨基酸 C. 结核杆菌的rRNA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D. 人体的不同细胞中,mRNA的种类不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2、RNA分为3种:(1)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2)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3)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3、RNA的其他功能,如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因此还具有催化功能等。 【详解】A、一个tRNA分子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A错误; B、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B错误; C、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核仁,C错误; D、人体的不同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的种类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要求考生识记RNA分子的化学组成,掌握RNA分子的种类及各自的生理作用,能结合本题对RNA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5.如图表示a、b、c三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到一个mRNA分子上,并沿着mRNA移动合成肽链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a B. 核糖体沿箭头①方向移动 C. 图示过程有水的生成 D. 图示过程碱基的配对方式为A-U、G-C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翻译过程,a、b、c三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到一个mRNA分子上,并沿着mRNA移动合成肽链,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沿着mRNA从左向右移动。 【详解】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左到右,所以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c,核糖体沿mRNA由左向右移动,A错误;B正确;翻译过程中即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故存在水的生成,C正确;图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碱基的配对方式为A-U、G-C,D正确。 故选A。 6.关于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翻译时,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 B. 没有外界因素干扰时,DNA分子的复制也可能出错 C. 转录开始时,RNA聚合酶必须与基因上的起始密码结合 D.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上结合多条mRNA分子,有利于加快翻译的速度 【答案】B 【解析】 翻译时,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因此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A错误;没有外界因素干扰时,DNA分子的复制也可能出错,B正确;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可见,转录开始时,RNA聚合酶必须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C错误;翻译时,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有利于加快翻译的速度,D错误。 7.下列有关基因、DNA、蛋白质、性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B. 白化病症状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直接控制合成异常的色素 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 【答案】B 【解析】 基因可以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白化病的出现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B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还会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 8.遗传信息从RNA→RNA途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下列能够发生该传递途径的生物是 ( ) A. 烟草 B. 烟草花叶病毒 C. 噬菌体 D. 大肠杆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考查中心法则的理解。由RNA→RNA说明了RNA的复制,该过程只发生在RNA病毒中。 考点:中心法则 点评:该题简单,属识记水平 9.下面所示的4个家系中,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 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系是甲、乙 C. 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4 D. 家系丙中,女儿不一定是杂合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乙图无法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但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根据丙图无法确定丙病的遗传方式;丁图中,父母均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详解】A、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但丁是显性遗传病,不可患有色盲,A错误; 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甲是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乙病的遗传方式虽然不确定,但肯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丙和丁家系都有可能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B正确; C、无论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都是1/4,C正确; D、丙的遗传方式不确定,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所以女儿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系谱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各种遗传病额遗传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B. 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C. 所有单倍体都表现高度不育 D.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一定可获得二倍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详解】A、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都属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有二个染色体组,A错误; B、体细胞如果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则该生物只能由配子发育而来,所以是单倍体,B正确; C、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单倍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但含有偶数的单倍体能产生正常配子,C错误; D、如果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是四倍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的相关知识。单倍体生物是指未经受精作用,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生物;如果亲代是多倍体生物,则单倍体生物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仅当亲代是二倍体生物时,单倍体生物是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 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引起人类遗传病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B. 人类普通感冒有可能与人类基因有关 C. 白化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D. 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A正确; B、普通感冒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可能病毒进入人体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正确; C、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病,所以表现为白化病时,是人体内相关的一对基因发生改变,C错误; D、21三体综合征是人体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增加一条,所以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要理解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隐性性状的出现是一对基因都要是隐性才能表现出来。 12.某学习小组以“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的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 白化病:在熟悉的4~10个患者家系中调查 B. 