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帕图斯湖(下图)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形成沙坝外力作用是 A. 流水堆积 B. 风力堆积 C. 海水堆积 D. 风化作用 ‎2. 导致沙坝海岸线平直的原因主要是 A. 东北信风的影响 B. 地处断层面 C. 人工修整 D. 洋流的作用 ‎【答案】1. C 2.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 ‎【1题详解】‎ 陆上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波浪向岸运动时,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沙坝,C正确;流水堆积应该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图中沙坝与陆地之间隔着潟湖,A错;风力堆积一般形成沙丘地貌或沙垄,不会形成沙坝,B错误;风化作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岩石破碎为碎屑物的过程,不会形成沙坝,D错误。‎ ‎2题详解】‎ 该地位于南半球,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A错;该沙坝是外力作用形成,与断层无关,B错;该沙坝是在海浪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形成的,C错;读图可知,沙坝外侧有巴西暖流流经,在洋流和海浪的共同作用下,沙坝海岸线变得平直,D正确。‎ 珊瑚生长于水深小于40米的热带浅海,水深超过40米后就不能生长。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绵延2011千米,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有的醮岩厚度达数百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大堡礁数百米厚的礁岩形成过程中,其海底在地质历史上总体 A. 不断下沉,下沉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 B. 不断下沉,下沉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 C. 不断上升,上升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 D. 不断上升,上升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 ‎4. 若某游客在悉尼(150°E)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1日5时乘坐飞机回国,飞机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发现当地仍为2017年。该游客可能来自 A. 中国 B. 印度 C. 智利 D. 美国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大堡礁是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按照形成类型为沉积岩,所以在礁石形成过程中,海底是在不断下沉的,才使得沉积岩形成,而由于礁岩厚度较厚,在水深超过40米以后不能生长,说明下沉速度小于生长速度,故选B。‎ ‎【4题详解】‎ 若某游客在悉尼(150°E)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1日5时乘坐飞机回国,飞机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发现当地仍为2017年,说明该国的时区应当在西时区,时区数应当大于7,而中国和印度位于东时区,智利位于西五区,只有美国部分地区可能位于西七区以西,故选D。‎ 读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 20hPa B. 225hPa C. 25hPa D. 27.5hPa ‎6. 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A. 重庆蒸发旺盛 B. 北京风力强劲 C. 哈尔滨盛行偏西风 D. 广州阴雨连绵 ‎7. 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5. C 6. C 7. A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相邻两等压线的压差为2.5hPa,甲地气压较高,取值大于1022.5hPa、小于1025hPa;乙地气压较低,取值大于997.5hPa、小于1000hPa,两地压差大于22.5hPa、小于27.5hPa,所以可能为25hPa,故C正确。‎ ‎【6题详解】‎ 从图中各地等压线特征分析,重庆附近等压线向高压区凸出,为低压槽分布,多阴雨天气,,因此蒸发弱;北京等地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广州等地压线凸向低压区,为高压脊分布,天气晴好。故、A、B、D项错误。哈尔滨附近东北部为低压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下,形成西南风,故C正确。‎ ‎【7题详解】‎ 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云量较少,天气晴朗,盛行下沉气流,气压较高,所以图示区域中气压较高的是甲地,乙、丙、丁为低压中心,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等压线图中凸高为低(低压槽),凸低为高(高压脊)。‎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8.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 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 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 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 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9. 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 夏季风逐年增强 B. 夏季风逐年减弱 C. 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 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有些年份指数为正,有些年份指数为负,说明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没有固定的周期性。选D正确。‎ ‎【9题详解】‎ 有些年份指数为正,有些年份指数为负,不能说明我国东部夏季风逐年增强或减弱,A、B错;1980 年指数为负,说明该年夏季风较弱,我国南方降水偏多,江淮地区降水偏多,D正确;1961 年指数为正,说明夏季风强,我国降水北多南少,华北地区降水偏多,C错。选D正确。‎ ‎【点晴】‎ 夏季风强,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短,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涝北旱灾。‎ 雨雪分界线是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下图示意某年1月19~22日我国局部地区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 ②暖锋 ③气旋 ④反气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 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右上图),可有效地防御冻害,其原理是 A. 