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精讲题型8认识和评析类主观题(2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精讲题型8认识和评析类主观题(23张)

题型八 认识和评析类主观题 - 2 - 【典型例题】 材料   每到传统节日 , 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家人与故乡的眷恋 , 还有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珍视。 “ 萧疏白发不盈颠 , 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 , 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 , 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 , 五更欢笑拜新年。 ” 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千百年的年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 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 : 在网上采购年货 , 在群里拜年、抢红包、晒年夜饭 , 看网络春晚 , 网上订机票或者电影票 …… 针对传统年俗的变化 , 有人认为 , 在互联网时代 , 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 , 也有人认为会迸发出新的生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 ? 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 3 - 答题指导 :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不管是支持哪一种观点 ,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两种不同观点都是从互联网的发展引出的 , 因此如果同意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 , 就应该从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入手进行分析 ; 如果同意传统文化会焕发新的生机 , 就应该从传统文化的内涵、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 - 4 - 标准答案 : 观点一 : 在互联网时代 , 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 理由 : ① 民族节日 , 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 , 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 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 , 互联网时代 , 人们在虚拟空间上的连接更紧密 , 但现实空间中的关系却日渐疏远 , 于是每到节日时 , 人们总是感觉味儿淡了 ; ②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传统节日需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 使传统节日习俗中最宝贵的仪式感与虔诚度渐渐逝去 , 在互联网漂亮的外衣下 , 最终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 - 5 - 观点二 : 在互联网时代 , 传统节日会迸发出新的生机。 理由 : ①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其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 ,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 传统节日文化不断发展 , 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 ②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 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 ; ③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互联网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 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广博的共享空间 ; ④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 , 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 , 充满生机与活力。 - 6 - 技巧归纳 三要素 : 论点 + 论证 ( 批驳 )+ 正确的做法 - 7 - 对应训练 1 .(2018· 湖北襄阳五中二模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我国文化 “ 走出去 ” 的步伐日渐加大 , 如何通过讲好 “ 中国故事 ” 来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精神 , 日益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学者甲 :“ 改革的时代 , 中国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的故事 , 或悲壮或励志 , 或神奇或曲折 , 或寻常或琐碎。因此 , 讲好 ‘ 中国故事 ’ , 一方面 , 要提炼精髓 , 选好故事内容 , 深入生活获取生动素材 , 精选出能够凝聚社会共识的好故事 ; 另一方面 , 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讲好故事 , 把握受众需求差异 , 讲究生动活泼 , 注重细节 , 达到打动人、感动人的效果。 ” - 8 - 学者乙 :“ 从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 到 ‘ 中国诗词大会 ’ , 再到 ‘ 朗读者 ’‘ 见字如面 ’ , 一个个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创意的综艺节目 , 如同一股文化清流 , 触动海内外观众对 ‘ 诗和远方 ’ 的美好遐想。因此 , 讲好 ‘ 中国故事 ’ : 一方面 , 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 ; 另一方面 , 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 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 , 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 分析概括出甲、乙两位学者认识中所共同蕴含的对立统一思想。 - 9 - 答案 : ① 学者甲认为 , 既要选好故事内容 , 又要以生动形式讲好故事 , 坚持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 学者乙认为 , 既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 , 又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 坚持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两者共同体现了事物都有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 或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与同一性或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的观点 ) 。 ② 学者甲认为 , 既要从丰富的改革实践素材中提炼出凝聚社会共识的好故事 , 又要根据受众需求差异生动形象地讲好故事 ; 学者乙认为 , 既要体现民族文化个性特色 , 又要把握中外利益、话语、情感的共性。两者都蕴含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 10 - 2 . 阅读材料 , 完成要求。 往事越千年 , 每一件文物都有传奇的前世今生 , 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密码 , 记录着我们的过去 , 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2017 年 12 月 3 日 , 《国家宝藏》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首播。节目在表现形式上一改以往文博类节目沉闷、古板的风格 , 运用巨幅大屏幕、全息影像等技术 , 邀请专业人士担任国宝守护人与讲解员 , 用小剧场的形式来讲述文物的 “ 前世今生 ”;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现在大家面前 , 构建起国人与文物之间跨越时空的灵魂交流 , 让这些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跟人、跟生活建立起一些活生生的血脉勾连 , 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 , 使那些 “ 养在深宫人未识 ” 的文物 “ 活 ” 了起来 ; 同时成功联结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 打开中华文明的磅礴格局 , 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 把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独特价值贡献给了世界。 - 11 - 有人认为 :“ 文物代表历史 , 而我们要面向未来。 ” 结合材料 , 运用对立统一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 评析。 答案 : ① 历史代表着过去 , 和未来存在差异 , 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 题中观点看到了两者具有对立的一面。 ② 牢记历史与面向未来既对立又统一 , 未来是历史的延续 , 不忘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③ 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 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能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 树立文化自信。 ④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让文物 “ 活 ” 起来 , 继承历史智慧、牢记历史教训 , 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 让历史照亮未来。 - 12 - 3 . 〔 2017· 江苏卷 ,34(2) 〕 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 ,“ 诗和远方 ” 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 , 物质资源丰富 , 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 , 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 , 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 ,“ 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 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 , 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 , 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有些青少年认为 , 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 , 就不需要 “ 诗和远方 ” 。请运用价值观的道理对此观点加以 分析。 答案 : ① 该观点是片面的。 ② 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因人而异 , 具有社会历史性。题中观点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满足的过分追求。 ③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我们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将物质富足与精神追求结合起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