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高度近视: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一般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调查的样本应该是广大的人群,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选择具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 【详解】A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不能用于调查伴性遗传病,且样本应该选择具有患者的家系,A错误; B、红绿色盲是伴性遗传病,且调查对象是具有患者的家系,B正确; C、高度近视有些不属于遗传病,不能作为遗传病的调查对象,C错误; D、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不能用于调查伴性遗传病,且样本应该选择具有患者家系,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调查方法的辨别.要注意,遗传病发病率是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调查,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足够大;遗传方式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考虑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从而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13.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三项均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4.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损伤。深入研究后发现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复而引起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 ( ) A. 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 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 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 可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详解】由题意可知,着色性干皮症起因于DNA损伤,并且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由此说明该基因通过控制DNA修复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能结合题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15.下列对果蝇(2N=8)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组合 B. 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的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 C. 雌果蝇体细胞中两个染色体组中基因完全相同 D. 雄果蝇体细胞中两个染色体组中基因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 2、果蝇属于二倍体生物,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内包含了该生物的所有非同源染色体,而不是所有的染色体,A错误; B、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组内所有的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B正确; CD、一个个体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纯合子染色体组之间的基因相同,杂合子不同,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明确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若以3H标记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实验材料进行某项研究,该研究不可能应用于 ( ) A. 测定肺癌细胞的分裂速率 B. 测定人体内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速率 C. 研究生物细胞中腺嘌呤的代谢途径 D. 比较不同组织细胞内DNA复制的情况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即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详解】A、癌细胞在分裂时需要进行DNA复制,DNA复制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因此可以利用该物质测定肺癌细胞的分裂速率,A错误; B、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该过程利用的原料有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与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无关,因此该研究不可能应用于测定人体内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速率,B正确; C、3H标记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实验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生物细胞中腺嘌呤的代谢途径,C错误; D、DNA复制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因此可以利用3H标记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实验材料比较不同组织细胞内DNA复制的情况,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以同位素标记为考核点,考查了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只能作为DNA复制的原料,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无关,再结合选项准确判断。 17.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大肠杆菌,让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后,在产生的所有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 A. 在外壳中只能找到35S B. 在DNA中只能找到15N和32P C. 在外壳中只能找到15N D. 在DNA中能找到15N、32P和35S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因此15N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而外壳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详解】由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不能找到35S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有细菌提供原料合成,不含放射性,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不能找到放射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相应的组成元素;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再根据题干信息答题。 18.下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 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与DNA复制过程中有所不同 C. 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 D. 图中④上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图中①表示基因,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tRNA。 【详解】A、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真核生物中,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少部分不以染色体为载体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正确; B、从基因到RNA是转录的过程,该过程的原料为A、U、C、G核糖核苷酸,碱基配对存在A-U,无A-T,而DNA复制过程的碱基配对则相反,正确; C、mRNA到蛋白质过程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tRNA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以此该过程离不开tRNA,正确; D、tRNA不含密码子,tRNA的反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错误; 故选D。 【点睛】考查三种RNA的组成、功能和场所: 19.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 ) A. 蓝藻 变形虫 B. T2噬菌体 豌豆 C. 硝化细菌 绵羊 D. 肺炎双球菌 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生物核酸中嘌呤不等于嘧啶,说明该生物含有两种核酸或只含RNA,即甲生物是细胞类生物或RNA病毒;乙生物遗传物质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说明乙的遗传物质是RNA,可能是RNA病毒。 【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甲生物核酸中嘌呤≠嘧啶,一定不是T2噬菌体,因为T2噬菌体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嘌呤=嘧啶;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嘧啶,一定不是豌豆,因为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嘌呤=嘧啶,B错误; C、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绵羊属于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则嘌呤≠嘧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单链结构,其嘌呤≠嘧啶,D正确。 