阻挡地面辐射 B. 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 减弱大气逆辐射 D. 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10. C 11. A ‎【解析】‎ 该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10题详解】‎ 此时为冬季,1月19日前后,影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所以C正确。‎ ‎【11题详解】‎ 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阻挡地面辐射,所以A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图示M镇盛产菠萝,被称为“中国菠萝第一镇”,每年7-9月集中种植,次年2-4月上市销售。该镇一年之中近半时间被雾气笼罩,尤以冬春季较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雾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4月底该镇的农业景观画卷是 ‎①大地曲线优美,起伏舒缓 ‎②红色土地,黄绿色菠萝 ‎③田边风车,松树成林 ‎④菠农铺设地膜,播种繁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 该镇冬春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 距海近,水汽充足 B. 菠萝种植面积大,蒸腾水汽多 C. 地势较高,冷暖气流交汇时间长 D. 沿海位置, 台风发生频率高 ‎【答案】12. A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M镇位于我国雷州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不需铺设地膜,④说法错误;雷州半岛风力资源丰富,风车较多,但植被为热带季雨林,而“松树成林”应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因此③说法错误。读图可知,该镇地势起伏和缓;雷州半岛土壤为砖红壤, 4月份是菠萝的收获季节,成熟的菠萝呈黄绿色,因此①②说法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13题详解】‎ 雾产生的主要条件是水汽充足、凝结核丰富和近地面温度较低等。由于该镇地势较周围高,受地形阻挡,冬春季节冷空气停滞时间较长,与暖气流交汇时间比较长,因此,雾出现的频率较高。故C正确。相对于冬春,夏秋季节水汽更充足,故A错误。相对于海洋水分的蒸发,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较少,因此菠萝种植面积大,蒸腾水汽多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我国沿海地区台风多发的季节为夏秋,而且台风过境带来强风不利于雾的形成,故D错误。‎ ‎【点睛】利用琼州海峡等信息确定M镇的地理位置,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 ‎ ‎1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 地下径流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D. 降水量增加 ‎15. 图示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①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②解决城市洪灾 ③增加下渗量 ④补充地下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区域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水汽输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地面硬化程度上升,阻碍了自然状态下的下渗,使得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属于对大气圈的影响。所以选C。‎ ‎【15题详解】‎ 读图并对比可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增加了绿化带和渗水路面。绿化带具有很好的截水渗水作用,渗水路面可加速下渗,两者在延长径流集聚时间的同时,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地表径流的减少和地下水的补充,会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洪灾和缺水问题,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此选D。‎ 爱尔兰岛是不列颠群岛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之一,有“绿宝石岛”之称。岛上河网密布,多湖沼;中部平原面积广,边缘为山地,最高点为西南部的卡朗图厄尔山,海拔 1041 米;海岸线曲折,岛屿西海岸有许多深入内陆的海湾。下图示意爱尔兰岛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该岛屿被称为“绿宝石岛”,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多火山活动,盛产绿色宝石 B. 四面环海,周围海域碧绿 C. 气候湿润,植被茂密翠绿 D. 湖泊众多,宛如绿色宝石 ‎17. 岛屿西岸有许多深入内陆的海湾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壳运动活跃,地形破碎 B. 风大浪高,海水侵蚀强烈 C. 河流落差大,下蚀作用显著 D. 石灰岩发育,风化作用强 ‎【答案】16. C 17.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欧洲西部。‎ ‎【16题详解】‎ 该岛地处北纬40度到60度的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岛植被茂密翠绿,被称为“绿宝石岛”,C正确。该岛位于板块内部,火山活动少,A错误。四面环海,周围海域碧绿不能说明岛是绿色的,B错误。湖泊在岛中的范围有限,D错误。‎ ‎【17题详解】‎ 岛屿西岸有许多深入内陆的海湾的主要原因是风大浪高,海水侵蚀强烈,B对。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A错。河流落差小,下蚀作用弱,C错。该岛降水丰富,流水作用强,D错。‎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分布于纬度40°—60°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北欧最为典型,北美的太平洋沿岸北部、南美的智利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角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2017年6月21日,在海拔4600多米的扎日南木西北角、距离县城30千米处新发现了大量候鸟繁殖栖息,扎日南木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高寒草原地带,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体局部浅水区有茂密的水草和藻类生长。下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湖 ‎ A. 为淡水湖 B. 东西最长距离可达70km C. 最可能为构造断陷湖 D. 甲河在入湖河流中输沙量最大 ‎19. 