故选D。 【点睛】DNA与RNA的判定方法: (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 (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 (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 (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 20.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B. 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 C. 该图中的产物须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D. H1N1禽流感病毒在培养基上也可以完成该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含有DNA和RNA两条链,含有5种碱基(A、C、G、T、U)、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若以DNA链为模板,则图示表示转录过程,若以RNA链为模板,则图示表示逆转录过程。 【详解】A、DNA分子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A正确; B、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因此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B正确; C、图示若表示转录过程,则转录形成的mRNA会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出来,没有穿过膜结构,并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以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C正确; D、H1N1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在培养基上完成图示过程,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病毒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及产物;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 21. 下图中α、β是真核细胞某基因的两条链,γ是另外一条多核苷酸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酶是DNA聚合酶 B. 彻底水解后能生成6种小分子物质 C. 该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 β链中碱基G占28%.则中碱基A占2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该基因正在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转录生成RNA,故该酶为RNA聚合酶,故A错。RNA彻底水解后生成4种碱基、1种核糖、1种磷酸,故B正确。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的DNA也能转录,故C错。β链中碱基G占28%,则α链C占28%,不知α链U比例,故不知γ链A比例,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分子基础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2.已知某转运RNA反密码子的3个碱基顺序是GAU,它运载的是亮氨酸(亮氨酸的密码子是UUA,UUG,CUU,CUA,CUC,CUG),那么决定此亮氨酸的密码子是由DNA模板链上的哪个碱基序列转录而来的 ( ) A. GAU B. CAT C. CUA D. GAT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详解】一个转运RNA一端的碱基序列是GAU(反密码子),则其对应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为CUA(密码子),而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因此其对应的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GAT。 故选D。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推测出氨基酸的密码子,再推出基因模板链上的碱基即可。 23.如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B. 艾滋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够进行的过程有a、b、c、d、e C. 原核细胞RNA的合成只以b过程方式进行 D. 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在遗传学上的意义是生物有一定的容错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物种的稳 定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程为DNA的复制,b过程为转录,c过程为翻译,d过程为逆转录,e过程为RNA的复制。 A项,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蛋白质外壳,而离心管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即A项表述正确。 B项,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艾滋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的过程有逆转录、转录和翻译,不能进行DNA复制和RNA复制过程,即B项表述错误。 C项,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一些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所以原核细胞的RNA只能通过b转录的方式合成,即C项表述正确。 D项,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只有色氨酸与甲硫氨酸仅有1个密码子。例如UGU、UGC、UGA、UGG都是缬氨酸的密码子,如果密码子第三位碱基出现了突变,翻译的氨基酸的种类是相同的,有利于物种稳定性,即D项表述正确。 2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基因型 B. 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C.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D. 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答案】C 【解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其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其结果会产生多种基因型,A正确;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所以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与其他非等位基因之间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D正确。 25.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不正确的叙述是 A. 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B. 将根尖浸泡在卡诺氏溶液中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C. 低温诱导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D. 制作装片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个步骤 【答案】C 【解析】 略 26.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B. 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RNA分子中则无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C. 同一种tRNA分子在不同细胞中转运的氨基酸不同 D. 相同的DNA分子转录产物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错误。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tRNA分子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B错误。同一种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一致,所对应的密码子一致,因此在不同细胞中转运的氨基酸相同,C错误。相同的DNA分子可能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转录产物可能不同,D正确。 【点睛】学生对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理解不清 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情况 生物类别 核酸 核苷酸 碱基 遗传物质 举例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8 5 DNA 细菌、人等 病毒 只含DNA 4 4 DNA 噬菌体 只含RNA 4 4 RNA 烟草花叶病毒 2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RNA,在人体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所需嘧啶的比例与④所需嘌呤的比例是相同的 B. 过程③和过程④都是从同一条链上的相同起点开始的 C. 过程⑤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tRNA的种类决定的 D. 过程①和④需要的酶是病毒RNA通过①②③⑤合成的 【答案】A 【解析】 过程①表示病毒的RNA逆转录形成DNA的构成,过程④DNA表示转录形成病毒的RNA的过程,两个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嘌呤与嘧啶配对,因此两个过程种所需嘧啶的比例与所需嘌呤的比例是相同的,A正确;过程③和过程④形成的是不同的RNA,是从不同的链的不同起点开始的,B错误;过程⑤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mRNA的种类决定的,C错误;过程①需要的逆转录酶是病毒含有的酶,是经过①②③⑤合成的,而病毒不含转录需要的酶,是宿主细胞自身合成的,D错误。 28.