最可能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湖位于藏北高原南部的高寒草原地带,该地降水少,河流的补给较少,河流的补给较少,多为内流湖,属于咸水湖,A错误;由图示可知,该湖东西长度大约相差0.5个经度,根据同一纬度上,经度每相差一度距离为111*cosa(a为所在的纬度数),因此该湖东西距离为0.5*111*cos30°,通过大致计算可知,东西最长距离小于80km,B 错误;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壳运动活跃,因此该湖最可能为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断裂下陷而成的构造断陷湖,C正确;读图分析可知,甲河的河口地区等深线密集,说明该处坡度较大,水较深,因此在该处泥沙沉积较少,所以也能说明甲河的输沙量较小,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乙处等深线稀疏,说明该处水深较浅,坡度较缓,适合水禽觅食,同时沿岸河流注入,除了带来丰富的泥沙外,也能够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从使得该处浮游生物较多,鱼类资源等水生生物较多,水禽的食物较多,故A正确;图中②、③、④的位置,没有河流注入,缺少营养物质的来源,并且等深线较为密集,说明水深较深,不适合水禽觅食。故B、C、D项错误。‎ 下图为纳米比亚位置示意图。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仙人掌等耐早的“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和头发上,他们被称为“红泥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纳米比亚沿海地带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是因为这里 ‎ ‎①河流入海口附近土壤肥沃 ‎②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 ‎③沿岸寒流使空气湿度较大 ‎④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1. 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 ‎①抵御烈日暴晒 ‎②防止疾病传播 ‎③夜间保持体温 ‎④防止蚊虫叮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0. C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纳米比亚气候干旱,晴天多,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夜晚西部沿海地区气温较低,利于水汽凝结,故②正确;沙漠地区,无河流,沿岸附近土壤贫瘠,故①错误;沿岸寒流降温,沿海地区近地面空气的水汽遇相对寒冷海面易凝结,从而使空气湿度较大,故③正确;光照充足,蒸发量大,缺乏水分,植物光合作用弱,故④错误。结合选项,C项正确。‎ ‎【21题详解】‎ 该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辛巴族人涂抹红土可以抵御烈日暴晒,故①正确;对防止疾病传播作用不大,故②错误;涂抹红土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夜间降温期间保持体温,故③正确;涂抹红土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可以防止蚊虫叮咬,故④正确。结合选项,C项正确,A、B、D项错误。‎ ‎《战狼2》中我国海军进行的救援行动是以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行动为原型。为保护我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派遣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成功将来自10个国家的公民从也门的亚丁港转移至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执行任务的临沂舰也被比作是“诺亚方舟”。下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22. 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最佳季节及自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夏季 顺风顺水 B. 冬季 顺风顺水 C. 夏季 逆风逆水 D. 冬季 逆风逆水 ‎23. 索马里海域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A. 纽芬兰渔场 B. 北海道渔场 C. 舟山渔场 D. 秘鲁渔场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北印度洋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呈现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呈现逆时针方向流动。由图示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的航线可知,冬季该海域盛行东北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动,与护航编队航行方向一致,顺风顺水,故最佳季节是冬季。B对,ACD错。‎ 故选B。‎ ‎【23题详解】‎ 结合图示海陆位置可知,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带来海底大量营养盐类,故浮游生物多,吸引了大量鱼类。秘鲁渔场是上升补偿流形成的,与索马里渔场成因相似,D对;北海道渔场、舟山渔场、纽芬兰渔场均是寒暖流交汇好形成的,故ABC错误。‎ 故选D。‎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每年冬季临近,北极熊在图示河流入海口附近聚集,最可能的原因是入海口地区 ‎ A. 沉积物多,北极熊的食物种类丰富 B. 地形平坦,便于北极熊活动 C.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便于体积庞大的北极熊活动 D. 海水最先冻结,便于北极熊捕食冰层下面冬眠的海生动物 ‎25. 有关迪克森港口附近布局鱼类加工厂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海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 B. 位于港口附近,便于水产品运输 C.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鱼类汇聚 D. 环境质量高,海产品的品质高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北极熊的食物是动物,而不是沉积物,故A项错误;地形不是影响北极熊活动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入海口处纬度高,温度低,故C项错误;入海口地区海水盐度小,海水最先冻结,便于北极熊捕食冰层下面冬眠的海生动物,故D项正确。‎ ‎【25题详解】‎ 迪克森港口位于北冰洋沿岸,海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北冰洋地区环境质量高,水温低,鱼类等生物生长缓慢,海产品的品质高;气候严寒,便于海产品的储存,港口附近,便于水产品运输;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可知,迪克森港口沿岸是寒流,没有与暖流在此交汇,故C项符合题意。‎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如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入湖径流减少 B. 湖水蒸发加剧 C. 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 外泄河道被阻断 ‎27. 