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转录和翻译场所不可能相同 B. RNA既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能储存或传递遗传信息 C. DNA复制时,先解旋为两条单链,再以两单链为模板进行复制 D.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和RNA相同 【答案】B 【解析】 转录和翻译场所也可能相同,例如原核细胞内转录和翻译都在细胞质中进行,可以边转录边翻译,A项错误;RNA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过程中需要以mRNA为模板、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也能储存或传递遗传信息(如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项正确;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C项错误;在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中,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不同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全面理解和识记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和特点,以及能将细胞中DNA和RNA的种类与细胞分化联系起来。 29.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会影响基因表达,但不会遗传给后代 B.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D. 多基因遗传病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群体发病率较高 【答案】D 【解析】 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会影响基因表达,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A错误。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其21号染色体有3条,并不存在3个染色体组,C错误。多基因遗传病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群体发病率较高,D正确。 30.把小鼠血红蛋白的mRNA加入到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合成出小鼠的血红蛋白,这个事实说明( ) A. 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位于mRNA上 B. 小鼠的mRNA能使大肠杆菌向小鼠转化 C.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D. 小鼠的mRNA在大肠杆菌体内控制合成了小鼠的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小鼠血红蛋白的mRNA加入到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大肠杆菌能以血红蛋白的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血红蛋白,这说明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共有一套遗传密码。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密码子的特点,明确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31.细胞中有一类蛋白质(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被称为“分子马达”,它能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从而使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分子马达”的基本组成单位中可能含两个氨基 B. RNA聚合酶是沿RNA模板移动的“分子马达” C. “分子马达”运动所需的能量由蛋白质水解提供 D. 解旋酶沿DNA移动时将其分解成四种游离的核苷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子马达”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能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从而使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分子马达”的基本组成单位中可能含两个或多个氨基,也可能只含有一个氨基,A正确;RNA聚合酶在转录过程中发挥催化作用,可以看做是沿DNA模板移动的“分子马达”,B错误;“分子马达”运动所需的能量是一种化学能,由ATP供应,蛋白质水解需要破坏化学键,是一个耗能的过程,C错误;解旋酶沿DNA 移动时将两条脱氧核苷酸链解旋,DNA水解酶能将DNA分解成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错误。 【点睛】1.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完整的氨基(位于肽链的首端)和一个完整的羧基(位于肽链的末端),R基中还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 2.生物体内ATP的合成反应往往与放能反应相关联,ATP的水解反应往往与耗能反应相关联。 3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 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C. 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D. 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答案】C 【解析】 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错误;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不都是荚膜多糖,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C正确;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33.图表示某植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下列可表示该植物基因型的是 ( ) A. aBCd B. AAa C. aaaabbbb D.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详解】1、据图可知,细胞中一种形态的染色体有4条,说明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2、根据“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则A含有1个染色体组,B含有3个染色体组,C含有4个染色体组,D含有2个染色体组。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需要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可以根据基因出现的次数判断染色体组的数目。 34.如图是两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其等位基因为A)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的基因b(其等位基因为B)控制的隐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研究这两种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 C. Ⅱ5的基因型和Ⅰ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 Ⅱ7和Ⅱ8婚配产生的后代中,同时患这两种病的概率为1/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基因a(其等位基因为A)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基因b (其等位基因为B)控制的隐性遗传病。图中6号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7号患苯丙酮尿症,则1号基因型为AaXBY,2号基因型为AaXBXb,因此5 号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6号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7号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a和B-b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而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该在患者家系在进行,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1号基因型为AaXBY,5号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因此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由于10号患苯丙酮尿症,则其父母都携带了该致病基因,所以Ⅱ8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又因为7号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因此他们的后代中,同时患这两种病的概率=2/3×1/2×1/2×1/4=1/24,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并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35. 右图为某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的现象是什么?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会发生何种情况 A. 交叉互换囊性纤维病 B. 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先天性愚型 D. 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性腺发育不良 【答案】C 【解析】 略 36.人的线粒体DNA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并在线粒体中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线粒体DNA复制时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B. 线粒体DNA进行转录时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C. 线粒体中存在识别并能转运特定氨基酸的tRNA D. 线粒体DNA发生突变后可通过父亲遗传给后代 【答案】C 【解析】 线粒体DNA复制时需要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A错误;线粒体DNA进行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B错误;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能进行DNA复制和基因表达,因此含有识别并能转运特定氨基酸的tRNA,C正确;线粒体DNA发生突变后可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具有母系遗传特点,D错误。 37. 图甲所示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1、2、3、4代表各时期时间点;图乙所示为中心法则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 图乙中过程①完成的时间点是图甲中的1 B. 一般情况下过程⑤可以在G2期完成 C. 通过过程③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在时间点3形成纺锤体 D. G1期内可能同时存在过程②和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乙中过程①是DNA复制过程,它应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即S期完成,所以时间点是图甲中的1——2,A错。过程⑤属于RNA的自我复制,一般情况下在正常细胞内没有这个过程,B错。过程③是翻译过程,即合成蛋白质,一般在细胞周期的G1、G2期完成,C错。G1期是DNA复制的准备阶段,细胞内通过过程②和③合成相关的蛋白质,D正确。 考点:考查细胞周期、中心法则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38.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深圳第十届“高交会”上宣布:大熊猫“晶晶”的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与人相似,约为30亿个碱基对,包含2万~3万个基因。关于大熊猫“晶晶”基因组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 大熊猫基因组是指熊猫所有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B. 大熊猫的单倍体基因组由21条双链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组成 C. 大熊猫的一个染色体组与单倍体基因组所含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 大熊猫与其他生物的基因组的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某生物基因组是指该生物所有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大熊猫单倍体基因组是指20条常染色体和X、Y 2条性染色体,即22条双链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 【详解】A、大熊猫基因组是指20条常染色体和X、Y 2条性染色体,即22条双链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对多只大熊猫的调查可以将熊猫的所有DNA分子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调查完,A正确; B. 大熊猫的单倍体基因组由22条双链DNA分子(20条常染色体和X、Y 2条性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组成,B错误; C、大熊猫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1条染色体,单倍体基因组含有22条染色体,故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C错误。 D. 大熊猫与其他生物的基因组的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染色体组和基因组概念的区别,对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理解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9. 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 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B. 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转运RNA的功能 C. 抗生素能阻断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内核糖体的功能 D. 抗生素能阻断细菌线粒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线粒体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可能是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A正确;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可能是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转运RNA的功能,B正确;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可能是抗生素能阻断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内核糖体的功能,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重要的步骤,其中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该过程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可能是因为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或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或阻断细菌核糖体的功能等。 40.某植株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不含pl、PL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白色。该植株在遗传时出现了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该变异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 C. 子一代自交不会出现白色植株 D. 若紫色植株亲本体细胞一条染色体发生此突变,会表现出白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紫株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图中子一代中含有缺失染色体的个体由于没有显性基因,表现型为绿株,该变异可以遗传给子二代。 【详解】A、该变异是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A正确; B、染色体结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而不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引起,B错误; C、子一代中有一半的植株只含1个pl基因,该植株自交时由1/4的植株不含Pl或pl基因,表现为白色,C错误; D、紫色亲本基因型PlPl,有一条缺失仍然有一个Pl基因,依然表现为紫色,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过程图,考查染色体变异和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结合基因分离定律解答。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甲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图乙表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有____种碱基,有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的方向______, 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 (2)图乙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板和酶外,还需要_______等条件,保证DNA分子复制精确无误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乙的该DNA分子含有48 502个碱基对,而子链延伸的速度为105个碱基对/min,则此DNA复制约需要30 s,而实际时间远远小于30 s,根据图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是__________。 【答案】 (1). 4 (2). 2 (3). 反向平行 (4). 互补配对 (5). 原料、能量 (6).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 复制是双向多起点进行的 (8). 边解旋边复制 【解析】 【分析】 1、分析甲图:甲图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分析乙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该图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时双向进行的,且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2、DNA复制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消耗ATP进行的半保留复制。 