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 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 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 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答案】26. D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由材料知,青海湖以前与黄河水系相通,水体可以交换,盐分不易积累,所以为淡水湖。而后来不相通了,青海成为内流湖,河流水只有注入没有河水流出,湖水不能与外交换,盐分积累,逐渐演变为咸水湖,所以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D项正确,A、B、C项错误。‎ ‎【27题详解】‎ 秋季开始,温度开始逐渐降低,受外界大气温度的影响,表层湖水降温快,深层海水降温慢,从而导致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进行交换,进而促进了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热量的交换,湖水上下扰动加剧,因此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变小,故C项正确;秋季,受外部气温的影响,表层水温降温快,底部湖水降温慢,故湖底释放热量较少,表层水体蒸发散热较快,A、D项错误;阳光透射深度对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影响小,不是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除洋流因素外与其相似。)‎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的活火山带,由超过300个火山岛组成固附近海域多风多雾、事故多发而被称为“魔鬼海”,也是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的海区。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成为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区的原因是( )‎ A. 火山多发,营养源丰富 B. 海水较浅,光照充足 C. 河流注入,带来养分 D. 上升流活跃,海水扰动 ‎29. 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多大风的原因是( )‎ ‎①地处西风带 ‎②地转偏向力大 ‎③气温变化大 ‎④狭管效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 火山岛附近海域终日雾气弥漫的原因是( )‎ A. 昼夜温差大 B. 温暖气流经过寒冷的洋面 C. 寒暖流交汇 D. 冷空气遇地热释放的热能 ‎【答案】28. A 29. B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阿留中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的活火山带,火山喷发把海底营养物质带到海面,浮游生物聚集,A正确;阿留中群岛附近海域多风多雾,B错;该岛远离大陆,缺少入海河流,C错;上升流是离岸风作用形成的,该岛附近没有大的陆地形成强的离岸风,不会有上升流,D错。选A正确。‎ ‎【29题详解】‎ 由纬度可知,该群岛地处西风带,位于大洋中部,风阻小风力大;其北部是白令海峡,狭管效应明显,加剧风速;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仅影响风向;该地纬度较高,且远离大陆,气温变化不大。选B正确。‎ ‎【30题详解】‎ 该岛地处海洋中部,昼夜温差小,不是雾气成因,A错;该岛纬度较高,受冷空气影响较大,火山活动频繁,释放的热量加热海面,当冷空气经过时形成雾,D正确,B错;该岛附近无寒暖流交汇,C错。选D正确。‎ ‎【点睛】渔场的形成的因素:‎ ‎1、中低纬度的浅海大陆架海区水温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形成渔场;‎ ‎2、寒暖流交汇处在水中形成水障,阻碍鱼群游动,导致鱼群集中;或有上升流能将大洋下层沉积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众多,饵料丰富,也易形成渔场;‎ ‎3、一些大河入海口处,河流将陆地上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也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大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约62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激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 材料二 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湖中有20多种鱼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湖已成为候鸟迁徙、过冬和繁殖之地。‎ 材料三 左图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1990-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 ‎(1)简述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成因。‎ ‎(2)分析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 ‎(3)推测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答案】(1)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 ‎(2)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在湖泊东岸形成丰富的降水(雪);东岸有高大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东岸河流发有较多,入湖径流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有:湖水的水文特征成因、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 ‎(1)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形成与该湖的补给水源特点、水土水文特征、周边地形、湖水盐度及湖泊本身的特点有关。‎ ‎(2)中亚位于亚洲中部,图中湖泊的东岸位于西风带,受西风带影响且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且有山地冰雪融水补给。‎ ‎(3)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呈波动增大的特点,这与湖泊的补给水源的增多有关。‎ ‎【详解】(1)伊塞克湖居于内陆,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这些条件促进了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动”。‎ ‎(2)联系中亚的有关地理知识可知当地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湖泊东岸位于西风带;来自大西洋、湖泊蒸发的水汽被吹送到湖泊东岸,受山地抬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同时,湖泊的东岸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这些条件使得该湖的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 ‎(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需要熟悉湖泊所在地区的地理背景,尤其是气候特征,充分挖掘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西嘉岛位于地中海,面积8 680 km2,地形以山地为主,多断裂构造。