【详解】(1)由图看出DNA分子中有A、T、C、G 4种碱基,每一端都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所以一共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两条链的方向相反且平行,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 (2)图乙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板和酶外,还需要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TP提供能量,保证DNA分子复制精确无误的关键是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3)图中看出DNA复制是双向复制的,并且多起点同时进行,节省了复制所需的时间,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总结出DNA复制是多起点双向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4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由S型菌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型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型,否定了这种说法,理由是如果S型菌的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则出现的S型菌应为________(填“一种”或“多种”)类型,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如下: ①S型菌的蛋白质或多糖+R型菌→只有R型菌 ②S型菌的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③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只有R型菌 增设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被32P标记的DNA,说明DNA分子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遗传学家无法推测出其R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比例关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多种 (2).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3). 进一步证明只有完整的DNA才是转化因子(或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不可或缺的物质) (4). 搅拌不充分,少量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没有分离 (5). DNA是遗传物质 (6). RNA是单链,碱基之间没有统一的配对关系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C、H、O、N、S,而核酸含C、H、O、N、P。 【详解】(1)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如果S型菌的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则出现的S型菌有多种。 (2)DNA酶可以将DNA水解,和2组形成对照,说明只有完整的DNA才是转化因子或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不可或缺的物质。 (3)35S只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并且不能进入细菌体内,所以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的原因是由于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被32P标记的DNA,由于P是只有DNA才含有的元素,所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RNA是单链结构,碱基之间没有统一的配对关系,DNA是双链结构,两条链之间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特别是对于实验结构中的误差分析,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3.(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_______过程。 ③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_____。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________。该病毒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逆转录 (2). mRNA (3). 转录 (4). 多肽(或蛋白质) (5). 小鼠上皮细胞 (6). 病毒RNA (7). RNA→DNA→RNA→蛋白质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1)①由于A含有U,即A是RNA,X含有T,即X是DNA,这个过程模拟逆转录过程。 ②产物X为DNA分子,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为mRNA分子,因此试管乙模拟的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转录过程。 ③病毒的外壳是蛋白质,而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为蛋白质。 (2)病毒侵染小鼠上皮细胞后,以自身的核酸(RNA)为模板控制子代病毒的合成,而合成子代病毒所需的原料均由小鼠上皮细胞提供。该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RNA→DNA→mRNA→蛋白质。 【点睛】本是考查RNA病毒的逆转录相关知识,理解中心法则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逆转录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 44.如图是四个遗传病家族的系谱图,图中“□、○”分别表示正常男女,“■、●”分别表示患病男女,仔细观察这些系谱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四个系谱图中可能属于白化病遗传的是________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是________ . (2)如果①和②系谱中的遗传病相同,图①中的正常儿子与图②中的正常女儿结婚后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________ . (3)如果③系谱中的正常个体不带有致病基因,则这种遗传病为________ 性,图中的女性患者一定是________ (填“杂合体”或“纯合体”). (4)如果④系谱中的遗传病为隐性,则两个女儿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 【答案】 (1). ①②③④ (2). ①② (3). 1/6 (4). 显 (5). 杂合体 (6). 1 【解析】 【分析】 1、判断患病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 2、分析题图可知:图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②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显性病;图③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图④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1)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四个系谱图中可能属于白化病遗传的是①②③④,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是①②。 (2)如果①和②系谱中的遗传病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图①中的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1/3AA、2/3Aa,图②中的正常女儿基因型为Aa,他们结婚后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2/3×1/4=1/6。 (3)如果③系谱中 正常个体不带有致病基因,则这种遗传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图中的女性患者一定是杂合体。 (4)如果④系谱中的遗传病为隐性,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两个女儿的基因型都为Aa,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两个女儿的基因型都为XAXa,所以她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通过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45.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碱基对替换成A—T碱基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________突变。 (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______________,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_________________ 。 (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不变。 (4)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即DNA体外复制)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显性 (2). 基因突变频率 (3). 不定向性 (4). 结构和数目 (5). 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诱变育种的考查,基因突变是基因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由题意可知,甲磺酸乙酯(EMS)进行育种的原理是甲磺酸乙酯(EMS)能使DNA中碱基对发生替换,因此属于基因突变,该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不变。 【详解】(1)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该植株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因此该变异是显性突变。 (2)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用甲磺酸乙酯(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突变频率,该方法称为化学诱变;,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实质是基因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不变。 (4)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该植株是由种子经过有丝分裂发育而来,植株根、茎和叶等体细胞基因型相同。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特点,诱变育种的原理,突变基因的显隐性的判断,对于有害基因的检测方法等。对于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特点、诱变育种的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