冬季温和,夏不酷热,年均气温15.5 ℃,年均降水量在880 mm以上,岛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科西嘉岛上的原住居民喜居低矮房屋,因此,岛上原住居民房屋多较低,一般为两三层的房屋或别墅,少量四五层的楼房多为商业性楼房,十几层以上的中高层建筑十分罕见。下图为科西嘉岛河流及主要城市分布图。‎ ‎(1)指出科西嘉岛河流流量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科西嘉岛森林覆盖率较高,请说明其自然原因。‎ ‎(3)分析科西嘉岛上原住居民房屋较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夏季流量较小,冬季流量较大;西部流量较大,东部流量较小。‎ 原因:科西嘉岛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旱,降水少,冬季温和多雨,降水多;西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2)地形以山地为主,宜林地面积广;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适宜森林生长;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显著,降水较多,利于森林生长。‎ ‎(3)科西嘉岛多山地,地表崎岖,坡度较大,建设难度较大;地处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频繁,对中高层建筑破坏性大;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构造,地质不稳定,不适宜建设中高层建筑;原住居民喜爱低层房屋,便于生活,利于出行等。‎ ‎【解析】‎ ‎【详解】(1)科西嘉岛位于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所以夏季河流流量较小,冬季流量较大。受西风带影响,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河流流量较大,东部是背风坡,流量较小。‎ ‎(2) 岛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主要原因是岛屿地形以山地为主,宜林地面积广。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显著,降水较多,年均降水量在880 mm以上,水热充足,利于森林生长。‎ ‎(3) 岛上原住居民房屋多较低,一般为两三层的房屋或别墅,少量四五层的楼房多为商业性楼房,十几层以上的中高层建筑十分罕见。主要原因主要从地形、地质构造、喜好等方面考虑。科西嘉岛多山地,地表崎岖,坡度较大,建设难度较大。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频繁,对中高层建筑破坏性大。‎ 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构造,地质不稳定,不适宜建设中高层建筑。科西嘉岛上的原住居民喜居低矮房屋,便于生活,利于出行等。所以原住居民房屋较低。‎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公里。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400米。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mm,被称为世界旱极。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表面湖水较少或无表面湖水的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阿塔卡马沙漠是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 ‎(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 ‎(3)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 ‎【答案】(1)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干旱气候导致该地河湖稀少,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多沙漠;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 ‎(2)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纬 20°-30°之间,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来自于内地,且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副热带高压和背风坡东南信风,均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以冷却凝结成雨;西部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造成逆温层)抑制了空气对流,不利于成雨。‎ ‎(3)谷地内部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小,缺乏充足的沙质沉积物,沙物质来源少;地表被盐壳覆盖,减轻了风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减少沙物质来源;边缘为山地向谷地过渡带,坡度大,多砾石沉积;受副高和地形影响风力较弱。‎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考查阿塔卡马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原因,沙丘的形成原因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详解】(1)根据图文材料判断,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mm,被称为世界旱极;该地的气候特征导致该地河湖稀少,且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以至于该地多沙漠景观;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 ‎(2)读图可知,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纬20°-30°之间,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从南美内陆吹来,水汽含量少,且该地位于山地背风坡,空气更为干燥,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形成降水;同时西部沿岸地区受秘鲁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形成逆温层,空气对流弱,亦难以形成降水。‎ ‎(3)根据上两小题分析,谷地内部气候干旱,河流少流量小,沙质物质少;根据材料分析谷地地表多被盐壳覆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风力的侵蚀作用,进一步减少沙物质的产生;读地形剖面图可知,边缘为山地向谷地过渡带,坡度大,多砾石沉积;综上分析,谷地受副高和地形影响风力较弱。‎ ‎【点睛】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和气候。‎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